教育学+王道俊
王道俊《教育学》(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6章课程)【圣才出品】
王道俊《教育学》(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6章课程)【圣才出品】第6章课程1.什么是课程?谈谈⾃⼰的理解。
答:(1)课程概念的⼏种主要观点①课程即教学科⽬最早采⽤“课程”⼀词的斯宾塞,是从指导⼈类活动⽅⾯的诸学科⾓度,来探讨知识的价值和训练的价值的。
但只关注教学科⽬势必会忽视学⽣的⼼智发展、情感陶冶和创造性表现等对学⽣成长有重⼤影响的因素。
②课程即学习经验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课程即学⽣的学习经验。
把课程定义为学习经验,是试图把握学⽣实际学到些什么。
从理论上讲,这⼀课程观似乎很有吸引⼒,但在实践中很难实⾏。
此外,这⼀课程定义把学⽣的个⼈经验都包含进来,显得过于宽泛。
③课程即⽂化再⽣产鲍尔斯和⾦蒂斯是这⼀主张的重要代表⼈物。
他们认为,任何社会⽂化中的课程都是该种社会⽂化的反映,学校教育的职责是要再⽣产对下⼀代有⽤的知识和价值。
这⼀观点的缺陷在于,教育者以为课程⽆需关注社会⽂化的变⾰,就会使现存的偏见永久化。
④课程即社会改造的过程以巴西的弗雷尔为代表的教育家批评资本主义社会的学校课程已经成了⼀种维护社会现状的⼯具,使⼈民⼤众⽢⼼处于从属的地位,或归咎于⾃⼰天性⽆能。
所以,他主张课程应该使学⽣摆脱盲⽬依从的状态,即要使学⽣在规划和实施课程的过程中起主导作⽤。
这⼀观点的缺陷在于没有意识到,在社会上,学校组织并未在政治上强⼤到⾜以促使社会发⽣重⼤变⾰的地步。
⑤古德来德对课程的定义美国学者古德来德归纳出五种不同的课程:第⼀种是理想的课程,即指由⼀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应该开设的课程;第⼆种是正式的课程,即指由教育⾏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和教材等;第三种是领悟的课程,即指任课教师所领会的课程;第四种是实⾏的课程,即指在课堂⾥实际展开的课程;第五种是经验的课程,即指学⽣实际体验到的东西。
此外,还有相当⼀部分⼈认为,课程有⼴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是指⼀门学科,⼴义是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的总和。
所谓教学科⽬,⼜简称学科,是指根据⼀定的教学⽬标,从某⼀门科学中选择出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并按照⼀定的逻辑—⼼理顺序重新组织构成的新的知识体系。
《教育学》王道俊王汉澜版
《教育学》王道俊王汉澜版绪论1、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3、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的不同?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规律,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而制定出来的,它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
作为一种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它是依据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当时的现实状况和需要制订出来的,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
尽管如此,教育方针政策只是符合了教育规律,却不能代替教育规律。
人们只能认识教育规律而不能制造教育规律。
教育规律与教育方针政策绝不等同的。
因此,教育学虽然也要阐明一些教育方针政策的问题,但是,教育的方针政策并不是教育学研的主要对象和最终依据。
如果把阐发、论证教育的方针政策作为教育学的主要任务,就会忽略对教育规律的探讨,舍本逐末,最终导致按主观意志办教育的错误。
4、教育学与教育经验汇编的不同?教育经验汇编多为教育实践经验的汇集,它们还只是表面的、局部的、个别的具体经验,尚未揭示出教育规律。
当然,教育学不能离开教育的实际经验,经验之中有规律,我们应当重视教育经验,将教育的实践经验提高到理论高度,从教育经验中总结出教育规律,以丰富和发展教育学。
5、常用的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历史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等。
6、历史法:就是要从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去进行考查,以弄清它的实质和发展规律。
历史法的研究步骤:①是史料的搜集②对史料的鉴别③对史料进行分类运用历史法研究教育问题时要注意:①要坚持全面分析的方法:对教育问题的研究应当与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思想等联系起,全面地去进行考察与分析。
②要把历史分析和阶级分析结合起来③要正确处理批判与继承的关系。
7、调查法的工作步骤:①要确定好调查的目的②选择适当的调查对象③拟定调查提纲④计划好调查的步骤和方法。
调查的方法多种多样,经常采用的有:观察、谈话、问卷8、实验法:一般是自然实验法即在教育活动的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实验,不是在专门的实验室里进行的实验,可以叫教育实验法:是研究者根据对改善教育问题的设想,创设某种环境,控制一定条件,所进行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
《教育学》王道俊著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教育学(新编本)王道俊王汉澜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新编本说明本书原是根据教育部l978年文科教材编选计划编写的,即华中师大等五院校合编的教育学。
自1980年出版以来,经多次印刷并修订再版,累计发行二百余万册,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内容已显得陈旧。
国家教委文科教材办责成我们重新修改,并纳入1985一1990年新的编选计划。
在国家教委主管部门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督促下,我们重新编写了现在的这个本子。
这次编写,我们在以下几方面作了努力。
一是注意把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丰富教育学的专门知识,突出教育学的学科特点,力求克服用其他学科的知识简单代替教育学问题探讨的弊病;二是充实宏观教育的内容,深化微观教育的内容,并注意二者的内在联系,避免只见微观、不见宏观或只见宏观、不见微观的片面性;三是尊重实践,实事求是,探索教育规律,在揭示必然性的基础上阐述必要性,摒弃“空想”、“空话”,克服“唯上”、“唯书”的弊病;四是充分肯定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受教育者独立个性的发展和现代人才素质的培养,克服把受教育者看作消极对象的机械论观点;五是积极地有选择地吸取近几年的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使教材有新思路、新论点、新材料、新面貌;六是加强教材的针对性,重视教育思想的研究,对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作必要的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对所谓传统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不采取非此即彼的态度;七是在阐明基础理论的同时,注意加强教材的实用性和可读性,避免忽视理论或忽视实用的编向。
在教材定稿时,适逢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我们学习了这次大会题为《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力争在教材中能体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路线的精神。
在教材的体系或逻辑结构上,除增删和调整了某些章节外,总的框架没有大动,例如未把“智育”列为专章。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认为原教材的框架是完全合理的,而只是由于我们对这一问题缺乏深入研究,暂时拿不出经得起推敲的新的体系或逻辑结构。
王道俊《教育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教师)【圣才出品】
第15章教师15.1 复习笔记一、教师工作概述1.教师劳动的特点(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①学生状况的复杂性决定着教师劳动的复杂性;②教师任务的多样性制约着教师劳动的复杂性;③影响学生发展因素的广泛性制约着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2)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活动的这一本质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然带有严格的示范性。
教师劳动与其他劳动的一个最大区别就在于,教师的劳动对象是未成熟而又相对独立的“人”,教师以自己的思想、学识、言行和人格,通过示范的方式去直接影响学生。
(3)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师工作是变动不居、最富有创造性的劳动,这主要是由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教育情景的复杂性所决定的。
①教师的劳动对象——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是自我教育的主体。
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具有面对各种突发情况时做出及时反应、妥善处理的应变能力,即教育机智。
(4)教师劳动的专业性从历史角度出发,现代教师劳动的专业化是一个历史过程,这一过程随着国民教育制度重心由量的积累到质的提高的转移,而不断朝着专业化的方向迅捷发展。
教师劳动的专业性突出表现在教师对育人的崇高敬业精神和道德修养上,对教育教学专门化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以及教育活动的自主权上,而这一点在我国现阶段并未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
学历达标固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它仅仅是教师劳动专业化的重要条件和基本内容之一,它并不能表明我国教师劳动专业性的诸多特点均已具备。
在我国现阶段,还要防止把教师劳动的专业化仅仅理解为教师学科教育的训练和专业化的偏向。
2.教师劳动的价值(1)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①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从宏观上看,最突出地表现在教师劳动对延续和发展人类社会的巨大贡献上。
教师的工作,联系着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从微观上看,教师的劳动关系到年轻一代每一个人的发展和幸福。
在现代社会,一个人的发展状况如何,前途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所受的教育,取决于教师的劳动。
王道俊、郭文安版《教育学》笔记
王道俊、郭文安版《教育学》笔记绪论1、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3、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的不同?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规律,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而制定出来的,它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
作为一种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它是依据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当时的现实状况和需要制订出来的,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
尽管如此,教育方针政策只是符合了教育规律,却不能代替教育规律。
人们只能认识教育规律而不能制造教育规律。
教育规律与教育方针政策绝不等同的。
因此,教育学虽然也要阐明一些教育方针政策的问题,但是,教育的方针政策并不是教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最终依据。
如果把阐发、论证教育的方针政策作为教育学的主要任务,就会忽略对教育规律的探讨,舍本逐末,最终导致按主观意志办教育的错误。
4、教育学与教育经验汇编的不同?教育经验汇编多为教育实践经验的汇集,它们还只是表面的、局部的、个别的具体经验,尚未揭示出教育规律。
当然,教育学不能离开教育的实际经验,经验之中有规律,我们应当重视教育经验,从教育经验中总结出教育规律,将教育的实践经验提高到理论高度,从教育经验中总结出教育规律,以丰富和发展教育学。
5、常用的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历史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等。
6、历史法:就是要从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去进行考查,以弄清它的实质和发展规律。
历史法的研究步骤:①是史料的搜集②对史料的鉴别③对史料进行分类运用历史法研究教育问题时要注意:①要坚持全面分析的方法:对教育问题的研究应当与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思想等联系起,全面地去进行考察与分析。
②要把历史分析和阶级分析结合起来③要正确处理批判与继承的关系。
7、调查法的工作步骤:①要确定好调查的目的②选择适当的调查对象③拟定调查提纲④计划好调查的步骤和方法调查的方法多种多样,经常采用的有:观察、谈话、查阅资料、问卷8、实验法:一般是自然实验法,即在教育活动的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实验,不是在专门的实验室里进行的实验,可以叫教育实验法。
《王道俊《教育学》(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读书笔记模板
目录分析
绪论 第1章教育的概念
第2章教育与人的发 展
第3章教育与社会发 展
1
第4章教育目的
2
第5章教育制度
3
第6章课程
4
第7章教学(上)
5
第8章教学(中)
1
第9章教学(下)
2
第10章德育
3
第11章美育
4
第12章体育
5
第13任
第16章学校管理
读书笔记
王道俊《教育学》(第6版)课后习 题详解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精彩摘录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读书笔记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第版
实践
教育学
郭文安
教材
综合
教学
王道俊
教育学
王道俊 第章
班主任
习题
教育
德育
活动
发展
体育
目的
内容摘要
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王道俊所著的《教育学》(第6版)的考生,也可供 各大院校学习教育学的师生参考。王道俊、郭文安主编的《教育学》是我国高校采用最多的教育学权威教材之一, 王道俊、郭文安主编的《教育学(第6版)》在其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为了帮助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 研参考书目为王道俊、郭文安主编的《教育学》(第6版)的考生复习专业课,我们根据教材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 题规律精心编写了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辅导用书(均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级):1.王道俊《教育学》 (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2.王道俊《教育学》(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3.王道俊《教育学》 (第6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47.8小时高清视频】4.王道俊《教育学》(第6版)配 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本书是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第6版) 教材的配套e书,参考大量教育学相关资料,对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第6版)教材每章的课后习题进行了 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个别知识点进行了扩展。课后习题答案久经修改,质量上乘,非常标准,特别适合应试 作答和临考冲刺。
王道俊《教育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德育)【圣才出品】
第10章德育10.1 复习笔记一、德育概述1.德育的概念“德育”一词于20世纪初传入我国。
根据现代的教育观,可以将德育定义为:德育是旨在形成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
在社会主义中国,德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在西方,德育一般指伦理道德教育以及有关价值观的教育。
学校德育,一般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教导下,以学习活动、社会实践、日常生活、人际交往为基础,同经过选择的人类文化,特别是一定的道德观念、政治意识、处世准则、行为规范相互作用,经过自己的观察、感受、判断、体验、践行和改善,以形成行为习惯、道德品质、人生价值和社会理想的教育。
2.德育的特点与地位作为全面发展教育有机组成部分之一的德育,具有自己的特点:(1)与其他各育不同,德育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信念和人生观,形成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主要属于伦理领域。
(2)与人所面对的其他矛盾不同,德育面对的学生德性发展的矛盾具有特殊性。
德育要解决的矛盾主要不是求真,不是学生对事物的知与不知,以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而是求善、知善、行善,回答人应当怎样生活才有意义的问题。
(3)品德是个性素质结构的重要要素之一,在个性素质结构中起着价值定向的作用。
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的社会性质的根本标志。
它与智育、美育、体育既各有特点,对学生个性素质的发展又各有价值,不可偏废。
3.德育的历史发展(1)中国德育的历史发展①在中国古代,学校教育主要是道德教育,目的与职责在于道德教化。
学校德育的基本框架是教育学生以忠孝为本,维护宗法等级制度,个人没有独立人格。
②以1905年清朝政府“废科举,兴学堂”为标志,道德教育一育独尊的传统教育日渐式微,智育、美育、体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了重要地位。
此后,辛亥革命废除了封建帝制、五四运动倡导“科学”与“民主”等,都对学校德育产生了巨大影响。
③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学校德育。
在1957年以前,学校德育主要是“五爱”教育、国民公德教育和形势教育,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并重。
王道俊《教育学》(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9.1复习笔记
9.3考研真题与强 化习题详解
10.2课后习题详解
10.1复习笔记
10.3考研真题与强 化习题详解
11.2课后习题详解
11.1复习笔记
11.3考研真题与强 化习题详解
12.2课后习题详解
12.1复习笔记
12.3考研真题与强 化习题详解
13.2课后习题详解
13.1复习笔记
13.3考研真题与强 化习题详解
精彩摘录
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萌芽期的主要特征:教育学尚未形成独立的形态,还没有从哲学、政治学、伦理学中分化出来。 教育学不同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和教育艺术 德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普通教 育学》(1806)被公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广义的教育是指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狭义的教育是 指一种专门组织的不断趋向规范化、制度化、体系化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以“教育现象”为基础,在教育价值观引导下形成的“教育问题”,其目的在于探索和 揭示教育活动的规律性联系,以服务于教育实践。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要受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制约,一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与它的教育发展程 度成正比的,这是教育的规律之一。14.2课后来自题详解14.1复习笔记
14.3考研真题与强 化习题详解
15.2课后习题详解
15.1复习笔记
15.3考研真题与强 化习题详解
16.2课后习题详解
16.1复习笔记
16.3考研真题与强 化习题详解
作者介绍
王道俊《教育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美育)【圣才出品】
王道俊《教育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美育)【圣才出品】第11章美育11.1 复习笔记一、美育概述1.美育的概念美育就是引导学生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理念和能力的教育,也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
从学科来看,它是属于美学还是属于教育学,或者是边缘学科或交叉学科,人们的看法往往不一样,同时美育也容易与其他的一些概念相混淆,因此有必要对下述概念进行辨析。
(1)美育与人格教育人格教育主要属于德育的范畴,强调通过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善恶,提高修养,践行道德规范和提高修养来形成与发展健全的人格。
美育除了陶冶学生性情、进其人格的完善,还有着独特的任务,即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
(2)美育与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学校美育的重要途径,但美育功能的范围要比艺术教育宽得多。
艺术教育多是通过音乐、美术、舞蹈和开展的各种课外文艺活动等来进行,美育则不仅通过艺术教育进行,而且通过其他各科教学、通过观赏大自然来实现,尤其要通过日常生活来开展。
(3)美育与情感教育情感在审美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是不能简单地将人们的快乐情感等同于审美快乐,因为审美愉快并不等于情感的激动,它渗透着审美认识、评价等理性因素,又融合于想象力和理解力之中,这是一种轻松自由又深沉博大的快乐体验。
2.美育理论概述(1)孔子的美育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中有许多关于美育的论述,他提出了“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和“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教育主张。
游于艺是指学习乐器、音律和才艺,成于乐是指用音乐来完善人的性情的陶冶,兴于诗是指通过学诗来振奋人的精神,艺教、乐教、诗教都是美育的范畴。
孔子提倡培养文质彬彬的君子,要讲一个人内在的性情气质美和外显的风度文采美结合起来,才能成为文质彬彬的美好高尚的君子。
这种审美观对我国后来的教育和为人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2)席勒的美育思想席勒是18世纪德国著名的美学家,他认为,通过审美,一方面在人的动物式的感性物质欲望中灌注进理性的精神,另一方面又使人抽象的理性形式获得具体的血肉,使人能够克服自身的分裂状态而趋向内在的完整与丰富。
教育学(王道俊)笔记整理.
《教育学》王道俊版笔记绪论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2. 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四阶段)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教育学处于萌芽阶段,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孔子《论语》、柏拉图《理想国》。
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
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
多属论文形式,停留于经验的描述,缺乏科学的理性分析,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出现了体系比较完整的教育学,教育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捷克的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他提出:①普及初等教育②主张建立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③论证了班级授课制④规定了广泛的教学内容、论述了教学原则、高度评价了教师的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
(2)法国的卢梭《爱弥尔》,系统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阐明了自己对处于不同年龄阶段个体教育的目标、内容、重点、方法等一系列问题的独特见解,最大贡献在于开拓了以研究个体生长发展与教育的相互关系为主题的研究领域,促进近代教育思想的变革。
(3)德国的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绪论、教育的一般目的、兴趣之多方面(教学)、品德之道德力量(德育)四部分。
但还未达到真正的科学化。
3.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1)英国斯宾塞的《教育论》反对思辨,主张科学只是对经验事实的描写和记录。
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
人类的生活分为:①直接有助于自我保全的活动②从获得生活必需品而间接有助于自我保全的活动③目的在于抚养和教育子女的活动④与维持正常的社会和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⑤在生活中的闲暇时间用于满足爱好和感情的各种活动。
还特别重视体育。
王道俊教育学 前五章答案
教育学,王道俊版,课后习题前五章第一章1、什么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把握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有何意义?答: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培养人是教育的立足点,是教育价值的根本所在,是教育的本体功能。
仸何教育,只有通过培养人才能服务社会。
只有首先明确了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才能进一步讨论教育的社会属性和社会职能之类的问题从实践上看,如果不坚持把培养人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学校生活的中心,就不可能搞好教育和办好学校,从而也就不能有效地履行教育的社会职能。
2、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相互作用的?答:教育的基本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其中,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他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掌握着教育的目的,采用适当的教育内容,选择一定的教育活动方式,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其达到预期的目的。
需要指出的是,教育的基本要素只是一种对教育活动的过程结构的抽象分析与概括,这些要素本身及其相互关系是随着历史条件和现实选择的变化而变化的。
3、古代教育与现代教育有何异同?(1)原始教育主要是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的,没有从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
而现代教育已从社会生活中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社会活动,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的教育人员。
(2)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古代学校出现并逐渐发展;(3)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并不断强化,其阶级性不仅体现在教育权和受教育权上,而且也体现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师选择和仸用上。
(4)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现代学校的教育是为生产生活服务的,与生产劳动联系紧密,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知识在生产和科学技术更新的重要手段,对提高生产效率起到重要作用。
2、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相互作用的?答:教育的基本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其中,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他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掌握着教育的目的,采用适当的教育内容,选择一定的教育活动方式,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其达到预期的目的。
王道俊《教育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美育)【圣才出品】
第11章美育11.1 复习笔记一、美育概述1.美育的概念美育就是引导学生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理念和能力的教育,也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
从学科来看,它是属于美学还是属于教育学,或者是边缘学科或交叉学科,人们的看法往往不一样,同时美育也容易与其他的一些概念相混淆,因此有必要对下述概念进行辨析。
(1)美育与人格教育人格教育主要属于德育的范畴,强调通过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善恶,提高修养,践行道德规范和提高修养来形成与发展健全的人格。
美育除了陶冶学生性情、进其人格的完善,还有着独特的任务,即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
(2)美育与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学校美育的重要途径,但美育功能的范围要比艺术教育宽得多。
艺术教育多是通过音乐、美术、舞蹈和开展的各种课外文艺活动等来进行,美育则不仅通过艺术教育进行,而且通过其他各科教学、通过观赏大自然来实现,尤其要通过日常生活来开展。
(3)美育与情感教育情感在审美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是不能简单地将人们的快乐情感等同于审美快乐,因为审美愉快并不等于情感的激动,它渗透着审美认识、评价等理性因素,又融合于想象力和理解力之中,这是一种轻松自由又深沉博大的快乐体验。
2.美育理论概述(1)孔子的美育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中有许多关于美育的论述,他提出了“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和“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教育主张。
游于艺是指学习乐器、音律和才艺,成于乐是指用音乐来完善人的性情的陶冶,兴于诗是指通过学诗来振奋人的精神,艺教、乐教、诗教都是美育的范畴。
孔子提倡培养文质彬彬的君子,要讲一个人内在的性情气质美和外显的风度文采美结合起来,才能成为文质彬彬的美好高尚的君子。
这种审美观对我国后来的教育和为人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2)席勒的美育思想席勒是18世纪德国著名的美学家,他认为,通过审美,一方面在人的动物式的感性物质欲望中灌注进理性的精神,另一方面又使人抽象的理性形式获得具体的血肉,使人能够克服自身的分裂状态而趋向内在的完整与丰富。
王道俊《教育学》课后习题(教育的概念)【圣才出品】
王道俊《教育学》课后习题(教育的概念)【圣才出品】第1章教育的概念1.什么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它和教育过程基本要素有何关系和意义?答:(1)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有⽬的地培养⼈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这⼀规定性是教育这⼀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
这⼀质的规定性主要包括以下⼏个⽅⾯的内容:①教育是⼀种社会现象,它产⽣于社会⽣活的需要,⽽归根到底产⽣于⽣产劳动。
②教育是⼈类社会所特有的⼀种现象,在其他动物界是没有的。
③教育作为培养⼈的⼀种社会活动,是有⽬的的。
是否有⽬的地培养⼈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
④教育是⼈类社会的永恒范畴,与⼈类社会共始终。
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对⼈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作⽤也就越来越显著。
(2)和教育过程基本要素的关系和意义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对教育的基本要素有着重要的意义,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有⽬的地培养⼈——指出了教育活动的性质(社会活动)、主体(培养者和被培养者)、客体(活动内容和⽅式)、⽬的(培养⼈),这蕴含着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的基本要素主要有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活动⽅式,它们是教育活动最原初、最简单、最核⼼、最基础的存在形态。
教育的基本要素与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①教育者是参与教育活动、与受教育者在教学或教导上互动,对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的发展产⽣影响的⼈,⼀般主要是指教师。
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处于领导者、设计者、引导者的地位。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缺失了教育者,教育活动不可能展开,学习者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指导,⽆法实现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有⽬的地培养⼈。
②受教育者是指参与教育活动、与教育者在教学和教导上互动,以期⾃⾝在语⾔、知识、智慧、学业、品德、审美和体魄等⽅⾯获得发展的⼈,⼀般主要是指学⽣。
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学习的主体。
教育者的教育活动只能引导和促进受教育者的发展,不能替代受教育者的发展。
缺失了受教育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的放⽮,⽆法实现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有⽬的地培养⼈。
《教育学》(王道俊 王汉澜 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教育学(新编本)王道俊王汉澜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新编本说明本书原是根据教育部l978年文科教材编选计划编写的,即华中师大等五院校合编的教育学。
自1980年出版以来,经多次印刷并修订再版,累计发行二百余万册,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内容已显得陈旧。
国家教委文科教材办责成我们重新修改,并纳入1985一1990年新的编选计划。
在国家教委主管部门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督促下,我们重新编写了现在的这个本子。
这次编写,我们在以下几方面作了努力。
一是注意把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丰富教育学的专门知识,突出教育学的学科特点,力求克服用其他学科的知识简单代替教育学问题探讨的弊病;二是充实宏观教育的内容,深化微观教育的内容,并注意二者的内在联系,避免只见微观、不见宏观或只见宏观、不见微观的片面性;三是尊重实践,实事求是,探索教育规律,在揭示必然性的基础上阐述必要性,摒弃“空想”、“空话”,克服“唯上”、“唯书”的弊病;四是充分肯定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受教育者独立个性的发展和现代人才素质的培养,克服把受教育者看作消极对象的机械论观点;五是积极地有选择地吸取近几年的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使教材有新思路、新论点、新材料、新面貌;六是加强教材的针对性,重视教育思想的研究,对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作必要的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对所谓传统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不采取非此即彼的态度;七是在阐明基础理论的同时,注意加强教材的实用性和可读性,避免忽视理论或忽视实用的编向。
在教材定稿时,适逢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我们学习了这次大会题为《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力争在教材中能体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路线的精神。
在教材的体系或逻辑结构上,除增删和调整了某些章节外,总的框架没有大动,例如未把“智育”列为专章。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认为原教材的框架是完全合理的,而只是由于我们对这一问题缺乏深入研究,暂时拿不出经得起推敲的新的体系或逻辑结构。
王道俊《教育学》(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绪 论)【圣才出品】
绪论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为什么说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经验汇编有所不同?答:(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对教育学的研究对象这一问题,历来存在不同看法。
一般认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以“教育现象”为基础,在教育价值观引导下形成的“教育问题”,其目的在于探索和解释教育活动的规律性联系,以服务于教育实践。
(2)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经验汇编不同的原因①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的规律,它与教育方针政策有所不同。
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制定出来的,它是人们意志的体现。
一种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是依据科学的教育原理和当时的现实状况和需要制订出来的,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
但教育方针政策只是符合了教育规律,却不能取代教育规律。
人们只能认识教育规律,而不能制造教育规律,教育规律不等同于教育方针政策。
而教育学是一门揭示教育规律的学科,所以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是不同的。
②教育学与教育经验汇编也是不同的。
教育经验汇编多为教育实践经验的汇集,它们还只是表面的、局部的、个别的、具体的经验,尚未揭示出教育规律。
教育学不能离开教育的实际经验,经验中有规律,教育者应该重视教育经验,将教育的实践经验提高到理论高度,从经验中总结出教育规律,以丰富和发展教育学。
如果把教育学等同于教育经验,仅仅满足于教育经验的介绍,就会否定教育学是一门学科。
2.你一定意识到了你的老师的先进教育经验。
你准备怎样学习这些经验?答:略。
3.你能举出一些事例说明“要按照教育规律办教育”这一论断吗?答:教育规律是教育本身固有的,是客观存在,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因此,要按照教育规律办教育,具体举例说明如下:(1)事例一一位同学学习成绩很好,每次都考全年级第一,老师们都很喜欢她。
但这位同学不善于与人交往,也不喜欢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因此,绝大多数同学都不愿和她一起玩。
久而久之,这位同学形成了孤僻的性格。
类似的事情在应试教育中还是很常见的。
应试教育往往仅关注学生智能方面,如学习成绩,其他领域则很少关注,割裂了学生的整体协调发展,造成了学生的片面发展。
王道俊主编教育学的核心概念梳理教育管理
王道俊主编教育学的核心概念梳理教育管理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的学科,它涉及到许多核心概念。
王道俊主编的教育学教材综合了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对教育管理领域的核心概念进行了梳理与解析。
本文将围绕王道俊主编教育学的核心概念展开论述。
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1. 教育教育是以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有意识地引导使之形成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人格品质和社会行为方式的一种活动。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智力、体力、美感和道德等各个方面的全面素质,使学生具备批判思维、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的能力。
2. 教学教学是教师通过教育手段和方法,对学生进行系统指导和引导,以达到教育目标的一种活动。
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潜力。
3. 学习学习是指个体或群体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接受外界刺激和积极思维活动,获得新的知识、技能、经验和价值观的心理过程。
学习需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4. 教师教师是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专业人员,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角色。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引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二、教育管理的核心概念1. 教育管理教育管理是指通过合理的组织和有效的领导,对教育机构和教育活动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指导和有效管理的一系列活动。
教育管理涉及到学校领导、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教师发展等多个方面,目的是提高教育机构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2. 教育管理者教育管理者是负责教育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他们具备教育学和管理学的知识和技能。
教育管理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决策能力和组织能力,能够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人员培养和教育改革。
3. 教育管理模式教育管理模式是指在特定的教育环境中,教育管理者为了实现教育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方法和制度。
常见的教育管理模式有传统管理模式、科学管理模式、人本管理模式等,不同的管理模式适用于不同的教育机构和教育领域。
王道俊 教育学原理
王道俊教育学原理王道俊教育学原理王道俊教育学原理是一套关于教育的理论体系,由教育学家王道俊提出。
该理论体系主要包括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以及教育学的基本方法等内容。
下面将对王道俊教育学原理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王道俊教育学原理首先明确了教育学的基本概念。
他将教育定义为一种有意识地影响人的心智和行为的过程。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使其成为具有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二、教育学的基本原理王道俊教育学原理提出了几条基本原理,其中包括:1. 个体差异原理: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在认知、兴趣、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
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方法。
2. 经验与活动原理: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积极参与各种活动来获取知识和经验。
教育应该注重实践和体验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社会环境原理: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教育应该创造积极的社会环境,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合作精神。
4. 教育与生活原理:教育应该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其生活质量。
三、教育学的基本方法王道俊教育学原理提出了一些基本方法,以帮助教师实施有效的教育。
这些方法包括: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通过创设情境、提问、讲述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2. 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自主学习空间和机会,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个性化教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每个学生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
4. 实践教学:教师应该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王道俊教育学原理是一套关于教育的理论体系,它明确了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教育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教育者在实施教育活动时,应该根据这些原理和方法,灵活运用,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点:①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而现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联系,越来越紧密联系 ②古代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垄断,具有阶级性;现代学校教育不再为少数剥削阶级垄断,走上大众化,具有民主性 ③古代学校教育的任务是为阶级统治培养统治人才,现代学校教育的任务不仅是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还担负有培养生产工作者的任务 ④古代学校教育主要内容——古典人文科学和治人之术;现代学校教育主要内容——自然科学的内容增多 ⑤古代学校教育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教育;现代学校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 ⑥古代学校教育的方法手段落后单一;现代学校教育的方法手段多样、先进、现代化。 ⑦古代学校教育学校与社会生活脱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被限制在狭小天地里,是一种封闭式教育;现代学校教育不再受围墙的限制,走向多样办学,并与社会发生密切联系,逐渐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
第三节 教育的历史形态
一、古代的学校教育形态:把古代文明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统称为古代学校教育。
1.奴隶社会的学校教育: ①从奴隶社会起,教育便具有了阶级性,成为阶级统治的工具 ②“学在宫府”—中国奴隶社会时期教育的特点,教育与权力被宫府把持,文化典籍被宫府把持 ③“六艺”—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 ④ 奴隶社会教育的目的--使奴隶主的子弟学习一套管理国家,镇压奴隶与作战的本领 ⑤轻视体力劳动 ⑥欧洲奴隶社会中的斯巴达体育体系:体操、军事训练;
2. 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夸美纽斯、赫尔巴特)
① 捷克 教育学家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为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内容:A.提出普及初等教育 B.主张建立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 C.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度 D.规定了广泛的教学内容 E.提出了教学的便利性、彻底性、简明性与迅捷性的原则 F.高度地评价了教师的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
2.动物的养护与抚育是程序化了的动作反射系列,是一种本能。它们不会制造工具,使用工具,不会进行劳动,也没有语言来传授经验,不可能产生有目的的教育活动。
3.只有人类才能根据客观世界的认识,自觉地去支配世界,改造世界,将改造世界的经验传授给下一代,从而产生有目的的教育活动。
4.认为在动物界也有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和目的性,是反科学的。
③ 19C末20C初 美国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学说《民本主义与教育》他从实用主义出发,反对传统的教育以学科教材为中心和脱离实际生活;主张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和“从做中学”。他的这种学说是以“经验”为基础,以行动为中心,带有狭隘的经验主义的色彩
一条线索:西方教育出现了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派和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学派的对立局面。
教育的永恒性:教育是新生一代的成长和社会生活的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手段,为一切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并且随着的发展,人类积累的知识越来越丰富,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就越来越显著,教育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范畴。
教育的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具有阶级性,但阶级性并不是教育所独有的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特征。阶级性只是在阶级社会中教育的一种属性,并非教育所特有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的历史性:教育与社会的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统治阶级制度密切相关,并随之变化而变化发展的。
(二)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现象,在其他动物界是没有的。
问答:为什么说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
1.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会制造工具,使用工具,从事生产劳动。
课程方案主要由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包括课程(学科与活动)的名称、开设的顺序与学时(学分)分配以及学年编制等部分所构成。
中小学教育的课程设置,体现义务教育、基础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能为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标准
欧洲奴隶社会中的雅典教育体系:体操、军事训练、读、写、算、音乐、文学、政治和哲学,以使其子弟具有从事商业和政治活动的能力
2. 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
我国:①我国封建学校分为官学和私学 ②“唐朝学制”--中央直接设立的学校有“六学二馆”,此外地方设州学、府学、县学 ③儒家的封建伦理道德是维系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儒家“学而优则仕”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教育目的 ④内容—“四书”“五经”也包括一些算学、天文、医学等自然科学知识 ⑤教育方法--崇尚书本,死记硬背,棍棒纪律教育 ⑥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教育 ⑦选士制度和科举制
评价:这些主张,在反对封建教育。建立新的教育科学方面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② 德国 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 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19C50y以来)
① 1861年 英 斯宾塞 《教育论》 著名实证主义者 他提出了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怎样生活,他主张启发性学生的自觉性,反对形式主义的教学。
② “实验教育学”---20世纪初,欧美的教育学者利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研究教育问题,出现了“实验教育学”,于1901年由德国的梅伊曼首次提出。而德国教育家拉伊的《实验教育学》完成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
评价:但是,实验教育学者把人和动物同等看待,把儿童的发展解释为纯生物学的过程 ,忽视了人的社会性,是错误的。
课程方案是课程的总体规划;课程标准阐释每门课程的性质并规定其质量标准;教科书陈述每门课程的内容及其应开展的活动。
(—)课程方案
课程方案也称教学计划,是指教育机构或学校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有关课程设置文件。
教育学研究的课程方案主要是我国的普通小学与中学的课程方案,它是指在国家教育目的与方针的指导下,为实现各级基础教育的目标,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课程设置、顺序、学时分配以及课程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性文件。
教育的含义:A.广义的教育指的是,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
B.狭义的教育指的是专门组织的教育,它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
1. 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阐述学生的特点,并分析学生是教育过程主体的理由。
2. 教育中介系统:它包括教育的内容(体、智、德、美、劳)和教育手段。
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其中,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他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掌握着教育的目的,采用着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手段,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着受教育者和教育的整个过程,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区别于其它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的本质。
第二节 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的基本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
1. 教育者: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可称为教育者。但学校教育产生后,主要是指学校中的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人员。教育者是教育活的主导者,目的性是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
② 1963 美 布鲁纳 《教育过程》主张务必使学生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结构化教育思想)特别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倡发现学习(发现法教育)。
③ 苏联 赞可夫 《教育与发展》 ④ 苏联 巴班斯基 《教学过程最优化》
三、教育学的研究方法:1.历史法、2.调查法、3.实验法、4.统计法、
欧洲封建教育:①两种类型:教会学校和骑士教育 ②欧洲中世纪教育内容--七艺(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③骑士教育的内容—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④行会学校的出现标志着新兴的市民教育开始
(3)现代社会的学校教育形态:(社会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形态的统称)
课程标准是指在一定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的形式编制的关于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一般由说明(或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标准和课程实施等部分组成。
(三)教科书
教科书亦称课本,它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教学规范用书。
教科书一般由目录、课文、习题、实验、图表、注释、附录等部分构成。
④ 苏联 凯洛夫 《教育学》
⑤ 中国 新民主主义时期 杨贤江《新教育大纲》
4. 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20C50y)
① 1956 美国 布卢姆 《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他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 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每类目标又分成不同的层次,排列成由低到高的阶梯。他的分类可以帮助教师更加细致地去确定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为人们观察教育过程、分析教育活动和进行教育评价,提供了一个框架。
从育人的目标的角度看:课程是一种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连接学生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引导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知识体系及其获取的路径。
要充分发挥课程系统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应有的育人资源与蓝图的作用,以及对育人活动的引导与规范作用,就必须抓好三件事,编制好三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文本: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教学科目,又简称学科,是指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从某一门科学中选择出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并按照一定的逻辑—心理顺序重新组织构成的新的知识体系。
课程内容以学科文化知识为核心,但又不仅包括间接经验,而且包括设计一定的实践—交往活动要求学生获取的直接经验。
课程是由一定的育人目标、特定的知识经验和预期的学习活动方式构成的一种动态的教育存在。
相同点: 无论古代学校教育还是现代学校教育都是有目的的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广义的教育目的);都具有历史性,阶级性,目的性,社会性,永恒性(5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