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生物学概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3卷第12期

2007年

中学生物学

MiddleSchoolBiology

Vol.23No.12

2007

文件编号:1003-7586(2007)12-0006-03

蜜蜂生物学概述

王承赋(湖南省永顺县民族中学416707)

蜜蜂是一种古老的昆虫,早在1亿2千5百年前,蜜蜂就生活于地球上。蜂群内部分工明确,个体之间存在着丰富有趣的信息交流语言,社会行为丰富,蜜蜂是研究社会行为学、神经生物学、行为遗传学、免疫学等良好的模式生物。作者利用多年养殖蜜蜂的经验和中学生物学教学工作的实践,结合有关资料概述了蜜蜂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现状。

1蜜蜂的种类

蜜蜂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细腰亚目、蜜蜂总科、蜜蜂科、蜜蜂亚科、蜜蜂属。因分类方法不同,蜜蜂可分为6个种,即大蜜蜂(如排蜂和岩蜂)、小蜜蜂、黑色大蜜蜂、黑色小蜜蜂、西方蜜蜂和东方蜜蜂。前四种为野生蜂种,分布于南非、东南亚和我国海南、广西和云南等省区,其中大蜜蜂和小蜜蜂表现为原始的生活特点,生活在暴露的单一巢脾上,染色体数目仅为西方蜜蜂的半数(只有8对)。东方蜜蜂和西方蜜蜂是目前家养的主要蜂种。东方蜜蜂分布区域由南到北个体逐渐增大,体色由黄变黑,可分为印度亚种、日本亚种、喜马拉雅亚种和中华蜜蜂亚种。其中中华蜜蜂是我国饲养的主要东方蜜蜂。云南农业大学东方蜜蜂研究所对中国东方蜜蜂的形态特征进行研究,分为4类。西方蜜蜂通常分为3个类群,即欧洲蜜蜂、中东蜜蜂和非洲蜜蜂。其中又以意大利蜜蜂、卡尼鄂拉蜜蜂、欧洲黑蜂和高加索蜂是最具经济价值的蜂种。意大利蜜蜂是我国饲养的主要西方蜜蜂。

2蜂群的组织

蜜蜂营群体生活,蜂群由一只蜂王,数百只雄峰和数千至数万只工蜂组成。蜂王是发育完全的雌性蜂,其职能是产卵。工蜂是生殖器官发育不完全的雌性蜂,负责多项职能,如哺育幼虫、饲喂蜂王和雄蜂,酿制蜂蜜,分泌蜂蜡、修筑巢房,守卫和采集等活动。雄峰是蜂群中的雄性个体,惟一的职能就是与蜂王交尾。蜂群内3种类型的蜂,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

在自然交替情况下,一个蜂群可能出现母女双王短时间同巢现象。一般情况下,群内只有一只蜂王,这是蜜蜂生物学中的一条基本规律。但是,据报道:采用

一定的技术手段,成功的组建多只蜂王在同一产卵区自由活动、正常产卵的多王群,并且实现了多王同巢越冬。实验数据显示:多王群的蜂王产卵量为单蜂王产卵量的222.94%和367.07%。这一成果被视为蜜蜂生物学理论研究的重大突破,同时在养蜂生产应用中也具重要意义。此项技术最大的优点就是在大蜜源到来之前能够将蜂群迅速养成强群,以夺取蜂产品的高产;也为生产蜂王浆时带来大量日龄一致的小幼虫,方便移虫,为提高蜂王浆的生产效率提供了有利条件。此项技术的核心在于所谓的生物诱导和环境诱导。生物诱导就是通过人为手段消弱或改变蜂王打斗行为能力:在蜂王的选择上,宜选择在大群中产卵达6个月以上的蜂王组建多王群,此时蜂王“母性”好,“咬斗性”相对减弱;其次用小剪刀或指甲钳剪掉蜂王两侧上颚的1/3 ̄1/2,使其丧失打斗的能力,然后将其放入原群饲养几天或直接放入幼蜂中组建多王群。环境诱导即协调蜂箱内外的环境,是组建多王群成功的又一关键。蜂箱外环境是指组建多王群时一定要选择外界蜂粉源丰富和气候温和的季节,大蜜粉源到来,其花香味成为蜂巢内的主导群味,使来自不同蜂王的信息素易于混合;在气候温和的季节组建多王群,此时蜂群处于强盛阶段,容易组建成功。蜂箱内环境是指选择在幼龄工蜂中组建多王群,因为幼龄工蜂的防卫能力弱,对蜂王信息素的敏感性差,容易同时接受多王的信息素。

3蜜蜂的生活习性

3.1蜂王的生活习性

蜂王是蜂群中所有成员的母亲,它的个体相对最大,比工蜂约长1/3。蜂王腹部末端有螫针,在2只蜂王相斗时才用。蜂王的寿命可达4 ̄5年,是工蜂寿命的100倍以上。蜂王一般在试飞、交尾和分蜂时出巢,其余时间均在巢内,在交尾后的2~3d即可产卵;当年的新蜂王产卵力强,以后产卵力减弱,生产中需每年更换蜂王。

3.2雄蜂的生活习性

雄蜂是蜂群中个体介于蜂王和工蜂之间的类型,一般在繁殖季节出现多,身体粗壮,翅长,飞行能力

强。一般中午时出巢,寻找女王蜂交尾,交尾后不久便死。雄蜂的食量大,工蜂根据繁殖的需要和巢内食物的多寡来决定雄蜂去留。

3.3工蜂的形态及生活习性

3.3.1工蜂的形态特征

工蜂身体最小,头部有一对膝状触角,具有触觉和嗅觉作用。头部有复眼一对,有视觉作用;单眼3个,只有感光作用。工蜂有咀嚼式口器,上鄂发达,适于咀嚼花粉;下鄂、舌和下唇都延长并合拢成管状,适于吸吮花蜜。胸部有2对膜翅,有3对足,第三对足上有花粉刷和花粉筐。体表密被细毛,便于黏附植物的花粉。工蜂腹部末端有蛰刺,与毒囊连在一起,一受到惊扰就用螫针刺敌并注入毒液于敌害的身体里,工蜂随后便死。

3.3.2工蜂的行为特征

工蜂的行为非常复杂,具有复杂的信息交流方式,看似严密的社会分工体系和令人惊叹的建筑才能等。

(1)工蜂的信息交流方式——

—舞蹈。

斯培次纳是第一个唤起人们对蜜蜂传递信息注意的人,他叙述了蜜蜂舞蹈是一种传达流蜜的量以及花蜜来源地点的方法,但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直到1920年冯・佛烈希出版了《关于蜜蜂的“语言”》一书,书中更详细的描述了蜜蜂的舞蹈之后,随后许多研究人员也进行了同样的试验,得到了相同的结果。由于冯・佛烈希研究贡献,他获得了1973年的诺贝尔奖,他也是迄今为止蜜蜂生物学研究领域里惟一获此奖项的科学家。

(2)工蜂的行为变化。

蜂巢内外行为转变及其机制。作者在养殖蜜蜂实践中认识到蜜蜂所具有的分工行为并非蜂王“指挥”的结果。最新研究显示,影响工蜂由巢内活动转向巢外活动的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①据蜜蜂基因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采集基因是工蜂采集行为转变的遗传因素。在工蜂行为转变时大脑中for基因表达增多,采集蜂for基因的转录水平高于哺育工蜂,而且for等位基因的不同易引起采集行为的差异;同时,外界环境和蜂群对采集工蜂的需求也刺激for基因的表达。即外界大流蜜时,巢内哺育工蜂会提前参加采集活动;当巢内卵虫多而哺育蜂不足时,采集蜂也会转向巢内进行哺育活动。受for基因调控,采集工蜂有趋光性,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幼年工蜂只能在黑暗的巢内进行着无规律的活动,而成年工蜂的采集行为则表现为昼出夜伏,很有规律。②蜜蜂生理学研究发现保幼激素是工蜂行为转变的标志,在工蜂正常发育过程中,JH含量增多,采集行为提早发生。科学家们发现切除分泌JH的咽侧体可延缓采集行为的发生。

工蜂飞行能力的转变及其机制。有研究发现工蜂飞行能力的变化发生在2个不同阶段,即羽化后3 ̄4d及由巢内向巢外转变阶段,保幼激素影响工蜂飞行能力和代谢能力变化。有人实验证明切除分泌保幼激素的咽侧体的工蜂在第1次试飞时死亡率高于正常工蜂;飞行速度和飞行代谢水平低于正常工蜂。

耐热性的转变及其机制。飞行肌肉之所以能耐受温度的变化,部分是由于细胞中表达的热休克蛋白(Hsp)所致。实验表明:环境温度达43℃或49℃时,工蜂脑部和胸部的Hsp显著增多。目前Hsp与表达飞行行为的关系正在进一步研究中。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转变及其机制。蜜蜂基因组研究表明神经肽操纵着蜜蜂行为的变化。在视觉方面,工蜂通过复眼感觉细胞中的不同视蛋白的表达辨别各种颜色。opsin水平因劳动分工不同而不同,采集蜂的含量高于哺育蜂。在嗅觉方面,基因组分析蜜蜂编码嗅觉感觉器的基因较多,可能与识别不同的生物素、家族信号、不同的花香有关。有人认为触角小叶构成嗅觉神经网状中心。

4蜜蜂的发育和遗传

4.1发育

蜜蜂是典型的社会性昆虫,它的发育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是完全变态昆虫。工蜂的发育期为21d,雄蜂为24d,蜂王为16d。

4.2蜜蜂遗传学

德国牧师养蜂家约翰尼斯・齐从于1845年首次发表了他的假说,认为雄蜂来源于未受精卵,而决定雌性的卵是受精的。此项发现标志着蜜蜂遗传学的起源。但是,蜜蜂遗传学的真正开始应从蜜蜂人工授精技术的发展之后算起。1927年,科学家经过30年的努力,最终取得了蜜蜂人工授精技术的成功,发展了蜜蜂交配控制和蜜蜂育种。

4.2.1关于性位点假说

性位点假说认为,在蜜蜂的某条染色体上存在着一个决定性别的位点,称为性位点,性位点上的基因称为性基因。蜜蜂的性别就是由性等位基因的纯合或杂合来决定的:性等位基因杂合,则为雌蜂(蜂王和工蜂);性等位基因纯合,则为雄蜂。

4.2.2关于二倍体雄蜂问题

既然性等位基因纯合的受精卵孵化出来的小幼虫是二倍体雄性幼虫,那么为什么在蜂群中却没有二倍体雄蜂出现呢?原来是工蜂能够识别二倍体雄性小幼虫,在孵化后的几小时就被工蜂吃掉了,形成空房。用人工方法可以培育出二倍体雄蜂,但它们没有生育能力。在高度近亲交配的情况下,有一定比例的受精卵是纯合的,最高可达50%,即可形成50%的空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