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原则让孩子学会与小伙伴相处
如何培养孩子的人际协调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人际协调能力在当今社会,人际协调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童年时期是培养孩子人际协调能力的关键时期。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方法,帮助家长们培养孩子的人际协调能力。
首先,倡导分享和合作。
教导孩子与他人分享玩具、食物等,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家长可设定一些小组活动或游戏,鼓励孩子学会与他人协作完成任务,培养他们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其次,培养孩子的沟通技巧。
鼓励孩子主动与他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倾听他人的意见和看法。
家长可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一起讨论问题、分享心情,教导他们尊重他人的观点,培养他们有效沟通的能力。
另外,注重孩子的情绪管理和同理心培养。
教导孩子学会控制情绪,尊重他人的感受,关心他人的需求。
家长可在孩子犯错或出现冲突时,引导他们冷静思考问题的根源,学会谅解和宽容他人,增强孩子的同理心和自控能力。
此外,鼓励孩子参加社交活动。
让孩子参与各类社交活动,如运动比赛、舞蹈表演、义工活动等,培养他们与他人互动和合作的机会。
通过社交活动,孩子可以结识不同背景的朋友,拓展人际关系,提高人际协调能力。
最后,家长要成为孩子的榜样。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他们会模仿家长的行为和态度。
家长要以身作则,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需求,给予他们支持和关爱,让孩子感受到家庭是一个安全、温馨的地方。
在培养孩子的人际协调能力过程中,需要耐心和细心,让孩子慢慢积累经验和提升技能。
通过以上方法,家长们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人际协调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愿每位家长都能在孩子成长的路上给予他们最好的教育与引导。
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
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引言良好的人际交往惯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石。
在成长过程中,父母和教师应当教导孩子如何与人沟通、处理冲突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系列专业建议和步骤,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人际交往惯。
基本原则1. 尊重他人:教育孩子尊重他人是良好人际交往的基础,这包括尊重他人的观点、感受和隐私。
2. 倾听:倾听是沟通的关键,孩子应该学会倾听他人,不打断别人的讲话,并理解他人的立场。
3. 表达清晰:教会孩子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避免误解和冲突。
4. 合作与分享:鼓励孩子与他人合作,分享资源,这有助于培养团队精神和社交能力。
5. 诚信与责任感:教育孩子诚实守信,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具体方法1. 家庭教育的角色1. 树立榜样:父母应以身作则,展示良好的人际交往行为,孩子往往会模仿大人的行为。
2. 家庭交流:定期举行家庭会议,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倾听和尊重。
3. 情感支持:为孩子提供情感支持,让他们知道家是他们交流的避风港。
2. 学校的配合1. 课堂教育:教师应在课程中包含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
2. 心理咨询:学校应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处理人际冲突,提高交往能力。
3. 课外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如社团、体育等,以增强他们的社交技能。
3. 社会技能训练1. 社交故事:通过阅读或编写关于社交情景的故事,引导孩子理解不同情境下的交往行为。
2. 情景模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不同的社交场景,帮助孩子练和改善交往技能。
3. 反馈与反思:在社交实践中,给予孩子反馈,并鼓励他们反思自己的行为,以促进自我调整。
监测与调整1. 观察行为:定期观察孩子在不同社交环境中的行为表现,了解他们的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2. 开放沟通:与孩子保持开放沟通,了解他们在人际交往中的困难和挑战。
3. 适应性调整:根据孩子的反馈和表现,适时调整教育策略和方法。
《小伙伴》教学反思_1
《小伙伴》教学反思《小伙伴》教学反思1读这篇课文,留意到了课后习题一——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再演一演。
因此教学这课,我就根据这一题来展开。
这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童话是最具吸引力的。
《三个小伙伴》主要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
故事内容浅显易懂,角色鲜明。
教学时,我让学生进入角色,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担当起角色在组内进行练习朗读。
这样教学的氛围也会因此热闹起来。
当学生进入角色后,就不由自主会产生出表现的欲望,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角色表演童话故事。
表演时,仍然可以采用四人小组进行,三位同学分别扮演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另外一位同学扮演小树。
在故事中,小树也是“核心”人物之一——因为是栽树,才会有这样一个故事。
所以,表演中不能遗漏了小树这个角色。
表演这个童话故事,我想仍然应该先让学生在小组内练习,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故事中,进入角色,让每个孩子都成为童话故事的主人。
另外,正式表演时,教师适当准备一些小道具,比如,小野猪、小象、小袋鼠的头饰。
关于头饰,课前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他们通过真正地自主参与,更好地走进故事,融入到角色中去。
同时,这也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从而真正享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通过表演,回过头再让学生来读课文,学生读得更加出色,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上台来讲一讲这个童话故事(复述故事),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地加入自己的语言加以讲述。
复述故事,不但进一步加深了孩子对故事的情感体验,而且又一次地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
这样,背诵也就不在话下了。
《小伙伴》教学反思2《三个小伙伴》是一年级下的一篇童话,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在读中感悟,让孩子们在品读中悟出应团结协作的道理。
在读课文时,我问孩子们“你最喜欢三个小伙伴中的哪一个?你觉得它哪些地方让你最喜欢?”这个问题,让学生自主选择。
教孩子做人的八大原则
《教孩子做人的八大原则》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做人的八大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诚实。
诚实就是不说谎,不骗人。
比如说,有个小朋友不小心打破了花瓶,他很害怕被批评,就说是小猫弄破的。
可是后来他心里一直很不安,最后还是勇敢地承认了是自己的错。
这就是要诚实,只有诚实,大家才会相信你,愿意和你做朋友。
第二个原则是善良。
善良就是要对别人好,有爱心。
像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看到小朋友摔倒了扶他起来,这些都是善良的表现。
有个故事,一个小女孩经常帮助邻居的老奶奶提东西,老奶奶很感动,后来送给小女孩一个漂亮的发卡,这就是善良带来的美好。
第三个原则是尊重。
尊重就是要礼貌待人,不嘲笑别人。
比如不随便给同学起外号,认真听别人说话。
有个同学说话有点结巴,其他同学总是笑话他,这就不对啦,我们要尊重每个人的不同。
第四个原则是勤奋。
勤奋就是要努力学习,不怕吃苦。
比如每天认真完成作业,多读书多练习。
有个小哥哥,家里条件不好,但他特别勤奋,每天早早起来读书,最后考上了好大学。
第五个原则是勇敢。
勇敢就是遇到困难不害怕,敢于面对。
像打针的时候不哭,勇敢承认自己的错误。
有个小弟弟怕黑,但是他努力克服,最后敢一个人睡觉啦。
第六个原则是守信。
守信就是答应别人的事要做到。
比如和同学约好一起玩,就不能随便失约。
有个小朋友答应给小伙伴借漫画书,就算自己很想看,也先借给了小伙伴,这就是守信。
第七个原则是宽容。
宽容就是不斤斤计较,原谅别人的错误。
比如同学不小心碰掉了你的铅笔,不要发脾气,要学会宽容。
第八个原则是有责任感。
责任感就是要对自己做的事情负责。
像打扫卫生要认真,不能偷懒。
同学们,记住这八大原则,做一个优秀的好孩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4课《小伙伴》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4课《小伙伴》教案+一、教学内容1. 认识小伙伴:介绍小伙伴的概念,以及与朋友、同学之间的区别。
2. 小伙伴的特点:分析小伙伴在生活中的作用,以及他们对我们成长的影响。
3. 学会与小伙伴相处:探讨如何与小伙伴建立和谐关系,以及相处中应注意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伙伴的定义和特点,认识到小伙伴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与小伙伴建立和谐关系的能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团结协作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运用与小伙伴相处的原则。
教学重点:小伙伴的定义、特点以及与小伙伴建立和谐关系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堂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关于小伙伴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引导学生关注小伙伴这一主题。
3. 讲解:详细讲解小伙伴的定义、特点以及与小伙伴相处的原则。
5. 例题讲解:分析一个关于与小伙伴相处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与小伙伴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第4课《小伙伴》2. 板书内容:a. 小伙伴的定义b. 小伙伴的特点c. 与小伙伴相处的原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一篇关于与小伙伴相处的文章。
a. 与小伙伴相处的经历b. 相处过程中的困难和解决办法c. 从中得到的启示和感悟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多与小伙伴交流,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同时,关注其他与人际交往相关的主题,拓展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运用与小伙伴相处的原则。
3. 作业设计:文章应包括与小伙伴相处的经历、困难和解决办法,以及从中得到的启示和感悟。
教导孩子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
教导孩子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人际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培养合作能力,还能够影响他们的情绪和心理健康。
因此,教导孩子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方法,帮助家长和老师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沟通是人际关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倾听:教导孩子学会倾听他人,尊重别人的意见和感受。
表达: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帮助他们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
解决冲突:教导孩子学会以积极、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避免冲突升级。
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同理心是理解他人感受并对其产生共鸣的能力。
培养孩子的同理心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与他人建立联系,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培养孩子的同理心:示范:以身作则,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见到成年人之间互相体谅、支持的场景。
阅读:鼓励孩子阅读有关同理心和情感智商的书籍,培养他们对他人感受的敏感度。
讨论:与孩子讨论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引导他们思考从对方角度看问题。
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在人际关系中,合作是至关重要的。
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集体,学会团队合作和分享成功。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团队活动:组织孩子参与团队活动,让他们学会协作、分工合作。
奖励制度:建立奖励制度,鼓励孩子在团队中展现出色表现。
案例分享:分享一些成功团队合作的案例,激发孩子对合作的热情。
培养孩子的自我认知能力自我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内在特质、情绪状态和行为动机等方面的认识。
培养孩子的自我认知能力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从而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培养孩子的自我认知能力:反思:鼓励孩子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反应,帮助他们了解自己。
自我评价:引导孩子学会客观评价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目标设定:帮助孩子设定明确目标,并引导他们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
如何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
如何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人际关系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正确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还能促进他们的综合能力和人格发展。
作为家长或者教育者,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
首先,要引导孩子学会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我们要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让他们学会倾听、理解和尊重别人的想法和感受。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和孩子分享感受、解释为什么要尊重他人来培养他们的尊重意识。
同时,要及时指出孩子的不尊重行为并加以纠正,让他们意识到尊重的重要性。
其次,要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
良好的沟通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我们可以通过和孩子一起分享感受、鼓励他们表达想法和情感来提升他们的沟通能力。
此外,还可以让孩子参加一些团队活动或者社交场合,锻炼他们和他人交流的能力。
在发现孩子交流不畅或有障碍时,要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升沟通技巧。
再次,要教导孩子学会与他人合作。
合作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方式,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鼓励他们与同龄人一起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来帮助他们学会合作。
同时,要引导孩子学会共享、理解和包容他人,让他们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并通过合作活动锻炼他们的合作能力。
此外,要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友谊观念。
正确的友谊观念能够帮助孩子认识和选择真正的朋友,建立健康的友谊关系。
我们可以通过和孩子谈论友谊的意义、鼓励他们主动结交新朋友、引导他们了解如何与朋友相处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友谊观念。
同时,也要教导孩子学会保持距离、辨别友情真伪,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友谊关系。
总之,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是家长和教育者的责任和使命。
通过培养孩子的尊重意识、提升沟通能力、锻炼合作技能、建立正确的友谊观念等方式,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建立健康、积极的人际关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孩子的人际关系建设贡献我们的力量!。
《小伙伴》教学反思
《小伙伴》教学反思《小伙伴》教学反思1《三个小伙伴》是湘版美术教材中一节集知识性与趣味性质为一体的造型表现课目。
虽然现在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已经弱化了美术的学科性,但我觉得基础知识的学习在艺术学科中仍然不可忽略。
因此,在教学本课时,仍然把认识三原色的学习作为教学的重点,在此基础上,再尝试用三原色吹画。
在指导学生吹画五彩树时,我采用欣赏——尝试——交流——创作的教学步骤,层层递进,让孩子们在系列学习活动中掌握色彩的浓淡程度、色滴的大小、吹气的力度、方向等问题。
我先出示自己的示范画,让孩子们猜绘制方法。
师在肯定了孩子们的回答后,马上让孩子们进入尝试环节。
孩子们在初次尝试中兴趣很浓,对这一特殊技法的.掌握却还有待提高,作品也差强人意。
有水滴太小,吹出的树干没有主次,有的吹出的树姿没有变化,呆板。
这时的交流环节就很好地帮孩子们解决了这一问题。
大家一起欣赏、讨论,自己的感受,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孩子们参与活动的兴致非常高,借此也培养了孩子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尝试结束后,我给孩子们欣赏了很多自然界中姿态万千的大树,孩子们进行创作环节。
此时,孩子们有了合理的方法,有了形的启示,作业效果当然也呈现出异彩纷呈。
《小伙伴》教学反思2《三个小伙伴》是一篇童话,讲的是三个小伙伴小野猪、小象、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
课文的要求是:朗读课文,再演一演。
(只有理解了才能很好的演出来),课文的结构还是比较清楚的,三段同样的结构,整齐、易懂。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从课题入手,理解什么是“伙伴”,伙伴它不同于朋友,伙伴之间有“合作”的关系,在学生理解了课题的.基础上,提出:那课文中的三个小伙伴要一起做什么呢?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朗读课文。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包括示范读、自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比赛读等),让学生在反复的品读中,读出疑问,读出画面。
在读准、读顺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
我借助课文中的教学挂图,让学生观察,明白三个小伙伴一起做什么事?(上山栽树)结果怎样?(小树栽好啦!三个小伙伴手拉着手,围着小树又跳又笑),这时,我又进一步提出疑问:小树终于栽好啦!小朋友这个时候心里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这个问题的提出,主要是引导学生发现“三个小伙伴两手空空,什么工具也没有,是怎么把树栽好的呢?”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想弄明白的兴趣。
教育孩子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教育孩子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需要面对和处理的重要问题,而对于孩子来说,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更是至关重要的一课。
家庭是孩子最初接触人际关系的地方,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他们的言行举止会直接影响孩子对待人际关系的态度和方式。
因此,教育孩子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是每个家长都应该重视和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教导孩子尊重他人、引导孩子解决冲突等方面探讨如何教育孩子处理人际关系。
首先,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是教育孩子处理人际关系的基础。
人际交往能力包括沟通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等多个方面。
家长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来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比如,教导孩子主动与他人打招呼、礼貌用语的运用、分享玩具和食物等,这些看似简单的行为都能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此外,家长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游戏互动等方式,让孩子在模拟情境中学会与他人交往,提升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其次,教导孩子尊重他人是培养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
尊重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基本准则,也是孩子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
家长可以通过自身言传身教,让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比如,家长在与他人交往时要注意言行举止,不说粗话、不批评他人等,让孩子从身边的榜样中学会尊重。
同时,家长还可以通过故事、漫画等形式,向孩子传递尊重他人的理念,引导孩子从小树立起尊重他人的意识。
再次,引导孩子解决冲突是教育孩子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环节。
在人际交往中,冲突是难以避免的,如何正确处理冲突关乎孩子的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
家长可以通过教导孩子学会倾听他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寻求妥协等方式,帮助孩子有效解决冲突。
同时,家长还可以在孩子发生冲突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支持,让孩子学会从冲突中成长,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教育孩子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是每个家长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通过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教导孩子尊重他人、引导孩子解决冲突等方式,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和情商,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更加自信、独立和健康地面对各种人际关系挑战。
教育孩子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教育孩子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面临的重要问题,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带来快乐和幸福,还能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因此,教育孩子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是每个家长都应该重视和关注的问题。
下面将从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倾听能力、尊重他人、解决冲突等方面探讨如何教育孩子处理人际关系。
首先,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础。
沟通是人际交往的桥梁,只有通过有效的沟通,人与人之间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首先,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和理解;其次,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断提高孩子表达的能力;最后,教导孩子如何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包括表达清晰、倾听耐心、尊重对方等。
其次,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也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方面。
倾听是沟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善于倾听,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感受,从而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首先,示范良好的倾听行为,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的发言权;其次,教导孩子如何倾听他人,包括眼神交流、肢体语言、积极回应等;最后,鼓励孩子多与他人交流,不断提高倾听的技巧和能力。
另外,教育孩子尊重他人也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环节。
尊重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建立起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
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教育孩子尊重他人:首先,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展现出尊重他人的态度和行为;其次,教导孩子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感受,不侵犯他人的利益和尊严;最后,引导孩子学会包容和理解他人,尊重不同意见和观点,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最后,教育孩子如何解决冲突也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容。
在人际交往中,难免会出现矛盾和冲突,如何妥善处理冲突,是孩子需要学会的重要技能。
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教育孩子解决冲突:首先,教导孩子如何冷静思考,不冲动行事,避免情绪化的冲突;其次,引导孩子学会沟通解决问题,通过理性的讨论和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最后,教导孩子学会妥协和包容,不要固执己见,要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寻求双赢的解决方案。
中班社会教案人际交往
中班社会教案人际交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社会领域教材》第四章“我和我的小伙伴”,详细内容为第一节课“人际交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如尊重、关心、合作等。
2. 培养学生与同伴友好相处的意识,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故事书、卡片、小道具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挂图,展示一个小朋友与同伴友好相处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
教师提出问题,如:“你们觉得这个小朋友做得对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故事书、卡片等形式,讲解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如尊重、关心、合作等。
教师结合实际生活案例,让学生明白这些原则的重要性。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出示小道具,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练习与同伴友好相处。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给予鼓励。
4. 课堂小结(5分钟)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1. 人际交往2. 内容: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尊重、关心、合作等友好相处的方法:礼貌待人、关心同伴、互相帮助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的好朋友描述你的一个好朋友,包括外貌、性格、爱好等。
写一写你们之间发生的有趣的事情。
2. 答案示例:我的好朋友叫小明,他长得高高的,很阳光。
他性格开朗,喜欢运动,我们经常一起踢足球。
有一次,我不小心摔倒了,小明立刻跑过来扶我起来,让我很感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还存在沟通不畅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内容
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内容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与同伴的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同伴关系不仅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社交技巧。
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教育孩子尊重他人。
尊重是建立良好同伴关系的基础。
孩子需要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意见和感受。
教育他们要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选择,并且不要轻易批评或嘲笑他人。
鼓励孩子与同伴进行积极互动。
孩子需要主动参与团队活动,积极与同伴交流。
在课堂上,他们可以与同学一起合作完成任务;在课外活动中,他们可以加入兴趣小组或参加集体游戏。
通过积极的互动,孩子可以建立更深厚的友谊,并且提升他们的社交能力。
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和合作精神也是非常重要的。
同理心是理解和分享他人感受的能力。
当孩子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时,他们会更加善解人意,更容易与同伴产生共鸣。
合作精神则是指孩子与同伴共同努力,共同解决问题的意愿和能力。
通过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他们可以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冲突,并且共同追求共同目标。
家长和老师在孩子建立良好同伴关系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支持,帮助他们处理人际关系问题。
家长可以与孩子沟通,倾听他们的烦恼和需求,并且给予他们建设性的意见和指导。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进行合作,组织团队活动,并且及时解决学生之间的冲突。
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任务。
通过教育孩子尊重他人、鼓励积极互动、培养同理心和合作精神,以及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支持,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如何引导孩子正确与他人分享与合作
如何引导孩子正确与他人分享与合作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分享和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然而,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够很好地掌握分享和合作的技巧,因此家长和老师在日常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如何引导孩子正确与他人分享与合作,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和团队意识。
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分享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社交技巧。
通过分享,孩子可以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并培养慷慨的品质。
以下是一些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培养分享意识:1. 以身作则家长和老师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他们的行为举止会直接影响到孩子。
因此,家长和老师应该以身作则,积极地与他人分享,并在孩子面前展现出分享的重要性。
2. 鼓励孩子分享当孩子愿意与他人分享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孩子感受到分享的乐趣和快乐。
同时,也要教导孩子在分享时要考虑到他人的感受,不要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东西。
3. 分享家庭活动家庭是孩子最初接触社会的地方,通过家庭活动可以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
比如,在家庭聚餐时让孩子学会与家人分享食物,或者一起参加公益活动来体验分享的快乐。
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除了分享,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
在团队中学会合作可以让孩子更好地融入集体、发挥个人优势、实现共同目标。
以下是一些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培养合作意识:1. 培养团队意识通过组织一些小组活动或团队游戏,让孩子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团队决定、分工合作等技巧。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和老师可以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培养沟通能力良好的沟通是合作的基础,因此家长和老师应该教导孩子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倾听他人的意见,并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问题。
3. 奖励合作行为当孩子展现出良好的合作行为时,及时给予奖励和肯定,让孩子认识到合作是受到欢迎和认可的。
结语在当今社会,与他人分享和合作已经成为一种必备的能力。
因此,引导孩子正确与他人分享与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早期教育应遵循的三个原则
早期教育应遵循的三个原则早期教育到底应该“教”孩子什么呢?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有各自的特点,具体做法也应该因人而异,这这里,我们先谈谈最重要的三个早期教育的核心原则。
(1)首先,要让孩子对自己的身体感到自信。
对身体自信的前提是,要让感觉器官、大脑和运动系统充分地发展并达到协调。
这是孩子一生之中万事之初的重中之重,是所有其他方面得以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让孩子充分地去感觉和探索他周围的真实世界,多感受、多探索、多运动、多做游戏——用嘴、用手、用身体的各个部位去体验,多玩、多爬、多跑跳。
如果这个阶段孩子的时间被用于在成人的引导下学习或是坐在屋子里看书、看电视,他将失去这个宝贵的发展机会,那么,今后弥补起来不仅耗费时间精力,也是非常困难的。
哲学家、教育学家鲁道夫斯坦纳认为,人的感觉里,除了我们都知道的“触觉、听觉、视觉、味觉、嗅觉”五种感觉之外,还包括:平衡感、生命感、运动感、温暖感、语言感和思想感等等。
这些感觉是相互作用的,只有当各种感觉得到充分的发展,孩子才能进入到复杂的、更高级的思维水平上,才会逐渐具备思考能力、洞察力、自我意识……这些高层次的能力。
(2)孩子的发展需要时间,我们必须等待而不是拔苗助长。
孩子的发展,不管是身体上的发育、还是语言、认知、社会行为等方面的发展,都需要时间。
比如0-1岁婴儿的身体和大动作的发育,每个月龄都会有不同的发展阶段,尽管每个孩子不完全一样,但是,都会有一个大致的发展时间表,而不是像用化肥催熟蔬菜一样可以一促而成的。
孩子的其他方面也是一样,再比如认知的发展,孩子在抽象学习之前,一定要具备大量的对真实世界的直接经验,他才能理解并把抽象符号和实际事物联系到一起,否则,即使这样的学习,从外表看来是被设计成让孩子感到快乐的,但是其本质还是填鸭,不仅效果不理想,而且妨碍了孩子的正常发展。
家长能够做的,是为孩子提供他真正需要的环境。
从硬件上说,这个环境应该是尽可能真实美好的、不是被书本、电视和抽象符号充斥的;从软件上说,这个环境应该是安全的、充满爱的、有规则的、尊重的、鼓励的和帮助的氛围,而不是强迫的、生硬的、威胁的、训斥的甚至打骂的,更不能让孩子做超越自身发展的事情。
教育孩子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教育孩子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人际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培养合作能力,还可以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然而,如何教育孩子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让他们在与他人交往中更加得心应手呢?以下是一些方法和建议:培养孩子的情商情商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情绪管理能力和社交技巧。
培养孩子的情商是教育孩子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一环。
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提升孩子的情商:情绪管理:教导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会控制和调节情绪,遇到挫折时不要过于消极或愤怒。
倾听能力:鼓励孩子倾听他人讲述自己的故事和感受,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别人的感受和需求。
解决冲突:教导孩子如何有效地解决与他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学会妥协和沟通。
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合作是人际关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可以让他们更好地融入集体,学会团队合作和分享成功。
以下是一些建议:团队活动:鼓励孩子参加团队活动,如运动队、社团等,培养他们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技能。
分享与帮助:教导孩子乐于分享和帮助他人,让他们懂得与他人携手共进的重要性。
奖励制度:建立奖励制度,鼓励孩子在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和团队精神。
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沟通是人际交往中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技能之一。
良好的沟通能力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表达自己、理解他人,并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以下是一些培养沟通能力的方法:言语表达:鼓励孩子多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培养他们清晰、准确地表达观点的能力。
倾听能力:教导孩子倾听他人讲述自己的故事和感受,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别人的感受和需求。
非语言沟通:培养孩子观察他人身体语言和情绪变化的能力,学会通过非语言方式进行有效沟通。
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同理心是指理解并分享他人感受、情绪和需求的能力。
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可以让他们更加善解人意、体谅他人,并建立起真诚而深厚的友谊。
以下是一些培养同理心的方法:示范行为:家长可以通过自身行为示范来教导孩子如何对待他人,让他们学会尊重、体谅和关爱他人。
陈鹤琴的儿童教育观
陈鹤琴(1892年3月5日-1982年12月30日),浙江省上虞县人,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教授,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
早年毕业于国立清华大学,留学美国五年,1919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
五四运动期间回国后,最初担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讲授儿童心理学课程。
东南大学成立后,任教授和教务主任。
后担任中央大学师范学院院长和南京师范学院校长。
1、一切为了儿童,为了儿童的一切。
2、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成儿童自觉的纪律性,这是儿童道德教育最重要的部分。
3、做父母的教育小孩子,应当以“循循善诱”为依归,不应当以力迫威胁为能事。
虽引诱和威胁都使得小孩子服从,但小孩子心里的愉快与不愉快则不可以道理计了。
4、做父母的不应当对小孩子多说“不不”,如果事属可行,就叫他行,事不可行,禁止他行。
5、对于教育小孩子,做父母的最好用积极的暗示,不要用消极的命令。
6、做父母的不可常常用命令式的语气指挥他们的小孩子。
如果必定要命令小孩子的时候,那末一定要叫小孩子服从的。
7、别人做好的事情或坏的事情的时候,做父母的应当以辞色表示赞许和不赞许的意思,给小孩子听,给小孩子看。
小孩子生来无知无识,善恶是非的种种观念要慢慢儿在后天形成的。
平日做父母的对于善恶是非显出一种态度而小孩子听了看了无形中受着影响的,也是一个方法。
8、幼稚期(自生至7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语言、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下一个基础。
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了。
9、不要骤然命令小孩子停止游戏或停止工作。
小孩子不仅喜欢做事的途径,也喜欢得着做事的结果。
我们现在遽尔叫他半途中止岂不是剥夺他对于做事成功的快乐,岂不是使他养成一种有始无终的坏习惯吗?10、游戏对小孩子有什么好处呢?游戏可以给小孩子快乐、经验、学识、思想、健康。
所以做父母的不得不注意游戏的环境,使小孩子得着充分的运动。
11、小孩子年纪小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个人的感情去刺激他作事的动机,年纪大的时候,我们须教他明了作事是要顾到公共祸福的。
如何教育孩子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如何教育孩子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引言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处理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
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帮助孩子建立友谊、提升情商,甚至影响他们的学业和未来职业发展。
因此,作为父母或教育者,我们应该重视培养孩子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方法和策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 榜样的力量孩子往往通过模仿父母或其他重要成人的行为来学习处理人际关系。
因此,作为家长或教育者,我们要做孩子的榜样,展示正确的行为模式。
和孩子互动时,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和态度,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并且展示出良好的沟通技巧和解决冲突的能力。
通过积极的示范,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行为准则。
2. 培养领导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领导力和团队合作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关键要素。
通过培养孩子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我们可以让他们在交往中更加自信和有条理。
一种培养领导力的方法是鼓励孩子参与学校或社区的组织活动,比如学生会、义工活动等。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他们成为组织者和决策者,提升他们的领导能力。
同时,通过参与团队项目和合作活动,孩子可以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理解他人的需求,并学会妥善处理冲突和分配任务。
这些经历都是培养孩子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的宝贵机会。
3. 培养情绪智力情绪智力是指识别、理解和管理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的能力。
良好的情绪智力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应对人际交往中的情绪和压力,并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感和需求。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培养孩子的情绪智力:•鼓励孩子表达情感:让孩子知道他们的感受很重要,并给予他们一个安全的环境来表达情感。
我们可以鼓励他们用言语、绘画或写日记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帮助孩子认识情绪:教孩子如何识别和命名自己的情绪,例如生气、伤心、开心等。
通过了解不同的情绪,孩子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
•教导情绪管理技巧:教育孩子一些有效的情绪调节和管理技巧,例如深呼吸、冷静思考、寻求帮助等。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冲突和压力。
帮助孩子建立友谊
帮助孩子建立友谊友谊是人类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孩子来说,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不仅可以带来快乐和支持,还有助于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情感发展。
然而,并不是所有孩子都擅长建立友谊关系,有些孩子可能面临着与同龄人相处困难的挑战。
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和策略来帮助孩子建立友谊,让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更加自信和愉快。
1. 培养孩子的社交技能要帮助孩子建立友谊,首先需要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
这包括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倾听他人的能力、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等。
家长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互动,教导孩子如何与他人礼貌相处、分享玩具、解决冲突等技能。
同时,也可以鼓励孩子参加一些团体活动,如运动队、艺术班等,让他们有机会结识更多的朋友。
2. 鼓励孩子建立共同兴趣共同的兴趣是促进友谊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并鼓励他们参与相关的活动。
当孩子在某个领域展现出特别的才华或者热情时,很容易吸引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通过共同的兴趣爱好,孩子们可以找到话题,建立共鸣,从而培养深厚的友谊。
3. 教导孩子尊重他人尊重是友谊关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家长应该教导孩子尊重他人的想法、感受和边界。
当孩子学会尊重他人时,他们就能够建立起健康、平等的友谊关系。
同时,家长也要给予孩子身教,让他们从大人身上学会如何尊重他人,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和分歧。
4. 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同理心是培养友谊关系不可或缺的品质之一。
家长可以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来培养孩子的同理心,让他们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当孩子具备了同理心后,在与朋友相处时就能更好地体谅对方、支持对方,从而建立起更加牢固的友谊。
5. 鼓励孩子表达情感在友谊关系中,诚实而坦率地表达情感是非常重要的。
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时也要教导他们如何妥善地处理自己和他人之间的情感纠葛。
当孩子学会坦诚地表达情感后,友谊关系就能够更加真实和稳固。
幼儿一日生活的六大原则
幼儿一日生活的六大原则一说到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大家的脑海里是不是就会浮现出一群蹦蹦跳跳的小家伙,嘴里嚷嚷着要吃零食,眼神中充满了对世界的好奇?孩子们的每一天都不是简单的重复,它们有着严格的原则和规则,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性、社交能力,还要让他们在玩乐中学到知识和生活技能。
今天,就来聊聊“幼儿一日生活的六大原则”,听起来好像很严肃,但其实它们全都是为了让孩子们的成长更快乐、更健康。
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就是——生活有规律。
嗯,这个是铁律啊,谁敢不遵守?孩子们的作息时间得有规律,吃饭、午休、游戏时间得有个明确的安排,毕竟他们的身体和大脑都在快速发育,不能给他们乱七八糟的生活节奏。
想象一下,如果一顿饭吃得太早,下一顿又拖得太晚,那孩子怎么可能精神饱满?就像小汽车没有按时加油,迟早得停下来。
这也就是为什么每个幼儿园都会安排好时间,早上起来活动一下,吃个营养早餐,再进行早教活动,保持一整天都充满活力。
不是说“吃得好、睡得香”吗?这可不是空话,规律的作息才能给孩子们提供稳定的成长环境。
有一点非常重要:教育活动要贴近孩子的实际生活。
孩子们可不喜欢那些“千篇一律”的学习内容,大家想想,谁能在一天的时间里集中精神去做一件事超过五分钟?所以啊,幼儿园的老师们会用生动有趣的方法,把知识融入到孩子们的游戏和日常生活中。
比方说,通过玩积木教孩子们认识形状、颜色,再通过唱歌、跳舞让孩子们学会节奏和韵律。
至于教数字和字母?这就像是给孩子们撒上一把“魔法粉”,让他们在无形中掌握知识,而不是坐在那里硬生生地背书——这一点,真是让家长和孩子都轻松多了。
第三个原则,大家一定听过:“寓教于乐”。
说到这个,我都想笑,谁敢说自己小时候没在玩中学东西?现在的幼儿教育更注重这一点啦!通过丰富的游戏,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如何与别人合作、如何分配资源,甚至还会自己解决问题。
像是角色扮演游戏,一群孩子分工合作,有的当医生,有的当病人,互相交流、分享,完全是在模拟生活中的场景,这可比那种枯燥的课本知识有趣多了!不仅孩子们喜欢,家长也能看到他们通过玩耍的方式在获得真正的成长。
人民日报教给孩子和朋友相处6个原则
人民日报教给孩子和朋友相处6个原则篇一:《人民日报教给孩子和朋友相处的6个原则》我呀,在学校里有好多朋友,每天和他们一起玩可开心啦。
不过呢,有时候也会闹点小别扭,就像两只小刺猬靠得太近扎到对方一样。
后来我看了人民日报上讲的和朋友相处的6个原则,感觉就像找到了超级秘籍一样,可有用啦。
第一个原则就是要真诚。
我觉得这就像盖房子的地基一样重要。
我有个朋友叫小明,他就是个特别真诚的人。
有一次,我在学校参加跑步比赛,跑着跑着不小心摔倒了,当时我可沮丧了,觉得自己肯定输定了。
这时候小明跑过来,他没有嘲笑我,而是很真诚地对我说:“哎呀,你摔倒了肯定很疼,不过你前面跑得可快啦,要是没摔倒肯定能拿个好名次呢。
”他还把我扶起来,陪着我走到了终点。
我就想啊,要是他当时假装没看见我,或者还说些风凉话,那我们肯定就做不成朋友了。
我就问自己,谁会喜欢和一个不真诚的人交朋友呢?就像你去买东西,要是店主总是骗你,你还会去他那儿吗?肯定不会呀。
所以呀,真诚是和朋友相处的根本。
再说说平等这个原则吧。
我和小红是好朋友,她家里很有钱,总是有好多漂亮的文具和好玩的玩具。
可是我家就比较普通啦。
但是我们在一起玩的时候,从来不会觉得有什么不一样。
我们一起分享她的零食,她也不会嫌弃我没有那些昂贵的东西。
我想啊,朋友之间就应该像在天平的两边,不能一边高一边低。
要是一个人总是高高在上,觉得自己比别人厉害,那这个朋友肯定交不久。
这就好比是玩跷跷板,如果一个人总是坐在地上,另一个人一直在天上,那这个跷跷板还能玩得起来吗?肯定不能。
所以不管朋友是有钱还是没钱,学习好还是不好,我们都要平等对待。
互相尊重也是特别重要的一点呢。
我记得有一次,我和小刚讨论最喜欢的动画片。
我特别喜欢《哆啦A梦》,觉得哆啦A梦的口袋超级神奇,可以拿出各种好玩的东西。
小刚呢,他喜欢《火影忍者》,他觉得忍者们的忍术超酷。
我们俩的想法不一样,但是我们都认真听对方讲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个动画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朗培家庭教育微课堂采用"三不原则"让孩子学会与小伙伴相处(主持人部分)各位家长,大家晚上好!今天我们微课堂的题目是《采用"三不原则"让孩子学会与小伙伴相处》,课程将会在晚上20:00准时开始!各位家长,我们的微课堂将会在1分钟后正式开始,请各位家长准备好纸和笔,做好听课准备!各位家长,让我们一起倒数十个数,来开启今天的微课堂,10、9、8、7、6、5、4、3、2、1!各位家长,掌声、鲜花送给我们的今天讲课的老师:老师介绍:接下来,有请XX老师带来精彩的讲座内容——(主讲老师部分)各位家长,大家晚上好!我是今天讲课的X老师,今天和家长们共同分享的主题《采用"三不原则"让孩子学会与小伙伴相处》没必要的介入,或不得当的介入,一方面会把孩子间的矛盾刺激放大,另一方面也没给孩子留出学习解决人际关系问题的机会,第三个坏处是容易让孩子遇点小冲突就觉得是个大事,反而变得斤斤计较,心胸狭隘。
孩子们在一起玩的时候,互相发生点小矛盾小摩擦很正常,家长不必把这看成是问题,不必马上出面干涉,更不必因此而生气。
不严重的情况下,假装没看见,把矛盾留给孩子们自己解决;较严重时,简单地拉开即可,不必计较自己的孩子吃亏了还是占便宜了。
道理可以简单讲一下,不讲也行,关键要保持友好轻松的态度。
这看似有些不作为,却正是培养儿童健康人际关系的最基本、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法。
我把这种方法总结为“三不原则”:不生气,不介入,不怕吃亏。
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是件很正常的事,不用在意,过去就过去了,无所谓谁对谁错,该怎样相处还怎样相处——这样一种心理的建立非常重要,是儿童能正常地发展人际关系的必不可少的基础,是豁达、友善的生长土壤。
“三不原则”看似消极,意义却非常积极,它的主要功能是避免了成人破坏性的参与,而且它内含一种信念:儿童有能力自己解决相关问题。
这个信念的确立非常必要,它是科学儿童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迁移到其他问题的解决上。
没有这个信念,“三不原则”就失去了支撑的力量。
很多家长在开始接触到这个原则时,总是将信将疑,一旦在生活中尝试验证,绝大多数人都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成果。
对儿童的能力也会就此有新的认识。
这个原则不仅适用于邻里小朋友的相处,在双胞胎或多子女家庭,以及幼儿园或小学里,都照样管用,因为天下的孩子都一样。
有一对双胞胎兄弟,经常为抢东西或其他事情打架。
妈妈开始的处理办法是问清楚打架的缘由,判断谁做得不对,就打谁的手,或者关小黑屋,并告诉孩子为什么要惩罚他。
但小哥俩的矛盾并没有因此减少,随着年龄增长,反而越来越多,一天无数次地哭喊着来找妈妈评理,这让妈妈非常抓狂,经常发脾气。
而且两个小家伙都越来越会推诿责任了,有时甚至为了把过错推到对方身上而说谎。
这位妈妈开始意识到自己以前的办法肯定是有问题的,但一时又不知该如何办,于是来找我咨询,然后将信将疑地带着“三不原则”回去了。
过了几个月,我收到她的一封邮件,说咨询的当天傍晚,她正在厨房做饭,听到两个小家伙又在客厅为什么事声嘶力竭地争执起来,然后按惯例一起哭着来厨房找妈妈评理。
当时她正要按惯例处理时,突然想到我说的“三不原则”,于是改变主意,一边不停手地做饭,一边轻松笑着对两个小家伙说,哈,又打架啊,以后打架别找妈妈了,你们自己的事自己解决吧,妈妈忙,没时间管你们。
两个小家伙没想到妈妈今天会是这种态度,一瞬间愣了,然后就在厨房吵闹扭打起来,并大哭,都做出委屈万分的样子,边打边看妈妈,等着妈妈站出来评理。
妈妈停下手中的活,笑着用温和的语气对他们说:“厨房太小了,打架伸不开手脚,想打就去客厅打吧。
”说完把两个小家伙送到客厅,自己回厨房继续做饭。
她刚回厨房还在担心,别真打出问题来。
没想到孩子们的冲突好像也跟着自己离开了客厅,两个小家伙居然没有继续接着吵闹,且很快就听到了他们的嬉笑声,妈妈这才把悬着的心放下。
接下来的日子,这位妈妈总是采用这种办法对待两个孩子的冲突,令她感到神奇的是,小哥俩真的相处得越来越好,学会了协调,也开始懂得互相谦让,现在已基本上不再找她告状。
令她头痛了好几年的问题,就这样轻松地解决了。
家长们经常抱怨说现在的孩子不懂得忍让,归因为独生子女问题,或是“溺爱”问题。
其实根本原因是家长们对孩子的矛盾介入太多了。
很多家长见不得孩子们闹矛盾。
孩子间一发生点什么事,家长马上出面,似乎不出面就没尽到责任,也担心别人说自己不好好管教孩子。
没必要的介入,或不得当的介入,一方面会把孩子间的矛盾刺激放大,另一方面也没给孩子留出学习解决人际关系问题的机会,第三个坏处是容易让孩子遇点小冲突就觉得是个大事,反而变得斤斤计较,心胸狭隘。
儿童有能力自己解决相关问题——只要他们成长中获得过友善和尊重,只要他目睹过得体的礼貌和修养,他就得到了这样的滋养。
反之,成年人如果对孩子的一点无心之过不能表现出体恤,大惊小怪,上纲上线,逼迫孩子说“对不起”,这样才会损害孩子的友爱心。
儿童的世界非常单纯,很多所谓的问题,其实是成年人强加的,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把孩子间的冲突关系看成是“犯错误”,尤其是看成欺负和被欺负的关系。
现在很多家长会对孩子说:我们不欺负别人,但也绝不让别人欺负。
或直接告诉孩子:你不要主动打别人,如果别人打你,你必须要还手。
甚至有的家长为了强化孩子的自我保护,会对孩子说:如果你在外面挨了打,不还手,回家我就打你。
这样一种教导,可能让孩子学会不吃亏,但人生很长,“不吃亏”到底是一道护身符,还是一种隐患?发生在成年人世界中的无数事实已让我们看到,从不吃亏的人或报复心重的人,反而活在十面埋伏的危险中。
比如一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女朋友和他分手后,另找一个男朋友,他就去把人家杀死,然后再自杀。
这样一种行为,表面上出于爱,实际是出于恨。
狭隘的复仇心理让他不惜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去毁灭一个让他有吃亏感的人。
大部分“不吃亏”的人虽然可以活得一生平安无事,但“不吃亏”真的为他赢来更多的幸福了吗?我曾遇到一件事。
我女儿上幼儿园时,有一天我去接她,带她在幼儿园院子里玩滑梯时,突然听到旁边一位妈妈叫起来,原来她发现儿子胳膊上有一块青,上面有牙印,看来是被哪个小朋友咬了。
这位妈妈马上声色俱厉地问孩子“谁咬的?”正在高兴地玩着的男孩被妈妈的语气吓着了,一下子哭起来。
这位妈妈又大声询问孩子“这是怎么回事,谁咬的?”边说边用眼睛向周围的孩子看去,好像每个孩子都有嫌疑。
小男孩不回答,立即拉着妈妈的手就要走,边哭边说:“我不玩了,咱们回家吧,回家吧。
”这位妈妈却不依不饶地拉着孩子去找园长,要问个究竟。
看着这位母亲一脸怒气地拉着孩子往园长办公室走去,我心里真替她的孩子难过。
相比孩子的纯美和自尊,这位妈妈的行为多么粗俗不堪。
她不光在丢孩子的脸,也在破坏孩子的人际关系。
她这样做,与其说是出于爱孩子,不如说是出于计较和报复。
事实上她最爱的不是孩子,而是“不吃亏”的感觉。
她这样处理,只是让自己的感觉好一些,却已经让孩子“吃亏”了。
中国传统智慧“吃亏是福”被无数人奉为一种生存哲学。
当然没必要走极端。
有些家长深谙吃亏是福的道理,也希望培养孩子无私的品格,遇到孩子和别的小朋友抢东西时,总是要求自己的孩子出让,这种做法也不对,也是走极端了。
因为自私是人的天性,就像卢梭说的那样:我们原始的情感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我们所有的一切本能的活动首先是为了保持自身的生存和自身的幸福。
所以,第一个正义感不是产生于我们怎样对别人,而是产生于别人怎样对我们。
一般的教育方法有一个错误就是:首先对孩子们只讲他们的责任,而从来不谈他们的权利,所以开头就颠倒了。
幼儿尚未建立合作的概念,自己的玩具不让别的小朋友玩,或抢别人的玩具,这都是正常表现。
强迫孩子出让自己的利益,这种做法并不能培养孩子的大度精神,反而强化他的紧张感。
如果一个孩子感觉别人总是侵犯他的私人领空,干涉他的事情,他会变得特别警惕,表现得更自私。
孩子间的矛盾,无非起源于抢玩具,或打闹间没分寸感,不小心碰痛了对方等。
成人对待这些小矛盾的态度,比告诉孩子如何做更重要,影响更大。
要用最道德的态度来对待孩子,但不要用很高的道德标准来要求孩子。
天生不会和人相处的孩子其实不多,只要成人减少干涉,他们多半能进行自我协调。
“三不原则”的核心内涵是两点:第一给孩子做出好榜样,第二营造豁达和善意的环境。
两者要的都是家长自身的修养。
家长对孩子的负面评价,其实都是自己心理的投射。
孩子天性各不相同,不要指望孩子在人际交往上的表现恰好符合你的理想。
他可能是强势的,也可能是柔弱的;可能是狡黠的,也可能是厚道的。
这些特征并不代表他将来就是怎样一个人。
只要他在和同伴玩耍时是快乐的、内心是纯净的,就是好的。
良好的同伴关系本身就是成长的营养品,能让孩子的心理得到滋养,成长得健康。
当下还有一种令人担忧的现象,一些人由于自身的不如意或眼界太低,经常给年幼的孩子灌输社会是险恶的、人心是无常的等等这类负面观念,让孩子从人生初始,就对家门以外的世界不抱有信任和好感。
这不但降低了孩子在人际交往上的坦荡,也束缚了他接纳世界的心胸,甚至会培养出反社会人格。
对世界怀有美好的信任,和具有基本的安全防范常识并不冲突。
家长应该把人际交往中各种潜在的危险告诉孩子,比如周围的人发生了什么事情,或媒体上报道了什么相关内容,就事论事地跟孩子谈谈,让孩子增加些常识。
生活本来就是有悲有喜,有常规有意外。
知道世界有灰暗,不等于要把世界看得灰暗;知道世界是光明的,也不等于毫无防范心理。
这是你对社会应该有的态度,也是教育孩子应拿出的示范。
正面教育永远是最可靠的办法,正如避免得流感,应通过平时强壮肌体来预防,而不能采用一出家门就戴防毒面具的办法。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未来表现出一匹骏马的飘逸,就不要从小教唆他以一只刺猬的姿态活着。
最后要强调的是,“三不原则”的成功运用,必须是三条戒律同时执行,才能有效。
很多家长在执行这一原则时,容易注意到不介入和不怕吃亏,却往往忽略自己的脾气,动辄打骂孩子,那么这一方法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原因是家长自己给孩子做了一个不体谅、不宽容、不友好、爱发脾气的坏榜样。
这也是需要家长特别注意的。
成人心中有馨香,才能对儿童形成宜人的熏陶。
最后,X老师再次感谢你能够耐心聆听,相信此刻您更加了解怎样采用"三不原则"让孩子学会与小伙伴相处。
朗培学校会不遗余力的针对孩子的问题、家长的困惑,提供更完善的微课堂,欢迎您每周五晚20:00—21:00准时聆听!各位家长,再见,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