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七年级历史第8课商鞅变法
川教版七上《商鞅变法》ppt课件
5.战国后期,秦国修建的两大水利工程有(
B ③郑国渠
C.②④
)。
A.①②
B.②③
D.③④
结 束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 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为 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史记· 商君列传》
下令把十家编成一什,五家编成一伍,互相监视检举, 一家犯法,十家连带治罪。不告发奸恶的处以拦腰斩断的
刑罚,告发奸恶的与斩敌首级的同样受赏,隐藏奸恶的人
与投降敌人同样的惩罚。
都江堰的修建使成都平原平畴万顷, 沃野千里,成为我国著名的天府之地。
(郑国渠修成)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史记· 河渠书》
商鞅为变法而亡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
只有顺应历史潮流,具有创新献身精 神,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我们应认 识到改革是使经济发展,国家富强, 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改革肯定会受 到旧势力,旧世俗的阻挠和反对,可 能会付出沉重代价,只要坚持不懈, 克服重重困难,一定会成功。
居三年,作为筑冀阙宫庭于咸阳,秦自雍徙 都之。……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
凡三十一县。
——《史记· 商君列传》
过了三年(即公元前350年),秦国在咸阳建筑宫廷城阙,
把国都从雍地迁到咸阳。……把零星的乡镇村庄合并成县,设
置了县令、县丞,总共合并划分为三十一个县。
迁都咸阳,推行县制。变法推行数年后,秦 国在咸阳建造宫殿和城阙(què),把都城从雍 迁到咸阳。把全国零星的乡镇村庄合并成31个县, 由国君委派的县令和县丞治理。(政治改革)
——《史记· 商君列传》 有军功的人,各按标准升爵受赏…...王族里没有军功的,不
能列入家族的名册。明确尊卑爵位等级,各按等级差别占有土 地房产、家臣奴婢、衣裳服饰。有军功的显赫荣耀,没有军功 的即使很富有也不能显荣。
七年级历史上册 2.8 商鞅变法课件 川教版
4.内容: (1)改革土地制度:废除_土__地__国__有__制__,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 有权。 (2)重农抑商:生产_粮__食__和__布__帛__多的人,免除徭役;禁止_弃__农__ _经__商__。 (3)奖励军功:废除没有军功的奴隶主旧贵族特权。 (4)迁都咸阳,推行县制:全国设_3_1_县,由国君派官吏治理。 (5)严明法令:公布法律,编制户口,实行连坐法。 5.性质: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_政__治__和__社__会__变革。 商鞅变法的时间是公元前356年,当时的国君是秦孝公。
【要旨提醒】商鞅变法获得成功所依靠的是商鞅的决心和才能 以及秦孝公和人民的支持,最主要的是变法适应了战国时期社 会变革的需要,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判断抢答】 1.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 推广。( √ ) 提示:战国前期,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各国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因此,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 广是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2.公元356年,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商鞅开始变法。( × ) 提示:年代应为公元前356年。秦穆公应为秦孝公。
3.公元前221年,蒙恬被秦王封为将军,后因破齐有功被拜为 内史(京城最高行政长官),这主要得益于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 军功,按功授爵。( √ ) 提示:商鞅变法中规定奖励军功,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 人,不论出身,按功劳大小,赏给爵位或官职。 4.战国后期,秦国修建了都江堰和郑国渠两大水利工程。这是 商鞅变法后秦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 √ ) 提示:商鞅变法后秦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大规模兴修水利创 造了条件。
第8课 商鞅变法
1.通读课文,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 (1)战国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及秦孝公决心变法的原因、目 的。 (2)商鞅变法的时间、内容及影响。 2.在预习的基础上,独立完成【速填速记】,自检预习效果。 3.课前预习限时15分钟独立完成!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word教案
学
1、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培养学生分析、提取及概括图片有效信
目
息的初步能力;
标
2、通过组织课堂讨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掌握小
组合作交流学习的初步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商鞅之死,体会变法的曲折与艰辛; 2、通过都江堰构造和作用的学习,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 慧。
重点:
教 学
重庆市巴川中学校 11 月 3 日
第4页 共4页
1、商鞅变法的内容; 2、都江堰的构造及作用。
重 难点:
难
点
“改革土地制度”的含义及作用。
教
学 方
问题式、导学式、讨论法
法
教 学
手 辅助教学:PPT、多媒体音频、视频、地图
段
第1页 共4页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课前活动]
播放音乐《The mass》,展示战国战争场景 图。
体会战国的时代特点
[课堂导入]
学习识图 自主学习
三、秦国崛起之军事篇——军事角逐 由于本篇不是教学重点,因此通过展示地图,
了解长平之战即可。
[课堂小结] 1、教师小结,情感升华。 2、学生交流,小结自己的所思所悟。
思想交流,情感升华
第2页 共4页
[板书设计]
第8课
原因
政治篇:制度更新—商鞅变法
内容
秦
国
之 崛
经济篇:兴修水利—都江堰
“改革土地制度”的难点; (2)播放视频《军功爵制》感受秦军的战斗力; (3)通过动态图示的演示,解决“迁都、县制、
编制户口、连坐”等问题。
观看视频 学生思考
小组合作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思考回答
(三)变法作用—怎么样? 出示史料让学生结合教材理解变法的作用。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商鞅变法课件 川教版
(2)事件:商鞅变法。 措施:废井田制;奖励耕战;奖励军功; 重视农业。
(3)作用:“倾邻国而雄诸侯”。
(4)原因:守旧贵族的反对和秦孝公死 而失去了政治支柱。
小结:公元前356年
商鞅主持变法
1、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 耕地增加,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生产力提高
2、重农抑商。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 奖励耕织 免除徭役,禁止弃农经商
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
月而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
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据材料二,概括指
出其主要措施。(2分)
(3)用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1分) (4)据材料三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1分)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2分) (1)信息: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并推广。
说明:战国时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
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
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
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 生产力: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生产力是 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 秦国相对落后,东方各国看不起秦国,认为它是身居西部的野蛮国家, 连会盟都很少让秦国参加。魏国渡过黄河占了秦国5座城池,无力还击。
(一)商鞅其人其事 .商鞅 .又称卫鞅、公孙鞅。 .卫国人; .战国时期先秦法家代表物;
(新)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课件
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拓展探究:
学生甲说,坑杀赵国四十多万降卒,秦将白起手下至
少要有八十多万人。他上哪儿找那么多人?由此看来,史 书记载未必可靠。学生乙说,长平之战,秦将白起坑杀赵 国降卒四十多万人,真够很毒的﹗请问他们谁说的有道理 ? 长平之战,赵军被围46天,已丧失了战斗力,秦 将白起坑杀赵国四十多万降卒是完全可能的。这也反
宝瓶口 在“鱼嘴”的下游,人们凿开玉垒山,打开内江通路。即是 人们所称的“宝瓶口”。宽20米、长80米。内江之水通过宝瓶口 引入支流、渠道,用来灌溉广阔的川西平原。
飞沙堰 “飞沙堰”是都江堰的泄洪排沙设施。夏季发水大时,内江 的水可以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保证内江灌溉渠免受水灾。
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 冰修筑的水利工程。
映了战国时期战争的残酷性。当然,也不排除史书记
载有误或夸大的可能。但在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史书 记载有误的情况下,只能采取认可的态度。
总结
板书
背景 目的 时间、人物 内容 作用 修建 构成 功能 影响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与 秦国的强大
都江堰
秦国的 强大
史海扬帆
1
2
3
4
战国时期,使秦国能够最终兼并六国,统一中国 打下坚实基础的事件是 A.商鞅变法 C.管仲改革 B.李悝变法 D.秦孝公改制
公元前 256 1.时间: ________ 年
李冰 2.人物:秦国蜀郡太守__________ 岷江 3.地点:成都附近的__________
秦国强大之法宝二——都江堰
宝瓶口
飞沙堰
内江
鱼嘴
外江
分水鱼嘴 “鱼嘴”伸入岷江中,使岷江水从两边分流,右边的外江 (岷江主流)用于分洪,左边的内江用于灌溉。
川教初中历史七上《第8课 商鞅变法》word教案 (10)
第8课《商鞅变法》
一、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理解商鞅变法的必然性和积极意义,知道商鞅变法的措施。
通过对商鞅变法前的争论,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改革活动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商鞅变法
难点:改革的意义和改革的成功评判标准
三、设情激趣:
秦国是战国七雄之首,为什么秦国能成为战国时期最强的国家呢?
四、自主探究:
探究1:商鞅变法的背景?(秦孝公为什么要求贤?)
点拨1: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秦孝公深感秦国落后挨打。
探究2:商鞅变法的时间和内容?
点拨2: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开始变法。
内容:改革土地制度;重农抑商;奖励军功;迁都咸阳,推行县制;严明法纪。
探究3:商鞅变法使秦国发生了什么变化?
点拨3: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
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
五、成果展示:
六、拓展延伸:
商鞅最后处死了,那么商鞅的变法是否成功了呢?
虽然商鞅被处死,但总的来说变法还是成功的,一场变法的成功与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
秦孝公希望富国强兵的愿望是达到了,秦国发展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所以变法总的来说是成功的。
七、课后反思:。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商鞅变法教案川教版
第8课商鞅变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在掌握和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的基础上,分析商鞅变法的成败,以掌握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解决”历史问题,再实践前人的创新过程的探究式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培养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
[重点和难点]本课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本课难点:封建社会的形成。
[教法学法]分组导学,学生自学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我国春秋、战国相关多媒体、形式图。
[课前准备]教师查阅书籍、报刊、网站等,收集相关资料。
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以便能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的资料作出评价、指导。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春秋战国时代也是一个大变革时代,让我们了解当时的改革是怎样推动社会进步的。
讲授新课:通过学生角色[奴隶、统治者、新兴地主]扮演,展现大变革的时代背景。
1.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水平提高。
奴隶生产积极性不高。
2.奴隶主大量开垦私田,改变剥削方式,成为新兴地主。
3.统治者统治面临危机。
[“公田不治”诸侯争霸]讨论问题:假如你是当时的统治者,怎样解决这些社会问题?通过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要变法改革。
指出当时各国都进行了变法,提问最彻底的变法在哪国?引出秦国商鞅变法。
二组同学介绍商鞅。
[以多种形式展示]商鞅最主要的功绩是变法.,那么变法的具体情况怎样?讨论:假如你是商鞅,你会采取什么措施?学生讨论,制定变法措施。
用多媒体展示商鞅变法内容。
1.背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奴隶主将新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这些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们成为农民。
2.时间——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变法。
3.变法的内容,课本把它归纳成为三条。
(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3)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川教版中国历史_第八课商鞅变法_教案
第八课商鞅变法潼南县小渡镇初级中学校陈祖才教学目标一、课标要求: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二、教学目的:1、识记和理解:记住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标志,商鞅开始变法的时间和变法的主要措施,理解商鞅变法的原因及意义。
2、能力和方法:通过分析商鞅变法原因,措施,影响以及变法成功的原因,培养和提高分析能力。
学习分析事物因果关系的一般方法。
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体会商鞅变法的过程和意义,使学生认识到任何观念、制度、政策都要随时代的发展而改革,正确对待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的改革。
从商鞅为改革而死的人生经历,感悟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三、学情分析:本课教学的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历史知识储备少,不系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弱,因而,在教学中应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加强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初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依据信息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四、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商鞅变法的内容;2)、商鞅的评价2、教学难点:1)、改革派和保守派的观点分歧;2)、商鞅变法的某些措施的含义及作用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生:阅读教材以及商鞅变法相关的书籍、文章、查找相关资料,要求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商鞅变法。
师:根据授课内容制作课件,并对教材相关内容做适当拓展和充实。
教学方法:导学、自学、合作探究教学过程:导入:课件上展示都江堰风景区图片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由秦国的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一项伟大水利工程。
它的作用是防止旱涝灾害,灌溉农田,使成都平原成为了天府之国,一直到现在都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修建如此浩大的一个工程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足够的人力,强大的财政),说明战国后期的秦国很强大,经济基础也很雄厚,与战国前期的秦国做比较,为什么有这样的改变呢?今天我们就共同来探讨商鞅变法与秦强盛的关系。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商鞅变法教案 川教版
第8课商鞅变法【课程标准】知道战国七雄的史实,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教学目标】识记和理解:记住商鞅变法的时间,秦国七雄的地理方位。
理解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进步的特点,了解秦孝公的继位和商鞅到秦国,理解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对秦国的影响。
能力与方法:通过对战国时期生产力进步的概括,培养分析历史图片和概括有效信息的能力。
通过对秦孝公、商鞅等历史人物的了解和评价,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初步能力。
通过对商鞅变法内容和影响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课堂讨论、比较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战国时期的相关知识,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通过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变法遭遇阻力的学习,培养是非分明、爱憎分明的情感,认识到改革也是需要勇气、需要付出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难点:1、对战国时期生产力进步的理解。
2、对商鞅变法内容的理解。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学生读课文引言2.教师引入:在春秋及战国初期,秦国并不是一个强国,而是落后于其它各国。
但是到了战国后期,秦国成为了当时最强大的诸侯国。
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6课的内容,探求秦国的强国之路。
二、新课讲授(一)秦孝公求贤1、观察教材44、45页的三幅图中,你可以得到那些有效的信息?说明什么问题?后归纳,讲解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的趋势。
2、阅读。
秦孝公为什么“求贤”?结果如何?补充商鞅与守旧贵族的辩论。
(二)、商鞅主持变法1、归纳:为什么要变法?师生介绍如何开始变法?2、细读教材,找出是如何变法的?引导分析:改变了什么法?确定了哪些新法?损害了什么人利益?什么人获利益?为什么要这样变?会产生什么影响?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师生小结。
3、变法内容中,你认为那一条最重要,为什么?4、法令中那一条对今天的政治生活影响最大?(三)商鞅变法的历史影响1、在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变法带来的变化?2、朗读教材,落实在书上。
第8课 商鞅变法 课件(川教版七年级上)(1)
按军功大小封爵、授田、赐宅, 废除没有军功的贵族的特权。 设31县,由国君任命。
迁都咸阳,建立县制
严明法令
公布法律,编制户口,实行连坐法。
第二学习主题
第8课
商鞅变法
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通典· 食货》 孝公用商君,制辕田,开仟佰,东雄诸侯。 ——《汉书· 地理志》 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王充《论衡》 (商鞅)举法明教,秦人大治。——《韩非子》
第二学习主题
第8课
商鞅变法
1、春秋五霸 2、战国七雄
第8课 商鞅变法
秦孝公求贤
商鞅主持变法
秦国的变化 课堂小结
第二学习主题
导入
第8课
商鞅变法
商鞅像
第二学习主题
第8课
商鞅变法
铁 犁 铧 ( )
铁器和牛耕的推广
huá
铁 镰
铸造铁器示意图
铁锄
第二学习主题
第8课
商鞅变法
时间 远古 夏商
诚 秉 实 意 公 信 志 执 用 坚 法 定
不 畏 艰 难
第二学习主题
第8课
商鞅变法
探究五: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 改革是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
• 改革能推动社会的发展
• 改革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
• 改革是不会一帆风顺的
• 改革需要自我牺牲的精神
第二学习主题
课堂小结
第8课
商鞅变法
秦孝公求贤
1.战国前期铁器普遍使用和牛耕推广 2.秦孝公变法的原因 1.商鞅变法的时间 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1.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
第8课
商鞅变法
秦孝公下令求贤(想象画)
商鞅入秦(想象画)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教学设计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商鞅变法的背景、商鞅变法的内容、商鞅变法的影响以及秦国在商鞅变法后的崛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商鞅变法对秦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秦国在变法后的强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之前,已经学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对当时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及其影响可能还不太清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深化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掌握秦国在商鞅变法后的崛起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商鞅变法对秦国社会发展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商鞅变法的历史评价能力,认识商鞅变法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四. 教学重难点1.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及其影响。
2.秦国在商鞅变法后的崛起过程。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商鞅变法对秦国社会发展的作用,以及秦国在商鞅变法后的崛起原因。
3.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历史事件,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商鞅变法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文字、动画等,以便于教学演示。
3.历史资料:收集与商鞅变法相关的历史资料,以便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回顾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其影响。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适时给予学生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商鞅变法对秦国社会发展的作用,以及秦国在商鞅变法后的崛起原因。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给予评价。
4.巩固(5分钟)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商鞅变法的影响。
七年级第八课《商鞅变法》
第8课《商鞅变法》教案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08级1班I、课题川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八课《商鞅变法》。
II、课标要求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III、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识记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标志以及商鞅开始变法的时间,理解生产力发展对当时社会的影响;理解并识记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理解商鞅变法的原因及意义;了解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状况。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图片,并培养学生从历史图像和历史文物中提取有用信息以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讨论、回答问题等,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学生直观的认识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状况;通过分析商鞅变法原因、措施以及让学生分角色讨论,认识商鞅变法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商鞅变法之前秦国相对落后的状况以及变法后秦国逐渐富强的状况的讲解,使学生认识改革对历史的推动作用,正确对待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的改革。
了解以秦孝公和商鞅为代表的改革派和以公子虔和公孙贾为代表的保守派的思想,认识到商鞅主张变法思想的可贵之处。
从商鞅为改革而死的人生经历,感悟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同时,学习商鞅敢于突破,勇于创新的精神。
IV、课型:新课V、课时:1课时VI、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1、商鞅变法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商鞅变法的评价。
二、难点1、改革派和保守派的观点分歧。
2、商鞅变法的某些措施的含义及作用。
VII、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法、情境体验法、讨论法VIII、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共3分钟)同学们,我们现在开始上课。
师:首先,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ppt展示南门立木的图片】这个故事发生在公元前356年,当时秦国的一位大臣在秦国都城栎阳(陕西临潼东北)的南门放了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宣布说,谁能把木头从南门从搬到北门,就可以得到“十金”的奖赏,十金就是十斤金。
老百姓觉得搬一根木头并不是什么难事,却能得到如此高的奖赏,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其中肯定有什么问题,所以老百姓都不敢去搬动木头,见此状况,这位大臣就提高了奖励规格,将奖金提升到50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军事上)
第八课 商鞅变法
1、有人说商鞅变法成功了,因为他使秦国强 大来,也有人说商鞅变法失败了,因为他被五 马分尸,你同意那种观点?
变革是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 变革能推动社会的发展 变革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 ;变革是不会一帆风顺的 变革需要自我牺牲的精神
固步自封,固守传统只能落后于人。
第八课 商鞅变法
二、商鞅主持变法
商鞅,卫国人, 又名卫鞅,后因在 秦功劳卓著,封为 商君,所以又称商 鞅。他到秦国后, 提出废除旧制度、 进行彻底变法的主 张,并得到秦孝公 的支持。
史海拾贝
第八课 商鞅变法
徙木立信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 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王安石《商鞅》
战国前期,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西周末期,我 国已开始人工冶铁,制造铁器;春秋时期,开始用牛耕田), 生产工具:石器 铁器 青铜器 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八课 商鞅变法
一、秦孝公求贤(或商鞅变法的原因)
2、秦国落后挨打、被其他国鄙视
秦孝公即位后,深感秦国落后挨打、 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 被他国鄙视,决心改革内政,变法图强。 翟遇之。 他发布求贤令,招揽优秀人才。商鞅得 秦本纪》 到消息,赶来投奔。 ——《史记·
第八课 商鞅变法
1、改革土地制度。 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历史上 称为“井田制”),挖掉土地上原有的标志、疆界, 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经济改革)
第八课 商鞅变法
僇(lù 合)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nú 妻子和儿 女)。
——《史记· 商君列传》
致力于农业生产,让粮食丰收、布帛增产的免除 自身的劳役或赋税。因从事工商业及懒惰而贫穷的, 把他们的妻子全都没收为官奴。
第八课 商鞅变法
居三年,作为筑冀阙宫庭于咸阳,秦自雍 徙都之。……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 ﹑丞,凡三十一县。
——《史记· 商君列传》 过了三年(即公元前350年),秦国在咸阳建筑宫 廷城阙,把国都从雍地迁到咸阳。……把零星的乡镇 村庄合并成县,设置了县令、县丞,总共合并划分为 三十一个县。 4、迁都咸阳,推行县制。变法推行数年后,秦国在咸 阳建造宫殿和城阙(què),把都城从雍迁到咸阳。把 全国零星的乡镇村庄合并成31个县,由国君委派的县 令和县丞治理。(政治改革)
第八课 商鞅变法 战国时期,主要的诸侯国有齐、楚、燕、 韩、赵、魏、秦等七国,历史上称之为 “战国七雄”。
第八课 商鞅变法
第八课
商鞅变法
曹怀培 2012年10月15日
。 第八课 商鞅变法
一、秦孝公求贤(或商鞅变法的原因)
——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1、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牛的鼻子套一圆环 , 说明牛已被用来干活。
从根本上改变了旧 有生产关系,确立了 改革土地制度,废除 土地私有制,推动了 土地国有制 地主经济的发展。激 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 极性,促进农业生产 的发展及经济发展, 重农抑商 增强国家实力。
经 济
第八课 商鞅变法
内容 意义
打击了血缘宗法 制度,健全了封建 国家机器,开创了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制度,强化法 律管理,加强对人 民的控制
第八课 商鞅变法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 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 同罚。……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史记· 商君列传》 下令把十家编成一什,五家编成一伍,互相监视 检举,一家犯法,十家连带治罪。不告发奸恶的处以 拦腰斩断的刑罚,告发奸恶的与斩敌首级的同样受赏, 隐藏奸恶的人与投降敌人同样的惩罚。
——《史记· 商君列传》
有军功的人,各按标准升爵受赏…...王族里没有军功 的,不能列入家族的名册。明确尊卑爵位等级,各按等 级差别占有土地房产、家臣奴婢、衣裳服饰。有军功的 显赫荣耀,没有军功的即使很富有也不能显荣。 3、奖励军功。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不论出身,按功
劳大小,赏给爵位或官职,赐给土地和房宅。贵族及其后代没有 军功,就不能获得爵位和享受特权。(政治改革)
课堂练习
1.商鞅变法发生在( )。 A.商朝 B.西周
A.允许土地私有 C.实行“连坐法” A.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C.水利工程的兴修 4.商鞅变法的时间是在( A.公元前359年
第八课 商鞅变法
D
C.春秋 B.重农抑商 D.推行县制
D.战国
2.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当代行政管理制度有重要影响的(
5、严明法令。公布法律,编制户口,实行连坐 法,使百姓互相监督。(政治改革)
第八课 商鞅变法
二、商鞅主持变法
1、商鞅开始变法的时间:公元前356年
2、商鞅变法的内容(重点 ): (1)、改革土地制度 (2)、重农抑商 (3)、奖励军功 (4)、迁都咸阳 (5)、严明法令
第八课 商鞅变法
内容 意义
政
奖励军功
迁都咸阳,推 治 行县制
严明法令
第八课 商鞅变法
你认为商鞅变法措施中 哪一条最重要?为什么?
第八课 商鞅变法
三、秦国的变化——即商鞅变法的作用或影响
1、性质: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1)旧制度废除,新制度建立。(政治上)
2、影响:
(2)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经济上)
2、重农抑商。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 多的,免除徭役,作为奖励。禁止弃农经商。凡因弃 农经商或懒惰而贫困的人,要罚做奴隶。(经济改革)
第八课 商鞅变法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
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 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 华。
D
)。
3.战国前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是(
A
)。
B.农业技术的进步 D.农业产量的提高
B
)。 C.公元356年 D.公元359年
B.公元前356年
课堂小结
1.战国前期铁器普遍使用和牛耕推广
秦孝公求贤 2.秦国落后挨打,受其他国家鄙视 (商鞅变法的原因)
商鞅主持变法
1.商鞅变法的时间
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1、改革土地制度 2、重农抑商 3、奖励军功 4、迁都咸阳 5、严明法令
秦国的变化 (商鞅变法的影响) 2、战国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开端
1.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