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泛化应用
自闭症:泛化应用
泛化应用一级:从基础学习将其掌握变化的:人物不变的:环境结构强化频率时间、教材指令二级:在一级泛化基础之后,进一步改变结构化要素变化的:教材、指令、人物不变的:环境、强化物、频率、时间三级:在保持所学的能力之外,要在不同环境设置、时间设置、分散注意力事物之间,并要提升孩子反应流畅度,增加干扰四级:在自然环境中进行泛化,并将所学概念与技能联系起来五级:让孩子明白自己行为受制于其他人的行为,这些是社交规则,建立在社会环境中适当行为,在语言群体中进行泛化。
以裤子为例来说明五级泛化:一级泛化:不同人的人问裤子都认识二级泛化:认识不同的裤子三级泛化:不同的时间(白天晚上)地点认识四级泛化:在什么时间(教孩子要按换裤子)五级泛化:为什么要换裤子以杯子举例1、一级泛化在孩子认识杯子,知道杯子功能的情况下,改变训练者,由不同的老师训练2、二级泛化让孩子认识不同的杯子,如:玻璃杯,瓷杯,大小杯,不锈钢杯等(改变教材)*改变指令,如:拿某某杯,指某某杯等*改变训练者3、三级泛化*改变环境,如:机构,家里,餐厅,朋友家等*改变时间*改变强化物(同上)4、四级泛化:让孩子知道在什么时候用杯子,例:冲钦料,接水/倒水5、五级泛化:让孩子知道为什么用杯子语言的初级训练一、无语言孤独症儿童的训练方法(1)训练前孩子要具备的条件1、建立学习的意识:孩子的配合能力、情绪的控制力、学习语言是对孤独症孩子的配合能力要求很高的一件事情,如果他练最起码的、简单的配合能力都不具备(如:安静的坐下来),那么模仿语言的能力对他来说就更难。
2、注意力的管理和控制学习语言首先要求孩子注意听或看我们展示的刺激,即我们要训练孩子将注意力集中在我们展示(指令、物品、动作)上,只有这样孩子才可能从复杂的语言学习中获得东西。
注意力训练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辅助(将我们的展示夸张的表现出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二、循序渐进(从能够注意一秒开始逐步延长时间)。
自闭症儿童的教育现状
自闭症儿童的教育现状迟雅一、自闭症儿童的发病率我国自闭症发病率也在逐年提高。
中国公益研究院2014年4月1日发布的《中国自闭症儿童现状分析报告》显示,我国自闭症患儿数约为164万人,儿童自闭症已占我国精神疾患首位。
2016年3月9日,《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在北京发布。
报告显示,中国自闭症患病率和世界其他国家相似,约为1%,自闭症患者总数已经超过1000万人。
0~14岁儿童患病者达到200万。
二、自闭症儿童的受教育情况目前,我国的统计数字显示:65%以上的社会群体不能正确认识自闭症,75%以上自闭症儿童在6岁以前未能被及时确诊,90%以上的自闭症儿童无法接受正常教育。
为什么自闭症儿童无法接受正规教育呢?因为他们在患上自闭症以后,精神发育就跟不上了,出现了明显的精神发育迟滞。
再加上他们有明显的社会功能障碍和人际交流障碍,所以,无法适应正常的学校学习生活。
现在,全社会对自闭症的了解还很少,这方面知识的普及程度还很低。
最先发现孩子问题的多数是家长,家长发现孩子不正常以后,他们心理上不愿意承认,不愿意接受这一事实,周围的人也不了解自闭症及其危害之大,也有些人虽然知道孩子不正常,但是为了不让孩子家长伤心,便挑好听的说,经常会说:孩子有早长也有晚长的,你们的孩子就属于晚长的那种,属于大器晚成。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念正确,还会举出一些例子来,比如爱因斯坦当年是四五岁才会说话之类。
反正这样说也不需要负什么责任,而且家长听得也顺耳。
于是家长也认为似乎自己的孩子也没有什么大的问题,甚至很可能像爱因斯坦,自然也就无意于孩子的诊断与治疗。
等到孩子该上学的时候,已经没有能力接受正规的教育了。
于是,城市的自闭症患儿只能去特殊教育学校了,而农村的自闭者患儿一般都在家里散养。
特殊教育学校招收的自闭症孩子,一般只招收8周岁以上的。
自闭症患儿的最佳治疗时间是3~6岁,8周岁自闭症儿童已经错过了治疗与训练的最佳时期。
这部分人将成为家庭和社会永久性的严重负担。
自闭症儿童教育康复研究综述-特殊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自闭症儿童教育康复研究综述-特殊教育论文-教育论文自闭症儿童教育康复研究综述自闭症是一种常见的发育障碍,对儿童的认知、社交和沟通能力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康复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自闭症儿童教育康复的研究进行综述,包括教育干预和支持系统。
一、教育干预教育干预是自闭症儿童教育康复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自闭症儿童提高他们的认知和社交能力。
下面将分别阐述两种主要的教育干预方法。
1. 应用行为分析应用行为分析(ABA)是一种基于行为理论的教育干预方法,广泛应用于自闭症儿童教育领域。
ABA注重对自闭症儿童进行个体化的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通过正反馈和强化的方法,帮助自闭症儿童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社交技巧。
2. 社交互动疗法社交互动疗法(SIT)是一种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教育干预方法,侧重于提升自闭症儿童的社交能力。
SIT通过模仿、角色扮演和小组活动等方式,促进自闭症儿童与他人的互动和交流。
这种方法注重在真实的社交环境中进行干预,帮助自闭症儿童逐步适应社会规则和人际关系。
二、支持系统除了教育干预,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康复还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支持系统,以提供全方位的帮助和支持。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支持系统。
1. 家庭支持家庭是自闭症儿童康复教育最重要的支持系统之一。
家庭成员可以通过参与康复教育活动、提供情感支持和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帮助自闭症儿童更好地适应教育和社交环境。
2. 学校支持学校是自闭症儿童日常教育的主要场所,因此,学校的支持是不可或缺的。
学校可以提供专门的教育资源、特殊教育师资和个别辅导,以满足自闭症儿童的教育需求。
3. 社区支持社区支持是自闭症儿童康复教育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与社区的合作机构,如社区中心、志愿者组织和社会团体,可以为自闭症儿童提供更广泛的康复资源和社交机会。
三、研究进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自闭症儿童教育康复的研究也在不断发展。
应用行为在生活中的泛化
应用行为在生活中的泛化
我们经常在咱们的自闭症孩子学会某项技能后,交待家长:“一定要注意在生活中泛化。
”
泛化对于咱们自闭症孩子来说太重要了。
对自闭症有所了解的朋友应该知道自闭症有一个典型的特征就
是刻板,或者也可以认为是对某人某物某事件的过分执着,很难变通。
对于学习的东西也是一样的,他们会把学到的东西归到特定的形式,往往很难在其他环境中变换应用。
泛化是什么?
泛化是大致的或类似的转换,是应用行为分析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和方法。
习得某项技能后,需要在更多的人物或场景中进行运用。
泛化一般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刺激的泛化,一个是反应的泛化。
刺激泛化是指在一个环境中掌握的技能在其他环境中也能表现
出来。
这些环境是没有包含在特定的训练中的一些环境。
比如在不同的环境中训练、由不同的康复治疗师进行训练这都是刺激泛化。
反应泛化指的是通过只训练一个行为而引起更多的行为的变化,也可以说是通过教某项有限的行为,而获得更多的改变。
比如教会孩子在得到别人给予物品时说谢谢,之后孩子还会在他人给予帮助后说谢谢,这就是反应泛化。
泛化是为了我们孩子能更自然地和社会相处,也有助于提升更多
的能力。
因此,泛化,不容忽视。
儿童自闭症治疗的有效方法
儿童自闭症治疗的有效方法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主要影响儿童的社交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和行为表现。
对于自闭症患儿的治疗,早期干预和综合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儿童自闭症治疗的一些有效方法。
一、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是目前广泛应用于自闭症治疗的一种方法。
通过教授儿童自闭症一些行为和社交技巧,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认知方式和行为模式。
具体的治疗方法包括行为塑造、建模和重塑、积极反馈等。
行为塑造是通过逐步指导儿童自闭症形成一种正确的行为反应。
例如,当儿童追求某种奖励时,教育者可以给予积极的反馈,以巩固这种行为。
建模和重塑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让儿童模仿他人的正确行为。
积极反馈则是在儿童表达正确行为时给予赞扬和奖励,以增强他们的积极性。
二、言语和语言治疗自闭症患儿中有许多人存在言语和语言障碍,因此,言语和语言治疗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治疗方法。
语言治疗师通过训练儿童自闭症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帮助他们改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言语和语言治疗主要包括语言识别、口腔运动训练、听觉训练、语音训练和社交语言技巧训练等。
在语言识别方面,治疗师会给儿童展示不同的图片、物品,引导儿童正确命名。
口腔运动训练则通过指导儿童掌握口腔肌肉的运动,来改善儿童的发音能力。
听觉训练则着重培养儿童听觉理解的能力,通过各种听觉游戏和活动来提高儿童的听力。
在语音训练方面,治疗师会通过矫正发音错误和教授正确发音方法来改善儿童的语音能力。
此外,儿童自闭症还需要学习社交语言技巧,包括倾听、回答问题、主动沟通等。
三、社交技能训练自闭症患儿常常缺乏正常的社交技能,因此,通过社交技能训练来帮助他们融入社会是非常重要的。
社交技能训练可以包括目光接触、非语言交流、人际关系建立等。
目光接触是社交互动的基础之一,然而自闭症患儿往往不愿意与他人进行目光接触。
通过对儿童自闭症进行目光接触的训练,可以提高他们与他人进行眼神交流的能力。
非语言交流则是通过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等来进行交流,治疗师可以通过教授儿童自闭症一些非语言交流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与他人进行互动。
如何培养自闭症儿童的数学应用能力
如何培养自闭症儿童的数学应用能力摘要:在特殊学校,“数学课”称为“生活数学”,强调所教授的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回归生活,注重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
那么对于缺乏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对外界的信息获取视觉大于听觉,学习及泛化能力较差的自闭症儿童,我们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对自闭症儿童数学的应用能力培养呢?第一,理论联系实际,从学生的实际需要选择教学内容,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第二,开发教学形式,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的能力;第三,在问题解决中激发应用数学的能力。
关键词:生活数学自闭症数学应用能力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2.242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更加注重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在对生活的体验中学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生活中的数学教学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应用与创新能力,因此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加强自闭症学生的应用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是教学的关键。
1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内容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对客观世界数量、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这对于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生活经验缺乏,知识泛化能力较差的自闭症儿童来说,是难以理解、掌握和应用,因此在选择教材要注意以下几点。
1.1 联系自闭症儿童的生活实际选材有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的程度就越高。
所以在自闭症儿童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联系自闭症儿童的生活实际,选取符合生活自理、社会适应所需的数学知识作为教学内容。
1.2 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该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用任务分析法适当的增加教学层次,做相应的知识铺垫使难点分散,从而适当降低难度,使教学内容达到自闭症儿童能够接受的水平;同时结合自闭症儿童需要反复练习、高度强化等学习特点,应该小步骤、多循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编排方式,适当地增加对数学教学内容的重现和强化练习,从而使学生扎实地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通过复习再现,唤起学生对原有知识的回忆和重现,减少对新知识的陌生感,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使知识系统化。
什么是自闭症ABA课程
应用行为分析法(ABA)Applied Behaviour Analysis, 简称(ABA )是将目标任务(即教学的知识、技能、行为、习惯等)按照一定的方式和顺序分解成一系列的较小的或者相互相对独立的步骤,然后采用适当的强化方法,按照任务分解确定的顺序逐步训练每一小步骤,直到儿童掌握所有步骤,最终可以独立完成任务,并且在其他场合下能够应用其所学会的知识、技能。
它以操作制约的原理和方法为核心去更易儿童的行为,按儿童的学习目标,设计情境和选定可影响该目标行为的增强物,并以他们自发的反应行为,建立新的适应行为,消除或改善因自闭症征状而引致的不当行为。
指导方式:①一对一的个别训练一对一教学,这是主要形式,适用于参与能力、模仿、语言、认知和精细动作等项目的训练,生活自理、听一步指令、粗大动作等项目。
训练时一定要选准可以影响儿童行为能力发展的增强物;随着儿童在一对一的个别训练中行为的获得和儿童能力的发展状况,逐步将儿童带入小组或团体中做泛化指导,使得个别指导中所习得的行为得以在团体或生活实际中发展。
②以活动为基础的教学,这适用于教儿童同他人游戏、交往、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等项目。
③偶发事件中的教学,在生活(家庭、社会等)中,尤其是社会交往、社会适应等活动,抓住机会促使儿童运用已会的知识、技能和展示已养成的行为、习惯;抓住机会自然地教给儿童知识、技能、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
应用行为分析法的特点:①目标分解:即把任务(知识、技能、行为、习惯等)分成若干很小的步骤。
②使用提示帮助:为了促使儿童对指令作出(正确)的反应,必须使用提示帮助(这包括手把手练习、语言提示、手势和操作示范等提示)。
③强化:ABA强调任何一种行为变化都和它自身的结果有关联。
④反复练习:因为使用了强化和提示,儿童才愿意反复进行练习。
DTT五元素指令→辅助→反应→结果→停顿。
自闭症儿童学习活动中强化物应用建议
差 等 特 点 。上 述 这 些 特 点 为 学 校 教 育 学 生 对 每 项 实 物 或 活 动 的 关 注 程 度 现 得 更 加 迅 速 。
调 动 自闭 症 儿 童 的 学 习 积 极 性 , 实 物 或 活 动 关 注 程 度 愈 强 、 参 与 时 者 可 在 每 次 强 化 时 只 给 予 少 量 的 正
社 会 性 强 化 物 是 指 个 体 喜 欢 接
活 动 呈 现 在 长 ,强 化 将 越 有 效 。所 谓 剥夺 是 指 个 方 法 之 一 。 强 化 是 指 通 过 某 一 事 物 将 一 项 或 一 项 以 上 实 物 / 来 增 强 某 种 行 为 的 过 程 。 强 化 物 是 学 生 面 前 ,让 其 选 择 或 观 察 其 反 应 , 体 没 有 体 验 到 正 强 化 物 。 而 饱 厌 指
一
线快 递 一
鼠
学 习活 动 中强化 物应 用 建议
口 彭 琼
[关 键 词 ] 自 闭 症 儿 童; 学 习; 童 喜 欢 的 东 西 也 可 能 是 不 一 样 的。因
强 化 物
应 、习 惯 这 些 强 化 ,那 么 在 日常 生 活 中 他 们 再 遇 到 这 些 强 化 物 时 也 能 同 样 起 到 强 化 的作 用 ,也 就 是 说 自然 的 生 活 环 境 自动 地 强 化 了他 们 。这 能够 很 好 地 帮 助 自闭 症 儿 童 将 学 到 的 技 能 泛 化 到 日常 生 活 中去 。 三、 强 化 物 应 具 有 持 续 强 化 效
高 自闭 症 儿 童 主 动 性 最 行 之 有 效 的 估 者 也 可 以 根 据 自 闭 症 儿 童 的 眼 睛 控 制 正 强 化 物 的 发 放 数 量 , 可 以 保
自闭症儿童康复治疗中的应用行为分析法
自闭症儿童康复治疗中的应用行为分析法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自闭症儿童康复治疗中的应用行为分析法应用行为分析法(applied behavioral analysis, ABA)在1987年由Lovaas报道,对一组19例孤独症儿童采用ABA疗法干预2年时间,结果有9例儿童基本恢复正常,其他儿童也有不同程度的好转,这一报道引起了轰动。
其后许多研究者重复了ABA,也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
Lovaas的研究对象主要是3岁左右的孤独症儿童,这是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因素。
但是目前认为即使对于较大的孤独症儿童,ABA仍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ABA采用行为塑造原理,以正性强化为主,刺激孤独症儿童各项能力发展。
其核心部分是任务分解技术( discrete trial therapy,DTT)。
典型DTT技术包括以下步骤:①任务分析与分解;②分解任务强化训练:在一定的时间内只进行某分解任务的训练;③奖励(正性强化)任务的完成:每完成一个分解任务都必须给予强化( reinforce);④辅助:根据儿童的情况给予不同程度的提示或帮助;随着所学内容的熟练程度,逐渐减少提示或帮助;⑤停顿(interval):在2个分解任务训练之间要有短暂的休息。
训练要求个体化,系统化,严格性,一致性,科学性。
治疗强调为每周40小时。
一、应用行为分析法的特点ABA的特点是:①方法结构化;②教学系统化;③操作目标化;④非专业人员可以操作;⑤实践性。
学习ABA不能只通过我们掌握有关理论原则,理论学习虽是不可缺少的,但学习者必须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和操作经历。
只有在实际操作中准确把握ABA的原则和技巧,才能真正提高孤独症儿童的康复训练技巧。
二、任务分析法(目标行为分解)把要培养的行为分成若干个子行为,然后用正强化一步步培养建立的过程称为任务分析法,也叫工作分析法。
自闭症(孤独症)、发育迟缓儿童干预训练计划:安坐计划书
姓名:年龄:岁
项目名称
安坐
备注
项目目标
在座位上安坐
目标行为定义
当学生听到“坐下”的指令时,不经辅助就能主动在椅子上坐下。
采用逐渐变化行为标准的策略来慢慢增加学生坐桌面的时间。
先备技能
无
训练方法
行为的塑造
强化物
食物、玩具等
教学材料
无
教学阶段
1、在学生基线测试安坐时长基础上,根据学生能力延长安坐时长。
3、给出指令后,老师马上将强化物放到学生面前的桌面上,让学生可以拿到,辅助学生坐下。
4、当学生坐下后,老师给予口头的肯定:坐好了,真棒!同时给强化物。
尽量避免重复发指令,也就是说避免在同一个回合里,同样的指令说好几遍。
辅助
1、完全肢体辅助:老师手把手辅助学生坐下。
2、手势辅助:老师手指向椅子。
1、根据学生的正确反应情况调整辅助方式。
2、完全肢体辅助仅用于手势辅助不起作用时。使用时,给予的辅助程度只需确保学生能完成动作即可。
辅助的撤销
1、时间延宕:刚开始老师使用0秒延宕的辅助,即在给出指令后,立即给予完全肢体辅助。3-5个回合后(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老师使用1-2秒的辅助延宕,尝试进行辅助的撤销。
2、由完全肢体辅助撤销为手势辅助,根据学生正确反应情况调整示范辅助动作,直至完全撤销。
1、强化物要是学生期望得到的物件。最好是玩具类。
操作步骤
1、在桌上放置学生特别喜欢的强化物。
2、老师可以摆弄这个强化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当学生跑到桌子边上想要去拿这个强化物的时候,给学生指令(发指令的时候用手指一下椅子)“坐下”,同时伸手辅助学生坐下。当学生坐下时,马上把之前学生想要拿的强化物放到学生面前的桌面上,让学生可以拿到。
自闭症:泛化与巩固
自闭症:泛化与巩固行为ABA训练的研究已经证实:ABA训练的成果只在特定的环境中才得以体现,也就是,一种环境中习得的行为或由一两个老师教会的行为不会自动迁移到其他的环境或人。
我们在ABA训练中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孩子在桌面上已经习得的东西却往往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不出来,有的时间~长就忘了,ABA训练的关键是如何将通过区别强化所习得的成果保留下来。
泛化和巩固就是为了改变孤独症儿童这一学习特点来设计的两种教学方法。
所谓泛化就是类似情形的转换,它关系到教学效果的成败,泛化的过程就是孩子适应变化的过程。
一般通过刺激泛化和反应泛化来完成。
泛化的目的是为了巩固,而巩固需要泛化的过程来完成。
巩固就是泛化的过程,它更强调在知识的迁移过程中强化频率的一致性。
习得的技能通过泛化和巩固,才能真正变成孩子自己的东西。
1.刺激泛化:包括教学材料、教学场所和教育者的改变。
(1)改变教学材料:我们在ABA训练中都会有这样的经验:孩子开始认知物品名称是指向特定的物体。
例如:教孩子认识杯子,孩子知道你教他的那个杯子叫杯子,而没有用做教具的杯子就不知道也是杯子,甚至连自己每天喝水的杯子都不认识。
通过改变教学材料使孩子懂得“杯子”这个名称,不是指一个具体的东西,而是一类杯子,是一个概念。
一切用来喝水的东西都叫杯子。
通过这样的泛化过程,孩子才能达到从具体-的杯子上升为抽象的概念性的杯子的目的。
(2)改变教学环境:我们知道,由于教学环境的改变,孩子已经习得的东西不能在新环境中得以体现。
例如:在ABA训练机构里,孩子在个训课上习得的东西不能自动迁移到集体课中,而集体课中的能力不能迁移到幼儿园中。
如:我们教孩子叫名字要有反应。
在ABA训练机构中已习得的能力,在超市就没有反应了。
不同的场合要有相同的反应。
这种反应不是特定环境下的反应,因此我们要泛化教学环境,随时随地地教。
(3)更换教学人员:我们经常听到家长们反应,有的孩子上了小学,由于学校频繁更换教师,孩子就很难适应。
国内常用自闭症干预方法介绍0205
国内部分常用自闭症干预方法介绍目前,关于孤独症的干预方法已经超过一百种,尽管国际上已有研究机构对部分干预方法的有效性进行总结或实证,但结论比较零散,对于效果也缺乏统一的判断标准。
在2015年世界自闭症关注日这天,美国国家标准项目根据2007年至2012年在该领域进行的研究,发布了关于自闭症(孤独症)干预手段的新评论和分析。
在针对22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的干预方法中,有14个已经经过深入研究,并具备足够的证据证明其有效的成熟方法。
国内机构使用最多的干预方法由ABA行为治疗法、感觉统合训练法、药物治疗法、游戏疗法等。
以下对主流自闭症干预方法做简单介绍。
一、主要干预方法(一)应用行为分析ABA行为干预(ABA),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为自闭症干预的有效方法,目前成为发达国家主流的自闭症干预模式,在中国已成为普遍的、广为家长接受的自闭症康复实践。
ABA应用行为分析是一门研究如何将行为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实践的学科,ABA 的鼻祖是行为心理学家斯金纳,ABA的本身的创始人则是UCLA大学的教授Lovaas,创立ABA于1960年代,ABA是目前儿童早期干预中得到最多实证证明其有效性的学科,也是美国少数获得国家医疗保险报销的干预方式,适用于自闭症,发育迟缓等各类特殊儿童。
ABA有两个重要的部分组成,一个部分是一系列行为学原理,这个部分是客观的科学规律,固定不变动,比如强化,消退,动机等,用来解释和预测人类行为,行为原理是ABA的理论基础。
ABA的另一个部分则是基于行为学的基本原理而发明的具体的行为改变策略和流程,ABA好比一棵大树,DTT、PRT、VB、核心反应、图片交换系统、泛化等是一根根树枝,用来改变和控制和改变人类行为的发生和发展,这个部分保持相对稳定,但在历史的长河中被不断改进,有些流程甚至发生了很多变化,比如DTT流程。
ABA建议每周至少25个小时的练习,最佳训练时间为40小时ABA 可以在各种场景使用,研究表明父母可以胜任干预者的角色,因为父母更了解孩子,有更多教学动机,在更多的时间和场合能和孩子待在一起,在帮助孩子泛化技能上有重要作用ABA强调儿童早期干预的黄金期在2-6岁,适宜干预期在6-12岁,但ABA作为研究人类行为规律的学科作用于任何年龄段的人类。
自闭症训练方法和技巧 自闭症怎样训练
自闭症训练方法和技巧自闭症怎样训练对于自闭症患儿来讲,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仍然是通过专业的康复训练来不断进行康复,提高患儿融入社会的能力。
然而,由于自闭症孩子的特殊性,很多时候孩子并不配合你,从而让训练过程变得困难重重。
那么,自闭症患儿不配合训练该怎么办?一、自闭症表现第一:没有和人互动的主动意识,配合意识差不听指令,模仿能力差。
第二:会自发性的说简单的单词,如爸爸,妈妈,吃,不玩等,但因配合意识差,又不具备模仿能力,所以不会听指令发音。
二、训练内容1.呼之应答目的:气流量应用、对他人语言的主动回应能力训练。
方法:与孩子面对面保持目光平视、诱导孩子注意力集中、呼其名同时协助孩子打开上下颌关节。
发音--啊(也可以压腹肌帮助孩子运动气流)。
必须要求他在别人叫其名字时都要主动答应。
2.语言基础①、口舌操:诱导/强化物刺激正伸舌、左右摆舌、上卷舌等。
目的:锻炼孩子舌位灵活度/协调能力。
②、气流量:内容:吹哨子、吹水泡、吹口琴、吹蜡烛等。
目的:气流应用、唇部肌肉控制。
3.口型模仿内容:张嘴--啊咧嘴--i噘嘴--u咬下唇---f。
目的:气流的应用、小肌肉协调/控制。
方法:与孩子面对面保持目光平视,诱导孩子注意力集中,大人做夸张的口型动作,让其模仿(开始孩子不会时可以协助模仿,强化物要及时)。
4.语音模仿内容:生活中的音节可以一个一个的让孩子做模仿。
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我、拜拜、阿姨、姨妈、衣服、我要。
关于i的音节---如:衣服、阿姨、姨妈、蚂蚁、样样、米、笔;关于u的音节---如:乌鸦、我要、娃娃、我棒、玩玩、嗡嗡、等;要求:现在主要锻炼孩子的口型转换能力,家长在家时一定要让孩子多练习,语言基础只有多练习孩子才能熟练,练习的多了熟练了孩子才能掌握的更好,语言才能转换的更好。
在家模仿时大人一定要口型夸张到位、声音洪亮的让孩子模仿。
目的:锻炼和培养孩子的主动模仿意识和口型(小肌肉)转换的灵活度。
备注:可以让他在认知中做模仿。
如何理解生活中的泛化
如何理解生活中的泛化?泛化是A B A的一种教学方法。
自闭症儿童的学习时常会陷在一个非常具体和特定的形式中,难以适应在变化的环境中学习。
(泛化就是让孩子学会接受变化)泛化的目的在于:1.帮助孩子在变化了的环境中运用新学到的技能。
2.教师使用更加一般化的强化方式。
泛化的概念:大致的或类似的转换,是ABA训练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和方法。
一旦一个技巧在一个环境中被教会。
就要将她转移到变化了的环境中进行泛化哦!泛化的意义:直接关系到训练的有效性,既可以确定行为的改变是因为孩子学到的东西。
要是一个教学方案,达到有效性,就要系统的进行泛化训练。
(如:示范,旁白,旁白:指的是话不用很多,说出问题的重点。
)泛化的种类:通常可分为两个方面,刺激的泛化和反应的泛化。
刺激的泛化:是指在一个环境中学会的行为,以后在其他的环境中也能表现出来。
尽管这些环境并没有包括在教学计划中。
刺激的泛化有四种方法可以帮助你做到刺激的泛化:(1)在不同的环境中训练(2)由不同的教师上课(3)将刺激物共同化(4)相同的强化方案反应的泛化:是指通过只训练一个行为引起更多的行为变化,即通过教一个或一些有限的行为,你获得多少附带的行为改变效果。
例如:你教孩子拥抱和亲吻你时,他是否表现出更喜欢你了?所以无论是刺激的还是反应的泛化,都是使你的训练有效果的关键。
你必须获得一些免费的变化。
因为你不可能将所有的环境里的所有行为都“教”给孩子。
以下是如何时反应的泛化达到最大化的建议:(1)学会交流性反应:建立并加强那些可以帮助孩子有效地得到他想要的东西的语言因素。
如:让孩子学会那些对他表达要求有直接帮助的词。
功能性语言能够有效地代替乱七八糟的行为。
(2)学会一些实用的自我帮助技巧:自我帮助技巧,就是我们常说的生活自理行为,他们能够帮助孩子得到一些可以增加他的自我满足和想要的东西。
(3)学会怎样玩耍:对一些不适当的自我刺激行为来说,某些玩耍活动是较适当的代替活动。
2023年版自闭症儿童案例分析
2023年版自闭症儿童案例分析一.个案基本情况悦悦(化名),男,2岁半。
语言方面:没有目光对视,无语言,但是有很多无意识的音。
行为方面: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坐不住。
有刻板行为。
身体不协调,走路摇晃。
感知觉方面:听觉敏感,对疼痛比较迟钝,无安全意识。
情绪情感:有严重的情绪问题,哭闹严重。
对母亲比较依恋,有严重的母子共生现象。
针对悦悦的问题,首要解决的是孩子的情绪问题。
二、情绪行为问题处理办法悦悦从来到宜童中心第一天开始就伴随着哭闹问题,这个行为大概持续一周左右,继而哭闹升级成为躺在地上哭闹,这个行为大概也持续了一周左右,最后升级到脱了裤子、鞋子、袜子,躺在地上哭闹。
刚开始来的孩子,都会对新环境、新老师有个适应的过程,所以哭闹是很正常的事情。
可是悦悦哭了大概一周左右,在这一周,我是哄着他过来的,但是哭闹伴随整节课。
一周后哭闹行为没有消退,反而升级到躺在地上哭闹。
这种问题引起了我的高度关注。
我把这种行为确定为孩子的情绪行为问题,并制定了矫正计划及处理方法。
在行为问题的处理上,首先要观察这个问题行为,其次就是对这个行为给出一个功能假说,我给出的功能假说是孩子为了达到出去的目的,逃离这个环境去找妈妈。
根据这个功能假说我给出的解决方法就是继续坚持让他在屋子里呆着,哪怕什么也不做,也要在这个屋子里。
同时我也用一些玩具去转移他的注意力,只是我不在他面前玩,而是我在一边玩,同时发出一些〃好玩〃〃太好玩了〃等这样的感叹语来引起他的注意,从而转移他的注意力。
但是事实证明,这个方法没有效果,他在地上躺着哭的时候根本不理会旁边发生的事情。
所以我最后采取了忽略的办法来解决,这个方法在初期是有一定效果的,孩子从哭闹继而变成哼哼,音量也由大到小。
但是在这个方法还没有彻底解决问题的时候,中间出了一个新的状况,同时也是孩子哭闹升级的关键所在。
一次,悦悦仍然躺在地上,但能稍微安静一点,这时候,他想去厕所,自己就起来脱裤子,我就对他有了回应,马上跑过去带他去厕所。
儿童自闭症治疗的创新方法研究
儿童自闭症治疗的创新方法研究自闭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是一种儿童神经发育障碍的心理疾病,其特点是社交交往困难、沟通困难以及刻板行为等。
随着社会对自闭症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研究者们不断探索创新的治疗方法,以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几种目前在儿童自闭症治疗中被广泛应用的创新方法。
一、动物辅助治疗(Animal-Assisted Therapy)动物辅助治疗是近年来受到关注的一种自闭症治疗方法。
它利用与动物的互动来促进儿童的社交技能和沟通能力的发展。
研究表明,动物的陪伴可以减轻儿童的焦虑情绪,提高他们的社交动机,并且增强他们对治疗的参与度。
例如,儿童在与动物玩耍的过程中会主动与治疗师和其他儿童进行交流,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
二、游戏疗法(Play Therapy)游戏疗法是以游戏为媒介来辅助儿童自闭症治疗的一种疗法。
通过游戏,儿童可以放松身心,增强专注力,并逐渐培养社交技能。
治疗师通常会根据儿童的兴趣和能力设计不同的游戏活动,例如模拟社交场景、角色扮演等。
通过游戏疗法,儿童可以主动参与并逐渐改善他们的社交和沟通能力。
三、音乐疗法(Music Therapy)音乐疗法是一种利用音乐刺激来促进儿童自闭症治疗的方法。
音乐可以激发儿童的情感,促进他们与他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研究表明,音乐疗法可以提高儿童的注意力和专注力,同时帮助他们控制情绪,增强情感表达能力。
治疗师通常会和儿童一起合奏或演奏音乐,以促进他们的社交技能和感知能力的发展。
四、社交技能训练(Social Skills Training)社交技能训练是帮助儿童自闭症改善社交和沟通能力的一种方法。
这种训练通常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和模拟真实社交场景等方式进行。
治疗师会指导儿童如何与他人接触、与他人交流,并教授他们一些重要的社交技巧,例如眼神接触、身体语言等。
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反馈,儿童可以逐渐改善社交技能,并在真实的社交场景中更好地融入。
如何教自闭症儿童认识物品并清楚表达
如何教自闭症儿童认识物品并清楚表达有些孩子到三四岁了,依然不认识一个物品。
他喜欢的东西,他会去拿,去使用,但叫孩子去指认特定的物品或让孩子表达物品名称时,他却没办法做到。
有些孩子可以认出特定的物品,但换成不同款式的同一种物品就不认识了。
有些孩子可以拿对我们让他拿的物品,但在表达物品的名称时却和该物品不相符。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呢?主要是孩子对物品的概念比较薄弱。
我们可以通过本文的教学方法帮助孩子建立物品的概念,打开认知的大门。
一、前备技能在教授物品认知之前,孩子需要进行以下训练,虽然这两项技能看起来平平无奇,却是重中之重。
有了这两项技能做基础,学习其他项目才会更加容易,训练效果也会比较明显。
(一)具备简单的模仿能力1、一步大动作模仿(如:拍手、摸头……)2、一步精细动作模仿(如:握拳、伸食指……)3、物品操作模仿(如:叠积木、排列积木……)(二)理解简单指令1、理解日常生活指令(如:过来、坐下……)2、理解一步指令(如:跺脚、叉腰……)建议:— 1 —1、对于没有任何物品概念的孩子,需着重训练孩子安坐的能力、注意力、配合能力、模仿能力、理解指令的能力及配对能力。
2、若孩子已经具备了以上前备技能,那么在第一次教授物品概念时,应尽量挑选孩子最喜欢的物品,通过“零错误教学法”,帮孩子树立指认的信心,同时通过不断地给孩子物品来增加刺激,孩子受到一定量的刺激时就会有质的突破,开始建立物品的概念了。
二、认知教学五步骤(一)感知物品我们需要通过身体的各种感官(看、听、摸、闻、尝)感知物品(重量、形状、颜色、气味、味道……),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物品。
(二)配对(提高孩子的视觉辨别能力,区分物品之间的相同与不同)1、相同实物与实物的配对(一模一样的同款物品)2、相同卡片与卡片的配对(一模一样的物品卡片)3、实物与卡片的配对(实物与物品一样)4、相似实物的配对(同种物品不同款式的实物)5、相似卡片的配对(同种类但不同款式的物品卡片)注意:— 2 —1、刚开始配对的时候,不需告诉孩子要配对的物品名称,发出指令时只说“一样的”,例如:“拿一样的给我。
自闭症:泛化应用
自闭症:泛化应用泛化应用一级:从基础学习将其掌握变化的:人物不变的:环境结构强化频率时间、教材指令二级:在一级泛化基础之后,进一步改变结构化要素变化的:教材、指令、人物不变的:环境、强化物、频率、时间三级:在保持所学的能力之外,要在不同环境设置、时间设置、分散注意力事物之间,并要提升孩子反应流畅度,增加干扰四级:在自然环境中进行泛化,并将所学概念与技能联系起来五级:让孩子明白自己行为受制于其他人的行为,这些是社交规则,建立在社会环境中适当行为,在语言群体中进行泛化。
以裤子为例来说明五级泛化:一级泛化:不同人的人问裤子都认识二级泛化:认识不同的裤子三级泛化:不同的时间(白天晚上)地点认识四级泛化:在什么时间(教孩子要按换裤子)五级泛化:为什么要换裤子以杯子举例1、一级泛化在孩子认识杯子,知道杯子功能的情况下,改变训练者,由不同的老师训练2、二级泛化让孩子认识不同的杯子,如:玻璃杯,瓷杯,大小杯,不锈钢杯等(改变教材)*改变指令,如:拿某某杯,指某某杯等*改变训练者3、三级泛化*改变环境,如:机构,家里,餐厅,朋友家等*改变时间*改变强化物(同上)4、四级泛化:让孩子知道在什么时候用杯子,例:冲钦料,接水/倒水5、五级泛化:让孩子知道为什么用杯子语言的初级训练一、无语言孤独症儿童的训练方法(1)训练前孩子要具备的条件1、建立学习的意识:孩子的配合能力、情绪的控制力、学习语言是对孤独症孩子的配合能力要求很高的一件事情,如果他练最起码的、简单的配合能力都不具备(如:安静的坐下来),那么模仿语言的能力对他来说就更难。
2、注意力的管理和控制学习语言首先要求孩子注意听或看我们展示的刺激,即我们要训练孩子将注意力集中在我们展示(指令、物品、动作)上,只有这样孩子才可能从复杂的语言学习中获得东西。
注意力训练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辅助(将我们的展示夸张的表现出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二、循序渐进(从能够注意一秒开始逐步延长时间)。
ABA教学方法
DTT的操作 • 1指令:DTT是一种[一对一]的教学法。
• ①及时,孩子注意力短暂,要在孩子注意 力集中的一刻发出指令 • ②准确、清晰、具体:孩子在语言理解上 有问题,指令语言在长度,难度要根据孩 子的能力而定。 • ③可实现性:对孩子做出反应的能力做出 正确的评估,发出指令要让孩子有能力完 成指令,使孩子有信心去完成
二、ABA体系中的方法
• • • • • • 回合(DTT) 塑造 连环 泛化 辅助 分解式教学
ABA的基本原理
• 1行为改变原理:行为学认为,外界刺激是行为的重要诱 因。通过改变外部刺激从而改变人的行为。行为具有可塑 性。 • 2自闭症儿童的行为问题: • A不能做出期望的行为,甚至做出与期望相反的行为。 • B行为刻板 • C没有好奇心、求知欲、好胜心 • D缺乏应有的注意力 • E无法进行正常的社交活动 • 因此要促进自闭症儿童的发展,就必须减少和消除他们 的行为问题。
ABA 的DTT
• DTT的英文全称是: Discrete Trail Teaching • DTT教学法,是回合式教学法,又称为“分 解式操作教学”,它是(应用行为分析法) 训练法的核心。
DTT的四要素
• 1指令:给孩子发指令或要求 • 2反应:促使孩子对指令或要求的回答或行 为反应 • 3结果:对孩子的反应的强化或辅助+强化 • 4停顿 停顿几秒开始下一个回合
• ④在孩子的潜力范围内发出指令,跳一跳够得着。 • ⑤不要总是重复指令,可辅助完成。对孩子的要 求不多不要超过两遍,发出指令两遍孩子没反应 就直接辅助。 • 例:
– 老师对学生的指令:“拍拍头”,而不要说:“你的 头在哪里?请给我看看头在哪里?”指令越简单,学 生越清楚你的要求是什么。经过一段训练,孩子进步 了以后,指令要逐渐地复杂起来,越一越像自然日常 生活中的语言。
DTT练习题
DTT练习题一、选择题1. DTT(Discrete Trial Training)的核心目标是:A. 增强个体的语言能力B. 提高个体的社交技能C. 改善个体的认知功能A. 明确目标行为B. 提供示范C. 提供强化D. 忽略不期望的行为3. DTT教学通常用于:A. 正常儿童的教育B. 特殊儿童的教育C. 成人教育4. DTT教学中的“回合”指的是:A. 教学的一段时间B. 教学的一个单元C. 教学中的一次互动D. 教学中的一次强化A. 拒绝参与B. 自伤C. 暴力行为D. 说话二、简答题1. 简述DTT教学的基本原则。
2. 解释DTT中的“回合”概念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3. 如何在DTT教学中有效地提供强化?三、案例分析题1. 小明是一名自闭症儿童,他在DTT教学中经常出现拒绝参与的行为。
请分析可能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2. 小红是一名语言障碍儿童,她在DTT教学中遇到了理解指令困难的问题。
请设计一个教学方案来帮助她提高指令理解能力。
四、论述题1. 论述DTT教学在特殊儿童教育中的重要性。
2. 分析DTT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如PRT、ABA等)的异同。
五、实践题1. 设计一个针对自闭症儿童的自理能力训练的DTT教学方案。
2. 设计一个针对语言障碍儿童的词汇扩展的DTT教学方案。
DTT练习题(续)一、选择题A. 开始阶段B. 中期阶段C. 结束阶段7. DTT教学中的“数据记录”主要用于:A. 监控个体行为变化B. 分析教学效果C. 评估教师技能A. 指令B. 反应C. 强化D. 休息时间9. 在DTT教学中,如何处理个体的逃避行为?A. 忽略B. 提供替代行为C. 增加回合难度10. DTT教学中的“分化”指的是:A. 识别和区分相似的行为B. 增强期望行为C. 减少不期望行为二、简答题1. 简述DTT教学中的“回合”结构。
2. 解释DTT教学中的“泛化”概念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3. 如何在DTT教学中设计合适的强化方案?三、案例分析题1. 小刚是一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他在DTT教学中经常分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语言首先要求孩子注意听或看我们展示的刺激,即我们要训练孩子将注意力集中在我们 展示(指令、物品、动作)上,只有这样孩子才可能从复杂的语言学习中获得东西。
注意力训练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辅助(将我们的展示夸张的表现出来,吸引孩子的注 意力)。二、循序渐进(从能够注意一秒开始逐步延长时间)。
2饼干一要饼干一我要饼干一妈妈我要饼干
*改变强化物(同上)
4、四级泛化:让孩子知道在什么时候用杯子,例:冲钦料,接水/倒水
5、五级泛化:让孩子知道为什么用杯子
语言的初级训练
一、无语言孤独症儿童的训练方法
(1)训练前孩子要具备的条件
1、建立学习的意识:孩子的配合能力、情绪的控制力、
学习语言是对孤独症孩子的配合能力要求很高的一件事情,如果他练最起码的、简单的配合 能力都不具备(如:安静的坐下来),那么模仿语言的能力对他来说就更难。
辅助操作方法:如:运动(跑步、爬楼梯),感受吹的感觉(吹热汤、饭) 吸气:吃果冻、用吸管喝XX
5、发音练习(单音) 至少要进行10个单音的练习,操作方法:①要求每一个单音的正确率要100%②随机轮换要100%③每个单音尽可能清晰准确④消除孩子对口型的同时模仿和依赖问题(在孩子的后面练 习发音或用纸挡住老师的嘴)⑤10个音要不同部位的发音最好 只要孩子开始发音,就让这个音变得有意义。如:孩子可以发“a”音,就把“a”音边的有 意义的“哎”或“阿姨”。
4、找孩子经常发的音,先去模仿孩子发的音,给孩子的声音赋予意义,在去相互模仿。
出声练习(尽量避免掰孩子的嘴)
很多孩子没有发音的历史,也不懂什么是发音,更不知道自己也会发音,这需要我们用各种 方法来刺激孩子发音,如:咯吱孩子,让孩子笑;找孩子喜欢东西一起玩(排球,强调拍拍 拍拍拍,当我停止说拍的时候,孩子可能自己说“拍”,在让“音”变的有意义。
4、气息的练习与运用
当孩子开始有意识的模仿说活的时候,气息不够导致孩子说话声音小,甚至只有口 型没有声音或说话不连贯,这些都是常见的问题。对于说话声音小的孩子重点要练习他对“大 声说”和“小声说”的区别,练习时老师要夸张的示范出“大声说”和“小声说”的差别, 当孩子做对时及时夸奖,当孩子说话不连贯时,教孩子学习短音和长音,将两个音对比练习, 对孩子说连贯话有帮助。
影响发音:舌系带过长、口腔敏感、咀嚼困难、面部肌肉紧张(可以用冰敷)
二、有言语孤独症孩子的训练
有语言基础的孩子可分为:1)有一定的语言理解但不会主动表达(简单的需求)2)存在语音
异常、音量异常、语速异常、语调异常的现象。
1、主动表达需求的训练(从名词表达开始)
刚学时教与孩子生活相关的,最用的名词开始:女口: “我要饼干”换成只要孩子表达“饼干” 就给予奖励。在教孩子表达时,先用名词这样有助于孩子的理解,又能明确孩子想要什么。
自闭症:泛化应用
泛化应用
一级:从基础学习将其掌握
变化的:人物
不变的:环境结构
强化频率
时间、教材
指令
二级:在一级泛化基础之后,进一步改变结构化要素
变化的:教材、指令、人物
不变的:环境、强化物、频率、时间
三级:在保持所学的能力之外,要在不同环境设置、时间设置、分散注意力事物之间,并要 提升孩子反应流畅度,增加干扰
(2)学习发音要具备的能力
1、 主动表达意识(手势动作、图片、有意义的音:用“一一”代表拜拜。用“o”代表一个 数字或词语)。
2、模仿能力的训练(由粗大运动一手部、嘴部精细动作模仿)
孩子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很多时候是从精细的嘴部动作模仿开始的,(模仿口型、模仿音 调等等),如果孩子的大运动模仿做不到,那精细动作的模仿更困难,当孩子有意识的模仿 别人的行为和动作时,才可能模仿最难学习的语言。
2)、刺激要精确我们给予他的刺激要符合他的接受能力,如(拜拜、大大、弟弟、我、要、 吃、喝)等单音或叠词,要每天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的练习。
3)、代替他说,当孩子一个字也说不出来的时候,我们给予的刺激重点放在替他说出他应该 说的话,如:饼干、汽车、放开、我要出去等一类帮助他表达自己愿望的词,让孩子感受到 语言的作用4)、在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找孩子喜欢的卡片或物品运用3遍5秒原则(根据孩子的具体情 况进行调整)。3遍5秒原则操作方法:①主要让孩子听,边听边看(主要是锻炼孩子的倾听 和关注能力)②可以把卡片放在嘴下面,读完一张拿走一张。③教孩子时,不要把一个词分开 读,应该连贯。(如:杯子而不是杯一子)。④在整个过程中鼓励和强化孩子良好的关注和 发声。(如:初学读卡片时孩子只要发音就给予强化)。
五级泛化:为什么要换裤子
以杯子举例
1、一级泛化
在孩子认识杯子,知道杯子功能的情况下,改变训练者,由不同的老师训练
2、二级泛化
让孩子认识不同的杯子,如:玻璃杯,瓷杯,大小杯,不锈钢杯等(改变教材)
*改变指令,如:拿某某杯,指某某杯等
*改变训练者
3、三级泛化
*改变环境,如:机构,家里,餐厅,朋友家等
*改变时间
3、理解日常的语音刺激 家长在教孩子语言的时候往往会忽略孩子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听懂是说话的前提,我们在制 定语言训练方案是首先要对他能理解或听懂多少话做测查,对于语言理解低的孩子,我们训 练的重点是他能听懂更多的话,其次才是说。
1)、根据孩子能够听懂的能力在不同的情景下给予适当的刺激,不是喋喋不休,不切实际。
四级:在自然环境中进行泛化,并将所学概念与技能联系起来
五级:让孩子明白自己行为受制于其他人的行为,这些是社交规则,建立在社会环境中适当 行为,在语言群体中进行泛化。
以裤子为例来说明五级泛化:
一级泛化:不同人的人问裤子都认识
二级泛化:认识不同的裤子
三级泛化:不同的时间(白天 晚上)地点认识
四级泛化:在什么时间(教孩子要按换裤子)
注:为什么在孩子初学阶段先不学“我要”,而是教名词(与孩子需求直接相关的)。如果 先教“我要”孩子到底要什么也不能直接表达清楚 创造机会:如:故意把孩子抱紧,孩子感到不舒服,辅助孩子说“放开我”,及时奖励;把孩 子喜欢的东西放在看的见地方,但拿不到的地方,教孩子直接说名词 泛化举例:如:①妈妈饼干一爸爸饼干一阿姨饼干(人物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