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章 生命的世界 教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七生物上册 1.1.1 形形色色的生物 教案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七生物上册  1.1.1 形形色色的生物 教案

第一章生命的世界第1节形形色色的生物一、学情分析:本课时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展示生物学研究的范围与内容,通过在交流和讨论中让学生获得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基本特征的知识,能够区别生物和非生物,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喜欢生命、爱护动物的行为,认识到人类是生物大家庭中的一员,为《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的教学打下铺垫。

二、教材分析:本课时是初中生物的第一章第一节,通过教学意在从情感上引领学生进入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以积极的态度感受生命世界的精彩与美丽。

三、教学目标:1.知识:(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2)举例说出生物的多样性。

(3)列举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

(4)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能力:(1)尝试运用统计、处理数据的方法和分析资料的方法;(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讨论、交流,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2)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四、提前准备教师:(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一个地球仪。

(2) 准备一个机器人和一个珊瑚标本。

(3)对小组长进行活动前的培训。

学生:(1)收集生物多样性的资料。

(2)提前通知学生观察生活环境,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五、重点与难点重点:(1)生物圈的范围(2) 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3)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难点:(1)学生统计和处理数据;(2)遗传的多样性。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方法:1.利用学生的年龄特点,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

2.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充分、正确地利用各种图片,增强直观性和激发学生兴趣。

七、学习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生命第1章生命的世界1.1形形色色的生物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生命第1章生命的世界1.1形形色色的生物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物上册第⼀单元认识⽣命第1章⽣命的世界1.1形形⾊⾊的⽣物教案(新版)北师⼤版形形⾊⾊的⽣物1、⾯向全体学⽣,提⾼学⽣⽣物科学素养,倡导⾃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式等⽣物课程标准理念。

2、理论联系实际、寓教于乐和因材施教等教育教学理念。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北师⼤版)七年级第1单元第1章第1 节。

教学⽬标1、知识⽅⾯⑴描述⽣物多样性,认识物种多样性、⽣态系统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内在联系;⑵通过观察区别⽣物与⾮⽣物,举例说明⽣命的基本特征。

2、能⼒⽅⾯⑴初步培养学⽣收集、共享、积累和分析资料的能⼒;⑵初步培养学⽣⼀定的书写和⼝头表达能⼒;⑶培养学⽣观察显微投影并区别⽣物与⾮⽣物的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激发学⽣学习⽣物学的热情;⑵初步培养⼩组成员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⑶培养学⽣关注我国特有珍稀动植物的感情。

学情与教材分析本节教学重点:⑴⽣物的多样性;⑵⽣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⑴遗传多样性;⑵应激性;⑶新陈代谢概念。

本节安排的活动有交流、演⽰建⽴⽣命档案册等,意在初步培养学⽣收集、处理、积累和使⽤信息的能⼒。

本节是《⽣物》全书的开篇章节,从情感上意在引领学⽣⾛⼊⽣命的世界,激发学⽣学习⽣物学的热情,以积极的态度感受⽣命世界的精彩与美丽。

总之,通过本节的学习,在知识、能⼒、情感等⽅⾯都能为以后各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准备1、组织学⽣课前分⾓⾊排演⼩短剧,将“致同学们”的内容呈现给全班。

2、“交流物种多样的资料”是本书的第⼀次学⽣活动,所以活动前要合理建⽴学习⼩组,并对各⼩组长进⾏培训,使其能有效地进⾏组织分⼯、讨论和记录等⼯作。

3、尽可能多地收集⽣物多样性的资料,包括图⽚、⽂字、数据、照⽚、录像⽚、光盘等。

4、采集池塘中的⽔样备⽤,并在课前进⾏观察,了解⽔样中⽣物与⾮⽣物的情况是否适合教学演⽰,如不适合应更换采集⽔样的地点。

5、显微投影要在课前“预演”,以保证教学中的演⽰顺利。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生命第1章生命的世界1.2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生命第1章生命的世界1.2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请同学们看书进行小组讨论,根据实验步骤,设计出你组的实验方案,课后按照方案,实施实验,下节课进行交流。(学生讨论。。。。。)
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像;(2)壁虎身体的颜色与环境色彩几乎融为一体;(3)北极熊的体色与环境非常接近
5、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活动“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
A、合作B、竞争C、捕食D、争斗
7、“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生物之间的( )关系。
A、合作B、竞争C、捕食D、争斗
8、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所用的鼠妇是10只而不是1只的原因是( )
A、减少误差B、数量多便于观察C、便于计算D、好玩
9、对生长在农田中的青蛙来说,它的环境是指:( )
2、生态因素同种生物之间:互助;斗争
生物因素
不同种生物之间:互惠互利;捕食
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1、山坡南面的树木比山坡背面的树木长势好,其主要原因是:()
A、温度高B、阳光足C、水分多D、空气新鲜
2、苹果在北方生长很好,在南方张的不好,主要原因:()
A、温度B、湿度C、空气D、土壤
3、下列属于寄生关系的是:()
A、水稻与稗草B、菟丝子与大豆C、草鱼与鲫鱼D、狼与小羊
4、大雨过后蚯蚓常常爬出地面上,影响蚯蚓生活的因素是:()
A、温度B、空气C、气体D、阳光
5、“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为一现象的环境因素是:( )
A、光B、水C、温度D、湿度
3、下列属于非生物因素影响的是: ( )
A、农田中的植物、蛇、昆虫

初中生物北师大七年级上册(2023年修订)第1单元 认识生命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的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北师大七年级上册(2023年修订)第1单元 认识生命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的教学设计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的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案例说明:本案例是以活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为核心,探究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科学探究在《标准》的10个一级主题中位居首位。

本节是全书的第一个探究实验,学生没有任何的探究基础,该案例通过教师精讲与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机融合,通过对课前、课内、课后学习资源的合理开发,较好地实现了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二、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1、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与结构本节内容属于第一章“生命的世界”,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第一课时“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的内容。

具体包括: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活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生物因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在《生物课程标准》的课程总目标中,明确提出了要使学生“初步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本节通过活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总结出生态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的概念,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体会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离不开与他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重点难点分析“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反映出生物与环境的统一性,这是最基本的生态学观点,它是贯穿全书的主线。

本节涉及的“环境影响生物”部分,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生态因素中,非生物因素包含的面广、对生物的影响多种多样,是本节的重点知识之一;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是《标准》的明确要求,所以本节的的活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是又一个重点。

由于该活动是学生首次接触的探究活动,学生对与科学活动的要求没有基础,所以它也是本节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描述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的概念;概述探究活动的主要步骤;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2.能力目标:通过对“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尝试科学探究活动。

3 .情感目标:关注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生态学观点;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与人交流和合作。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生命》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生命》教案

形形色色的生物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北师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第一章第一节。

《生命的世界》一章是整个初中生物的开篇,旨在引领学生进入生命的世界。

《形形色色的生物》一节主要围绕“生物的多样性与统一性”这一问题展开,帮助学生初步实现从生活常识到生物学知识的转变,为以后各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且喜欢表达,渴望得到认同。

通过小学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然科学常识,能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

但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易分散。

同时,本节内容设计不少生物专业名词,学生非常陌生、难以迅速理解。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能描述生物多样性,认识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内在联系。

②能观察区别生物与非生物,举例说明生命的基本特征。

能力目标:①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初步建立起分享、合作的互助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感受到人与生物圈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能关注生物多样性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①生物具有多样性,体现为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②生物具有应激性、生长、繁殖和新陈代谢等特征。

2、教学难点①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②遗传多样性包括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多样性、物种内部个体之间的多样性两个方面。

③新陈代谢是生物体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代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

五、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讲授法六、课前准备1、导学课后,请同学们以“我喜欢的生物和它(们)的家”为主题画一幅画。

2、收集学生作品,选择有代表的画作拍照插入PPT中。

七、教学过程这算是给大家的一点提示。

[小组讨论]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日常所见,讨论:生物与非生物有哪些区别?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

备注:课前需了解授课班级是否有固定小组。

如果没有,需提前观察座位分布,计划分组。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生命的世界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生命的世界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4. 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乐于合作的态度,提高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 生命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2. 生物的分类方法
3.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4.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呼吸、排泄等生命现象
难点:
1. 生命的本质及其基本特征的理解
2. 生物分类方法的运用
3. 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深入理解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信息,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4. 实物材料:提供丰富的实物材料和生物标本,如植物叶片、动物标本等,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和触摸,增强他们的感官体验。
5.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在讨论、探究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反思与改进
每堂课后,我都会进行教学反思,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及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我发现,在教学生命的世界的概念时,通过展示实例和图片,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理解生命的特征。但在讲解生物的分类方法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生物的分类还不够清晰,需要在未来的教学中加强讲解和练习。
- 文章:《生命的奇迹》:介绍生物的奇妙生命过程,让学生了解生命的神秘和伟大。
- 文章:《生物的分类与演化》:深入讲解生物的分类方法和演化过程,帮助学生了解生物的多样性。
- 文章:《环境与生物》:阐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影响,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生命的世界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BS北师版 初一七年级生物 上册(教学设计 教案)第1单元 认识生命 第1章 生命的世界(全章)

BS北师版 初一七年级生物 上册(教学设计 教案)第1单元 认识生命 第1章 生命的世界(全章)

第1单元第1章生命的世界第1节形形色色的生物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描述生物多样性,认识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内在联系。

(2)区别生物与非生物、举例说明生命的基本特征.2过程与方法(1) 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积累、使用信息的能力,通过交流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2)通过演示实验的观察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积累知识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情感上引导学生走入生命的世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热情,以积极的态度感受生命世界的精彩与美丽。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

二、重难点:以“交流资料”的活动为核心,探讨生物的多样性。

以演示实验为核心,探讨生物的共性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你们知道46亿年前地球是什么样的呢?那是火山喷发,溶岩横流,一片寂寞。

今天我们的星球如此美丽,你们知道是什么将我们的地球装点得如此美丽?(各种各样的生物.)正是有了这些形形色色的生物,才使我们的环境如此美丽,如此生动。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欣赏一下这些形形色色的生物。

(二)学习新知生物的多样性四、课堂探讨活动:交流物种多样性资料。

课前我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作业:回家查资料,列举一些生物的特征。

下面就请同学们有次序的轮流上台给大家介绍你的辛勤搜索的结果吧。

注意:要说清生物名称,特征和生活的环境。

同学们表演,从第一组的同学开始学生轮流上台讲解(教师在副板书上记下学生讲的生物名和生境)讨论:1、上述生物生活的环境怎样的?2、为什么生物会如此多种多样?3、请同学们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小结:1、在地球有生命生活的区域,围绕着地球是一个圆圈,我们把它叫做生物圈,范围限制--海平面以下约11000米和海平面以上约10000米之间,包括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2、生物的物种是多种多样的,称为物种多样性。

3、不同种生物遗传物质不同,同种生物遗传物质有差别,这就造成了遗传的多样性。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案 第1章 生命的世界第1节形形色色的生物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案 第1章 生命的世界第1节形形色色的生物

第1章生命的世界第2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1)一、教材分析:《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一节论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生物学观点,也是理解¡°人与生物圈应该和谐发展¡±的理论基础。

所以该节在本书中乃至在本学科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分两个课时来进行教学。

二、教学目标:1.知识:(1)列举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2)列举环境中的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3)列举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2.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尝试学习,提出问题,设计简单的对照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和得出结论等实验步骤。

三、提前准备教师:(1)指导兴趣小组课前一周开始用馒头培养霉菌。

(2)制作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1)兴趣小组课前一周开始用馒头培养霉菌。

(2)收集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的有关资料。

四、重点与难点重点:1.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3.活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

难点:活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1.启发式谈话法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活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均可以安排在课前,课上主要是组织各小组交流活动的过程和对结果的处理方法。

六、学习方法:通过课外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通过课堂上对图片的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七、学情分析:本课时在认识了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以活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为核心,通过图片资料分析,让学生认识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与影响,进一步认识各类生物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

八、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启发学生列举生活中熟悉的生物受到环境影响的实例,如:金鱼、仙人掌分别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如果把它们的生活环境对调,结果会怎么?这说明了什么?以此导入新课.使学生感受到环境影响到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存。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课题第一章第1节形形色色的生物(一)课型新授课课时 1教育教学目的知识方面描述生物多样性,认识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内在联系能力方面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积累、使用信息的能力,通过交流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思想教育从情感上引导学生走入生命的世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热情,以积极的态度感受生命世界的精彩与美丽。

重点生物的多样性难点遗传的多样性关键以“交流资料”的活动为核心,探讨生物的多样性教学教程师生互动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组织教学授课内容:生物圈:是生物共有的家园范围:在海平面以下约11000M和海平面以上约10000M这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上层。

一、生物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一)物种多样性活动:交流物种多样性资料目的要求:丰富对物种多样性的认识过程:1、将全班分组(约4-5人一组)推选组长。

2、各组同学将熟悉的生物名称写在纸上,相互交流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交流学生分组统计交流本节从开始就突出生态学观点,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通过交流活动和丰富多彩的生物图片、挂图等,让学生有感性认识,再提出课题,所以要示教师课前尽可能多的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统计组内共列举出多少种生物3、全班各组分别展示和交流统计结果4、教师将收集的资料展示讨论:1、上述生物生活的环境怎样的?2、为什么生物会如此多种多样结论:生物的家族中包含有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毒等,约200多万种,其中70%动物,22%植物和真菌,5%单细胞生物(二)遗传多样性在不同种的生物体内,控制其性状遗传的遗传物质也是不尽相同的。

例:金鱼品种,菊花品种2-2.5万个(三)生态系统多样性1、生态系统:种类繁多的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生态系统。

2、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练习:思考与练习:1、3 各小组表达交流学生观察师生归纳、得出结论学生讨论,举例说明第一次学生活动课前准备很重要,教师要对小组长进行课前培训,以承担分组的任务,并多花时间给学生展示和交流的机会。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认识生命》第1章 生命的世界 1.1 形形色色的生物(一)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认识生命》第1章 生命的世界 1.1 形形色色的生物(一)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第1节形形色色的生物(一)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北师大版七上生物 走进生命世界 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七上生物  走进生命世界 教案设计

走进生命世界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概述生物学,了解有关生物学方面的信息及生物学发展前景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图文分析能力,能结合生活实际以及平时通过杂志、电视等途径所了解的知识,分析总结生命科学及其在人类生活、生产、医学、军事等领域的应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逐步养成关注生产、生活、社会中生命科学的良好习惯和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激发学习兴趣,关注生产、生活、社会各领域中的生命科学三、教学难点:生命科学的研究与应用四、课前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师:同学们,欢迎你跨进生物学知识的宝库。

对于生物,大家并不陌生。

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看见过一些花草树木,鱼虫鸟畜,这些都是生物;另外,我们生活的环境中还有一些肉眼看不见的细小的生物,比如细菌、病毒等,它们也是生物。

师:下面我们看课本致同学——走进生命科学这一页的内容,然后回答什么是生物。

生:看书,思考,回答。

师:板书课题“走进生命科学”。

师:学生回答后,板书“什么是生物:生物是有生命的东西”。

师:(提问)一只小狗是生物,但是在它死了以后,它还是生物吗?生:讨论交流。

师:请学生回答,并总结。

它仍然是生物。

师:(提问)我们学习的这门课,是研究什么的呢?看书后回答。

生:看书,讨论,回答。

师:(板书)什么是生物学: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师: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课本上提供了8幅图片,我们能否把他们联系起来,看看哪两个是有关系的?生:学生认真看书后,讨论交流,然后回答。

师:蝉的保护色与迷彩服都是为了保护自己;车站与信天翁的外形相似;直升机的原理与蜻蜓是一样的;潜水艇的外壳的材料是和海豚的皮肤类似,对水的阻力都很小。

师:这些在生活中我们都能看到,大家知道这是生物学中的什么知识吗?生:讨论。

师:这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仿生学(板书),仿生学是模仿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基本原理,制作全新的或改善已有的机械、仪器、建筑、工艺等方面的科学。

北师大版七年级的生物上册第一章生命的世界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的生物上册第一章生命的世界教案

第一章生命的世界第一节林林总总的生物一、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学会科学察看的一般方法,经过察看、比较和剖析,认识生物的基本特点。

2.过程与方法:经过组织学生参加各样教课活动,渐渐培育学生察看、口头表达、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教课活动中注意培育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使学生成为既能正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又能虚心聆听他人的建议的人。

二、教课要点:1、生物的多样性;2 、生物的特点难点:1、遗传的多样性; 2 、应激性3、新陈代谢的观点三、教课方法:沟通活动法、讲话法、概括法四、教课器具:图片、挂图五、课时安排: 2 课时六、教课过程:第 1 课时指引学生依据书上供给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生物的特点。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议论(假如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讲话人。

小组研究议论结束后,可研究议论其余组的题。

待各组达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报告,最后能够安排本小组同学增补讲话,尔后其余小组同学再讲话增补(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能够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加他们的议论和研究)。

地球上有山川、河流、江海湖泊以及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那在这些地方中有林林总总的生物生计着,那是否是地球上的每个角落都有生命存在呢?生物圈:是生物共有的家园。

范围:在海平面以下约11000M和海平面以上约10000M这间,包含大气圈的基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上层。

(一)物种多样性解说:地球上的全部生物都生活在生物圈中。

生物的家族中包含有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病毒等。

你们知道在生物圈的三个圈层中都有哪些生物生活吗 ?我们来做一个活动,全班分为三大组,每组代表一个生物圈层,试着将你熟习的这个生物圈层的生物名称写在一张纸上,再与小组的伙伴沟通一下,去掉重复的,统计你们小组总合列出多少种生物。

活动:沟通物种多样性资料目的要求:丰富对物种多样性的认识过程: 1、将全班分组(约4-5 人一组)选举组长。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生命第1章生命的世界1.1形形色色的生物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生命第1章生命的世界1.1形形色色的生物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形形色色的生物1、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生物课程标准理念。

2、理论联系实际、寓教于乐和因材施教等教育教学理念。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第1单元第1章第1 节。

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⑴描述生物多样性,认识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内在联系;⑵通过观察区别生物与非生物,举例说明生命的基本特征。

2、能力方面⑴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共享、积累和分析资料的能力;⑵初步培养学生一定的书写和口头表达能力;⑶培养学生观察显微投影并区别生物与非生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⑴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⑵初步培养小组成员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⑶培养学生关注我国特有珍稀动植物的感情。

学情与教材分析本节教学重点:⑴生物的多样性;⑵生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⑴遗传多样性;⑵应激性;⑶新陈代谢概念。

本节安排的活动有交流、演示建立生命档案册等,意在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积累和使用信息的能力。

本节是《生物》全书的开篇章节,从情感上意在引领学生走入生命的世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以积极的态度感受生命世界的精彩与美丽。

总之,通过本节的学习,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都能为以后各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准备1、组织学生课前分角色排演小短剧,将“致同学们”的内容呈现给全班。

2、“交流物种多样的资料”是本书的第一次学生活动,所以活动前要合理建立学习小组,并对各小组长进行培训,使其能有效地进行组织分工、讨论和记录等工作。

3、尽可能多地收集生物多样性的资料,包括图片、文字、数据、照片、录像片、光盘等。

4、采集池塘中的水样备用,并在课前进行观察,了解水样中生物与非生物的情况是否适合教学演示,如不适合应更换采集水样的地点。

5、显微投影要在课前“预演”,以保证教学中的演示顺利。

6、为了使各组建立的生命档案册的规格、体例统一,应制定出具体的要求。

0序言走进生命世界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0序言走进生命世界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2.实践操作,培养能力:组织学生进行显微镜观察实验,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生物学研究方法。
-分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学习、交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操作误区进行个别辅导,提高教学效果。
3.深化理解,拓展思维: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观察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利用周末或课余时间,观察身边的生物,如家庭植物、宠物等,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等,并做好观察记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生物学的魅力,提高观察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4.家庭作业:布置一道开放性问题,如“你认为人类应该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请从政策、法律法规、公民意识等方面进行分析。”此类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0序言走进生命世界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法。
2.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知道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概况。
3.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会观察生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4.了解生物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如观察、实验、调查、分析等,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生命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这是学生认识生物学的基石,也是本章节的核心内容。
2.掌握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原则,以及生物多样性的概念,这对于学生建立生物学的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3.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细胞,这是学生首次接触到的生物学实验技能,对于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至关重要。
-生物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生物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北师大七级生物上册第一章生命的世界导学案 (1)

北师大七级生物上册第一章生命的世界导学案 (1)

班级:组别:姓名:组内评价:第一章生命的世界第1 节形形色色的生物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认识多样性的内在联系。

(2)、区别生物与非生物、举例说明生命的基本特征2、过程与方法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积累、使用信息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情感上走入生命的世界,以积极的态度感受生命世界的精彩与美丽。

形成生物学观点和科学态度,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

重点与难点:重点(1)生物的多样性;(2)生物的基本特征。

难点:(1)遗传多样性;(2)应激性;(3)新陈代谢的概念。

预习引导一、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所生活的环境称之为生物圈,它的范围包括: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上层.。

他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又可进一步细分为陆地、湿地、海洋生态系统。

二、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的多样性;遗传的多样性(基础);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方面。

生物的家族中包含了动物、植物、真菌、病毒等。

三、有生命的是生物,没有生命的是非生物。

生物的特征:应激性;生长;繁殖;新陈代谢。

现在你已经学到了一些新的知识,下面请你和你的同学一起来应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吧!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我国宋朝中期著名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中的著名诗句,试从生物学角度分析“红杏出墙”现象。

(1)“红杏出墙”是受墙外阳光刺激引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出墙表现了生物具有应激性特征。

(2)红杏伸到墙外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红杏具有繁殖的特征。

(3)“红杏出墙”后,可以充分利用光照,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储存能力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具有新陈代谢的特征。

(4)““红杏出墙”后可以由一棵小树长成参天大树,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具有的生长特征。

(5)从“红杏出墙”反应的以上各个特征来看,杏树属于生物(选填“生物”和“非生物”。

(6)通过上面问题的解决,你一定知道了判断一个物体是生物还是非生物的依据了,试把判断的依据写出来生长、繁殖、应激性、新陈代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生命的世界
第一节形形色色的生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使学生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二、教学重点:1、生物的多样性;2、生物的特征难点:1、遗传的多样性; 2、应激性3、新陈代谢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交流活动法、谈话法、归纳法
四、教学用具:图片、挂图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第1课时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生物的特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如果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

小组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

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和研究)。

地球上有山川、河流、江海湖泊以及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那在这些地方中有形形色色的生物生存着,那是不是地球上的每个角落都有生命存在呢?
生物圈:是生物共有的家园。

范围:在海平面以下约11000M和海平面以上约10000M这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上层。

(一)物种多样性
讲解: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生活在生物圈中。

生物的家族中包含有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病毒等。

你们知道在生物圈的三个圈层中都有哪些生物生活吗?我们来做一个活动,全班分为三大组,每组代表一个生物圈层,试着将你熟悉的这个生物圈层的生物名称写在一张纸上,再与小组的伙伴交流一下,去掉重复的,统计你们小组总共列出多少种生物。

活动:交流物种多样性资料
目的要求:丰富对物种多样性的认识
过程:1、将全班分组(约4-5人一组)推选组长。

2、各组同学将熟悉的生物名称写在纸上,相互交流统计组内共列举出多少种生物
3、全班各组分别展示和交流统计结果
4、教师将收集的资料展示
讨论:1、上述生物生活的环境怎样的?
2、为什么生物会如此多种多样
结论:生物的家族中包含有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毒等,约200多万种,其中70%动物,22%植物和真菌,5%单细胞生物
(二)遗传多样性
讲解:地球上生活着这么多的生物,物种具有多样性,下面我想请大家分析一
下物种多样性的原因。

(学生阅读课文并讨论)
总结:生物表现出来的外在差异,可以用基因的差别来解释。

两种生物体内的众多基因中只要有少量的差异,那这两种生物的外在表现就有很大差别,
所以我们说物种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遗传的多样性。

(三)生态系统多样性
讲解:通过我们前面的探讨,我们知道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生活在生物圈中,科学家们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统称为生态系统,所以生物圈就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阅读后发言)
回答:生态系统有大有小,最大的是生物圈,比生物圈小的是陆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

回答:还可以继续划分为次级生态系统,小到一片森林、一个花园、一块农田,都可以称为一个生态系统。

总结:经过同学们的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生物圈中的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我们的地球生机盎然的根本,很难想像地球上只有人类会是什么样子。

所以,我们每个同学都要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保护身边的每一棵小草、每一个小动物,为生物多样性尽我们的一份力。

1、生态系统:种类繁多的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生态系统。

2、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小结: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繁多,构成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
性)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第2课时
导入:地球上的生物形形色色多种多样,但却有着共同的生物特征,是什么样的生物特征呢?
一、生物的特征:
演示:观察一滴水中的生命
1、在学校附近的池塘中取一些水样,放在烧杯中
2、用滴管吸取一些水样,滴加1-2滴于载玻片中央,加上盖玻片。

3、利用显微镜观察水样
学生观察现象、讨论:在水样中,即有生物,也有非生物,从中你看到了多少种生物?
你是如何区别水滴中的生物与非生物的?
应激性:促动水滴,里面的生物有反应。

含羞草、叫别人的名字,他会回应
生长:水滴中的生物有大有小。

小猫长大
繁殖:蜻蜓点水
新陈代谢:排泄、流汗、饥饿感
小结:地球上的生物形色多种多样,但它们却有着共同的生命特征就是应激性、生长、繁殖和新陈代谢。

作业:课外补充题1、2
七、板书设计:
第一章生命的世界
第1节形形色色的生物
一、生物生活的区域
1、生物圈
2、范围
二、生物的多样性
植物
物种多样性微生物
动物
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
湿地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多样性陆地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应激性
生长
三、生物的特征
繁殖
新陈代谢(最基本的特征)
反思: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增强探究能力、分析能力、处理数据的能力;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改变生活方式、道德观念;理解非生物因素,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实验和测量,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探究过程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1、非生物因素,2、环境对生物的影响,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难点:1、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2、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
三、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法、分析法
四、教学工具:图片、录相、实验材料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复习:1、生物圈?2、生物多样性?3、生物特征?
情景引入:请同学们想一想,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农田中小麦的生长呢?
学生踊跃发言:有阳光、水分、温度、土壤,还有空气。

讲解:我们知道每一种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的生存要受到环境的影响,同时生物也能适应、影响和改变环境,那么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将认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讲解:今天我们来了解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刚才我们分析了影响小麦生长的因素很多,我们把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又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板书:生态因素
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
生物因素:生物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
互助:企鹅孵卵
竞争:梅花鹿在交配时
捕食:狮捕与班马
共栖:海葵与蟹
寄生:蛔虫与人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保护色:壁虎、北极熊
拟态:竹节虫
警戒色:胡蜂、河豚、夹竹桃
小结: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

生物因素:相互斗争、互惠互利、捕食、互相帮助
教学反馈:1、环境?2、生态因素?3、非生物因素?
引言: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不仅受环境的影响,反过来也会影响环境。

活动: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
一、目的要求
1、学会用干湿计测量裸地草坪和灌木丛的空气温度和湿度的方法
2、分析实测的数据,说明不同植被对环境温度和湿度影响。

二、材料器具干湿计一套、手表一块、伞或其他遮阳物。

三、方法步骤
1、在你的笔记本中准备3份用于记录的表格,分别用于早、中、晚不同时间的实测记录。

2、本组同学分成3 个小组,确定好3个小组实测的具体地点,分别于7:00、13:00、19:00
小结: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是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包括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

作业:完成课后习题
七、板书设计:
第1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温度、湿度、土壤、水

种内:相互帮助、相互斗争
一、生态因素
生物因素:
种间:互惠互利、捕食
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