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育学概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教育学
长沙师范:高晓明 2012年8月1日
.
第一讲 比较教育学概述
内容提要
• 比较教育学的概念、目的及功能特征 • 比较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 比较教育学的理论体系 • 比较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
比较教育是什么?
.

美国著名比较教育学家艾萨克·康德尔认为:“比
较教育的研究,继续教育史的研究,把教育史延伸到现在,
.
第一个提出“比较教育”这一说法,还 就开展教育的国际合作提出以下建议:
1、组织一个国际教育委员会,聘请常任公务人员 承担比较教育资料的收集工作; 2、用问卷的方式向各国收集资料,以便国际委员 会能够提出适当的教育改革建议; 3、建立师范学校网,用最新的方法培训教师; 4、发行各种语言的教育定期刊物,传播教育改革 经验。
它比任何其他有关研究,都更加清晰地阐明教育同它所服
务的那个社团的文化形式之间必然存在着密切关系。”

英国著名比较教育学家汉斯认为:“用历史的观点分
析研究这些因素,比较各种问题的解决办法,是比较教育
的主要目的。”

日本著名比较教育学家冲原豊认为:“比较教育学是
以教育的整个领域与对象,对两国以上的现行教育进行比
较,并把外国教育学包括在内的科学。”
.

苏联比较教育学家索科洛娃认为:“比较教育学研
究当前世界中教学和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共同的和个别的
特点及发展趋势,揭示它们的经济、社会政治和哲学基础,
以及民族的特点。在综合年轻一代的教学和教育的大量实
践经验的基础上,比较教育学阐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和
发展中国家国民教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因而促使进一步
式,穿插对西方教育进行零星介绍。
如晚清外交家薛福成的《出使四国日 记》、容闳的《西学东渐记》
.
特点
盛行各国之间的相互访问,相互借鉴;
有意识地介绍、借鉴外国教育经验。
但往往更多的是“拿来主义”,缺乏对 影响各国教育发展的社会历史文化因素 的分析,也忽视对别国教育经验在本国
的可行性的深入讨论。
.
英国的萨德勒(1861-1943),在比较教育的发
.
(3) 以阿诺德(1822-1888) 、萨德勒 (1861-1943)为代表的英国教育工作者也考察 德、法等欧洲大陆国家的教育,并向本国 政府提交相应报告。
(4)日本明治维新后派代表团考察欧美 的文化教育,1872年颁布《学制》,大力倡 导教育的实用性和普及教育,成为其现代 教育的开端。
.
(5) 中国此时也有翻译国外教 育著作(白作霖译自日文《各国学校 制度》),但大多是包括洋务派官员、 维新派人士和学者在内,通过见闻录、 随感录、回忆录及其它各类著作等形
研究教学和教育的理论。”
.
• 比较教育学定义:
比较教育学是指以整个教育领域为对象,对 当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 探讨教育发展规律及特定表现形式,借鉴有益经 验,推动本国或本地区的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的 一门科学。
.
比较教育学的目的:
• 1.认识及促进现代教育的发展 • 2.借鉴国际教育经验 • 3.探讨教育发展规律 • 4.促进国际教育交流、理解和合作 • 5.推进全球教育发展战略
朱利安——“第一位有科学头脑的比 较教育研究者”
1817年 《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和初步
意见》——确立比较教育作为一门独立学
科地位的开始.
.
朱利安(1775~1840),出生于巴黎一 个议员家庭,对新闻和政治感兴趣,后从 事文化教育事业。
1816年12月,他开始在巴黎《教育 杂志》上连载发表《关于比较教育的研究 计划和初步意见》,1817年出版单行本。 成为比较教育的开山之作。
.
比较教育学的功能特征:
• 1.借鉴性功能 • 2.认识性功能 • 3.交流性功能 • 4.预测性及决策性功能 • 5.发展性功能
.
比较教育的发展历史
(一)比较教育的史前期
通过旅行、贸易、战争、传教等活动 在介绍别国、别民族的过程中穿插介绍 其教育、文化状况
.
(二)现代比较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比较教育学的产生
.
1898年,罗素(1872-1970) 首次在美国 哥伦比亚大学开设比较教育课程,从 此比较教育开始进入高等学校课程。
.
此时期其他代表人物
美国康德尔(1881-1965)“比较教育三目 的或三层次”
(1) 报道—描述 (2)历史—功能 (3)借鉴—改善 强调运用历史、因素分析方法来开展比 较教育研究。
.
朱利安侧重向往国际合作,作 为教育实践者、决策者的法国教育 家库森开始以外国范例作为改革本
国教育的借鉴时代。
.
2、1817-20世纪初:“经验借鉴时
代”
(1)1831年法国教育
家库森《普鲁士教育报告》,影响
到法国1833年初等教育基本法(即
《基佐法》)的制定。
.
(2)以贺拉斯.曼(1796-1859)、巴纳 德(1811-1900)为代表的美国教育工作 者也纷纷考察欧洲教育,为美国教 育的改革发展提供借鉴。
.
(3)形成了三种研究体系:
a. 问题研究体系(庄泽宣《各国教育比较论》为代表) b. 国别研究体系(常导之《各国教育制度》为代表) c. 综合体系(钟鲁斋《比较教育》为代表)
(4)注重历史因素分析法的运用。
.
特点
在方法上一改过去那种孤立地研究和移 植别国教育经验的做法,注重历史因素 分析法的运用,使研究更为科学合理。
.
德国施奈德(1881-1974)、英国汉斯(18881969)等都侧重分析影响各国教育的各 种因素,由此他们的比较教育研究方 法被称为典型的“因素分析法”。
.
此时期中国比较教育的发展
(1)扩大了研究范围(对象国和教 育内容); (2)增加了研究成果;
自1911年陆费逵(1886-1941)编写我 国第一本外国教育专著《世界教育状 况》,解放前夕我国共出版相关专、译 著40余部。
展历史中,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人物。 “校外的事情甚至比校内的事情更加重要, 校外的事情制约并且说明校内的事情。” 不能只孤立地研究各国教育并不加区分地移 植,而应该同时研究影响各国教育的各种因 素。提出教育发展的“民族性”概念。
.பைடு நூலகம்
3、“因素分析时代”:20世纪上半 叶
1900年萨德勒发表《我们从对别国教育 制度的研究中究竟能学到什么有价值的 东西?》,标志着比较教育的研究开始 从“经验借鉴时代”走向“因素分析时 代”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