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思、议、导结合”教学法
“导读、导学、导练”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②赛读。让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朗读比赛,
在读 中赛 ,在赛中读 , 激活学生的朗读欲望。如教 《 乡》一文 故 时 ,可以播放一曲 《 乡的云》 那故 乡的风 , 故 ,“ 那故 乡的云 ,为 我抚平创伤……归来 吧,归来吧 , 浪迹天涯的游子 l ”荡气回肠 的旋律把学生们带入到一个新鲜而亲切的情境中。正 当同学们 心 醉神摇于故 乡时 , 师可顺势让学生读文 ,学生和老 师 教 赛读 , 看 谁能读 出作者悲凉感愤于故 乡的一切。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注 意 力及学 习兴趣被充分激发。在读 的情境中和 老师的启发下 , 生 学 教学始终。 1 尊重学 生朗读表 达的多元性 . 1 又产生 了不懈与疑虑 ,探索答案 的学 习欲望也由此产生。所以说 翻开语文新课程标准 ,我们看到这样一段话—— “ 阅读是学 在赛读 中可以激活学生 的朗读欲望 ,并使学生情不 自禁地投身 到 生 的个体行 为” 。学生个体 的知识与生活经历不同,对课文的理解 课堂 的学习中。 ③自 读自评。要求每位朗读者进行自评。如哪儿读的好, 哪 和感受也不相同。因此 朗读指导中,教 师不能拿 自己的一套标准 儿读 的不甚理想 ,n 读的有问题 ,这种形式促使读者 自我反思 , ,  ̄ l UL 去要求学生 ,而应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 ,体 验和理解尊重学生对 能增强朗读者的理性思考 , 少朗读的盲 目 减 性。如看了 《 观舞记》 文本的多元解读 。如我听了一堂 《 国,我终于 回来 了》一文结 祖 课堂实录 ,该课 的诵读设计颇具特色 ,个人诵读、男女分读与齐 尾。 他激动地说 :“ 我相信我一定能 回到祖 国, 现在终于回来了 !” 有的学生认 为这里激荡着钱学森 当时无比激动和幸福之情 ,要读 读结合 ,使冰 心这篇美文的魅力得以充分展现。首先老师让学生 朗读 5分钟后 ,请同学们在朗读 时大声朗读 自己喜欢的句子和语 得激昂些 ;有的认 为这里浓缩着他 回国的诸 多艰难和辛酸 ,要读 段 ,等会拿出来同大家分享 ,然后局部欣赏发展个性。一学生说 : 得低沉些 ;还有 的认为这里包含着他对众多国际友人、正义之士 “ 我喜欢 1 7自然段” 学生深情朗读 , , 接着让学生自评 自己朗读的 的感激之情 ,要读得深情些。这些体验反映出学生对文本的不同 哪儿好,O 不好 ,老师听完后说 :“ ,  ̄ l UL 我真为你们喝彩 ,为你们感
语文常见的教学方法与措施整理
语文常见的教学方法与措施整理无论是在小学还是中学的语文课堂上,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不仅关乎着教师的课堂质量,而且更重要的是好的教学技巧方法能够提高学生上课积极性,开发他们的大脑。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语文常见的教学方法与措施,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语文常用的教学方法一、单元整体教学单元整体教学法是以教材自身编排的单元内容为整体,通盘考虑这一组课文的教学。
强调突出每种课型(讲读课、阅读课、独立阅读课和基础训练)的特点和作用,使学生把在讲读课中获得的读写知识,运用到阅读课和独立阅读课中去,使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得以切实提高。
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要着眼于以下四个方面:1、视单元为整体进行备课。
教学之前,应从全册教学总目标出发,通览全组教材,明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和它在本册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理清本单元训练重点在各篇课文中的教学要求和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2、弄清各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各类课文的特点,设计好教学结构。
如第十二册第五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观察要细致”,这是侧重于写的训练,它与第四组侧重于读的训练“要注意文章的细节”紧密联系。
此外,它与前几册内容(如第八册中的“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和第十册中的“静态和动态”)也有内在联系。
因此,教学时,既要注意全册读写训练项目之间的横向联系,也要注意与前几册读写重点训练项目之间的纵向联系。
做到前后的知识内容逐步深化,不断提高。
3、总结学习方法,建立语文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一个单元各类课文的教学,如果在学完之后不从整体上加以总结概括,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则是零散的。
这不利于发挥单元整体教学的功能。
因此,应在教完一个单元的课文之后,以“读写例话”的内容为线索,复习该单元重点训练项目,加深印象,提高运用的能力。
4、知识迁移,课外延伸,促进能力的全面提高。
除在课内抓好各单元的读写重点训练外,还可开展丰富的学科课外活动,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和写作素材。
二、变序教学这种教法不是按教材内容结构的先后顺序进行讲解和分析,而是采用“切入式”、“逆推式”(倒置法)等变序形式教学。
语文课堂常用教学方法有哪些_语文常用的教学方法
语文课堂常用教学方法有哪些_语文常用的教学方法按照教学方法的外部形态,以及相对应的这种形态下学生认识活动的特点,把中国的中小学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分为五类。
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语文课堂教学常用教学方法有哪些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语文课堂教学常用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系统连贯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教师通过循序渐进的叙述、描绘、解释、推论等来传递信息,传授知识,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讲授法包括讲述、讲解、讲读、讲评、讲演等。
2. 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特定问题而进行探讨,以获取解决问题方法或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进而辨明是非真伪、获取知识的方法。
3. 串讲法:指教师讲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和句式的特点,串通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意思和上下文的联系,为分析全篇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方法创造必要的条件,多用于文言文教学。
4. 评点法: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以评点作为重要手段,加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作者对话、学生与教师对话,以引导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培养其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法。
使用该方法要注意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尊重学生的自主评点。
5. 诵读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书面上写的无声的静态语言转化为口头上说的有声的动态语言过程的教学方法。
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语意及情感表达,帮助学生领会课文内容、感受诗文技巧、体会作品情感,分为朗读、背诵、吟诵。
6. 比较法:语文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文因素集中起来进行比较分析,探寻规律特点,加深理解的一种教学方法。
7. 互文法:阅读教学中,为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按照一定的线索,为学生提供一定量的其他文本,以促进其对主文本的深度理解。
8. 谈话法:又称问答法,是教师以文本为依据,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有计划地设计一系列的问题,通过师生间的问答、对话和适时的追问,而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
浅谈“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在单元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浅谈“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在单元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1. 引言1.1 介绍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思辨和交流的教学方法。
该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参与讨论并形成观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者。
而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则打破了这种传统教学的模式,让学生在充分理解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和思考来获得更深刻的理解和应用。
自学环节的设计是该教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学生在课前独立学习所需知识,形成问题意识和思考习惯,以便在课堂上更有效地参与讨论。
而议论环节则是引导学生展开思维碰撞和观点交流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交流,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也是该教学法的关键,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他人的看法,以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和交流。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在单元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该教学法在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阐明在单元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意义在单元教学中,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该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自学环节的设计与实施,学生不仅能够在课堂上主动获取知识,还能够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议论环节的引导与展开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他们学会倾听他人观点,表达自己的看法,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通过与同学一起思考问题、讨论解决方案,学生可以激发思维的火花,开拓视野,提高学习动力,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读思议导写五步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课中的建构(共5则范文)
读思议导写五步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课中的建构(共5则范文)第一篇:读思议导写五步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课中的建构(共)“读思议导写”五步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课中的构建语文是基础学科,也是人文学科,课程标准指出:“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通过多年教学和参加听课、教研发现:对课文语言文字、表达形式虽有所关注了,但未有根本性改变,依然存在耗时低效的问题。
学生的读缺乏认真思考,教师缺乏阅读引导,而且重要的是忽略了写的环节设计。
一、语文阅读课的普遍现象首先,理解内容浅层问答多,积累运用语言领悟表达形式少。
一段话学生只初读了一遍,还不知道读得怎么样,往往就爱问“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学生读的次数太少,没有对课文内容充分了解。
再者教师主观意图强势牵引多,学生自主自由学习少。
教师为了顺利完成流程教学,一个环节接着一个环节,提问一个问题接着一个,师生对话连续不断。
但是这样捆绑学生的学习方式,剥夺了选择的权利,禁锢了思想自由。
三是热热闹闹发言交流多,学生朗读默读自读自悟少。
课堂安排自读自悟的时间十分短暂,少有学生静悄悄地读书思考和练写。
多数时间花在热热闹闹的发言交流上,以表面高潮迭起精彩纷呈的幻象,掩盖个体生涩艰困的真实学情。
经常以集体讨论代替独立学习,忽视学生个体差异。
二、解决当前现象的办法采取“读——思——议——导——写”五步教学法,构建高效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了阅读教学“ 五步教学法”,经过一年多的实验,已越来越得心应手。
“ 五步教学法”即:“充分读书----足够思考----热点议论----适时引导----拓展写作”五个教学步骤。
该模式强调以人为本,以读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阅读的全过程中自读自悟,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读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观潮》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观潮》说课稿人教版四年级语文《观潮》说课稿1一、说教材《观潮》是四年级第七册第三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
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注意积累写作材料》,它既是第二单元《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继续,又是第四单元《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延续,同时还为完成第五单元《抓住事物的特点写》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篇讲读课文,按顺序抓特点通过“我”的耳闻目睹,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
文中洋溢着作者强烈的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年级是小学阶段由低向高发展的关键的阶梯,大纲明确要求:“能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是怎样观察事物,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
根据大纲目的要求,语文教学的规律以及《观潮》这一课的特点,应达到以下4个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学会生字新词,理解并运用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4.给课文分段,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3、4自然段。
教学难点:1.理解重点词、句、段。
2.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养成积累材料的习惯。
教具:录相带、投影片。
二、说教法运用电教手段,采用情境教学法。
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
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感情。
教育离不开爱,教学情为先。
我充分应用电教手段,把学生带到一个钱塘江大潮来临时雄伟壮美的景象中,使编者情、作者情、教师情、学生情融为一体,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
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认识是有意识心理活动和无意识心理活动的统一,是理智活动和情感活动的统一。
我抓住学生和教师感情可以相互感染、相互影响的心理特点,采用情境教学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还能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对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等方面有独到的作用。
历史课要做到“读、议、讲、练、思”相结合
后指 导学生读一些相应的 课外读物 , 交给学生解决 问题
问: ①明治维新前 日 本资本主义发展情况怎样?②明治
维新 与戊戌变法有何异 同?③ 明治维新有什 么影响?不
同类 型的问题有不同的答法 ,同一类型的题问法变 了, 答案 的侧重点也 随着变。通过这样经常性 的训练 , 学生
精, 先分后合 。注 意教师列 出的问题 , 初步读懂教 材 内 容, 明确重点 、 点 , 出疑点 , 难 标 理清线索 。如 : 讲授世界 历史下册《 凡尔赛——华盛顿体 系》 一课 时 , 教师可先提
【 教法研究 】
历 史课要做到“ 、 、 、 、 相结合 读 议 讲 练 思"
于 海 泳 ( 北 省 唐 山市 丰 润 区丰 润镇 中学 , 北 河 河 唐山 040 ) 6 00
摘要: 传统 的教 学组 织形 式使 课 堂结 构 千篇 一 律 , 以创 设 生 机 , 适 应 全 面提 高学 生 素质 的要 求 。当今 , 强素 难 不 加 质 教 育就 要 改 变 这种 状 况 ,读 议 讲 练 思” 学 法注 重 “ ” “ 互相 渗 透 和 互相 作 用 。 “ 教 教 与 学” 关键 词 : 史 ; 学法 ; 用 ; 考 历 教 应 思
三种 : 一是 当堂练课后 习题 , 能起 到巩固新 知识的作用 ,
还便于根据学生练 习时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二是注意
一
题多变的练 习。例如有关 “ 日本 明治维新 ” 的内容可提
能力 。具体做法是 : 教师课 前明确课堂教学 的 目标 , 精心
设计 问题 , 阅读教材 , 思考问题 。读是教学 的开始部分 , 时间控制在6 8 ~ 分钟左右 。要求学生 阅读时注意章 、 、 节 段 、 之间 , 句 特别是 小标 题之 问 的联 系 , 要做 到先 粗后
读、品、议、评、讲、练六字教学法
旅顺中学高效语文课“六字教学法”(讨论稿)一、“六字教学法”的内容读—品—议—评—讲—练读,指的是根据文本的特点和教学的要求,提出读的要求。
使学生带着要求去读。
速读,读准字音,初步整体感知,把握文脉。
品读,圈点佳句,涵咏回味。
研读,深入思考,提出问题。
或由朗读到诵读,进而美读。
初步感知文本内容。
品,指的是在读的基础上和教师的启发下,理清文本思路,品味佳句韵味,玩味写法妙处。
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议,个人或在小组内相互交流的过程。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各自自由表达对问题或教师提出的问题的看法,达到相互启发,引发思考,深化认识的作用。
评,指的是在全班,由个人或小组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开展对他人意见的评述,阐述自己的看法,不断补充,形成新的认识。
讲,指的是在学生读、品、评的基础上,教师针对学生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进行点拨和阐述。
让学生对关键和重点达成共识。
练,指的设计针对文本特点、学生实际以及教学目标的要求,当堂通过动笔练习去检验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巩固学习成果,达到教学目标。
二、“六字教学法”的要求读,教师要根据文本的特征、课程标准及单元的重点,确定读的具体要求。
并让学生速读,精读,研读。
也可以朗读,诵读、美读。
自读,齐读和分角色读。
每次读要有不同的目的,读是为了感知,为了初步了解文本内容。
避免盲目地读。
读还要有时间的控制,根据不同的读法,确定阅读的时间。
品,要用简练的语言筛选能体现文脉的关键语句,做到把握文本的脉络。
同时,做好批注。
批注有夹注,题注,旁批,眉批,尾批等。
指导读书方法,把方法落实到笔头上。
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议,组织好学习小组,做好小组成员的各项分工。
有记录员,有中心发言人,有补充发言人,有时间提示员,有组长组织协调。
做到人人有任务,人人有分工。
各负其责,协调合作。
评,先由各个小组的中心发言人对别组人员的意见评论,尽量均衡各个小组的发言。
提出发言的时间要求,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简洁明快。
小学语文教学中“读、思、达”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
小学语文教学中“读、思、达”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读、思、达”教学法是一种能适用于各学科、各学段的教学法,对于各学科系各学段而言,运用该教学法能实现教学的共性要求和共同法则。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阶段而言,“读、思、达”教学法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读、思、达”教学法的基本概述(一)阅读对于学生而言,阅读是进行所有活动的基础。
没有阅读基础的实践是无章法的。
对于思考与表达而言,阅读是其基础。
如果没有阅读作为基础,那么所有的思考都是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而不是头脑风暴。
只有在阅读后将他人的所思、所想进行吸收总结,才会形成自己的认知。
口头表达即指我们平时说话,如果学生没有相应的基础阅读,那么在与他人进行交谈时就无法脱口而出,更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书面表达即通过文字的形式进行思想的输出,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去学习他人是运用哪些方式进行表达的,再加以吸收利用;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建立属于自己的价值判断,以此为评判某些语言是否恰当的标准。
对于当代中小学生而言,阅读非常关键。
阅读决定了学生精神发展的潜力及高度,是一个学生精神发展的根基。
一个拥有丰富阅读史的学生,他能更容易掌握学习的本质。
到今天为止,阅读仍然是社会、个人获取知识的最重要的途径。
对于一个小学生而言,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帮助他实现认知与精神成长。
所以,阅读是最有效、最优美的精神旅途。
阅读能够为学生注入新鲜的知识,成为学生精神发展及之后思考表达的根基。
阅读是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能力、帮助学生提升核心素养的本质要求。
(二)思考思考是核心关键。
思考、阅读、表达的关系都极为紧密,思考是阅读的升华与深化,是“读”与“达”的中间环节,也是“读、思、达”教学法的核心与关键。
[1]在进行基础阅读之后,人们会对阅读的内容进行一个思考与探索,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思考过程。
对于阅读而言,思考是将阅读内容进行整合,归纳成为自己价值体系内的固有内容。
打个比方,思考的过程更像是电脑的处理终端,主机将所看到的阅读内容进行整合,归纳并存档,在此基础上对所阅读的内容进行筛选,进而选择适合自己价值体系的内容进行吸收,将不适合自己的内容进行删除,以此对所读内容进行整合归纳。
阅读教学理论和关注点有毒思结合读写结合文道结合对话教学语感培
阅读教学理论和关注点有毒思结合读写结合文道结合对话教学语感培1.读思结合读思结合,是治学的有效方法,也是我国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前人论述甚多。
宋代学者朱嘉曾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然后可以有得尔。
”苏轼亦有“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之训。
可见,熟读精思是学习语文科学的、有效的方法。
阅读教学要关注学生的读书“过程,”不仅要关注阅读能力的形成过程,关注阅读中的感悟、体验、揣摩、领悟过程,而且要关注阅读中的感知、想象、思维过程。
2.读写结合叶圣陶认为阅读和写作是对等的两件事,各有各的目的,但可不是彼此不相干的两件事,认真阅读有助于练习写作。
在此,叶圣陶重在强调:不可轻视阅读,阅读和写作训练并行不悖。
叶圣陶不是把阅读的作用无限化,而是反对两者的割裂。
朱光潜在这方面很有体会。
他留学英法的8年间,大部分时间都是一边读书,一边写作。
《文艺心理学》、《诗论》、《谈美》、《悲剧心理学》等著作都是他留学期间的写作成果。
起初的主要动机是挣稿费吃饭,可是,这种学习方法客观上却促进了知识的吸收和消化,并成为朱光潜坚持不渝的治学之法。
教师除了着眼于引导学生积累课本知识外,还要引导学生在课外开展读书活动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做好读书笔记。
真正达到郭沫若先生所说的"胸藏万江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的作文境界,而且能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产生创造美的渴望,从而写出优美的习作。
阅读具有吸收作用,积累了语言材科和思维材料;阅读具有范型作用,阅读材料为学生写作提供了"样式”。
而写作在一定意义上说则是阅读的运用,对阅读有促进和强化作用。
因此,读和写的紧密结合有利于更快更好地实现语文教学的整体目标。
“读·思·达”教学法——让核心素养在课堂真正生成
“读·思·达”教学法——让核心素养在课堂真正生成摘要:“读思达”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分为阅读、思考和表达三个环节,在这三个环节中,“表达”这一环节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很多学生由于家庭原因或者一些外界因素,不擅长与人沟通,交流表达上存在一定的障碍,不会表达,就无法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无法与同伴进行交流、互动、分享,无法提高学习水平,严重时导致自信心的丧失,所以必须把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内容之一。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有必要予以高度重视。
本文对此做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读思达;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引言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提出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中涉及到了很多方面的内容,包括了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具体为人文底蕴、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社会责任、国家认可、国际理解,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应该结合上述内容从多方面落实“读思达”教学方式,争取发挥其积极作用。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存问题1 .课堂教育观念传统一些教师认为分数才是评价学生的基本标准,忽略了素质教育的开展,在这种教育理念的影响下道德与法治教学被一度忽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习惯性的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导致学生在长时间的影响下逐渐出现思维“罢工”的问题,影响了人格的养成。
2 .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很多教师习惯采取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讲授过程机械无趣,无法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导致学生始终都在教师的强制下学习知识,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毫无趣味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降低了课堂教学质量[1]。
3 .学生道德意识较差当代中学生独生子女较多,他们由于生活环境影响及父母引导不到位,在道德意识和法治意识方面较为缺乏,对于很多事情的理解都存在思想上的误区。
“读、思、写”教学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理论创新2013-07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不仅会影响教学的效果,同时还会影响学生对化学课程的态度,这对初中教学及未来的高中教学都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学校和教师必须重视初中化学教学中问题的解决。
一、存在于化学教学中的问题在初中的化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几个问题。
(1)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不高。
这主要是因为初中化学课程中,理论性的知识多,而且知识的严谨性与逻辑性非常强,再加上大量的分子公式、元素构成等,这些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知识的初中生来说都过于艰深,所以学生很难对化学产生兴趣。
(2)师资力量不足。
之所以会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这种情况,主要还是因为从事化学教育的教师数量不足,并且现有的化学教师有很大一部分无论是教学水平上还是在教学能力上,都不能很好地满足初中化学教学的要求。
(3)实验设备不足。
初中的化学实验设备不足,主要还是由于校方对化学课不够重视造成的。
此外就是因为初中学生往往由于好奇心而对一些实验器械造成损坏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对初中化学教学的效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二、优化初中化学教学的措施要想解决上述几个问题,必须从多方面入手。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校方和教师要加强对化学课的重视,要认识到化学教学对学生在初中的发展及未来在高中发展中的重要性,要加大对初中化学教学的投入。
校方应多方聘请教学能力、水平高的教师来执教,同时还要定期组织化学教师进行行业内的交流与学习,此外校方还应保证实验设施的齐全。
其次,就是教师要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不是对实验的破坏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记忆并练习各种理论与实验上的知识。
最后一点就是要加强管理,制订出合理的教学计划及实验管理章程,以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确保实验本身的安全性以及实验设施的安全性。
在初中教学中,化学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经调查发现,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着如学生兴趣低、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不全等问题。
谈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七导模式”
谈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七导模式”作者:利诗文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下)》 2017年第3期摘要: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做到:结合前人的教育理念,因学定导,笔者把这种教学模式定位为七导:导趣———导标———导学———导议———导悟———导用(导练)———导结。
关键词:因学定导;导趣———导标———导学———导议———导悟———导用(导练)———导结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3-0016古有:《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因材施教的观点,今有: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孩子”。
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做到:结合前人的教育理念,因学定导,笔者把这种教学模式定位为七导:导趣———导标———导学———导议———导悟———导用(导练)———导结。
课堂教学要使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相结合,并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体,这也是素质教育要求。
下面,笔者谈谈在具体教学中是如何落实这种教学模式的。
一、导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以,上课前,教师就要认真设计如何导入,在进入学习之前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导入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笔者在上《故都的秋》时,笔者利用学生学过的古诗引导学生,让学生很快进入秋的意境。
例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白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等诗文,笔者讲上句学生接下句,以提起他们的兴趣。
二、导标目标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学目标为核心和主线实施课堂教学的方法。
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它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解决学生身边的一些现实际问题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阅读与思辨能力培养的结合教学设计
学生表示,通过课程学习,他们不仅掌握了阅读 技巧,还学会了如何深入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
建议与意见
学生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如增加更多的阅读 材料选择、提供更多的讨论机会等,以帮助进一 步完善教学。
教师的教学反思和改进措施
教学方法反思
教师应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 反思,评估其有效性和适用性 ,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
得进步。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阅读与思辨能力培养的结合教学对学 生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有显著提升。
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理念对实施阅 读与思辨能力培养的结合教学至关重 要。
针对不同年级和学科,阅读与思辨能 力培养的结合教学需采用不同策略。
研究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样本量较小,未来可进一 步扩大样本量以提高研究的普适
性和代表性。
本研究主要关注阅读与思辨能力 培养的结合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影 响,未来可进一步探讨其对学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影响。
未来可进一步探究如何将阅读与 思辨能力培养的结合教学与现代 教育技术相结合,以提高教学效
果和效率。
THANK YOU
文本解读与讨论
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和写作目的,鼓励 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全班交流 。
思辨能力训练
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辩论等活动,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问题进 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课后总结与拓展
阅读成果展示
要求学生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 ,包括文本的理解、分析和评价。
和批判性思维技巧。
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02
培养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
浅谈“读思达”教学法之思与行
浅谈“读思达”教学法之思与行“读思达”教学法是一种将读、思、达有机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
在这种教学法中,读书不是简单地阅读文字,而是在阅读的同时注重思考,并通过实践达到学习效果的提高。
本文将重点探讨该教学法中“思”和“行”的重要性及其实践方法。
一、“思”:培养学生思辨力我们都知道,思维是人类最具有创造力的工具之一。
因此,在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是非常重要的。
“读思达”教学法中的“思”,就是强调培养学生的思辨力。
首先,要帮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从而激发思考的欲望。
其次,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帮助他们理清思路,不断提高思辨能力。
最后,要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从而获得更全面的认识。
二、“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阅读和思考的基础上,实践是“读思达”教学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只有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才能更好地检验学习效果。
因此,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反思不足之处,再次深入思考,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认知体系,才能真正达到“读思达”教学法的目标。
三、“读思达”教学法的实践方法1.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和交流的欲望。
2.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并采用问题导向的方法,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并找到答案。
3.鼓励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反思不足之处,并进行再次深入思考。
4.建立一个学生中心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5.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激发创新思维。
总之,“读思达”教学法是一种能够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注重“思”的培养和“行”的实践,并采用有效的方法来指导学生的学习。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让学生在未来的人生中更加出色!。
“读思达”教学法视域下的小古文教学策略
“读思达”教学法视域下的小古文教学策略所谓“读思达”,是指阅读、思考、表达三部分学习行为组成的系统性学习,体现信息接收、阅读内化的自然成长过程,其科学性、实践性、探索性、实效性等都得到了实践的验证。
在小学语文小古文教学中渗透“读思达”教学方法,教师需要有对接意识,结合学生学习实际,组织学生展开多种阅读学习,布设一些思考问题,让学生做读写操作,自然构建完整学习过程。
阅读是学生个性学习行为,唯有多读,才能形成深耕效果;深思是学生深度学习的表现,独立思考和互动研学相结合,能够触摸到文本内涵灵魂;读写结合是促进学科认知内化的必要手段,学生对读写结合最为熟悉,其应用价值更为广泛。
一、多“读”,深耕文本思想蕴含“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阅读的重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阅读学习,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锻炼的机会。
学生自主阅读、互动阅读相结合,能够产生更多体悟感知,促进其学习认知的成长。
1.在先学自读中体悟。
小古文虽然难度系数不高,但对小学生来说,依然存在不少阅读困难,教师针对学生阅读现实,适时设计阅读任务,传授一些阅读方法,组织更多阅读活动,都能够为学生带来学习服务。
教师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解读重点字词,利用网络搜集古文产生背景、作者介绍等信息,都有助于阅读体悟的产生。
学生阅读学力基础参差不齐,教师需要做好学情调查,针对性传授阅读方法,确保更多学生都能够顺利进入到阅读核心。
如教学《司马光》这篇课文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同名动画片,让学生对故事情节有总体了解,然后对应文字做细致阅读学习,解决所有文字问题。
教师鼓励学生做自主阅读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这个故事。
学生有观看动画的经历,结合文字梳理学习,开始酝酿讲述方案,课堂研究性学习逐渐形成。
在学生故事讲述展示环节,教师从多个方面做评价,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启示,让学生从情节顺序安排、情节转换、人物行动描写等角度做重点关注,凸显人物性格特点,揭示人物高尚品质。
丰碑
《丰碑》这篇课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讲述了红军在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
文章对人物的刻画非常细腻,表现了红军将士们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
今天有幸听到马老师执教这篇文章,教者在课堂中巧妙地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用情,让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
这节课中马老师巧妙的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思想感情。
1。
情境教学法:课堂中注重创设情境,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图片、录音等教学设备营造氛围,让学生观看红军过雪山的录相和冻僵的军需处长图片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鲜明形象,引起学生对课文中人物的关注,入情入境生情。
2.诵读质疑法:指导读中感悟,读中质疑,实现语感积淀,促进学生自悟自得,使学生在图、声、乐、情中自主学习。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深刻领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媒体演示法,多媒体展示感人的画面,再配以柔和的音乐,把学生带入了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
朱熹曾说:“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他充分肯定了在语文学习中“读”是一个不可替代的手段.本节课还有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在马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将课文读得充分、读得精彩,读出了课文要表达的感情,也读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在本课教学中,学生以多种形式的读来整体感知这篇文章,即:1.大声自读,读通课文;2.分段朗读,检查自学;3.快速览读,概括内容;4.小声自读,画出最感动的语句。
由品赏朗读到领悟情感自然水到渠成。
学习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创造力主要依靠求异思维。
在结尾之处的教学设计也体现出教者的别具匠心。
马老师用课件出示军需处长在雪地里冻僵,像座晶莹的丰碑的画面,让学生仔细看图,并想像,“当军需处长靠在树下马上要牺牲了,他会想些什么呢?他有什么心愿吗?”让学生看图想象延伸,不仅练习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发展了思维,也让孩子们进一步感受了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这种精神在战士们心中树立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在同学们的心中也树立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军需处长和晶莹的丰碑一样永垂不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思、议、导结合”教学法
“读、思、议、导结合”法阅读教学不能仅限于现成的教材,那样学生的阅读量会太少,阅读面太狭窄,学生的视野放不开。
但教师可以利用现成的教材教会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利用课堂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延伸到课外。
在一般阅读课文的教学中,应该力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按照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最后由教师“点拨引导”的阅读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一)就是让学生先把课文“读一读”,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能发现问题,做到整体感知课文所要表达的一个大概意思是什么;初读全文,疏通字词,整体把握内容,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初读全文,首先要疏通字词,即要读准字音,理解生字新词基本意义,才能了解课文内容。
因此,每教一篇课文,首先要指导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的基本意义,为进一步理解生字新词的深层含义和了解课文内容奠定基矗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指导学生从整体上去把握课文大意,读懂课文大致写了什么内容。
把握课文大意的方法,可以从课文中心句去把握,可以从课文后的练习内容去把握,可以从各段的意思去把握,可以从课文的题目去把握等等。
如《草船借箭》,就可以从题目入手去把握课文大意:“谁用草船向谁借箭?”“结果如何?”学生从整体上获得初步的认识,在头脑中形成了对课文的一个大致印象,进一步理解课文就有基础了。
(二)然后让学生“想一想”作者写这些内容的目的是什么;作者写文章,都有一个写作目的,通过一定的材料来表达某种感情,说明一个道理,使读者受到教育和启迪,这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领会了中心思想,才算是真正读懂了课文。
文章的中心思想,有的明确地说出来,有的暗含在文章之中。
因此,要学生归纳中心思想时,教师要加以指导,教给方法。
一般地说,可从如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通过精读来归纳中心思想。
1.紧扣题目。
题目往往是文章的眼睛。
有许多文章,看题目就知道它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如《为人民服务》、《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有的题目,形象地概括了文章的思想意义,暗示了文章的主题。
如《种子的力》一文,就是借助了种子的力来赞颂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力量。
2.串联各段大意。
文章的中心思想往往贯穿于各段之中。
抓住各段的主要意思,这是归纳中心思想的基矗如《伟大的友谊》一课,每一段的内容都是紧扣着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位革命导师的“友谊”来写的,因此,可把各段大意串起来,就得出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通过记叙马克思、恩格斯
四十年互相帮助、亲密合作,共同创造共产主义理论的事迹,表现了两位革命导师的伟大友谊。
3.抓中心句。
课文的中心句常常直接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但其出现的形式多种多样。
有的是文章的总起句,如《桂林山水》的开头句:“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有的是总收句,如《新年的礼物》的结尾:“弟弟送给老师的,其实算不上什么礼物,却又是最好的礼物———是真诚的心啊!”有的是抒情句,如《一夜的工作》中“他(周总理)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有的是议论句,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最后一句:“伯父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抓住这些中心句,联系上下文,深刻理解其含义,便可揭示出中心思想。
(三)再“议一议”,不仅要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还要“议一议”你对哪些问题或哪个句段、人物、环节感兴趣,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最后教师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引导,使学生不仅能解决课文中的问题,而且有一个明确的阅读思路,掌握了这种阅读方法,学生对阅读课文的理解会感觉轻松许多。
以前那种教师满堂讲、满堂问的注入式教学方法需要5课时才能解决的问题,现在只需1课时学生就能轻松驾驭。
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感到阅读量的不足,因此,他们的阅读内容就会从课内拓展到课外,他们需要从课外读物中获得阅读知识,汲取丰富的阅读营养。
我们连续10多年组织学生成立“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的阅读范围由课内扩展到课外,由教材拓展到图书角、学校阅览室以及图书馆、书店乃至网上阅读等等。
我特别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多读、多看、多想。
例如,在学习了《七颗钻石》这篇童话故事之后,同学们主动找来许多童话故事进行阅读。
《大灰狼》、《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许多童话故事和故事集纷纷在同学们中传阅。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扩大了学生们的阅读量,还大大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更可喜的是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一个大幅度的提高。
(四)教师的点拨。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只有学生自主学习,才学得扎实。
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着眼于教学的主体――学生通过各种因素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课堂中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教师只在课堂中进行适时点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即可。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劳动,教师如何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何从单纯的字词句的教学走向段篇的教学,注重从学生的阅读能力入手,阅读方法的选择是很重要、也是很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