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士兵提干考试大纲分析推理—定义判断考点及相关练习备考20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士兵提干考试大纲分析推理—定义判断考点及相关练习备考

203

关键词:士兵提干张为臻提干考试培训大学生士兵提干提干考点提干考试大纲

定义判断题型特点

1.定义本身不容置疑。依据这个定义所确定的正确选项可能与现实生活中的规范表述有不一致的地方,不要产生质疑,考生不要因此产生障碍,这就要求考生在解题时,要理解被定义项的内涵,不要放大或缩小定义内涵,否则就会对定义产生误解,犯类似“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错误。张为臻博客

2.定义、概念本身比较专业,但都是一些比较基础的概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会有所接触,一般不会很陌生。

3.提问形式有肯定性的判断和否定性的判断两种类型。前者是指选出一个最符合定义的选项;后者是指选出一个最不符合定义的选项。

定义判断不是判断定义本身的正误,而是根据给出的定义,进行全面的理解、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最终选出最符合题意的备选项。

定义判断,考查的是考生运用标准进行严格理解、规范理解的能力。考生需要运用适当的解题技巧,对题目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得出答案。

定义判断看似难度不大,但考生想要全部答对也有一定难度。

定义判断解题方法

要想做好定义判断这类题目,仅了解其解题原则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广大考生掌握一些具体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一)关键信息法。每个定义都会有一些关键信息,这些关键信息使这个定义区别于其他定义,因此可以通过寻找定义的关键成分,如主体、客体、目的、原因等来对照选项,确定正确答案。这一方法主要适用于篇幅较短、不易理解的定义。

(二)概括大意法。有些定义比较长或者关键信息不明显,此时可以通过概括定义的主要意思来对照选项,从而确定答案。这一方法主要适用于定义篇幅较长,但本身含义比较简单的定义。像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定义会有此特点。

1、生物学家通过对选定的生物物种进行科学研究,用于揭示某种具有普遍规律的生命形象。此时,这种被选定的生物物种就是模式生物。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模式生物的是()。

A.豌豆——孟德尔在揭示生物界遗传规律时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B.果蝇——生物学家摩根选用果蝇进行基因的突变研究

C.白鼠——现代医学研究大量使用白鼠作为实验动物

D.病菌——医院进行细菌培养以确认患者的感染病菌类型

答案解析:D。模式生物属于选定的生物,豌豆、果蝇、白鼠分别属于遗传规律、基因突变、活体实验中选定的生物。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2、受体失敏现象,是指当长时间用恒定不变的信号刺激细胞时,细胞表面的感受器或受体将会逐步失效,最终的效果是细胞对这种恒定不变的刺激没有响应的生物学现象。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失敏现象的是()。

A.长期工作在机器轰鸣的车间中,最后对车间里的噪音充耳不闻

B.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舌头对味道越来越不敏感了

C.因为患了重感冒,鼻子就什么味道都闻不到了

D.穿惯了棉质的衣服,对其他材质的就再也穿不惯了

答案解析:A。受体失敏指当长时间用恒定不变的信号刺激细胞时,细胞表面的感受器或受体将会逐步失效,最终的效果是细胞对这种恒定不变的刺激没有响应,A项长期工作中的轰鸣声,符合长时间用恒定不变的信号刺激受体,最终对这种恒定不变的刺激没有响应。B项由于年纪大,各种味道不是长时间恒定不变刺激。C项患感冒原因状语不符,不是长期刺激。D项只是其他材质穿不惯,但也穿了,所以棉质没有长时间刺激。

3、生物灾害:指在处理微生物病原体或者包含微生物病原体的材料以及被其感染的个体时造成的对工作人员的危害或者伤害。下列属于生物灾害的是()。

A.由于抗生素的滥用,普通细菌产生了耐药性,在经历结构变异后,变得更难治疗,或为超级病菌,仅欧洲每年就有2万多人被感染,参与救治的多名医生被击倒

B.各种动植物相互依存,可一旦失去平衡,灾难就会接踵而至。结果招致老鼠泛滥成灾

C.大量的水葫芦覆盖河面,容易造成水质恶化,影响水底生物生长,滇池、太湖等地均出现过水葫芦泛滥成灾的情况

D.由于干旱,蝗灾开始泛滥,大片芦苇叶被蝗虫吃得精光,尚未长出翅膀的成群蝗虫正向附近的草滩和农田逼近

答案解析:A。生物灾害关键在于是对工作人员的危害或者伤害,A是属于对工作人员造成的伤害,而B、C、D中都不属于对工作人员的危害或者伤害,所以B、C、D不符合定义。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4、生态阈值,是指生态系统从一种状态快速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某个点(生态阈值点)或一段区间(生态阈值带)。推动这种转变的动力来自某个或多个关键生态因子微弱的附加改变。其中生态阈值带暗含了生态系统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状态逐渐转换的过程,而不像典型阈值那样发生突然的转变。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若能够证明保存30%的原生植被可以保护大部分物种不受威胁,若低于30%则将严重威胁物种的生存,则30%为其生态阈值

B.若经研究发现温度再升高基准温度的3.75%,将使当地生态系统面临严重干旱的威胁,则3.75%为其生态阈值

C.若经研究发现当鸟类栖息地从15%减少到7%的区间,鸟类多样性会逐渐下降,此间若加以保护可以恢复。但若减少到7%以下时,鸟类的多样性就会急速下降,则7%为其生态阈值

D.若经研究发现某地相对空气湿度在44.7%—53%区间,将有利于当地植被生存,但若高于53%或低于44.7%将严重影响植被生存,则44.7%和53%为其生态阈值

答案解析:B。问题问的是不符合定义的一项,找选项中如果有某一要件不符合定义的即为正确选项。定义中首先解释了主体应该是生态系统,四个选项都符合,这解释的是定义中生态二字;接着从一种状态快速转变为另一种状态某个点(生态阈值点)或一段区间(生态阈值带),这解释的是定义中阈值二字,根据阈值概念,选项B中“高基准温度的3.75%”这是一个比值,而不是一个确定的临界值,所以不符合阈值的明确临界值的概念,因此,B项为正确答案。该题主要考点在阈值的概念,四个选项都在拿阈值作为判断的重点,A项中属于生态阈值点;C、D项属于生态阈值带。

5、视觉适应是我们熟悉的一种感觉现象。它是由于刺激物质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觉性的变化。在视觉范围内,可区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暗适应是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觉性提高的时间过程。明适应和暗适应相反,是指照明由暗处转入亮处时人眼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

下列不属于明适应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