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概论第三章

合集下载

第三章 国家机构 (《政治学概论》PPT课件)

第三章  国家机构  (《政治学概论》PPT课件)

中国的主要国家机关及其相互关系
1. 中国国家机构的构成
(4)司法机关
中国的司法机关是指按照宪法和法 律的规定,代表国家行使司法权的国家 机关,它们包括行使审判权的审判机关 和行使法律监督权的检察机关(广义的 司法机关)
中国的主要国家机关及其相互关系
1. 中国国家机构的构成
(4)司法机关
人民法院是我国的审判机关,依法 独立行使国家审判权
就其国家机构运行的主导价值来看,实际 否定和破坏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宣称的民意至 上原则
就其政治决策的主体来看,实际导致了政 治决策主体的变异
西方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
2. 对分权制衡原则的评析
就其政治决策的过程来看,政治决策成为 彼此分立、相互制衡的权力之间讨价还价和政 治交易的游戏
就其政治决策的结果来看,常常严重歪曲 社会公共意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扭曲政治 决策的公共合理性
西方国家主要国家机关及其相互关系
3. 司法机关 (3)司法机关行使职权的原则 第一,司法独立原则 第二,不告不理原则 第三,无罪推定原则 第四,被告辩护原则 第五,法官保障原则
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机构
一、中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 二、中国的主要国家机关及其相互
关系
中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
1. 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基本涵义
西方国家主要国家机关及其相互关系
2. 行政机关 行政机关是指执行立法机关制定和通 过的法律法案、推行国家政策的机关 (1)行政机关的类型 西方国家行政机关的类型主要有议 会制行政机关、总统制行政机关、半总 统制行政机关和委员会制行政机关
西方国家主要国家机关及其相互关系
2. 行政机关
(2)行政机关的组织机构
民主集中制是民主与集中有机结合 的组织原则

《政治学概论》第三章_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更替

《政治学概论》第三章_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更替

第三章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更替第一节国家的历史类型一、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基本标准1.国家的分类应当以各种国家所具有的最本质的特点作为划分标准,而国家分类的目的,是为了说明人类历史上各个国家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2.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从对国家的经济基础和阶级性质的分析出发,指明了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实质,同时也提出了划分国家的历史类型的基本标准,即社会经济基础和阶级实质。

3.自从阶级产生以来,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以下四种社会生产方式:①奴隶制生产方式;②封建制生产方式;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④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第二节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一、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规律1.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规律,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决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冲突是社会变革的经济基础;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规律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表现方式多种多样原因是由于:①经济;B:文化发展水平;C:历史传统;D:社会力量等方面的差异。

P75二、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方式1.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基本方式和途径是“政治革命”(暴力)。

2.政治改良是社会政治变化的另一种方式,但是,它不是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方式和途径,实质是统治阶级在被统治阶级斗争的压力下,被迫作出的某些局部性的让步。

3.革命与改良的区别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1)革命是无产阶级斗争主要的、基本的方法,而改良是一种次要的、辅助性的方法。

(2)革命表示国家政权从一个阶级转移到另一个阶级手中,使社会制度得到根本的改造;而改良是不改变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情况下,通过局部的、个别的某些现状的改善来缓和和社会矛盾。

(3)革命的发生是历史的必然现象,最深刻的根源在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性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性质;而改良则是在被统治阶级的压力下,迫使统治阶级实行某些让步的政策。

(4)由于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是一种激烈的社会变动;而改良则是渐进的,是一种和平的、局部的改造过程。

政治学概论第三章

政治学概论第三章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冲突是社会变革的经济基础。
2、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由于经济、文化 发展水平、历史传统、社会力量构成等方面的差 异,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规律的具体表现方式也 是多种多样的。p70
二、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方式
政治革命 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基本方式和途径 社会政治变化的另一种方式。不是国 家历史类型更替的方式和途径。

主要矛盾:农民阶级和大土地占有者之间的矛 盾。P76
区分:(重难点,简答)p77-79 中国地主占有制:a)土地可自由买卖,地主的身 份是不固定的; b)地主主要是剥削农民的剩余劳动,政治上 不享受特权。 西欧领主占有制:a)土地由分封而来,世代相袭, 不能买卖,地主的身份是固定的有保障的。 b)地主具有超经济强制的政治特权。

奴隶制国家的国家职能:p73 内部职能: 控制奴隶和自由贫民等广大被压迫群众 外部职能: 侵略他国领土或保卫本国领土以防别国 侵略
奴隶制国家的统治形式:p74
1、如埃及、巴比伦、亚速、波斯等国,都采用 君主制,即所谓东方暴君制。 2、在古希腊的城邦国家——雅典,则采用奴隶 主阶级的民主制. 3、在古罗马和斯巴达这样的奴隶制国家中采取 的贵族制。
3、方式不同
革命的根本问题 是:国家政权问
改良是自上而下
渐进的和平的、 局部的改造过程。
题。 革命是自下
而上,用暴力打 碎旧的国家机器,
是一种激烈的社
会变革。
总结:p72
①改良主义者实质上是以争取统治阶级让步政
策为最后目的,它是旧的社会制度的维护者。

②社会主义国家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之后,国家 存在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逐步消失,由于国家 存在的条件不存在了,国家也就逐步自行消亡。

政治学概论(第三章)

政治学概论(第三章)

3.西方学界划分: 西方学界划分: 西方学界划分 自由主义学者:市民社会乃是个性得意保留和发展的 自由主义学者 领域,是自由的体现,神圣不可侵犯 黑格尔主义:以私人利益为基础的名利场,是相互冲 黑格尔主义 突的,主张用国家来控制社会的国家主义 折衷观点:利弊参半,相互制约、相互依存 折衷观点 4.现代理解: 现代理解: 现代理解 保护个人合法权利并堪定国家活动 国家活动的范围;保证公民 国家活动 公民 的自治 自治权利又有充分参与 参与公共事务的权利 自治 参与 权利 市民社会不等于经济领域 不等于经济领域:忽视了公民参与公共政治 不等于经济领域 生活的权利。 界定:国家与个人之间具有公共性质的社会相互作用 界定 的领域。
2.主权的特征: 主权的特征: 主权的特征 是国家最高权力,具有绝对性、永久的性质,具有至 高无上、不受损害、不可分割的性质;对内最高,对 外独念的两种解释取向 国家政权的双重性 主权观念发展的历史过程 西方政治思想中对政权本质性质看法的转变过程 第二节“国家政权的历史形态” 注:第二节“国家政权的历史形态”自学
三、国家主权
1.发展历史: 发展历史: 发展历史 A.中世纪没有民族国家,教会掌控一切权力,没有国 家主权概念 B.统一的教权瓦解,世俗权力缺乏合法性来源 C.Bodin提出主权学说,君权时代国家主权具有浓厚的 神授色彩 D.Hobbes提出公民具有反抗权; F.Locke提出“人民主权”,国家权力应受人民权利的 限制,提出四大原则:同意原则;限权原则;分权原 则;革命原则 G.最终与1648年,通过威斯特伐利亚公约,承认了各 自所拥有的最终主权,欧洲出现现代民族国家最终成 型。
4.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下的定义: 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 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为了使这些对 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 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一种表面上驾于社 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 在‘秩序’的范围内;这种从社会种产生但又自居于 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和社会脱离的力量就是国家。 一方面,作为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另一方面揭示其 阶级本质

00312政治学概论

00312政治学概论

00312政治学概论第一章绪论■剥削阶级关于政治的解释(单选):①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将其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的学者有:孔子、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康德、黑格尔。

②视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其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的学者有:凯尔逊。

③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及施展谋略玩弄权术的活动的学者:马基雅维里(他的著作《君主论》)、俾斯麦、拉斯韦尔、马克斯·韦伯。

④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的学者有:孙中山、麦肯齐。

⑤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的学者有:戴维·伊斯顿(他的《政治体系》提出了“权威性价值分配说“)。

■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的解释(简答):①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有经济关系决定的。

②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③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的根本问题。

④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综上所述,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各社会关系的总和。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多选):①狭义: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即研究国家的活动/形式/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等;②广义:以公共权力为研究对象,研究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行为的内容和规律。

■政治学的研究范围(多选):政治学基础理论(含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比较政治/公共政策/行政管理/国际政治。

■政治学与哲学的关系(单选):①传统政治观的逻辑起点认为人性是完善的或者是可以趋于完善的.②而现代西方政治哲学的逻辑基点认为人性将永远是不完善、有弱点的。

■政治学与法学的关系的学者及其著作(多选):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洛克《政府论》、卢梭《社会契约论》和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中国古代政治学:①(多选)先秦时代对我国政治生活影响最深远的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政治思想,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政治思想,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政治思想。

《政治学概论》第三章 国家 知识提纲

《政治学概论》第三章 国家 知识提纲

第三章国家第一节国家的兴起(一)国家的定义1.国家的概念:国家是一个历史的、现代的概念。

原始政治共同体与国家质检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地缘共同体取代血缘共同体;职业化军队取代民兵。

2.国家的概念最早是由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利创造的。

3.国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美国政治学者查尔斯·蒂利总结了国家的几个基本特征:(1)控制大片连续的领土。

多家都有领土、领土与土地不一样,前者有着明确的边界;国家的领土是连续的,成块状分布。

(2)中央集权。

国家将民间的许多权力都统统“收归国有”,由国家来统一安排。

由于权力的集中,国家对其管辖范围内的人口也就负有全面的责任。

(3)垄断强制手段。

国家垄断了对暴力的合法使用,只有国家可以行使生杀予夺大权。

(4)独一无二的政府机构。

政府机构的脱颖而出,与中央集权的特点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由于国家垄断了权力和责任,也就需要建立一个政府,将原来政治单位中的权力统统接揽过来。

(5)统一的行政安排。

国家产生之后,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就对行政安排进行统一化管理,使用统一的文字、度量衡、制度、公文格式和制服。

4.马克思主义对国家的经典定义:国家是唯一合法垄断了强制手段的暴力机器,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暴力工具。

5.“国家”与“民族”的区别:民族侧重于认同、国家则侧重于暴力机器。

6.“国家”与“政府”的区别:1.国家包括了军队、监狱、警察;政府广义上则是包括立法、行政和司法机构。

有的学者认为,行政机构中不随着选举而进退的文官,也属于国家;2.政府经常换届、更替,但国家基本维持不变,政府的更替只意味着由不同的人或集团来掌握国家;3.民众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可以合法的反对政府,但民众绝对不可能合法的反对国家,因为反政府可以制度化,反对国家就一定是反体制。

(二)国家的形成1.国家形成的基本条件是什么?(1)资源的大量获取。

国家的形成一定要具备相应的物质基础,因此能否在资源的提取和获得上取得优势或便利条件,就是国家形成的一个重要条件。

马工程《政治学概论》03国家机构

马工程《政治学概论》03国家机构
就其国家机构运行的主导价值来看,实际 否定和破坏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宣称的民意至 上原则
就其政治决策的主体来看,实际导致了政 治决策主体的变异
西方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
2. 对分权制衡原则的评析
就其政治决策的过程来看,政治决策成为 彼此分立、相互制衡的权力之间讨价还价和政 治交易的游戏
就其政治决策的结果来看,常常严重歪曲 社会公共意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扭曲政治 决策的公共合理性
从纵向层级结构来看,各国法院体 系呈金字塔结构,分别设有初级法院、 上诉法院、最高法院等
西方国家主要国家机关及其相互关系
3. 司法机关
(2)司法机关的职权
第一,处理民事非诉讼性事务
第二,审理诉讼案件
第三,违宪审查
违宪审查是指司法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程序,对 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法令、政府行政法规、行政命 令以及国家机关的行为是否合乎宪法而进行的具有法 律效力的审查和判决
(1)在国家权力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 系上,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其他国 家机关对国家权力机关负责,接受其监督
(2)在最高行政机关与最高司法机关之间 的关系方面,两者是不同权力职能的分工关系
(3)在中央国家机关与地方国家机关的关 系方面,既坚持中央的统一领导,又要充分发挥 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西方国家主要国家机关及其相互关系
2. 行政机关 行政机关是指执行立法机关制定和通 过的法律法案、推行国家政策的机关 (1)行政机关的类型 西方国家行政机关的类型主要有议 会制行政机关、总统制行政机关、半总 统制行政机关和委员会制行政机关
西方国家主要国家机关及其相互关系
2. 行政机关
(2)行政机关的组织机构
中国的主要国家机关及其相互关系

政治学概论-各章简叙

政治学概论-各章简叙

第一章绪论1、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政治的解释(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代表人物:我国古代的孔子、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2)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代表人物:凯尔逊(3)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利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代表人物:我国古代的韩非子、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里。

(4)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物的活动。

代表人物: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5)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实现“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

代表人物: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

2、马克思主义对于政治的论断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政治的论述,我们可以将政治的实质和含义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第二,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政治的基本特性。

第三,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的根本问题。

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的核心的问题。

第四,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3、政治的名词解释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4、中国古代政治学儒家思想主要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

儒学的主要典籍是《论语》和《孟子》,它的政治原则为:“礼治”“德治”和“王道”。

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代表作《韩非子》,主张“法治”和“霸道”。

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庄子,代表作《老子》,主张“无为而治”。

所谓的“无为而治”,就是要求国家尽可能不去干扰人们的社会生活。

但这并非意味着统治者应该放弃对国家的治理。

5、西方政治学(1)西方政治学最早发端于古希腊社会,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是古希腊时代最为著名的思想家,他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提出并论证了“神创等级论”、“正义国家论”的政治理想和主张,他所设想了《理想国》。

马工程教材:政治学概论第三章国家机构

马工程教材:政治学概论第三章国家机构
中央军事委员会由主席、副主席若干 人和委员若干人组成,实行主席负责制 中央军事委员会每届任期与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
2. 中国主要国家机关之间的相互关系
(1)在国家权力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国 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其他国家机关对国家权力 机关负责,接受其监督 (2)在最高行政机关与最高司法机关之间的关系方 面,两者是不同权力职能的分工关系
中国的司法机关是指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代表国家行使司法权的国家机关,它们包括行使 审判权的审判机关和行使法律监督权的检察机关 (广义的司法机关)
人民法院是我国的审判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国家审判权 人民法院体系包括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 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等层级以及军事、海事等专门法院
西方国家主要国家机关及其相互关系
1. 立法机关
西方国家的立法机关,又称国会或议 会,是指由若干议员组成的政权机关
(1)议会的组织结构形式 以议会内部行使立法权的组织实体 数为标准,一般可以分为一院制和两院 制
(2)议会的基本组织结构
主要包括指导机构、议会委员会、议 会党团和事务机构 (3)议会的职权 第一,立法权 第二,财政权 第三,监督权
(3)在中央国家机关与地方国家机关的关系方面, 既坚持中央的统一领导,又要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国家机 关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行政领导机关是指负责组织政府在履行行 政机关职能的过程中处于首脑地位的机构 行政管理机关是指具体承担政府某一方面 职权并行使任务的机构
(3)行政机关的职权
第一,执行法律和委托立法权
第二,管理全国行政事务和社会公 共事务 第三,外交权 第四,军事权
3. 司法机关
司法机关是指享有司法权,按照宪法 和法律裁决法律纠纷的机构

《政治学概论》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政治民主

《政治学概论》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政治民主

西方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
2. 对分权制衡原则的评析
分权制衡原则作为资产阶级构建政权 的组织原则,既具有特定的历史进步意 义,也具有与生俱来的阶级局限性 相对于封建地主阶级的专制统治来说, 分权制衡原则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
西方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
2. 对分权制衡原则的评析
就其阶级属性来看,分权制衡原则是 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 的,本质上是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之 间相互制约,但又共同维护其整体利益 的原则,因此不可避免地具有阶级局限 性
西方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
2. 对分权制衡原则的评析
分解了统一的国家主权,否定了人民 主权至上的国家政治原则
就其国家机构运行的主导价值来看,实际 否定和破坏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宣称的民意至 上原则 就其政治决策的主体来看,实际导致了政 治决策主体的变异
西方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
2. 对分权制衡原则的评析
就其政治决策的过程来看,政治决策成为 彼此分立、相互制衡的权力之间讨价还价和政 治交易的游戏 就其政治决策的结果来看,常常严重歪曲 社会公共意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扭曲政治 决策的公共合理性
西方国家主要国家机关及其相互关系
1. 立法机关
西方国家的立法机关,又称国会或议 会,是指由若干议员组成的政权机关
(1)议会的组织结构形式 以议会内部行使立法权的组织实体 数为标准,一般可以分为一院制和两院 制
西方国家主要国家机关及其相互关系
1. 立法机关
(2)议会的基本组织结构 主要包括指导机构、议会委员会、议 会党团和事务机构 (3)议会的职权 第一,立法权 第二,财政权
按照行政机关内部各机构之间的职 能配置,主要包括行政领导机关和行政 管理机关
行政领导机关是指负责组织政府在履行行 政机关职能的过程中处于首脑地位的机构 行政管理机关是指具体承担政府某一方面 职权并行使任务的机构

第三章:《政治学概论》之国家机构

第三章:《政治学概论》之国家机构


国家元首是一个国家在实际上或形式上对内对外的最
高代表,它在国家机构中处于实质上或象征性的首脑地位。

• 2、立法机关
• 立法机关亦称代表机关或权力机关,指有权代表公民议 政决策,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的机关。
第三章 第一节
• 3、行政机关
• 行政包含有“执行”和“管理”两方面的含义 。所谓 行政机关,即负责拟定和执行法律、制定和执行国家政策、 管理国家的内外事务的机关。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就是通常 所说的中央政府,是国家机构的关键部分。
• (1)定义:立法机构是行使国家立法权,有权制定、修改和废止法
律的政府机构。
• (2)地位:与其他机构平行(分权体制);最高权力机构(议行 合一体制)
• (3)名称:议会、国会、议院、代表大会等。
• (4)形式:一院制(理论基础:人民主权不可分割) 英国模式

两院制。(理论基础:人民主权不可分割) 美国模式
• 一、西方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
• 1、分权制衡原则涵义及历史发展
• 西方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是分权制衡原则或权力分立 原则。即把国家权力划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并 将此彼此平行的三权交由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 分别行使,互相制约、保持平衡的制度。
• 亚里士多德:讨论权、行政权和司法权。 • 洛克:立法权、行政权(执行权)、外交权(联盟权)。 • 孟德斯鸠在洛克分权思想的基础上,第一次明确提出立
• 2、对分权制衡原则的评析
• (1)进步性。
• (2)局限性。A. 阶级属性来看:否定了人民主权至上。

B. 机构运行主导价值倾向:否定和破坏了民意至上。

C. 政治决策主体:形式与实质的分离。

姜安《政治学概论》(章节题库-政治关系)【圣才出品】

姜安《政治学概论》(章节题库-政治关系)【圣才出品】

第三章政治关系一、概念题1.政治权力(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武汉大学2011研;四川大学2011年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研;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0年研)答:政治权力是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机器实行阶级统治,实现国家职能的特殊社会权力,实质是统治阶级实行阶级统治的政治统治,目的在于实现国家职能,构成要素包括公共权力机构即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军队、警察等物质附属物,具有人民大众的分离性、鲜明的阶级性、特殊的强制性、普遍的约束力和制约力、主权性和一定的公共性等特征。

2.权利(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研)答:权利是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的产物,是国家权力机关通过法律赋予人们享有的某种权益。

它表现为享有权利的人有权作出一定的行为和要求他人作出相应的行为,在必要时可以请求有关机关(法院、行政机关等)以强制性的协助实现其权益,权利与义务密不可分,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3.政治权利(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研;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研)答:政治权利是国家法律赋予人们的某些政治权益,它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是国家政治权力对特定的社会成员权益的法律规定,它与政治义务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其具有法律规定性、自主选择性和历史扩展性等特征,它包括自由权、平等权和民主参政权三项内容。

4.政治关系(武汉大学2009、2011年研;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研;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3年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9年研)答:政治关系是指从事一定政治活动的人们之间的本质的内在的联系,是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基于一定生产关系、经济关系基础之上的诸种社会关系的集中的综合的反映和表现,在阶级社会中,政治关系的本质是阶级关系,它的核心问题是政治权力问题,其包含利益关系、政治权力关系和政治权利关系三种关系。

二、辨析题1.政治权力作用过程是政治权力能量转化为政治后果的过程,所以使用政治权力的成本与政治权力作用的效益成正比。

政治学概论1-5章

政治学概论1-5章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所谓政治学是指研究人类政治活动的规律性的科学,是一种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的学说。

※政治学不可能是一种对人类社会的政治活动规律进行简单归纳的实证科学。

一、政治的含义(一)“政治”最初的含义:是指古希腊成邦,即城市国家,我国古代“政治”的含义是:统治的意思,也即“治国平天下”的含义。

(二)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和当代西方政治学者的政治观。

1.从道德的角度,用道德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认为政治的最高目的为了使人类社会达到道德至善的境界;代表人物:(1)中国的“孔子”;(2)古希腊的思想家柏拉图及亚里士多德;(3)德国的康德和黑格尔。

2.从法律的角度,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代表人物:凯尔逊。

3.从权力的角度,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即认为政治就是统治者对法、势、术的掌握和运用。

典型代表:(1)《韩非子·定法》;(2)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里,他的代表作《君主论》又称为《霸术》,主张政治就是用力量来统治人,用权术来欺骗人;(3)德意志首相卑斯麦,把政治说成是当政者的统治艺术;(4)美国“拉斯韦尔”,认为研究政治就是研究权力的形成和分享;(5)德国社会学家“韦伯”,认为政治意指力求分享权力或力求影响权力的分配。

4.从管理的角度,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代表人物:<1>孙中山,他认为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便是政治,有管理众人之事的力量,便是政权,标志着我国近代政治观的一种发展和进步。

<2>英国政治学家麦肯齐认为政治是“参与一个社会的全面的管理进程”。

5.从政策的角度,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

代表人物:美国政治学者戴维·伊斯顿提出了“权威性分配说”,在《政治体系》书中提出,政治“是为社会作出执行权威性分配(具有约束力的决策)的行为或相互交往”。

大学政治学原理笔记——政治学概论第三章

大学政治学原理笔记——政治学概论第三章

第三章国家第一节国家的兴起一、国家的定义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原始政治共同体与国家的根本区别:①地缘共同体取代血缘共同体;②职业化军队取代民兵。

☆查尔斯〃蒂利【国家的几个特征】:①控制大片连续的领土;②中央集权;③垄断强制手段;④独一无二的政府机构;⑤统一的行政安排。

☆马克思主义【国家的定义】(恩格斯)——国家是表示: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

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相互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脱离的力量,就是国家。

恩格斯又进一步指出,这种有组织形式的暴力叫做国家。

国家是唯一合法垄断了强制手段的暴力机器。

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起源学说在人类原始社会并不存在完整意义上的国家政权,而只有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氏族公社。

在原始社会晚期,随着新生产工具的产生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个体经济、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不断得到发展,生产方式的变革最终一起了旧的生产关系的瓦解。

私有制和私有观念开始产生,一些掌握了权力的氏族首领就利用权力发展了自身的利益,逐渐在氏族内部形成了一个贵族阶层,社会开始出现阶层分化,并最终分裂为对抗阶级,为了压制对抗阶级间的大规模公开冲突,国家政权便应运而生。

在此阐释中应该注意三点:①伴随着私有制产生的私有观念在国家的形成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②权力、阶级与国家三者的逻辑关系。

显然,权力先于阶级和国家,正是基于氏族的公共管理权力,氏族首领才具有了垄断社会剩余产品的可能性,从而导致阶级的分化和国家的产生。

③国家的产生并不是人类文明的倒退,相反缔造了人类文明的新开端,人类只有在国家中才形成了一个统一体。

国家和政府的联系和区别:【联系】:⑴政府是国家最为重要的构成要素。

⑵政府是国家的主权代表和具体形态。

政治学概论1至12章

政治学概论1至12章

政治学概论1至12章第一章绪论政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特殊的历史现象。

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冲突,是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通过建立以暴力为基础的国家政权,利用法律这种强制性的手段来调节利益分配,解决社会冲突的活动。

政治学是研究人类政治活动的规律性的一门科学。

任何一种政治学说,都是某些阶级的利益和意志的直接反映。

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色彩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的根本特征,在于它是建立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的基础之上的学说,它集中地反映了人类社会中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和要求。

第一节政治学研究对象政治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领域,是研究政治现象产生的原因、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古希腊:城邦,城市国家。

亚里士多德:国家的活动。

中国古代:主要是统治的意思。

古往今来主要分两种观点:(一)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以及当代西方政治学者的解释。

(二)马克思主义的解释。

(一)对政治的解释共分五种:(1)道德观点,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2)法律现象,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3)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4)“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5)围绕着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

(二)对政治的本质和含义归纳:(1)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2)实质:是阶级关系,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政治的基本特性。

(3)核心:是政治权力,政治权力的中心问题是国家。

(4)活动:是科学、艺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来研究它。

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提示了政治现象的范围,主要有两点:一是时间范围。

二是界定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的标准。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活动的核心是国家政权问题。

国家政治是所有阶级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是政治上层建筑的主体。

自考政治学概论3第三章 国家的历史类型

自考政治学概论3第三章 国家的历史类型

3.2.2 更替方式
3.2.2.1政治革命
选择题
第二节 国家历史类型的
更替
一、更替规律 二、更替方式
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基本方式和途径是政治革命。
一、政治革命 二、政治改良
3.2.2更替方式
3.2.2.2政治改良
选择
第二节 国家历史类型的
更替
一、更替规律 二、更替方式
一、政治革命 二、政治改良
改良的实质是统治阶级在被统治阶级斗争的压力下,被迫做出的某些局部性的 让步,它并不会改变社会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政治形态,因而不能完成国家历史 类型的更替。
第一节 国家的历史类型
一、国家历史类型的含义 二、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基本标准
第二节 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
第三节 国家的历史类型概述
一、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规律 二、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方式
一、奴隶制国家 二、封建制国家 三、资本主义国家 四、社会主义国家
3.3 国家的历史类型概述
一、奴隶制国家
第三节 国家的历史类型概述
型概述
一、奴隶制国家 二、封建制国家 三、资本主义国家 四、社会主义国家
尖锐时
• 爆发大规模的 奴隶暴动和奴 隶起义
3.3.1奴隶制国家
3.3.1.2 职能
选择题
第三节 国家的历史类
型概述
一、奴隶制国家 二、封建制国家 三、资本主义国家 四、社会主义国家
内部职能
控制奴隶和自由贫民等广大被压迫群众 手段:①暴力机关、残酷镇压;②宗教麻痹
单选题 1分
1.欧洲中世纪存在的主要国家类型是( )
A 奴隶制国家 B 封建贵族国家 C 资产阶级国家 D 神权国家
提交
单选题 1分

孙关宏 政治学概论 第三章 国家

孙关宏 政治学概论 第三章 国家

第三章国家名词解释1、国家马克思: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暴力工具。

是唯一合法垄断了强制手段的暴力机器。

恩格斯:国家是表示: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

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相互冲突的阶级,不至于在无谓的都争斗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脱离的力量,就是国家。

王书:国家是一种特殊的暴力机器。

国家是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统治阶级共同利益,按照区域划分原则而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管理组织。

2、绝对主义国家是指在这些国家之中,君权具有绝对性,君主大权独揽,将立法、行政、司法、军事等权力集中于一身,而且君主作为主权的化身,凌驾于法律之上,成为一切法律的合法性源泉。

这样一来,君权基本上不受任何约束而可以自行其是;同时,君主依靠理性化的官僚机构和军事机构,去实施自己对民间社会的一元化专制统治。

3、福利国家。

福利国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兴起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形态,对应于福利国家的这一社会发展阶段,有时候又被称为晚期资本主义,以对应于早期资本主义。

同时也意味着资本主义文明的有机化和最终成熟。

福利国家保留了资本主义早期的政宪体制,但是其国家形态已经发生了根本转型。

福利国家的根本特征是国家政权全面干预市场社会,目的是为了弥补自由市场制度下所导致的“有效需求不足”。

4、威权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亚非拉地区兴起的一些新的民族国家。

建立了一种威权主义的国家形态。

这些民族国家高举民族主义的旗帜。

刚刚摆脱宗主国的殖民统治而获得独立,政权掌握在少数以革命发家的武装领袖手中。

由于他们是新国家的缔造者。

也是国家独立的象征,他们的权威不容挑战,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国家形成了少数人的威权主义统治。

威权国家独立之时统治者基本上是坐享其成的,他们将殖民者的统治机器不经改造就直接占为己有,因此不可避免地形成了国家机器对民众的强权统治。

自考政治学概论第三章PPT

自考政治学概论第三章PPT

国家的历史类型
• 奴隶制国家,是奴隶主阶级用以压迫和统 治奴隶的工具,它维护的是奴隶制的剥削 形式。 • 封建制国家,是封建地主阶级压迫和统治 广大农民的工具,它维护的是封建制的剥 削形式。 • 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压迫和统治无 产阶级的工具,它维护着资本主义的剥削 方式。 • 社会主义国家,是完全新型的最高历史类
• 第二, 革命发生不是偶然的,而是历史 的必然现象,革命根源在于生产关系一定 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性质,上层建筑一定 要适应经济基础的性质。而改良是在被统 治阶级的压力下,迫使统治阶级实行某些 让步的政策。

革命与改良的区别:
• 第三, 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是一种激烈的社会变动。而改良则是渐进 的,是一种和平的、局部的改造的过程。 改良者实质上以争取统治阶级让步政策为 最后目的,是旧的社会制度的维护者。
• 在君主专制政体下,君主拥有绝对的权力,君主的意志就 是法律,臣民必须绝对服从;在君主立宪政体下,君主的 权力以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范围为限,多数没有实权。
现有君主国
• 欧洲:英国、挪威、瑞典、丹麦、荷兰、西班牙、 摩纳哥。 • 亚洲:日本、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沙特阿 拉伯、卡塔尔、科威特、约旦 。 • 非洲:摩洛哥、莱索托、斯威士兰。 • 美洲:加拿大、巴哈马、牙买加。 • 大洋洲:澳大利亚、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 图瓦卢。
地主占有制与领主占有制
• 它们都具有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 即土地由享有一定特权的大土地所有者占 有;劳动者耕种领主或地主的土地,并以 劳役或实物的形式将维持家庭生产和生活 以外的剩余劳动无偿交付给土地占有者; 劳动者不像奴隶那样,是属于主人的财产, 不衣食于主人,他们必须有一个独立生产、 生活的单位――家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雅典国家的产生被认为是“一般国家形 成的一种非常典型的例子”。这样说的 理由之一是,雅典国家的产生没有受到 任何外来或内部的暴力干涉。
5.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起源理论 原始氏族公社制度 三次社会大分工 氏族制度的解体 国家产生
“国家是社会在一定阶段上的产物;国家是表示: 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 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 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相互冲突的阶级,不致 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一种表 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 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在社 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异化 的力量,就是国家。”
夫国也者,何物也?有土地,有人民, 以居于其土地之人民,而治其所居土地之 事,自制法律而自守之;有主权,有服从, 人人皆主权者,人人皆服从者。夫如是, 斯谓之完全成立之国。
卢梭在名著《社会契约论》中论及:国 家是订立在契约的基础上产生的,而订立契 约的主体是人民,因此,国家应该体现人民 的最高意志……人民有权废除对自己无利的 契约。
第二,政治国家
政治国家具体指国家政权机构,它的实质 是统治阶级专政,即领导阶级实行政治领 导、政治统治的国家政权机构。
第一,政治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政治统治与 政治管理组织。
第二,政治国家是实现统治阶级意志的机 关。
第三,政治国家是统治阶级掌管并行使公 共权力实施特殊强制机关。
(二)国家的本质
在国家产生以前,人们处于自然状态 (state of nature)中,并拥有与生俱 来的自然权利(natural right),由于 人们在自然状态中生活不方便或不安全, 因而相互订立社会契约,交出自己、卢梭。
4、阶级对立论——国家是阶级对立的产 物。
Country —— 领土意义上的国家
Nation —— 民族意义上的国家
State —— 政权意义上的国家
Nation-state —— 民族国家
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一生前后共 著对话二十五篇。《理想国》成书于柏氏壮 年之时,是“柏拉图最重要的那篇对话”。 在这篇对话中,他设计了一个以哲学家为中 心的理想国家(社会)——这就是“哲学王” 思想。
(二)国家职能的分类
内部职能 实行社会控制,以求得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政治职能 社会职能
外部职能 防御外来侵犯,保卫国家安全
1.政治职能,也是国家的政治统治职能, 一般可以大分为民主职能和专政职能。
具体分析则是统治阶级运用公共权力的 特殊强制力和其他各种手段,包括经济 的、文化的、法制的、教育的、社会化 的手段对被统治阶级的政治压迫、管制、 控制和管理,也包括对整个社会的政治 领导、政治指导、政治控制、政治管制、 政治管理以及政治协调和政治整合。
一、国家的起源和本质
(一)国家起源
1、社会共同体说——国家是人们为了特定目的而 在一起生活的群体。
亚里士多德:国家是一种自然产生的、不 可避免的及有益的团体。每一种国家都是一 种团体,每一种团体都是为了某种的善而建 立的。
美国:国家是自由的人们为了共同利益, 安享其所有的一切,并对他人维持公道,而 结合在一起的团体。
恩格斯
国家的产生说明:
第一,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不是从来就有,也不 会永远存在。(国家的消亡)
第二,国家的产生与私有制密不可分。(阶级的分 化)
第三,国家是从社会中产生的,但有表现出一种与 社会相异化的力量。(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从两个层面理解国家的涵义
第一,民族国家
民族国家即由一定人口、一定领土、拥有 的国家主权和国家政权机关构成的地缘政 治国家。民族国家是历史上形成的以民族 成分和民族数量为基本组成要素的政治共 同体。
民族国家是国际政治生活中的基本行为主 体,也是国际法基本主体。因此,我们通 常在国际社会谈到国家、国家利益时,多 指民族国家,
第一,人口,即民族国家的居民。 第二,领土(国土),是一国居民
永久居住、生存和生活、从事生产 和其他种种活动的共同地域(或称 疆域),是指一国领陆、领海、领 空的总和。 第三,国家主权,简称主权,是一 个民族国家的国家机关(政府)处 理国内事务和国际事务的统一的不 可分割的独立自主行使的最高权力。 第四,国家政权机关,即政权组织 (国家机关),它是民族国家统治 阶级意志得以实现的政治统治机关, 也是民族国家对全社会进行全方位 管理的机关,是民族国家构成的中 心要素。
2、神权说——国家是由神或上帝直接或 间接创造的,是神或上帝为了保护人类 而创造的。
神权说是最早的一种国家学说,在东西 方的封建社会都很发达。
托马斯·阿奎那:超自然的善高于国家所 谋求实现的公共的善,所以教会高于国 家。归根到底,国家要听教会的使唤, 国王是上帝的一个仆人。
3、社会契约论——国家是自然状态下的 人们按照理性原则而形成的社会契约。
国家的本质,即国家的根本性质,亦即公共权力 的根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国家的本质是由它本身所固有的特殊矛盾构成的, 一方面,表现为在统治阶级内部及其同盟者阶级 实行一定形式、一定范围内的合议治国理政大政 方针政策的民主;另一方面,表现为对被统治阶 级实行一定形式政治、法律制度控制的专政。这 两个方面的结合和统一,构成了国家本质的内在 表现。
(二)国家的本质
国家的产生是基于统治阶级的意志。 国家政权始终掌握在统治阶级手中。
国家权力是用来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 务的。
二、国家的职能
(一)国家职能的涵义
国家的职能,是指全部国家机器在实施阶 级统治的过程中担负的基本职责和整体功 能。
国家职能是国家本质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 现,是国家活动的总方向以及国家的基本 使命和基本目的。
第三章 国家
一、国家的起源与本质 二、国家的职能 三、国家的历史类型 四、国家的形式与机构 五、国家与社会 六、现代国家的发展变化
资料
诸侯的封地—— “国” 大夫的封地—— “家” 皇帝统治的区域—— “天下”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国家之败由官邪也; 国家无礼则不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