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 初一语文期中模拟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珠海市文园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国庆节后考

语文试卷

基础(24分)

1.古诗文默写(10分)

(1),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记》)(1分)

(2)正是江南好风景,。(《江南逢李龟年》杜甫)(1分)

(3)兄子胡儿曰:“。”兄女曰:“。”公大笑乐。(2分)

(4)孔子讲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最高境界是:“,。”这一阶段人的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2分)

(5)默写李白的《峨眉山月歌》(4分)

,。,。

2.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1)我赶忙合起书来递给他看,shàyǒu jièshì()地问他价钱。

(2)当时的我,经过数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píjuàn bùkān()。

(3)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juébié()。

(4)她qiáo cuì()的脸上现出了央求般的神色。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盛开的紫藤萝花吸引不少人驻足

观赏,那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

..

的身子。

B.湖边的那棵柳树,依旧舒展着美丽的枝桠,随风轻轻地摇曳着它妖娆

..

地吮吸着知识的营养。

C.阅读课上,同学们像一只只勤奋的小蜜蜂,扑在书上,呕心沥血

....

,憋红了脸,在天边挣扎。

D.夕阳像一个巨人被捆缚了手脚,使出浑身解数

....

4.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世博园内的中国馆用高科技手段完善地展示了中国的强盛、城市的美好。

B.经过三年的努力学习,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

C.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D.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天大约有2000万公顷左右被砍伐或毁坏。

5. 仿照例句的形式,补充句子,使之形成排比。

例句: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秋天的天高气爽,爱她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人们都爱春天,。

二、阅读(4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10分)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

(1)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陈太丘与友期.()(4)下车引.之()

7、翻译下列句子。(3分)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8.对文章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 ) (3分)

A.文中客人发怒的原因是元方入门不顾。

B.文章的主题是我们做人要讲“信”讲“礼”。

C.元方责备客人无“信”的理由是“期日中,过中不至”。

D.故事开头就交代了元方与来客对话的背景是“陈太丘与友期行”。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9-11题。(9分)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①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②为通好也。”元礼与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躇③。

[注]①中表亲戚:有堂表关系的亲戚。②奕世:几代。③踧躇(cùjí):不安的样子。

9.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父到洛.(洛阳)B.为.司隶校尉(担任)

C.既.通,前坐(……以后) D.君与仆.有何亲(仆人)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人以其语语之

11.孔文举说:“想君小时,必当了了。”让陈韪感到“大踧躇”的原因是什么?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4题。(10分)

雨的四季

第三次去美国,在高高的丹佛他山居住了两年。美国的西部,多山多沙漠,千里干旱,天,蓝似安格罗萨克逊人的眼睛,地,红如印第安人的肌肤,云,却是罕见的白鸟,落基山簇簇耀目的雪峰上,很少飘云牵雾。一来高,二来干,三来森林线以上,杉柏也止步,中国诗词里“荡胸生层云”或是“商略黄昏雨”的意趣,是落基山上难睹的景象。落基山岭之胜,在石,在雪。那些奇岩怪石,相叠互倚,砌一场惊心动魄的雕塑展览,给太阳和千里的风看。那雪,白得虚虚幻幻,冷得清清醒醒,那股皑皑不绝一仰难尽的气势,压得人呼吸困难,心寒眸酸。不过要领略“白云回望合,青露入看无”的境界,仍须来中国。台湾湿度很高,最饶云气氛题雨意迷离的情调。两度夜宿溪头,树香沁鼻,宵寒袭肘,枕着润碧湿翠苍苍交叠的山影和万缀都歇的俱寂,仙人一样睡去。山中一夜饱雨,次晨醒来,在旭日未升的原始幽静中,冲着隔夜的寒气,踏着满地的断柯折枝和仍在流泻的细股雨水,一径探入森林的秘密,曲曲弯弯,步上山去。溪头的山,树密雾浓,蓊郁的水气从谷底冉冉升起,时稠时稀,蒸腾多姿,幻化无定,只能从雾破云开的空处,窥见乍现即隐的一峰半堑,要纵览全貌,几乎是不可能的。至少上山两次,只能在白茫茫里和溪头诸峰玩捉迷藏的游戏。回到台北,世人问起,除了笑而不答心自问,故作神秘之外,实际的印象,也无非山在虚无之间罢了。云绦烟绕,山隐水迢的中国风景,由来予人宋画的韵味。那天下也许是赵家的天下,那山水却是米家的山水。而究竟,是米氏父子下笔像中国的山水,还是中国的山水上只像宋画,恐怕是谁也说不清楚了吧?

雨不但可嗅,可亲,更可以听。听听那冷雨。听雨,只要不是石破天惊的台风暴雨,在听觉上总是一种美感。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再笼上一层凄迷了,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再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三打白头听雨的僧庐下,这更是亡宋之痛,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十年前,他曾在一场摧心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窗外在喊谁。

——节选自《听听那冷雨》余光中12.这一段主要写作者“听雨”,从听觉上来说,作者听出了什么?(4分)

13. 自选角度,对划线句进行赏析。(4分)

14. 作者写到了少年听雨,中年听雨和白头听雨实际上表明的是什么?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听雨,是在听的人生,这三个阶段给人的感觉一定是不相同的。

B. 少年时候,年幼无知,在灯下听着雨声,听着故事,给人一种温馨。

C. 中年听雨,一个“客舟”表明了那种漂泊异乡的沧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