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沉降及原理
重力沉降的原理及应用
重力沉降的原理及应用1. 什么是重力沉降?重力沉降是一种固体颗粒物料在液体中沉降的现象,也被称为沉降法或离心法。
这个过程是利用重力作用使颗粒物料在液体中自由沉降,并通过沉降速度的差异来实现颗粒物料的分离。
重力沉降常被应用于颗粒物料的固液分离、液固分离以及固固分离等方面。
2. 重力沉降的原理重力沉降的原理基于斯托克斯定律,即颗粒物料在液体中的沉降速度与颗粒大小、密度、液体粘度和重力加速度等因素有关。
根据斯托克斯定律可知,颗粒物料的沉降速度与颗粒直径的平方成正比,与颗粒与液体密度差和液体粘度成反比。
因此,较大直径和密度较大的颗粒沉降速度较快,而较小直径和密度较小的颗粒沉降速度较慢。
3. 重力沉降的应用重力沉降在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3.1 固液分离重力沉降常用于固液分离过程中,例如在水处理、废水处理、生物制药、食品加工和矿业等行业。
通过调整悬浮液中颗粒物料的沉降速度,可以实现固体颗粒与液体的分离。
在水处理中,可以通过重力沉降的方法将悬浮在水中的固体颗粒从水中分离出来,提高水的净化效果。
3.2 液固分离除了固液分离,重力沉降也广泛应用于液固分离过程中。
在石油工业中,通过重力沉降可以实现原油与水、沉淀物的分离。
在制药工业中,重力沉降常用于将可溶性化合物从其溶液中分离出来,从而获得纯净的药物成分。
3.3 固固分离重力沉降还可以应用于固固分离过程中。
例如,利用重力沉降可以将不同颗粒大小的颗粒物料进行分级,从而实现颗粒的分类和分离。
在矿石选矿过程中,重力沉降可以将矿物颗粒按照密度的大小进行分类,从而达到分离和提纯的效果。
3.4 离心分离离心分离是重力沉降的一个衍生应用。
它利用离心力的作用,通过离心机来加速颗粒物料的沉降过程,从而实现更快速、更高效的分离过程。
离心分离广泛应用于生物工程、制药和化学工业中,可以用于细胞分离、蛋白质纯化和大规模物料的分离等。
4. 结语重力沉降作为一种重要的物料分离技术,具有简单、高效、经济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重力沉降原理
重力沉降原理
重力沉降原理是指地球或其他物体上的物体受到重力作用而向下沉降的现象。
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都是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因此,一个物体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沉降的速度取决于其质量和受力面积。
在地球上,当一个物体静止在地面上时,它受到的重力与支持力相等,这种状态称为平衡状态。
然而,当一个物体的支持力小于其重力时,它将开始下沉。
这种沉降的速度取决于物体的质量,较重的物体下降得更快。
另一方面,对于细粒土壤和淤泥等松软材料,重力沉降效应更为显著。
当一块土壤或淤泥受到外加应力时,其中的水分被挤压出来,导致土壤颗粒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从而使土壤体积逐渐减小。
在这个过程中,土壤会产生沉降,使地面下沉。
重力沉降不仅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也会对工程建设产生影响。
例如,在厚度较大的沉积物层中建筑物的基础会随时间而发生沉降,这可能导致建筑物的不稳定。
因此,在工程设计中需要对重力沉降进行充分考虑,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
总之,重力沉降原理是由物体受到重力作用而向下沉降的现象。
它在地球和工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需要被深入研究和理解。
3第三章-重力沉降法解析
其他辐流式沉淀池
辐流式沉淀池设计要点
• 沉淀池面积按过流率计算 A=Q/u • 池深按停留时间计算 H=ut • 污泥斗坡度0.05~0.10
旋流沉砂池 利用机械力掌握水流流态与流速、加速砂粒沉淀并
使有机物随水流走
1.電機 2.主軸 3.車葉 4.固定支架 5.排水孔 6.注氣管 7.注水管
高斯美 DP系列旋流沉砂池
沉淀池
• 沉淀池分为平流式、竖流式、辐流式。 • 依据运行方式:分为间歇式、连续式 • 间歇式:进水、静置、排水 • 连续式:连续不断流入和排出 • 通常通常辐流式适合于大规模,竖流式适合于小规模,
取最大流量时水在池内的水平流速为0.1m/s, 则水流断面积A= Q/u=1/ 0.1=10〔m2〕
设计有效水深取2.5m,则池宽B=10/2.5=4〔m) 池长L =V/A=180/10=18〔m〕 取每立方污水所需曝气量为0.1m3空气,所需每小时总曝气量: q=0.1(m3 air/m3 ww) × 1(m3 ww/s)× 3600 (s/hr)=360m3
u0
Q A
q
q: 沉淀池的外表负荷或过 流率—单位时间内通过沉 淀池单位外表积的流量。
对于絮凝沉降: 颗粒间并聚变大或 ρ s增大, u也随之增大。其运动轨迹发生变化:
us L gd2 18
进
出
口
流
区
区
絮凝沉降颗粒运动轨迹
污泥区
但是,为保守起见,沉降效率依然按照:
(1x0)
x0 0
u u0
dx
沉砂池
• 去除污水中泥沙、煤渣等相对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 • 一般位于泵站之前或初沉池之前 • 使水泵、管道免受磨损和堵塞 • 减轻沉淀池的无机负荷 • 改善污泥的流淌性,以便于排放、输运。 • 工作原理:重力分别/离心力分别 • 设计原则与主要参数:传统设计针比照重为2.65、粒径为
《重力沉降》课件
利用生物技术提高重力沉降的分离效果和环保性能。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提高沉降效率的方法
增加沉降面积
通过增加沉降设备的沉降 面积,提高单位时间内处 理的物料量,从而提高沉 降效率。
优化进料方式
通过改进进料方式,减少 物料的流动阻力,降低颗 粒间的摩擦和碰撞,提高 沉降效果。
强化搅拌效果
通过加强搅拌,增加颗粒 间的碰撞和摩擦,促进颗 粒的凝聚和沉降。
新型沉降技术的研发
在土壤修复与改良中,重力沉降技术常与其他技术结合使用,如化学淋洗、植物修 复等。
04
重力沉降的影响因素
颗粒大小与密度
总结词
颗粒大小和密度是影响重力沉降的重要因素。
详细描述
颗粒的大小和密度决定了颗粒在流体中的沉降速度。一般来说,颗粒越大、密度越高,沉降速度越快 。颗粒间的相互作用也会影响沉降行为,例如颗粒间的碰撞和粘附作用。
02
重力沉降的物理模型
理想状态下的重力沉降模型
理想状态假设
假设颗粒在沉降过程中不受其他外力(如阻 力、浮力等)影响,只受重力作用。
自由沉降
颗粒在理想状态下仅受重力作用,不受其他 外力影响的沉降过程。
斯托克斯定律
在理想状态下,颗粒沉降速度与颗粒直径、 密度以及流体粘度有关,遵循斯托克斯定律 。
实际状态下的重力沉降模型
03
重力沉降的实际应用
工业废水处理
工业废水处理中的重力沉降技术主要用于去 除废水中的悬浮固体颗粒物,如颗粒物、纤 维、胶体等。
通过重力作用,这些颗粒物在废水中逐渐沉 降,与水分离,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
工业废水处理中常用的重力沉降设备有沉淀 池、斜板沉淀池、悬浮澄清器等。
固液分离的方式原理
固液分离的方式原理固液分离是指将含有固体颗粒的液体与固体颗粒分离开的一种物质分离技术。
固液分离可以应用于多种领域,如化工、制药、环保、食品工业等。
下面将从常见的固液分离方式的原理出发,详细介绍固液分离的方式。
1. 重力沉降法重力沉降法是将固液混合物放置在容器中,通过重力使固体颗粒向下沉降,从而实现固液分离。
原理是根据固体颗粒的密度不同,在重力作用下,固体颗粒的比重大于液体,所以会向下沉降。
利用这个原理,可以通过调节沉降时间和沉降距离来改变固液分离效果,从而实现对不同颗粒大小和密度的固体颗粒的分离。
2. 过滤法过滤法是利用过滤介质(如滤纸、滤布、滤板等)对固液混合物进行过滤,将固体颗粒留在过滤介质上,而将液体通过过滤介质分离出来。
原理是利用过滤介质的孔隙大小,可以选择性地将固体颗粒分离出来。
对于较小的固体颗粒,可以使用更细密的过滤介质,如滤纸;而对于较大的固体颗粒,可以使用较粗的过滤介质,如滤布。
通过调节过滤时间和过滤速度,可以改变固液分离的效果。
3. 离心沉降法离心沉降法是利用离心机产生的离心力将固液混合物分离的一种方法。
离心力的大小与重力相比较大,可以使固体颗粒更快速地分离出来。
原理是根据固体颗粒与液体的相对密度差异,利用离心力使固体颗粒向离心管壁方向沉降,从而与液体分离开来。
离心沉降法可以有效地分离出较小粒径的固体颗粒,对于较小的固体颗粒和难以过滤的悬浮液有较好的分离效果。
4. 沉降层析法沉降层析法是利用不同颗粒大小和密度的固体颗粒在液体中的沉降速度差异进行分离的一种方法。
通过将含有固体颗粒的液体静置一段时间,固体颗粒会逐渐沉降形成沉降层,然后利用间歇进料或连续进料的方式,从上部取出清液和从底部取出含有固体颗粒的混浊液,从而实现固液分离。
原理是根据固体颗粒的大小和密度差异,通过调节沉降时间和沉降速度,使不同大小和密度的固体颗粒在液体中分离并沉降到不同高度,实现固液分离。
5. 綜合分离方法综合分离方法是将上述不同的固液分离方式结合使用,以增加分离效果和产量。
沉降过程中的原理
沉降过程中的原理沉降是指土地或建筑物表面下沉的现象。
沉降过程中涉及到的原理包括重力作用、孔隙水压力变化、土体颗粒和土体结构的变形等多个因素。
首先,重力是引起沉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土地或建筑物在地球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使其表面产生下沉现象。
地球重力会作用于土壤颗粒之间,使得土壤产生垂直方向的应力,从而导致土体的垂直变形。
沉降过程中,土体中的颗粒会在重力作用下重新排列,填充空隙,形成更紧密的结构,从而导致土地或建筑物的下沉。
其次,孔隙水压力变化也是影响沉降的重要因素之一。
土层中的水分主要存在于颗粒间的孔隙中,当土壤沉降时,孔隙中的水会随着土体的变形而发生压缩或排泄,从而引起孔隙水压力的变化。
在沉降过程中,孔隙水压力的变化会对土体的固结特性产生很大影响。
当孔隙水排泄或被压缩时,土体颗粒之间的接触压力会增大,使得土体变得更加紧实,导致沉降加剧。
此外,土体颗粒的变形也是沉降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土体由颗粒和颗粒之间的空隙组成,当土体受到外力作用时,颗粒之间的相对位置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土体整体发生变形。
在沉降过程中,土体颗粒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土体会发生压缩变形,导致土地或建筑物的下沉。
土体颗粒的变形还会引起孔隙结构的变化,影响孔隙水压力的传递与改变土体的渗透性。
此外,沉降还会受到土体的物理性质和孔隙水流动的影响。
土体的物理性质包括颗粒大小、颗粒形状、颗粒结构和土体的含水量等。
这些因素会影响土体的压实性和渗透能力,从而影响土体的沉降行为。
孔隙水的流动也会在沉降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流动过程会导致孔隙中水分的剥离和排泄,进一步影响土体的沉降特性。
总结起来,沉降过程中的原理包括重力作用、孔隙水压力变化、土体颗粒和土体结构的变形等因素。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造成土地或建筑物的下沉现象。
研究沉降的原理可以有效预测和控制沉降过程,保障土地和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重力沉降室的技术
章目录
总目录
一.重力沉降室 1.重力沉降室的工作原理 利用尘粒与气体的密度不同,通过重力作用使尘粒 从气流中自然沉降分离
(a)单层重力沉降室
章目录 L
总目录
一.重力沉降室 1.重力沉降室的工作原理 利用尘粒与气体的密度不同,通过重力作用使尘粒 从气流中自然沉降分离 粉尘沉降必须满足的条件
粒径为50 m的沉降速度
g ( p g )d 2 9.8 2100 50 10 6 us 18 18 2.4 10 5 0.119 m / s
2
3
2016/11/20
章目录
总目录
一.重力沉降室 【例】设计锅炉烟气的重力沉降室。已知烟气量 Q=2800m3/h , 烟 气 温 度 t = 150℃ , 烟 尘 真 密 度 ρP = 2100kg/m3。要求能除掉粒径为50μm以上的烟尘。 取沉降室内us=0.5 m/s,H=1.5 m
最小捕集粒径
d min
18 uH 1 18 2.4 10 5 0.5 0.4 49.7 m ( P g ) gL 2100 9.8 1.7
符合设计要求
4
Q 沉降室处理气量,m 3 / s
18 uH ( p g ) gL
d min
章目录
总目录
一.重力沉降室 【例】设计锅炉烟气的重力沉降室。已知烟气量 Q=2800m3/h , 烟 气 温 度 t = 150℃ , 烟 尘 真 密 度 ρP = 2100kg/m3。要求能除掉粒径为50μm以上的烟尘。 解:烟气温度150℃时,黏度μ=2.4×10-5Pa·s (近似取空气的值)
d
沉降的原理和应用
沉降的原理和应用沉降的原理沉降是指地面或结构物在受到外力作用或自身重力的作用下,逐渐下降的过程。
沉降的原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释:1.地质原因:沉降与地质构造和地下土层性质密切相关。
例如,地壳运动、地震活动以及地下水位的变化都会引起沉降。
地质构造的运动导致地层之间的相对位移,从而使地面产生变形,进而引发沉降现象。
2.土壤力学:土壤是由颗粒、水和气体组成的多相材料,其力学性质对沉降起着重要影响。
当土壤受到外力作用时,颗粒间的摩擦力和颗粒与水之间的黏性力会导致土壤内部产生应力和应变,从而引起沉降。
3.结构物的重力:结构物自身的重力也是引起沉降的原因之一。
结构物的重力作用下,会使地基土体产生应力和变形,从而引起沉降。
沉降的应用沉降在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土建工程:沉降的研究对于土建工程设计和施工非常重要。
在设计建筑物或桥梁时,需要考虑地基的沉降情况,以确保结构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此外,沉降还可以用于地基处理,通过施加不同的荷载或改变土层结构,可以减小地基的沉降量。
2.桥梁工程:桥梁是工程结构中的重要部分,而桥梁的地基沉降会直接影响到其结构的稳定性。
因此,沉降的研究在桥梁工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地基沉降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补充措施,确保桥梁的正常使用和安全性。
3.地铁工程:在地铁工程中,地下隧道的施工和运营都需要考虑地基的沉降。
地铁隧道的施工会对周围的土体产生影响,进而引起地基的沉降。
而地铁的运营也会给地下土壤带来荷载,从而产生沉降。
因此,对地基沉降的研究和监测对于地铁工程的安全运营至关重要。
4.基础设施监测:沉降监测和预测可以帮助工程师了解土体的行为和结构的稳定性。
通过定期监测地面或结构物的沉降情况,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基础设施监测和沉降预测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安全运营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沉降作为一种地面下降的现象,在工程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重力沉降的原理及应用
重力沉降的原理及应用
重力沉降是一种重要的固液分离方法,其原理是利用重力对固液混合物进行分离。
根据斯托克斯定律,当颗粒直径小于0.1mm时,颗粒在液体中的降速与其直径的平方成正比,直径越大,降速越快。
因此,在重力作用下,颗粒由于密度差异而沉降速度不同,从而实现固液分离。
重力沉降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包括水处理、污水处理、固废处理、矿业、食品加工等。
具体应用包括:
1. 污水处理:重力沉降可以用于固液分离,将污水中的悬浮物沉降下来,从而实现净化和回收利用。
常见的应用有沉淀池、沉淀池、沉积板等。
2. 固废处理:重力沉降可以用于固废处理,将固液混合物中的固体部分沉降下来,从而实现固体废弃物的分离和处理。
常见的应用有沉淀池、离心机、压滤机等。
3. 矿业:重力沉降可以用于矿石的选矿过程中,将矿石中的颗粒按照密度分离出来。
常见的应用有浮选、重选等。
4. 食品加工:重力沉降可以用于分离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固液混合物,如分离果汁中的果肉、分离牛奶中的脂肪等。
常见的应用有沉淀池、离心机等。
总之,重力沉降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固液分离方法,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重力沉降及原理
ρ ( ρs − ρ ) g 令 K =d µ2
3
K3 则 Ret = 18
当 Ret ≤ 1 时 K ≤ 3 18 ×1 = 2.62 为滞流上限
湍流时: t = Re
dut ρ
µ
ut = 1.74
d ( ρs − ρ ) g
ρ
同理可得 Ret = 1.74 K
3 2
当 Ret ≥ 103 时,K=69.1 K值在2.62~69.1之间 三. 重力沉降设备 1. 降尘室 其结构如图
则
dut ρ
为滞流
Vs 2500 / 3600 n= −1 = − 1 = 12 (块) −3 ut A 5.42 ×10 × 5 × 2
2. 沉降槽 用以分离悬浮液的设备
设颗粒沉降在滞流区
d 2 ( ρs − ρ ) g ut = 18µ 查20℃空气 ρ = 1.2kg / m3 , µ = 1.81×10−5 Pa ⋅ s
(1×10−6 )2 × (1800 −1.2) × 9.81 ut = = 5.42 ×10−3 (m / s) 1.81×10−5
1×10−6 × 5.42 ×1.2 = = 3.6 ×10−3 < 1 校核 Ret = 1.81×10−5 µ
第一节. 重力沉降 一. 重力沉降及原理 重力沉降: 利用分散介质与分散物质密度的差异,在重力的 作用下,使之得到分离的过程 原理: 固体颗粒在做同 一水平速度运动的 同时做向下的沉降 运动,由于密度不 同,则沉降速度不 同,密度大的先沉 降,密度小的后沉 降,因此使之分离 二. 重力沉降速度— u t 1. 球型颗粒的自由沉降 ⑴自由沉降:对于单一颗粒在粘性流体中的沉降,
2. 非球形颗粒的自由沉降 用一球形度φ s表示一般颗粒与球形颗粒的差异
简述沉降的原理及应用方法
简述沉降的原理及应用方法沉降是指土壤在施加外荷载的作用下,由于重力作用而发生的垂直位移现象。
沉降的原理主要与土壤的孔隙压缩性、约束条件、荷载形式和荷载大小等因素有关。
沉降的主要原理有以下几点:1.孔隙压缩性原理:土壤是由固体颗粒和孔隙两部分组成,颗粒之间的接触点可用于传递应力,而孔隙则负责储存水分或气体。
施加外荷载时,土壤颗粒之间的接触点会逐渐增加,从而引起孔隙的压缩,进而导致土壤的沉降。
2.约束条件原理:土壤沉降受到约束条件的制约,通常存在自由沉降和限制沉降两种形式。
自由沉降是指在没有任何限制的情况下土壤的沉降,而限制沉降则是指土壤在存在约束条件下的沉降。
不同的约束条件会对沉降过程产生影响,如土体的侧向约束会导致土壤在垂直方向上的沉降降低。
3.荷载形式和大小原理:荷载的形式和大小也是影响土壤沉降的重要因素。
不同形式的荷载会对土壤产生不同的效应,如面积较小且集中施加的荷载容易引起土壤孔隙的局部压缩,而面积较大且均匀分布的荷载则会引起土壤的整体沉降。
此外,荷载的大小也会影响沉降的速率和幅度。
沉降的应用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土工测量法:土工测量法是通过测量建筑物或构筑物的沉降量来评估土壤沉降情况。
常见的土工测量方法包括水准测量、全站仪测量和GNSS测量等,通过多次测量并比对数据来判断土壤的沉降情况。
2.地表变形监测法:地表变形监测法是通过监测地表的变形情况来评估土壤的沉降情况。
常用的地表变形监测方法有实测法、模型试验法和数值模拟法等。
实测法是在地表上布设一定数量的测点,并通过多次测量来获取地表的变形数据,从而判断土壤的沉降情况。
3.模型试验法:模型试验法是在实验室中通过建立模型来模拟土壤沉降的过程。
通过施加一定的荷载和控制不同的条件,如孔隙比、水分含量等,可以观测模型的变形情况,并根据实验数据来评估土壤的沉降特性。
4.数值模拟法:数值模拟法是通过使用计算机模拟软件来模拟和预测土壤沉降的过程。
通过输入土壤参数、荷载数据和边界条件等,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并得出土壤沉降的结果。
重力沉降原理三、四
2、理论分粒度
D—旋流器直径
1 d k1 D W
3
煤泥与液体参数
操作参数 结构参数
分析
① ②
W V
d k1
D
3
1 W
d
vtB
V a
a
vp
d d
d
③ D
dG
vp
④ 锥角
H
A
径向平均流速u
溢流管下缘至锥壁距离
溢流管下缘至锥壁的圆柱 界面面积
3、旋流器的使用 (1)当用于分级作业时 ①底流应呈伞状喷 出,使空气从旋流器 底流口吸入,保持空 气柱稳定。 ②当底流呈绳索状 排出,应加大底流口 直径。
1—伞状; 2—绳状(底流口很小); 3—大锥角伞状(底流口很大)
③ 旋流器底流口不宜与管道直接相连。 (2)入料浓度小于30%。 (3)大型水力旋流器可倾斜布置。 4、处理量计算
2、倾斜板装置的分类 (1)上向流倾斜板 煤泥水从下部给入,沉淀的煤泥从下部排出, 溢流从上部排走
液流运动方向与沉物运动方向相反,故 液流对已沉积在板表面上的物料有 干扰作用
粗颗粒先沉到板的下部,不易下滑 的细颗粒沉在板的上部,这些细颗 粒沉淀物易被上升流带走
(2)下向流倾斜板 煤泥水从上部给入,沉物由下部排出,溢 流由下部排出。
三、重力沉降原理
1、水力分级 分级:classification 泛指:将物料分成若干粒级的作业。 专指:在介质(水或空气)中,物料依其沉 降末速的差别分成若干粒级的作业。 水力分级: hydraulic classification 沉降末速:在介质中运动的颗粒,当重力 (或离心力)与介质阻力相等时,它与介 质之间的相对速度。
重力沉降室的技术
最小捕集粒径
d min
18 uH 1 18 2.4 10 5 0.5 0.4 49.7 m ( P g ) gL 2100 9.8 1.
uH 0.5 1.5 6.3 m us 0.119
采用2层隔板
在假设条件下,沉降室过长,必须调整
取每层高0.4m , 总高Hs=0.4×3=1.2m
沉降室长度 L
uH 0.5 0.4 1.68 m us 0.119
章目录
总目录
一.重力沉降室 【例】设计锅炉烟气的重力沉降室。已知烟气量 Q=2800m3/h , 烟 气 温 度 t = 150℃ , 烟 尘 真 密 度 ρP = 2100kg/m3。要求能除掉粒径为50μm以上的烟尘。 Q 2800 沉降室宽度 B 1.3 m ( n 1)uH 1 3600 (2 1) 0.5 0.4 沉降室尺寸为L×B×H=1.7m×1.3m×1.2m
g ( p g )d 2 us 18
斯托克斯公式
3 p 尘粒的密度, kg /d m 的最小粒径 min
min 气体的黏度, Pa · s ( p g ) gL g 重力加速度, 9.81m / s 2
g 气体的密度,18 kg /uH m3
us L uH
2
2016/11/20
章目录
总目录
一.重力沉降室 2.重力沉降室的设计计算 ①按去除粒径要求求us ②选择沉降室内u ③设沉降室H(或B)
g ( p g )d 2 us 18
0.2~2m/s
L uH Q ,B us uH
④求沉降室L和B(或H)
⑤用最小粒径dmin 校验
化工原理第三章概述重力沉降
•故原假设层流区正确,求得的沉降速度有效。
••2020/10/11
•(2) 在20℃的空气中的沉降 •用阿基米德准数判断沉降区域: •查得20℃空气:ρ=1.205 kg/m3,μ=1.81×10-5 Pa.s •①计算阿基米德准数:
••2020/10/11
•②计算雷诺准数:
•由于 2<Re<500 , 故知沉降处在过渡区。 •③据阿伦公式: •④由此可知,沉降速度为:
•【例如】粘性流体对球体的低速绕流(也称爬流) 时,可用斯托克斯(Stokes)公式计算,即:
••2020/10/11
• 当流速较高时,Sokes定律不成立。因此,对一般 流动条件下的球形颗粒及其其他形状的颗粒,Fd的 数值尚需通过实验解决。 • 对球形颗粒,经分析并整理后可得:
•——阻力计算的经验公式
••2020/10/11
•五、非均相物系分离的作用
•(1)回收分散物质;(从催化反应器中回收催化 剂颗粒)
•(2)净制连续介质;(二氧化硫气体除尘)
•(3)保护环境。(污水处理、除去烟道气中的粉 尘等)
••2020/10/11
•催化剂再生器
•催裂化反应器
•分馏塔
•旋液分离器
•催化裂化工艺流程图
•旋风分离器
•式中 ζ——形状阻力系数;
•
A——颗粒在运动方向上的投影面积;
•
u——颗粒与流体的相对运动速度。
••2020/10/11
•4、阻力(曳力)系数ζ •【规律】目前尚无法通过理论分析获得阻力系数计 算关系式,但大量的实验证明:阻力(曳力)系数ζ 是雷诺数及球形度的函数,即:
•【获取方法】当球形度一定时,阻力(曳力)系数ζ 获取方法有如下两种: •(1)查取ζ-Re关系曲线图; •(2)使用经验公式。
重力沉降的原理
重力沉降的原理
重力沉降是指地面上或结构中由于重力作用而导致的土壤沉降现象。
其原理是由于土壤颗粒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当土壤受到外部荷载作用时,土壤颗粒会重新排列,空隙随之变小,从而使土壤体积减小,产生沉降现象。
重力沉降的主要原因包括土壤质量差异、地下水位变化、地下开挖和填筑等。
不同地层的土壤具有不同的密度、压缩性和可变性,因此在不同地层下沉的速度也会有所差异。
地下水位变化会影响土壤中的孔隙水压力分布,进而影响土壤的压实程度和沉降速度。
地下开挖和填筑活动也是造成重力沉降的重要原因。
在地下开挖过程中,土壤体会受到边坡支护或挖掘机械施加的荷载作用,引起土壤应力状态的改变,进而引发沉降。
而填筑活动中的土壤改良、加固或填土,也会改变土壤结构和物理特性,导致重力沉降的发生。
重力沉降的影响范围取决于土壤类型、厚度和荷载大小等因素。
一般来说,较松散的土壤容易发生较大的沉降,而较坚实的土壤则沉降较小。
重力沉降对工程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地表沉降、建筑物倾斜、管道断裂等,严重时甚至会引发地面破裂和沉降区域的塌陷。
为了减缓和控制重力沉降的影响,工程中常采取一些措施,如通过土壤改良、预压处理、加固支护等方式来提高土壤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此外,在规划和设计阶段,需要对地质和水文条
件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合理选择建筑物位置和土壤处理方法,以避免重力沉降对工程造成损失。
重力沉降室工作原理是什么
重力沉降室工作原理是什么
重力沉降室是一种用于分离悬浮液体和固体颗粒的设备,其工作原理基于物质在重力作用下的不同沉降速度。
其工作原理如下:
1.首先,将待分离的悬浮液进入沉降室,并保持室内的压力和
温度恒定。
2.悬浮液中的固体颗粒会因为重力作用而向下沉降。
根据物理
学原理,沉降速度与颗粒的质量以及颗粒与液体之间的阻力有关。
较大的固体颗粒会相对较快地沉降到底部,而较小的固体颗粒会较为缓慢地沉降或悬浮在液体中。
3.底部的沉降物会通过排泥口或排泥管等方式进行排出,而悬
浮在液体中的固体颗粒会继续向上沉降。
4.顶部的液体会通过溢流口或溢流管等方式排出沉降室,从而
实现固液分离的目的。
总的来说,重力沉降室利用物质在重力作用下的不同沉降速度,将悬浮液中的固体颗粒通过沉降分离出来,而较小的颗粒则悬浮在液体中。
这种原理在很多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如废水处理、矿石分离、颗粒分级等。
沉降管工作原理
沉降管工作原理
重力沉降是利用含尘气体中的颗粒受重力作用而自然沉降的原理,将颗粒污染物与气体分离的过程。
通常在输送气体的管道中置入一段扩大部分,在此段扩大部分,气流由于截面的突然增大而减速,一定粒径的粒子即可从气流中沉淀下来。
常用的设备为水平气流沉降室,分为单层重力沉降室和多层重力沉降室。
重力沉降室是空气污染控制装置中最简单的一种,其主要优点是结构简单,造价低,便于维护管理,压力损失小,可处理高温气体;其主要缺点是沉降小颗粒的效率低,一般只能除去粒径为50微米以上的大颗粒,占地面积大。
因此,重力沉降室主要用作高效除尘装置的初级除尘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s = ut ⋅ A → A
②降尘室的层数
总高 H n +1 = = 层高 h
总A 或n + 1 = 层A
n — 隔板数
V ⑶已知: s 、降尘的尺寸 求 某一直径d的颗粒能被分离的百分数 H/ 分离%= H H / — 气体在室内停留时间内,直径为d的颗粒 下沉的高度。
3 例:降尘室净化20℃流量为 2500m / h 的常压空气,尘粒的 3 密度为 1800kg / m,要求除去d为10µ m 的尘粒,如降尘 室底面宽2m,长5m,试求降尘室设多少块隔板? t 已知: = 20 ℃ ,Vs = 2500m3 / h, ρ s = 1800kg / m3 d = 10µ m, b = 2m, L = 5m 求: n 解:由 Vs = ut ⋅ Az = ut A × (n + 1)
2. 非球形颗粒的自由沉降 用一球形度φ s表示一般颗粒与球形颗粒的差异
与该颗粒同体积的一个圆球表面积 S = 球形度 φ s = 该颗粒表面积 Sp 说明:① φ s < 1 因同体积任何形状以球表面积最小 ② φ s → 1 则表示颗粒越接近圆球 ③ζ ~ Ret 关系(插图3—2) d eut ρ 但 Ret = µ
Ret = 103 ~ 2 ×105 , ζ = 0.04 ut = 1.74 d (ρs − ρ ) g
ρ
⎧由流体粘性引起的表面摩擦力 说明:①阻力是由两部分组成 ⎨ ⎩由涡流边界层分离引起的形体阻力 ②在滞流区,阻力主要以表面摩擦力为主,随Re增大, 粘性的影响减小,在湍流区,主要以边界层分离引起 的形体阻力为主 (2) 影响沉降速度的因素 ①颗粒浓度:颗粒之间碰撞 — 干扰沉降 ②器壁效应 ③分子运动 ④颗粒形状
−1
查图
→ Ret → d
计算
3. 无因此数群K值判断法
ρ ( ρs − ρ ) g K =d µ2
3
滞流时:Ret = dut ρ
µ
d 2 ( ρs − ρ ) g ut = 18µ dρ d ρ d 2 ( ρs − ρ ) g d 3 ( ρs − ρ ) ρ g 则 Ret = ut = ⋅ = µ µ 18µ 18µ 2
则
dut ρ
为滞流
Vs 2500 / 3600 n= −1 = − 1 = 12 (块) −3 ut A 5.42 ×10 × 5 × 2
2. 沉降槽 用以分离悬浮液的设备
设颗粒沉降在滞流区
d 2 ( ρs − ρ ) g ut = 18µ 查20℃空气 ρ = 1.2kg / m3 , µ = 1.81×10−5 Pa ⋅ s
(1×10−6 )2 × (1800 −1.2) × 9.81 ut = = 5.42 ×10−3 (m / s) 1.81×10−5
1×10−6 × 5.42 ×1.2 = = 3.6 ×10−3 < 1 校核 Ret = 1.81×10−5 µ
第一节. 重力沉降 一. 重力沉降及原理 重力沉降: 利用分散介质与分散物质密度的差异,在重力的 作用下,使之得到分离的过程 原理: 固体颗粒在做同 一水平速度运动的 同时做向下的沉降 运动,由于密度不 同,则沉降速度不 同,密度大的先沉 降,密度小的后沉 降,因此使之分离 二. 重力沉降速度— u t 1. 球型颗粒的自由沉降 ⑴自由沉降:对于单一颗粒在粘性流体中的沉降,
降尘室的特点:⑴阻力小,结构简单 ⑵体积较大,分离效率低,只可除去 d > 50µ m 的颗粒 降尘室计算问题 V ⑴已知: s 、沉降室的尺寸 求 可全部沉降的最小颗粒直径dmin 由Vs = ut ⋅ A → ut → d V ⑵已知: s 、需被分离的颗粒d 求 ①降尘室的尺寸 由 d → ut
d e —颗粒当量直径(与该颗粒同体积的圆球的直径) π 3 6 3 由V p = de , 得 de = Vp 6 π
3. 沉降速度的计算
⑴试差法 计算 较核 ut Ret 假定沉降在某Ret 范围 ⑵摩擦数群法 ①不包括 ut 的摩擦数群
→ →
dut ρ 4d ( ρ s − ρ ) g 由 ut = 和 Ret = µ 3 ρζ 4d ( ρ s − ρ ) g Ret µ 2 得 ut = 和 ut = dρ 3 ρζ ut ζ Re 2 = 4 d ( ρ s − ρ ) g 则消去 t 3µ 2
Ret = 10 ~ 1, d 2 ( ρs − ρ ) g ut = 18µ
−4
24 ζ= Ret
②过渡区(Allen 阿伦区) 18.5 Ret = 1 ~ 1×103 , ζ = Ret 0.6
ut = 0.27 d (ρs − ρ ) g
ρ
Ret
0.6
单击这里看大图
回上页
③湍流区(Newton 牛顿区)
为牛顿区下限 为过渡区
颗粒被分离的条件: 颗粒沉降(H)的时间≤气体在室停留(通过L)的时间
而
即
H L θt = ,θ = ut u H L ≤ ut u
而气体通过量 Vs = Hbu = uHb 由前式 生产能力
uH ≤ ut L ∴Vs ≤ ut ⋅ L ⋅ b = ut ⋅ A
由此可见,降尘室的生产能力只与降尘室的底面积和颗粒 沉降速度有关,而与高度无关。 故降尘室可以设计成扁平多层结构,构成多层降尘室,以加 大生产能力。 此时 Vs = ut ⋅ AZ = ut A × (n + 1) n为室内的隔板数
⎧ ⎨ ⎩
4 2 d − 颗粒直径 ρ s − 颗粒密度 ρ − 流体密度 u t − 沉降速度 ζ − 阻力系数
d2
ρ ut 2
m kg / m 3 kg / m 3 m/s
实验测定
ζ = f (Ret ) 如图
Ret — 沉降雷诺数 Ret =
dut ρ
µ
该图分为三个区段〕 ①滞流区(Stokes 斯托克斯区)
或者颗粒群充分地分散,颗粒之间互不碰撞。 设一光滑球形颗粒在流体中做匀速下沉运动 重力 浮力 阻力
Fg =
π
Fb =
π
6
d 3 ρs g ↓
6
d 3ρ g 2
↑
ρut 2 ↑ Fd = ζ A
π
6 d 3ρ g + ζ
Hale Waihona Puke π6平衡时
d 3ρs g =
π
ut =
4d ( ρ s − ρ ) g 3 ρζ
作图,如右 用途:已知 d , ρ , ρ s , µ 求 ut
单击这里看大图
回上页
方法:代入上式求ζ Re t
2
查图 计算
→ →u
t
②不包括d的摩擦数群 3u t 2 ρζ Re t µ 同上理 d = 和 d = 4( ρ s − ρ ) g ut ρ 4µ (ρs − ρ ) g −1 消去d ζ Re t = 3 ρ 2ut 3 用途:已知 ut , ρ s , ρ , µ 求 d 方法:代上式 ζ Ret
ρ ( ρs − ρ ) g 令 K =d µ2
3
K3 则 Ret = 18
当 Ret ≤ 1 时 K ≤ 3 18 ×1 = 2.62 为滞流上限
湍流时: t = Re
dut ρ
µ
ut = 1.74
d ( ρs − ρ ) g
ρ
同理可得 Ret = 1.74 K
3 2
当 Ret ≥ 103 时,K=69.1 K值在2.62~69.1之间 三. 重力沉降设备 1. 降尘室 其结构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