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配伍与方法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火归原:用具有温补阳气作用的方药,适当加入引经药,使浮越的阳气得以敛藏,亦即使肾阳寓于肾阴之中,治疗命门火衰,虚阳浮越证候的治法。
去性取用:由于病情需要,借助某种药物显著作用,而此种药物又与病证不相符合,甚至根本相左,因此,必须加入佐制药物的其它药。以发挥其方剂的最大效能,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如麦门冬汤用麦冬的甘寒制约1/7用量半夏的辛燥,而留其降逆止咳的作用。
方剂:即方+剂。方,相并群药;剂,齐也,方剂是相并群药齐和百药调其过不及。
1引火归原:在滋阴药中加入附子肉桂等温阳之品,引导虚阳浮越之火回归本元之肾。代表方剂为肾气丸。
2去性存用:取用药性相反的药物来制约某种药物的本来性味,但保留其功用。如麦门冬汤中麦冬与半夏的配伍。
3压热法:取天水,地水,和金石等重以镇逆,咸以润下,以寒制热,以水胜火。是寒凉清火退热药中最具威力的部分。
4中药七情:单行相须相使相杀相畏相恶相反。
5甘温除热:用性甘味温的药物来治疗气虚发热或阳虚发热的方法。代表方剂如补中益气汤。6气味:药物的阴阳属性。
7方剂:相并群药,齐和百药,调其过与不及
8配伍:将诸药按照一定规则组合,达到“剂和众味,君臣佐使互相生克”,并“调其过不及”,使方剂针对病证形成整体综合调节治疗系统的方法,称为配伍
9开上通下:宣通肺气,使气化能够下及,达到大便通小便利的方法。常用于气机不通所致的大便不通或小便癃闭。
10苦酸泄热:用苦药与酸药配伍治疗热毒内盛之证。代表方如乌梅丸。
11升阳除湿:即风药胜湿。用风药以升清阳,用风药以胜其湿。其着眼点放在胃虚湿生上面。
12酸甘化阴:酸能养阴,甘能缓急,合而用之,可化生阴液,濡润脏腑,收敛浮阳,以缓急迫。
13.苦温燥湿:是以“燥已熯湿”的方法,只要用苦温之药,燥胃土,健脾运,理气化湿,很少甚至不用淡渗利湿药。治疗脾胃虚弱,湿气反胜之病。
14.甘药守中:阴阳气血俱虚时,治疗抓住重教一关,因土为万物之母,生化气血有本,营卫气血有本,虚损就可能有回复之机。
15.提壶揭盖:是用吐法治疗小便不通。亦即开上窍以通下窍,亦属开上通下的一种方法。
16.交通心肾:心肾相交为生理之常,心肾不交则为病理之变。心肾不交时,配伍用药使心和肾正常的生理协调关系。
17.通阳化湿:辛热药温通阳气为主,配伍适当的利湿药,达到通阳气以化水湿的作用。主要治疗寒湿偏盛,痰饮和肿胀等病。
18.苦辛通降:辛味药与苦味药合用,以求达到通降(开泄)的目的。具有调和寒热,开通气机,通阳除痹,消痞除满等作用。代表方剂如半夏泻心汤。
19.咸以软坚:用咸寒之药,取其咸性浸润,柔软坚凝,使块肿顽痰消散;亦有取其咸寒能益肾水,从而降虚火。分为软坚散结和软坚化痰两类。
20.酸以收敛:主要是用酸味之药,取其酸敛收涩的作用,治疗津液精气泄脱诸证,以及蚀疮消肿的作用。同时还有开胃生津之功。
21.调补奇经:用血肉有情之品调补冲任督带。主要用于男子虚劳精伤,妇女经,带,崩漏等病。
简答题
1.汗法和温法的辛甘组合为方如何区别?答:汗法用辛温辛凉之品,功在散而善于走表,趋于向上,为气之薄,薄则发泄,如桂枝、麻黄、菊花可达上焦、皮毛发挥作用;温法用大辛大热及甘温、咸温之品,重在散寒、助阳、益气,为气之厚,厚则发热,如附子、肉桂可达中下焦发挥作用。
2.李东垣治脾虚为何不喜用甘淡利湿之品?答:李东垣重视脾胃,强调胃气升发的一面,在治疗上侧重于对升阳益气药物的应用。他创制补中益气汤,在于补气升阳,治疗气虚下陷,如用甘淡渗利之下之品,可加重气虚下陷,故不用。
3.九味羌活汤如何体现张元素的归理论?答:方中羌活、防风善散风寒,祛风湿为主药,归太阳经,善治太阳头痛;又助之以细辛、川芎、白芷散寒祛风,兼能行气活血,细辛归少阴经,善治少阴头痛,川芎善治厥阴头痛及少阳头痛,白芷善治阳明头痛;苍术苦温,除温止痛,归太阴经;生地甘凉;黄芩苦寒;共能益阴清热,并制辛温太过,以防伤津。甘草之甘能缓各诸药之太偏者。
4.辛与甘配伍的意义?答:1甘能益气,驱邪不伤正,2甘能缓急,有延长药效的作用,3辛甘化阳。
5.汗法何以都辛与甘合用?1甘能益气,驱邪不伤正,2甘能缓急,有延长药效的作用。6.交通心肾的配伍用例?答:交通心肾的主要治疗心肾不交诸病,如交泰丸,以黄连与肉桂为伍,取黄连生用为君,佐以肉桂小许,煎百沸,入蜜小许,空心服之,能使心肾交于倾刻,这是降火以就于阴的方法。
7.李时珍对药物升降浮沉的阐述?答:酸咸无升,甘辛无降,寒无浮,热无沉,其性然也。
而升者引之咸寒,而沉而达直达下焦,沉者引之以酒,则浮而上至巅顶。是升降在物亦在人也。
8.李东垣如何巧用苦寒?答:补其中,升其阳。偶用苦寒或甘寒以泻其火,多采用黄柏、黄连,有时配入生地、石膏,知母,用苦寒泻火,每用量极轻,多加酒制或炒,意在泻火,免伤脾胃,正如东垣所说:“今所立方中有,有辛甘温药者,非独用也;复有甘苦大寒剂,亦非独用也。以火酒二制为之使,引苦寒至顶,复入肾肝之下,此所谓升降浮沉,自偶(阴)而奇(阳),奇而至偶者也。”
论述题:
1.详述张仲景对桂枝的配伍应用?答:桂枝配麻黄解表;配芍药调和营卫;配附子回阳固表或温中祛寒湿;配黄芪温阳通痹,益气补血;配甘草平冲悸;配大黄解表通里;配白术通阳化湿;配柴胡和解兼散表;配桃仁通脉行瘀;配茯苓通阳利水;配龙牡救护心气;
配人参补气温阳;配饴糖温中补虚;配当归散寒通脉。
2.当归拈痛汤如何体现张元素的气味组方?答:方中羌活、防风辛温,祛风胜湿,“湿淫于内,治以苦温”之旨;升麻、葛根苦辛平,味之薄者能引清气上升;白术苦甘温,和中除湿;苍术苦燥,能燥湿健脾;当归辛温活血,通络止能;苦参、黄芩、知母、茵陈皆为苦寒热、燥湿利湿之品;猪苓甘温平,泽泻咸平,均淡渗去湿;人参、甘草甘温,能制苦寒,以防伤胃之弊。可见本方由苦温、苦寒二组药成,再佐以淡渗利湿之品,所以对湿热壅滞所致诸证有宣通气血、和畅经脉之良效。
3.举例成无己如何以释方不离气味?答:《内经》曰:辛甘发散发阳,桂枝辛甘之剂也,所以发散风寒。风淫所胜,平以辛,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酸收之,是以桂枝为主,芍药甘草为佐也。风淫于内,以甘缓之,以辛散之,是以生姜大枣为使也。
4.详述张仲景对大黄的配伍应用?答:大黄配枳实、厚朴能增强其泻下作用;配桃仁行血逐瘀;配茵陈散瘀退黄;配黄芩、黄连清热泻火,凉血止血;配甘遂逐水破结;配水蛭、虻虫破血逐瘀,配附子、细辛使大黄寒下变为温下。
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