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穆屯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商业用地)可研报告
目录第一章总论....................................... - 2 -1.1工程背景................................................................................................ - 2 -1.2工程简况................................................................................................ - 3 -1.3问题与建议............................................................................................ - 4 -第二章工程建设地必要性.............. - 4 -2.1工程建设地指导思想............................................................................ - 4 -2.2工程建设背景........................................................................................ - 5 -2.3工程建设地必要性................................................................................ - 5 -第三章工程建设条件分析.............. - 6 -3.1工程建设位置........................................................................................ - 6 -3.2工程建设条件........................................................................................ - 6 -3.3工程建设环境........................................................................................ - 7 -3.4结论........................................................................................................ - 7 -第四章工程建设方案.................. - 7 -4.1工程建设标准........................................................................................ - 7 -4.2工程建设规模........................................................................................ - 8 -4.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8 -4.4建设内容及设计方案............................................................................ - 8 -4.5公用配套工程........................................................................................ - 9 -第五章节能措施与评价............... - 10 -5.1节能措施综述...................................................................................... - 10 -5.2编制依据.............................................................................................. - 10 -5.3建筑专业地节能措施.......................................................................... - 10 -5.4其它节能措施...................................................................................... - 11 -5.5节水措施.............................................................................................. - 11 -5.6成立节能机构...................................................................................... - 11 -第六章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 12 -6.1环境设计依据...................................................................................... - 12 -6.2环境现状.............................................................................................. - 12 -6.3环境影响预测...................................................................................... - 12 -6.3.2声环境...................................................................................... - 12 -6.4环境保护措施...................................................................................... - 13 -6.5综合评价结论...................................................................................... - 13 -第七章消防与安全防卫............... - 14 -7.1消防...................................................................................................... - 14 -7.2安全防卫.............................................................................................. - 14 -第八章工程组织管理与施工进度....... - 15 -8.1工程组织管理...................................................................................... - 15 -8.2工程进度安排...................................................................................... - 16 -8.3招投标计划.......................................................................................... - 17 -第九章投资估算与奖金筹措........... - 18 -9.1估算依据.............................................................................................. - 18 -9.2估算范围.............................................................................................. - 18 -9.3估算取费标准...................................................................................... - 19 -9.4投资估算.............................................................................................. - 19 -9.5融资方案.............................................................................................. - 19 -9.6资金来源.............................................................................................. - 19 -第十章效益及还款能力分析........... - 19 -10.1社会效益评价.................................................................................... - 19 -10.2经济收益分析.................................................................................... - 21 -10.3效益分析结论.................................................................................... - 22 -第十一章结论与建议................. - 23 -11.1结论.................................................................................................... - 23 -11.2建议.................................................................................................... - 23 -辔烨棟剛殓攬瑤丽阄应。
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渭南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4.11•【字号】渭政发〔2024〕6号•【施行日期】2024.04.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其他规定正文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渭南高新区、经开区、华山景区管委会:现将《渭南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渭南市人民政府2024年4月11日渭南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
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六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加主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聚焦全面建成黄河中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持续推动“八大工程”走深走实,切实增强经济活力、改善社会预期、增进民生福祉、防范化解风险、保持社会稳定,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努力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渭南新篇章。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5.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4.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5%和6.5%;城镇新增就业4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粮食产量250万吨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以上,力争“十四五”以来累计降低11%左右。
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1.01.29•【字号】•【施行日期】2021.01.29•【效力等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2021年1月29日陕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陕西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的关键五年。
根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精神,按照《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及《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凝心聚力埋头苦干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的意见》,科学编制并实施好全省“十四五”发展规划,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2015年2月和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来陕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五个扎实”“五项要求”重要指示,为做好新时代陕西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也是全省“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的总遵循、总依据。
“十四五”规划由《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专项规划和市(区)规划组成。
本《纲要》是基础性、战略性规划,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主要阐明“十四五”时期全省发展的主要目标和战略方向,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和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是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的任务安排,是完善全省经济治理体系、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职能的重要依据。
第一篇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全面总结“十三五”发展成就和经验,科学审视省情特征趋势,准确把握发展环境复杂深刻变化特征,明确指导方针,确定合理奋斗目标,开启新的历史征程。
陕西东大门
我市在西安举行加快建设陕西东大门高层研讨会本报讯(记者张向辉)10月22日,市委、市政府在西安人民大厦召开渭南市加快建设陕西东大门高层研讨会。
副省长景俊海,省政协副主席李进权、梁凤民,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以及省级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
市委书记庄长兴主持,市长徐新荣专题汇报相关情况,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雷孟斌、市政协主席张建华、市委副书记王晓明及市上领导雷超武、王健等出席。
景俊海在研讨会开始时说,建设陕西东大门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推进关中率先发展、实现富民强省,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十一五”以来,渭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面貌明显提升,社会民生不断改善,综合实力大大增强,为东大门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
希望各位专家学者、与会领导围绕主题出谋划策,使东大门建设这一重点工程尽快启动实施。
渭南市要在充分吸纳专家建议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定位、细化措施,开拓创新,把握机遇,把东大门谋划好、建设好。
省级各部门要加大支持力度,齐心协力推动东大门建设。
听取了徐新荣关于渭南的发展现状、基础条件及建设陕西东大门的设想和建议的专题汇报后,与会的省科技厅厅长奚正平,省工信厅厅长蒋跃,省文化厅厅长余华青,省卫生厅厅长刘少明,诺贝尔实验室指定工程师、德国专家协会专家会员克劳斯,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管理学院院长刘玉平,国家环保部政策法规司法规处处长、博士李静云,中国环境科学院生态研究所副所长、首席专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委员、北师大教授李俊生,省信息中心主任、研究员李振平,省社科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张宝通,西北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院院长、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区域经济研究会会长白永秀等16位领导、专家作了发言,他们紧紧围绕“建设什么样的东大门,如何建设东大门,怎样建好东大门”展开研讨,为我市建好陕西东大门研究发展定位,谋划发展路径,描绘发展蓝图。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工作分工的通知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工作分工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12.25•【字号】陕政发[2006]67号•【施行日期】2006.12.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工作分工的通知(陕政发〔2006〕67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的《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反映了全省人民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是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省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为切实做好《纲要》的实施工作,省政府决定按照职责分工将《纲要》提出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各地区。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分工原则实现《纲要》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应主要依靠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同时,政府要正确履行职责,调控引导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公共资源,保障《纲要》顺利实施。
(一)明确政府职责和市场功能。
充分体现政府与市场在《纲要》实施中的不同功能,对政府履行职责的目标和任务进行分解;对依靠市场主体实现的目标和任务,不作分解。
(二)落实责任主体。
依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将《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
同时,将耕地保有量、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总人口控制四个约束性指标的责任直接分解落实到各设区市。
(三)突出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对《纲要》提出的战略任务和重点工程,明确具体措施和工作要求,并从专项规划、指标、项目、改革等方面分解落实到职能部门。
备考2023年陕西省渭南市公务员省考公共基础知识测试卷(含答案)
备考2023年陕西省渭南市公务员省考公共基础知识测试卷(含答案)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多选题(10题)1.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作用体现在:A.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B.理顺分配关系,避免两极分化C.刺激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D.促使商品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2.第29题以下关于创新的观点,正确的是()。
3.为了扩大有效需求,保证经济稳定增长,我国宏观调控可以采取的主要政策措施有( )。
A.加大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促进投资需求较快增长B.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开拓城乡居民的消费市场C.千方百计扩大出口,积极有效利用外资D.降低利率,实施消费信贷,刺激消费需求4.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找准方向,扭住不放,牢固树立敢为天下先的志向和信心,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勇于创造引领世界潮流的科技成果。
A.敢于担当B.勇于攀登C.勇于超越5. 下列哪些作品是安徒生童话?()A.《海的女儿》B.《小红帽》C.《丑小鸭》D.《皇帝的新装》6.我国居世界首位的矿产资源有( )。
A.钨B.稀土C.煤D.银7.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自觉抵制歪风邪气。
A.党性修养B.不正之风C.低级趣味8.我们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民意识,这是一种(),更是一种担当。
A.忧国B.责任C.意识9.维护社会公正的重要价值在于()。
A.社会公正是制度安排的基本依据B.维护社会公正是缓解贫富差距的重要杠杆C.社会公正有利于形成良性互动的社会结构D.公平正义就是要尊重每一个人10.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主要渊源是()。
A.行政法规B.法律C.宪法D.国际条约二、单选题(10题)11.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五年来,我国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革。
消费贡献率由54.9%提高到(),服务业比重从45.3%上升到(),成为经济增长主动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目录第一篇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第一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第二章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三章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第二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四章发展现代农业第五章增加农民收入第六章改善农村面貌第七章培养新型农民第八章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第九章深化农村改革第三篇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第十章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第十一章振兴装备制造业第十二章优化发展能源工业第十三章调整原材料工业结构和布局第十四章提升轻纺工业水平第十五章积极推进信息化第四篇加快发展服务业第十六章拓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七章丰富消费性服务业第十八章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第五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第十九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二十章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第二十一章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六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二章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三章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强化资源管理第二十六章合理利用海洋和气候资源第七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第二十八章优先发展教育第二十九章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第八篇深化体制改革第三十章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第三十一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三十二章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第三十三章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第三十四章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第九篇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第三十五章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第三十六章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第三十七章积极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第十篇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第三十八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三十九章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第四十章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建设第四十二章完善社会管理体制第十一篇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四十三章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十二篇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四十四章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十三篇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第四十五章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第十四篇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第四十六章建立分类指导的实施机制第四十七章调整和完善经济政策第四十八章健全规划管理体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06~2010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渭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4年中心城市城建项目计划的通知
渭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4年中心城市城建项目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渭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4.03.15•【字号】渭政办发〔2024〕7号•【施行日期】2024.03.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渭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4年中心城市城建项目计划的通知临渭区、华州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工作部门,直属机构,渭南高新区管委会,渭南师范学院,市城投集团、市产投集团,国网渭南供电公司:《2024年渭南市中心城市城建项目计划》已经市政府2024年第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渭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4年3月15日2024年渭南市中心城市城建项目计划渭南市中心城市城建项目计划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补齐城市短板,提升城市品质,打造“安全、韧性、宜居、智慧”城市为导向,统筹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城市更新、道路提升改造、“断头路”打通以及供水、供气、供热、供电、医疗卫生、体育、养老服务等项目,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功能,推动渭南高质量发展。
全年计划实施项目151个(新建51个,续建100个),总投资700.2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8.90亿元,其中包含海绵城市项目40个,总投资27.25亿元。
另外,前期项目59个,总投资121.26亿元。
一、市本级项目全年计划实施市本级项目57个(新建20个、续建37个),总投资113.30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30.01亿元。
20个新建项目总投资23.39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8.22亿元;37个续建项目总投资89.91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21.79亿元。
57个市本级项目涉及市级部门11个,其中: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组织实施项目33个(新建10个、续建23个),总投资24.69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12.88亿元;市体育局组织实施项目1个(新建),总投资7.7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1.4亿元;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实施项目1个(新建),总投资670万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670万元;市城管执法局组织实施项目1个(新建),总投资266万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266万元;市国动办组织实施项目1个(改建),总投资3992.4万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2994.3万元;市卫生健康委组织实施项目4个(续建),总投资35.46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7.9亿元;市民政局组织实施项目2个(续建),总投资1.50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5000万元;渭南师范学院组织实施项目1个(新建),总投资4000万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2000万元;市城投集团组织实施项目9个(新建3个、续建6个),总投资30.14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4.6亿元;市产投集团组织实施项目2个(新建1个、续建1个),总投资11.75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1.9亿元;国网渭南供电公司组织实施项目2个(新建1个、续建1个),总投资1.16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2300万元。
渭南卤阳湖现代产业综合开发区总体规划
渭南卤阳湖现代产业综合开发区总体规划规划说明二零零七年十一月“你们在港口和城市之间有这么多荒地,这是个很大的优势,我看你们潜力很大,可以胆子大点,发展快点。
”――1986年8月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时如是说目录1 区域发展现状 (9)1.1区域概况 (9)1.1.1 地理位置 (9)1.1.2 历史成因 (9)1.1.3 自然条件 (9)1.1.4 资源条件 (10)1.1.5 社会经济 (11)1.1.6 基础设施 (11)1.2存在问题 (12)1.3开发评价 (13)1.3.1 发展机遇 (13)1.3.2 面临挑战 (13)1.3.3 比较优势 (13)1.3.4 发展制约 (14)2 发展规划总则 (15)2.1规划范围 (15)2.1.1 规划范围 (15)2.1.2 协调范围 (15)2.2指导思想 (15)2.3规划原则 (15)2.4规划依据 (16)2.4.1 政策法规 (16)2.4.2 相关规划 (16)2.4.3 参考资料 (18)2.5规划期限 (20)3 总体发展战略 (21)3.1发展定位 (21)3.1.1 战略定位 (21)3.1.2 发展目标 (30)3.2发展模式 (33)3.2.1 经验借鉴 (33)3.2.2 模式选择 (34)3.3发展框架 (36)3.3.1 产业导向 (36)3.3.2 空间格局 (38)4 产业发展规划 (40)4.1现代制造业 (40)4.1.1 发展现状 (40)4.1.2 规划目标 (40)4.1.3 发展模式 (40)4.1.4 产业组织 (43)4.2现代服务业 (48)4.2.1 发展现状 (48)4.2.2 规划目标 (48)4.2.3 产业组织 (48)4.2.4 现代物流业规划 (55)4.2.5 服务外包业规划 (60)4.2.6 特色旅游业 (62)4.3现代农业 (68)4.3.1 发展现状 (68)4.3.2 规划目标 (71)4.3.3 发展模式 (71)4.3.4 产业组织 (72)5 土地利用规划 (80)5.1用地评价 (80)5.1.1 生态适宜性评价 (80)5.1.2 工程建设性评价 (82)5.2规划结构 (90)5.3用地布局 (90)5.4发展分期 (100)6 村镇发展规划 (101)6.1村镇现状 (101)6.1.1 发展现状 (101)6.1.2 发展评价 (104)6.2规划目标 (105)6.2.1 经济发展目标 (105)6.2.2 社会进步目标 (105)6.2.3 人居环境目标 (106)6.3发展策略 (106)6.3.1 总体思路 (106)6.3.2 规划布局 (107)6.3.3 推进措施 (113)7 综合交通规划 (118)7.1交通现状 (118)7.1.1 对外交通现状 (118)7.1.2 区内交通现状 (118)7.2发展目标 (119)7.3规划结构 (119)7.3.1 对外交通 (119)7.3.2 对内交通 (120)7.4发展策略 (124)7.4.1 机制保障 (124)7.4.2 政策保障 (124)7.4.3 资金保障 (125)8 绿地景观规划 (126)8.1绿地现状 (126)8.1.1 存在问题 (126)8.1.2 发展条件 (126)8.2规划原则 (127)8.2.1 生态优先原则 (127)8.2.2 整体有机原则 (128)8.2.3 因地制宜原则 (128)8.2.4 以人为本原则 (128)8.2.5 文化特色原则 (128)8.3景观格局 (128)8.3.1 景观单元 (128)8.3.2 景观评价 (129)8.3.3 景观格局 (135)8.4绿地布局 (138)8.4.1 规划目标 (138)8.4.2 规划布局 (138)9 基础设施规划 (143)9.1给水排水规划 (143)9.1.1 给水工程 (143)9.1.2 排水工程 (149)9.2电力电信规划 (151)9.2.1 电力工程 (151)9.2.2 电信工程 (152)9.3供热燃气规划 (153)9.3.1 供热工程 (153)9.3.2 燃气工程 (154)9.4环保环卫规划 (156)9.4.1 环保规划 (156)9.4.2 环卫规划 (158)9.5防灾减灾规划 (160)9.5.1 消防规划 (160)9.5.2 抗震规划 (161)9.5.3 人防规划 (162)10 生态环境建设 (163)10.1现状评价 (163)10.1.1 区域环境 (163)10.1.2 村镇环境 (163)10.2水源保护 (164)10.2.1 区域水源 (164)10.2.2 存在问题 (164)10.2.3 保护规划 (164)10.3环境改善 (165)10.3.1 大气环境 (165)10.3.2 固体废弃物 (165)10.3.3 环境整治 (165)10.4生态建设 (167)10.4.1 生态环境保护 (167)10.4.2 自然景观保护 (168)11 近期建设规划 (171)11.1产业发展 (171)11.1.1 现代制造业 (171)11.1.2 现代服务业 (172)11.1.3 现代农业 (173)11.1.4 特色旅游业 (174)11.2土地利用 (175)11.2.1 开发策略 (176)11.2.2 近期规划 (176)11.3村镇发展 (179)11.4基础设施 (180)11.4.1 道路交通 (180)11.4.2 电力设施 (182)11.4.3 电信设施 (182)11.4.4 供水工程 (182)11.4.5 防洪工程 (182)11.4.6 垃圾处理 (183)11.4.7 大气环境 (183)11.5生态建设 (183)11.5.1 实施“沃土工程” (183)11.5.2 建设农田林网林带 (184)11.5.3 建设“环状生态屏障” (184)11.5.4 保护湿地景观 (184)12 规划实施措施 (185)12.1组织措施 (185)12.2建设措施 (185)12.3管制措施 (186)12.4保障措施 (188)1 区域发展现状1.1 区域概况1.1.1 地理位置渭南市地处黄河流域中游,西北黄土高原东南缘,陕西省关中盆地东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4°13′至35°52′,东经108°58′至110°35′。
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
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渭南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1.03.27
•【字号】渭政发[2011]16号
•【施行日期】2011.03.27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发展规划
正文
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
规划纲要的通知
(渭政发〔2011〕16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高新区、经开区、卤阳湖、华山景区管委会:
《渭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市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批准,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实施。
本规划纲要经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具有法定效力,集中体现了市委、市政府的战略目标和全市人民的发展远景,是指导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各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及县市区规划作为全市“十二五”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规划纲要在重点行业领域、开发区域的延伸和细化。
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县域、区域及专项规划与本规划的充分衔接,进一步细化纲要内容、落实规划目标;加强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与本规划实施的协调推进,完善跟踪监测、动态分析制度和监督评估、绩效考核机制;加强年度计划与本规划
的有效衔接,制定总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重点和时限要求,分年度落实任务,分阶段推进发展,确保规划目标任务的圆满实现。
二〇一一年三月二十七日。
渭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渭南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实施方案的通知
渭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渭南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渭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7.09.22•【字号】渭政办发〔2017〕156号•【施行日期】2017.09.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市场规范管理正文渭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渭南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实施方案的通知渭政办发〔2017〕156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渭南高新区、经开区、卤阳湖、华山景区管委会,庄里试验区:《渭南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渭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7年9月22日渭南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意见》(陕政发〔2017〕26号)精神,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着力打造稳定公开透明、可预期的法制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助力全市追赶超越,现就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提升我市营商环境提出如下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以全面落实“五新”战略、建设“三地一中心”为契机,对标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着力打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诚信规范的市场环境、互利共赢的开放环境、完备优质的要素环境、功能完善的设施环境、温馨包容的社会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加快对外开发步伐、降低市场运行成本,建设西部地区改革开放新高地,力争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全市营商环境和竞争力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内经济发达地市水平。
二、基本原则1.加快职能转变,激发市场活力。
坚持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将政府职能转变与优化营商环境有机结合,深化“放管服”改革,有效激发市场活力,提高各类市场主体对我市营商环境的满意度,构建国际化的企业生态环境,增强区域发展竞争力。
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环境空气质量限期达标规划(2023—2030年)的通知
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环境空气质量限期达标规划(2023—203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渭南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08.31•【字号】渭政发〔2023〕18号•【施行日期】2023.08.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其他规定正文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环境空气质量限期达标规划(2023—2030年)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渭南高新区、经开区、华山景区管委会:现将《渭南市环境空气质量限期达标规划(2023—203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渭南市人民政府2023年8月31日渭南市环境空气质量限期达标规划(2023—2030年)为切实改善渭南市环境空气质量,力争在2030年底前实现环境空气质量全面达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依据渭南市城市总体规划、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陕西省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7年)》和《渭南市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7年)》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总则(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
以实现渭南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和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目标,聚焦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硬约束,以共治为基础、精治为手段、法治为保障,着力解决制约渭南市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的结构性、根源性问题,推动我市环境空气质量逐步改善,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调整优化产业、能源、用地结构和交通运输体系,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2.坚持系统科学,精准治污。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甘政发[2006]19号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正文:----------------------------------------------------------------------------------------------------------------------------------------------------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甘政发〔2006〕19号2006年2月28日)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直各部门、各单位,中央驻甘各单位:《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甘肃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年1月20日甘肃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序言《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是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后,我省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本纲要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甘肃省委关于制定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主要体现国家宏观政策导向和全省各族人民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突出政府工作重点和对市场主体行为的引导,是战略性、前瞻性和综合性规划。
政府将认真履行职责,运用所掌握的公共资源并积极引导社会资源,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甘肃发展与改革大业,努力实现发展目标。
第一章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主要目标“十一五”是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是加快实现总体小康目标并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必须立足现实基础,深化省情认识,抓住发展机遇,明确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
一、“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环境“十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全省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方针政策,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高举发展和改革的旗帜,开拓创新,积极进取,以项目带动发展,以改革促进发展,全面完成“十五”计划主要目标和任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为“十一五”和后十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渭南未来发展前景
渭南未来发展前景渭南市作为陕西省的重要城市之一,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以下是对渭南未来发展前景的一些展望:首先,渭南市作为陕西省中部地区的经济中心,具有较强的基础设施和交通优势。
渭南市拥有多条高速公路和铁路贯穿,便利了城市与周边地区的联系。
随着西安与渭南之间的高速铁路的建设完工,渭南市的交通优势将进一步增强。
这将有助于吸引更多的资本和人才进入渭南市,推动渭南市经济的发展。
其次,渭南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这为渭南市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渭南市有丰富的农田资源和水资源,是陕西省的重要粮食产区之一。
此外,渭南市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石灰石、玛瑙等。
渭南市还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如华山、陈仓遗址等。
这些自然和文化资源为渭南市的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第三,渭南市的人口红利和区位优势也是其发展的重要支撑。
渭南市的人口规模较大,拥有大量的劳动力资源。
同时,渭南市位于陕西、河南、山西、湖北等省份的交界处,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这为渭南市的区域合作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第四,渭南市政府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创业。
渭南市在农畜产品加工、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现代农业、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和投资力度,吸引了众多企业和创业者进入渭南市。
渭南市还积极引进国内外的高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推动渭南市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综上所述,渭南市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交通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人口红利和区位优势,以及积极的政府支持和创新创业环境,这些都为渭南市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相信在各方的支持和努力下,渭南市的经济将迎来更加繁荣的未来。
开创白银产业发展新局面——第十九届中国国际白银年会暨世界白银产品风尚博览嘉年华举行
16中国有色金属【本刊讯】2020年12月9-11日,第十九届中国国际白银年会暨世界白银产品风尚博览嘉年华在长沙举行。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引发全球金融和经济的动荡与恐慌,世界正处于经济发展的拐点。
在这个“黑天鹅”频飞、环境资源收紧、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旧技术革命兴起的全球大变局中,行业和企业应如何选择方向?本届年会以“求创新、谋发展、展宏图”为主题,深度探讨全球白银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直击行业痛点,精准锁定消费终端市场,传播白银文化,以展览、论坛等多单元形式精彩呈现。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书记葛红林,湖南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赵志顺,中共永兴县委副书记、永兴县县长刘朝晖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
世界白银协会执行董事Michael DiRienzo,上海期货交易所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李辉通过视频在开幕式上致辞。
开幕式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王健主持。
葛红林表示,作为有色金属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白银工业的运行正在走出探底。
前三季度,全国累计生产白银13658吨,同比下降1.9%。
规模以上企业亏损10.6亿元。
但是,9月份,国内生产白银1799吨,环比增长12.5%,同比增长16.1%,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0.6亿元。
总体上讲,呈现向好恢复的态势。
葛红林就白银行业如何走好未来发展之路提出三点意见:一是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在“双循环”中育新机、开创白银产业发展新局面。
他强调,全行业要深刻领会新发展格局的内涵,要炼好内循环的基本功,充分发掘行业潜能,充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特别是补短板的内需。
要练好外循环的基本功,要大力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开启新思路、积极参与全球资源开发和产业重塑。
要创新渠道,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要打开新局面,提升我国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二是积极融入新兴产业,强化研发和市场开拓,提升白银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全行业要有更高的站位、更新的视野、更大的力度解决行业效益不佳的问题。
2023年05月陕西省渭南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和紧缺特殊专业人才模拟卷(一)
2023年05月陕西省渭南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和紧缺特殊专业人才模拟卷(一)1、单选题政府为了保护农业生产者,对部分农业产品规定了保护价格。
为了采取这种价格政策,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是_____。
A:取消农业税B:对城镇居民实行粮食配给制C:当市场上出现农产品过剩时进行收购D:扩大农民家电消费2、单选题为促进金融业发展,维护区域金融稳定,山东省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地方金融监管体制的意见》。
下列不属于《意见》中要求单独设置金融工作办公室的是:_____A:县级人民政府B:设区的市人民政府C:乡镇人民政府D:地级市人民政府3、单选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
A: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理想状态的一种描述B:和谐社会是一个有能力解决矛盾、化解冲突,并由此实现社会关系趋于均衡的社会C:和谐社会是动态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D:和谐社会只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形态中4、单选题中国现代化已进入攻坚克难的后半程。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坚持走“四化,,同步发展的道路,这“四化”就是_____。
A:工业现代化农业生产化文化多元化城镇一体化B:工业自主化农业特色化科技现代化社会保障化C:文化多元化教育均等化社会保障化城镇现代化D: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5、单选题下列措施中,对延缓气候变暖无效的是_____。
A:植树造林B:减少使用机动车辆C:采用清洁能源D:积极开采矿石能源6、单选题影响空气质量高低的因素有_____。
①企业生产排放物②气压③风力④车辆、船舶、飞机尾气⑤居民生活取暖、垃圾焚烧⑥地形地貌A:①④⑤B:①②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⑥7、单选题下列不适用我国《产品质量法》规定的产品是_____A:商店销售的电视机B:工厂生产销售的汽车C:房地产公司销售的商品房D:张某雕刻销售的玉器8、单选题“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_____。
A:窗户B:卧具C:井上的围栏D:门9、单选题本文主要的观点:_____A:人类不会变得比今天聪明B:没有递增改进脑子的途径C:脑子长得越大,效率变得越低D:人脑处理信息的能力已达极限10、单选题直觉思维是指行为步骤和思维过程不明确、不清晰,对某些现象或者问题直接地迅速地作出某些猜想、假设或判断的思维。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
五年计划纲要的通知
【法规类别】国家计划
【发文字号】陕政发[2001]9号
【发布部门】陕西省政府
【发布日期】2001.03.08
【实施日期】2001.03.0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通知
(陕政发[2001]9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地区行政公署),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已经省九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2001年3月8日
从新世纪开始,我们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今后五到十年,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重要时期,也是我省抓住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全
1 / 1。
澄城县城总体规划(2008-2025)文本
1. 总则1.1受澄城县建设局的委托,特编制本总体规划。
1.2本规划的主要依据如下:1.2.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版)1.2.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版)1.2.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1.2.4《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1.2.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1.2.6《陕西省域城镇体系规划(2002—2020年)》1.2.7《关中城镇群规划(2007-2020)》1.2.8《渭南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8-2020)》(送审稿)1.2.9《陕西省加快县域工业化发展纲要(2009-2012)》(陕西省人民政府,2009年3月2日)1.2.10《陕西省加快县域城镇化发展纲要》(陕西省人民政府,2009年3月2日)1.2.11《陕西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1.2.12《陕西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草案)》1.2.13《渭南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1.2.14《澄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1.2.15《澄城县城总体规划(1993-2020)》1.2.16《澄城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1.2.17《澄城县矿产资源规划》(2003-2015)1.2.18《澄城县煤炭生产开发规划》1.2.19《澄城县“十一五”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规划》1.2.20《澄城县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6、2007)》1.2.21《澄城县各行政村农业基本情况统计册》1.2.22《澄城县志》1.2.23《澄城县国土资源》1.2.24《澄城年鉴》1.2.25 其它与澄城社会、经济、文化及城镇发展有关的技术资料和发展计划1.2.26 澄城县各有关部门对于县城未来发展建设的文件、谈话和会议意见等1.3本规划是适用于澄城城市总体规划区范围内的城市发展及开发建设的宏观指导性文件。
渭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
《渭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草案)一、现状概况现行渭南城市总体规划1997年省政府批准实施以来,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严格按照总体规划审批建设项目,保证了城市健康有序的发展,促进了渭南城镇化进程。
截至2007年底,渭南市区建成面积达38.2平方公里,人口36.8万人。
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基本实现,形成了东部老城区、中部中心区、西部高新区三个综合功能的城市组团,环城绿化初具规模,总体规划确定的“三横六纵”的城市道路骨架基本形成,城市供水、排水、防洪、环卫、文化、体育等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稳步推进,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得到加强。
附图:中心城区用地现状图2007二、规划期限近期2008-2015年;远期2016-2020年;远景为2020年以后。
三、规划范围1、市域:为渭南市行政管辖范围,总面积为13134平方公里。
2、中心城区:包括主城区、华州组团以及卤阳湖现代产业开发区和华山风景名胜区,面积约为762平方公里。
3、主城区:北至西安大环线,东至黄渭高速,南至西潼高速南线,渭河以南西至零河、渭河以北西至渭南行政边界,面积约278 平方公里;包括中心区组团、高新区组团和经开区组团。
附图:渭南市域界定图附图:中心城区四区划定图附图:中心城区总体规划图2008—2020附图:卤阳湖现代产业综合开发区规划图四、市域定位国际山水文化旅游城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秦晋豫黄河三角区物流集散中心,陕西省能源、化工、冶金、装备制造业基地。
五、城市性质渭南市是秦晋豫黄河三角区区域中心城市、关中东部新兴工业城市、具有关中地域文化特色的生态园林城市。
六、城市发展方向主城区主要以跨河向北发展为主,华州组团在现有发展基础上向南发展。
远景经开区组团以向东发展为主,华州组团以向西发展为主,与中心区组团一起构成沿河带状发展的空间形态。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1262号建议的答复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1262号建议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9.16•【文号】•【施行日期】2021.09.1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发展规划正文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1262号建议的答复您提出的关于在晋陕豫黄河金三角设立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建议收悉。
经商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应急管理部、市场监管总局、药监局,现答复如下。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郑州主持召开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以下简称“黄河金三角”)地处黄河中游,包括山西省运城市、临汾市和陕西省渭南市、河南省三门峡市,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范围内,同时也是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交汇区域。
我委历来重视深化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在《规划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等重大政策文件起草中进行了深入研究,专门作出了相关部署。
一、关于从国家层面出台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指导意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发展。
2014年3月,经国务院批复,我委印发实施《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明确提出要把黄河金三角建设成为全国省际交界地区协调发展试验区。
今年4月出台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务实推进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
(一)关于建立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设立区域生态建设专项基金。
2018年12月,我委联合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等8个部门印发《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在资源开发、排污权、水权、碳排放权抵消、生态产业、绿色标识、绿色采购、绿色金融、绿色利益分享等9大领域建立市场化补偿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渭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年3月5日渭南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批准)“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
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的总要求和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和实施好“十一五”规划,对于全面完成市二次党代会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目标,实现我市在西北东部的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部署好这一时期的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制定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共渭南市委第二次代表大会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目标的总要求,制定本《纲要》。
本纲要作为我市各县(市、区)、各部门、各行业、各单位编制“十一五”发展规划的蓝本。
一、“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一)“十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十五”期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臶,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加快“一线两带”建设的机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以环境建设为关键,以提高执政能力为保证”的工作格局,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大力加强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成功战胜了非典疫情和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涝等自然灾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鼓舞的新成就。
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
“十五”时期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4%,比“九五”时期高1.4个百分点。
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12.4亿元,超额完成“十五”计划目标。
全市财政收入达到21.03亿元,年均增长14.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01亿元,同口径年均增长9%。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粮食总产稳定在190万吨左右,果、菜、畜、林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我市成为全省最大的绿色果品生产基地、最大的果品冷藏基地,全国最大的果汁加工基地。
机械、食品和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迅猛,工业带动经济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十五”时期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5%,比“九五”时期加快8.9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在全市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35.6%。
旅游业和劳务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
“十五”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7.5亿元,是“九五”时期的1.8倍。
阎禹高速公路全线贯通,澄城茨沟等三座大桥建成使用,境内国省道大修改造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成效显著,全市交通条件有了较大改善。
先后建成东雷抽黄二期、三门峡库区移民防洪保安、渭河防汛应急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防汛抗灾能力得到提高。
渭南火车站改造、朝阳大街中段拓宽、渭清路城区段、乐天大街中段、电网改造、天然气利用、市污水处理厂、东风广场、贸易广场等市政工程建成使用,关中环线赵梁渭河大桥、渭蒲公路上涨渡渭河大桥即将竣工,城区面貌明显改观。
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
国有企业改革、农村税费改革、政府机构改革成效明显,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粮食流通体制等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民有经济发展迅速,在全市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达到45%,比“九五”末提高13个百分点。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外贸出口大幅度增加。
“十五”时期全市实际利用外来资金91.4亿元,是“九五”时期的13倍;2005年出口创汇7亿美元,是“九五”末的18倍,外贸出口增幅居全省第一。
渭南高新区多项改革和资源整合初见成效,开发和建设迈出新步伐,成为全市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
各项社会事业迈出新步伐。
中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两基”水平得到提高,高中阶段升学率居全省前列。
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渭南技工”成为全省知名职教品牌。
组建了渭南师范学院和渭南职业技术学院。
公共卫生体系日趋完善,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市中心血站等一批卫生设施项目建成使用,乡镇卫生院建设得到加强。
儿童免疫接种率达到 82%。
文化事业繁荣,涌现出一批文化精品。
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3.1%和95.3%。
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全市五年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43‰。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科技、文物等社会事业得到加强。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提高。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764元,五年增加2647元,年均增长10.4%。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82元,五年增加417元,年均增长5.1%。
全面落实减免农业税的各项政策,全市农民人均累计减负125元。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率先在全省实现了城市“低保”人口的应保尽保,五年累计解决了23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使27.1万低收入人口脱贫。
城乡居民的吃穿住行条件有了较大改善。
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成绩。
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
大力弘扬抗洪精神,激发了全市人民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坚持依法治市,不断扩大基层民主,巩固发展了团结稳定的大好局面。
这些成就为“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条件放眼全球,和平、发展和合作成为当今时代的潮流。
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有利于我市在更大空间寻求合作与发展。
综观全局,党中央、国务院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重大战略思想,为我市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宽松的环境。
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对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加大解决资源约束力度,给我市带来许多重大机遇。
省委、省政府把加快关中“一线两带”建设作为全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大力推进关中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是我市加快发展的现实机遇。
分析市情,我市的有利条件也很多。
渭南地处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和西部大开发的前沿地带,是陕西的东大门,区位优势明显。
交通便捷,通信发达。
资源富集,能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发展潜力很大。
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特别是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全市的综合实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社会政治保持稳定,为“十一五”时期继续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特别是在实践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市情的认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形成了符合渭南实际的发展思路,开创了民心思进,谋求跨越发展,团结拼搏,奋力争创一流的新局面,为“十一五”时期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前提和保障。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向未来,渭南必须紧紧抓住战略机遇,切实用好有利条件,在“西部开发”和“一线两带”建设的背景下,克难攻坚,乘势而上,逐步缩小与东部沿海的差距,提升在周边地区的竞争优势。
(三)“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国际环境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会给我们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国内各地区特别是我省各地市竞相发展的激烈竞争,将加大争市场、争资金的难度。
我市正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迈进阶段,农业大市、工业小市、城镇弱市、财政穷市依然是基本市情的重要方面。
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利用率低,水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加大;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慢,农民增收的难度大,解决“三农”问题的任务十分艰巨;城镇化水平不高,城市特别是渭南中心城市聚集生产要素的能力较弱,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工业竞争力不强,带动经济发展、支撑财政增收的大企业和名牌产品少;各级财政普遍困难,建设资金严重短缺;投资环境仍不尽如人意,干扰破坏投资环境的现象时有发生;防汛和安全生产任务重,移民、基金会等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因此,“十一五”时期,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强化忧患意识、赶超意识和创新意识,积极应对挑战,着力化解矛盾。
只有发展思路对头,战略谋划得当,政策措施得力,就能乘势而上,推动渭南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努力实现全市人民思进求富的强烈愿望。
二、“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预期目标(一)总体要求实现我市经济跨越式发展,必须坚持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市二次党代会和市委二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团结稳定、加快发展两大主题,统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
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以环境建设为关键、以提高执政能力为保证”的工作格局,大力实施项目带动、工业强市、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稳步推进改革开放,着力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速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积极推进和谐渭南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努力建设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人民富裕的新渭南。
(二)基本原则“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必须加快发展速度。
解决渭南所有问题的关键是加快发展。
只有加快发展,才能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才能实现后来居上。
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千方百计扩大投资,合理引导消费,大力增加出口,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必须提高发展质量。
发展要有较快的速度,又要注重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紧紧抓住结构调整这条主线,着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真正把经济增长转变到依靠科技、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上来,走出一条速度快、结构优、效益好、质量高的发展路子。
──必须增强发展后劲。
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资源,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稳步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活力,扩大经济发展空间。
全面推进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必须实现和谐发展。
社会和谐是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通过发展促和谐,通过和谐促发展。
认真落实“五个统筹”,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更加注重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更加重视民主法制建设,让人民群众在加快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在和谐稳定中安居乐业。
(三)预期目标经过五年的发展,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工业化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化步伐进一步加快;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构建和谐渭南取得新成就;财政状况实现好转,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
──全市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12%左右,2010年GDP 达到580亿元左右,人均GDP达到10200元;──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2%以上;──民有经济占GDP的份额达到60%左右;──人口自增率年均控制在7‰以内,全市人口控制在570万人以内;──城镇化水平达到4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