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中村改造的问题与对策——以杭州为例
“城中村”改造中的产权理论应用——以杭州市为例的开题报告
“城中村”改造中的产权理论应用——以杭州市为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人口的快速增长,中国城市出现了大量的“城中村”现象。
这些“城中村”往往是指农村进城的人口聚居形成的城市贫民区和不规划的城市建筑群体。
由于其建筑品质低劣、公共设施缺乏、环境恶劣等特点,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形象和市民的生活质量,成为城市管理的难点和瓶颈。
因此,相关政策制定者和管理者都认为城中村改造是当前城市管理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然而,过去的城中村改造一直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产权问题。
在城中村改造中,因为历史的原因,大部分的建筑都没有完备的产权证明,导致谁来拆迁、谁来补偿的问题一直无法解决。
这个问题的产生不仅涉及到政府的职责,也涉及到居民群众和开发商的利益。
因此,深入探讨“城中村”改造中的产权理论应用,以杭州市为例,研究改造过程中产权的问题,为城中村改造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内容本次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1.对比国内外城中村改造的案例,分析其经验与教训,总结不同的产权模式和应用方式;2.以杭州市为例,对不同的城中村改造模式和产权方案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优缺点、适用范围及操作性;3.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法,了解杭州市城中村居民群众对产权理论的理解和认知状况,探究如何制定出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产权方案,从而更好地推动城中村改造的工作。
三、研究意义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成果:1.为城中村改造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更为合理的城中村改造方案提供理论支撑;2.为城中村居民和开发商提供更加公正和合理的产权保障,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3.为中国的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提供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推动城市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城中村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中村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对城中村问题简单介绍,重点分析了城中村较难改造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解决措施,尤其对外来务工人员公寓房的建设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提出了一些应注意的问题和具体的建设思路,以期引起各级政府的关注,为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做出贡献。
标签:城中村;农民安置房;外来务工人员公寓房1 城中村现象及其较难改造的主要原因城中村现象是近些年来出现的一个棘手城市问题。
它不仅阻碍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
随着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城中村问题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在城市化进程方面关注的头等大事之一。
城中村对城市的危害很大,它不仅脏乱差、与优雅的城市环境极其不符,而且人口成分复杂、赌博及嫖娼现象猖獗、严重影响社会的治安,还导致土地利用不经济、土地本身的价格大打折扣。
虽然城中村带来各种负面问题,但改造措施一直是各地政府头痛的问题。
主要因为:一是,城中村一般占地面积较大,如果按照城市商业开发用地的价格购买,政府必须支付农民巨额资金,政府一般承受不起;二是,占据城中村土地的农民利用城中村土地和住所,能够从中获得巨大的利益,如果不能弥补这些好处,他们一般不会出让城中村土地。
总之,收购城中村土地所需巨额的资金以及来自城中村农民巨大的压力是城中村问题之所以较难解决的两个主要方面。
农民之所以迟迟不肯出让土地的原因在于:一是,等待土地升值,以期卖个好价钱;二是,利用城中村的地理优势,靠出租房屋能够得到不错的租金;三是,由于城中村农民已无耕地,因此他们希望出售土地后能够得到政府的各项保障,尤其是工作方面的保障。
2 城中村改造的出路及其解决措施2.1 农民安置房的规划当农民交付土地后,政府要根据户数或宅基地数分配给农民住房,以解决他们的居住问题。
但政府传统的方法就是简单的给农民两套中型(一般约60-90平方米)住房。
这不仅让一些人口较多家庭因住房面积太小无法居住,而且让那些想靠出租住房得到租金补偿的农民因住房面积太大无法出租其住房。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中村改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中村改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摘要】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中村改造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从城中村存在的问题、改造现状、对策措施、政府责任和社会参与等角度进行探讨。
城中村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老旧设施、环境脏乱差、社会治安隐患等,而城中村改造的现状则需要加强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建设和居民搬迁等方面的工作。
在对策方面,政府需要加大投入、完善政策法规、鼓励社会参与等,而社会也应当积极配合,共同推动城中村改造工作。
未来,城中村改造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实现问题解决的总结,为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
展望未来,城中村改造将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方向,推动城市发展朝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城中村改造、新型城镇化、问题、对策、政府、社会参与、责任、发展趋势、城市规划、住房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居民生活、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社会稳定等。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城中村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城中村改造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城中村是城市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老旧住宅区,由于规划不科学、基础设施落后、环境恶劣等原因,给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对城中村进行改造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
研究背景部分将重点探讨城中村存在的问题、改造的现状以及对策研究,以期为实际工作提供有益建议和参考。
通过深入分析城中村改造的现状和问题,可以更好地了解改造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同时也可以为未来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宝贵经验和借鉴。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城中村的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对于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对城中村改造问题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价值。
1.2 研究意义城中村改造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重要任务之一,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意义。
城中村改造可以有效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有助于实现城市功能的优化和提升。
城中村改造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中村改造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在我国城镇化加快发展进程中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实现新时代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安排。
实施城市更新及老旧小区改造具有积极的意义,是城市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需要,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必然途径。
实施“城中村”改造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城市的空间布局。
然而,“城中村”改造不同于一般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在各环节都存在着不可预测性。
因此,对于“城中村”项目的难点进行梳理并找到应对措施,对项目整体的顺利推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城中村;改造问题;对策引言城中村的土地所有权为集体所有,土地使用主要以住宅建筑为主。
耕地面积少。
建筑物主要是住宅,但是这些住宅因为没有合理的规划而显得杂乱无章,甚至是有违章建筑的存在。
根据不同位置的城中村,建筑住宅密度不一。
绿化程度参差不齐,需要有计划地改进。
基础设施、娱乐设施等不完善。
村里的经济相对落后,也存在不正规的经济。
主要是指以建筑或者土地出租后存在不正规经营。
城中村的流动人口多且复杂,是卫生、治安、环境问题的集中地。
1城市更新视角下旧城改造的方向1.1城市更新加速推动城市“新经济”城市规划建设工作是贯彻落实新一轮发展战略理念、推动我国高质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活动载体。
这些年无论说的是整个城市基础建设对实体经济的快速拉动,还是房地产对实体经济的快速拉动以及城市建筑业快速发展中所带动的诸多相关新兴产业,对整个城市的实体经济发展起了重大拉动作用。
城市更新政策有助于充分挖掘地方城市政府闲置土地资源、激活地方城市政府低效利用资源、优化完善城市社会经济管理体系结构布局、助力促进城市新主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1.2城市更新重构发展城市“新功能”传统的城市建筑功能已经逐渐滞后于现代城市中对新的功能需求。
城市更新政策有利于城市重构和优化发展一个城市新的服务功能,比如健康卫生防疫新功能要求、城市更智慧、功能重构增活力、加密路网更便捷、历史文化重传承、特色游憩引周边、绿色生态更低碳。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中村改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中村改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中村改造成为了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
城中村作为城市中的一个独特存在,既满足了农民工的居住需求,也为城市提供了廉价劳动力。
由于历史原因和规划管理不善等因素,城中村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居住环境恶劣、基础设施不完善等。
进行城中村改造势在必行。
本文将就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中村改造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城中村改造面临的问题之一是居住环境差。
城中村通常由于建筑老旧、居住条件拥挤等原因,导致居住环境恶化。
为了改善居住环境,政府可以加大力度进行住房保障,提供更多的安居房,并加强对房屋的维修和改造,确保居民的住房条件达到基本要求。
可以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提高城中村居住环境的舒适度。
城中村改造面临的问题之二是基础设施不完善。
由于城中村的规划管理不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不便。
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可以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提高城中村的供水、供电、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
可以通过搭建公共服务设施,如学校、医院等,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中村改造面临的问题之三是农民工的就业问题。
城中村中大部分居住的是农民工群体,他们在城市中找工作常常困难重重。
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增加他们在城市就业的机会。
可以积极引导农民工回乡创业,通过支持农业生产、发展乡村旅游等方式,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工有选择地返乡就业。
城中村改造面临的问题之四是社会管理的困难。
由于城中村居住的人口众多,社会管理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加强社区建设,注重社会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高居民自治能力。
可以加强对居住人口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文明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共同维护好城中村的社会秩序。
城中村改造是当前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了解决城中村改造中存在的问题,政府可以加大住房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和就业扶持,并注重社会管理体系的建设。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中村改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中村改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提速。
与城市化进程不同步的是,城中村的存在成为了一个凸显的问题。
城中村是指处于城市中心的地区,由于历史原因或规划不完善,形成了大量集中的低品质、低层次的居住区。
这些城中村的存在不仅严重影响了城市的整体形象,还存在着很多社会问题,如交通拥堵、治安问题、环境污染等。
城中村改造成为了当前城市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有效的解决城中村改造问题,成为了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难题。
城中村改造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城中村的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较差。
由于历史原因和规划不完善,城中村的住房建设、道路交通、供水电气等基础设施都相对滞后,居住环境较差,不符合现代城市化的要求。
城中村居民的生活方式和观念落后。
城中村居民多为外来务工人员、低收入群体和老龄人口,由于生活环境的限制,他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相对滞后,对规范化、现代化的要求不高。
城中村存在很多违法违规建设。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城中村的规划和建设并不符合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政策,存在很多违法违规建设,对城市环境和资源利用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城中村改造涉及的利益关系复杂。
城中村改造牵涉到不同层级政府的职责分工,相关利益主体的权益保障等问题,涉及面广,利益关系错综复杂。
面对城中村改造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解决:要加大政府投入,加强城中村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应当增加对城中村的基础设施投入,包括改善住房条件、加强道路交通建设、改善供水供电设施等,提升城中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要积极推动城中村居民文明素质提升。
政府和社会应当加强对城中村居民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文明素质和现代生活观念,引导他们主动适应城市化的发展需求。
要强化城中村改造的规划管理,杜绝违法违规建设。
政府应当严格落实城市规划和土地使用政策,加强对城中村改造的规划管理,杜绝违法违规建设,规范城中村的建设发展。
要建立多元化的城中村改造参与机制,促进相关利益主体共同参与。
城中村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城中村改造中存在问题的思考摘要:青年人才论坛为了集约节约土地,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和品位,推进襄阳市的城市化进程,建设文明、生态、和谐、宜居城市。
本文是通过笔者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全面认真分析后,从襄州区城中城改造的现状和实际出发,从城中村问题成因、城中村改造的现状、改造的重要意义、改造中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了个人的建议,以期推动城中村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襄阳青年人才论坛城中城改造问题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城市建设用地的供需紧张,政府将旧城改造作为加快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来抓。
但随着城市拆迁改造工作的不断深入,拆迁改造诱发的矛盾和纠纷也日益增多,拆迁改造也已成为城市建设的聚点,社会关注的焦点,工作中的难点,媒体关注的热点。
拆迁改造工作涉及面广,法律、政策性强,关系着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为此,我们在工作中急需寻找一条推动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工作顺利进行的新路子。
作为一名基层城市规划管理人员,对当前襄州区城中村拆迁改造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和思考。
一、城中村问题成因城中村问题是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是我国城乡二元化的管理体制对基于集体土地产权和集体经济属性的城中村地区,在户籍、土地、规划、建设、融资、就业、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管理不到位而造成的。
分析城中村问题的原因,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城市政府为节省开发建设成本,只征用农用地,绕开现有农村居民点;城乡发展缺乏统筹安排,未考虑外来人口的居住需求;城市规划编制不完善,造成城中村建设无据可依;管理部门执法不严,对违法建设行为查处不力。
二、目前襄州区城中村改造的现状襄州区辖1个办事处8个社区5个行政村,村(居)民总人数27485人,总户数6534户,村庄占地面积5483亩,耕地面积5916亩,其中:云湾、西湾、张湾、金华、航运、红星、潘台、洪山头等8个社区和朱庄村三、七、九组属襄阳市市区中心城区范围内的一级控制区,其它4个行政村和朱庄村部分组属襄阳市市区中心城区范围内的三级控制区。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中村改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中村改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
城中村改造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化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城中村改造旨在破除城市化进程中的障碍和瓶颈,建设更加宜居、方便、美丽和生态可持续的城市,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会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城中村改造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土地保障:城中村改造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并且改造过程中还需要解决一系列的土地问题,包括土地归属、集体土地流转等问题。
2.资金保障:城中村改造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住房改建、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需要各级政府加大资金支持和投入。
3.居民权益保障:城中村改造需要关注居民的利益和权益问题,包括居民的安置和补偿等问题,需要政府和开发商尽快解决这些问题。
4.组织管理:城中村改造需要加强社会组织的参与和管理,包括社区组织、物业管理等方面,需要完善城市治理体系。
1.加强土地资源的保障:城中村改造需要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加强土地资源的保障。
政府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土地流转、土地收储、土地重组等方式,保障改造项目顺利进行。
2.加大资金投入:城中村改造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各级政府需要加强资金的安排和投入。
同时也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PPP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入。
总之,城中村改造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政府与社会共同努力,加大投入和力度,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生活质量。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中村改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中村改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中村改造是城市管理和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城中村是指位于城市中心地区的老旧住宅区域,有着人口密集、居住环境差、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
城中村改造的目的是提高住宅区的居住环境和基础设施,并逐步实现城市功能的提升。
城中村改造也面临着许多问题,需采取对策予以解决。
城中村改造面临土地利益分配的问题。
由于土地资源的限制,城中村改造需要进行土地的重新配置和分配。
土地的重新分配往往涉及到多个利益主体,包括居民、开发商、政府等,各方之间的利益冲突较为复杂。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多元化的土地利益分配机制,如引入市场化机制促进土地市场的形成,确保土地利益的公平分配。
城中村改造面临居民搬迁的问题。
由于城中村改造需要对居民进行搬迁,涉及到大量的人口调整工作。
由于居民的个体差异和生活习惯的差异,搬迁工作面临着困难。
对于居民搬迁问题,可以采取适当的激励机制,如提供搬迁补贴、提供居住条件改善的保障等,以增加居民对搬迁的接受度。
城中村改造面临融资问题。
城中村改造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土地购买、房屋拆迁、基础设施建设等。
由于城中村改造项目投资周期长、回报周期较慢,很多开发商不愿意参与投资。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多元化的融资机制,如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城中村改造、政府与企业合作进行融资等,以降低融资成本,增加融资来源。
城中村改造面临社会维稳问题。
由于城中村改造涉及到大量的人口迁移和居民利益关系调整,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加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提高政府对居民合法权益的保障力度,加强对居民的宣传和引导工作,以缓解居民的不安情绪。
城中村改造是城市管理和发展的重要任务,但也面临着许多问题。
需要在土地利益分配、居民搬迁、融资和社会维稳等方面采取相应对策,以确保城中村改造的顺利进行,实现城市功能的提升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
城中村改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最新版】
城中村改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内容摘要:城中村现象是随着城市的快速扩张而出现的一个棘手的城市问题。
它不仅阻碍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甚至成为影响和制约社会加快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城中村问题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必须关注的问题之一。
本文针对城中村改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城中村改造问题对策开展城中村改造工作的背景城中村现象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快速扩张而出现的一个棘手的城市问题。
它不仅阻碍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且已成为影响和制约社会加快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城中村问题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在城市化进程方面关注的大事之一。
把城中村区域改造成为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环境优美、城乡协调、社会文明、管理科学的新型城市社区,是推进加快城市化进程,建设新农村的重中之重,是提升城市品位和综合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更是改善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内在要求。
针对以上情况,笔者围绕城中村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
通过调研,笔者认为要推进城中村的改造,加快城中村的开发,要以新农村建设的模式、经营城市的理念为抓手,以农村按城市来建设、城市按农村来美化为路径,着力推进城市郊区化、郊区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努力提升城中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种生活品质。
城中村改造的意义(一)有利于提高城市的品位城中村的改造,一是可以不断拓展城市空间,日趋完善城市功能,有效提升城市品位,共建共享城市现代文明成果;二是可以加强城市管理,改变城郊结合部脏、乱、差的现状,促进城市形象的改善;三是可以进一步发挥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有利于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由于原村庄缺乏统一规划,每家农户都注重自家房屋的建设,忽视公共设施的建设,缺少必要的商业服务设施,这使得居民的生活很不方便。
后峰会时代杭州市城中村改造面临的难题和有关建议
国巨大社 会 变 迁 的 “ 三驾马车” 。在 城 市 化 急 剧 推
的 目标任 务 , 通 过 阐 述 杭州 市城 中村 改 造 的基 本 情 况, 分 析 当前 存 在 的突 出难 题 , 提 出 破 解 路 径 和 方法。
阶段 。未来 , 中国经 济 的不 断 崛起 , 将 促使 中国城市 化 建设 向更 深 阶段 行 进 。预计 到 2 0 5 0年 , 中 国的城 市 化率将 达 到 7 0 % 以上 , 这就 意 味 着 每年 平 均需 增
收 稿 日期 : 2 0 1 7— 0 3— 2 1
作者简介 :陈美 丽( 1 9 7 2 一), 女, 浙江杭州人 , 高级 经济师 , 从事建设工程管理工作 。
6
浙
江
建
筑
2 0 1 7年
第3 4卷
社会 二元 结构 的弊 端 , 实 现 不 同地 区 间 城 市 发 展 的 平衡 和地 区内城 乡之 间 的共 同富裕 _ 2 J 。 随着 城市 化 进 程 的 不 断推 进 , 杭 州 市 城 中村 问 题 日益 凸现 , 由此产 生 的深层 次 问题 和矛 盾 , 严 重 影 响 了城 市 总体 功能 的发 挥 , 阻 碍 了城 市 化 的 进 一 步 推 进 。为 了切 实改 变城 市面 貌 , 加 强城 市 管理 , 改 善 城 中村 区域 城市 环 境 和 居 住 条件 , 理 顺 城 郊农 居 混 杂 地 区的管 理体 制 , 维护 集 体 经 济 和 村 民的 合 法 权 益, 杭 州市 自 1 9 9 8年 开始 启 动主 城 区撤村 建居 和 城 中村 改造 工作 , 经 历 了探 索启 动 、 稳步推进 、 快 速 推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中村改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中村改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摘要】现代社会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中村改造成为重要议题。
本文旨在分析城中村改造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我们需了解城中村改造目前存在的挑战,包括老旧设施、环境恶劣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制定改造对策,如更新设施、改善环境等措施;政府在城中村改造中扮演重要角色,需要提供政策支持和指导,鼓励社会参与和居民意愿,同时寻求资金渠道和筹措方式。
本文对城中村改造的前景进行展望,并提出总结和建议。
城中村改造事关城市更新与居民生活质量,有望为城市发展带来更多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城中村、改造、新型城镇化、问题、对策、政府角色、政策支持、社会参与、居民意愿、资金渠道、前景展望、总结、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中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型城镇化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而城中村改造作为新型城镇化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备受社会和政府的关注。
城中村的存在不仅影响着城市的形象和环境,更关乎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整体发展。
目前城中村改造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如地理位置复杂、产权不明晰、改造资金短缺、居民意愿参差不齐等。
探讨城中村改造的问题与对策,并找出有效的解决方式,对于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城中村改造的现状与问题,探讨可行的对策与解决方案,探讨政府在城中村改造中的角色与政策支持,探讨社会参与与居民意愿,探讨资金渠道与筹措方式,为城中村改造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深入探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中村改造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对策,从而促进城中村改造工作的顺利推进。
通过研究城中村改造的现状与问题,了解当前城中村存在的诸多障碍和困难,为未来提供有效的改造方向和策略。
探讨政府在城中村改造中的角色与政策支持,分析社会参与与居民意愿对城中村改造的影响,探讨资金渠道与筹措方式对城中村改造的保障作用。
浅谈城中村改造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的一 些零 星 地块 的农 户成 为无 主实施 的 三 不 管 地带 ,无 法 实现 真正 意义 上 的整 村改 造 ,更难 以连村成 片 。三 是仓 促 调整 拖延 时间 。一 些 已经 审批 下来 的项 目因拆 迁 、 住宅与商业用地比例不合理、配套设施不 全 、布点 不合 理等 原 因往 往 到最后 又 要对 原 规 划进 行重 新调 整 ,这 些调 整 既花 费 了 大 量 的人 力 、物力 、财力 ,还 影 响 区块推 进 速度 。 ( 二 )前期 审批 手续 办理 期 限较 长 。 项 目建 设 涉及 立项 、规 划 、用 地等 行政 部 门 ,环 节 多 ,程 序 复 杂 ,周 期 长 ,难 度 大 ,从 立项 到 开工 建设 需要 很 长时 间 ,极 大地 影 响 了项 目建 设进 度 。 ( 三 )拆 迁 “ 妖 魔 化 ”现 象 愈 演 愈 烈 。媒体 基 于 为百 姓获 取公 平 、公证 和合 法利益的报道值得肯定。但社会上现在有 些媒体为了博取眼球过多、过大地渲染暴 力拆 迁 、违 法拆 迁 以及钉 子 户为 抵抗 拆 迁 而采 取 的跳楼 、 自焚 等极 端 社会 事件 ,再 加 上 网络 、微 博 等不 可控 宣传 平 台 的无 限 转 载 和传 播 ,政 府拆 迁尤 其是 强 拆 已经成 为一种 条件 反射 式 的 “ 违 法 ”行为 。 ( 四 )诉 求多 样化 回迁 安置 成新 难 。 是在安置房建设方面,回迁户既关注户 型 、外 观 、外 墙保 温 、小 区绿 化 、屯 梯 品 牌 等能 直 观反 映安 置 房品 质 的一些 软 件和 硬件 ;又关 注 出行 、上学 ≮看 病 、购 物等 涉及 今 后衣 食住 行 需求 的配套 环境 ,常成 为拒 绝 安置 的 重要 理 由 。二是 在 阳光安 置 推进 共发 展 。 片区改 造要 在全 区一盘 棋基 参 考文 献 方 面 ,由 于缺少 沟 通 和交 流 ,回迁 户对 政 础上 推进 ,建 议 组建 一个 规格 较 高 的大协 【 1 】 李钊 . “ 城 中村 ” 改 造 途 径 的 思 考 U 1 . 府在 房 源供 应 、户 型搭 配 和公 开性 ,选 房 调牵 头机 构 ,对 内重 点协 调解 决 各部 门改 安徽 建 筑 , 2 0 0 1( 0 3 ).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中村改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中村改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中村改造成为当前城市更新发展的重要课题。
城中村是城市中存在的一种老旧、密集、拥挤的居住区域,存在着住房老化、基础设施滞后、环境污染等问题。
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城中村改造已经成为城市更新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
城中村改造中难以避免的问题也伴随而来。
政府引导与市场化改造的平衡、居民参与与利益保障、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
对城中村改造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探讨城中村改造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对策,有助于推动城市更新发展,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
的阐述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城中村改造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为我们接下来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深入分析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中村改造的现状和问题,探讨有效的对策和解决方案,促进城中村改造工作的顺利推进。
具体包括政府引导与市场化改造的平衡,居民参与与利益保障,以及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研究,旨在找到城中村改造的最佳路径,实现城中村的良性发展,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实现城市化进程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更好地阐释城中村改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将进一步分析改造过程中的多方合作,尊重居民意愿的关键性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为城中村改造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3 研究意义城中村改造问题一直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议题,对于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城中村改造不仅仅是简单的房屋改建,更是城市更新和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城中村进行改造,可以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居住环境质量,优化城市功能布局,促进城市宜居化和宜业化。
城中村改造还可以促进城市规划和土地资源利用的合理化,提高城市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城中村改造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城市发展问题,更是一个社会治理问题和民生问题。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中村改造需要充分考虑居民利益和参与,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杭州城中村综合整治探索及实践
杭州城中村综合整治探索及实践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原有城市周边的村落逐渐被城市包围,出现了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城中村”,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城市尤其突出。
“城中村”的存在与蔓延已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现代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对其进行综合整治势在必行。
本文以白沙泉区块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和现状分析,提出整治思路及目标,阐述对区块内的基础设施、建筑风貌、景观绿化、交通组织等四大方面进行改造提升的实践过程。
关键词:城中村;综合整治;建筑改造一、项目背景2010年,浙江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正式作出美丽乡村建设决策,省委、省政府根据安吉县“中国美丽乡村”工程的成功案例,制定了《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5)。
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并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的概念,其实“美丽中国”的建设难点也在美丽乡村建设,通过城乡联动发展,推进新农村与城市的双轮驱动。
2016年,市委办公厅和市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开展杭州市主城区城中村改造五年攻坚行动(2016—2020年)的实施意见》,目标至“十三五”期末,基本完成主城区城中村改造,将主城区城中村打造成配套完善、生活便利、环境优美、管理有序的新型城市社区,城中村居民获得感明显提升。
白沙泉区块位于西湖风景区宝石山麓北侧,属于西湖风景名胜区北山景区,包括了白沙泉和曙光三弄两个地块,总用地面积为77452平方米,从一般意义上来说,白沙泉应该称为“景中村”,但由于其位置处于景区边缘,同时与黄龙商圈接壤,其现状与城中村更为相似,适逢G20峰会在杭州召开,因此G20峰会办将其列入城中村整治范畴,白沙泉区块综合整治工程应运而生。
二、现状及问题白沙泉村以泉为名,相传万历年间,村人掘土筑墓,泉自白沙出,甘冽甲于附近山泉,命名“白沙泉”,至今已有400多年。
白沙泉地块紧邻黄龙洞、宝云山、仙姑山、栖霞岭,山林葱郁,洞窟众多,据考,此处原是宋代贡茶宝云茶产地,为北宋西湖三大名茶之一,是西湖龙井的前身,同时自五代吴越国以来积淀了丰富的佛教和道教文化,均有一定的影响力。
杭州市城市规划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杭州市城市规划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一、引言杭州是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三角的重要中心城市,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为进一步发挥杭州在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重要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在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作用,强化科技创新和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逐步把杭州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设施完善、生态良好,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杭州市规划以市域中心城市为核心、县(市)城为依托,中心镇为骨干,一般镇为基础,形成开放、高效、有序、协调,富有持续竞争力的市域城镇体系。
二、杭州城市规划现状说明1、城市规划布局:从以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线的跨江、沿江,网络化组团式布局。
采用点轴结合的拓展方式,组团之间保留必要的绿色生态开敞空间,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模式。
·一主三副:即由中心城区、江南城、临平城和下沙城组成。
承担生活居住、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旅游服务、科技教育、文化娱乐、都市型和高新技术产业功能。
逐步形成体现杭州城市形象的主体区域。
·六大组团:分成北片和南片,北片由塘栖、良渚和余杭组团组成,南片由义蓬、瓜沥和临浦组团组成。
六大组团的功能主要在于吸纳中心城区人口及产业等功能的扩散,形成相对独立、各具特色、功能齐全、职住平衡、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组合城镇。
·六条生态带:在各组团之间、组团与中心城区之间,利用自然山体、水体、绿地(农田)等形成绿色开敞空间,划定生态敏感区,避免城市连片发展而影响生态、景观和城市整体环境水平。
·双心双轴:旅游商业文化服务中心、城市新中心、城市生态轴、城市发展轴。
双心:即湖滨、武林广场地区--旅游商业文化服务中心;临江地区--由北岸的钱江新城和南岸的钱江世纪城共同组成的城市新中心。
双轴:即东西向以钱塘江为轴线的城市生态轴;南北向以主城--江南城为轴线的城市发展轴。
杭州萧山区城中村拆迁改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注意事项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2)原创性声明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4)外文摘要、关键词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7)参考文献8)致谢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浅谈城中村改造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谈城中村改造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徐军亮
【期刊名称】《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年(卷),期】2015(000)015
【摘要】城中村改造作为城市有机更新、提升城市品位、改善百姓生活品质的实事惠民工程,是集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基础设施与一体的综合性工程。
【总页数】1页(P137-137)
【作者】徐军亮
【作者单位】杭州市滨江区农村多层住宅建设管理中心,浙江杭州 310052【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92
【相关文献】
1.对城中村改造中存在问题的思考——太原市城中村改造调研
2.苏南地区城中村改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以苏州市姜庄村为例
3.浅议城中村改造存在问题及对策--以广西柳州市城中村改造为例
4.城中村改造中存在的新问题及解决思路——以广州城中村改造为例
5.浅谈上海城中村改造中的探索及实践——来自上海市普陀区红旗村“城中村”改造中的思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中村改造的问题与对策——以杭州为例
发表时间:2018-09-10T15:55:40.51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作者:胡夏梦
[导读] 摘要:本文主要从城镇化发展角度出发,分析城中村改造发生的问题,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城镇化发展背景下城中村改造的有效措施,希望全面推动城中村改造发展效果。
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本文主要从城镇化发展角度出发,分析城中村改造发生的问题,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城镇化发展背景下城中村改造的有效措施,希望全面推动城中村改造发展效果。
关键词:原因;城中村改造;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1、城中村现状
1.1破败面貌与城市建成区相互交叉,形成城中有村的特殊现象
城中村实际是在快速城市化阶段政府为规避征用、改造城郊农村而带来的迅速扩张城市用地所造成的社会现象。
随着城市的扩张,原来在城郊的村,纷纷被包围在城市中,成为城中村。
由于城中村的生产资料、生活资产仍属农村集体所有,造成城乡二元结构并存。
1.2人口密度过高、公共配套设施不足
城市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
大部分外来人口多选择租金较低、管理松弛而且交通比较方便、接近就业地的地点居住,城中村交通便利、房租廉价,吸引了大部分外来的打工的中低收入人群。
根据部份街道统计现状户籍人口与实际容纳人口相差近十倍,人口密度极高。
城中村内开发强度普遍过大,又存在大量的违章建筑,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城中村内部公共空间缺泛,环境质量低下,公共配套严重不足。
1.3城市中的贫民窟,犯罪率高
绝大多部外来打工都很难接受城市市场的住房,就产生城市中的贫民居住区。
城中村独特的“出租屋经济”让城中村自然而然成为城市中的贫民窟。
相比周边城市建成区,城中村内赌博、吸毒、卖淫、打群架、超生等行为时有发生,城中村成为城市中的死角。
2、原因分析
2.1城乡分离的二次原体制是城中村现像的根本原因
建国后优先发展城市,限制人口流动,制定严格的地籍和户籍制度,形成了城乡分治的二元体制。
所谓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就是农村土地实行集体所有制,城市土地实行国家所有制。
在二元土地结构所有制的基础上,相应地形成了两种产权,即国有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
正因为两种所有权的差异,造成了国家可以征用农业生产的农用地,而很难征用作为农民生活的宅基地。
由于制度的差异和条件的不成熟,地籍和户籍没有统一,就保留原来的村落,形成了所谓的“城中村”。
2.2可观的租金收益是“出租屋经济”产生根源
“城中村”交通便利,房租廉价,吸引很多外来打工的中低收入者,本地居民通过出租房屋获得很大的收入。
在这些巨大利益驱动和诱惑下,村民想尽一切办法,甚至违章违规加建、扩建、改建,这就使原来规划不合理的“城中村”更加密集拥挤、杂乱无章。
当“城中村”的房屋加建或建成后,政府想整改或拆迁非常困难,改造的成本更高,涉及到复杂的产权和赔偿问题,在条件不允许的前提下,政府只能留存“城中村”,等待改造的时机。
2.3城中村明显的社会解组特征和较低的集体效能是城中村犯罪率的形成机制
城中村是流动人口的聚集地,具有较强的居民流动性,是集中弱势的社区。
居住者大都来自全国不同区域,各地语言、文化、生活方式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居民的异质性程度较高,不利于彼此间的团结信任。
再者,高速的居民流动,特别是人口的急剧减少,会造成一个社区制度性解体,切断长期形成的社会纽带,削弱对集体生活的社会控制,不能产生良好的集体效能,从而产生高犯罪率。
3、城镇化发展背景下城中村改造存在的问题与措施
3.1城乡统筹流于形式
由于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机制存在差异性,统筹规划机制薄弱等因素严重阻碍了城乡之间的要素流动,影响了文化交流和社会经济联系。
然而受到户籍,土地以及社会保障等因素影响,无法真正实现城市化转变,造成城乡统筹发展流于形式,在体制上无法全面实行城市化改造。
在城镇化发展背景下实施城中村改造需要全面遵循统筹兼顾原则,该原则能够有效处理城中村改造期间产生的相关利益主体冲突矛盾以及协调困难等问题。
统筹兼顾原则的核心在于明确城中村改造过程中角色定位以及利益主体诉求等问题,在此基础之上建立多元化的治理机制。
3.2城中村农民融入新型社区难
城中村有自己特定的历史文化渊源,有浓厚的传统观念和生活风俗。
村民有一种依恋故土的情感。
村落整体改造或搬迁就意味着失去他们的根。
因此在城中村改造统一后,全新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加上他们本能的排斥心理促使他们在短时间内无法适应新社区生活。
从而与周边社区居民产生纠纷不断,彼此存在排斥,无法相融合组成新社区。
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人本思想属于核心地位,城中村居民属于城中村改造建设的承担者。
城中村新社区在制定和发展过程中,可以共同推荐信任的人作为社区管理者,共同制定双方都满意的相处方案,有效融合大家的想法,多多举行集体活动,增加互动,增强彼此的了解和情感,缩小城乡居民享受公共服务的差距,在与城市互动期间转变城中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观念等。
3.3村民拆迁补偿政策让社会发生畸形现像,不利于村民可维续发展
在进行拆迁改造之前,政府部门根据制定的政策,对拆迁区一次性买断土地和补偿大额资金给村民,由部分村民在得到拆迁资金后,没有认识到资金的正确使用,将拆迁补助资金到处买房,扰乱房地产经济,或者将拆迁款用在赌博等不良行为上。
由于缺乏理财能力,城中村居民文化水平较低,部分村民无法掌握新型技术,造成城市就业难度大,长此以往将会导致坐吃山空,陷入生活困境。
政府部门在改造后,要做好村民的保障工作,这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对村民进行宣传教育,四十岁以下的年轻人为重点对象,抓住城中村改造后产业调整的契机,大力扶持第三产业和服务业,为他们提供更加广阔的就业机会和高质量的岗位。
3.4改造模式过于单一,不易城市多元化发展对策。
杭州主城区246个城中村属于不同的类型,要采取的改造方案是“一刀切”
的拆迁虽然这种模式改造的速度比较快,通常是整村改造,改造比较彻底,能一次性解决众多历史遗留问题,后遗症少,但是这不仅会给政府带来了财政负担,而且缺乏科学性,所以使用政策强制。
其实政府的改造模式除了政府主导型,还有项目带动型和开发区建设模式。
项目带动型主要是指主要依靠市级以上重点项目带动“城中村”改造和拆迁安置房建设,该种改造模式有利于统筹规划、系统推进和利益协调,可以充分利用大项目审批手续统一“打包”的优势,加快项目前期审批手续的办理;其次是一般项目带动,指非市级以上重点工程项目带动的改造,主要由各区、街道或村根据实际情况而实施的项目,既解决了“城中村”改造的融资问题,又引入了品牌房地产公司参与改造。
开发区建设模式主要是区级科技园范围内实施的撤村建居改造,其实质是项目带动的一种打包形式。
3.5城市改造生活成本增加
随着城市的扩张,城市在拆除重建后城市的平民区的越来越少,城市的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越来越高,使得中低层收入人群的生活成本过高,造成心里压力过大,社会的不稳定性。
政府应制定相应的的生活保障政策,例如大幅度地提高养老金标准和养老覆盖范围,确保中低层收入人群能与杭州整体生活水平相适应,还可增加劳动就业保障,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实施城中村改造时需要注重村民融入城市发展,统筹兼顾,完善各项政策,落实社会保障等方面入手,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城中村改造政策,全面促进城中村改造建设,全面实现城市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郝晓丽.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社区转型与城乡文化融合问题探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01):204-205.
[2]高晓路,许泽宁,王忠云.城中村纳入属地街道办事处管理的问题和对策——北京市155个非属地城中村调研[J].城市发展研究,2017,24(03):74-83.
[3]唐琼,禹航.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国内外“城中村”改造治理比较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17,34(01):35-38.
[4]臧俊梅,田光明,农殷璇.城乡统筹发展进程中成熟型城中村土地改造模式研究——以广州市白云区田心村改造为例[J].广东土地科学,2017,16(01):27-36.
[5]潘慧琳.城中村改造,城镇化过程中的“阵痛”——郑州城中村变革13年[J].决策探索(上半月),2016,15(09):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