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纪守法,杜绝不良行为教案
遵纪守法杜绝不良行为教案
遵纪守法杜绝不良行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遵纪守法的重要性,认识到不良行为的危害。
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提高学生分辨是非、自我约束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2. 不良行为的识别与预防。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2. 如何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自我反省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分辨是非、自我约束的能力。
3. 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遵守法律法规。
五、教学内容:1. 遵纪守法的重要性:讲解法律法规,让学生了解遵纪守法对个人和社会的益处。
2. 不良行为的识别与预防:分析常见的不良行为,引导学生识别并自觉抵制不良行为。
4. 自我约束、自我反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约束,提高自我反省能力,预防和纠正不良行为。
5. 情景模拟: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遵守法律法规,杜绝不良行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遵纪守法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2. 案例分析:分享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不良行为的危害,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人物为何会走上不良道路,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4. 情景模拟:设置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学会在实际生活中遵守法律法规,杜绝不良行为。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估学生对遵纪守法的认识和自觉性。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景模拟:观察学生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法律法规运用能力。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深入,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2. 反思教学方法:评估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实践。
遵纪守法杜绝不良行为教案
遵纪守法杜绝不良行为教案教案标题:遵纪守法杜绝不良行为目标:1.让学生明白遵守纪律和法律的重要性。
2.帮助学生认识并避免不良行为的危害。
3.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讲解纪律和法律的定义和作用。
2.引导学生讨论不良行为的例子,让学生认识到不良行为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
二、探究(30分钟)1.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列举常见的不良行为,并分析其危害。
2.指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遵守纪律和法律。
3.引导学生讨论有哪些方法可以杜绝不良行为。
三、总结(10分钟)1.归纳整理学生的讨论结果,总结遵守纪律和法律的重要性。
2.强调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必要性。
四、拓展(30分钟)1.分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选择一个不良行为,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展示该不良行为对个人和社会造成的影响,并提出杜绝该行为的建议。
2.分享结果:各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展示和建议,并进行讨论。
五、总结与评价(10分钟)1.再次强调纪律和法律的重要性,以及杜绝不良行为的必要性。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并以身作则,成为遵纪守法的模范。
3.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并对他们的成果给予肯定和指导。
六、作业布置(10分钟)1.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遵纪守法和杜绝不良行为的作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鼓励学生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新闻和案例,以进一步加深对纪律和法律的认识。
教学资源:1.教室黑板或白板、粉笔或马克笔。
2.角色扮演材料、小组讨论记录本。
评价方法:1.对学生的参与度进行观察和评价。
2.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分。
教学反思:通过本教案,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遵守纪律和法律的重要性,以及不良行为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
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并提出杜绝不良行为的方法。
同样,通过作文的形式,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进一步加深对纪律和法律的理解。
最后,评价和鼓励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积极参与给予肯定和指导,可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杜绝不良行为 教案
杜绝不良行为教案教案标题:杜绝不良行为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不良行为的定义和影响。
2. 提供学生必要的技能和策略,以避免和应对不良行为。
3. 培养学生积极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教案步骤:引入(5分钟):1. 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向学生解释本节课的目标和重要性。
2. 提问学生他们认为什么是不良行为,以激发学生思考和参与。
讲解不良行为(10分钟):1. 通过示例和讨论,向学生介绍不良行为的定义和种类,如欺凌、偷窃、说谎等。
2. 强调不良行为对个人、他人和社会的负面影响。
分析不良行为的原因(10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认为导致不良行为的可能原因,如缺乏自控能力、家庭问题、同伴压力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预防不良行为的发生。
提供解决方案(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一些常见的解决不良行为的策略,如寻求帮助、采取积极的行动、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2.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自己的经验和方法,以及他们如何应对不良行为。
角色扮演和讨论(15分钟):1.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良行为的场景,并让学生展示如何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
2.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在角色扮演中的感受和观点,以及他们从中学到的教训和策略。
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到的知识。
2.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的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以杜绝不良行为的发生。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和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收集学生书面作业,要求他们总结本节课的关键观点和自己的反思。
3. 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讨论,了解他们对不良行为和应对策略的理解和态度。
教案扩展: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2. 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讲座或研讨会,进一步加深他们对不良行为的认识和应对策略的理解。
教案资源:1. 不良行为示例和案例分析。
2. 角色扮演的提示和指导。
3. 学生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指导。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教案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教案《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不良行为的种类和危害,认识到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的联系。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增强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远离违法犯罪。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让学生明确不良行为的具体表现和危害。
(2)帮助学生理解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的关系。
2、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将法律知识内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
(2)如何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识别和抵制不良行为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角色扮演法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实际情境,增强学生的体验和感受。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思考,从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二)讲授新课1、不良行为的种类(1)旷课、夜不归宿。
(2)携带管制刀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6)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2、不良行为的危害(1)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
不良行为可能导致身体受伤、心理压力增加,甚至引发心理疾病。
(2)影响学业和未来发展。
旷课、夜不归宿等行为会影响学习成绩,进而影响未来的职业选择和发展。
(3)损害人际关系。
打架斗殴、辱骂他人等行为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导致孤立无援。
(4)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不良行为开始逐渐演变的。
3、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的关系(1)不良行为是违法犯罪的前兆。
杜绝不良行为教案
杜绝不良行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良行为的定义和危害性。
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的意识。
3. 提高学生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4.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二、教学内容1. 不良行为的定义与分类2. 不良行为的危害性3. 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的重要性4. 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方法5. 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不良行为的定义、分类和危害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不良行为的危害。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以及如何提高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
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实际场景,学会正确处理不良行为。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不良行为的定义和危害性。
2. 讲解:详细讲解不良行为的分类和危害性,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 讨论:分组讨论如何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以及如何提高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
4.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实际场景,学会正确处理不良行为。
5. 总结:总结课堂内容,强调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列举自己身边的不良行为,分析其危害性。
2. 制定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方法,提高自己的行为素质。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堂表现和角色扮演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对杜绝不良行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内容1. 家庭在杜绝不良行为中的作用2. 学校在杜绝不良行为中的作用3. 社会在杜绝不良行为中的作用4. 家长和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5. 学生如何自觉抵制不良行为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家庭、学校和社会在杜绝不良行为中的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家长和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学生如何自觉抵制不良行为。
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实际场景,学会正确处理不良行为。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教案下学期法制教育主题班会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教案下学期法制教育主题班会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行为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增强法制意识,使学生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二、教学内容:1. 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的关系2. 常见不良行为及其危害3. 法律法规的重要性4. 学生如何遵守法律法规,抵制不良行为5. 预防违法犯罪的方法与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行为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认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3. 观看教育视频:播放相关教育视频,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4. 小组互动法:开展小组互动活动,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引发学生思考。
2. 学习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的关系:让学生阅读相关材料,讨论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的原因。
3. 分析典型案例:教师展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不良行为的发展过程,以及可能导致的后果。
4. 强调法律法规的重要性:教师讲解法律法规对个人和社会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遵守法律法规的必要性。
5. 学习如何遵守法律法规,抵制不良行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遵守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行为。
6. 分享预防违法犯罪的方法与技巧:让学生分享自己掌握的预防违法犯罪的方法与技巧。
9. 课后跟进:教师关注学生在课堂外的表现,及时了解他们在抵制不良行为、遵守法律法规方面的情况,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10.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跟进,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教案设计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的联系,增强法律意识。
2、帮助学生辨别常见的不良行为,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3、培养学生自觉抵制不良行为的能力,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不良行为的表现及其危害。
(2)明确违法犯罪的概念和法律后果。
2、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将法律知识内化为自觉的行为习惯。
(2)怎样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有效地抵制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不良行为、违法犯罪的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思考。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交流与合作。
4、角色扮演法: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深入理解相关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新闻视频或讲述一个相关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二)讲解不良行为的概念和表现1、向学生解释不良行为的定义,即那些对个人、家庭和社会有不良影响,但尚未构成违法犯罪的行为。
2、列举常见的不良行为,如吸烟、酗酒、沉迷网络游戏、打架斗殴、逃学旷课、偷窃等,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说明,让学生对不良行为有更直观的认识。
(三)分析不良行为的危害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不良行为可能带来的危害,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
2、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从个人身心健康、学业前途、家庭关系、社会秩序等方面深入分析不良行为的危害,让学生明白不良行为不仅会影响自己的成长和发展,还会给他人和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四)讲解违法犯罪的概念和法律后果1、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解释违法犯罪的定义,即违反国家法律规定,应当受到法律制裁的行为。
2、介绍常见的违法犯罪行为,如盗窃、抢劫、故意伤害、故意杀人、贩毒等,并说明相应的法律后果,让学生对违法犯罪行为有清晰的认识和敬畏之心。
(五)探讨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的关系1、引导学生思考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的联系,例如,不良行为如果不及时纠正,可能会逐渐发展为违法犯罪行为。
遵规守纪主题班会教案三篇
⑧不与社会上行为放荡分子来往,不上网,打游戏机
⑨不抽烟,不喝酒
⑩不斗殴打群架
⑾不迟到、早退、旷课
⑿工作认真负责,不走逃跑主义路线
2.请问违反了这些行规条例,其危害有哪些?
3.如果让你去帮助他们克服这些不良习惯,你有何高招?
请大家讨论3分钟,然后自由发言!
3、出操集队时要做到 快 、 静 、 齐 。
4、学生要做到穿戴整洁、朴素大方,男生不留 长发 ,女生不穿 高跟鞋。
5、按时到校,不 迟到 ,不 早退 ,不 旷课 。
二)、选择题
1、教师走进教室,班长(A ),教师检查纪律后答坐下。
(A) 喊“起立”“敬礼” (B)喊“敬礼” “起立” (C)什么也不喊
(十一)复习,我们遵守学校各项常规,争取取得好成绩,养成文明行为,清除不文明行为。
遵规守纪主题班会教案2
遵规守纪,做文明中学生”主题班会
【活动目的】为了使全班同学进一步理解新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增强班级团结,做一个遵规守纪、诚实守信、勤奋向上的中学生。
【活动简介】以学生学习行为规范为中心,通过生活实例研讨、行规讨论交流、反面案例启示等一系列程序活动对本班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
【活动要求】注重人人参与,讲究活动秩序,联系实际。
【活动地点】 55级15班教室
【活动过程】
一、由生活中的点滴谈起
二、《是对还是错》
习惯成自然,好的习惯是遵规守纪的结果,好的习惯能够规范我们的行为。坏的习惯却能误导我们的行为,甚至可能让我们误入歧途,走上不归路。 征:那么平时我们的一些做法或者习惯是不是符合规范呢?下面进入第一个活动:判断下面说法是对还是错。
(5)手中有废纸或其他垃圾随手丢在路边,反正没有人看见
遵纪守法主题班会教案
遵纪守法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遵纪守法的重要性,认识到违法行为的危害。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法规,自觉维护社会秩序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增强法制观念。
二、教学内容1. 遵纪守法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 常见的违法行为及危害3. 青少年如何遵纪守法,预防违法犯罪4. 法律案例分析5. 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遵纪守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遵纪守法的基本概念、意义和案例。
2. 互动法: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违法行为及危害。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遵纪守法。
4. 视频教学法:观看相关法制教育视频,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法律法规资料、案例。
2. 制作PPT,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等。
3. 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参与互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违法行为的图片,让学生猜测这些行为是否违法,从而引发学生对遵纪守法的思考。
2. 讲解遵纪守法的基本概念和意义(10分钟)讲解遵纪守法的基本概念,让学生明白遵纪守法的重要性,认识到违法行为的危害。
3. 分享违法行为及危害(10分钟)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违法行为及危害,从而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4. 观看法制教育视频(10分钟)观看相关法制教育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违法行为的后果,增强法制观念。
5. 小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遵纪守法(15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遵纪守法,预防违法犯罪。
讨论结束后,每组选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遵纪守法的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加深对遵纪守法知识的理解。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法院、公安局等法律机构,让学生亲身感受法律的力量和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2. 开展遵纪守法知识竞赛,测试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举办遵纪守法主题的演讲比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遵纪守法的理解和看法。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主题班会教案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主题班会教案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主题班会教案范文(通用10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主题班会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主题班会教案篇1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识记违法行为的类别,了解什么是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能力目标在学习违法行为的含义、类别及一般违法行为如何制裁的过程中,提高辨别能力。
思想觉悟目标通过学习违法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的知识,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教学重难点一般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观看投影片:(投影一):初中学生孙某,不懂法,看到本村常丢东西,居民意见很大,孙某认为是租房的外地菜贩子所为,于是萌发了报复“老外地”的想法,曾多次结伙拦劫、打伤过往的外地菜贩子,共抢人民币几千元。
人民法院依据刑法第263条“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判处孙某有期徒刑8年。
(投影二):1998年1月20日,临时工刘某下夜班后,到某歌厅玩,吃了水果,喝了一瓶洋酒,服务小姐催他结账,刘某却说“我没钱!”被保安人员拖出歌厅。
刘某对此不满,早7时,他拨打110称:“有4名男青年持刀抢走我人民币7000元、手机一部。
”公安机关查明事实后,以拨打110取乐,滋扰公安机关工作秩序,按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将其拘留。
(投影三):课本P93页第二个案例。
提问:(1)上述三个案例中的当事人孙某、刘某、朱某的行为有什么共同之处?(2)朱某认为:“拾到的东西就是我的。
”这种看法有什么不对?(设计此问题的目的:(1)使学生在发现共同点的过程中,引起对本节课要学习内容的思考;(2)从学生认识上的困惑点入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在扩散性思维的过程中,使学生在整体结构上把握本课时的内容。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教案下学期法制教育主题班会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教案下学期法制教育主题班会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不良行为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二、教学重点1. 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
2. 遵守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3. 自觉抵制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不良行为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
2. 如何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法规的习惯。
四、教学方法1.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不良行为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
3. 讲座法:邀请法制教育专家进行讲座,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五、教学内容1. 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介绍不良行为的概念、特点,以及不良行为可能导致的违法犯罪行为。
2. 遵守法律、法规的重要性:讲解法律、法规的作用,以及遵守法律、法规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讲座等方式,检验学生对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关系的理解,以及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
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评估其自觉抵制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短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遵守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真实的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不良行为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历,引导学生自觉抵制不良行为。
5. 讲座环节:邀请法制教育专家进行讲座,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6. 总结发言: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学生应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远离违法犯罪。
七、课堂作业1.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一篇关于如何自觉抵制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的作文。
《杜绝不良行为》教案
第九课预防一般违法行为二、杜绝不良行为(1课时)一、教学目标1.认知(1)了解保护未成年人的方式、原则及重大意义;(2)了解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重大意义;(3)了解常见的严重不良行为的种类及其危害;(4)在实际生活中,要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
2.情感态度观念要认同法律、自觉守法;树立以守法为荣、以违法可耻的观念,加强自我防范意识,杜绝不良行为.3。
运用学会运用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自己和他人,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有清醒的认识,能自觉抵制吸毒、传播淫秽读物或音像制品、赌博等严重不良行为,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
二、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严重不良行为危及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从理论上看,该内容在教学大纲中处于重要地位,在本课教材第二课时占用了很大篇幅,占据很重的分量;从对学生的培养教育来说,严重不良行为会诱发犯罪,危及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三大严重不良行为,是对近些年来未成年人犯罪诱因的科学总结。
它的提出是对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上的一种警示,从某种角度说也是对青少年的保护.在实践中,把严重不良行为上升到法律层面,是从国家层面来加强未成年人对犯罪的预防;在实际生活中,对严重不良行为、不良诱因和不良侵害的自我防范,是从未成年人个体角度来预防犯罪,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所以该内容是教学重点.把握这一重点问题,要明确以下几点内容:(1)由学生阅读教材中该部分的相关链接内容,明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关于严重不良行为的规定。
学会判断实际生活中,什么行为属于严重不良行为。
(2)充分认识三大严重不良行为的特点和危害性。
吸毒不仅严重危害身心健康,传播疾病,而且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提供了市场,诱发暴力、凶杀、黑社会以及其他刑事犯罪,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历来为国家法律严厉禁止。
毒品是全人类的公害,各个阶层和年龄段的人都可能涉及,而当前青少年已经成为毒品的最大受害群体,有的未成年人开始涉足毒品,给他们的身心造成极大危害。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教案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教案一、背景在当今社会,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现象屡见不鲜,给社会秩序和个人安全带来严重影响。
为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决抵制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特制定该教案。
二、教育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对社会和个人的危害;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道德观念;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明白法律的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1. 深入剖析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不良行为的定义、种类及危害;•违法犯罪的定义、分类及处罚;•案例分析:案例分析为教学内容的重点,引导学生思考案例背后的原因和后果。
2. 拓展学生视野,引导正确选择•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的多样性和残酷性;•名人事迹:介绍正能量人物的事迹,激励学生向上向善;•视听教育:影视作品、音乐等多媒体形式的教育,让学生通过不同方式接受正确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视听教学法通过播放相关影视作品、音乐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危害,引发共鸣,达到警示和教育的效果。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审视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危害性,引发深刻思考,从而形成正确的观念。
3. 讨论互动法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空间,引导学生自主表达观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增加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五、评估方式1. 学生表现评估•以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参与互动讨论等为评估依据;•每位学生根据个人表现给予及时反馈,并提出合理引导意见。
2. 期末考核•设计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认识及态度变化;•考核内容包括选择题、问答题和案例分析等形式。
六、教学效果通过本教案的有效实施,期望学生能够深刻认识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危害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法治观念,自觉远离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健康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特殊应用场合1. 社区教育机构增加条款:•社区实践项目:增加社区实践项目的内容,在社区中进行实地教学,深入了解社会问题和不良行为对社区的危害。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教案下学期法制教育主题班会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不良行为可能演变为违法犯罪行为。
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3. 提高学生法制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二、教学重点1. 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
2. 如何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三、教学难点1. 让学生深刻理解不良行为可能演变为违法犯罪的过程。
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行为。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
2.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共同探讨如何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3. 采用情境教学法,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遵守法律法规,抵制不良行为。
五、教学内容1. 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的关系: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不良行为可能演变为违法犯罪的过程,认识到不良行为的严重性。
3. 远离违法犯罪的策略:教育学生提高法制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远离违法犯罪。
4. 自觉抵制不良行为:培养学生自觉抵制不良行为,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5. 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协同作用:强调家长、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共同努力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
2. 案例分析:介绍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不良行为可能演变为违法犯罪的过程。
3.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如何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4. 情境教学: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遵守法律法规,抵制不良行为。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回答问题等方面的积极性。
2. 案例分析能力:评估学生对典型案例的分析,了解其对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关系的认识。
3. 实践操作能力:评价学生在情境教学中的表现,检验其是否能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抵制不良行为。
遵纪守法杜绝不良行为教案
法制教育课教案遵纪守法远离不良行为红旗中心校陈东华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
2、能力目标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提高明辨是非和自我保护能力。
逐步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3、知识目标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明确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教学重点: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调查周围同学存在那些不良行为,搜集不良行为走向违法犯罪的案例。
预习本课内容,了解相关链接等辅助教学内容提供的相关知识。
2、教师准备:了解学生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不良行为及学生对违法犯罪的认识,做到教学中有的放矢;搜集有关案例。
教学方法:讨论式、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辅助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二、授新课常言说得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用这句话比喻一个人养成坏习惯或者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是非常合适的。
就像厚厚的冰层不是一天冻成的一样,坏习惯也不是一天养成的,而是从小的不良行为开始,任其发展,以致越来越严重,最后才走上法嘴的道路。
今天的法制课,我们就来讲讲不良行为。
1.请同学们看一组数据。
出示灯片2、32.学生说说为什么有这么多的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道路?3.我们看两个案例灯片4、5这些同学身上都有不良行为,如果任其发展就会走上犯罪的道路4.你了解什么是不良行为吗?灯片6不良行为有轻度、中度、重度之分,刚才我们看到的都是中度的不良行为,现在我们看看轻度不良行为的表现,再看看中度不良行为的表现。
5.自己有没有不良行为?6.怎样纠正这些不良行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大量事实证明,不良行为习惯正是走向违法犯罪的开始。
我们要从小事和日常生活做起,堂堂正正走好人生每一步,坚决摒弃不良行为。
正确看待父母、长辈、老师的教导,乐观积极的生活。
三、为了同学们健康成长国家制订了相关法律。
遵纪守法主题班会教案4篇
遵纪守法主题班会教案4篇遵纪守法主题班会教案4篇遵纪守法主题班会教案第1篇一、活动目的:1、使学生加强对法律知识的认识,增强法律意识。
2、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守法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3、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自觉的遵纪守法,做合格小公民。
二、活动形式:通过案例分析增强学生遵纪守法观念。
三、活动准备:1、准备有关的法律知识材料。
2、收集有关遵纪守法的案例。
四、活动过程:1、主持人: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要和规章制度打交道,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园。
也就是说,我们的生活只有遵守一系列的规矩才能有条有理,完善和谐。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如果全体公民都能做到遵纪守法,我们就能在一个文明美好的环境里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今天我们召开遵纪守法主题班会,目的就是让我们从小学做自觉遵纪守法的小公民,长大后当个合格的公民。
2、了解法律知识:主持人:法律就是一定的规则,它告诉我们,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
从小知法、守法,对同学们来说非常重要。
那么,要想从小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孩子,首先要懂法。
主动学习一些法律常识。
现在我们国家的法制建设越来越完善了,每一个公民都应该知法、守法,能够运用法律武器保护国家利益、公众利益和自身的利益。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应该经常翻阅《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规,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
3、我懂法知识竞赛:主持人:为了做一个守法的小公民,我们全体同学课下收集了不少材料。
我提议让我们开展一个我懂法知识竞赛,看看哪些同学是我们班的小小法学家。
①竞赛以南北排双方打擂台的形式开展。
②竞赛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必答题,答对加10 分,答错不扣分;第二部分是抢答题,等主持人说开始之后,再举手。
主持人小结:通过竞赛,我们看到同学们对一些法律知识已经有了很深的认识。
主持人:同学们,刚才同学们表达的特别精彩!课前老师让我们和社会上进行实践,你发现没发现身边的违法行为,如果有请同学们说一说,大家议一议。
遵纪守法杜绝不良行为教案
遵纪守法杜绝不良行为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2. 让学生明白不良行为的危害。
3. 让学生知道如何杜绝不良行为。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
2. 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
情感目标:1. 使学生认识到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2.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杜绝不良行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2. 杜绝不良行为的方法。
难点:1. 如何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
2. 如何帮助学生克服不良行为。
三、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2. 准备小组合作活动的材料。
3. 准备幻灯片,用于教学展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幻灯片展示一些不良行为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行为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2. 新课导入:介绍遵纪守法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典型的不良行为案例,引导学生了解不良行为的危害,并讨论如何避免这些行为。
4.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杜绝不良行为,每个小组提出一些具体的方法和建议。
5. 总结:总结每个小组的讨论结果,归纳出一些有效的杜绝不良行为的方法。
6. 课堂小结:强调遵纪守法的重要性,提醒学生时刻保持遵纪守法的意识,自觉杜绝不良行为。
7. 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如何遵纪守法、杜绝不良行为的心得体会。
六、教学延伸: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志愿者的公益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遵纪守法的重要性,自觉杜绝不良行为。
七、教学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在课堂表现、小组合作、课后作业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以了解学生对遵纪守法、杜绝不良行为的认识和实践情况。
八、教学反馈:在课后收集学生对本次课程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以便对后续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遵纪守法,远离不良行为 -教学设计
第九讲遵纪守法,远离不良行为教学目标:1、使广大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3、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做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教学重点: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教学过程:一、导入。
师: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
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是保护青少年成长的需要。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16条和第14条。
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用这句话比喻一个人养成坏习惯或者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是非常合适的。
就像厚厚的冰层不是一天冻成的一样,坏习惯也不是一天养成的,而是由从小的不良行为开始,之后任其发展,以至越来越严重,最后才走上犯罪道路的。
因此,未成年人只有从小远离不良行为,才能预防犯罪。
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分成以下几种:1、言语: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脏话不断。
2、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
3、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志。
4、起居:生活懒散、出没无常、结群闲逛。
5、打扮:注重打扮,过度化妆、讲究发型、统一装束。
6、嗜好:抽烟喝酒、参与赌博、迷恋网吧。
7、携物回家、护身器具。
8、学业:旷课逃学、成绩突降、考试作弊、课堂捣乱、课上睡觉。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种不良行为:(1)旷课、夜不归宿;(2)携带管制道具;(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9)其它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制教育课教案
遵纪守法远离不良行为
红旗中心校陈东华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
2、能力目标
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提高明辨是非和自我保护能力。
逐步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3、知识目标
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明确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教学重点:
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调查周围同学存在那些不良行为,搜集不良行为走向违法犯罪的案例。
预习本课内容,了解相关链接等辅助教学内容提供的相关知识。
2、教师准备:了解学生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不良行为及学生对违法犯罪的认识,做到教学中有的放矢;搜集有关案例。
教学方法:
讨论式、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辅助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授新课
常言说得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用这句话比喻一个人养成坏习惯或者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是非常合适的。
就像厚厚的冰层不是一天冻成的一样,坏习惯也不是一天养成的,而是从小的不良行为开始,任其发展,以致越来越严重,最后才走上法嘴的道路。
今天的法制课,我们就来讲讲不良行为。
1.请同学们看一组数据。
出示灯片2、3
2.学生说说为什么有这么多的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道路?
3.我们看两个案例灯片4、5
这些同学身上都有不良行为,如果任其发展就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4.你了解什么是不良行为吗?灯片6
不良行为有轻度、中度、重度之分,刚才我们看到的都是中度的不良行为,现在我们看看轻度不良行为的表现,再看看中度不良行为的表现。
5.自己有没有不良行为?
6.怎样纠正这些不良行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大量事实证明,不良行为习惯正是走向违法犯罪的开始。
我们要从小事和日常生活做起,堂堂正正走好人生每一步,坚决摒弃不良行为。
正确看待父母、长辈、老师的教导,乐观积极的生活。
三、为了同学们健康成长国家制订了相关法律。
灯片7
四、教师总结:(殷切的希望)
1、勤奋学习,掌握必要的知识和劳动技能,提高辨别是非和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
2、遵守社会公德,诚实谦虚,接受别人的帮助教育,克服缺点,改正错误。
3、遵纪守法
4、努力锻炼身体,讲究卫生,增强体质。
5、同学之间应当团结友爱,互学互助,共同进步。
五、宣誓
我们郑重宣誓: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彻底告别不良行为习惯,提高法制意识,远离违法犯罪,做一个文明中学生,做一个合格公民,为社会和谐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