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不良行为》的教学设计
遵纪守法杜绝不良行为教案
遵纪守法杜绝不良行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遵纪守法的重要性,认识到不良行为的危害。
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提高学生分辨是非、自我约束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2. 不良行为的识别与预防。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2. 如何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自我反省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分辨是非、自我约束的能力。
3. 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遵守法律法规。
五、教学内容:1. 遵纪守法的重要性:讲解法律法规,让学生了解遵纪守法对个人和社会的益处。
2. 不良行为的识别与预防:分析常见的不良行为,引导学生识别并自觉抵制不良行为。
4. 自我约束、自我反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约束,提高自我反省能力,预防和纠正不良行为。
5. 情景模拟: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遵守法律法规,杜绝不良行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遵纪守法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2. 案例分析:分享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不良行为的危害,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人物为何会走上不良道路,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4. 情景模拟:设置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学会在实际生活中遵守法律法规,杜绝不良行为。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估学生对遵纪守法的认识和自觉性。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景模拟:观察学生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法律法规运用能力。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深入,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2. 反思教学方法:评估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实践。
遵纪守法杜绝不良行为教案
遵纪守法杜绝不良行为教案教案标题:遵纪守法杜绝不良行为目标:1.让学生明白遵守纪律和法律的重要性。
2.帮助学生认识并避免不良行为的危害。
3.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讲解纪律和法律的定义和作用。
2.引导学生讨论不良行为的例子,让学生认识到不良行为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
二、探究(30分钟)1.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列举常见的不良行为,并分析其危害。
2.指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遵守纪律和法律。
3.引导学生讨论有哪些方法可以杜绝不良行为。
三、总结(10分钟)1.归纳整理学生的讨论结果,总结遵守纪律和法律的重要性。
2.强调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必要性。
四、拓展(30分钟)1.分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选择一个不良行为,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展示该不良行为对个人和社会造成的影响,并提出杜绝该行为的建议。
2.分享结果:各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展示和建议,并进行讨论。
五、总结与评价(10分钟)1.再次强调纪律和法律的重要性,以及杜绝不良行为的必要性。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并以身作则,成为遵纪守法的模范。
3.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并对他们的成果给予肯定和指导。
六、作业布置(10分钟)1.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遵纪守法和杜绝不良行为的作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鼓励学生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新闻和案例,以进一步加深对纪律和法律的认识。
教学资源:1.教室黑板或白板、粉笔或马克笔。
2.角色扮演材料、小组讨论记录本。
评价方法:1.对学生的参与度进行观察和评价。
2.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分。
教学反思:通过本教案,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遵守纪律和法律的重要性,以及不良行为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
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并提出杜绝不良行为的方法。
同样,通过作文的形式,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进一步加深对纪律和法律的理解。
最后,评价和鼓励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积极参与给予肯定和指导,可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杜绝不良行为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杜绝不良行为教案引言:在一个社会化的环境中,人们从小便开始接受各种教育,这些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健康、积极、正直的公民。
然而,社会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良行为,这些行为可能给个体和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为了杜绝这些不良行为,有效的教案是不可或缺的。
本文将探讨如何设计杜绝不良行为的教案。
一、明确不良行为的定义在设计杜绝不良行为的教案之前,需要明确不良行为的定义。
不良行为是指违背法律法规、伦理道德和社会常规的行为。
这些行为可能包括暴力、欺骗、偷窃、嗜赌等等。
明确不良行为的定义有助于教师和学校对问题行为进行有效的辨识和干预。
二、制定教育目标为了杜绝不良行为,需要制定明确的教育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是可量化和可衡量的,以便教师和学校可以通过评估学生的行为来判断目标的达成程度。
教育目标可能包括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提升学生的责任心和自律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等等。
三、开展教育活动设计杜绝不良行为的教案时,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
教育活动可以以课堂教学为主,也可以结合课外活动来进行。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教育活动:1.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好人和坏人的角色,从而让他们能够深入体验不良行为带来的后果,增强他们的道德观念。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不良行为带来的危害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思维能力。
3. 观看相关影片或纪录片:选取一些相关的影片或纪录片,让学生观看并进行讨论。
通过观看这些影片,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不良行为的危害,增强他们对违法行为的警惕性。
4. 编写不良行为的案例分析:要求学生根据真实案例编写不良行为的案例分析,然后进行讨论和分享。
通过分析案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不良行为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四、评估和反馈评估学生的行为和教育目标达成的程度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评估,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进展情况,并给予必要的反馈。
评估工具可以包括问卷调查、考试、讨论和观察等。
第九课第二框杜绝不良行为教学设计
第九课第二框杜绝不良行为教学设计盱眙县职教中心周乃勤一、教学目标认知:了解有关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含义与内容,认识“黄、赌、毒”的危害。
情感态度观念:树立行为的底线──禁区意识,在内心筑起防线,自觉抵制不良行为;树立以遵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荣、以有不良行为为耻的观念,远离违法行为。
运用:培养明辨是非自我控制能力,规范自己的行为,杜绝不良行为,自觉依法律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识别不良行为,懂得其危害,增强自我防范意识,自觉杜绝不良行为。
难点:增强自我防范意识,自觉杜绝不良行为。
三、教学方法案例探究法、小组合作法、讲授法、情景教学法等。
四、教学资源人教版《职业道德与法律》P98~102;《教师教学用书》P110~P127相关内容;《学习指导》P47~60相关内容;PPT课件。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相关案例资料;指导学生排练小品“竹生会怎么做”,印发“新型毒品的危害、吸毒的成因与应承担的法律责任”“青少年预防犯罪的方法”材料。
学生:分组收集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黄赌毒”危害和筑起内心防线对策的有关案例与材料;收集预防不良行为的名言警句;排练小品“竹生会怎么做”。
六、板书设计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学内容聆听歌曲,体验情感2.教师活动(1)播放歌曲:《悔恨的泪》要求学生凝心静气听,边听边思考:这首歌里的主人公是什么身份?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2)归纳学生回答,这首歌的主人公是劳改分子,歌中表达了悔恨、思念亲人的情感。
近年来,统计表明,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已占到刑事犯罪总数的30%。
这个数字充分说明了未成年人已是刑事违法犯罪的重要主体,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非常突出。
今天我们带着一个非常现实的课题走进课堂,这些青少年是如何走上犯罪道路的?一般要经历那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表现、原因、危害有哪些?青少年重点要警惕的魔鬼有哪些?为什么称他们是魔鬼?有哪些危害?该怎样预防?这就是今天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杜绝不良行为 教案
杜绝不良行为教案教案标题:杜绝不良行为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不良行为的定义和影响。
2. 提供学生必要的技能和策略,以避免和应对不良行为。
3. 培养学生积极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教案步骤:引入(5分钟):1. 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向学生解释本节课的目标和重要性。
2. 提问学生他们认为什么是不良行为,以激发学生思考和参与。
讲解不良行为(10分钟):1. 通过示例和讨论,向学生介绍不良行为的定义和种类,如欺凌、偷窃、说谎等。
2. 强调不良行为对个人、他人和社会的负面影响。
分析不良行为的原因(10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认为导致不良行为的可能原因,如缺乏自控能力、家庭问题、同伴压力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预防不良行为的发生。
提供解决方案(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一些常见的解决不良行为的策略,如寻求帮助、采取积极的行动、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2.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自己的经验和方法,以及他们如何应对不良行为。
角色扮演和讨论(15分钟):1.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良行为的场景,并让学生展示如何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
2.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在角色扮演中的感受和观点,以及他们从中学到的教训和策略。
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到的知识。
2.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的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以杜绝不良行为的发生。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和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收集学生书面作业,要求他们总结本节课的关键观点和自己的反思。
3. 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讨论,了解他们对不良行为和应对策略的理解和态度。
教案扩展: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2. 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讲座或研讨会,进一步加深他们对不良行为的认识和应对策略的理解。
教案资源:1. 不良行为示例和案例分析。
2. 角色扮演的提示和指导。
3. 学生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指导。
杜绝不良行为教学设计
《杜绝不良行为》教学设计一、大体说明(一)、面向学生:中职高一(二)、学科:德育(三)、所用教材版本:高等教育出版社(四)、学时:1课时(40分)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杜绝不良行为》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计划新教材《职业道德与法律》第四单元《自觉依法律己,避免违法犯法》第九课《预防一般违法行为》第二框的内容。
本课内容包括常见的青少年不良行为、严峻不良行为、自觉杜绝不良行为等常识,使学生在了解不良行为表现的同时知道不良行为可能致使的违法、犯法后果,促使学生抵住诱惑,养成良好的行为适应;同时,本课内容在承接前面《自觉保护社会公共秩序》知识的同时为后面的第十课《避免误入犯法邪路》做好铺垫,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
因此,本课在本单元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中职学生正处在成年与未成年的边缘,身心进展特点:有自己的主见,但心智又不成熟。
大部份中职生学习基础薄弱,有必然的熟悉和是非分明的能力,但自控能力差,自我检讨意识淡薄;很多学生欠缺良好的行为适应,部份学生还有不良的癖好和不良行为表现。
通过教学,使学生熟悉到不良行为的危害性,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适应,增强纪律、法律观念,杜绝不良行为。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未成年人拥有的权利和受到哪些方面的保护;了解不良行为和严峻不良行为表现,熟悉其危害。
二、进程与方式:是非分明,提高自我控制能力,规范自己的行为,杜绝不良行为,做到依法律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适应;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遵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分辨不良行为和严峻不良行为,增强防范意识,杜绝不良行为。
难点:增强自我防范意识,自觉杜绝不良行为。
(五)教学方式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探讨法、角色扮演法等(六)课前预备【教师】了解所教班级学生行为表现和性格特点;搜集相关案例资料;撰写教案,助学案,预备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学生】温习上一课的知识点,预习本节内容,上课前分组,且选出代表(七)教学进程【导入新课】幻灯片展示一青少年荣誉(用图片和荣誉资料)4岁学习钢琴,持续两届荣获全国希望杯青少年儿童钢琴比赛二等奖、中国作品演奏奖。
杜绝不良行为教案
杜绝不良行为教案教案标题: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杜绝不良行为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不良行为,以及其对个人和他人的影响。
2.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积极、健康和和谐的学习环境。
3.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的能力,以避免不良行为的发生。
教案步骤:引入(5分钟):1. 创设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与学生分享关于良好行为的故事或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什么是不良行为以及不良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
理解(15分钟):1. 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写作的方式,让学生列举常见的不良行为,并分析其对个人和他人的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不良行为背后的原因,例如缺乏自律、无法控制情绪等。
探究(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常见的不良行为,并设计一份调查问卷,调查同学们对该行为的看法和态度。
2. 学生通过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讨论如何预防和杜绝该不良行为的方法和策略。
3. 小组展示他们的调查结果和解决方案,并与全班分享。
实践(15分钟):1. 分发一份自我评估表给学生,让他们评估自己在学习和社交方面的行为表现,并列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2. 学生根据自我评估的结果,制定一份个人行为改进计划,并与同桌分享。
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实践良好行为,并与他人分享他们的进步和成就。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问卷调查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检查学生的自我评估表和个人行为改进计划的质量。
3. 评估学生在总结环节中对良好行为习惯的理解和表达。
教案扩展: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2. 组织班级或学校活动,让学生展示他们在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方面的成果和经验。
3. 邀请专业人士或社会工作者来学校进行讲座,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不良行为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教案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教案《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不良行为的种类和危害,认识到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的联系。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增强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远离违法犯罪。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让学生明确不良行为的具体表现和危害。
(2)帮助学生理解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的关系。
2、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将法律知识内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
(2)如何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识别和抵制不良行为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角色扮演法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实际情境,增强学生的体验和感受。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思考,从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二)讲授新课1、不良行为的种类(1)旷课、夜不归宿。
(2)携带管制刀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6)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2、不良行为的危害(1)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
不良行为可能导致身体受伤、心理压力增加,甚至引发心理疾病。
(2)影响学业和未来发展。
旷课、夜不归宿等行为会影响学习成绩,进而影响未来的职业选择和发展。
(3)损害人际关系。
打架斗殴、辱骂他人等行为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导致孤立无援。
(4)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不良行为开始逐渐演变的。
3、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的关系(1)不良行为是违法犯罪的前兆。
杜绝不良行为教案
杜绝不良行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良行为的定义和危害性。
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的意识。
3. 提高学生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4.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二、教学内容1. 不良行为的定义与分类2. 不良行为的危害性3. 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的重要性4. 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方法5. 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不良行为的定义、分类和危害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不良行为的危害。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以及如何提高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
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实际场景,学会正确处理不良行为。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不良行为的定义和危害性。
2. 讲解:详细讲解不良行为的分类和危害性,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 讨论:分组讨论如何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以及如何提高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
4.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实际场景,学会正确处理不良行为。
5. 总结:总结课堂内容,强调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列举自己身边的不良行为,分析其危害性。
2. 制定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方法,提高自己的行为素质。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堂表现和角色扮演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对杜绝不良行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内容1. 家庭在杜绝不良行为中的作用2. 学校在杜绝不良行为中的作用3. 社会在杜绝不良行为中的作用4. 家长和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5. 学生如何自觉抵制不良行为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家庭、学校和社会在杜绝不良行为中的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家长和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学生如何自觉抵制不良行为。
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实际场景,学会正确处理不良行为。
杜绝不良行为教案 做起
杜绝不良行为教案做起教案标题:杜绝不良行为教案做起教案目标:1. 了解不良行为对学生个人发展和班级秩序的负面影响。
2.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3. 帮助学生意识到并改正不良行为,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教案步骤:引入:1. 通过引用相关的实例或故事,引起学生对不良行为的关注和思考。
2. 引导学生讨论不良行为对个人和集体的影响。
认识不良行为:1. 列举常见的不良行为,如欺凌、抄袭、说谎等,并解释其对个人和集体的危害。
2. 分析不良行为背后的原因,如自卑、缺乏自律等。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1.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如诚实、友善、尊重他人等。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以激发他们对良好行为的认同感。
改正不良行为:1. 提供学生改正不良行为的具体方法和技巧,如自我反思、寻求帮助、与他人沟通等。
2. 设计小组活动或角色扮演,让学生实践改正不良行为的过程,并分享经验。
促进全面发展:1. 引导学生认识到良好行为对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社区活动等,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总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杜绝不良行为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与家长分享。
教案评估:1. 设计小组或个人任务,要求学生撰写一份关于杜绝不良行为的个人计划。
2.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不良行为的认识和改正能力。
教案延伸:1. 邀请心理专家或社会工作者来学校进行讲座,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不良行为的认识。
2. 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以上教案,我们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不良行为的危害性,并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同时,通过实践和参与社会活动,学生可以改正不良行为并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教案设计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的联系,增强法律意识。
2、帮助学生辨别常见的不良行为,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3、培养学生自觉抵制不良行为的能力,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不良行为的表现及其危害。
(2)明确违法犯罪的概念和法律后果。
2、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将法律知识内化为自觉的行为习惯。
(2)怎样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有效地抵制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不良行为、违法犯罪的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思考。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交流与合作。
4、角色扮演法: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深入理解相关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新闻视频或讲述一个相关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二)讲解不良行为的概念和表现1、向学生解释不良行为的定义,即那些对个人、家庭和社会有不良影响,但尚未构成违法犯罪的行为。
2、列举常见的不良行为,如吸烟、酗酒、沉迷网络游戏、打架斗殴、逃学旷课、偷窃等,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说明,让学生对不良行为有更直观的认识。
(三)分析不良行为的危害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不良行为可能带来的危害,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
2、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从个人身心健康、学业前途、家庭关系、社会秩序等方面深入分析不良行为的危害,让学生明白不良行为不仅会影响自己的成长和发展,还会给他人和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四)讲解违法犯罪的概念和法律后果1、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解释违法犯罪的定义,即违反国家法律规定,应当受到法律制裁的行为。
2、介绍常见的违法犯罪行为,如盗窃、抢劫、故意伤害、故意杀人、贩毒等,并说明相应的法律后果,让学生对违法犯罪行为有清晰的认识和敬畏之心。
(五)探讨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的关系1、引导学生思考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的联系,例如,不良行为如果不及时纠正,可能会逐渐发展为违法犯罪行为。
杜绝不良行为 教案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区分未成年人的轻微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
(2)能认识到黄、赌、毒、网的危害。
(3)增强自我防范意识,杜绝不良行为。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杜绝不良行为,形成自我控制、自我防范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加强自身修养,在内心筑起防线,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
二、教学重点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
三、教学难点认清不良行为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做到防微杜渐。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五、教学过程【创境激趣】导课:图片导入。
(看图片思考问题)想一想:图片内的说法对吗?为什么?讲课:【引思明理】(一)识别不良行为1.看图片谈感受。
(识身边的不良行为)学生边看图片,边谈感受。
教师进行引导、补充。
2.视频案例:(了解不良行为的后果)思考问题问题①:小卓身上有哪些不良行为?问题②:小卓为什么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问题③:我们可以怎样帮助小卓?(言之有理即可)3.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条和第三十四条区分轻微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
完成【火眼金睛】部分的练习。
(二)远离这些魔鬼1.图片展示通过图片直观感受黄、赌、毒、网的危害。
归纳:黄、赌、毒、网对未成年人的危害。
(三)筑起内心防线活动一:【智慧大比拼】以小组为单位,针对如何杜绝不良行为展开讨论。
由组长陈述本组观点,观点又多又准确的为优胜组。
教师总结1.防微杜渐。
正确对待父母、老师的教诲。
2.遵纪守法。
学法知法,增强法纪观念,依法自律。
3.勇担责任。
树立强烈的责任感,拒绝做不负责任的事,摒弃丑恶行为。
4.志存高远。
有理想,有计划,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体验践行—学以致用】说一说:有人邀你逃课去网吧,说:“中职学生不用学习,上网多逍遥,人生在世,逍遥一刻是一刻”。
你会怎样做?你觉得他的话有道理吗?【体验践行—行为养成】学生填写“扫雷”监督卡。
我身上的不良行为:这些行为给我带来的危害:我的改正计划和措施:我准备请做我这项计划的监督人。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教案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教案一、背景在当今社会,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现象屡见不鲜,给社会秩序和个人安全带来严重影响。
为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决抵制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特制定该教案。
二、教育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对社会和个人的危害;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道德观念;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明白法律的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1. 深入剖析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不良行为的定义、种类及危害;•违法犯罪的定义、分类及处罚;•案例分析:案例分析为教学内容的重点,引导学生思考案例背后的原因和后果。
2. 拓展学生视野,引导正确选择•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的多样性和残酷性;•名人事迹:介绍正能量人物的事迹,激励学生向上向善;•视听教育:影视作品、音乐等多媒体形式的教育,让学生通过不同方式接受正确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视听教学法通过播放相关影视作品、音乐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危害,引发共鸣,达到警示和教育的效果。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审视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危害性,引发深刻思考,从而形成正确的观念。
3. 讨论互动法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空间,引导学生自主表达观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增加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五、评估方式1. 学生表现评估•以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参与互动讨论等为评估依据;•每位学生根据个人表现给予及时反馈,并提出合理引导意见。
2. 期末考核•设计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认识及态度变化;•考核内容包括选择题、问答题和案例分析等形式。
六、教学效果通过本教案的有效实施,期望学生能够深刻认识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危害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法治观念,自觉远离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健康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特殊应用场合1. 社区教育机构增加条款:•社区实践项目:增加社区实践项目的内容,在社区中进行实地教学,深入了解社会问题和不良行为对社区的危害。
《杜绝不良行为》的教学设计
《杜绝不良行为》的教学设计《杜绝不良行为》的教学设计安吉职教中心沈凤玲一、教学目标1.认知(1)了解未成年人拥有的权利;(2)了解国家和社会从哪些方面保护未成年人的成长;(3)知道哪些行为是严重不良行为;2.情感态度观念(1)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
3.运用分辨不良行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二、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国家和社会从多个方面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的成长。
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主要靠未成年人自己,只有未成年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加强自我防范,自己抵制社会不良影响,杜绝不良行为,自觉矫治严重不良行为,才能促进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2.教学难点认清不良行为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做到防微杜渐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不良行为。
未成年人的心理和智力发展不成熟,在面对不良行为的诱惑和不良行为的影响时,容易受骗、上当、犯错误。
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增强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使未成年人懂得哪些是不良行为,懂得不良行为对自身的危害,树立抵制不良行为、遵纪守法和防范违法犯罪的意识,是教学中的难点。
突破此难点方法有:一方面用大量的事实、案例警示学生;另一方面从法律的角度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常见的不良行为的特征,并设法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3.结构线索教材从分析未成年人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入手,提出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
为了保护未成年,国家出台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法律中明确规定了“严重不良行为”有哪些,从法律层面保护未成年人。
本节内容的最后落脚点是未成年人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
三、学情分析中职学生正处在成年与未成年的边缘,身心发展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主见,心智又不成熟。
《杜绝不良行为》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杜绝不良行为》2. 课程类型:德育课程3. 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4. 授课对象:初中一年级5.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良行为的定义和危害;(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学校纪律的良好习惯;(3) 提高学生自我约束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a.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不良行为?b.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不良行为是指违背社会公德、法律法规和学校纪律的行为。
2. 学习不良行为的危害(5分钟)a. 教师讲解不良行为的危害,如影响个人成长、破坏人际关系、危害社会安全等。
b.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不良行为的严重后果。
3. 学习法律法规和学校纪律(5分钟)a. 教师介绍法律法规和学校纪律的重要性。
b.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学校纪律。
4. 讨论如何杜绝不良行为(10分钟)a.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学校纪律。
b.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方法和经验。
c.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给予评价。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a.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b.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c.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并提出改进建议。
三、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不良行为定义和危害的理解。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法律法规和学校纪律的认识。
3. 分组讨论:观察学生讨论过程中是否能够提出切实可行的杜绝不良行为的方法。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道德与法治》2. 案例素材:涉及不良行为的案例资料。
3. 课件:展示不良行为危害、法律法规和学校纪律等内容。
五、教学建议1. 注重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结合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不良行为的危害。
3.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观看视频:播放一部关于不良行为的短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不良行为的表现及其危害。
《杜绝不良行为》的教学设计
《杜绝不良行为》得教学设计安吉职教中心沈凤玲一、教学目标1.认知(1)了解未成年人拥有得权利;(2)了解国家与社会从哪些方面保护未成年人得成长;(3)知道哪些行为就是严重不良行为;2.情感态度观念(1)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养成良好得行为习惯;(2)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
3.运用分辨不良行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二、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未成年人就是祖国未来得建设者,国家与社会从多个方面保护未成年人得健康得成长。
但未成年人得健康成长主要靠未成年人自己,只有未成年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加强自我防范,自己抵制社会不良影响,杜绝不良行为,自觉矫治严重不良行为,才能促进身心与谐健康发展。
2.教学难点认清不良行为对未成年人得影响,做到防微杜渐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不良行为。
未成年人得心理与智力发展不成熟,在面对不良行为得诱惑与不良行为得影响时,容易受骗、上当、犯错误。
增强未成年人得法制观念,增强未成年人得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使未成年人懂得哪些就是不良行为,懂得不良行为对自身得危害,树立抵制不良行为、遵纪守法与防范违法犯罪得意识,就是教学中得难点。
突破此难点方法有:一方面用大量得事实、案例警示学生;另一方面从法律得角度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常见得不良行为得特征,并设法增加学生得感性认识。
3.结构线索教材从分析未成年人在国家发展中得地位入手,提出保护未成年人,就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得监护人与其她成年公民得共同责任。
为了保护未成年,国家出台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法律中明确规定了“严重不良行为”有哪些,从法律层面保护未成年人。
本节内容得最后落脚点就是未成年人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
三、学情分析中职学生正处在成年与未成年得边缘,身心发展有自己得特点,有自己得主见,心智又不成熟。
部分中职生文化课成绩差,内心容易苦闷与烦恼,容易受到诱惑。
遵纪守法杜绝不良行为教案
法制教育课教案遵纪守法远离不良行为红旗中心校陈东华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
2、能力目标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提高明辨是非和自我保护能力。
逐步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3、知识目标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明确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教学重点: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调查周围同学存在那些不良行为,搜集不良行为走向违法犯罪的案例。
预习本课内容,了解相关链接等辅助教学内容提供的相关知识。
2、教师准备:了解学生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不良行为及学生对违法犯罪的认识,做到教学中有的放矢;搜集有关案例。
教学方法:讨论式、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辅助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二、授新课常言说得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用这句话比喻一个人养成坏习惯或者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是非常合适的。
就像厚厚的冰层不是一天冻成的一样,坏习惯也不是一天养成的,而是从小的不良行为开始,任其发展,以致越来越严重,最后才走上法嘴的道路。
今天的法制课,我们就来讲讲不良行为。
1.请同学们看一组数据。
出示灯片2、32.学生说说为什么有这么多的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道路?3.我们看两个案例灯片4、5这些同学身上都有不良行为,如果任其发展就会走上犯罪的道路4.你了解什么是不良行为吗?灯片6不良行为有轻度、中度、重度之分,刚才我们看到的都是中度的不良行为,现在我们看看轻度不良行为的表现,再看看中度不良行为的表现。
5.自己有没有不良行为?6.怎样纠正这些不良行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大量事实证明,不良行为习惯正是走向违法犯罪的开始。
我们要从小事和日常生活做起,堂堂正正走好人生每一步,坚决摒弃不良行为。
正确看待父母、长辈、老师的教导,乐观积极的生活。
三、为了同学们健康成长国家制订了相关法律。
杜绝不良行为教案
杜绝不良行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良行为的定义和危害。
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校规校纪的意识。
3. 提高学生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杜绝不良行为。
二、教学内容:1. 不良行为的定义:旷课、夜不归宿、打架斗殴、吸烟饮酒、参与赌博、校园欺凌等。
2. 不良行为的危害:影响学业,危害身心健康,破坏人际关系,影响家庭和谐,危害社会稳定等。
3. 法律法规和校规校纪的重要性:规范学生行为,维护校园秩序,保障学生权益。
4. 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方法:setting goals, establishing routines, time management, self-discipline, seeking support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发生在校园里的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不良行为的危害。
2. 讨论:分组讨论不良行为的表现,引导学生认识到不良行为的严重性。
3. 讲解:讲解法律法规和校规校纪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遵守规定的必要性。
4. 互动:开展“我说不良行为”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不良行为,并讨论如何改正。
5. 总结:总结课堂内容,强调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不良行为的危害。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讲解法:讲解法律法规和校规校纪,让学生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4. 互动式教学:开展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课堂趣味性。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实践表现: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评估课堂教育效果。
六、教学活动: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学生、老师、家长等,模拟实际场景,展示如何面对和杜绝不良行为。
2. 小组竞赛:设立竞赛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活力。
遵纪守法杜绝不良行为教案
遵纪守法杜绝不良行为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2. 让学生明白不良行为的危害。
3. 让学生知道如何杜绝不良行为。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
2. 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
情感目标:1. 使学生认识到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2.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杜绝不良行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2. 杜绝不良行为的方法。
难点:1. 如何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
2. 如何帮助学生克服不良行为。
三、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2. 准备小组合作活动的材料。
3. 准备幻灯片,用于教学展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幻灯片展示一些不良行为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行为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2. 新课导入:介绍遵纪守法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典型的不良行为案例,引导学生了解不良行为的危害,并讨论如何避免这些行为。
4.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杜绝不良行为,每个小组提出一些具体的方法和建议。
5. 总结:总结每个小组的讨论结果,归纳出一些有效的杜绝不良行为的方法。
6. 课堂小结:强调遵纪守法的重要性,提醒学生时刻保持遵纪守法的意识,自觉杜绝不良行为。
7. 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如何遵纪守法、杜绝不良行为的心得体会。
六、教学延伸: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志愿者的公益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遵纪守法的重要性,自觉杜绝不良行为。
七、教学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在课堂表现、小组合作、课后作业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以了解学生对遵纪守法、杜绝不良行为的认识和实践情况。
八、教学反馈:在课后收集学生对本次课程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以便对后续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绝不良行为》的教学设计
安吉职教中心沈凤玲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1)了解未成年人拥有的权利;
(2)了解国家和社会从哪些方面保护未成年人的成长;
(3)知道哪些行为是严重不良行为;
2.情感态度观念
(1)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
3.运用
分辨不良行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国家和社会从多个方面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的成长。
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主要靠未成年人自己,只有未成年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加强自我防范,自己抵制社会不良影响,杜绝不良行为,自觉矫治严重不良行为,才能促进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2.教学难点
认清不良行为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做到防微杜渐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不良行为。
未成年人的心理和智力发展不成熟,在面对不良行为的诱惑和不良行为的影响时,容易受骗、上当、犯错误。
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增强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使未成年人懂得哪些是不良行为,懂得不良行为对自身的危害,树立抵制不良行为、遵纪守法和防范违法犯罪的意识,是教学中的难点。
突破此难点方法有:一方面用大量的事实、案例警示学生;另一方面从法律的角度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常见的不良行为的
特征,并设法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3.结构线索
教材从分析未成年人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入手,提出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
为了保护未成年,国家出台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法律中明确规定了“严重不良行为”有哪些,从法律层面保护未成年人。
本节内容的最后落脚点是未成年人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
三、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正处在成年与未成年的边缘,身心发展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主见,心智又不成熟。
部分中职生文化课成绩差,内心容易苦闷和烦恼,容易受到诱惑。
一方面,多数同学由于受生活阅历和身心发展的限制,缺乏抵制不良行为的知识和技巧,容易出现行为偏差;另一方面,他们又有融入社会的愿望,对未来充满憧憬,对社会充满期望。
教学中应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教会学生认清哪些是不良行为,不良行为有哪些不良影响,如何自觉杜绝不良行为,增强自己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五、教学过程
【创境激趣】
案例
十多岁正是花季年龄,可是佛山一帮少年却相互称兄道弟,甚至以东方广场一带为地盘进行抢劫。
2009年5月6日,禅城区法院对备受外界关注的“东方兄弟”青少年团伙抢劫犯罪案进行一审宣判,在18名被告人中,多次参与抢劫的年满18周岁的朱某、钟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11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二至七年不等。
另有5名未成年人获缓刑。
18名被告人全是清一色的男性,脸上都稚气未脱,他们的年龄都仅仅在15--20岁之间,可是就在一年多前,抢劫、泡吧、咳药,流连在外,却几乎成了他们生活的全部。
“他们宝贵的青春不得不在监狱里度过,真是让人痛心。
”检察官分析称,“东方兄弟”之所以走上犯罪,
和他们的父母平日工作繁忙缺乏对子女的管教,放任子女的生活,也不规范子女的朋友圈有关。
【引思明理】
思考问题①:十五、六岁的年龄,应该在做什么?
分析提示:在校读书;
思考问题②:他们却为何宝贵的青春要在监狱里度过?
分析提示:违法犯罪,受到相应的制裁;
思考问题③:他们是怎样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呢?
分析提示:家庭管理和教育的缺失,不良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不当等。
关于原因,学生可以充分讨论,也可以引导学生就不同观点进行辩论,教师可以给予提示,适时总结。
案例中有五名未成年人获缓刑,而年满18周岁的朱某、钟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
什么是未成年人?案件中的五名未成年人为什么获缓刑?(引入本节内容)
板书
1、全社会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1)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2)为什么全社会都要保护未成年人?
①儿童和少年的权利应当得到保护,他们没有能力保护自己,因此,社会有责任保护他们;(马克思)
②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未来的主人;
(3)怎样保护未成年人?
①全社会共同保护未成年人(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②保护未成年人的方式: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
③立法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思考问题:在上述案例中对未成年人哪种保护没尽到责任,哪种保护尽到了责任?
分析提示:家庭保护没尽到责任(父母平日工作繁忙缺乏对子女的管教,放任子女的生活);司法保护尽到了责任(减轻处罚、五名未成年人获得缓刑);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避免违法犯罪。
其中帮助未成年人免受不良行为的影响是内容之一。
(过渡到下一内容)
2、严重不良行为危及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案例
“东方兄弟”中的李某原来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初中生,自从在溜冰场结识了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后,逐渐无心学习,不完成作业,经常旷课。
开始时,他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老师。
后来便放纵自己,曾因偷窃学校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
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在社会上偷窃财物、参加赌博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
但他仍不悔改,为了弄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东方兄弟”成员拦路抢劫,在短短的几天中就作案三起,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刑三年。
问题①:李某身上有一些不好的行为,法律上称为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
请你说说李某的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那些属于严重不良行为?
分析提示:不良行为(无心学习、不完成作业、经常旷课、打骂同学),严重不良行为(偷窃财物、参与赌博)。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严重不良行为”的规定(P110页,朗读或抄写)。
问题②:想一想,自己身上有没有类似行为?
分析提示:有,及时改正,接受学校、父母的管教;
没有,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过渡到下一内容)
3、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
“东方兄弟”中的李某,从旷课发展到拦路抢劫,最后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类似的案例很多,它告诉我们,一些看似小事的不良行为,如果不及时改正任其发展下去可能会导致违法犯罪。
思考问题①:请你画出“东方兄弟”成员李某违法犯罪的线路图?(讨论)无心学习经常旷课打骂同学结交交不良朋友偷窃财物抢劫犯罪
思考问题②:李某的犯罪案例对你有什么启示?
分析提示:预防犯罪从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开始
思考问题③:杜绝不良行为,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分析提示:(1)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2)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3)发现任何人对自己实施不良行为时,要及时报告;
名言警句:知道在适当的时候约束自己行为的人就是聪明人!(点题)
【体验导行】
1.学以致用
在我们周围存在这样的学生—打架斗殴,充年级老大,请你设计一下他的最终结局。
(改正—好的结局;不改正—坏的结局)
2.课堂小结
提问总结:通过本节的学习,对你有什么启示?
(1)全社会共同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2)严重不良行为危及身心健康;
(3)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
3.作业布置
检查自己最近的言行举止,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六、教学反思
1、以社会热点为例,教材与现实衔接。
使用社会中热点案例,利用视频等材料,吸引学生兴趣与课堂注意力。
2、学生讨论为主要教学方式。
利用小组讨论、问题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特点参与课堂讨论,教师减少说教内容与时间。
3、以实践为落脚点。
本节内容与学生的年龄和生活习惯联系密切。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为实践服务。
教育和警示学生从自我开始,防微杜渐,杜绝不良行为,真正起到德育课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