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保护原理
距离保护原理
距离保护原理:
距离保护是以距离测量元件为基础构成的保护装置,其动作和选择性取决于本地测量参数(阻抗、电抗、方向)与设定的被保护区段参数的比较结果,而阻抗、电抗又与输电线的长度成正比,故名距离保护。
距离保护主要用于输电线的保护,一般是三段或四段式。
其一、二段带方向性,作为本线段的主保护,第一段保护线路的80%-90%。
第二段保护余下的10%-10%并相邻母线的后备保护。
第三段带方向或不带方向,有的还设有不带方向的第四段,作本线及相邻线段的后备保护。
距离保护包括故障启动、故障距离测量、相应的时间逻辑回路与电压回路断线闭锁,有的还配有振荡闭锁等基本环节以及对整套保护的连续监视等装置。
有的接地距离保护还配备单独的选相元件。
第三章距离保护
第三章距离保护第三章:电网距离保护1.距离保护的定义和基本原理:距离保护:是利用短路时电压、电流同时变化的特征,测量电压与电流的壁纸,反映故障点到保护安装处的距离而工作的保护。
基本原理:按照继电保选择性的要求,安装在线路两端的距离保护仅在下路MN内部故障时,保护装置才应该立即动作,将相应的断路器跳开,而在保护区的反方向或本线路之外正方向短路时,保护装置不应动作。
与电流速断保护一样,为了保证在下级线路的出口处短路时保护不误动作,在保护区的正方向(对于线路MN的M侧保护来说,正方向就是由M指向N的方向)上设定一个小于本线路全长的保护范围,用整定距离Lset来表示。
当系统发生短路故障时,首先判断故障的方向,若故障位于保护区的正方向上,则设法测出故障点到保护安装处的距离Lk,并将Lk与Lset相比较,若Lk小于Lset,说明故障发生在保护范围之内,这时保护应立即动作,跳开相应的断路器;若LK大于Lset,说明故障发生在保护范围之外,保护不应动作,对应的断路器不会跳开。
若故障位于保护区的反方向上,则无需进行比较和测量,直接判断为区外故障而不动作。
}通常情况下,距离保护可以通过测量短路阻抗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和判断故障距离。
2.几种继电器的方式:苹果特性:有较高的耐受过渡电阻的能力,耐受过负荷的能力比较差;橄榄特性正好相反。
电抗特性:动作情况至于测量阻抗中的电抗分量有关,与电阻无关,因而它有很强的耐过渡电阻的能力。
但是它本身不具有方向性,且在负荷阻抗情况下也可能动作,所以通常它不能独立应用,而是与其他特性复合,形成具有复合特性的阻抗原件。
电阻特性:通常也与其他特性复合,形成具有复合特性的阻抗原件。
多边形特性:能同时兼顾耐受过渡电阻的能力和躲负荷的能力。
3测量阻抗:Zm定义为保护安装处测量电压Um&与测量电流Im&之比,即Um&/Im& 动作阻抗:使阻抗原件处于临界动作状态对应的阻抗(Zop)。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
距离保护是一种应用于各种设备的原理,旨在保护设备免受外部电磁场的干扰。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设置一个特定的阈值,当外部电磁场超过这个阈值时,设备将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以避免对设备的损害。
为了实现距离保护,设备通常会使用传感器来检测外界电磁场的强度。
一旦检测到超过设定的阈值,设备会触发保护机制。
具体的保护机制因设备而异,常见的保护措施包括断电、自动关机、自动重启等。
这些措施旨在避免电磁场对设备的影响,保护设备的正常运行。
距离保护的原理是依赖于外界电磁场与设备的相对距离。
当设备远离电磁场源时,电磁场的强度逐渐减小,不会触发保护机制。
而当设备靠近电磁场源时,电磁场的强度增加,容易超过阈值,触发保护机制。
总之,距离保护是通过设定一个阈值,并利用传感器检测外界电磁场的强度,从而触发相应的保护机制,以保护设备免受外部电磁场的干扰和损坏。
距离保护的原理是基于距离与电磁场强度之间的关系,当设备靠近电磁场源时,电磁场强度增加,超过阈值时触发保护机制,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距离保护原理范文
距离保护原理范文距离保护原理(Distance protection principle)是一种保护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用于在电力系统中检测电流或电压异常,并定位故障距离。
在电力系统中,距离保护是一种常用且非常重要的保护方式,用于保护输电线路、母线、变压器等重要设备。
该原理基于电力系统中电流和电压的变化规律,通过测量和计算来判断故障位置,并向相应的保护继电器发出信号进行故障区隔和保护动作。
距离保护原理可以分为绝对距离保护和相对距离保护两种。
绝对距离保护是以故障发生点到保护点的距离为基准,通过测量电流、电压和阻抗等参数,计算故障发生点的距离,并将计算结果与预设的保护范围进行比较,从而判断故障的位置。
相对距离保护则是以电源侧的距离为基准,通过比较电流、电压和阻抗等参数的大小,从而推断故障点的距离。
距离保护原理的核心思想是利用传输线路的参数和故障电流对电流和电压的变化进行分析,根据电流和电压的变化规律来判断故障发生的位置。
在一段传输线路上,电流和电压的变化与故障发生的位置有关。
通过测量和计算电流和电压在传输线路上的值,并将其与预设的故障位置进行比较,可以判断故障是否发生在距离保护范围内。
1.测量电流和电压的值:通过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等装置,测量故障点附近的电流和电压的实际值。
2.计算电流和电压的变化:根据测量得到的电流和电压的实际值,计算电流和电压的变化率。
3.判断故障位置:根据电流和电压的变化率,将计算结果与预设的保护范围进行比较,从而判断故障是否发生在距离保护范围内。
4.发出保护信号:如果故障发生在距离保护范围内,保护继电器将发出保护信号,进行故障区隔和保护动作。
1.灵敏度高:距离保护可以检测故障点附近的电压和电流的变化,并通过计算来判断故障的位置,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精度。
2.独立性强:距离保护不依赖系统中其他设备的动作,其保护决策是基于自身测量和计算的结果,具有较强的独立性。
3.抗干扰能力强:距离保护对于外部干扰的影响较小,能有效地区分故障和非故障的信号,提高了保护系统的可靠性。
距离保护校验总结
距离保护校验总结引言距离保护校验是一种用于保护电力系统的保护策略,在电力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主要通过测量电力系统各个部件之间的距离,判断故障点的位置,从而实现对电力系统的保护。
本文将对距离保护校验进行总结,包括距离保护的原理、常见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等。
距离保护的原理距离保护是一种基于电流和电压的保护策略,主要用于检测电力系统中发生的故障,并迅速采取措施隔离故障点,保护系统的正常运行。
其核心原理是通过测量电流和电压的大小和相位差,计算故障点与保护装置之间的距离。
当距离超过一定阈值时,保护装置将触发动作,进行距离保护。
距离保护的核心公式如下:测量距离 = (电流相位差 * 阻抗) / 电压模值其中,电流相位差是指电流波形与电压波形之间的相位差,阻抗是电力系统的特性阻抗,电压模值是电压的幅值。
根据距离保护的原理,我们可以看出,距离保护校验需要准确测量电流和电压,并进行相应的计算和判断,因此,距离保护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对于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问题一:故障距离计算不准确在距离保护校验中,故障距离的计算是关键,如果计算不准确,将导致错误的判断和保护动作。
常见的导致故障距离计算不准确的因素包括电流和电压测量误差、阻抗参数不准确等。
针对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案:1.提高电流和电压的测量精度,使用精度更高、稳定性更好的测量设备。
2.定期检查和校准阻抗参数,确保其准确性。
3.在计算故障距离时,考虑到电力系统的实际情况,如线路长度、传输特性等,进行合适的修正。
问题二:故障点判断误差较大在距离保护校验中,故障点判断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距离保护装置的触发动作。
常见的导致故障点判断误差较大的因素包括传感器安装位置不合理、传感器损坏等。
针对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案:1.合理选择和安装传感器,确保其能够准确地测量电流和电压。
避免传感器安装在阻抗变化较大的位置,如接地点等。
2.定期检查和维护传感器,确保其运行正常。
距离保护接线知识点总结
距离保护接线知识点总结一、距离保护的原理1.1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距离保护是基于电力系统中故障发生时的电压和电流之间的相位差来实现的。
当故障发生时,电流和电压之间的相位差会发生变化,距离保护通过检测这种相位差的变化,确定故障发生的位置,并对故障进行保护。
1.2 距离保护的动作特性距离保护的动作特性取决于故障发生时电流和电压之间的相位差。
根据故障发生点的距离,距离保护可以分为不同的动作特性,包括定值距离保护、区域保护和可变距离保护等。
不同的动作特性适用于不同的电力系统设备和线路,以实现对系统故障的准确检测和保护。
1.3 距离保护的灵敏度和选择性距离保护的灵敏度和选择性是保证距离保护可靠性的重要因素。
灵敏度是指距离保护对故障的检测能力,而选择性是指距离保护在出现多个故障时能够正确选择作用范围的能力。
距离保护的灵敏度和选择性需要根据电力系统的特点和要求来进行调整和优化,以确保距离保护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二、距离保护的类型2.1 定值距禿保护定值距离保护是指在发生故障时,距离保护根据设定好的距离保护定值来判断故障的发生位置和实施保护。
定值距离保护具有简单可靠的特点,适用于电力系统中无大规模变化的设备和线路。
其主要缺点是在系统参数变化较大时,会影响保护的准确性。
2.2 区域保护区域保护是一种将一定范围的电力系统设备和线路作为保护范围的距离保护方式。
区域保护可以根据系统的电压和电流来判断故障的位置,并对范围内所有的设备和线路进行保护。
区域保护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可靠性,适用于复杂的电力系统。
2.3 可变距禿保护可变距禿保护是一种根据系统参数和电力系统运行情况来自适应调整的距禿保护方式。
可变距禿保护可以根据电力系统的变化来调整保护的动作特性,能够实现对不同运行条件和故障情况的准确保护。
可变距禿保护是现代电力系统中常用的一种距禿保护方式,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三、距禿保护的应用3.1 发电厂的距禿保护发电厂的距禿保护是保护电力系统中发电机和变压器等设备的重要手段。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距离保护是指为了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而采取的一种安全措施。
它是通过合理设置距离,来限制人员或物品之间的接近距离,以达到安全保护的目的。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合理设置距离,来减少因接近距离过近而导致的安全隐患,从而保障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首先,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是基于安全距离的概念。
安全距离是指在特定情况下,为了避免事故发生而应该保持的最小距离。
在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化工等领域,都存在着对安全距离的要求。
比如在化工厂的生产现场,由于可能存在爆炸、火灾等危险,因此需要设置一定的安全距离,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在交通运输中,车辆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制动避让,避免发生追尾事故。
其次,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是基于预防为主的原则。
预防为主是安全工作的基本原则,距离保护正是基于这一原则而产生的。
通过合理设置距离,可以预防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比如在高温设备周围设置一定的安全距离,可以预防人员被烫伤;在机械设备周围设置安全警示线,可以预防人员误入危险区域。
因此,距离保护是一种预防措施,它能够在事故发生之前,通过设置合理的距离来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人们的安全。
最后,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是基于科学技术的支撑。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距离保护提供了技术支撑。
通过激光雷达、红外线探测器等高科技设备,可以实现对距离的精准测量和监控,从而实现对危险区域的精准控制。
这些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得距离保护更加科学、精准,能够更好地保障人们的安全。
综上所述,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是基于安全距离的概念,基于预防为主的原则,以及基于科学技术的支撑。
通过合理设置距离,可以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因此,距离保护作为一种重要的安全措施,应该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只有加强对距离保护的理解,才能更好地保障人们的安全。
距离保护原理
距离保护原理
距离保护原理是指在各种不同的物理环境下,通过控制和保护物体之间的距离,来确保物体的安全和完整性。
它在工程和科学领域被广泛应用,以防止物体之间的过近接触或碰撞,从而避免潜在的伤害或损坏。
在工业生产中,距离保护原理常常用于保护机器设备和操作人员的安全。
例如,当一台机器需要进行维护或维修时,工作人员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可能的旋转部件或运动物体造成伤害。
这可以通过设置警示线、标志牌或机械装置来实现。
当有人靠近危险区域时,警示线会发出声音或光信号,提醒人们保持距离。
类似地,距离保护原理也应用于交通领域。
交通信号灯就是一种常见的距离保护装置,它通过控制车辆之间的距离和速度,以减少碰撞的风险。
当信号灯变红时,表示前方有交叉车流,驾驶员需要停下来,保持一定的距离。
这种距离保护原理可以有效地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另一个应用距离保护原理的领域是无线通信。
在无线通信中,发送和接收设备之间的距离对通信质量和速率有重要影响。
过近的距离可能导致信号受到干扰或衰减,从而降低通信质量。
因此,通过控制设备之间的距离,可以确保信号的稳定传输和高质量的通信。
总之,距离保护原理通过控制和保护物体之间的距离,可以在不同的领域中实现安全和保护的目标。
无论是在工业生产、交
通管控还是无线通信中,合理的距离控制都可以有效降低事故和损坏的风险,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
距离保护是一种重要的安全原则,它在各种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工业
生产、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控制物体之间的距离,来减少潜在的危险和风险,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首先,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是基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当两个物体之
间的距离足够大时,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和影响会减弱,从而降低了发生意外事件的可能性。
例如,在工业生产中,机器设备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可以减少碰撞和摩擦,降低事故的发生率;在交通运输中,车辆之间保持安全距离可以减少追尾和碰撞的风险。
其次,距离保护还涉及到对潜在危险的预判和控制。
通过合理设置保护距离,
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风险。
例如,在化工生产中,对于易燃易爆的物质,可以通过设置安全距离来减少火灾和爆炸的危险;在医疗领域,手术操作时保持一定的距离可以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此外,距离保护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率。
合理设置物体之间的距离,
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阻碍和干扰,提高工作的流畅性和效率。
例如,在生产线上,合理设置机器设备之间的距离可以减少物料的堆积和拥堵,提高生产效率;在办公环境中,合理设置员工之间的工作距离可以提高沟通和协作效率。
总之,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控制物体之间的距离,来减少潜在的危险和
风险,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和需求,合理设置保护距离,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确保距离保护的有效实施。
希望本文能够对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有所了解,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应用。
第三章 电网距离保护
K se n( 2)
Z III set.1
Z AB K Z b.max next(BC)
1.2
二、对距离保护的评价
1. 选择性
在多电源的复杂网络中能保证动作的选择性。
2. 速动性
距离保护的第一段能保护线路全长的85%,对双侧电 源的线路,至少有30%的范围保护要以II段时间切除 故障。
3. 灵敏性
-αZzd
Zzd Zzd-ZJ
ZJ R
ZJ+α Zzd
总结三种阻抗的意义:
—测量阻抗Zm:由加入继电器的电压Um与电流Im的比值确 定。
Zm
Um Im
—路整阻定抗阻。抗Zset:一般取继电器安装点到保护范围末端的线 全阻抗继电器:圆的半径 方向阻抗继电器:在最大灵敏角方向上圆的直径 偏移特性阻抗继电器:在最大灵敏角方向上由原点 到圆周的长度。
当 ︱ EM︱= ︱EN ︱ 且系统中各元件阻抗角相等 时,振荡中心的位置在全系统纵向阻抗的中点 ( 即 Z ∑ /2处)。
.
U
m
1 2
.
I
m
Z set
1 2
.
I
m
Z set
3、比相式方向阻抗继电器
jX Zzd
Zzd-ZJ
ZJ R
90o arg Zset zm 90o Zm
.
90o
arg
I m Z set
.
U m
90o
Um
(三)偏移特性阻抗继电器
1、 偏移特性阻抗继电器的动作特
性:
jX
正方向: :整定阻抗Zset
一、构成阻抗继电器的动作特性
单相式阻抗继电器:指加入继电器的只有一个电压 Um和一个电流Im的阻抗继电器。其中电压Um与电流 Im的比值称为测量阻抗。
距离保护的工作原理
距离保护的工作原理
距离保护是一种用于保护电气设备及线路的技术,其工作原理是基于电磁感应的原理。
距离保护主要由距离保护装置和电流互感器组成。
当电力系统中发生故障时,电流互感器将故障电流信号转换为相应的电压信号,传送给距离保护装置。
距离保护装置会通过测量故障发生点与保护位置之间的阻抗值,来判断故障的位置。
在正常运行状态下,距离保护装置会根据设定的保护范围来判断电流的流动是否正常。
当电流流过设定的距离保护范围时,保护装置会正常工作,不会触发保护动作。
但当发生故障时,故障电流会导致故障点周围的电路阻抗发生变化。
根据距离保护装置预设的阻抗-时间特性曲线,装置会根据测
量得到的阻抗值来判断故障的位置,并计算出故障点与保护位置之间的距离。
如果故障点距离保护位置的距离超过了设定值,距离保护装置会触发保护动作,切断电流源,以保护设备免受故障影响。
总之,距离保护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流互感器测量故障电流信号,并根据测量得到的阻抗值来判断故障的位置,从而实现对电气设备及线路的保护。
距离保护的工作原理
距离保护的工作原理
距离保护是一种用来保护设备或系统的安全措施,主要通过测量和监控设备或系统与潜在威胁之间的距离,从而及时提醒或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防止潜在威胁接近或侵入。
距离保护的工作原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距离测量:通过使用合适的传感器或技术,如激光测距仪或超声波传感器,对设备或系统与潜在威胁之间的距离进行测量。
2. 设定警报阈值:根据实际情况设定警报阈值,一旦测量到的距离超过或接近设定的阈值,系统即会触发警报信号。
3. 警报触发:当测量到的距离超过或接近设定的阈值时,系统会发出警报信号,例如声音警报、光线闪烁、或向安全人员发送警报信息。
4. 采取防御措施:根据警报信号,安全人员可以迅速采取必要的防御措施,例如封锁进入设备或系统的通道、启动紧急关闭程序、或增加额外的安全层级等。
通过距离保护,设备或系统可以及时感知到潜在威胁的接近,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其安全。
这种安全措施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如工业自动化、安防系统、交通管理等,能够有效地保护设备和系统免受外部威胁的侵害。
距离保护基本工作原理
距离保护基本工作原理
通过讲解距离保护的定义和主要装置初步了解距离保护基本工作原理。
1. 距离保护的定义是反应故障点至保护安装地点之间的距离(或阻抗),并根据距离的远近而确定动作时间的一种保护装置,反应了短路点到保护安装点之间阻抗大小(距离的长短)。
2. 距离保护的主要装置主要元件是距离(阻抗)继电器,它可根据其端子所加的电压和电流测知保护安装处至短路点间的阻抗值,此阻抗称为继电器的测量阻抗。
当短路点距保护安装处近时,其测量阻抗小,动作时间短;就近原则。
当短路点距保护安装处远时,其测量阻抗大,动作时间长;保证了保护有选择性地切除故障线路。
图1距离保护的主要装置
保护2测量阻抗为:距离保护的动作时间与保护安装地点至短路点之间距离的关系,称为距离保护的时限特性。
为满足速动性,选择性和灵敏性的要求,应用具有三段动作范围的阶梯型时限特性,并分别称为距离保护的Ⅰ、Ⅱ、Ⅲ段。
距离保护的第I段是瞬时动作的,t1是保护本身的固有动作时间。
保护2的整定值:保护1的整定值:距离Ⅱ段整定值的选择与限时电流速断的相似,即应使其不超出下一条线路距离Ⅰ段的保护范围,同时带有高出一个△t的时限,以保证选择性。
当保护1第Ⅰ段末端短路时,保护2的
测量电阻为:1可靠系数K,则保护2的起动电阻为。
距离保护原理
距离保护原理系统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总工作于最大运行方式下,因此当运行方式变小时,电流保护的保护范围将缩短,灵敏度降低;而距离保护,顾名思义它测量的是短路点至保护安装处的距离,受系统运行方式影响较小,保护范围稳定。
常用于线路保护。
距离保护的具体实现方法是通过测量短路点至保护安装处的阻抗实现的,因为线路的阻抗成正比于线路长度。
在前面的分析中大家已经知道:保护安装处的电压等于故障点电压加上线路压降,即UKM=UK+△U;其中线路压降△U并不单纯是线路阻抗乘以相电流,它等于正、负、零序电流在各序阻抗上的压降之和,即△U=IK1*X1+ IK2*X2+ IK0*X0 。
接下来我们先以A相接地短路故障将保护安装处母线电压重新推导一下。
因为在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时,3IO等于故障相电流IKA;同时考虑线路X1=X2 则有:UKAM=UKA+IKA1*X LM1+ IKA2*X LM2+ IKA0*X LM0=UKA+IKA1*X LM1+ IKA2*X LM1+ IKA0*X LM0+ (IKA0*X LM1-IKA0* X LM1)=UKA+ X LM1(IKA1+ IKA2+ IKA0)+ IKA0(X LM0-X LM1)=UKA+X LM1*IKA+ 3IKA0(X LM0-X LM1)*X LM1/3X LM1=UKA+X LM1*IKA[1+(X LM0-X LM1)/3X LM1]令K=(X LM0-X LM1)/3X LM1则有UKAM=UKA+IKA*X LM1(1+K)或UKAM=UKA+IKA*X LM1(1+K)=UKA+X LM1(IKA+KIKA)=UKA+X LM1(IKA+K3I KA0)同理可得UKBM=UKB+ X LM1(IKB+K3I KB0)UKCM=UKC+ X LM1(IKC+K3I KC0)这样我们就可得到母线电压计算得一般公式:UKΦM=UKΦ+ X LM1(IKΦ+K3I0)该公式适用于任何母线电压的计算,对于相间电压,只不过因两相相减将同相位的零序分量K3I KC0减去了而已。
距离保护原理
距离保护原理
在电路设计中,距离保护原理是一种常用的防护措施,用于防止电路中不同元件之间的相互干扰。
距离保护原理的核心思想是通过适当设置电路中不同元件之间的距离,将它们的相互影响降到最低,从而保证电路的正常运行和可靠性。
首先,距离保护原理要求在电路中合理布局元件的位置。
对于敏感元件,如模拟电路中的放大器或滤波器,应尽量避免与其他干扰源靠得太近,特别是与功率元件或高频元件保持一定的距离。
这样可以减少外界噪声或交叉干扰对敏感元件的影响,提高电路的抗干扰能力。
其次,距离保护原理要求合理划分电路的模块和区域。
通过将不同功能的电路分开放置,可以减少它们之间的耦合和干扰,提高整个系统的稳定性。
例如,在模拟与数字混合电路设计中,可以将模拟部分和数字部分分别布局在不同的板块上,以免数字信号的高频噪声影响到模拟信号的精确性。
此外,距离保护原理也要求合理设计电路的走线和接地。
通过优化走线路径,如尽量减少导线的长度和面积,可以降低线路的阻抗和电感,减少对信号的衰减和干扰。
另外,注意良好的接地设计也是距离保护原理的重要一环,通过合理设置接地点和引入接地屏蔽,可以有效消除地回路干扰,提高电路的抗干扰能力。
综上所述,距离保护原理是一种有效的电路设计原则,通过合理布局元件的位置、模块与区域的划分以及走线和接地的优化,
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电路中的相互干扰和干扰源对电路的影响,提高电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SET ZK
R
2ZS ZSET
• 正向出口短路动作速度很快。保护背后运
行方式越大 ,本线路越长,动作速度越快。 90o arg ZK ZSET 270o
• 系统振荡时不会误动,不必经振荡闭锁控
ZK 2ZS ZSET
制。
• 适用于串补线路。
1.4 正向短路动作特性
• 用 UOP.M 代替 U F 故动作方程为:
UOP UOP.M
• 正方向故障时,测量阻抗 Zm ZK
1.4 正向短路动作特性
• 代入动作方程得到
Z S Z set Z S Z m
• 转换成相位比较动作方程
900 arg Z m Z set
2700
• 该方程对应Z的m动 作2Z特S 性 Z是se以t
R
2.6 负荷限制继电器
• 当用于长距离重负荷线路,常规距 离继电器整定困难时,可引入负荷 限制继电器,负荷限制继电器和距 离继电器的交集为动作区,这有效 地防止了重负荷时测量阻抗进入距 离继电器而引起的误动。
jX
B
Z set
Rset
Rset
A R
2.7 TV断线对距离保护的影响
• 由于电流起动元件未起动,保护不会误动。 • 将TV断线检测出来后
①发TV断线信号 ②闭锁距离保护以避免在TV断线期间发生区外故障时 保护误动。
2.8 系统振荡对阻抗继电器工作的影响
• 当振荡中心C位于动作特性内时, 振荡时测量阻抗端点的变化轨迹 mn 线必穿过动作特性。当
1 2 阻抗继电器将误动。
• 为了在系统振荡时距离保护不误动, 需加振荡闭锁。
N EN
jX Z ZD
R ZS 低压距离继电器记忆 电压消失前正向动作特性
2.3 低压距离继电器
EM
IM F M
I
RG ZK
Z 'S
N EN
三相短路 ,正序电压小于10%Un ,进入低压距离程序,此时
工作电压: 极化电压:
UOPΦ UΦ IΦZSET U P U1.M
反方向故障时: 在记忆作用消失前:
2.5 阻抗继电器偏移
当用于短线路时,为了进一步扩大 保护过渡电阻的能力,还可将Ⅰ、Ⅱ段 阻抗特性向+R方向偏移; 为防止阻抗继电器在区外短路时 超越,再加一个电抗继电器。两个继电 器构成逻辑‘与’的关系。
与接地阻抗继电器配合的叫零序 电抗继电器,与相间阻抗继电器配合的 叫相间电抗继电器。
1.6 工频变化量阻抗继电器实验方法 单相接地时阻抗继电器动作方程为:
| ΔUOPΦ || ΔUΦ Δ 1 K I ZSET | | Un UΦ Δ 1 K I ZSET |
考虑到金属性故障且故障点处%5暂态误差的影响,门坎电压 应为 1.05Un,故其动作方程为: UOP UOP.M 1.05Un
新员工技能实操培训课件 ——线路距离保护基本原理
继电保护专业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新员工掌握(懂得、提高)以下知识。
1、工频变化量保护原理 2、距离保护继电器动作原理 3、振荡闭锁原理
课程目标
1、工频变化量距离保护校验方法 2、三段式距离保护校验方法
*
课程说明 课程简介
介绍线路距离保护基本原理。让学员对线路距离保护有初步的认知,了 解线路距离保护动作特性和校验方法。
– 对相间阻抗继电器 UOP U I Z SET
– 对接地阻抗继电器 UOP U I K 3I0 ZSET
– UZ 为动作门槛,取故障前工作电压的记忆量 UOP.M
1.4 正向短路动作特性
• 正向短路
ΔUOP ΔU ΔIZset ΔIZS ΔIZset ΔI ZS Zset
ΔU
F
ΔI ZS
ZK
• 正向区内短路 Z K Z set
S
UOP U F
F UF
Y
R
UOP
• 正向区外短路 Z K Z set
S
UOP U F
Y
UOP
FR
UF
1.4 正向短路动作特性
• 工频变化量阻抗继电器动作方程为:
UOP U F
*
2.1 三段式阻抗继电器的构成
• 用正序电压作极化量
工作电压: UOP U IZSET
极化电压: 动作方程:
U P U1
90o arg UOP 90o UP
相间阻抗继电器: UOP U - IZSET
UP U1
接地阻抗继电器:
UOP U I K 3I0 ZSET
SM
UF
P
Y
N
UOP
Q
图中 SM 为保护背后电源阻抗, MY
为继电器整定阻抗。正向出口发生短路,短
路点电压变化U F 。连接 SP线并引长交 Y
点垂线于 Q 点。则 YQ 线为保护范围末端电
压变化量 UOP 。显见当短路点越近保护安
装处、SM越短、MY 线越长,动作量 U OP
比制动量 U F 大得多,UOP U F 。 继电器动作越快。最快可达到 4mS,现场曾有
900 Arg Zm ZZD 900 Zm
2.4 三段式阻抗继电器动作特性
jX
Z set
3 2 1
R ZS
正向不对称故障暂、稳态动作特性 正向对称故障暂态动作特性
jX
Zset
3 2 1
R
对称故障稳态动作特性
2.4 三段式阻抗继电器动作特性
jX ZR
ZK
Z set R
反向不对称故障暂态稳态动作特性 反向对称故障暂态动作特性短路附加状态ESM IlN
ER
Ul
UF
正常负荷状态
U U Ul I I Il
1.2 工频变化量继电器的基本关系式
正向短路基本关系式
M I
ZS
Z U
K
N F
I UF
ΔU ΔI ZS ΔU F Δ I Z S Z K
1.2 工频变化量继电器的基本关系式
1 00
jX Z set
1 150 1 300 A
R ZS
2.5 阻抗继电器偏移
阻抗继电器特性向+R方向偏移方法
• 将动作方程中极化电压往超前方向旋转一个角度:
即:
90o
arg U
I K 3I0 U 1 e j
Z set
90o
90o
m 2
jX
R
C
1
n
R
S
Z Mr
UM Izh
EM IzhZS Izh
E M Izh
ZS
E M EM EN
Z
ZS
(1
1 e jδ
)
Z
ZS
Z Mr
1 ( 2 Z
arg U
I K 3I0 U 1
Z set
90o
2.5 零序电抗继电器构成
Uopφ Uφ (Iφ K3I0 )Zset U Pφ I0ZD
动作方程:
90o arg UOP 90o U P
jX
Z set
120
UOP ZK ZZD I
反方向故障时
U1M I ZK
������������ = ������������
UOP ZK ZZD I
UP I ZK
������������ = −������������
jX Z ZD
R 低压距离继电器记忆 电压消失后动作特性
适用范围
本课件适用于继电保护新员工学习
适用人群
继电保护专业
*
课程目录
一 第一章:工频变化量距离继电器 二 第二章:三段式距离保护(阻抗圆特性) 三 第三章:三段式距离保护 (多边形特性)
*
1.1 工频变化量基本原理
叠加原理的应用
ES M Z I
N
ER
ZK
U
UF UF
短路后状态
M I
N
U
UF
2.3 低压距离继电器
M
I
EM
ZS
ZK
RG
因此: UOPΦ ZK ZZD IΦ
UPΦ ZS ZK IΦe jδ
900 Arg
ZK ZZD
900
ZS ZK e jδ
设故障线母线电压与系统电势同相位, 即δ=0,其暂态动作特性如右图
SF
Y
R
UOP U F
UF
UOP
1.5 反向短路动作特性
代入动作方程
Z R Zset Z R Zm
转换成相位比较动作方程
900 arg Zm 2Z R Z set 2700 Zm Z set
该动作方程对应的动作特性
是以 Zset 和 2ZR Zset
U P U1
在低压距离中用接地阻抗继电器,极化电压用正序电压记忆 量: U P U1.M
2.2 三段式距离保护特点
阻抗继电器由正序电压极化,因而对不对称短路有较大的保 护过渡电阻的能力;
当正序电压下降至10% U N 以下时,进入三相低压程序,
由正序电压的记忆量极化
2.3 低压距离继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