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保护基本原理

合集下载

第三章距离保护

第三章距离保护

第三章距离保护第三章:电网距离保护1.距离保护的定义和基本原理:距离保护:是利用短路时电压、电流同时变化的特征,测量电压与电流的壁纸,反映故障点到保护安装处的距离而工作的保护。

基本原理:按照继电保选择性的要求,安装在线路两端的距离保护仅在下路MN内部故障时,保护装置才应该立即动作,将相应的断路器跳开,而在保护区的反方向或本线路之外正方向短路时,保护装置不应动作。

与电流速断保护一样,为了保证在下级线路的出口处短路时保护不误动作,在保护区的正方向(对于线路MN的M侧保护来说,正方向就是由M指向N的方向)上设定一个小于本线路全长的保护范围,用整定距离Lset来表示。

当系统发生短路故障时,首先判断故障的方向,若故障位于保护区的正方向上,则设法测出故障点到保护安装处的距离Lk,并将Lk与Lset相比较,若Lk小于Lset,说明故障发生在保护范围之内,这时保护应立即动作,跳开相应的断路器;若LK大于Lset,说明故障发生在保护范围之外,保护不应动作,对应的断路器不会跳开。

若故障位于保护区的反方向上,则无需进行比较和测量,直接判断为区外故障而不动作。

}通常情况下,距离保护可以通过测量短路阻抗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和判断故障距离。

2.几种继电器的方式:苹果特性:有较高的耐受过渡电阻的能力,耐受过负荷的能力比较差;橄榄特性正好相反。

电抗特性:动作情况至于测量阻抗中的电抗分量有关,与电阻无关,因而它有很强的耐过渡电阻的能力。

但是它本身不具有方向性,且在负荷阻抗情况下也可能动作,所以通常它不能独立应用,而是与其他特性复合,形成具有复合特性的阻抗原件。

电阻特性:通常也与其他特性复合,形成具有复合特性的阻抗原件。

多边形特性:能同时兼顾耐受过渡电阻的能力和躲负荷的能力。

3测量阻抗:Zm定义为保护安装处测量电压Um&与测量电流Im&之比,即Um&/Im& 动作阻抗:使阻抗原件处于临界动作状态对应的阻抗(Zop)。

继电保护(距离保护)

继电保护(距离保护)

对于相间短路,故障环路为相—相故障环路,取测量电 压为保护安装处两故障相的电压差,测量电流为两故障相的 电流差,称为相间距离保护接线方式,能够准确反应两相短 路、三相短路和两相接地短路情况下的故障距离。
LINYI UNIVERSITY
LINYI UNIVERSITY
LINYI UNIVERSITY
UB = z1 l k B 、 C 相 测 量 I B + K3I 0
LINYI UNIVERSITY
三、三相系统中测量电压和测量电流的选取
U A = U kA + (I A + K3I 0 )z1 l k U B = U kB + (I B + K3I 0 )z1 lk U = U + (I + K3I )z l kC C 0 1 k C
增大,短路阻抗比正常时测量到的阻抗大大降低。
LINYI UNIVERSITY
二、测量阻抗及其与故障距离的关系
Um Zm = = z1 l k Im Z set = z1 l set
♣ 距离保护反应的信息量测量阻抗在故障前后变化比电流变 化大,因而比反应单一物理量的电流保护灵敏度高。 ♣ 距离保护的实质是用整定阻抗 Zset 与被保护线路的测量阻 抗 Zm 比较: 当短路点在保护范围以内时,Zm<Zset,保护动作; 当短路点在保护范围以外时,Zm>Zset时,保护不动作。 因此,距离保护又称低阻抗保护。
U kA = 0
LINYI UNIVERSITY
三、三相系统中测量电压和测量电流的选取
U A = U kA + (I A + K3I 0 )z1 l k U B = U kB + (I B + K3I 0 )z1 lk U = U + (I + K3I )z l kC C 0 1 k C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
距离保护是一种应用于各种设备的原理,旨在保护设备免受外部电磁场的干扰。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设置一个特定的阈值,当外部电磁场超过这个阈值时,设备将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以避免对设备的损害。

为了实现距离保护,设备通常会使用传感器来检测外界电磁场的强度。

一旦检测到超过设定的阈值,设备会触发保护机制。

具体的保护机制因设备而异,常见的保护措施包括断电、自动关机、自动重启等。

这些措施旨在避免电磁场对设备的影响,保护设备的正常运行。

距离保护的原理是依赖于外界电磁场与设备的相对距离。

当设备远离电磁场源时,电磁场的强度逐渐减小,不会触发保护机制。

而当设备靠近电磁场源时,电磁场的强度增加,容易超过阈值,触发保护机制。

总之,距离保护是通过设定一个阈值,并利用传感器检测外界电磁场的强度,从而触发相应的保护机制,以保护设备免受外部电磁场的干扰和损坏。

距离保护的原理是基于距离与电磁场强度之间的关系,当设备靠近电磁场源时,电磁场强度增加,超过阈值时触发保护机制,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第三章距离保护

第三章距离保护

第三章:电网距离保护1.距离保护的定义和基本原理:距离保护:是利用短路时电压、电流同时变化的特征,测量电压与电流的壁纸,反映故障点到保护安装处的距离而工作的保护。

基本原理:按照继电保选择性的要求,安装在线路两端的距离保护仅在下路MN内部故障时,保护装置才应该立即动作,将相应的断路器跳开,而在保护区的反方向或本线路之外正方向短路时,保护装置不应动作。

与电流速断保护一样,为了保证在下级线路的出口处短路时保护不误动作,在保护区的正方向(对于线路MN的M侧保护来说,正方向就是由M指向N的方向)上设定一个小于本线路全长的保护范围,用整定距离Lset来表示。

当系统发生短路故障时,首先判断故障的方向,若故障位于保护区的正方向上,则设法测出故障点到保护安装处的距离Lk,并将Lk与Lset相比较,若Lk小于Lset,说明故障发生在保护范围之内,这时保护应立即动作,跳开相应的断路器;若LK大于Lset,说明故障发生在保护范围之外,保护不应动作,对应的断路器不会跳开。

若故障位于保护区的反方向上,则无需进行比较和测量,直接判断为区外故障而不动作。

}通常情况下,距离保护可以通过测量短路阻抗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和判断故障距离。

2.几种继电器的方式:苹果特性:有较高的耐受过渡电阻的能力,耐受过负荷的能力比较差;橄榄特性正好相反。

电抗特性:动作情况至于测量阻抗中的电抗分量有关,与电阻无关,因而它有很强的耐过渡电阻的能力。

但是它本身不具有方向性,且在负荷阻抗情况下也可能动作,所以通常它不能独立应用,而是与其他特性复合,形成具有复合特性的阻抗原件。

电阻特性:通常也与其他特性复合,形成具有复合特性的阻抗原件。

多边形特性:能同时兼顾耐受过渡电阻的能力和躲负荷的能力。

3测量阻抗:Zm定义为保护安装处测量电压Um&与测量电流Im&之比,即Um&/Im&动作阻抗:使阻抗原件处于临界动作状态对应的阻抗(Zop)。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及应用举例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及应用举例
2、两相接地故障的情况下,存在两个故障相与大地之间的 相-地故障环和一个两故障相之间的故障环(相-相故障环) 。
3、两相不接地故障的情况下,存在一个两故障相之间的相-相 故障环 。
4、三相故障的情况下,存在三个相-地故障环和三个相-相故 障环 。
距离保护的正确工作是以故障距离的正确测量为基础的, 所以应以故障环上的电压电流做出的测量作为判断故障范围 的依据,对非故障环上电压电流做出的测量应不予反映。
L)
这里
K r I e II l 0 .8 3 ,K a s t 1 .5 ,K r e 1 .2
set 700
Larcco s(0 .8 5 )3 20
故整定阻抗为
Z s Ie II t1 1 .2 1 0 .5 .8 3 c o s 9 (5 7 .0 2 7 3 2) 5 6
(2)灵敏性校验。 1)当本线路末端短路时
3.1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
3.3.1 距离保护工作原理
❖ 电流保护一般只适用于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配电网。
❖ 对于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复杂电网,必须采用性能更加 完善的保护装置,距离保护就是适应这种要求的一种保护原 理。
❖ 距离保护:反应保护安装地点至故障点之间的距离,并根据 距离的远近而确定动作时限的一种保护装置。
t1I 0 s
3.距离II段整定计算 (1)动作阻抗。按下列两个条件选择 1)与相邻线路保护3的I段配合
Z s I e It K r 'e lZ 1 2 K r ''e lK b .m in Z s I e t3
K
b
为保护3
,m in
I段末端发生短路时对保护1而言的最小
分支系数,如图3-12所示,当保护3I 段末端 K 1 点短

距离保护接线知识点总结

距离保护接线知识点总结

距离保护接线知识点总结一、距离保护的原理1.1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距离保护是基于电力系统中故障发生时的电压和电流之间的相位差来实现的。

当故障发生时,电流和电压之间的相位差会发生变化,距离保护通过检测这种相位差的变化,确定故障发生的位置,并对故障进行保护。

1.2 距离保护的动作特性距离保护的动作特性取决于故障发生时电流和电压之间的相位差。

根据故障发生点的距离,距离保护可以分为不同的动作特性,包括定值距离保护、区域保护和可变距离保护等。

不同的动作特性适用于不同的电力系统设备和线路,以实现对系统故障的准确检测和保护。

1.3 距离保护的灵敏度和选择性距离保护的灵敏度和选择性是保证距离保护可靠性的重要因素。

灵敏度是指距离保护对故障的检测能力,而选择性是指距离保护在出现多个故障时能够正确选择作用范围的能力。

距离保护的灵敏度和选择性需要根据电力系统的特点和要求来进行调整和优化,以确保距离保护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二、距离保护的类型2.1 定值距禿保护定值距离保护是指在发生故障时,距离保护根据设定好的距离保护定值来判断故障的发生位置和实施保护。

定值距离保护具有简单可靠的特点,适用于电力系统中无大规模变化的设备和线路。

其主要缺点是在系统参数变化较大时,会影响保护的准确性。

2.2 区域保护区域保护是一种将一定范围的电力系统设备和线路作为保护范围的距离保护方式。

区域保护可以根据系统的电压和电流来判断故障的位置,并对范围内所有的设备和线路进行保护。

区域保护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可靠性,适用于复杂的电力系统。

2.3 可变距禿保护可变距禿保护是一种根据系统参数和电力系统运行情况来自适应调整的距禿保护方式。

可变距禿保护可以根据电力系统的变化来调整保护的动作特性,能够实现对不同运行条件和故障情况的准确保护。

可变距禿保护是现代电力系统中常用的一种距禿保护方式,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三、距禿保护的应用3.1 发电厂的距禿保护发电厂的距禿保护是保护电力系统中发电机和变压器等设备的重要手段。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距离保护是指为了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而采取的一种安全措施。

它是通过合理设置距离,来限制人员或物品之间的接近距离,以达到安全保护的目的。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合理设置距离,来减少因接近距离过近而导致的安全隐患,从而保障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首先,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是基于安全距离的概念。

安全距离是指在特定情况下,为了避免事故发生而应该保持的最小距离。

在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化工等领域,都存在着对安全距离的要求。

比如在化工厂的生产现场,由于可能存在爆炸、火灾等危险,因此需要设置一定的安全距离,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在交通运输中,车辆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制动避让,避免发生追尾事故。

其次,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是基于预防为主的原则。

预防为主是安全工作的基本原则,距离保护正是基于这一原则而产生的。

通过合理设置距离,可以预防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比如在高温设备周围设置一定的安全距离,可以预防人员被烫伤;在机械设备周围设置安全警示线,可以预防人员误入危险区域。

因此,距离保护是一种预防措施,它能够在事故发生之前,通过设置合理的距离来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人们的安全。

最后,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是基于科学技术的支撑。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距离保护提供了技术支撑。

通过激光雷达、红外线探测器等高科技设备,可以实现对距离的精准测量和监控,从而实现对危险区域的精准控制。

这些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得距离保护更加科学、精准,能够更好地保障人们的安全。

综上所述,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是基于安全距离的概念,基于预防为主的原则,以及基于科学技术的支撑。

通过合理设置距离,可以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因此,距离保护作为一种重要的安全措施,应该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只有加强对距离保护的理解,才能更好地保障人们的安全。

距离保护基本原理

距离保护基本原理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线路正常运行时:Z=U/I=Z1L+Z L d≈Z L d Z=U/I=Z1L+Z L d≈Z L d为负荷阻抗值大角度在30°左右线路故障时:Z=U/I=Z1L k=Z k为故障点到保护安装处的线路阻抗即短路阻抗值小角度在60°~90°左右利用线路故障时阻抗下降的特点构成低阻抗保护习惯称距离保护•特点:保护区基本不受系统运行方式的影响能够区分短路与负荷状态•应用:110K V及以上线路基本原理•概念距离保护-反应故障点至保护安装处的阻抗(距离)并根据阻抗的大小(距离的远近)确定动作时限的保护。

用符号表示。

测量阻抗-保护安装处母线电压与流过保护的电流的比值。

又称为感受阻抗。

Z M=U/I整定阻抗-当Φs e t=Φz L 时保护区末端至保护安装处的线路阻抗。

用符号Z s e t表示•基本原理①线路正常运行时:Z M=Z L d>Z s e t保护不启动②线路故障时:Z M=Z1L k =Z k>Z s e t保护不启动Z M=Z1L k=Z k≤Z s e t 保护启动③启动后的保护动作时限与距离有关保护1:Z M1=Z A B+Z1L k=Z1(L A B+L k)保护2:Z M2=Z1L k距离长时限长,距离短时限短,从而保证选择性•基本原理①线路正常运行时:Z M=Z L d>Z s e t保护不启动②线路故障时:Z M=Z1L k =Z k>Z s e t保护不启动Z M=Z1L k=Z k≤Z s e t保护启动③启动后的保护动作时限与距离有关保护1:Z M1=Z A B+Z1L k=Z1(L A B+L k)保护2:Z M2=Z1L k距离长时限长,距离短时限短,从而保证选择性三段式距离保护•组成距离Ⅰ段:ZⅠs e t.1=K r e l×Z A BK r e l-可靠系数取0.8~0.85可保护线路全长的(80~85)%瞬时动作距离Ⅱ段:ZⅡs e t.1=K r e l×(Z A B+ZⅠs e t.2)tⅡ1=tⅠ2+Δt=0.5s可保护线路全长及下级线路始端的一部分距离Ⅲ段:整定阻抗按躲过线路的最小负荷阻抗整定动作时限按阶梯时限原则确定保护区较广包括本级、下级甚至更远一般Ⅰ、Ⅱ段作为主保护,Ⅲ段作为后备保护•主要元件及其作用1.电压二次回路断线闭锁元件:TV二次断线时将保护闭锁2. 起动元件:被保护线路发生短路时立即起动保护,判断是否是保护范围内的故障。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
距离保护是一种重要的安全原则,它在各种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工业
生产、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控制物体之间的距离,来减少潜在的危险和风险,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首先,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是基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当两个物体之
间的距离足够大时,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和影响会减弱,从而降低了发生意外事件的可能性。

例如,在工业生产中,机器设备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可以减少碰撞和摩擦,降低事故的发生率;在交通运输中,车辆之间保持安全距离可以减少追尾和碰撞的风险。

其次,距离保护还涉及到对潜在危险的预判和控制。

通过合理设置保护距离,
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风险。

例如,在化工生产中,对于易燃易爆的物质,可以通过设置安全距离来减少火灾和爆炸的危险;在医疗领域,手术操作时保持一定的距离可以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此外,距离保护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率。

合理设置物体之间的距离,
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阻碍和干扰,提高工作的流畅性和效率。

例如,在生产线上,合理设置机器设备之间的距离可以减少物料的堆积和拥堵,提高生产效率;在办公环境中,合理设置员工之间的工作距离可以提高沟通和协作效率。

总之,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控制物体之间的距离,来减少潜在的危险和
风险,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和需求,合理设置保护距离,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确保距离保护的有效实施。

希望本文能够对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有所了解,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应用。

第三章 电网距离保护

第三章 电网距离保护

K se n( 2)
Z III set.1
Z AB K Z b.max next(BC)
1.2
二、对距离保护的评价
1. 选择性
在多电源的复杂网络中能保证动作的选择性。
2. 速动性
距离保护的第一段能保护线路全长的85%,对双侧电 源的线路,至少有30%的范围保护要以II段时间切除 故障。
3. 灵敏性
-αZzd
Zzd Zzd-ZJ
ZJ R
ZJ+α Zzd
总结三种阻抗的意义:
—测量阻抗Zm:由加入继电器的电压Um与电流Im的比值确 定。
Zm
Um Im
—路整阻定抗阻。抗Zset:一般取继电器安装点到保护范围末端的线 全阻抗继电器:圆的半径 方向阻抗继电器:在最大灵敏角方向上圆的直径 偏移特性阻抗继电器:在最大灵敏角方向上由原点 到圆周的长度。
当 ︱ EM︱= ︱EN ︱ 且系统中各元件阻抗角相等 时,振荡中心的位置在全系统纵向阻抗的中点 ( 即 Z ∑ /2处)。
.
U
m
1 2
.
I
m
Z set
1 2
.
I
m
Z set
3、比相式方向阻抗继电器
jX Zzd
Zzd-ZJ
ZJ R
90o arg Zset zm 90o Zm
.
90o
arg
I m Z set
.
U m
90o
Um
(三)偏移特性阻抗继电器
1、 偏移特性阻抗继电器的动作特
性:
jX
正方向: :整定阻抗Zset
一、构成阻抗继电器的动作特性
单相式阻抗继电器:指加入继电器的只有一个电压 Um和一个电流Im的阻抗继电器。其中电压Um与电流 Im的比值称为测量阻抗。

第一节距离保护的基本工作原理及组成元件

第一节距离保护的基本工作原理及组成元件

第六章电网的距离保护第一节距离保护的基本工作原理及组成元件一、距离保护的基本工作原理电流、电压保护的主要优点是简单、经济及工作可靠,但是由于这种保护装置的定值选择、保护范围及灵敏系数系数等方面都直接受电网接线方式及系统运行方式的影响,所以,在35KV以上电压的复杂电网中,常常不能满足选择性、灵敏性及快速切除故障的要求。

为此,在结构复杂的高压电网中就必须采用性能更加完善的保护装置,距离保护就是其中之一。

距离保护是通过测量被保护线路始端电压和线路电流的比值而动作的一种保护,这个比值被称为测量阻抗Z m,用来完成这一测量任务的的元件称为阻抗继电器KI。

在线路正常运行时的测量阻抗称为负荷阻抗,其值较大;当系统发生短路时,测量阻抗等于保护安装处到短路点之间的线路阻抗,其值较小,而且故障点越靠近保护安装处,其值越小。

当测量阻抗小于预先规定的整定阻抗Z set时,保护动作。

因为在短路时的测量阻抗反应了短路点到保护安装点之间距离的长短,所以称这种原理的保护为距离保护,有时也称之为阻抗保护。

二、距离保护的时限特性距离保护的动作时间与保护安装点至短路点之间距离的关系t=ƒ(l),称为距离保护的时限特性。

为了满足速动性、选择性和灵敏性的要求,目前广泛采用具有三段动作范围的阶梯型时限特性,如图6-1所示,并分别称为距离保护的I、II、III段,基本上与第三章的三段式电流保护相似。

三、距离保护的主要组成元件三段式距离保护装置一般由以下元件组成,其逻辑关系如图6-2所示。

1.起动元件起动元件的主要作用是在发生故障的瞬间起动整套保护,并和阻抗测量元件(Z I、Z II、Z III)组成与门,起动出口回路动作于跳闸,以提高保护装置动作的可靠性。

起动元件可由过电流继电器、低阻抗继电器或反应于负序和零序电流的继电器构成。

2.阻抗测量元件(Z I、Z II、Z III)阻抗测量元件的作用是测量短路点到保护安装点之间的阻抗(亦即距离),它是距离保护中的核心元件,一般由阻抗继电器来担任。

距离保护的工作原理

距离保护的工作原理

距离保护的工作原理
距离保护是一种用于保护电气设备及线路的技术,其工作原理是基于电磁感应的原理。

距离保护主要由距离保护装置和电流互感器组成。

当电力系统中发生故障时,电流互感器将故障电流信号转换为相应的电压信号,传送给距离保护装置。

距离保护装置会通过测量故障发生点与保护位置之间的阻抗值,来判断故障的位置。

在正常运行状态下,距离保护装置会根据设定的保护范围来判断电流的流动是否正常。

当电流流过设定的距离保护范围时,保护装置会正常工作,不会触发保护动作。

但当发生故障时,故障电流会导致故障点周围的电路阻抗发生变化。

根据距离保护装置预设的阻抗-时间特性曲线,装置会根据测
量得到的阻抗值来判断故障的位置,并计算出故障点与保护位置之间的距离。

如果故障点距离保护位置的距离超过了设定值,距离保护装置会触发保护动作,切断电流源,以保护设备免受故障影响。

总之,距离保护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流互感器测量故障电流信号,并根据测量得到的阻抗值来判断故障的位置,从而实现对电气设备及线路的保护。

距离保护的工作原理

距离保护的工作原理

距离保护的工作原理
距离保护是一种用来保护设备或系统的安全措施,主要通过测量和监控设备或系统与潜在威胁之间的距离,从而及时提醒或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防止潜在威胁接近或侵入。

距离保护的工作原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距离测量:通过使用合适的传感器或技术,如激光测距仪或超声波传感器,对设备或系统与潜在威胁之间的距离进行测量。

2. 设定警报阈值:根据实际情况设定警报阈值,一旦测量到的距离超过或接近设定的阈值,系统即会触发警报信号。

3. 警报触发:当测量到的距离超过或接近设定的阈值时,系统会发出警报信号,例如声音警报、光线闪烁、或向安全人员发送警报信息。

4. 采取防御措施:根据警报信号,安全人员可以迅速采取必要的防御措施,例如封锁进入设备或系统的通道、启动紧急关闭程序、或增加额外的安全层级等。

通过距离保护,设备或系统可以及时感知到潜在威胁的接近,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其安全。

这种安全措施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如工业自动化、安防系统、交通管理等,能够有效地保护设备和系统免受外部威胁的侵害。

距离保护基本工作原理

距离保护基本工作原理

距离保护基本工作原理
通过讲解距离保护的定义和主要装置初步了解距离保护基本工作原理。

1. 距离保护的定义是反应故障点至保护安装地点之间的距离(或阻抗),并根据距离的远近而确定动作时间的一种保护装置,反应了短路点到保护安装点之间阻抗大小(距离的长短)。

2. 距离保护的主要装置主要元件是距离(阻抗)继电器,它可根据其端子所加的电压和电流测知保护安装处至短路点间的阻抗值,此阻抗称为继电器的测量阻抗。

当短路点距保护安装处近时,其测量阻抗小,动作时间短;就近原则。

当短路点距保护安装处远时,其测量阻抗大,动作时间长;保证了保护有选择性地切除故障线路。

图1距离保护的主要装置
保护2测量阻抗为:距离保护的动作时间与保护安装地点至短路点之间距离的关系,称为距离保护的时限特性。

为满足速动性,选择性和灵敏性的要求,应用具有三段动作范围的阶梯型时限特性,并分别称为距离保护的Ⅰ、Ⅱ、Ⅲ段。

距离保护的第I段是瞬时动作的,t1是保护本身的固有动作时间。

保护2的整定值:保护1的整定值:距离Ⅱ段整定值的选择与限时电流速断的相似,即应使其不超出下一条线路距离Ⅰ段的保护范围,同时带有高出一个△t的时限,以保证选择性。

当保护1第Ⅰ段末端短路时,保护2的
测量电阻为:1可靠系数K,则保护2的起动电阻为。

距离保护原理

距离保护原理

动作阻抗:使继电器动作的最大阻抗称为动作阻抗,以 Z op 表示。
动作表达式: Zm Zset
••
••
即: KuvUm Kur Im
上式表明:全阻抗继电器实质是比较两电压的幅值,一为动作分量,一 为制动分量。其物理意义是:正常运行时,保护安装处测量 到的电压是正常额定电压,电流是负荷电流,阻抗继电器不 起动;在保护区内发生短路故障时,保护测量到的电压为残 余电压,电流是短路电流,阻抗继电器起动。
2、动作情况分析 A、三相短路时
三相对称,仅以A相为例。设短路点至保护安装处的距离为LK,线路每公里正
序阻抗为Z1,则保护安装处的电压为:
• •• •

••
U A U B A U B I M Z 1 L K A I M Z 1 L K B ( I M I M A ) Z 1 L B K
此阻抗继电器是介于全阻抗继电器与方向阻抗继电器之间,动作特性 向第三象限偏移了一个量。
特性圆:
αZ
αZ
θ αZ
特性圆:
αZ
αZ
θ αZ
还有其它特性的阻抗继电器,比如多边形特性、方向多边形特性等 等,不再赘述。基本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测量阻抗是由加入阻抗继电器的测量电压与测量电流的比值所确 定,测量阻抗角就是测量电压与测量电流之间的相位差。
二、方向阻抗继电器
方向阻抗继电器的特性圆是一个以整定阻抗为直径而通过坐标原点 的圆 ,圆内为动作区,圆外为制动区。保护动作具有方向性。
特点:当加入阻抗继电器的电压和电流之间的相位为不同数值时, 动作阻抗就不同。 为使继电器工作在最灵敏状态,应选择整定阻抗角等于线路 短路阻抗角。
三、偏移特性阻抗继电器
一、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线路正常运行时:Z=U/I=
Z1L+Z L d≈Z L d Z=U/I=Z1L+Z L d≈Z L d为负荷阻抗值大角度在30°左右
线路故障时:Z=U/I=Z1L k=Z k
为故障点到保护安装处的线路阻抗即短路阻抗值小角度在60°~90°左右
利用线路故障时阻抗下降的特点构成
低阻抗保护习惯称距离保护
•特点:
保护区基本不受系统运行方式的影响
能够区分短路与负荷状态•应用:
110K V及以上线路
基本原理•概念
距离保护-反应故障点至保护安装处的阻抗(距离)并根据阻抗的大小(距离的远近)
确定动作时限的保护。

用符号表示。

测量阻抗-保护安装处母线电压与流过保护的电流的比值。

又称为感受阻抗。

Z M=U/I
整定阻抗-当Φs e t=Φz L 时保护区末端至保护安
装处的线路阻抗。

用符号Z s e t表示•基本原理①线路正常运行时:Z M=Z L d>Z s e t保护不启动
②线路故障时:Z M=Z1L k =Z k>Z s e t保护不启动Z M=Z1L k=Z k≤Z s e t 保护启动
③启动后的保护动作时限与距离有关保护1:Z M1=Z A B+Z1L k=Z1(L A B+L k)
保护2:Z M2=Z1L k
距离长时限长,距离短时限短,从而保证选
择性
•基本原理
①线路正常运行时:Z M=Z L d>Z s e t保护不启动
②线路故障时:Z M=Z1L k =Z k>Z s e t保护不启动
Z M=Z1L k=Z k≤Z s e t保护启动③启动后的保护动作时限
与距离有关保护1:Z M1
=Z A B+Z1L k=
Z1(L A B+L k)
保护2:Z M2=Z1L k
距离长时限长,距离
短时限短,从而保证选
择性三段式距离保
护•组成
距离Ⅰ段:ZⅠs e t.1=
K r e l×Z A B
K r e l-可靠
系数取0.8~0.85
可保护线路全长的
(80~85)%瞬时动作
距离Ⅱ段:Z

s e t.1=
K r e l×(Z A B+Z

s e t.2)
t

1=t

2+
Δt=0.5s
可保护线路全长及下
级线路始端的一部分
距离Ⅲ段:整定阻抗按躲
过线路的最小负荷阻抗整

动作时
限按阶梯时限原则确定
保护区较广包括
本级、下级甚至更远
一般Ⅰ、Ⅱ段作为主保
护,Ⅲ段作为后备保护
•主要元件及其作用
1.电压二次回路断线闭锁
元件:TV二次断线时将
保护闭锁
2. 起动元件:被保护线路
发生短路时立即起动保
护,判断是否是保护范围
内的故障。

3.测量元件:测量短路点
到保护安装处的阻抗,决
定保护是否动作。

4. 振荡闭锁元件:也可以
理解为故障开放元件。


系统振荡时将保护闭锁。

5.时间元件:设置必要的
延时以满足选择性。

•工作
情况
①正常运行时
起动元件及测
量元件ZⅠ、ZⅡ、ZⅢ均
不动作,距离保护可靠不
动作。

②线路故障时
起动元件动
作,振荡闭锁元件开放,
测量元件ZⅠ、ZⅡ、ZⅢ
测量至保护安装处的阻
抗,在其保护范围内时动
作,保护出口跳闸。

③T V二次断线
闭锁保护并发
出断线信号
④系统振荡
起动元件不动
作,振荡闭锁元件不开放,
将保护闭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