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镜下看汝瓷
北宋汝窑瓷器的特点特征
北宋汝窑瓷器的特点特征北宋汝窑瓷器的特点特征汝瓷造型古朴大方,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北宋汝窑瓷器的特点,希望能帮到大家!北宋汝窑瓷器的特点汝窑瓷器的胎都较薄,盘、碗、樽、洗等器物的壁与底几乎等厚,这一点与同时期的其它汝窑不同。
洗、碗、盘、茶盏托的圈足均向外撇,这种做法系模仿当时同式样的金银器,是受浙江越窑和陕西铜川耀州窑青瓷的启发,在其它瓷窑中比较少见。
明代高濂撰《遵生八笺》卷十四“论官哥窑器”曰:“汝窑,余尝见之……底有芝麻花细小挣钉。
”对照实物看,高氏说法基本正确,只是“芝麻花”一词用得不够准确,绝大多数汝窑盘、碗、碟、洗樽、注碗等的外底均留有芝麻粒大小的、芝麻粒形状的五个或三个支钉痕,系采用满釉“裹足支烧”所致。
支钉等距离栽放在圆形泥饼或圆形泥圈上。
应注意的是椭圆形水仙盆例外,其椭圆形底部有六个支烧钉痕,因为不管三个还是五个支钉,在椭圆水仙盆底上都无法摆放平衡。
汝窑瓷器并不都采用“裹足支烧”,其瓶、盏托、熏炉、碗等采用垫饼垫烧者,圈足底端均无釉露胎。
支钉支烧的作用无非有二,一是因汝窑瓷器施釉裹足,不可能用垫饼垫烧,否则烧成后垫饼与器物的底足会粘连在一起;而是为防止器物塌底。
考古发掘证明,五代时期湖南岳州窑和陕西耀州窑已使用细小支钉支烧瓷器,汝窑可能受到它们的启发。
北宋汝窑青瓷碟底部“蔡丙”款和芝麻钉痕在器物的凸棱、口沿或弦纹凸起处,釉层较薄,致使香灰色胎在极薄的淡天青色釉掩映下呈现肉红色。
而在高倍放大镜下观察釉内气泡时,可以看到气泡大小不一,略显稀疏,所谓“寥若晨星”。
有学者认为汝窑瓷器釉内气泡“如星斗有距离地分布在全品上”,且“气泡比官、哥的大,而明亮如珠”。
南宋周煇撰《清波杂志》(卷五)云:“辉出疆时,见彼中所用定器,色莹可爱……又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油(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
”说明汝窑瓷器釉中加有玛瑙粉末。
有人将汝窑青釉中加玛瑙粉末一事看得很神秘,其实并不神秘,因为玛瑙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而瓷釉的主要成分也是二氧化硅,故在釉中加入玛瑙,并不会改变釉的性质。
汝瓷
四、汝窑的器型—盘、碟
盘、碟是汝窑瓷器中较多的一种器类。盘有直口、花口、敞 口之分。盘的高度一般在1.5厘米至4.8厘米之间,口径一般 在14.8厘米至21.4厘米之间。有的盘呈六瓣花口,为宋代典 型的式样。碟相对较浅,高度约1.5厘米至3.3厘米之间。盘、 碟均采用裹足满釉支钉支烧。
四、汝窑的器型—洗
汝窑的特征
汝瓷是我国宋代“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瓷之一,因 产于汝州而得名,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 汝瓷的基本鉴别方法,从传世品看,主要有五大特征。
一、胎色
二、釉色 三、支钉 四、器型 五、开片纹
一、汝窑的特征—胎色
汝瓷胎质细腻,胎土中含有微量铜,迎光照看,微见红色, 胎色灰中略带着黄色,俗称“香灰胎”,多见汝州蟒川严和 店、大峪东沟,汝州文庙、清凉寺等窑址;汝州张公巷汝窑 器,胎呈灰白色,比其他窑口的胎色稍白,是北宋官窑的主 要特征。
四、汝窑的器型
从近十余年来汝窑发掘资料得知,汝窑器物十分丰富,凡传世品所见, 除出戟尊外,窑址中均有类似标本出土,而且器型远不止这些。如莲瓣 纹钵、海水纹钵、镂孔盏托、划花海水纹钵、套盒、壶、梅瓶、鸟首型 器等。
传世的汝窑瓷器主要有三足尊、奉华尊、直口瓶、纸槌瓶、鹅颈瓶、碗、 莲花大腕、盘(敞口、直口、三足)、碟(花口)、洗(花口)、盏托 (花口)、水仙盆等。分别收藏在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 博物馆、英国大维德基金会、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馆、日本大阪市立东 洋陶瓷馆等博物馆。
一、汝窑的特征—胎色
窑址中出土的汝官窑碎片,其断面色调接近土黄色,这是毛 糙的瓷胎表面与泥土长期接触所造成的。这种土黄色用毛刷 和清净剂反复擦洗仍不能完全除去,说明泥土已经和胎的表 面发生化学反应。把碎片打碎后,新断面的色调极大多数为 灰白色或白中偏灰,这是汝窑真正的胎色,而香灰的色调是 浅灰色,虽与汝官窑的色调比较接近,但仍有一定差别。所 以说汝窑器胎色就是“带点灰头的白色”。
宋代汝窑瓷器釉面的显微观察
宋代汝窑瓷器釉面得显微观察玛瑙入釉——汝窑神秘而独特得天青釉,在宋代文献中,记载它含有丰富得玛瑙粉末。
以今天科学得角度解读,玛瑙就是石英得一种,由二氧化矽沉积而成。
在釉中加入玛瑙粉末对瓷器得釉色、质感、开片并不会造成显著得影响。
但就是,汝窑产地盛产玛瑙,北宋也曾多次前往开采,加上汝窑表面闪烁著若隐若现得淡粉色光泽,无不让人以为这正就是「玛瑙入釉」得现象.ﻫ满釉支烧——为追求瓷器完美无瑕得质感,多数汝窑以满釉支烧法烧造,制作时仅在底部以支钉隔开瓷胎与匣钵,以让瓷器於烧造过程不致变形,也让釉尽可能覆盖住整件作品,达到满釉得效果。
烧制完成得汝窑,底部存留得支钉细小若芝麻。
传世盘、瓶、碗类得汝窑与稍大得洗,底部存在五个支钉痕,而小尺寸得洗与碟用三个支钉,水仙盆用五个或六个支钉。
时代不同,工艺烧造得过程及使用原料得成分也就不同,各种窑烧瓷器得釉层必然存在不同得面貌,因此瓷器得鉴定除了根据器型款式、轻重、色泽来辨认,以及运用科学仪器做成分分析之外,器物表面得显微观察就是方便又直接得方法,因为釉面上呈现得各类现象如气泡、开片、刻痕等,亦可作为研究瓷器工艺技术及鉴定得入门。
ﻫ除窑址出土得破片之外,传世汝窑得显微照相不多,因此国立故宫博物院科技室规划拍摄本院典藏得汝窑瓷器得釉面影像,以提供作为鉴定研究得参考。
拍摄所使用得仪器就是MS—L150型携带式显微镜,以150倍数进行釉表面观察,为了贴触器表进行细部观测,特别商请厂商研磨制造一只可调整焦距得透明压克立接触头,以避免直接接触器面,可能引起得损伤,同时也搭配使用影响捕捉及分析系统,使影像即时呈现於电脑萤幕上,方便观察。
同时,也能进行显微照片得同步得同步拍摄与存档。
摄影得方式就是先做全器得显微观察,再进一步择点进行拍摄,选拍得部位集中於器皿内外侧右面得气泡、后釉、断面、缩釉、冰裂纹、底面刻字及支钉痕等处,并以相关破片进行比较观察,以下即就是初步观察得心得。
一、釉面气泡得观察由显微镜头观察院藏汝窑釉层得气泡分布,初步归纳出几项特征,汝窑釉得流动十分明显(图1),形状如同流动得棉絮与豆花一般,分布在其中得气泡随处可见,而且气泡得大小差异较大,大者可为小者得数倍至十数倍.大致上气泡得分布较自然,分散於釉层中,但有层次感,呈现出活泼生动得韵动感。
汝窑茶具可以泡不同的茶
汝窑茶具可以泡不同的茶汝窑茶具可以泡不同的茶汝窑茶具可以泡不同的茶,汝窑茶具是很出名的,爱喝茶的人都是很清楚的,大家都知道汝瓷茶具不吸味,不挂味,什么茶都能泡,但泡不同茶也有不同的优点,下面看看汝窑茶具可以泡不同的茶。
汝窑茶具可以泡不同的茶1汝窑茶具适合冲泡绿茶、乌龙茶、红茶,汝窑茶具的优点为不挂味,易清洗,不窜味,导热快,易留香,用来冲泡绿茶、乌龙茶、红茶可还原初始的茶香以及口感,其次汝窑茶具易于掌握出汤时间,茶汤不苦不涩,更易于饮用。
汝窑茶具适合泡什么茶:1.乌龙茶汝窑茶具外形很光滑,用来泡茶能发挥出很好的品质。
乌龙茶的口感比较浓厚,用汝窑茶具来泡是非常合适的哦!2.红茶汝窑茶具除了最适合泡乌龙茶以外,红茶也是不错的选择。
把红茶冲泡好后倒进汝窑茶杯里,你会发现杯壁上有一道光晕,看着很有视觉冲击力。
所以用汝窑茶具来泡红茶,可以说是非常有观赏感的,很适合女性朋友。
绿茶绿茶本来口感比较淡,用没有气孔结构的汝窑茶具比较合适。
能保证绿茶的香气不会被吸走,让你在品绿茶时能尝到最香最原始的绿茶。
汝窑茶具如何挑选:1.看釉色不同的光照下和不同的角度观察,颜色会有不同的变化。
而在光线暗淡的地方,颜色又是青中偏蓝,犹如清彻的湖水。
用放大镜观察,可见到釉下寥若晨星的稀疏气泡,釉面抚之如绢,温润古朴,摸之如婴儿般肌肤。
2.看开片纹路现在市面上有些直接用开片釉的产品,而非自然开片的,看着密密麻麻的开片,但手感像玻璃一样,看似很光亮,用手摸着其实很粗糙。
3.看工艺细节比如口沿金边的效果或足底的修边效果,金边当然不是后期用工业金水画上去的,而是用原矿窑变出的一种金色效果,用金水画的很接近黄金的颜色,但用久了会褪色,而窑变出的金边效果是不褪色的,可能不一定最接近黄金的颜色,但是久而不褪色。
比如足底,当然不影响使用,但相对比,肯定在美观上又有了一定的提升。
4.看出货标准现在的仿汝窑产品,不仅仅应该具备有使用功能,而且需要具备有欣赏的价值,那么有欣赏价值就要往工艺品、艺术品的标准去做,汝窑产品极易出现崩釉、釉面剥壳、针眼、黑点和落渣等等瑕疵,如果有瑕疵了,就会影响欣赏的价值。
北宋汝瓷开片——美到极致是自然
Special topic 专题·琴心瓷韵38宋代汝瓷开片是由于瓷器的釉与胎膨胀系数不同,不断在釉表面形成的一种皲裂现象(图1)。
这本身属于釉面上的缺陷,但它的自然天成、变幻无穷和独一无二却一直让人们为之着迷。
有的似蟹爪纹,有的似蝉翼纹,有的似鱼鳞纹,有的如坚冰开裂。
汝窑青釉釉层比钧瓷、官窑青瓷釉层相对薄一些,普通开片,有的明显,有的不明显。
古人观察事物很精细,《遵生八笺》《清秘藏》等文献说它的纹片“隐若蟹爪”是非常准确的。
在放大镜下观察,好像没有开出来的样子,实际是片纹又浅又小,很高静,不暴烈。
这与胎釉配方、烧成温度、窑中气氛有很大关系。
工匠在较低的温度下烧成,又经过一段保温慢冷的析晶过程,釉层中的片纹有一种特殊的美感,从而使宋瓷中这种独特的破碎美有一种浪漫诗一样的感觉。
工匠高超的烧窑技艺,使汝窑瓷釉色微微发蓝,像淡蓝色的天空,光泽柔和,“不是美玉胜似美玉,不是宝石胜似宝石”。
汝瓷开片堪称一绝,釉面开片较细密,多呈斜裂开片,深浅相互交织叠错,像是银光闪闪的片片鱼鳞,给人以排列有序的层次感。
这些纹路都是自然窑变形成的,天然釉料的开片是自然赐予的美,人为无法控制,汝瓷的开片深浅不一,而且会常年持续开片,每一只都不一样,有的器物是比较典型的纹路,也有的是几种纹路结合。
我们常见的纹路有以下几种:蝉翼纹(图2)、冰裂纹(图3)、蟹爪纹(图4)、鱼鳞纹(图5)。
中国是茶的故乡,而汝瓷在茶器中的地位也如果说缺陷也是一种简约美,那么开片的汝瓷便是最好的明证北宋汝瓷开片——美到极致是自然韩琴汝瓷有限公司 韩 琴 任一昊Special topic 专题·琴心瓷韵39是可见一斑。
每只茶器都有自己独特的开片纹,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越养越古朴,越温润,其实,汝瓷既神秘莫测又温柔亲和,养汝瓷只需顺其自然。
喝不同的茶,养出的纹路是不同的。
绿茶养出的线是最漂亮的,颜色比较素雅清淡,深浅不一,不过养成的时间最长;岩茶、铁观音、乌龙茶等养出来的线是金色的;红茶或生普养出来的线是褐色的,褐色的开片纹是最常见的一种,也最容易养出来;熟普洱茶养出来的是黑线。
汝窑瓷器的鉴别方法
汝窑瓷器的鉴别方法汝窑瓷器的鉴别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胎色:汝瓷胎质细腻,胎土中含有微量铜,迎光照看,微见红色,胎色灰中略带着黄色,俗称“香灰胎”,多见汝州蟒川严和店、大峪东沟,汝州文庙、清凉寺等窑址;汝州张公巷汝窑器,胎呈灰白色,比其他窑口的胎色稍白,是北宋官窑的主要特征。
2. 釉色:汝瓷为宫廷垄断,制器不计成本,以玛瑙入釉,釉色呈天青、粉青、天蓝色较多,也有豆绿、青绿、月白、桔皮纹等釉色,釉面滋润柔和,纯净如玉,有明显酥油感觉,釉稍透亮,多呈乳浊或结晶状。
用放大镜观察,可见到釉下寥若晨星的稀疏气泡,釉面抚之如绢,温润古朴,光亮莹润,釉如堆脂,素静典雅、色泽滋润纯正、纹片晶莹多变为主要特征。
视之如碧峰翠色,有似玉非玉之美。
釉中多布红晕,有的如晨日出海,有的似夕阳晚霞,有的似雨过天晴,有的如长虹悬空,世称“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
”汝州张公巷汝瓷,釉呈天青、粉青,釉色滋润,手感如玉。
有青如天、面如玉、晨星稀的典型特征。
3. 器形:汝窑瓷器造型古朴大方,以简洁著称。
常见的器形有碗、盘、碟、盏、盏托、洗、奁、瓶、炉、壶等日用品和陈设品。
这些器形有的属于生活用具,有的属于供奉和陈设之用。
汝窑瓷器的口部多呈直口或微撇口,底部多为圈足或平底。
器身有的呈深浅不一的弧形变化,有的器壁向下向外扩张成喇叭形等。
这些特点在鉴别时应注意观察。
4. 开片:汝窑瓷器的开片是其一大特点。
由于胎体含铁量较高,烧成温度又掌握得恰到好处,因此器物表层出现美丽的开片。
这些开片有的稀疏,有的密集,以至形成一定的图案或花纹。
在鉴别时可以通过观察开片的形状、走向和分布等特点来辅助判断真伪。
5. 制作工艺:汝窑瓷器的制作工艺非常讲究。
胎土经过淘洗和陈腐后才用来制坯成型。
在制坯过程中采用一旋一旋的轮制技术,使器物规整而富于变化。
器物在施釉前经过仔细修坯和晾干。
釉料经过反复施涂和烘烤而成。
由于采用先进的制瓷工艺和技术,汝窑瓷器的胎质细腻滋润,釉面光亮莹润,呈现出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汝窑瓷器赏鉴
汝窑瓷器赏鉴(一)默认分类2009-09-16 10:22:56 阅读128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一、汝窑的历史(一)民汝瓷(约北宋早期——金代)1、初创时期:北宋早期。
以烧制白瓷为主,兼烧少量青瓷和黑瓷。
青瓷施釉很薄,釉色还不稳定,呈淡青色。
器物以素面为主,仅见少量印花菊纹等装饰。
2、发展时期:北宋中期。
仍以白瓷为主,但青瓷数量明显增多,施釉均匀,釉层变厚,装饰上新出现了莲花、牡丹、竖条纹和凸线纹。
3、鼎盛时期:北宋晚期。
青瓷不仅数量上超过了白瓷,而且器类多样,花样繁缛,釉色以豆青和豆绿为主,还出现了少量天青釉瓷器,装饰上增加了印花龙纹、刻划牡丹和海水游鱼等,并在同一件器物上划花和印花并用,即器表划花、器内印花。
除印花外,素面器物一般不使用模制,多采用手拉坯工艺制成。
4、衰落时期:金、元时期。
青瓷釉色变深,釉面缺乏光泽,釉层内杂有褐色小斑点,器型增大,壁面加厚,器体显得粗笨。
(二)官汝瓷(约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间共20年)1、第一阶段:创烧阶段。
既烧制满釉支烧的天青釉瓷器,支钉粗壮,又烧制豆青和豆绿釉刻、印花瓷器。
2、第二阶段:成熟阶段。
天青釉瓷器占全部瓷器的99%以上,传世的汝瓷形制应有尽有,并出现了一些新的器类。
其中不少器类,无论素面还是有纹饰,大多采用模制,如洗、盘、钵、盆、碟、炉和部分碗、盏、套盒等,器物外壁有纹饰的用外模,内外壁无纹饰的皆用内模器物造型工整,器壁厚薄均匀,支钉小而尖,工艺非常精细。
大型器物或不便使用模具的器物如各类瓶、樽、器盖等,则以手拉坯工艺为主。
此时,出现了大量的支圈垫烧器物。
二、官汝瓷的特征及鉴定1、胎体特征胎骨薄,胎色呈浅灰、灰白,俗称“香灰胎”,褐灰和深灰色的极少,而出土残片其断面色调多接近土黄和灰中泛白,这是与泥土长期接触土蚀造成的,非汝瓷本色。
烧成温度越低胎色越淡,烧成温度越高胎色就越重。
与同时期的民汝相比,官汝瓷胎烧结程度差,呈未完全烧结状态,质地疏松,断面涩且没有光泽,吸水率相当高,大小不一的孔洞特别多,这是鉴定官汝瓷片的重要条件之一。
瓷器微观鉴别:初学者必读,宋代汝窑瓷器釉面气泡的观察
瓷器微观鉴别:初学者必读,宋代汝窑瓷器釉面气泡的观察前言:瓷器的鉴别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掌握的,要始终保持一颗敬畏的心,不断的摸索,学习。
微观鉴别方法,仅供参考!由显微镜头观察院藏汝窑釉层的气泡分布,初步归纳出几项特征1:汝窑釉的流动十分明显如下图,形状如同流动的棉絮与豆花一般,分布在其中的气泡随处可见,而且气泡的大小差异较大,大者可为小者的数倍至十数倍。
大致上气泡的分布较自然,分散於釉层中,但有层次感,呈现出活泼生动的韵动感。
2:气泡外层具较厚的乳白状圈痕。
在釉面的观察中,气泡、流纹(釉流动形成的纹路)与裂纹,三者是观察的重点,同时也发现三者也有时间先后、空间深浅的复杂关系(详见以下三张图),通常内外器壁上观察到的流纹比器底面来得明显、而缩釉及气泡周遭的流纹也较为剧烈。
3:其次,若以宝丰县清凉寺出土的破片做观察(以下两张图),亦得到相似的釉面气泡与流纹的分布状况4同时透过对汝窑胎釉的研究报告,得知釉料中的石英质颗粒、气泡及乳白云雾状物质(指液相分离的釉质)是造成汝窑乳浊感的原因。
此现象透过显微镜的观察,发现气泡孔由胎或釉层本身形成(下图),而继续在釉层中逐渐长大,气泡形成时,气体将釉质推向外,形成了我们观察所得到的气泡壁较厚白的现象5:气泡周围的乳白云雾状物质绕过气泡继续流动,而气泡背面未接触流动的周遭是低密度云雾状物质的釉质形成长条带状(以下两张图),图中以红箭头标出高密度乳白云雾状物质(液相分离的釉质)的流动方向6:有时气泡离开气孔,随釉层流动,则可看到气孔已不在气泡的中央。
大型气泡有时可发现多个气孔,也有可能是数个出气的来源汇合后,有足够的气源让气泡撑大的缘故。
残片断面照显示(下图),气泡长大的过程中,经常留下同心圆的痕迹。
气孔中心点是釉质密度最低之处,几乎为气体所占满,所以也是最容易破裂的地方。
行家不外传的8个汝窑鉴定方法
行家不外传的8个汝窑鉴定方法一、看器型:从器型的角度来看,我们远古宋朝的智慧人群,是怎样把瓷器做得这样充满了神秘感的呢?器型是一件瓷器的最初构想,由于宋朝的经济比较发达,搞文化设计的瓷器专家们也自然有自己的一套器型设计思路。
主要是以内敛、端庄、朴实无华这几方面为主。
简单说一个宋汝窑瓷器放在那里不认真研究,几乎看不出有什么特别之处了。
也恰恰是这样的与世无争、注重内修,造就了汝窑的稀有和珍贵所在。
比如,一个小的椭圆笔洗,宋代瓷器专家都能将它做得类似小船一样的精美、考究。
二、看胎质:通常大家都知道汝窑讲求香灰胎之类的基本知识,我这里要讲的是汝窑胎质的厚度、密度和胎质的制作工艺。
汝窑的胎一般都是具有细小空隙的,放大了看就如同我们吃的发面馒头一样,胎质里有很多非常细小的气泡,并且胎的厚度根据器物不同通常都是偏薄的,颜色是偏香灰般的灰白色。
宋人瓷器专家在制作的时候非常考究,无论是碗或者瓶类的圈底还是三足奁或者的水仙盆的足底,都是在主胎制作后粘结上去的,没有直接一个胎做出来的。
也就是在制作的过程中先把主体胎做好,然后再将底足粘接上去,然后才进行胎质的烘烤的。
有部分汝窑器物能看出这样的制作工艺的。
而且,胎质在制作过程中会有厚薄的细微变化,有的器物可以通过手感找到这样的变化来。
比如宋汝窑的大碗,在胎质厚薄方面就是这样的变化的。
三、看釉色:宋汝窑的主要最具有代表的釉色是天青釉,但实际看到的颜色应该是类似水泥地面的颜色,主要以灰色为主了。
宋汝窑的魅力也在于此,远看是灰色,放在手中仔细端详便有天青色了。
“雨过天晴云破处”是有这样的感觉的,实际再仔细端详还会有浅浅的红色的感觉。
有部分出土的汝窑会有这样的颜色感觉的。
显微镜下看到的气泡都是稀疏的大大小小的气泡,偶尔会有死气泡。
而且釉色一定是乳浊感的,偶尔会有红色、粉色的部分可以看到,或许就是玛瑙了。
乳浊感的釉色在显微镜下看到如同北风吹过的散开漂移的白云,丝丝缕缕、若隐若现。
宋汝瓷的特点如何鉴定的方法
宋汝瓷的特点如何鉴定的方法宋汝瓷的特点天青釉:指汝窑青瓷多呈淡天青色,釉层均匀较薄,釉质滋润,呈现玉质的半乳浊状。
用30—40倍的放大镜下观察,可见到“廖若晨星”般稀疏明亮的大气泡。
汝瓷的色泽,呈现出一种天青和淡天青色,经实验可知汝瓷的这种釉色要在比较低的温度下烧造而成,这种青瓷色调呈现一种平和、淡雅的气韵,很符合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意识,。
这种淡天青釉对以后朝鲜半岛高丽青瓷的发展影响很大。
近年的仿品釉层较真品厚,色泽多发天蓝色,是在釉料中配入另外的呈色剂,与真品的淡雅天青色有一定距离,放大镜下观看,仿品气泡多如鱼子般细密并纠集成片。
蟹爪纹:指釉面上多有细碎开片纹,开片往往呈鱼鳞状,形象地讲,这种开片很像照相时对焦不准产生的重影现象。
香灰胎:胎色为香灰色,类似燃烧后香灰的色泽,说明当地胎泥的含铁量比较大。
有机会上手残片标本会发现,其烧制火候似乎普遍不甚高,质地比较纯净,但断面手感一般比较粗糙,。
芝麻钉:在装烧工艺上,汝窑多采用满釉裹足和支钉烧的方法。
支钉痕细小如芝麻粒,近年的仿制品支钉痕普遍较真品大,大如绿豆且多做成圆点状,清代景德镇御窑厂的仿烧汝瓷也是如此。
汝瓷真品支钉痕小而稍扁,一头有尖,酷似芝麻形状,其数量多见三、五个,少见六个。
另外,鉴定中还需注意一个细部特征,真品钉痕为白色,与汝瓷的香灰胎色并不一样,说明宋人制作支钉采用了质地纯净的瓷土原料,这种硬质白瓷土含氧化铝较高,从而使汝瓷细小支钉的耐火强度得以保证。
关于宋汝瓷近年考古发现表明,汝窑中心区位于河南宝丰县清凉寺村一带(宋代属汝州管辖),并揭示出了大量烧瓷遗迹、遗物,从而解开了汝窑烧造地之谜,但其究竟是官营御用窑还是供御的民窑场仍存在争议,古今称颂的汝瓷一般指北宋晚期哲宗元佑元年汝窑始奉宫中之命烧制的淡天青釉瓷,当然,在奉命烧制淡天青汝瓷之前,汝州当地就已经有了窑场,烧制一些民用白瓷和青瓷,奉烧汝窑是在其基础上兴建起来的,但这些民汝瓷多模仿耀州窑青瓷,并未形成独立的艺术风格。
汝瓷 哥窑简介
【名称】:东道天青汝窑8头撞【类别】:首页> 陶瓷茶具> 东道汝窑【编号】:Tblz001【产地】:中国瓷都—德化【价格】:¥1壶1公道杯6杯85元(包含礼盒不包含木架)【礼盒】:图片【发货配置】:6个杯、1个茶壶1个公道杯(若未声明将按主图颜色发货;【主要材质】:陶土+汝釉【产品颜色】:天青【产品简介】:汝瓷是我国宋代“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瓷之一,因产于汝州而得名,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
汝瓷的基本鉴别方法,从传世品看,主要有五大特征。
一、胎色:汝瓷胎质细腻,胎土中含有微量铜,迎光照看,微见红色,胎色灰中略带着黄色,俗称“香灰胎”,多见汝州蟒川严和店、大峪东沟,汝州文庙、清凉寺等窑址;汝州张公巷汝窑器,胎呈灰白色,比其他窑口的胎色稍白,是北宋官窑的主要特征。
二、釉色:汝瓷为宫廷垄断,制器不计成本,以玛瑙入釉,釉色呈天青、粉青、天蓝色较多,也有豆绿、青绿、月白、桔皮纹等釉色,釉面滋润柔和,纯净如玉,有明显酥油感觉,釉稍透亮,多呈乳浊或结晶状。
用放大镜观察,可见到釉下寥若晨星的稀疏气泡,釉面抚之如绢,温润古朴,光亮莹润,釉如堆脂,素静典雅、色泽滋润纯正、纹片晶莹多变为主要特征。
视之如碧峰翠色,有似玉非玉之美。
釉中多布红晕,有的如晨日出海,有的似夕阳晚霞,有的似雨过天晴,有的如长虹悬空,世称“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
”汝州张公巷汝瓷,釉呈天青、粉青,釉色滋润,手感如玉。
有青如天、面如玉、晨星稀的典型特征。
三、支钉:宋代宫廷用汝窑器物一般均采用满釉支烧,为了避免窑炉内杂质的污染,需用匣钵装好,并将器物用垫圈和支钉垫起,防止与匣钵粘连。
高濂的《遵生八笺》说汝窑“底有芝麻细小挣针”。
在器物底部可见细如芝麻状的支钉痕三、五、七个,六个支钉的很少,痕迹很浅,大小如粟米。
张公巷的器物呈圆形支钉。
蟒川严和店、大峪东沟一带汝窑器多无支钉痕,个别碗、套盒、凹足钵、洗、器盖等用垫饼支烧工艺。
论汝瓷的“蟹爪纹”
论汝瓷的“蟹爪纹”
对汝瓷的“蟹爪纹”各种文献有较多的说法。
归纳起来:一,指汝瓷的开片,因蟹爪弯曲,而汝瓷纹片的纹路走向弯曲而类比。
二,是指汝瓷釉之汽泡破裂后形成的棕眼。
三,是指汝瓷汝瓷开片纹线不完整,而毛糙之谓。
浅着分析:一,开片纹路弯典,这一类比有些牵强附会。
当我们细观汝瓷之开片,就可以看到:汝瓷开片极细短,难有超过一厘米者,而我们的蟹爪,有那一节不超过一厘米。
另外,汝瓷开片,所谓开片均为涡,四方,及多边形形成,无一为单线条形成。
若单线条形成,就为开线或裂线,而不能称之为开片了。
二则,开片之纹线毛糙,像蟹爪之毛,这一类比和形不确定和形像。
汝瓷开片之纹线,在肉眼上光洁,放大镜下有像珠状的凸起,但并非蟹爪之毛。
这样,最类蟹爪纹的就只剩下了棕眼。
这一样的解释,可以比较确切地说:蟹爪纹是棕眼。
北宋五大名窑--汝窑、官窑、哥窑、定窑、钧窑
汝窑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汝窑英文名称:Ru kiln定义: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与官(河南开封)、钧(河南禹县)、哥(浙江龙泉)、定(河北曲阳)窑齐名于世。
汝窑以产青瓷著称。
北宋后期被官府选为宫廷烧御用瓷器。
釉滋润,天青色,薄胎,底有细小支钉痕。
应用学科:材料科学技术(一级学科);无机非金属材料(二级学科);陶瓷(三级学科);传统陶瓷(四级学科)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求助编辑百科名片北京故宫藏汝窑天青釉圆洗汝窑,中国古代著名瓷窑,创烧于北宋晚期,因其窑址在汝州境内(今河南临汝、宝丰一带),故名。
汝窑以烧制青瓷闻名,有天青、豆青、粉青诸品。
汝窑的青瓷,釉中含有玛瑙,色泽青翠华滋,釉汁肥润莹亮,被历代称颂,有“宋瓷之冠”美誉,又与同期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合称“宋代五大名窑”。
汝窑开窑时间前后只有二十年,由于烧造时间短暂,传世亦不多,在南宋时,汝窑瓷器已经非常稀有。
流传到至今的真品,已知的仅65件,珍贵非常。
目录概述史料记载价值汝窑之谜特征历史汝窑的釉色展开概述史料记载价值汝窑之谜特征历史汝窑的釉色展开编辑本段概述在汝州境内(今河南宝丰清凉寺),故名汝窑。
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汝窑器具(2张)有两部分,其一于北宋后期被官府选为宫廷烧御用瓷器。
釉滋润,天青色,薄胎,底有细小支钉痕。
宋人评青瓷以汝窑为首位,明清两代品评宋代五大名窑时,也列汝窑为第一。
此窑烧瓷时间较短,南宋时已有“近尤难得”记载,明代前期景德镇德御厂曾一度仿烧,清代雍正、乾隆时更有年希尧、唐英等督窑大量仿烧,但鲜有乱真者。
临汝严和店、轧花沟、下任村三处遗址烧制民间用青釉瓷器,现称“临汝窑”,系汝窑中一部分。
烧瓷时间长,主要烧青釉,有印花、刻花装饰,以印花为主;造型纹饰与耀州窑有不少共同点,烧瓷历史比耀州晚,属耀州窑系。
汝瓷是我国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瓷之一。
名瓷之首,汝窑为魁。
汝窑的工匠,以名贵的玛瑙入釉,烧成了具有“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典型特色的汝瓷。
图文对比:汝窑瓷器特征及其辨伪八大技巧!
图文对比:汝窑瓷器特征及其辨伪八大技巧!图文对比:汝窑瓷器特征及其辨伪八大技巧!2014-08-12中华古玩网汝窑是中国宋代五大著名瓷窑之一,始于北宋晚期,因为窑址在汝州境内(今河南汝州、宝丰一带)故名。
汝窑以烧制青瓷闻名,有天青、豆青、粉青诸品。
汝窑的青瓷,釉中含有玛瑙,色泽青翠,釉汁莹若堆脂,有“似玉非玉”之美誉。
与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并称“宋代五大名窑”。
汝窑兴盛前后只有二十年,由于烧造时间短暂,传世品亦不多见,流传到至今的真品极为稀少,弥足珍贵。
在当今赝品泛滥的瓷器市场下,藏友们务必慧眼识真。
平台搜集各大博物馆资料以及各大拍行拍品高清图片,以言简意赅的文字总结出汝窑瓷器特征及其辨伪八大技巧,希望对广大收藏爱好者收藏之路谨上绵薄之力。
版权归广东瓷器拍卖中心所有,相关平台转载请注明出处!汝窑瓷器的特征1、造型秀美,古朴典雅,制作工艺精湛,圆器圈足大部分外撇,有的器物表面还饰有刻划花、堆贴、雕塑和镂孔等装饰。
2、汝瓷胎的色调大多数为灰白色或白中偏灰,俗称“香灰胎”。
3、釉面中缩釉斑看到的胎色,由于二次氧化作用,已呈紫红的羊肝色。
4、汝窑瓷器的胎都较薄,盘、碗、洗和瓶等器物的壁与底几乎等厚。
5、汝瓷釉正烧的温度是1190±10℃。
胎的质地不够紧致,断面干涩而没有光泽;吸水率和气孔率较高,因此,以指轻叩发木声。
6、釉质大体可分为:完全失透感、半失透感、玉质感和玻璃质感。
7、釉色以天青色为主,其次有月白、粉青、卵青、豆青、灰青和虾青等呈色,天蓝极为罕见。
8、釉面大部分有冰裂纹,蝉翼纹,蟹爪纹;小部分有斜开片、鱼鳞纹;一面有片纹,一面无纹;或两面无纹者、两面鱼鳞纹者,极个别,抚摸釉面手感光滑似玉。
9、釉中的气泡大而稀疏者古人称其为“寥若晨星”,这种现象只存在于正烧的釉色表层中,其余则釉泡密集而小,肉眼难以看见。
10、圆器大部分满釉支钉支烧在圈足内底面(长条支钉横置在圈足端面);支钉因器物大小而异,断面呈白色的芝麻状,常见支钉有三个或五个,一般都是单数,但也有双数。
中华瓷魁汝窑探访_pub_DM_08_课程讲义
窑的瓷器都仿制得可以乱真,惟独
天青色的汝窑瓷器无法如愿。
4
中华瓷魁汝窑探访
其实早在明代已经有人开始寻找汝窑遗 址。1930年,日本人原田玄讷去河南省临汝 县进行了实地调查,指出这里曾发生过盗掘 汝窑的事情。袁世凯及国民党的部队曾到临 汝县盗掘过。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也盗掘 过临汝县大峪店窑址,劫走了数车瓷器。这 些盗掘事件使我国的古代文化遗产遭受无法 估量的损失。
色。2000年附近还曾挖出100多公斤的玛瑙,成为当地一大新闻。中
国古陶瓷学会名誉会长朱伯谦先生认为:“宝丰县清凉寺不仅找到
课
了汝官窑的烧造区,而且出土了大量瓷片,加之这里有丰富的煤
程
炭,山上有树,附近有玛瑙矿,这足以证明清凉寺就是汝官窑的
讲
‘家’。”
义
令人惊喜的是,此次挖掘发现出土器 物中,除了瓶、樽、洗、炉、壶等陈设用 瓷外,还发现大量碗、盘、盆、碟、盏 托、套盒等生活用具,改变了传统上认为 汝窑只烧制玩赏、陈设品的看法。有的器 物如熏炉等形状很大,“汝瓷无大器”的 传统说法遇到了挑战。与传世品不同的 是,在一些出土器物的表面还刻有纹饰, 尤以莲纹为最常见,这在以釉色取胜的汝 窑传世品中实属罕见,大大拓宽了人们对 汝瓷的鉴赏视野。
年初进驻宝丰县清凉寺。窑址的发现纯属偶然,村民挖窖,发现
大量釉色莹润、高雅精美的瓷片,这引起省考古部门的重视。过
去都在清凉寺村外发掘,找到几片碎瓷已是十分兴奋,想不到整
个汝窑遗址都在村庄下面静静地横卧着,如在野外早就被盗得荡
然无存了。村外的瓷片其实是当地老乡就地挖土沤肥料后带出去
的。经过努力,终于在4户村民的房屋底下,发现了厚达20厘米
窑中所处的
程
位置不同,
一文读懂汝窑(含全部传世器、汝窑标本、汝窑鉴定方法)
一文读懂汝窑(含全部传世器、汝窑标本、汝窑鉴定方法)关于汝窑的传世数目有两种说法,一是根据《中国陶瓷史》的说法,认为传世不足百件。
另一种说法是上海博物馆出版的《汝窑的新发现》中列举了传世汝窑瓷器六十五件,且注明了出处。
根据河南省考古研究所统计,目前已知传世汝窑瓷器为七十七件。
另外根据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馆二〇〇九年十二月「传世汝窑青瓷一览」的统计,世界范围内收藏的传世汝窑共计七十四件。
看到这些数据,别激动,这些是当时已知的,不包括你的。
北宋汝窑天青釉圆洗上海博物馆藏北宋汝窑天青釉玉壶春瓶大英博物馆藏北宋汝窑天青釉盏托大英博物馆藏故宫博物院收藏传世清宫旧藏「故字号」汝窑瓷器十五件(另有两件为一九三五年郭葆昌捐献。
尚有一件原清宫旧藏借拨给了国家博物馆,实际流传有序的汝窑瓷器故宫博物院现藏有十七件),另外属资料性质的汝窑瓷器一件(孙瀛洲先生捐献,底刻「丙」字)。
这十七件传世故字号汝窑瓷器分别旧藏于如下地点:●「芥字号」—造办处、重华宫厨房存放两件清初在紫禁城皇宫内廷养心殿置造办处。
康熙三十年(一六九一年),除裱房等留在殿内外,其余迁至慈宁宫茶饭房。
康熙三十二年开始设立作坊。
康熙四十七年(一七〇八年)全部迁出养心殿,后又将部分作坊设在慈宁宫南、白虎殿(已废)北的青瓦建筑里,负责制造各种物品。
内廷西六宫以北五座院落统称为乾西五所,始建于明初,与东路的乾东五所相对称,由东向西分别称为头所、二所、三所、四所和五所,关注公众号:老窑。
每所均为南北三进院,原为皇子所居。
清代乾隆皇帝即位后,将乾西二所升为重华宫,头所改为漱芳斋并建戏台,三所改为重华宫厨房,而后拆建四、五所改建建福宫及花园,从而彻底改变了乾西五所原有的规整格局。
宋汝窑天青釉洗及局部口径12.8厘米,底径9厘米,高3.2厘米故宫博物院藏芥三七七旧藏收贮地:造办处、重华宫厨房底刻“丙”字,铭乾隆御制诗文。
诗文如下:“淡青冰裂细纹披,秘器犹存修内遗。
古丙科为今甲第,人材叹亦或如斯。
谈谈北宋汝窑(准官窑)
谈谈北宋汝窑(准官窑)——柳州古风堂汝瓷赏析韦雪槐导言1987年,河南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河南宝丰县清凉寺首次试掘,“总共发现了典型御用汝瓷10余件,于是确定宝丰清凉寺窑为官汝窑遗址。
1988年对外宣布,官汝窑遗址已在河南宝丰清凉寺找到”①(《宋代官窑瓷器》李辉柄)。
清凉寺古窑址分布范围很广,为河南瓷窑址所罕见;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
共分为四个发掘区,这次发掘仅限于约4800平方米的汝官窑烧造区的西北部。
根据《华夏考古》2001年第3期《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的新发现》提供的考古资料可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队2000年6月至12月正式发掘,共布5米×5米探方48个,揭露探方2个,面积500余平方米,清理出窑炉15座(请记住“15座”——笔者),作坊2座,过滤池,澄泥池各1处,,排列有序的陶瓮、大口缸20余个,釉料坑4个,灰坑22个和水井1眼,并获得多组重要的地层叠压关系,出土一批形制比较完整且品种丰富的天青釉汝瓷和匣钵、垫饼、垫圈等窑具,对揭示天青釉汝瓷的特征、性质以及烧造工艺等相关问题都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取得了汝瓷考古的重大收获。
特别是在5号窑炉的火膛内出土了丰富的遗物,天青釉汝瓷占99%以上,釉色纯净,器形有圈足洗、平底深腹洗、碗、盘、盏、盏托、钵、套盒、盆、方壶、椭圆水仙盆、梅瓶、盘口折肩瓶、细颈瓶、鹅颈瓶等。
更重要的是在1号釉料堆积的最下层清理出1枚宋哲宗时期的“元符通宝”钱币,为1号釉料堆积地层的断代提供了重要依据。
著名古陶瓷专家陈万里先生考证汝州烧造宫廷用瓷时间是在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到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之间。
宋哲宗元符时期为公元1098——1100年,处于陈万里先生的考证时间之中。
不久,宝丰县清凉寺汝窑遗址被公布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笔者有幸收到几件汝瓷,多数都不是清凉寺汝窑的产品,但是应该属于北宋汝窑系的产品(笔者在一篇文章专门探讨过汝窑系)。
因此,笔者对汝窑的有关资料、实物以及传世量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在此分为六个部分谈一谈。
“大观—北宋汝窑特展”北宋汝窑欣赏与讲解
“大观—北宋汝窑特展”北宋汝窑欣赏与讲解“大观—北宋汝窑特展”是台北故宫为庆祝国立故宫博物院建院八十周年所推出的展览,仅收录了台北故宫馆藏的全部汝窑,而且还有余佩瑾等专家对每件作品的详细解读,可谓是汝窑的典藏资料!001/002:北宋汝窑青瓷盘(两件)001:北宋汝窑青瓷盘(其一)高3.8厘米口径15.8厘米足径15.7厘米故瓷017854底刻清高宗乾隆皇帝御制诗(1772):“盘子径五寸,如规口面圆,出陶无髻垦,阅世独完全,冰裂纹隐约,铁定迹局连,底心镌甲字,先得此同然。
”乾隆壬辰新春御题。
钤印二:“太㺪”“古香”。
002:北宋汝窑青瓷盘(其二)高3.2—3.7厘米口径14.9厘米足径10.8厘米故瓷018182底刻“甲”字款故瓷17854和故瓷18182两件作品尺寸相仿,底部皆留存支烧痕,底部并且都刻篆书“甲”字。
但造型上,故瓷18182的弧形圆壁自底足顺著口沿向外斜直而上,平形底,圈足微外撇,形成具有金银器风格“捲足”。
相较于前者,故瓷17854的弧形圆壁则自底足往上时先向外,至口沿再略向内收缩,相形之下,圆壁的侧面形成一个弯弧的造型。
但同样是平形底,具金银器底足的特征。
与此二件相似的组群亦见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收藏,以及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汝窑窑址的出土品种。
两件盘子中,故瓷18182的底部仅出现“甲”字记号,而故瓷17854则环绕著“甲”字周圆,又题刻乾隆三十七年(1772)的御题。
至于,“甲”字刻题于何时,代表的含意是什么?从故瓷17854和故瓷17850两件作品底部刻题的御制诗中,至少可以掌握两点讯息。
首先从清高宗乾隆皇帝分别针对两件作品的“甲”字款,而说出“底心镌甲字,先得此同然”和“甲字明镌器底心”的想法,得知“甲”字极可能刻题于清高宗收藏他们之前,而且皇帝看到刻有“甲”字款的作品或不只一件而已。
对清高宗乾隆皇帝而言,“甲”字让他联想到《周立·考工记》中形容物有瑕疵的”薛暴”和”髻垦”。
数字化时代汝窑瓷器的摄影方法与技巧
数字化时代汝窑瓷器的摄影方法与技巧导言2015年“清淡含蓄——故宫博物院汝窑瓷器展”在故宫博物院成功举办,配套图录《汝瓷雅集——故宫博物院珍藏及出土汝窑瓷器荟萃》引起了很大轰动。
其精美的图片焕发了汝窑瓷器的清雅韵味,令人赏心悦目。
文物摄影需要一定的技巧与方法,因为文物摄影不仅要表达文物的形式美,还要尽可能表达文物的文化内涵、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
就汝窑瓷器摄影而言,需要了解汝窑在陶瓷史上的地位,汝窑的特征,以及文物专家在研究汝窑时需要什么样的影像等。
根据这些在文物拍摄前预计要考虑的拍摄因素,我们制定了极具针对性的拍摄计划,并利用专业的文物摄影技巧拍摄出全方位、多层次的影像。
这样的文物影像不仅可供研究者作为学术研究使用,还可以响应广大读者对于文物影像艺术的欣赏需求。
一、拍摄的器材配置在保证文物安全的前提下,经过不同器材多种组合的数次试拍,并结合多年的文物摄影经验,最终确定拍摄本次展览文物使用的相机为佳能“1DsMark-3”型相机;镜头选用24-70mm镜头和100mm 微距镜头;灯光选用瑞士布朗专业闪光灯;选用中灰背景纸。
通过不断尝试并依据以往拍摄文物的经验,文物摄影台共布置5支灯,分别为顶灯、主光、辅光、左侧逆光、右侧逆光(图1、图2)。
图1 拍照台示意图图2 翻拍台示意图二、二次试拍工作及基础工作流程通过之前试拍过程中对于器材的筛选和摄影台的初步布置,已经可以大体掌握汝窑瓷器拍摄需要的相机设置参数、灯光亮度及摆设位置等最基本拍摄规律。
但是,为了保证瓷器能够安全、顺利且完美进行影像采集工作,二次试拍成为了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这是承上启下,总结之前初始配置和顺利开展正式工作的前提。
故每一件需要拍摄的汝瓷都要进行试拍,并在试拍过程中不断调试灯光,设置灯光位置,调整相机的参数,经过影像的多轮比较再选出最佳影像。
并将最终选择的影像由RAW转成TIFF的60.4MB再经过电脑修图软件修图、调色等工作,最后上传提交。
汝瓷赏析,给你点颜色看看
汝瓷赏析,给你点颜色看看五大名窑器物之间虽有许多共同之处,但它们又各自具有鲜明的特色,这一点主要反映在釉色方面。
以汝窑、官窑、哥窑为例,虽然他们都是以青釉为特征,但是汝瓷所呈现的那种美丽的天青色,在其他各窑中更具特色。
在色调上汝瓷的青色有时稍微深些,有时稍微浅淡些,但都离不开“天青”这个基本色调。
在色彩学上“天青”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既有蓝色之冷清,又有绿色之温暖。
这种寒暖适中的和谐色调,以及素雅、清逸的色感,由于适应了上流社会的时尚和统治者的审美情趣,所以汝瓷成为宋代诸瓷之冠。
本世纪初,汝窑遗址于宝丰清凉寺的民宅下被意外地发现了,随之而出的各式汝窑残器,为汝窑的揭秘提供了确凿证据。
实物表明,汝瓷的胎骨比较松软、质地欠润,不及同时代越窑、临汝窑、耀州窑、龙泉窑青瓷来得质地细润、坚硬,体量亦相对较轻。
于标本上可见,汝瓷胎质干枯、发涩,断面上有大大小小的间隙和空洞,缺乏瓷器通常应有的玻璃相(即瓷化度)。
台北故宫有一件汝窑不用支钉烧制,是用露胎的圏足支烧,类似龙泉窑的烧制方式。
所以,我们在鉴定器物时,绝对不能死背教条。
书分上中下,好书的作者叙述非常严谨,自己没见过的,绝不轻易否定,往往会客观地表明:至少我还没见过双数的支钉,比芝麻大的支痕。
如此记述就不会贻误读者。
我们来看汝窑瓷的身世。
汝就汝州,就是现在河南的汝州市。
在宋代它也叫汝州,后来撤州改县,叫临汝县。
1979年第一批县级市,就有汝州市。
汝州市的这个窑根据一般窑址命名是“窑以地名”把它叫做汝州窑。
我们说的汝窑,严格说来,应该叫“汝官窑”,传说它是艺术皇帝宋徽宗一声令下创造出来的.汝窑瓷器底款有刻“奉华”和“蔡”字的两种,均为后刻,当为宋时所刻,均与宋宫廷和皇室相关,三件刻“奉华”和二件刻“蔡”字铭文的汝窑瓷器,分别藏于北京和台北的故宫博物院中。
通过上述考古发掘,结合所发现和出土的大量窑具、瓷片、铜钱等,国内众多知名专家共同确认此乃汝官窑窑址无疑,千古之谜随之揭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大镜下看汝瓷(天青无纹小碗)
关于汝瓷我就不多介绍.下面就我观察到的现象供大家互相学习.如有错的地方请联系
gjh80618@
一、汝瓷上有气泡,碗底气泡多,壁上气泡少。
细观察就象在浮冰缝隙中吹出,静
止在冰缝中不动.有大有小.
二、在太阳光下看汝瓷,光芒四射,变化无常
1. 在低倍数下看,就象卫星看地球,有大片的平原,有没规律的沟壑。
更象解冻的北
冰洋,成片成片的浮冰
2. 有无数的宝石发光点,变化无常
3. 平移放大镜,在器口有一道美丽的蓝光,(注意不是每次都能看到)
4. 放大点看就看到五彩的光芒,变换多端,再放大点看就能看到仙境般的景象,好象冒着气泡的温泉,水中冒着大的气泡,成片的蒸气从四周喷出,象云南的的石林.再放大看就象绵羊身上的羊毛.再放大就看不出什么样子了.
5. 用放大镜看太阳光的反光点.光芒四射,形成成片的光辉.比北京奥运会的焰火还漂亮.更漂亮的还在后面.放大点看,能看到发光的鱼背,鱼鳞发出闪亮的银光.又象天上飞的龙.(这点可能是皇上喜欢看的).移动放大镜就能看到雨后天晴的美景,蓝天白云,彩光
从云层中射出,变换多姿.
最后说明一下,我不是什么专家,只是偶尔喜欢瓷器的业余爱好者.我认为现在的汝瓷决不是公开的70余件.我就有一件家传的小碗.上口径7.9CM高2.5CM.天青色.垫烧还是支撑烧不明白。
(有支撑点但太不规则了).无纹.用手机随便照的,仅供参考.(注:不是实物照片.大概差不多.在办公室照的.实物在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