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版牛津英语教材的教学体会doc
2024年初中牛津上海版英语教案

2024年初中牛津上海版英语教案一、教学目标针对初中牛津上海版英语教材,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语言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本单元的核心词汇、短语和句型,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所学语言点。
语言技能目标:通过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学习策略目标:引导学生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如预测、归纳、总结等,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文化意识目标:通过对教材中文本的学习,增强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核心词汇和短语的用法。
重点句型的结构和功能。
文本的理解和口头表达。
教学难点:语法点的准确运用。
复杂句型的理解和运用。
文化差异的理解和适应。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通过展示与课程主题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复习旧知: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相关内容,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引入新课: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明确学习任务。
2. 词汇和句型学习呈现新词汇:通过实物、图片或多媒体等方式呈现新词汇,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讲解词汇用法:详细解释新词汇的用法,包括词性、搭配等,并给出例句。
句型操练:通过替换、填空等方式,让学生操练重点句型,加深对句型的理解。
3. 文本理解和口头表达阅读文本: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文本,注意理解文本中的重点信息和语言点。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文本内容展开讨论,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汇报交流:每个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和补充。
4. 语法点讲解和练习呈现语法点:明确本节课的语法点,通过例句展示其用法。
讲解语法规则:详细解释语法点的构成和用法,帮助学生理解。
语法练习: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如填空、选择、改写等,让学生充分练习。
5. 文化差异理解和适应对比文化:通过对比中英文化中的相似点和差异点,帮助学生理解文化差异。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就文化差异进行讨论交流,分享自己的见解和体验。
things i can do 牛津英语四年级上海版 教学反思

things i can do 牛津英语四年级上海版教学反思摘要:一、引言二、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内容概述2.教材优点与不足三、教学方法反思1.教学手段多样性2.学生参与度3.教学效果评估四、学生学习情况分析1.学生英语水平概述2.学生学习兴趣与动机3.学生学习困难与需求五、教学改进措施1.针对教材的调整建议2.教学策略优化3.课堂活动与作业设计六、结语正文:作为一名牛津英语教师,我对四年级上海版的教学进行了深入的反思。
通过反思,我总结了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并对今后的教学改进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首先,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全面分析。
牛津英语四年级上海版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生活、学习、娱乐等各个方面。
教材以实用性强、贴近学生生活为特点,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英语的实用性。
然而,教材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部分单元的话题与学生生活距离较远,可能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减弱。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在授课时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
其次,我对教学方法进行了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教学手段的多样性,采用了口语、听力、阅读、写作等多种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我尽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针对这一问题,我将进一步调整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课堂活动的针对性和趣味性。
在分析学生学习情况方面,我发现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有的学生则显得较为被动。
为了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
同时,我将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困难,并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我提出以下改进措施:一是对教材进行适当调整,尽量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二是优化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活动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三是注重课堂互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四是设计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上海牛津英语一年级新教材教学分析

一年级新教材教学分析从开学至今,我们已经使用了两个月的牛津教材,对新教次都有了一个印象。
我将从教材的处理和教学课件的运用这两大方面来阐述。
一、教材的处理大家都知道牛津教材修订的原则,即保留原牛津教材的体例,凸现原牛津教材的四大特点:Building blocks;Learner-centred;Task-based approach;Activity-based learning。
一年级的新教材中的Building blocks :采用原教材3A~5B的模块建筑体系,使1A至5B的体例完全统一。
Learner-centred:保留了原教材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基本立足点是把学生作为英语学习的主体,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情况。
在SB(student’s book)、WB(work book) 和TB(teacher’s book)的一些语境的创设方面,也考虑到如何来适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使其更有利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
Task-based approach:在一年级修订后的教材中注重的是Theme和Topic。
每个Module和Unit都有明确的学习主题,每个Say and act 板块都有一个Sub-topic。
因此,task较原来的牛津教材更为显性化。
Activity-based learning:在教材上,除核心板块以外,我们还提供了各种有趣的语言活动和逐步递进的语言材料,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我们还调整了教参,在教参中提供了不同层次、形式各异的语言活动,供教师选用。
让学生在逐步完成一个个语言活动的过程中,最终完成本单元的task。
新教材每个Module配一个和主题一致的Project,形成每册教材都有四个Project的体例(Module 1 Getting to know you, Module 2 Me, my family and friends, Module 3 Places and activities, Module 4 The natural world.),这样就和其他年级的牛津教材在Module以及Unit的数量和主题上都统一了.从一年级开始,每个主题的知识点便可根据年级的推进,设置不同的要求,使知识点的习得更有效地呈螺旋式上升。
提炼课文主线的几个角度——立足上海版牛津初中英语教材的探讨

定位 教学重 点和难 点 , 侧重 引导 学 生对 课 文
主线 进 行 提 炼 。文章 标 题 、 故事情节 、 时 间
0 簿
教 育 研 究 与 评 论・ 中 学 教 育 教 学
2 0 1 3 年 第 2 期
顺序 、 地 点流程 、 对 比分 析等 , 是提 炼课 文 主
线 的几个 可行 的角度 。
提 炼 课 文 主 线 的 几 个 角 度
— —
立 足 上 海 版 牛 津初 中英 语 教 材 的探 讨
范本 华
( 江苏省 海安 县 西场初 级 中学 , 2 2 6 6 0 0 )
摘
要: 上海版牛津初 中英语八 、 九年级 教材 的 内容 较之 于七
年级 阅读材料 , 篇幅激增 , 句 子结构 更复 杂 , 生词 多且难 , 有部分 内
依据时间顺序对课文进行提炼和梳理 。如 9 B
C h a p t e r 3 A S u c c e s s s t o r y一课 , 就是按 照时间 顺 序叙述 了 Ma r y C h e u n g的生平经历——童
是 教学重 点 。从 初二 学 生 的年龄 和心 理 特 征来 看 , 他们热爱冒险, 对 科 幻故 事 兴 趣 浓
角度一 : 文章标题
接着 , 出示第二 幅图 片 ( 见图 2 ) , 提 出问
题让学生进一步预测——
问题 4: Wo u l d t h e y c o me i n ?
对于一些 标题 清 晰 的课 文 , 可抓住 文 章 标题 、 副标题或小标题 对课文 内容进行提 炼 。
■
图 1 图 2
a n d B a d h a b i t s , 很快抓 住 了课 文 的主线 。在
牛津英语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牛津英语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牛津英语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牛津英语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深圳市精华学校朱卫连本人有幸参加了为期一天的牛津英语新教材小学英语培训,虽然时间较短,但是我感觉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下面谈谈通过培训后的一些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培训期间,教研员为我们安排了丰富的内容,包括上海市宝山区教师进修学院陆静娴教师对于教材的剖析与讲解,教师之间的讨论交流等。
她们分别谈了自己对新教材、新理念的一些看法,使我受益非浅,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明确了方向,理清了思路。
小学牛津英语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话、儿歌、故事、游戏等形式,重视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
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跨文化交往能力,培养学生“国际理解与多元文化”的核心素养,为他们成为面向世界的现代化人才打下必要的基础。
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深感肩上责任重大,所以我要及时领会课程的新观念、新特点,新要求,正确认识把握教学目标,调整教学方法和方式,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吃透教材,找到感觉。
在此次培训中黄老师和陆老师能深入浅出地分析牛津教材的特点,将本教材的语言知识点作了详细地分析,使得我们对于教材的重点、难点能准确地把握。
语言点通过听说读写模块操练效果清晰可见。
对于讲座我有如下感想:一、新教材课程建设上拓宽了英语学习的渠道,营造了英语的学习环境。
我们的教学必须从课内引申到课外,不要放弃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二、新教材注重语言积累,开发学生潜能,淡化语法,不求系统,但求应用。
这就要求教师决不能把课堂变为自己的“一言堂”,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地展示自己的口才,而要将话语权还给学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强调学生自觉参与,提高学生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要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语言实践机会。
三、教师要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过去的“接受性学习”为“接受性、体验性、研究性”学习方式相结合。
其次,我们聆听学习了几位教学经验丰富并在一线教育工作的优秀骨干教师对每一章节的知识点的剖析。
牛津英语上海版六年级第一学期 6A Unit 4教案(4课时,含教后感)

Module 2 Places and activitiesUnit 4 What would you like to be?Period 1Teaching aimsTalking about jobs and preferencesLanguage focusUsing nouns to identify peopleTeaching proceduresI. Pre-task preparation2. Brainstorm (直接从这一环节开始)Ask students to name as many jobs as they can.3. Look and learnTeach the following vocabulary. Students listen and read.a secretary a bank clerk a policewoman a dentista pilot a fireman a postman a shop assistantSs read one by one.II. While-task procedure1. Look and identifyAsk students to match the words of jobs with pictures.a pilot/ a doctor/ a dentist/ a cook/ a shop assistant/ a nurse/ a bus driver/a fireman/ a postman/ a policeman/ a policewoman/ a taxi driver/ a teacher2. Read and identifyAsk students to match the jobs with the meanings:A cook cooks food for peopleA secretary takes notes and answers phonesA dentist looks after people’s teethA nurse helps make sick people betterA doctor makes sick people betterA pilot flies a planeA shop assistant sells things to peopleA factory worker makes things in a factoryA fireman puts out firesA bank clerk receives money and gives money in a bankSs read these sentences again.Option 1 Guess (这一环节提前)Play the video, let the students guess the jobs.3. Look listen and numberPlay the cassette, ask students to put numbers in the correct blanks. Check, T says the numbers, Ss name the jobs.4. Listen and circlePlay the cassette, ask students to circle the jobs the students would like to do.(1. Read and answer 这一环节推后)Ask students to read and answer questions.Mark’s father visits Rose Garden School. He talks to Mark and his classmates...a. What job does Mark’s father do? He is a fireman.b. What does he usually do? He drives a fire-engine and puts out fires.c. Does he like his job? Yes, he does.d. Why does he like his job? Because he likes to help people and put out fires.2. Ask and answerAsk students to talk in pairs to find out their partner’s parents’ jo bs, like this:S1: What job does your father/mother do?S2: He/She is a(n) _____.S1: What does he/she usually do?S2: He/She …S1: Does he/she like his/her job?S2: Yes, he/she does./ No, he/she doesn’t.S1: Why?S2: Because he/she likes to …/Because he/she doesn’t like to…(2. Do a survey 不上)ConsolidationWorkbook 6A, page 211.Copy new words2.Read and recite the words3.Workbook P21教后记:有几个词的读音有些问题,a bank clerk、a pilot、a shop assistant,另外学生们对于有些职业做些什么工作不是很熟悉,尤其是用英语不太能表述,在下面的学习中要注意这方面的提点。
上海牛津英语七年级教学反思与改进

上海牛津英语七年级教学反思与改进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语言,在教育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对英语教育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和精力。
牛津英语系列教材被广泛使用于上海的英语教学中,为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教学反思与改进是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在七年级这个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
本文将对上海牛津英语七年级的教学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二、上海牛津英语七年级教学现状上海牛津英语七年级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为后续的高中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涵盖了生活、文化、科技等多个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教学方式单一,缺乏个性化的教学策略。
虽然教材内容丰富,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和吸引力。
其次,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有待提高。
尽管学生在词汇和语法方面有一定的积累,但在实际交流和写作中,运用能力仍需加强。
最后,教学评价方式需要进一步完善。
目前的评价方式主要依赖于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评估。
三、教学反思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进行教学反思,找出问题的根源。
首先,教师需要更新教学观念,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其次,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最后,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改变“哑巴英语”的现象。
四、改进策略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进策略:1. 丰富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该根据七年级学生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情景教学、游戏教学、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2. 加强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活动机会。
对初中英语牛津上海版教材的认识与思考

对初中英语牛津上海版教材的认识与思考上海市毓秀学校金惠红摘要:试用第二年的英语牛津上海版教材给一线教师的感受是什么呢?改编后的教材老师们是否适应呢?之前的牛津英语教材在全面使用一轮后遭到老师普遍的反应:难!太难!于是有了目前使用的难度减掉40%的英语牛津上海版。
其实到底是要教材来适应教师呢,还是让教师适应教材?教材频繁变动能否真正保证质量?有质量地完成教学恐怕很大程度上还得靠教师个体的能力。
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教师只有认识了教材的本质,才能游刃有余地开发和使用教材,让学科教学更科学、更有效。
关键词:英语牛津上海版教材任务型教学教学策略教学建议教材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材指课堂上和课堂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
狭义的教材就是教科书,英文是textbook 或coursebook。
本文从狭义的教材概念出发谈谈对textbook的认识以及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一些教学策略和方法。
一.新版教材的特点1.体现以任务为主的教学思想 (task-based learning)。
以任务为主的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是近些年来语言教学发展的新趋势之一。
它以学生完成某些任务的形式来组织教学活动。
如通过电话获得信息、根据指令操作、通过讨论解决某个实际问题、就某一事情进行决策等等就是任务。
教材中要求学生完成的一个个“Survey”就是任务;教材中的小栏目“About you”如: “write a letter to your penfriend”, “Take some photographs or draw some pictures of the people you see every day on your way to school. Write about them.”, “Make a table to show the things you did last week.”等等都是任务型教学要求的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版《牛津英语教材》的教学体会牛津英语教材的编写体系为“building blocks:(模块建筑体系),采用“功能—结构—主题—人物”相结合的途径设计教材。
它不同语旧教材的最大特点在于将语言的宣布局限于机械模仿,而是给一个特定的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结构及时进行运用,达到某个教学目标。
涉及各种活动让学生树立对英语学习的信心,消除个体的胆怯、挫折感,结合这几年的教学,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谈谈对该教材的教学体会
一、该教材有以下优点:
1. 取材来源于学生的生活
教材内容大多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使学生有亲近感,有利于学生用日常所见的事情,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提高和培养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
如:家庭成员单元、食物和饮料单元等
2. 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让学生用“英语去做事情”,让学生通过群体活动获得信息,体现语言的工具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
在教师用书中,每个单元都明确了该单元用完成的任务,如七年级上的第三模块第一单元,有以下任务
单元任务
Controlling fire 学生根据本校在消防演习中可能
发现的情况,找出学校的防火规则,写出报告
学生找出学校的消防用品,并画出楼层平面示意图
3. 教材编排有开放性,注意学科间的渗透
整套教材考虑到题材和体裁的多样性,练习活泼、开放,如;教材的组织形式有单元式、故事式、循环式。
让语言在不同时间、不同语景都多次出现。
JOBS(工作)刚开始是简单的职业介绍,出现的句型使I want to be a ….等。
随着年级的增高,教材组织形式作适当调整,单元式和故事式相结合,同样的内容在七年级增加了许多句型,多种时态。
4. 配套材料丰富
除了学生的课堂用书外,还有教师用书、练习册、语法训练、投影片、录像带等,能使教师全方位运用教材。
特别指出的是活页资料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有利帮手,设计了一系列有利于开展合作学习的调查表格、图片游戏,使课堂练习更有实效。
5. 版式设计活泼,形象生动
该教材版面新颖,人物卡通形象生动,,字体变化多样、图表设计和颜色搭配地道,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使用中的困惑和创新
在使用新教材中,许多教师也感受到了挑战和压力,有时甚至有些困惑。
如:有些教学内容过难或过易,不适合学
生的学习;教师用书中有些教学活动难度过高或过低,不适合普通学生的接受能力。
现有教材的教学顺序、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实际水平有一定的距离。
教材中词汇量大,短时间内复现率低,对学生记忆词汇压力很大。
尤其在低年级阶段教材中语法出现不够系统化,语法点出现散乱,不利于初中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等。
在教材中,低年级阶段阅读材料出现较少,无法适应考试的需求等。
以下就其中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1. Integrating skills(综合能力)
一堂英语课时间有限,但是也要让同学从四个方面即听说读写来训练。
低年级阶段有一些课文有阅读而不写,或是体裁选用英语歌曲、诗歌但是教师用书没有对该课题出全面的教学指导。
如在教材七年级M1,U4(Work and Play)中以歌曲为整个单元的起始部分,单从参考资料看,教学步骤不外乎听-学唱-表演,课堂活动单一,不利于全面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
如果教师认为教材是“圣经”,对于教参处理太死,重视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按步就搬,教学效果不理想。
相反如果我们能有效的用好歌曲材料,可以给课堂引入新鲜的机制,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音乐融入课堂,将会使课堂气氛进入轻松的环境,而教材中为数不多的英文歌曲内容都紧紧围绕语言功能方面,能够使学生了解书面语的不同风格。
所以我们应该根据学生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拓展,
设计具有实用性的教学活动,为此我将这一音乐资源分成几个教学任务,通过将歌曲的学习与语言技能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完成不同的任务,达到教学目标。
1)合理设计听力理解任务:把歌曲本身作为听力练习的材料。
例如让学生听整个歌曲一次或两次(对于程度差一点的班级,可将歌曲分为几个小节),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歌曲的内容:What do they love doing? 这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是否理解其内容。
当然对于一部分的more-able students, 我还将原来的歌曲语段重新排序,让学生共同合作,根据听到的内容组织歌曲,这时最好采用group work;此外,还可将文章中的四幅图用投影片画出来,让学生将每一段的内容与相应的图片搭配出来或是听歌曲订正材料中的错误。
这些都是全面训练听力的途径,由于形式活泼,学生乐于去做。
2)创造性地改写歌词:对低年级的学生,训练写作的方式往往是命题作文,学生的写作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显得比较枯燥。
如果把歌曲结合写作训练,让学生通过仿写、改写歌曲也可从侧面巧妙锻炼学生写作能力,而且效果良好,因为他们十分乐意把自己的成果唱出来。
2. Word study(词汇学习)
新编教材每天出现的词汇量大,短时间复现绿低,而且有不少次会出现在练习和各种任务的提示部分。
同时,在低年级阶段没有与之配套的有效的词汇学习材料,这使许多学
生感到天天都在背新单词,但缺乏消化单词的时间。
同时由于教学进度的限制,词汇教学的目标难以落实,反映到考试是词汇本分是分率高。
因此,牛津教材的使用教师要有意识地对此会学习的学法知道尤为重要。
教师要在新课教授时适当采用旧教材的多种形式呈现新单词,指导学生利用发音规则和构词法知识记忆生词,并为学生创设次会复现和词汇运用的机会。
如充分利用课前两分钟进行词汇头脑风暴的游戏,每个单元汇编必考的重点词汇练习等。
同样的例子,七年级上M3U1结束后,教师可涉及此类练习。
让学生以fire-fighting equipment 为中心词,让学生联想记忆,写出有关该主体的单词;同时,我还引用加拿大的词汇教材练习,结合课本设计了入crossword、matching(compound words)、classify等专项训练。
鼓励学生将词汇置身于语境之中,通过反复阅读,阅读课外的小故事、报纸等媒体资料,最后可以达到记忆的目的。
语境记忆是国内外较为推崇的词汇记忆策略。
3. Work book(练习册的使用)
新编教材的练习册题目新颖,但是容量太少,对知识点讲解不全。
每课时的语法练习题型几乎是机械训练,以句型结构操练为主,而且和整个单元的题型有较大的重复;练习册的内容有时和语法手册也有重复,有时太简单或太难。
所以,我认为在每个单元结束时,要对语法现象作一个梳理,
要补充一些与但单元话题相关的阅读材料及完型填空联系,使单元里不常用的词汇和语法现象多次重现于阅读理解中。
对教材中部分内容如果在短时间内不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时,教师可以对其进行必要的删除。
同时对于字数多、语法现象多、新词汇多的课文还可以适当调整教材内容或活动的顺序,先讲解语法现象,或是将后面课时简单的内容先上,再回过头解决“难题”。
如“WATER水”(六年级下M1U2)为例,教师用书只设计让学生利用“At home,how do we use water?/At work, how do people use water?等句型进行对话的活动,对于该语法现象操练形式太单一,学生兴趣不大。
于是,我积极创设情景;以猜、唱、比赛、信息交流等多种“游戏”形式建构教学环节。
1)首先,我利用大海的图片给学生创设课文情景,导入重点句型,进行机械操练;同时利用两幅动画激发学生的想象,让他们利用课前收集的信息,大胆交流生活中水的用途。
,学生提到很多书本以外的东西,如‘We use water to clean our earth. We use water to make power. We use water to play. We use water to have swimming races…其间很有环保的人文理念,体现了情感教育。
2)其次,我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心理,利用多媒体的灵活性,设计了一个以小组为单位的快速反应游戏。
让学生任选一组图片,在有限的时间内把闪现的图片内容用“we use water to do .sth.”表达。
这个游戏有很大的感
染力,能调动学生的情绪,促进其思维,克服了紧张感,使学生在竞争中自然而然地产生说话的愿望。
2)最后,设计information gap(信息填充)式的写作训练时,我不仅让学生利用课文填空,还让学生从学校的角度发现水的用途,创造性运用语言知识。
可以看出,一个语法现象由于教师对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使得教学效果更有效。
从新课程中的教材观而言,我们发现教材的功能发生了变化。
传统“学科中心”的教材观下,人们把教材看成是学科知识的载体。
教材是教师教学中唯一的“法定文化”,它的价值在于“规范”和“控制”教学。
而新课程从单纯的注重知识传授转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
教材由传统的“规范”和“控制”转向“服务”,即服务于教与学。
黄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