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除数为0的除法评课
被除数为0的除法教案及教后反思

被除数为0的除法教学内容:第35页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0除以不是0的数,商都是0。
2、通过观察数量的变化,初步感知函数的概念。
3、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能力。
4、在教学中渗透数形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知道0除以不是0的数,商都是0。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被除数为0的除法的实际含义。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看谁算的又好又快(开小火车)16÷4= 24÷8= 45÷5= 18÷2=32÷8= 28÷4= 72÷8= 50÷5=14÷2= 35÷5= 20÷4= 70÷10=(其中72÷8,50÷5,70÷10讲一讲是怎么想的,并讲一讲各部分的名称)我们已经学过了除法。
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除法。
二、探究新知1、分糖果今天,我们的四位好朋友要给大家分糖果。
(1)出示12粒糖果师:盒子里有几粒糖果?平均分给4人,每人能分到几粒?老师用小圆片来代替糖果,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分一分。
(分法多样性)师:算式怎么列?生:12÷4=3(粒)板书师:“12、4、3”分别表示什么?生:12表示一共12粒,也就是总数;4表示平均分给4个人,也就是份数;3表示每人能分到3粒,也就是每份数。
(2)出示4粒糖果(口答)师:盒子里有几粒糖果?平均分给4人,每人能分到几粒?算式怎么列?生:4÷4=1(粒)板书师:“4、4、1”分别表示什么?(3)出示空盒子师:盒子里有几粒糖果?平均分给4人,每人能分到几粒?生:一粒也分不到师:一粒也分不到,可以用数字几表示?生:0师:算式怎么列?生:0÷4=0(粒)板书(4)盒子里没有糖时,要分给我们全班同学,算式怎么列?0÷39=0(粒)板书分给100个小朋友,算式又怎么列?0÷100=0(粒)板书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被除数为0的除法2、同桌讨论:你们能找找被除数为0 的除法的小秘密吗?被除数为0,商也都为03、那0÷0可以吗?(小组讨论)除数为0,就是没有分,没有意义。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2.7《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简便计算》教案 (1)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2.7《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简便计算》教案 (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2.7《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简便计算》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的基本运算和末尾有0的除法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会在计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时,采用简便计算的方法,提高计算的效率。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了除法的基本运算之后,对末尾有0的除法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在实际计算过程中,很多学生还是采用一步一步计算的方法,没有形成简便计算的习惯。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现简便计算的方法,并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简便计算的方法。
2.提高学生计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的效率。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简便计算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简便计算的方法。
2.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简便计算的原理。
3.通过练习,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用于展示和讲解。
2.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在计算除法时,如何快速准确地计算出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一些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题目,让学生尝试计算。
在学生计算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发现简便计算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讨论和交流,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题目,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简便计算的方法。
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 举例说明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判断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除法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当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时,如何进行除法计算?2. 探索新知(1)让学生尝试计算以下除法:2000 ÷ 1003500 ÷ 504800 ÷ 400(2)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计算规律。
学生发现:当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时,可以将它们同时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再进行除法计算。
(3)教师总结: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可以先将它们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再进行除法计算。
3. 巩固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以下除法计算:6000 ÷ 3008000 ÷ 20012000 ÷ 400(2)同桌之间相互检查计算结果,并讨论计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5. 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册上相关习题。
(2)思考:如何判断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五、板书设计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1. 计算:2000 ÷ 100 = 203500 ÷ 50 = 704800 ÷ 400 = 122. 规律: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3. 计算:6000 ÷ 300 = 208000 ÷ 200 = 4012000 ÷ 400 = 30六、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使学生掌握了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被除数为 0 的除法》 导学案

《被除数为 0 的除法》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被除数为 0 的除法的意义。
2、掌握被除数为 0 的除法的运算规则。
3、能够运用被除数为 0 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被除数为 0 时除法的含义。
(2)明确被除数为 0 的除法运算结果。
2、难点(1)区分被除数为 0 和除数为 0 的不同情况。
(2)在实际问题中正确运用被除数为 0 的除法规则。
三、知识回顾1、复习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2、举例说明一般的除法运算,如 12 ÷ 3 = 4,表示把 12 平均分成3 份,每份是 4。
四、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关于除法的知识,今天我们要来探讨一个特殊的情况——被除数为 0 的除法。
想象一下,如果要把 0 个东西平均分给一些人,会是什么结果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五、知识讲解1、 0 除以任何非 0 的数(1)我们先来看 0 ÷ 5 这个式子。
因为除法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
而0 表示没有东西,把没有东西平均分成5 份,每份当然还是 0 。
所以 0 ÷ 5 = 0 。
(2)同样的道理,0 ÷ 8 = 0 ,0 ÷ 100 = 0 。
(3)总结规律:0 除以任何非 0 的数,商都是 0 。
2、任何数除以 0(1)思考 5 ÷ 0 这个式子。
如果按照除法的意义,是要把 5 平均分成 0 份,但是 0 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无法进行这样的平均分。
(2)再看 10 ÷ 0 ,20 ÷ 0 ,都是无法得出有意义的结果的。
(3)得出结论:0 不能做除数,任何数除以 0 都没有意义。
六、例题讲解例 1:计算 0 ÷ 25 ,0 ÷ 78 。
解:0 ÷ 25 = 0 ,0 ÷ 78 = 0 。
例 2:判断对错:8 ÷ 0 = 0 ()解:因为 0 不能做除数,所以 8 ÷ 0 这个式子是错误的。
被除数为0的除法教案及教后反思

一、教案名称:被除数为0的除法教案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被除数为0的除法运算规则。
2. 培养学生正确进行被除数为0的除法运算。
3. 引导学生运用被除数为0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内容:1. 被除数为0的除法运算规则。
2. 被除数为0的除法运算示例。
3. 被除数为0的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复习乘法口诀,引导学生发现被除数为0的除法运算。
2. 新课讲解:讲解被除数为0的除法运算规则,强调0除以任何非0数都等于0。
3. 示例讲解:给出几个被除数为0的除法运算示例,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计算,并解释运算过程。
4. 练习巩固: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被除数为0的除法运算题目,老师巡回指导。
5. 应用拓展: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被除数为0的除法进行解决。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练习一些被除数为0的除法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被除数为0的除法运算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被除数为0的除法的正确性。
1. 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被除数为0的除法运算规则?2. 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被除数为0的除法的正确性如何?3. 是否合理地布置了课后作业,以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八、教学资源:1. PPT课件。
2. 练习题。
九、教学建议:1. 在讲解被除数为0的除法运算规则时,可以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
2. 在练习巩固环节,可以设置一些趣味性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在应用拓展环节,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被除数为0的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十、教学难点:1. 被除数为0的除法运算规则的理解。
2. 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被除数为0的除法。
六、教案名称:被除数为0的除法教案(续)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目标:1. 加深学生对被除数为0的除法运算规则的理解。
2. 提高学生正确进行被除数为0的除法运算的准确性。
苏教版四上第二单元第7课时《被除数、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教案)

【精品】第二单元第7课时《被除数、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教案)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内容:教学第24页例8和“练一练”,练习五第6-11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探索笔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O的除法的简便算法,掌握这种计算方法,并加深对商不变的规律的理解。
2、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优化方法的意识,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情感目标:通过课堂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笔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O的除法的简便算法,掌握这种计算方法,并加深对商不变的规律的理解。
教学难点:总结探索商不变规律的过程,培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趣味导入:复习一下商不变的规律(提问)新知讲解1.根据前面的总结,我们看下面的题目。
(出示课件)师:先看第一个问题,如果买队鼓,可以买多少个?生:已知队鼓50元一个,一共有900元钱,问可以买多少个,用除法计算,列式为900÷50。
师:好的,根据商不变的规律,这个算式有没有简算的方法呢?生:有,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10。
教师板书:900÷50=(900÷10)÷(50÷10)=90÷5师:相应地,在竖式计算的过程中,我们是不是也可以简化呢?学生讨论,教师板书。
900÷50=18(个)师:好的,再看第二个问题,如果买队号,可以买多少把,还剩多少元?同学们试着完成一下,要注意验算。
指名板演,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900÷40=22(个)……20(元)验算: 22×40880+ 209002.例题小结。
用简便方法计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有余数除法时,被除数和除数末尾同时划去了几个0,就在余数末尾添上几个0。
教师总结: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2.13被除数为0的除法(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2.13被除数为0的除法(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教案:2.13被除数为0的除法年级: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沪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沪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第2.13节,即“被除数为0的除法”。
在这一章节中,学生将学习到当被除数为0时,除法运算的结果始终为0。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被除数为0的除法运算规则,能够正确进行相关的计算,并能够解释其背后的数学原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为什么被除数为0时,除法的结果总是0。
教学重点:掌握被除数为0的除法运算规则,能够正确进行相关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上课开始,我会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小明有0个苹果,他想平均分给他的3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2. 例题讲解:接着,我会展示一道例题:0÷3=?我会带领学生一起思考并解释,当被除数为0时,无论除以任何数,结果都是0。
3.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几道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并及时给予指导和解答。
4. 板书设计:在讲解过程中,我会将关键的步骤和结论板书在黑板上,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和记忆。
5. 作业设计:(1)0÷5=?(2)0÷8=?(3)如果小华有0元钱,他想买一本价值8元的书,他需要支付多少元?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看是否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延伸,思考除数为0时的情况。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教材的章节是二年级上册数学的2.13节,内容主要围绕被除数为0的除法运算展开。
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当被除数为0时,除法运算的结果始终为0。
二、教学目标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理解并掌握被除数为0的除法运算规则,能够正确进行相关的计算,并能够解释其背后的数学原理。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评课稿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评课
笔算除法是三年级下册数学的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
学习计算是一个枯燥的过程,已经学会的孩子一通百通,觉得老师的讲解很乏味;计算有困难的孩子,似懂非懂,跟着大伙一起会做,单独完成,总是差那么一点点。
为了让所有的孩子都提起对数学的兴趣,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潘老师采用了以下教学措施:
一、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她就以学生非常感兴趣的《猪八戒分西瓜》引入,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中充分理解了0除以3为什么得0,。
在此基础上,通过一系列被除数为0的除法题,观察得出,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得0,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体会学习的乐趣。
课堂应该是一个学生主动参与、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活动的场所。
所以教学时必须关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权力交给学生。
潘老师在教例题:商中间有“0”的计算时,都让学生自己进行,并把不同的竖式让学生板演在黑板上,让学生自己观察、对照、相互讨论、主动探究,从中发现问题,找出正确答案,体验自己学习知识的快乐。
三、采用多样化的评价,促使学生有效的提高。
潘老师采用师生评价、生生评价等方式。
让学生通过评价他人从而反思自己,提醒自己不要在同样的地方犯错,如数位要对齐,要写简便方法,等等。
在这样一个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评价他人,提醒自己的一个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效的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潘老师语言表达流畅,板书条理清晰,重视比较分析,注意错例分析,教学效果较好。
被除数为0的除法

师:你们的想法和小胖是一样的。出示:0除以任何数,商都是0。
师:小巧一直看着我们学本领。她好像有疑惑:你们发现的小秘密好像不够完整。那到底怎样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小巧是怎么给小动物分苹果的。
生:汇报,找数量关系
师:板演
生:没有小动物出来。
师:那怎么办?讨论一下。
生:没有小动物在,就不要分,也就不存在算式。
第2次分东西区别于第1次的是其中有3个小组的盒子内是空的,在分的时候就引起了争议,有的认为可以写算式,有的认为不可以,但是通过数量关系“红星的总数÷小组的人数=每人分得的红星数”可以解决此问题。在学生举例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0÷0=0,不要急于否定,暂时不加判断。
在这一环节是要解决本节课的难点:除数不能为0。这是一个深奥的数学问题,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要理解其意思是有困难的,我们借助的是一个情景来帮助学生理解。在此基础上就可以把刚才得出的结论补充完整,这个时候就可以纠正刚才出现的0÷0=0是错误的。
2、出示课题:盒子是空的-------被除数为0
师:现在老师的手里有一个大盒子。我要把里面的红星平均分给我们全班的同学,请你想想算式应该怎么写?如果要分给100个小朋友,算式又是怎样的呢?
生:同桌讨论,交流
师:板书
师:你们能不能也来举几个被除数为0的除法算式?
生:口答算式
师:你们能找找被除数为0的除法的小秘密吗?
24÷4=10÷5=
0÷6= 0÷100==
0÷21=0÷10=
3、出示游戏题:图片翻翻翻
4-0=()
()÷4=0
0+()=4
4×()=0
0÷()=0
0÷4=()
()-4=0
()×4=0
()+0=0
教案: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

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24页的例8和练一练,第26页的6~11题。
【教材简析】本课内容是教学应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的简便算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商不变的规律。
教材结合具体的购物情境,首先引导学生学习用简便方法笔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没有余数的除法,根据第1个问题列出除法竖式后,教材提供了被除数和除数末尾各划去1个0再计算的竖式,并提出了“被除数的末尾为什么只划去1个0”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交流,认识到可以这样算的依据是应用了商不变的规律。
接着教材改变例题中的条件,教学有余数的除法,呈现了简便计算的竖式,提出了“余数为什么是20而不是2”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交流,并让学生通过验算来说明。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探索笔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的简便算法,掌握这种算法,理解这样算的原理。
能确定得数中的余数,并发现运用商不变规律变化被除数和除数时的余数变化情况。
2、体会商不变的规律对于计算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3、提高学生大胆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和合作交流、善于质疑的能力,通过数学体验,提高观察、比较和归纳等思维能力,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笔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的简便算法,理解这样算的原理。
【教学难点】确定应用商不变的规律简便计算时的余数。
【教学设想】在新授时从扶到放,唤起学生已有经验,引导学生操作、交流,经历:尝试计算——产生知识冲突——检验说明——感悟算理——总结反思,从而理解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所得结果的原理,让学生的思考更深入,理解更透彻。
【教学过程】一、激活思维,引入新课1、课件出示:240÷60 30÷5300÷50 36÷12360÷120 24÷6请生思考:左边的算式有什么特点?左右两组算式的商哪些是相等的?你是怎样想的?①应用了商不变的规律。
小学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上册被除数是0的除法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上册
《被除数是0的除法》教学反思
1.在操作活动中学习
数学二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动手是他们的天性,详尽形象思维是他们认知的特点。
数学活动中的操作既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更严重的是帮助学生体验、理解数学的知识。
比如通过学生分小棒来理解“被除数是0的除法”,这样做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在操作中探索规律,建立概念,这样将兴趣激发,思维训练,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使知识填塞内在活力,充分为学生提供体验经历探索的过程,并敢于把自己想法、做法展现给大家。
2.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这节课的教学,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展示给大家10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分给两个小朋友,问有几种分法,然后又提出:要使两个小朋友分得同样多,应怎样分?用小棒来代替苹果分一分吧!学生们很愿意动手来分,这样做,提高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问题的能力,从学数学的角度,注意了数学知识的特点。
总之,这节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们在操作的基础上,充分理解了平均分。
但整节课显得过于平平,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的这方面的能力培养,多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1/ 1。
被除数为0的除法教案及教后反思

一、教案名称:被除数为0的除法教案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被除数为0的除法算式的含义。
2. 使学生掌握被除数为0的除法算式的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1. 被除数为0的除法算式含义。
2. 被除数为0的除法算式计算方法。
3.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出被除数为0的除法算式。
2. 新课讲解:a. 讲解被除数为0的除法算式的含义,如:0除以任何非0数都等于0。
b. 演示被除数为0的除法算式的计算方法,如:0 ÷5 = 0。
c. 让学生举例说明被除数为0的除法算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小明有0个苹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得到几个苹果?答案:每个小朋友得到0个苹果。
3. 课堂练习:a.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b. 互相交换答案,检查是否正确。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被除数为0的除法算式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5. 布置作业: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和实际应用,使学生掌握了被除数为0的除法算式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练习题,并能够正确检查答案。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被除数为0的除法算式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更多地去体会被除数为0的除法算式的应用。
六、教案名称:被除数为0的除法教案(续)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目标:1. 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被除数为0的除法算式的理解。
2.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被除数为0的除法算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九、教学内容:1. 巩固被除数为0的除法算式含义。
2.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生活中的实例分析。
十、教学过程:1. 复习: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被除数为0的除法算式的掌握情况。
2. 课堂讲解:a.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讲解被除数为0的除法算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商店促销活动,买5件商品赠送1件,如果小明买了0件商品,他能够得到多少件赠品?答案:小明得到0件赠品。
被除数是0的除法

教案20 被除数为0的除法
胡桥学校
教学内容:二年级教本p35 被除数为0的除法
一、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0除以任何非零数,商都是零。
2、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归纳能力。
3、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能力.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0除以任何非零数,商都是零.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小圆片等。
二、制定依据:
1。
内容分析
教材通过“平均分糖”这一典型例子来探究“当盒子是空的时,每人能平均分到几粒糖”这一课题,学生可通过探究得出结论并推广到一般“0除以任何非零数,商都是零。
”2。
学生实际
学生已经学过了除法,知道分东西可以用除法来表示.本课借助小组活动分圆片,达到让学生熟练掌握“0除以任何非零数,商都是零。
”
教学过程。
3.6《除法:被除数是0的除法》(教学课件)三年级数学上册北京版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 等于0。
0的意义是什么?
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0还可以表示起点、零上温 度与零下温度的分界点等。
看图写数。
解答:盘子里有几个桃子就写几。 210
探索新知
从题中能知 道什么?
6÷3=□
3÷3=□
0÷3=□
第一幅图什 么意思?
(1)树上有6个桃子,3只小猴来摘。 平均每只小猴能摘下几个?
3.6《除法:被除数是0的除法》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北京版
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理解和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商中间或末尾 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 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 的积极情感。
重
掌握“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
0不能作 除数
如0÷0,因为0和任 何数相乘都得0,所 以0÷0不可能得到 一个确定的商。
0作除数无意义。
小试牛刀
1.计算
0÷5= 0 0÷6= 0
0÷7= 0 0÷8= 0
2.判断
4÷0=4 0÷18=0 0÷6=6 0÷40=0 0÷0=0
(×)
(√ )
( ×)
(√ )
(×)
3.填空
0×4=( 0)( 0)÷4=0 ( 4)-4=0 ( 4)-0=4
作业:
完成练一练。
4+(0 )=4
0÷(4 )=0 0×( 4 )=0
达标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0÷10=0 0÷7= 0 84+0=84 0÷1= 0 42×0= 0 25×0= 0
2.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0乘任何数都等于0 。( √ ) (2)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结果都等于0 。( √ ) (3)0加任何数都得0。( × )
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教案)

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的概念和意义。
2.学生能够通过实际例子和练习,巩固和深化对这种除法的理解和应用。
3.学生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运用这种除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1.教好这种除法的概念和意义。
2.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学能力。
教学难点:1.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抓住题目中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零的特征。
2.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教学方法:1.解释教学法2.概念结合实例的教学方法3.示范演示、讲解、提问等互动性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一、引入老师先出示一个小学生不愿意吃到社会上流传的肉末制品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小朋友不愿意吃到肉末制品,为什么呢?有什么与除法相关的呢?”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这节课的主题“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
二、概念分析1.让学生先自己想想了解一下,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指什么?2.让几个学生回答。
并将其概念作出解释:被除数和除数的末尾都有0,那么除数可以写成10的倍数。
而任何数乘以10的倍数都只有被数点右移n位。
所以,被数点末尾的0一定就是商的末尾的0。
举例:40÷10=4 就是被除数为40,除数为10,结果为4。
三、练习巩固1.老师在黑板上写出一大串数字,让学生找出并圈出其中被除数和除数都末尾有0的数字。
2.让学生按数学步骤进行除法操作。
比如,当学生计算14500÷1000时,先将小数点左移3位,变为145,再进行除法运算,得出结果14.5。
四、延伸拓展给学生一些类似的用到这种除法的实际问题,让他们去解决。
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这种除法的使用和意义。
具体实例:1. 小李的妈妈用4200元买了900块鱼,每只鱼要均分到12个盘子里分配给小朋友吃,请问每个盘子里放几只鱼?答案:每个盘子里放2只鱼。
解析:首先将4200除以900,得出每块鱼的价格,再除以12,就是每个盘子应该放的鱼的数量。
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评课稿

评课稿: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一、概述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是小学数学常见的一个知识点,也是孩子们在学习除法时容易混淆的一个概念。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这一知识点的教学,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理解和运用方式。
二、深入探讨1. 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情况在进行除法运算时,如果被除数末尾有0,以及除数末尾有0,这种情况在运算过程中可能会引起学生的混淆。
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这种情况下的除法运算规则。
2. 运用实际问题引导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分装礼物盒和饼干袋等,引导学生进行除法运算的实际应用,帮助他们理解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情况下的运算方法。
3. 深入分析余数的处理在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情况下,余数的处理也是学生容易犯错的地方。
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余数情况进行详细的解析,让学生理解余数的含义和处理方式。
4. 与整除的区别除法中的整除与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情况有时容易混淆,需要通过比较和对比,让学生清晰地理解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
三、总结与回顾通过以上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清晰地理解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运算规则,以及如何处理余数的方法。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运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帮助他们建立对这一知识点的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
个人观点与理解: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是小学数学中的基础知识,它为孩子们打下了解除法运算的基础。
在教学中,我认为通过丰富的例子和实际问题的引导,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尾语:通过教学评课,我对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与认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这一知识点的引导和讲解,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和运算方式。
通过教学评课,我对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与认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这一知识点的引导和讲解,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和运算方式。
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评课稿

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评课稿评课稿: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1. 引言在数学中,除法是基本的运算之一,它用于分割和平均分配数量。
然而,当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包含0时,我们需要特殊对待。
本文将探讨这种情况下的除法运算,并对其进行全面评估。
2. 背景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在实际生活和数学问题中经常出现。
当我们要将一件物品平均分给一些人时,如果物品的总数是60且人的数量是6,我们需要计算每个人能分到多少物品。
这种情况下,被除数60和除数6末尾都包含0。
3. 深度探讨3.1 被除数末尾有0的情况当被除数末尾有0时,我们可以将其看作是该数的十进制表示中的一个因子。
当被除数是60时,我们可以将其写作6 × 10。
我们只需将非零末尾的因子与除数相乘,然后再将结果末尾添加上0。
以此例子来说,即等于6 × 1 × 10 = 60。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被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可以简化为对带有非零末尾因子的除法进行运算。
3.2 除数末尾有0的情况当除数末尾有0时,我们可以通过去掉末尾的0来简化计算。
当除数是10时,我们可以将其看作是1的十倍。
我们只需将被除数除以1,然后将结果末尾添加上0。
这个过程相当于将被除数移动一个位置,即减少了一个零位。
举个例子,如果被除数是60,我们可以将其看作是6 × 10,除以10后得到6。
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可以简化为将被除数向右移动一位的除法。
4. 举例说明为了更好地理解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让我们通过几个例子来说明。
4.1 例子1假设被除数是400,除数是10。
我们可以将400看作是40 × 10。
我们将40除以1,得到40。
我们将结果末尾添加上0,得到400 ÷ 10 = 40。
4.2 例子2现在我们考虑一个更复杂的例子,假设被除数是6000,除数是60。
我们可以将6000看作是60 × 100。
我们将60除以1,得到6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被除数为0的除法
邓蕾《被除数为0的除法》是沪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内容,学生在学习过平均分和除法后继续学习有关0的除法。
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0不能作为除数”。
为使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的知识,朱老师通过创设情境,增强学习趣味性。
一、复习引入:
在学习新知识前,朱老师特地为每个学生准备了一个信封,出示题目“把信封里的小圆片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几个?”通过学生们自己动手分一分,运用刚学过的“分一分与除法”中的知识,列出除法算式。
大部分小朋友都能够顺利完成,但有些小朋友,因发现信封里没有小圆片而不知所措,这是朱老师为新知识特意埋下的伏笔。
通过学生的疑问适时引出新知识:“0除以任何数,商都是0”。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点的消化和理解。
二、新授:
朱老师深入研究教材,创设了猴王分桃子的情景。
通过每天桃子数和小猴数的不断变化,引出新知。
第一天,猴王将20个桃子平均分给5只小猴子,求每只小猴子分到多少个桃子。
这道题巩固了旧知。
第二天,猴王没有桃子分给8只小猴子,问每只猴子分到几个桃子。
这道题目巩固了“0除以任何数,商都是0”的新知。
第三天,猴王带了10个桃子但是没有小猴子来拿桃子,问怎么办。
通过这一问题引起学生的激烈讨论,从而引出本课难点:“0不能作为除数”。
三、巩固练习:在练习环节,朱老师通过练习的层层递进,巩固了学生对“0除以任何数(0除外),商都是0”的运用能力,强化了“0不能作为除数”。
的记忆。
这节课,朱老师教学基本功非常扎实,板书工整清晰,重点突出,语言干净,有启发性,课堂节奏紧凑,流畅。
教学过程重点突出、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使学生能够在老师创设的数学故事中轻松地学习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