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虚劳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学课件:虚劳

中医内科学课件:虚劳

• 贫血按严重程度可分为:极重度贫血: Hb<=30g/L
重度贫血: Hb60g/L
中度贫血: Hb在61~90g/L
下限
轻度贫血: Hb大于90g,低于参考值
贫血的诊断并不困难,关键是要找到贫血的原因
鉴别诊断:
(1)肺痨: 病因:正气不足,痨虫侵袭 病位:肺,脾肾 病理:阴虚火旺 表现:咳嗽、咯痰、咯血、潮热、盗汗、
病例3: 龙xx,女 21岁
一贯月经量多。是月崩漏,平素头 晕眼花,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动则更 甚,健忘失眠,乏力纳差,腹胀便溏, 唇甲淡白,舌淡,脉细。
检查:重度贫血征,地中海血象。子宫 肌瘤。
病例4: 女,42岁 有机农药厂工作,长期接触苯。 入院时,面色苍白,头晕眼花,
气短懒言,神疲乏力,心悸,纳差 腹胀,口淡,易感冒,舌淡苔白, 脉细弱。
病例2:
陈XX,58岁,四会中学老师。
病史:患高血压病21年。1年前出现夜尿频多,少 寐多梦,头晕头痛,视物不清,腰酸膝软,口干 咽燥。近日上述症状加重,并发现双下肢浮肿, 到本院求医而入院。检查发现:高血压心,冠心, 肝硬化,双肾萎缩。肝代偿功能尚可,慢性肾功 能衰竭。
舌质偏红,薄白苔,脉弦细数。
(4)肾气虚
症状:腰膝酸软,面白神疲,听力减退,小便频数而清,或尿有
余沥不尽,或夜尿频多,女子白带清稀。舌淡苔白,脉沉弱
治法:补肾益气 方药:大补元煎
大补元煎(《景岳全书》): 大补元煎景岳方,淮山杜仲熟地黄, 人参当归枸杞子,枣仁甘草共煎尝。
(三)分证论治
2.血虚 (1)心血虚 症状: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眩晕健忘,面色 淡白不华,口唇色淡。舌淡苔白,脉象细弱
治则治法
1、原则:补益为基本原则 《素问》提出“虚则补之”

中医内科学----虚劳共62页

中医内科学----虚劳共62页
中医内科学----虚劳
11、不为五斗米折腰。 12、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 贞秀姿 ,卓为 霜下杰 。
13、归去来兮,田蜀将芜胡不归。 14、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 15、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Hale Waihona Puke 谢谢!

【精品】虚劳.优秀精选PPT

【精品】虚劳.优秀精选PPT

沿革
病名
1、内经中已提到虚、损之名称。 “精气夺 则虚”;
2、难经提出五损-一损皮毛、二损血 脉、三损肌肉、四损筋、五损骨。
3、《金匮要略》最先提出虚劳病名。
沿革
病因病机
• 《金匮要略》并提出食伤、忧伤、饮伤、 房劳伤、饥伤、劳伤、内有干血、亡血 失精、风气百病引起。
• 《五劳诸:病肺源劳候、论肝·劳、虚心劳劳病、诸脾候劳》、肾中劳比。 较六极详:细气地极论、述血了极、虚筋劳极的、病骨因极、及肌症极状、。精极。
因虚致病 因病致病
五脏六腑虚弱 气血阴阳不足
虚劳
诊治纲要-诊断诊要断点要点
1.证候特征 • 虚:神疲体倦,心悸气短,面容憔悴,自
汗盗汗,或五心烦热,或畏寒肢冷,脉虚 无力,五脏气血阴阳亏损的不足 证候群; • 劳:病程长,症状逐渐加重,久 虚不复,脏腑劳损。 2.具有引起虚劳的致病因素及较长病史。 3.排除类似病证如肺痨和其他病虚证。
临床应用:
①盗汗自汗较重,可加五味子、煅牡蛎、煅龙骨、浮小麦 固表敛汗;
②心悸怔忡,可酌加酸枣仁、龙眼肉、柏子 仁、生龙骨、生牡蛎养心安神; ③咯血可加白及、仙鹤草、鲜茅根等凉血止血;
肺肾气虚 主症 次症 舌脉
呼吸浅短难续,呼多吸少, 动则尤甚,腰膝酸软,小 便不利或小便自遗。
面白神疲,声低气怯,畏 风自汗,易于感冒。或呼 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 倚息不能平卧,冷汗淋漓, 肢冷唇青。
辨证要点
1
辨病位
2
辨属性
3
辨顺证逆证
4
辨病因
Diagram 辨证论治
治疗原则
虚则补之
重视脾肾
补中有泻 扶正祛邪
辨证论治 分证论治
以气、血、阴、阳为纲,五脏虚候为目。

中医内科学课件虚劳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课件虚劳PPT课件
要病机的多种慢性虚弱症候 的总称。
2019/3/13 中医内科学课件
二、病因病机
1、禀赋薄弱:
父母体虚,遗传缺陷 胎中失养,孕育不足 喂养失当,营养不良 因虚易病,病后难愈, 素体亏虚
脏腑阴阳气血亏虚
2019/3/13
中医内科学课件
虚劳
2.烦劳过度:
股市
忧郁思虑
损伤心脾 劳神太过 因损致虚 早婚多育
力,动则气促。双肺未闻罗音。心率 98 次/ 分,
律整。腹部检查未发现异常。
2019/3/13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 2000/ 立方毫米,余尚正常。 中医内科学课件
病例2:
陈XX,58岁,四会中学老师。94年4月23日入院。
病史:患高血压病21年。1年前出现夜尿频多, 少寐多梦,头晕头痛,视物不清,腰酸膝软,口 干咽燥。近日上述症状加重,并发现双下肢浮肿, 到本院求医而入院。检查发现:高血压心,冠心, 肝硬化,双肾萎缩。肝代偿功能尚可,慢性肾功 能衰竭。 舌质偏红,薄白苔,脉弦细数。
心阴虚
脾胃阴 肝阴虚 肾阴虚
2019/3/13
阳虚证治
证类 症状 治法
温通心阳 温中健脾 温补肾阳
中医内科学课件
方药
保元汤 附子理中汤 右归丸
心阳虚 阳虚+心虚
心胸憋闷疼痛舌暗
脾阳虚 阳虚+脾虚
肠鸣腹痛便溏
肾阳虚 阳虚+肾虚
2019/3/13
阳萎,多尿或失禁 下利清谷,五更泻
其他疗法
•针灸:
大椎、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补法,
1、病史: 2、临床症状: 神疲乏力,倦怠 3、体征:慢性病面容,形容枯槁,瘦削肉 脱或臃肿虚浮 4、理化检查:贫血、白血球减少、低蛋白 血症等 5、与西医相关性疾病:多系统慢性、消 2019/3/13 耗性疾病 中医内科学课件

中医内科学课件-虚劳

中医内科学课件-虚劳

2.劳欲过度
中医内科学
劳神过度及恣情纵欲较为多见。思虑过度,耗伤心血,损伤脾气, 心脾两伤,气血亏虚,久则成劳;早婚多育、房事不节、频繁手淫 等,易使肾精亏虚,肾气不足,久虚不复则成虚劳。
3.饮食不节
中医内科学
暴饮暴食,饥饱不匀;或饮食偏少,营养不良;或过食肥甘、醇酒、 生冷等原因,导致脾胃损伤,气血生化乏源,脏腑百骸失于濡养, 日久成劳。
(3)脾气虚证
中医内科学
证候:食少纳呆,腕腹胀满,食后尤甚,面色萎黄,倦怠乏力,便 溏,舌淡苔薄,脉弱。
病机:脾失健运,生化乏源。
治法:健脾益气。
方药:加味四君子汤加减。
中医内科学
本方益气健脾除湿。胃失和降见呕吐者,加陈皮、半夏和胃降逆; 食积内停见腕闷腹胀、暧气酸腐、苔腻者,加神曲、麦芽、山楂、 鸡内金健胃消食;气损及阳,脾阳渐虚见腹痛即泻、手足不温者, 加肉桂、炮姜温中散寒。若中气不足,气虚下陷,脱腹坠胀,气短, 脱肛者,可改用补中益气汤补气升陷。
(3)脾胃阴虚证
中医内科学
证候:口干唇燥,不思饮食,大便燥结,甚则干呕、呃逆,面色潮 红,舌干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病机:脾胃阴伤,失于濡养。治法:养阴和胃。
方药:益胃汤加减。
中医内科学
本方滋阴益胃。口干唇燥甚者,为津亏较甚,加石斛、天花粉滋养 胃阴;不思饮食者,加麦芽、白扁豆、山药益胃健脾;呃逆者,加 刀豆子、柿蒂、竹茹扶养胃气、降逆止呃;大便干结者,将原方之 冰糖改为蜂蜜,以润肠通便。
4.阳虚
(1)心阳虚证
中医内科学
证候:心悸自汗,神倦嗜卧,心胸憋闷疼痛,形寒肢冷,面色苍白, 舌质淡或紫暗,脉细弱或沉迟。
病机:心阳不振,运血无力。
治法:益气温阳。

虚劳病证治课件ppt

虚劳病证治课件ppt
本方证适用于神经官能症,性神经衰弱,遗尿,脱发,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女性更年期综合症等。
四、证治
• 病案
卫某,男,24岁,学生。1998年12月29日初诊:频频遗 精半年余,始则每周1~2次,近则每夜必遗,头昏腰酸,四 肢乏力,遍服金锁固精丸、大补阴丸、知柏地黄丸等方, 均乏著效。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涩;证系心阳不足,寒 水内盛;治宜温心安肾,安神涩精。方予桂枝加龙骨特蛎 汤加味:川桂枝、炒白芍、炙甘草各10g,淮山药、补骨 脂、煅龙骨、煅牡蛎各12g,大枣10枚,生姜3片,水煎取 汁,日二服,忌手淫。1999年1月10日复诊:诉服药5剂 仅遗精1次,原方又进5剂未再遗精,苔脉如前,原方加覆 盆子、桑寄生,连服20余剂病愈。
三、脉证
• 9条: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喜盗汗也。 • 脉虚而弱,阳虚之证,脉细微,阴亏之候,阳虚不能外固,阴虚
不能内守,卫外之阳气不交于内守之阴分,以致外泄而不 敛,故而常盗汗,就是虚劳所引起。盗汗一证,有外感内伤 之分,《伤寒论》“目合则汗”外感盗汗,就是阳盛里热内 扰,阴液不能藏;而本条脉虚弱细微兼见,均属虚损之象。 阴阳俱虚,阳虚不能外固,阴虚不能内守,所以盗汗。可考 虑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四、证治
• 2、虚劳里急 • 小建中汤 •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
咽乾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三两(灸) 大枣十二枚 芍药六
两 生姜二两 膠饴一升
•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膠饴,更上微火消
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 2、后天,“起居失常,饮食不节,七情郁结,劳倦过度,疾
病误治” ,五劳七伤;“凡虚损之由,无非酒色劳倦,七情 饮食所致,或先伤其气,气伤及于精,或先伤其精,精伤必 损及于气” ;“虚劳有六因:先天之因、后天之因、痘 疹疾病之因、外感之因、景遇之因、医药之因”。

气血津液病证---虚劳概论PPT课件

气血津液病证---虚劳概论PPT课件
(续肺气虚) 临床应用: 无咳嗽者:去桑白皮、紫菀; 自汗较多者:加牡蛎、麻黄根固表敛汗; 气阴两虚而兼见潮热、盗汗者:加鳖甲、地骨皮、
秦艽等养阴清热
2021
20
六、辨证论治
分证论治 2. 心气虚 症状: (1)心悸,气短,劳则尤甚; (2)神疲体倦,自汗; (3)舌质淡,脉弱。
2021
21
六、辨证论治
2021
47
六、辨证论治
(续肾阴虚) 方药:左归丸。
熟地、龟版胶、枸杞、山药、菟丝子、牛膝——滋补肾阴; 山茱萸、鹿角胶——温补肾气、助阳生阴。 临床应用: 遗精者:加牡蛎、金樱子、芡实、莲须固肾涩精; 潮热、口干,咽痛、脉数者:去鹿角胶、山茱萸,加知母、
黄柏、地骨皮滋阴泻火。
2021
48
六、辨证论治
(续心气虚证)
治法:益气养心。
方药:七福饮。
人参、白术、炙甘草——益气养心;
熟地、当归——滋补阴血;
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
临床应用:
自汗多者:加黄芪、五味子益气固摄;
饮食少思者:加砂仁、茯苓开胃健睥 。
2021
22
六、辨证论治
3.脾气虚 症状: (1) 饮食减少,食后胃皖不舒; (2) 倦怠乏力,大便溏薄,面色萎黄; (3) 舌淡苔薄,脉弱。
2021
37
六、辨证论治
(续肺阴虚) 方药:沙参麦冬汤。
沙参、麦冬、玉竹——滋养肺阴; 天花粉、桑叶、甘草——清热润燥。 临床应用: 咳嗽甚者:加百部、款冬花肃肺止咳; 咯血者:加白及、仙鹤草、小蓟凉血止血; 潮热者:加地骨皮、银柴胡、秦艽、鳖甲养阴清热; 盗汗者:加牡蛎、浮小麦固表敛汗。
2021
27
六、辨证论治

中医内科学课件-虚劳

中医内科学课件-虚劳

4.大病久病
中医内科学
大病久病,邪气伤正,如热病耗血伤阴,寒病耗气伤阳;瘀血日久, 则新血不生;或失血气随血耗等,皆可导致脏腑气血阴阳的亏虚; 或病后失于调养,正气难复,均可演变为虚劳。
5.失治误治
中医内科学
诊断有误,或选药不当,既延误治疗,又使阴精或阳气受损难复, 从而导致虚劳。也有过用某些化学药物或接触有害物质(如放射线) 过多,使阴精及气血受损,而形成虚劳者。
2.劳欲过度
中医内科学
劳神过度及恣情纵欲较为多见。思虑过度,耗伤心血,损伤脾气, 心脾两伤,气血亏虚,久则成劳;早婚多育、房事不节、频繁手淫 等,易使肾精亏虚,肾气不足,久虚不复则成虚劳。
3.饮食不节
中医内科学
暴饮暴食,饥饱不匀;或饮食偏少,营养不良;或过食肥甘、醇酒、 生冷等原因,导致脾胃损伤,气血生化乏源,脏腑百骸失于濡养, 日久成劳。
中医内科学
虚劳基本病机为脏腑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亏虚。其病理性质为气血 阴阳亏虚,病位涉及五脏,尤以“先天之本”肾和“后天之本”脾 为主。气虚多在肺、脾;血虚多在心、肝;阴虚多在肾、肝、肺; 阳虚多在脾、肾。本病初起先导致某一脏气血阴阳的亏损,由于五 脏相关、气血同源、阴阳互根,日久则导致多个脏腑的虚衰及气血 阴阳的亏损,使病情日趋复杂,缠绵难愈。
查,并根据具体情况,结合原发病还应有针对性地检查。注意排除 肺撈及其他虚损性疾病。
(二)病证鉴别
1.虚劳与肺痨
中医内科学
两者均属虚损性疾病。肺痨系正气不足,痨虫侵袭,主要病位在肺, 具有传染性,阴虚火旺为其病机特点,以咳嗽、咳痰、咳血、潮热、 盗汗、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以养阴清热、补肺杀虫为主要治则; 虚劳由多种原因所致,久虚不复,病程较长,无传染性,以脏腑气 血阴阳亏虚为其基本病机,以神疲乏力、食少、心悸等虚象为主要 临床表现,以补虚扶正为基本治则。

中医内科学课件-43-虚劳wqs

中医内科学课件-43-虚劳wqs

病机特 脏腑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不足
2019/2/26
中医内科学
16
2.虚劳与虚证的区别
虚劳 病程 证候特点 较长,病势缠绵 以一系列脏腑气血阴阳亏 局限于某一脏腑 虚证 有长有短 均以各自病证的主要症状为 多夹实,且病变脏腑单一
虚的症状为特征,证候多不 突出表现,有相关的虚证,并
2019/2/26
• 证机概要:肾气不充,腰督失养,固摄无权
• 治法:益气补肾
• 代表方:大补元煎加减。本方补益肾气,适 用于肾气不足之证。
2019/2/26 中医内科学 34
• 常用药:人参、山药、炙甘草──益气固肾; • • • • 杜仲、山茱萸──温补肾气; 熟地、枸杞子、当归──补养精血
• 加减:(1)神疲乏力甚者,加黄芪益气; (2)尿频较甚及小便失禁者,加菟丝子、五味子、益智仁补肾 固摄; (3)脾失健运而兼见大便溏薄者,去熟地,当归,加肉豆蔻、 补骨脂温补固涩。 • 在气、血、阴、阳的亏虚中,气虚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类,其中尤以肺、
血虚
主要表现为血脉不充,身体失 于濡养的症状,如面色不华, 唇舌色淡,脉细弱等,常兼有 气虚证候
2019/2/26
中医内科学
20
区别 气虚
联系
表现为气短乏力, 自汗, 食少便溏, 以阴阳分两者 舌淡,脉弱等 皆属阳虚的范 围,均为功能衰 退,一般阳虚包 一般较气虚证候更重, 且伴有形寒 括气虚,为气虚 肢冷,倦怠嗜卧,肠鸣泄泻,舌质 进一步发展的 淡胖,脉虚弱或沉迟等 结果
中医内科学
17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 1.辨别五脏气血阴阳亏虚
虚劳的证候虽多,但总不离乎五脏,而五脏 之辨,又不外乎气、血、阴、阳,故对虚劳的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对于虚中夹实及兼感外邪者,当补中有泻,扶 正祛邪。从辨证的关系看,祛邪亦可起到固护正 气的作用,防止因邪恋而进一步损伤正气。
③虚劳既可因虚致病,亦可因病致虚,因此,应 辨证结合辨病,诊对不同疾病的特殊性,一方面 补正以复其虚,一方面求因以治其病。
28.04.2020
-
8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1.多见形神衰败,身体羸瘦,大肉尽脱, 食少厌食,心悸气短,自汗盗汗,面容憔 悴,或五心烦热,或畏寒肢冷,脉虚无力 等症。若病程较长,久虚不复,症状可呈 进行性加重。
2.具有引起虚劳德致病因素及较长的病 史。
3.排除类似病证。应着重排除其它病证
中的虚证。
变 脏 腑 单 一
28.04.2020
-
12
三、相关检查
1.一般常选用血常规、血生化、心电图、 X线摄片、免疫功能测定等检查。
2.结合原发病做相关检查。
28.04.2020
-
13
【辨证论治】
1.辨别五脏气血阴阳亏虚
虚劳的证候虽多,但总不离乎五脏,而 五脏之辨,又不外乎气、血、阴、阳, 故对虚劳的辨证应以气、血、阴、阳为 纲,五脏虚候为目。由于气血同源,阴 阳互根,五脏相关,所以各种原因所致 的虚损往往互相影响,由一虚渐至两虚, 由一脏而累及它脏,使病情趋于复杂和 严重,辨证时应加注意。
1.必须根据病理属性的不同,分别采取益 气、养血、滋阴、温阳的治疗方药;
2.要密切结合五脏病位的不同而选方用药, 以加强治疗的针对性。
28.04.2020
-
19
3.同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①重视不易脾肾在治疗虚劳中的作用。以脾胃为 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运,五脏六 腑、四肢百骸方能得以滋养。肾为先天之本,寓 元阴元阳,为生命的本元。重视不易脾肾,先后 天之本不败,则能促进各脏虚损的恢复。
阳虚 一般较气虚证候更重,且伴有形 虚包括气虚,
寒肢冷,倦怠嗜卧,肠鸣泄泻, 为气虚进一步
舌质淡胖,脉虚弱或沉迟等
发展的结果
28.04.2020
-
17
2.辨有无兼夹病证
虚劳一般均有较长的病程,辨证论治时还应注意 有无兼夹病证,尤其应注意下述三种情况:
(1)因病致虚、久虚不复者,应辨明原有疾病是 否还继续存在。如因热病、寒病或瘀结致虚者, 原发疾病是否已经治愈。
阴、阳亏虚的多种症状
热、盗汗、消瘦为特点
28.04.2020
-
11
2.虚劳与虚证的区别
虚 劳
虚 证
病 程
较 长 , 病 势 缠 绵
有 长 有 短
证 候 特 点 以 一 系 列 脏 腑 气 血 阴 阳 亏 虚 的 症 状 均 以 各 自 病 证 的 主 要 症 状 为 突 出 表
为 特 征 , 证 候 多 不 局 限 于 某 一 脏 腑 现 , 有 相 关 的 虚 证 , 并 多 夹 实 , 且 病
28.04.2020
-
14
阴虚与阳虚,阴虚与血虚,气虚与阳虚的 区别与联系
区别
联系
阴 阴虚属人体形质损 阴虚久则可损及阳,阳虚
虚 伤,包括津液精血 久亦可损及阴,致阴阳两
的亏虚

阳 阳虚属人体功能不
虚 足,包括气虚在内
28.04.2020
-
15
区别
联系
阴虚 多表现为阴虚生内热的症状, 以阴阳分,阴虚与
饮食不节,嗜欲偏食 饮食损伤
营养不良,饮酒过度
损伤脾胃
久虚不复虚劳
大病久病
邪气过盛 ── 脏器损伤
久病失于调理── 正虚难复 误治失治,损耗精气
因病致虚
28.04.2020
-
7
转归:1.治疗及时,正确,逐渐好转治 愈
2.未能合理治疗,一脏受病,累计他 脏;气虚不能生血,血虚无以生气;阳损 及阴,阴损及阳。
28.04.2020
-
5
【病因病机】
二、病机 五脏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亏损, 是虚劳的基本病机。 虚劳病因病机示意图:
28.04.2020
-
6
禀赋薄弱 父母年老体衰,胎中失养 素质不强 孕育不足,生后喂养失当
烦劳过度 忧郁思虑,劳神过度──损伤心脾 损伤五脏 早婚多育,恣情纵欲──损伤肾精 因虚致病
(2)有无因虚致实的表现。如因气虚运血无力, 形成瘀血;脾气虚不能运化水湿,以致水湿内停 等。
(3)是否兼夹外邪。虚劳之人由于卫外不固,易 感外邪为患,且感邪之后不易恢复,治疗用药也 与常人感邪有所不同。
28.04.2020
-
18
二、治疗原则
对于虚劳的治疗,根据“虚则补之”、 “损者益之”的理论,当以补益为基本 原则。
28.04.2020
-
9
二、病证鉴别 1.虚劳与肺痨的区别
28.04.2020
-
10
虚劳
肺痨
病因 禀赋薄弱,劳倦过度,饮食不节,大病
正气不足,痨虫侵袭
久病失于调理,误治失治等
病位
五脏

病机特点 脏腑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不足
阴虚火旺
证候特点 无传染性,病程长,具有五脏气、血、 有传染性,以咳嗽、咯痰、咳血、潮
28属多种慢性虚弱性疾病,发 展至严重阶段,以脏腑气血阴阳亏损为主 要表现的病证,均属于本病证的范围。
西医学中多个系统的多种慢性消耗性和 功能性衰退性疾病,出现类似虚劳的临床 表现时,均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28.04.2020
-
4
【病因病机】
一、病因 导致虚劳的原因甚多,不外先天、后天 两大因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禀赋薄弱,素质不强 2.烦劳过度,损伤五脏 3.饮食不节,损伤脾胃 4.大病久病,失于调理 5.误治失治,损耗精气
虚劳
【概述】
1.定义:虚劳又称虚损,是以脏腑亏损, 气血阴阳虚衰,久虚不复成劳为主要病机, 以五脏虚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慢性虚 弱证候的总称。
虚:精气夺则虚; 损:久虚不复谓之损; 劳:损极不复谓之劳。
28.04.2020
-
2
2.文献摘要: (1)《素问·通评虚实论》 (2)《难经·十四难》 (3)《金匱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 (4)《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 (5)金元以后 (6)明代 (7)清代吴澄的《不居集》
如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红 血虚都属阴虚的范
少津,脉细数等
围,均属形质损伤
血虚 主要表现为血脉不充,身体失 于濡养的症状,如面色不华, 唇舌色淡,脉细弱等,常兼有 气虚证候
28.04.2020
-
16
区别
联系
气虚 表现为气短乏力,自汗,食少便 以阴阳分两者
溏,舌淡,脉弱等
皆属阳虚的范
围,均为功能
衰退,一般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