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使至塞上》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使至塞上》优秀教案

《使至塞上》优秀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使至塞上》优秀教案适用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使至塞上》。

2. 分析并欣赏王维的诗意画境。

3. 了解唐代边塞诗的背景和特点。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使至塞上》的诗意画境。

2. 边塞诗的背景和特点。

教学难点:1. 诗中意象的分析。

2. 边塞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二、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唐代诗歌,讨论其主题和风格。

2. 提问:《使至塞上》是谁的作品,其主题和风格有何特点?Step 2: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介绍王维的生平背景和诗歌创作。

2. 讲解《使至塞上》的诗意画境,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Step 3:小组讨论(15分钟)1. 学生分小组,讨论边塞诗的背景和特点。

2. 每组选出一代表进行分享。

Step 4:诗歌创作(10分钟)1. 引导学生以《使至塞上》为灵感,创作自己的边塞诗。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大家共同欣赏和讨论。

三、课后作业1. 背诵《使至塞上》。

2. 写一篇关于边塞诗的小论文,分析其背景和特点。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王维的《使至塞上》,使学生了解了边塞诗的背景和特点,培养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诗歌创作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五、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学生参与度、讨论积极性等。

2. 课后作业:背诵情况、小论文质量等。

3. 创作展示:诗歌创作创意、表达能力等。

六、教学拓展Step 1:对比分析(15分钟)1. 引导学生找出其他唐代边塞诗的代表作品。

2. 与《使至塞上》进行对比分析,讨论其异同。

Step 2:欣赏影视作品(15分钟)1. 播放与边塞诗相关的影视作品片段。

2. 引导学生关注影视作品中的边塞风光和情感表达。

七、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王维的《使至塞上》,了解了边塞诗的背景和特点。

语文《使至塞上》教案

语文《使至塞上》教案

语文《使至塞上》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至塞上》,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包括作者背景、诗歌形式、意象等。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知能力、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至塞上》,使学生感受大漠的壮美,体验边塞生活的艰苦,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学习王维的《使至塞上》,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表现手法等。

2.2 教学重点诗歌的意象分析、表现手法解读、主题思想的探讨。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诗人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3 课堂讲解分析诗歌的意象、表现手法,讲解诗歌的主题思想。

3.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章: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5.2 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资料;诗歌鉴赏的相关书籍和文章。

5.3 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白板、投影仪等。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活动让学生收集有关边塞诗的相关资料,了解边塞文化,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6.2 课后活动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使至塞上》的鉴赏文章,深入分析诗歌的内涵和艺术特色。

第七章:教学策略7.1 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7.2 情境教学利用多媒体展示边塞风光,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7.3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第八章:教学注意事项8.1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提高。

使至塞上教学设计(精选6篇)

使至塞上教学设计(精选6篇)

使至塞上教学设计(精选6篇)使至塞上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在反复诵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品味诗歌的语言;2、理解并结合诗人的写诗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3、体会作者表情达意、遣词造句的精妙;重点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难点:品味诗歌语言,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教学模式:1+3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盛唐时期国力强盛,为了开拓疆土,唐朝政府不断与周边的少数民族政权发生战争,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怀着建功立业的目的来到边塞,用他们的笔记录下了边塞奇异的风光和战争的场景。

他们写的这一类诗,文学称为“边塞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使至塞上》,作者王维。

活动2【讲授】自主学习师:了解作者;通读诗歌注意字音字形要求读得抑扬顿挫(要注意停顿,要分出轻重,读出语气)。

生:介绍作者王维的生平王维(701-761),唐代诗人,字摩诘,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称王右丞,素有“诗佛”之称。

他能诗能画,精通音乐。

他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创作的山水田园诗对后世影响深远。

宋代苏轼称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1、两人一组相互抽背注释中的字词意思,并结合注释相互翻译全2、抽点四名同学逐联翻译诗句,对不正确的加以纠正。

3、学生基本能概括出诗人“出使边塞”这一点,由此询问“诗人出使边塞是否自愿?”引出诗人写作背景的介绍。

生:(我)轻车简从,将去慰问将士护疆守边,奉命出使啊,车轮辘辘辗过居延。

恰似路边的蓬草,随风飘转出了汉朝的地界,又似那云际的大雁,翱翔北飞进入胡人的穹天。

只见灿黄无垠的大沙漠上,挺拔着一柱直冲云霄的孤烟,绵长如带的黄河边,一轮火红的落日显得异常壮丽、浑圆。

行程迢迢,终于到达萧关,遇到巡逻侦察的骑兵,—问才知都护竟在(离此还很远的)燕然!了解了诗歌的写作背景,让我们有感情的诵读诗歌活动3【讲授】合作探究1、结合写作背景找出首联中哪个字写出了诗人出塞时的心情?2、颔联中诗人借“征蓬”、“归雁”比作什么?透露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3、你能不能用几个词语描述一下颈联中这幅边塞风光图?此时诗人的心境与前两联一样吗?4、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美5、请同学们把颈联的美画出来每个小组派代表上黑板前展示刚才幻灯片中的问题活动4【讲授】展示提升作者的心境发生了变化,由排挤的抑郁到慷慨悲壮之情体现英雄本色“大”写诗人开阔的胸襟。

《使至塞上》教学教案

《使至塞上》教学教案

《使至塞上》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使至塞上》。

(2)理解并掌握生字词的含义。

(3)分析并欣赏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边疆将士的敬意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使至塞上》。

(2)理解诗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3)欣赏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诗中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并理解《使至塞上》。

(2)收集相关资料,了解诗人的背景和创作风格。

(3)准备生字词卡片和PPT课件。

2. 学生准备:(1)预习《使至塞上》。

(2)收集有关古诗的资料,了解古诗的基本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课堂初始,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王维的背景和创作风格。

(2)引导学生回顾古诗的基本知识,为学习《使至塞上》做铺垫。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使至塞上》,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诗文内容,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欣赏与感悟(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学生结合个人感悟,分享对诗文的欣赏心得。

5.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与诗文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点评并解答疑问。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使至塞上》。

2. 运用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创作一首小诗。

3. 深入了解王维的其他诗作,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使至塞上》的诗意。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欣赏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使至塞上 教学设计(教案)

使至塞上  教学设计(教案)

使至塞上优秀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使至塞上》的背景和作者王维。

分析并欣赏《使至塞上》的诗词意境和艺术特色。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1.2 教学内容《使至塞上》的诗意和主题。

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诗词的节奏和韵律。

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王维的背景和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

激发学生对《使至塞上》的兴趣和好奇心。

2.2 讲解逐句解析《使至塞上》,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和主题。

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讲解诗词的节奏和韵律,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音乐美。

2.3 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师生互动,解答学生的疑惑。

2.4 欣赏与创作播放《使至塞上》的朗诵视频或音频,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和情感。

引导学生进行诗词创作,模仿《使至塞上》的风格和意境。

2.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使至塞上》的艺术特色和价值。

推荐相关的诗词作品,拓展学生的阅读和欣赏范围。

第三章:教学评估与反馈3.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讨论和创作等。

3.2 学生作品评估学生的诗词创作,关注其对诗意和主题的理解和表达。

3.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和改进建议。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材料4.1 教材选用合适的教材,如《使至塞上》的原文和相关注释解析。

4.2 多媒体资源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如朗诵视频或音频、图片等,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4.3 参考资料收集相关的参考资料,如关于王维的背景介绍、诗词鉴赏方法等,以便进行教学设计和拓展。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5.1 教学计划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每个教学步骤的时间安排。

5.2 教学时间预计本节课的教学时间为45分钟。

第六章:教学评估与反馈6.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讨论和创作等。

《使至塞上》优秀教案(精选5篇)

《使至塞上》优秀教案(精选5篇)

《使至塞上》优秀教案《使至塞上》优秀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使至塞上》优秀教案(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使至塞上》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这首诗,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思想,律诗的一些常识;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读诗,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品味诗歌语言;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熟读成诵,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所蕴涵的内涵,体会诗歌意境。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简单介绍唐诗的类型唐诗可分为绝句和律诗,绝句(五言和七言),律诗(五言、七言和排律)。

2、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唐政府不能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

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意图。

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

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

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二、简介背景1.整体感知教师范读,并思考以下问题:王维是怎样的一个人?(之后提问)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

他的诗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为主,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出名。

其中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作品,写景的佳句广为流传,如《使至塞上》就极富代表性。

2.谈谈创作背景和意境情感开元二十五年,王唯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廷)。

王维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

这首诗就是在出塞途中写的。

通过作者叙述出使边塞的艰苦情况,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孤寂之情。

2024年语文《使至塞上》教案(通用6篇)

2024年语文《使至塞上》教案(通用6篇)

2024年语文《使至塞上》教案(通用6篇)语文《使至塞上》教案篇1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诵读,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2、品味诗词凝练、含蓄的语言美3、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教学方法:朗读---鉴赏---感悟教学过程:一、导入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故事,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请大家回顾曾学过的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1、李贺:《雁门太行》(黑云压城城欲摧):“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3、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二、作者简介王维:字摩诘,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

少有才华,开元九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后因事被贬。

王维是个多才多艺并有较高艺术修养的诗人,他能诗能画,精通音律。

受音乐、书法、绘画的影响,他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具有词句秀丽,意境清新,格调高雅,音韵婉转,情景交融的特点。

尤其是避世隐居之时,所作的.诗歌大多以山水田园景色寄托孤寂闲适的情怀。

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

后人称他“诗佛”。

宋朝苏轼曾称赞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三、了解写作背景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番发兵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

737年春,可西节度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番军。

王维奉使出塞犒赏三军,并留作军队判官。

本篇即写出塞时沿途景色,察访军情。

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庭。

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四、反复诵读,以读促悟读一读1、从诗体上来看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共8句,分为四联,大家回忆一下,是哪四联呢?(首、颔、颈、尾)2、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朗读:1、教师范读2、学生试读3、学生个读4、学生齐读品一品把握内容,理解诗意,体会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古诗《使至塞上》 教案

古诗《使至塞上》 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古诗《使至塞上》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使至塞上》这首古诗。

2. 分析并欣赏王维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3. 了解古代边塞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4.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 诗句的意义和背诵。

2. 分析王维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3. 了解边塞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1. 诗句的深层意义和理解。

2. 王维的诗意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3. 边塞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掌握。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或者黑板,用于展示诗句和讲解。

2. 准备相关的参考资料和背景知识。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王维和《使至塞上》这首诗。

2. 引导学生关注古代边塞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步骤二:诗句学习(10分钟)1. 逐句讲解诗句的意义和深层含义。

2. 引导学生分析王维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步骤三:背诵练习(10分钟)1. 引导学生进行诗句的背诵练习。

2. 鼓励学生通过朗读和默写来加深记忆。

步骤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边塞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每个小组选择一首边塞诗,进行分享和讨论。

步骤五:总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使至塞上》的读后感或者赏析文章。

二、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并背诵《使至塞上》这首古诗,分析并欣赏王维的诗意和艺术特色,了解古代边塞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对于学生的掌握情况可以进行测试或者作业检查,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

三、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使至塞上》的读后感或者赏析文章,可以包括对诗句的理解、对王维的诗意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以及对自己感受的描述。

2. 要求学生进行《使至塞上》的背诵练习,可以通过朗读和默写来加深记忆。

四、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读后感或者赏析文章的质量和背诵的熟练程度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使至塞上》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3篇

《使至塞上》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3篇

《使至塞上》公开课教学设计7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生可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正确解释全诗大意,并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词析句和小组讨论,学生可领悟诗中托物言志和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可体会诗文雄浑、豪迈文字背后的孤寂、悲苦和无奈,以及对羁旅生活沉重的叹息。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品词析句和小组讨论,学生可领悟诗中托物言志和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学生可体会诗文雄浑、豪迈文字背后的孤寂、悲苦和无奈,以及对羁旅生活沉重的叹息。

三、教学方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情境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大漠落日的图片,并引出诗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请学生结合图片和此句思考:全诗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是激昂的,雄壮的,沉郁的,惆怅的还是其它?2、补充本诗的创作背景: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吐蕃发兵工大唐属国。

唐玄宗任命王维以检查御史身份奉使凉州(今甘肃武威),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本诗是作于出塞途中。

引导语:结合上述背景,王维的心情并不激昂豪迈,甚至是有一些悲苦和无奈的。

现在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下这首诗。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解释全文大意,并画出诗中表示地名和官职的词。

2、教师PPT出示属国、居延、萧关、燕然的位置。

3、请学生自由朗读,试着读出情感。

(三)细读课文,深入研读1、教师指名一个学生读,其余学生思考:这首诗创作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作者要去哪?请结合具体文本回答。

(时间:春天—归雁入胡天;地点:车上—单车欲问边;目的地:属国—属国过居延。

)2、作者途中看到了哪些景物?(征蓬、归雁、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追问:这些景物的作用一样么?(不一样。

征蓬、归雁:用于自喻;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用于描写雄奇壮美的边塞风光。

)3、分小组讨论:全诗中哪些字词体现了作者悲苦无奈的情感?(首联:单车,轻车简从,形单影只,孤单之感;“车”欲问边,而不是人欲问,展示了出塞并非本愿的无奈;颔联:征蓬,蓬草本是深恋着土地,不随意移动,然而茎叶绷断只能被迫地随风而走,自喻身不由己;归雁,从南边归来的燕子本应归去中土,却出现在胡天,自喻离群失伴,孤单而行,并且雁也是可以自由地回归中土,而自己却不能自由地回归,也体现了身不由己的`无奈之感;颈联:孤烟,狼烟也只是势单力孤,落日虽壮美,却也近黄昏。

《使至塞上》教学教案

《使至塞上》教学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教学科目:语文2. 教学年级:八年级3.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使至塞上》的诗意,掌握生字词,能够翻译诗句。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边疆将士的敬意,激发爱国情怀。

4. 教学重点: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5. 教学难点:诗句的翻译和鉴赏。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王维及《使至塞上》的背景。

学生齐读课文,体会诗韵。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查找生字词,并尝试翻译。

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4. 情感体验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诗中的画面,感受边疆风光。

5. 课堂小结学生复述所学,巩固知识点。

三、作业布置1. 翻译课文,并写出自己的感悟。

2.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王维的其他诗作。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点,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并针对问题进行改进。

五、课后拓展1. 学生可以尝试创作一首以边疆为主题的诗歌。

2. 推荐学生阅读王维的其他诗作,如《相思》、《山居秋暝》等。

六、课堂互动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例如:“诗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如何描绘边疆景色的?”“作者通过诗句表达了对边疆将士的怎样的情感?”2. 学生积极回答,分享自己的见解。

3. 教师点评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和指导。

七、应用练习1. 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点。

例如:“将课文中的诗句进行改写,使其更加生动形象。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八、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一个与课文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例如:“你认为古代诗人的创作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2.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九、评价与反馈1.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使至塞上》教案

《使至塞上》教案

《使至塞上》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使至塞上》。

(2)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的意境和主题。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边疆壮丽景色的赞美之情。

(2)体会诗人对民族大团结和边疆稳定的渴望。

(3)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增强国家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2.1 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2.2 诗中关键词语和典故的理解。

2.3 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3.1 诗中意境和主题的深入理解。

3.2 古典诗词的欣赏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3.3 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4.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的意境和主题。

4.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4.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4.4 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审美体验。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对《使至塞上》的兴趣和好奇心。

5.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和背诵诗文。

(2)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5.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的意境和主题。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4 案例分析(1)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引导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韵味和美感。

5.5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感受诗中的边疆景色。

(2)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边疆壮丽景色的赞美之情。

5.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布置课后作业。

后续章节待补充。

六、课后作业6.1 背诵《使至塞上》。

6.2 收集其他描写边疆的诗篇,与《使至塞上》进行比较,分析其异同。

6.3 写一篇短文,谈谈对《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理解和感悟。

《使至塞上》教案

《使至塞上》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使至塞上》优秀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8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使至塞上》。

(2)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诗文的基本内容。

(3)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边疆将士的敬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理解诗人对壮美边疆的赞美之情,提高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增强历史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使至塞上》。

(2)理解诗文的基本内容,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 教学难点:(1)诗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文所描绘的世界。

2. 互动教学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3. 情感教学法:以情促知,以知育情,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导入(5分钟)(1)播放草原风光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边疆的壮美。

(2)简介诗人王维及其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0分钟)(1)学生自主朗读诗文,理解诗文内容。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解释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5分钟)(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0分钟)(1)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验诗人的情感。

(2)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培养爱国情怀。

5. 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中的意象和情感。

6. 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使至塞上》。

古诗《使至塞上》 教案

古诗《使至塞上》 教案

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使至塞上》;(2)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3)分析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默写,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2)运用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对古诗画面的感知能力;(3)采用小组讨论和报告,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探究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气息,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2)理解诗人的情感和心境,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审美情趣;(3)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2.1 古诗《使至塞上》的背景介绍:介绍诗人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解释塞上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情感。

2.2 诗句解析:分析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象和意境。

2.3 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探讨古诗的主题思想,如对大自然的赞美、对边塞生活的思考等,分析诗人的情感表达,如孤寂、豪迈等,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和心境。

三、教学步骤3.1 导入:以图片或视频形式展示塞上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对塞上景观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3.2 朗读和背诵: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把握,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3 诗句解析:分析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默写来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3.4 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报告的形式,探讨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探究能力。

四、教学评价4.1 学生朗读和背诵的评估:检查学生对古诗的朗读和背诵情况,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准确性,以及对诗句的理解程度。

4.2 学生诗句解析的评估:通过提问或小测验的方式,评估学生对古诗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程度,以及对诗句意义的解释准确性。

4.3 学生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的评估:通过小组讨论或报告的评估,了解学生对古诗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及对诗人的情感和心境的感受程度。

使至塞上教案

使至塞上教案

使至塞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王维的生平和诗歌创作风格。

2、引导学生理解《使至塞上》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

3、帮助学生欣赏诗歌中的写景名句,体会其艺术魅力。

4、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提高其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2)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千古名句,体会其意境和艺术手法。

2、难点(1)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变化。

(2)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人的情感。

2、讲解法:对诗歌中的重点词句和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意境和艺术特色,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增强学生对诗歌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国古代诗歌的长河中,有许多优秀的诗人留下了他们的经典之作。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唐代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感受他在诗中所描绘的壮丽景色和复杂情感。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王维(701 年-761 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2、写作背景: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 年)吐蕃发兵攻打唐属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

开元二十五年(737 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

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这首诗即作于此次出塞途中。

(三)朗读诗歌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4、全班齐读,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

(四)诗歌讲解1、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轻车简从。

《使至塞上》诗五首 教案示例

《使至塞上》诗五首 教案示例

《使至塞上》诗五首教案示例一、教学目标1.理解《使至塞上》五首诗的背景及作者简介。

2.掌握五首诗的基本内容,感悟诗人的情感。

3.分析五首诗的艺术特色,提高审美情趣。

4.培养学生的朗读、默写、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五首诗的基本内容。

2.分析五首诗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

2.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使至塞上》五首诗。

请大家跟我一起回顾一下诗人的背景。

2.作者简介王维,唐代著名诗人,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他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风格清新脱俗,被称为“诗佛”。

3.诗歌解析《使至塞上·其一》“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单车行驶在边疆,经过属国居延的情景。

同学们,你们知道居延是哪里吗?居延是古代边疆重镇,位于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

《使至塞上·其二》“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出行塞上,看到征蓬和归雁的景象。

征蓬是指被征召的士兵,归雁则象征着远方的家人和朋友。

《使至塞上·其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首诗描绘了塞上风光,大漠孤烟和长河落日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同学们,你们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象吗?《使至塞上·其四》“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萧关遇到候骑,得知都护在燕然的情景。

萧关是古代军事重镇,燕然是边疆要塞。

《使至塞上·其五》“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塞上寻找朋友,却未能找到,只见雪地上留下的马蹄印。

4.感悟情感同学们,通过学习这五首诗,你们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吗?他在塞上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第二课时1.诗歌解析再次回顾五首诗,分析其艺术特色。

诗歌的意象: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构成了塞上风光的独特画面。

诗歌的语言:简洁明了,富有韵味。

诗歌的情感:抒发了诗人对边疆生活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思念。

《使至塞上》教案与反思

《使至塞上》教案与反思

一、教案基本信息《使至塞上》教案与反思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使至塞上》。

(2)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诗文的基本内容。

(3)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

(2)学会欣赏古诗,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2)诗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诗文中某些生僻词语的解释。

(2)诗文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文内容。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

3. 采用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王维及《使至塞上》的背景。

(2)学生齐读诗文,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解决诗文中的生僻词语。

(2)教师针对学生遇到的难题进行讲解。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文中的思想感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进行情感交流。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6. 课后作业(1)背诵《使至塞上》。

(2)写一篇关于《使至塞上》的读后感。

7.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团队合作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背诵情况和对诗文的感悟表达能力。

王维《使至塞上》教案

王维《使至塞上》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王维《使至塞上》教案适用年级: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使至塞上》的诗意和主题。

2. 培养学生对王维诗歌的欣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中的情感,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使至塞上》的诗意和主题。

2. 王维的诗歌风格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 诗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和理解。

2. 诗歌的背景知识和历史背景。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王维的生平背景和诗歌创作特点,引导学生了解王维及其作品《使至塞上》。

2. 诗歌朗读(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使至塞上》,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 诗歌解析(15分钟)教师对《使至塞上》进行逐句解析,解释生僻词语,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4. 讨论与思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诗中的主题和情感,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5. 总结与拓展(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提出一些与《使至塞上》相关的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课后思考和自主学习。

三、作业布置1. 背诵《使至塞上》。

2. 完成课后练习,包括对诗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和诗歌主题的思考。

3. 收集其他王维的诗歌作品,了解其诗歌风格和艺术特色。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和改进。

五、课后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和学生的反馈,评价学生对《使至塞上》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以及王维诗歌风格和艺术特色的认识。

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情况进行评价,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图片展示:教师展示一些与边塞风光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直观感受诗中的景象。

2. 情景模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扮演诗中的角色,体验诗中的情感。

3. 小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就诗中的某一主题或意象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 创意写作:教师引导学生以诗中的某一景象或情感为灵感,进行创意写作,如写作一首以边塞为主题的现代诗。

古诗《使至塞上》 教案

古诗《使至塞上》 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使至塞上》。

(2)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古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感受古代边塞风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古诗的结构和韵律。

(2)学会欣赏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使至塞上》。

2. 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 了解古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感受古代边塞风光。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2.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古诗《使至塞上》的全文、译文、作者简介、历史背景等。

2. 学生准备课本、文具和笔记本。

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王维和古诗《使至塞上》的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古诗《使至塞上》,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不懂的地方可以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古诗的结构、韵律和意象,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4. 讲解与展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古诗《使至塞上》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讲解古诗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5. 应用拓展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古诗中边塞风光的感悟。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使至塞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7. 作业布置(1)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使至塞上》。

(2)写一篇关于古诗《使至塞上》的鉴赏心得。

8. 板书设计古诗《使至塞上》王维边塞风光意境:辽阔、雄浑、壮美修辞:比喻、拟人、对偶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

七、评价建议:1. 学生朗读和背诵古诗《使至塞上》的情况。

2. 学生对古诗《使至塞上》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王维《使至塞上》的教案

王维《使至塞上》的教案

【篇一】王维《使至塞上》的教案使至塞上教案《使至塞上》教案冯济聪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能流畅地背诵并默写诗歌。

教学重点1、朗读并背诵诗歌。

2、体会理解诗歌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导入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蕃夷部落不断入侵,唐政府不得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

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土的意图。

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

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见闻写成了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成了盛唐诗人的新题材。

这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二、学生自读这首诗注意字的读音单车(dān)候骑(jì)..三、学生了解作者及诗作背景王维,字摩法,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人称“诗佛”。

他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开元25年(737年)春,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是被排挤出朝庭)。

《使至塞上》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四、学生再读这首诗思考出使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出使的,出使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明确王维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

五、研读赏析1、说说“征蓬出汉塞,归燕入胡天”的含义,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明确诗人经简练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

“单车过居延”,山高路远,像“征蓬”,又像“归雁”一般进入“胡天”,既言事又写景,在叙事写景中传达着难言的情感。

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到达萧关,见到了侦察兵,可将官还在前线。

故事似乎还要延续下去,而诗歌却戛然而止。

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2、诗人传神刻画了奇特的塞外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古诗《使至塞上》 教案

古诗《使至塞上》 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使至塞上》。

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领会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古诗《使至塞上》。

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去理解和欣赏古诗,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中所表现的大自然的美和边塞生活的艰辛,培养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体会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能够熟练地朗读和背诵古诗《使至塞上》。

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领会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深入剖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引导学生关注古诗的题目《使至塞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古诗,注意字音和节奏。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与同学讨论,理解古诗中的疑难词句。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4. 情感体验:学生发挥想象,描绘古诗中所表现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意境。

5. 课堂小结:学生表示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古诗《使至塞上》。

2. 写一篇关于古诗《使至塞上》的鉴赏文章。

3. 调查了解其他描写边塞生活的古诗,与同学分享。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古诗的情况。

2. 学生对古诗中关键词汇和句子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分析古诗中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水平。

4. 学生对古诗意境和主题的把握能力。

5.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和成果。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与《使至塞上》进行比较,让学生分析两首诗的异同,加深对《使至塞上》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使至塞上》教学设计
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使至塞上》这首诗叙述了作者出使塞外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奇特壮美的风光,歌颂了河西军队的声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抑郁。

孤寂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积累重要字词。

流畅、有感情地诵读,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过程与方法:
1.以读促悟,品味诗词凝练、含蓄的语言美。

2.抓画面感,体味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美。

3.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诗人写诗背景,感受诗人前后变化,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1.流利、有感情地诵读,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2.品味诗词凝练、含蓄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教学方法朗读---鉴赏---感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由书法作品《使至塞上》导入。

教师配乐朗读。

二.作者介绍:
字摩诘,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称王右丞。

著《王右丞集》。

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朝著名诗人。

王维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创作的山水田园诗对后世影响深远。

宋朝苏轼曾赞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 (大屏展示)
三.反复诵读,以读促悟
(一)解一解
了解背景: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番发兵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

737年春,可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番军。

王维奉使出塞宣慰,并在灯西节度使幕兼为判官。

本诗即写出塞时沿途景色。

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迁。

(二)读一读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要求: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朗读:
1. 教师范读
2.学生试读4.学生个读5.学生齐读
(三)释义
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

属国:典属国简称。

唐代人有时以“属国”代指使臣。

这里“属国”指往吐蕃的使者,王维奉使问边,所以自称属国。

征蓬:飘飞的蓬草。

言蓬草遇秋,随风远去。

烟:烽烟,报警时点的烟火。

长河:黄河。

萧关: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

候骑:骑马的侦察兵。

都护:当时边疆重镇都护府的长官、首将。

燕然:山名,今蒙古三音诺颜汗中部的杭爱山,代指边防前线。

(四)品一品:
把握内容,理解诗意,体会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小组探讨:
1.本诗中哪些词语暗示了作者奉命出使?
2.“单”、“孤”、“征蓬”等字词透露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孤寂、愤懑)
3.诗人在颈联中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大漠景色?(苍茫辽阔、浩瀚无边)
4.整首诗诗人的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五)悟一悟:
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1.诗中有画
2.炼字精妙
3.诗的留白
(大屏展示)
“大”写诗人开阔的胸襟。

沙漠浩瀚无边。

“孤”边塞荒凉,烽火台燃起的浓烟格外醒目而单调。

“长”写出了诗人对横贯沙漠的黄河的真实感觉。

“圆”大漠观落日的特殊感受,亲切温暧,微带苍茫。

明确:勾勒出一幅极其雄浑、阔大、壮美的大漠中黄昏落日图,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

从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土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借以反映了他们不畏艰苦,积极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美在何处
(大屏展示)
构图美近处烽烟、远处夕阳、大漠无边、长河奔流-------空间扩大
线条美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层次丰富
色彩美黄沙漫漫、夕辉橘红、白烟一缕、河水闪闪-------鲜明优美
明确:这句话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赞为“千古壮
观”的名句。

五,教师总结
(大屏展示)
《使至塞上》: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传达了诗人幽微难言的内心感情。

六、作业布置
在周记本上把本诗改编成第一人称叙述的故事并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按照自己的理解画在周基本上。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