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最新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使至塞上教学设计(精选6篇)

使至塞上教学设计(精选6篇)

使至塞上教学设计(精选6篇)使至塞上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在反复诵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品味诗歌的语言;2、理解并结合诗人的写诗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3、体会作者表情达意、遣词造句的精妙;重点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难点:品味诗歌语言,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教学模式:1+3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盛唐时期国力强盛,为了开拓疆土,唐朝政府不断与周边的少数民族政权发生战争,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怀着建功立业的目的来到边塞,用他们的笔记录下了边塞奇异的风光和战争的场景。

他们写的这一类诗,文学称为“边塞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使至塞上》,作者王维。

活动2【讲授】自主学习师:了解作者;通读诗歌注意字音字形要求读得抑扬顿挫(要注意停顿,要分出轻重,读出语气)。

生:介绍作者王维的生平王维(701-761),唐代诗人,字摩诘,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称王右丞,素有“诗佛”之称。

他能诗能画,精通音乐。

他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创作的山水田园诗对后世影响深远。

宋代苏轼称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1、两人一组相互抽背注释中的字词意思,并结合注释相互翻译全2、抽点四名同学逐联翻译诗句,对不正确的加以纠正。

3、学生基本能概括出诗人“出使边塞”这一点,由此询问“诗人出使边塞是否自愿?”引出诗人写作背景的介绍。

生:(我)轻车简从,将去慰问将士护疆守边,奉命出使啊,车轮辘辘辗过居延。

恰似路边的蓬草,随风飘转出了汉朝的地界,又似那云际的大雁,翱翔北飞进入胡人的穹天。

只见灿黄无垠的大沙漠上,挺拔着一柱直冲云霄的孤烟,绵长如带的黄河边,一轮火红的落日显得异常壮丽、浑圆。

行程迢迢,终于到达萧关,遇到巡逻侦察的骑兵,—问才知都护竟在(离此还很远的)燕然!了解了诗歌的写作背景,让我们有感情的诵读诗歌活动3【讲授】合作探究1、结合写作背景找出首联中哪个字写出了诗人出塞时的心情?2、颔联中诗人借“征蓬”、“归雁”比作什么?透露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3、你能不能用几个词语描述一下颈联中这幅边塞风光图?此时诗人的心境与前两联一样吗?4、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美5、请同学们把颈联的美画出来每个小组派代表上黑板前展示刚才幻灯片中的问题活动4【讲授】展示提升作者的心境发生了变化,由排挤的抑郁到慷慨悲壮之情体现英雄本色“大”写诗人开阔的胸襟。

《使至塞上》公开课教学设计

《使至塞上》公开课教学设计

《使至塞上》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2、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欣赏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中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在边疆的孤独和寂寞。

(2)体会诗人借景抒情、含蓄表达情感的手法。

2、难点(1)理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千古名句的妙处。

(2)领悟诗人在诗歌中蕴含的复杂情感。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歌的内容。

2、赏析法:引导学生对诗歌的语言、意境、情感进行赏析,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重点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边塞风光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边塞的壮丽景色。

(2)提问学生对边塞诗的了解,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使至塞上》。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要介绍王维的生平,重点突出他在诗歌创作方面的成就。

(2)讲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出使边塞的原因和心情。

3、初读诗歌(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教师范读,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学生再次朗读,感受诗歌的语气和情感。

4、诗歌解读(1)逐句解读诗歌,理解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想象诗歌中描绘的画面,如“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所展现的景象。

5、重点赏析(1)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千古名句。

让学生描述自己想象中的画面。

分析“直”和“圆”这两个字的妙处,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准。

探讨这两句诗所营造的意境和传达的情感。

(2)分析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变化,从孤独寂寞到豁达开阔。

6、课堂讨论(1)组织学生讨论诗人在边疆的所见所感对他的人生态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让学生思考这首诗在今天的现实意义。

7、课堂小结(1)回顾诗歌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词句。

使至塞上语文教案设计(通用12篇)

使至塞上语文教案设计(通用12篇)

使至塞上语文教案设计使至塞上语文教案设计(通用12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使至塞上语文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使至塞上语文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当中加深对诗的理解,熟读成诵。

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体会诗歌的意境,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记忆名句,体会其中内涵。

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一、导入: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故事,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请大家回顾曾学过的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1、李贺:《雁门太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2、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4、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6、王翰:《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二、作者及背景开元二十五年(737)的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以监察御史的身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这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使至塞上》所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三、擂台比赛教师范读自由读男女pk读全班pk 教师读四、赏析诗句:1.请大家先展开想象的翅膀,用语言描绘一下诗歌的主要内容由题目可看出:王维作为使节出使边塞。

2.你感受的或是诗人的情感是如何的?从那些诗句看出来的?请读出情感,并简要分析悲伤忧伤昂扬积极乐观A.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单车:说明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微显失意情绪忧愁苦闷过居延:目的地之远特殊的地域欲问边:出使目的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征蓬—蓬草,它成熟后枝叶干枯,跟离大地,随风飘卷故称“征蓬”诗人自喻写出飘零之感,去国离乡与出塞的诗人此行相照应(正衬) 归雁—出塞的时间是春天,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巢,适得其所,而此刻诗人却远离故土被排挤出朝廷(反衬)出作者对仕途的担忧以及离开故土的依依不舍之情。

九年级上册《使至塞上》教学教案(精选8篇)

九年级上册《使至塞上》教学教案(精选8篇)

九年级上册《使至塞上》教学教案(精选8篇)九年级上册《使至塞上》教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积累重要字词。

流畅、有感情地诵读,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过程与方法:1.以读促悟,品味诗词凝练、含蓄的语言美。

2.抓画面感,体味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美。

3.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诗人写诗背景,感受诗人前后变化,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1.流利、有感情地诵读,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2.品味诗词凝练、含蓄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教学方法朗读---鉴赏---感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由书法作品《使至塞上》导入。

教师配乐朗读。

二.作者介绍:字摩诘,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称王右丞。

著《王右丞集》。

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朝著名诗人。

王维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创作的山水田园诗对后世影响深远。

宋朝苏轼曾赞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 (大屏展示)三.反复诵读,以读促悟(一)解一解了解背景: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番发兵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

737年春,可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番军。

王维奉使出塞宣慰,并在灯西节度使幕兼为判官。

本诗即写出塞时沿途景色。

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迁。

(二)读一读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要求: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朗读:1. 教师范读2.学生试读 4.学生个读 5.学生齐读(三)释义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

属国:典属国简称。

唐代人有时以“属国”代指使臣。

这里“属国”指往吐蕃的使者,王维奉使问边,所以自称属国。

征蓬:飘飞的蓬草。

言蓬草遇秋,随风远去。

烟:烽烟,报警时点的烟火。

2024年语文《使至塞上》教案(通用6篇)

2024年语文《使至塞上》教案(通用6篇)

2024年语文《使至塞上》教案(通用6篇)语文《使至塞上》教案篇1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诵读,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2、品味诗词凝练、含蓄的语言美3、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教学方法:朗读---鉴赏---感悟教学过程:一、导入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故事,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请大家回顾曾学过的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1、李贺:《雁门太行》(黑云压城城欲摧):“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3、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二、作者简介王维:字摩诘,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

少有才华,开元九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后因事被贬。

王维是个多才多艺并有较高艺术修养的诗人,他能诗能画,精通音律。

受音乐、书法、绘画的影响,他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具有词句秀丽,意境清新,格调高雅,音韵婉转,情景交融的特点。

尤其是避世隐居之时,所作的.诗歌大多以山水田园景色寄托孤寂闲适的情怀。

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

后人称他“诗佛”。

宋朝苏轼曾称赞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三、了解写作背景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番发兵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

737年春,可西节度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番军。

王维奉使出塞犒赏三军,并留作军队判官。

本篇即写出塞时沿途景色,察访军情。

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庭。

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四、反复诵读,以读促悟读一读1、从诗体上来看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共8句,分为四联,大家回忆一下,是哪四联呢?(首、颔、颈、尾)2、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朗读:1、教师范读2、学生试读3、学生个读4、学生齐读品一品把握内容,理解诗意,体会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使至塞上》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3篇

《使至塞上》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3篇

《使至塞上》公开课教学设计7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生可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正确解释全诗大意,并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词析句和小组讨论,学生可领悟诗中托物言志和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可体会诗文雄浑、豪迈文字背后的孤寂、悲苦和无奈,以及对羁旅生活沉重的叹息。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品词析句和小组讨论,学生可领悟诗中托物言志和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学生可体会诗文雄浑、豪迈文字背后的孤寂、悲苦和无奈,以及对羁旅生活沉重的叹息。

三、教学方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情境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大漠落日的图片,并引出诗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请学生结合图片和此句思考:全诗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是激昂的,雄壮的,沉郁的,惆怅的还是其它?2、补充本诗的创作背景: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吐蕃发兵工大唐属国。

唐玄宗任命王维以检查御史身份奉使凉州(今甘肃武威),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本诗是作于出塞途中。

引导语:结合上述背景,王维的心情并不激昂豪迈,甚至是有一些悲苦和无奈的。

现在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下这首诗。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解释全文大意,并画出诗中表示地名和官职的词。

2、教师PPT出示属国、居延、萧关、燕然的位置。

3、请学生自由朗读,试着读出情感。

(三)细读课文,深入研读1、教师指名一个学生读,其余学生思考:这首诗创作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作者要去哪?请结合具体文本回答。

(时间:春天—归雁入胡天;地点:车上—单车欲问边;目的地:属国—属国过居延。

)2、作者途中看到了哪些景物?(征蓬、归雁、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追问:这些景物的作用一样么?(不一样。

征蓬、归雁:用于自喻;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用于描写雄奇壮美的边塞风光。

)3、分小组讨论:全诗中哪些字词体现了作者悲苦无奈的情感?(首联:单车,轻车简从,形单影只,孤单之感;“车”欲问边,而不是人欲问,展示了出塞并非本愿的无奈;颔联:征蓬,蓬草本是深恋着土地,不随意移动,然而茎叶绷断只能被迫地随风而走,自喻身不由己;归雁,从南边归来的燕子本应归去中土,却出现在胡天,自喻离群失伴,孤单而行,并且雁也是可以自由地回归中土,而自己却不能自由地回归,也体现了身不由己的`无奈之感;颈联:孤烟,狼烟也只是势单力孤,落日虽壮美,却也近黄昏。

使至塞上教案范文

使至塞上教案范文

使至塞上教案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使至塞上》的作者、背景和意义。

分析并欣赏《使至塞上》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色。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2 教学内容介绍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分析《使至塞上》的诗意、意象和表达技巧。

探讨诗歌中的自然描写与人文情感的结合。

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引入:介绍王维及其诗歌创作。

阅读:学生自读《使至塞上》。

解析:分析诗歌的主题、意象和表达技巧。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欣赏和解读。

总结:教师总结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点。

2.2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作者背景和诗歌背景。

阅读法:学生自主阅读和理解诗歌。

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第三章:教学资源与材料3.1 教学资源课文:《使至塞上》文本。

参考资料:关于王维的生平介绍、诗歌鉴赏指导等。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PPT等。

3.2 教学材料课文打印稿:提供给学生阅读和分析。

参考资料打印稿:提供给学生参考和补充学习。

第四章:教学评估与反馈4.1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性。

阅读理解:通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来评估。

讨论表现: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达和思考能力。

4.2 教学反馈课堂提问:及时给予学生反馈,解答疑问。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习成果。

第五章:教学延伸与拓展5.1 教学延伸推荐其他王维的诗作,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欣赏。

组织诗歌创作活动,让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诗歌。

5.2 教学拓展探讨《使至塞上》在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研究其他诗人对塞上风光的描写,进行比较研究。

第六章:教学设计与人际互动6.1 教学设计确定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估方式。

设计课堂活动和学习任务,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6.2 人际互动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提问和表达意见。

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鼓励讨论和分享。

第七章:课堂管理与发展7.1 课堂管理制定课堂规则和期望,维持秩序和专注。

《使至塞上》教学教案

《使至塞上》教学教案

《使至塞上》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使至塞上》。

(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歌的意境。

(3)了解王维的生平及唐代诗歌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边疆风光的壮美,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情的情感。

(2)体会诗人对守边战士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背诵和理解。

(2)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教学难点:(1)诗中关键字词的内涵。

(2)诗人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方法1. 朗读感悟: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情景教学: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4. 启发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与诗歌相关的课件,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

2.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诗歌的解析、作者简介等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课件,展示边疆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教师简要介绍王维的生平及唐代诗歌特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韵律。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3.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诗中关键字词的含义和作用。

(2)讨论诗歌的意境和诗人表达的情感。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

(2)详细解析诗歌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

5. 情感体验(1)学生闭眼聆听诗歌朗读,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分享自己对诗歌的感受和体会。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7. 作业布置(1)背诵诗歌。

(2)写一篇关于《使至塞上》的感悟文章。

8. 板书设计《使至塞上》王维边疆风光壮美诗人情感爱国情怀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

《使至塞上》王维教案

《使至塞上》王维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使至塞上》王维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使至塞上》。

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诗文的基本内容。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理解诗人王维的意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阅读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合作能力。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和边塞生活的艰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诗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难点:诗文背景的理解。

诗中深层次含义的解读。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a. 引导学生回顾古代诗词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b. 简介诗人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a. 学生自主朗读诗文,理解诗文的基本内容。

b. 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诗文中的生字词。

3. 课堂讲解a. 讲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b.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4. 小组讨论a.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b.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点评。

5. 课堂小结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b. 学生展示对诗文的背诵。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a. 检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

b.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2. 深入学习a. 分析诗文的结构,讲解诗文背景。

b. 解读诗中深层次含义,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3. 课堂拓展a.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b. 学生展示自己对诗文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4. 课堂小结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b. 学生对诗文的背诵和展示。

五、课后作业1. 背诵《使至塞上》。

2. 写一篇关于《使至塞上》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使至塞上》教案

《使至塞上》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使至塞上》优秀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8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使至塞上》。

(2)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诗文的基本内容。

(3)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边疆将士的敬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理解诗人对壮美边疆的赞美之情,提高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增强历史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使至塞上》。

(2)理解诗文的基本内容,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 教学难点:(1)诗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文所描绘的世界。

2. 互动教学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3. 情感教学法:以情促知,以知育情,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导入(5分钟)(1)播放草原风光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边疆的壮美。

(2)简介诗人王维及其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0分钟)(1)学生自主朗读诗文,理解诗文内容。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解释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5分钟)(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0分钟)(1)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验诗人的情感。

(2)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培养爱国情怀。

5. 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中的意象和情感。

6. 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使至塞上》。

古诗《使至塞上》 教案

古诗《使至塞上》 教案

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使至塞上》;(2)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3)分析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默写,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2)运用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对古诗画面的感知能力;(3)采用小组讨论和报告,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探究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气息,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2)理解诗人的情感和心境,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审美情趣;(3)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2.1 古诗《使至塞上》的背景介绍:介绍诗人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解释塞上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情感。

2.2 诗句解析:分析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象和意境。

2.3 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探讨古诗的主题思想,如对大自然的赞美、对边塞生活的思考等,分析诗人的情感表达,如孤寂、豪迈等,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和心境。

三、教学步骤3.1 导入:以图片或视频形式展示塞上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对塞上景观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3.2 朗读和背诵: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把握,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3 诗句解析:分析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默写来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3.4 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报告的形式,探讨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探究能力。

四、教学评价4.1 学生朗读和背诵的评估:检查学生对古诗的朗读和背诵情况,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准确性,以及对诗句的理解程度。

4.2 学生诗句解析的评估:通过提问或小测验的方式,评估学生对古诗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程度,以及对诗句意义的解释准确性。

4.3 学生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的评估:通过小组讨论或报告的评估,了解学生对古诗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及对诗人的情感和心境的感受程度。

使至塞上教案

使至塞上教案

使至塞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王维的生平和诗歌创作风格。

2、引导学生理解《使至塞上》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

3、帮助学生欣赏诗歌中的写景名句,体会其艺术魅力。

4、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提高其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2)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千古名句,体会其意境和艺术手法。

2、难点(1)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变化。

(2)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人的情感。

2、讲解法:对诗歌中的重点词句和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意境和艺术特色,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增强学生对诗歌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国古代诗歌的长河中,有许多优秀的诗人留下了他们的经典之作。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唐代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感受他在诗中所描绘的壮丽景色和复杂情感。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王维(701 年-761 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2、写作背景: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 年)吐蕃发兵攻打唐属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

开元二十五年(737 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

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这首诗即作于此次出塞途中。

(三)朗读诗歌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4、全班齐读,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

(四)诗歌讲解1、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轻车简从。

《使至塞上》诗五首 教案示例

《使至塞上》诗五首 教案示例

《使至塞上》诗五首教案示例一、教学目标1.理解《使至塞上》五首诗的背景及作者简介。

2.掌握五首诗的基本内容,感悟诗人的情感。

3.分析五首诗的艺术特色,提高审美情趣。

4.培养学生的朗读、默写、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五首诗的基本内容。

2.分析五首诗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

2.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使至塞上》五首诗。

请大家跟我一起回顾一下诗人的背景。

2.作者简介王维,唐代著名诗人,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他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风格清新脱俗,被称为“诗佛”。

3.诗歌解析《使至塞上·其一》“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单车行驶在边疆,经过属国居延的情景。

同学们,你们知道居延是哪里吗?居延是古代边疆重镇,位于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

《使至塞上·其二》“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出行塞上,看到征蓬和归雁的景象。

征蓬是指被征召的士兵,归雁则象征着远方的家人和朋友。

《使至塞上·其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首诗描绘了塞上风光,大漠孤烟和长河落日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同学们,你们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象吗?《使至塞上·其四》“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萧关遇到候骑,得知都护在燕然的情景。

萧关是古代军事重镇,燕然是边疆要塞。

《使至塞上·其五》“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塞上寻找朋友,却未能找到,只见雪地上留下的马蹄印。

4.感悟情感同学们,通过学习这五首诗,你们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吗?他在塞上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第二课时1.诗歌解析再次回顾五首诗,分析其艺术特色。

诗歌的意象: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构成了塞上风光的独特画面。

诗歌的语言:简洁明了,富有韵味。

诗歌的情感:抒发了诗人对边疆生活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思念。

王维《使至塞上》教案

王维《使至塞上》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王维《使至塞上》教案适用年级: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使至塞上》的诗意和主题。

2. 培养学生对王维诗歌的欣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中的情感,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使至塞上》的诗意和主题。

2. 王维的诗歌风格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 诗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和理解。

2. 诗歌的背景知识和历史背景。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王维的生平背景和诗歌创作特点,引导学生了解王维及其作品《使至塞上》。

2. 诗歌朗读(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使至塞上》,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 诗歌解析(15分钟)教师对《使至塞上》进行逐句解析,解释生僻词语,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4. 讨论与思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诗中的主题和情感,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5. 总结与拓展(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提出一些与《使至塞上》相关的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课后思考和自主学习。

三、作业布置1. 背诵《使至塞上》。

2. 完成课后练习,包括对诗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和诗歌主题的思考。

3. 收集其他王维的诗歌作品,了解其诗歌风格和艺术特色。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和改进。

五、课后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和学生的反馈,评价学生对《使至塞上》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以及王维诗歌风格和艺术特色的认识。

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情况进行评价,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图片展示:教师展示一些与边塞风光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直观感受诗中的景象。

2. 情景模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扮演诗中的角色,体验诗中的情感。

3. 小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就诗中的某一主题或意象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 创意写作:教师引导学生以诗中的某一景象或情感为灵感,进行创意写作,如写作一首以边塞为主题的现代诗。

王维诗《使至塞上》教案

王维诗《使至塞上》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王维诗《使至塞上》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年级学科:高中语文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王维的《使至塞上》。

2.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王维的写作技巧和意境。

3.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中国古代边塞文化。

4.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进行创作练习。

教学重点:1. 课文《使至塞上》的理解与背诵。

2. 分析王维的写作技巧和意境。

3. 中国古代边塞文化知识的掌握。

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古诗词用词和句式理解。

2. 王维写作技巧和意境的深入分析。

3. 创作练习的实施。

二、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分组讨论法和创作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创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 课文《使至塞上》全文。

2. 与课文相关的古代边塞文化资料。

3. 参考译文。

4. 写作纸张和文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边塞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边塞文化的特点,引出本课课题《使至塞上》。

2. 课文讲解(15分钟)讲解课文,解释生词,分析句子结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讲解课文中的古诗词用词和句式。

3. 写作技巧和意境分析(10分钟)分析王维的写作技巧和意境,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的优美描写,深入理解课文。

4. 分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边塞文化的理解和感受,讨论如何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进行创作。

5. 创作实践(5分钟)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进行创作练习,将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应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6. 总结(5分钟)对学生的创作进行点评,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五、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使至塞上》。

2. 完成课后练习,包括翻译课文和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3. 收集相关的边塞文化资料,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背诵情况。

2. 课堂参与度和讨论表现,评估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古诗《使至塞上》 教案

古诗《使至塞上》 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使至塞上》。

(2)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古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感受古代边塞风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古诗的结构和韵律。

(2)学会欣赏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使至塞上》。

2. 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 了解古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感受古代边塞风光。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2.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古诗《使至塞上》的全文、译文、作者简介、历史背景等。

2. 学生准备课本、文具和笔记本。

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王维和古诗《使至塞上》的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古诗《使至塞上》,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不懂的地方可以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古诗的结构、韵律和意象,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4. 讲解与展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古诗《使至塞上》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讲解古诗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5. 应用拓展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古诗中边塞风光的感悟。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使至塞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7. 作业布置(1)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使至塞上》。

(2)写一篇关于古诗《使至塞上》的鉴赏心得。

8. 板书设计古诗《使至塞上》王维边塞风光意境:辽阔、雄浑、壮美修辞:比喻、拟人、对偶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

七、评价建议:1. 学生朗读和背诵古诗《使至塞上》的情况。

2. 学生对古诗《使至塞上》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使至塞上课程设计

使至塞上课程设计

使至塞上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使至塞上》全诗,掌握其文学背景和作者王维的生平。

2. 学生能够解释诗中的生僻词汇和古汉语用法,理解诗的意境和主题。

3. 学生能分析诗的结构,包括起承转合,并识别其中的修辞手法。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提升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评价《使至塞上》的艺术特色及其在唐代文学中的地位。

3. 学生能够创作个性化的诗词或绘画作品,表达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个人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使至塞上》,培养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学生通过体会诗人在边塞的感慨,学会欣赏自然之美,培养乐观、坚韧的生活态度。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理解集体与个人的关系。

本课程设计针对的是高年级学生,他们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上都有较高的成熟度。

课程性质为文学鉴赏,旨在通过深度解读《使至塞上》这首古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其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教学要求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体验,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如背诵、分析、创作和讨论,使学生在理解诗歌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导入新课:通过简短介绍王维及其创作背景,引出《使至塞上》的学习。

2. 诗歌朗读:全班同学齐读诗歌,教师指导正确的朗读节奏和韵律感。

3. 词语解析:讲解诗中的生僻词汇和古汉语用法,如“使”、“塞”、“蓬”、“雁”等。

4. 意境理解:分析诗歌的意境,探讨诗人如何通过自然景观描绘边塞风光,表达情感。

5. 结构分析:讲解诗歌的结构,包括起承转合,分析其内在逻辑和修辞手法。

6. 艺术特色:评价《使至塞上》的艺术特色,比较王维与其他唐代诗人的创作风格。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中的名句,分享对诗歌意境和个人情感体验的理解。

8. 创作实践:鼓励学生创作诗词或绘画,表达对《使至塞上》的理解和感悟。

专题13.3《使至塞上》(教学设计)

专题13.3《使至塞上》(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科八年级上册《使至塞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重要字词。

流畅、有感情地诵读,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2.抓画面感,体味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美。

3.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1.流利、有感情地诵读,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2.品味诗词凝练、含蓄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盛唐时代,有一位诗人——他工草隶,善画,精通音律,诗名享天下;他笃信佛教,人称“诗佛”;他的诗作天才妙悟、神韵悠然,与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交相辉映,成为中国古典诗坛最灿烂的景象。

他是谁?(王维)今天,就让我们学习王维——王摩诘的一首边塞诗《使至塞上》。

二、文学常识1.作者介绍:王维字摩诘,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称王右丞。

著《王右丞集》。

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朝著名诗人。

王维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创作的山水田园诗对后世影响深远。

宋朝苏轼曾赞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大屏展示)2、写作背景: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

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三、读诗味,感知音韵美1、自由吟读,读准字音《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视频朗读,读准节奏《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3、自由吟读,读出情感4. 教师范读配音乐。

诗歌是凝练的语言,只有读得慢一点,才能体会出诗的深长意味。

“孤”和“直””“圆”读得慢、饱满。

5.学生齐读,体会这首边塞诗的意味。

四、理诗意,探寻意境美1、释义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

使至塞上语文教案设计

使至塞上语文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使至塞上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9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2)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的主题思想;(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表现手法和修辞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2)学会欣赏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3)学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壮丽边疆的热爱之情;(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国家命运的情感;(3)树立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2)诗歌的意象、表现手法和修辞技巧的分析;(3)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难点词语的解释;(2)诗歌意境的体会;(3)诗歌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2. 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3. 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4. 朗读与背诵:增强学生的语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导入(5分钟)(1)展示边疆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诗歌创作背景;(2)介绍诗人王维及其创作风格;(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0分钟)(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歌中的难点词语;(3)教师辅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3. 课堂讲解(15分钟)(1)分析诗歌的意象、表现手法和修辞技巧;(2)讲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3)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4. 小组合作学习(10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汇报讨论成果;(3)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至塞上》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学生层次各异,有的学生能按照老师要求做好课前预习,理解能力较强,自主意识也强,能与教师密切配合。

部分学生的学习欠缺主动性,存在依赖性,学习的动力来自督促。

这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上不重视不关注,不愿意深度思考,不愿意自己探究。

这一切都需要教师把握好课堂,显然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重要。

问题设计的时候应该有难有易,面向全体学生,让全班学生都动起来。

课堂内容要层层深入,有层次感,易于学生接受。

教学工具
多媒体一体机
教学资源
吟唱视频、撒贝宁朗诵《使至塞上》视频、介绍写作背景动画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内涵。

3、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体味诗歌的深刻内涵,感受本诗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教学方法
1、以读促悟,品味诗词凝练、含蓄的语言美。

2、抓画面感,学生先用笔描画,再欣赏、评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3、合作共研,相互交流体会。

4、播放音像视频,借助联想想象,让学生身临其境。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盛唐时期,国力强盛,不断与周边国家发生战争,以开拓疆土。

有很多诗人怀着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来到边塞,用他们的诗记下了边塞奇异的风光和战争的情景。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边塞诗——《使至塞上》。

二、新知探究
(一)自学自研
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王维,字摩诘,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

他不仅是作诗的妙手,而且是绘画的行家,所以苏轼盛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浓郁的诗情画意是王维诗作最大的艺术特色。

开元二十五年(737)的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以监察御史的身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这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

《使至塞上》所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观看动画)
2、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属.()国汉塞.()逢候骑.()都.护()燕.()然(2)解释下列词语
属国:
问边:
征蓬:
长河:
候骑:
燕然:
3、朗读感知
(1)听撒贝宁范读《使至塞上》。

(2)指名读。

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齐读。

(4)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诗的表层意思)
(二) 合作共研
1、请同学们从首联、颔联中找出意象,体会诗人当时的心境。

结合写作背景谈谈你的体会。

明确:意象:单车、征蓬、归雁。

“单车”,是说随从少,礼节的规格不高。

暗含诗人被朝廷排挤,单车简从,来到遥远的边疆。

地上随处可见飘飞的蓬草。

在一派春光中,一行行大雁从南方飞回来,准备筑巢养育下一代。

诗人用“征蓬”“归雁”自比:诗人迎着烈烈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而大雁可以回家,自己却有家不能回。

心中那种因朝廷排挤而产生孤独、寂寞、惆怅、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2、(1)苏轼称赞王维的诗“诗中有画”,请同学们把颈联中的内容画出来。

说说这幅“画”美在哪里?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王国维赞叹为“千古壮观”的名句,与“沙漠狼烟起,黄河落日红”作对比,你认为好在哪里?为什么?
明确:(1)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

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再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

其次,它讲究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线条简约,物态毕现。

第三,色彩丰富,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辽阔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

明确(2)“大漠”视觉广,给人以开阔、广袤、深邃的感觉。

这是平面图。

“孤烟”显出人烟的稀少。

体现景物之单调、醒目。

“直”狼烟轻直不易被风吹散。

表现出诗人对边塞景物的惊异。

写出了沙漠中,狼烟的劲拔、坚毅之感。

“长河”在画面上,把画面分成两段,增添了活泼感。

“落日”把整个画面涂上了统一色调,显示出浑然一体的气势。

“圆”凸显沙漠一望无际,没有遮挡的地理特征。

圆圆的太阳落在天边,苍茫中又显亲切温暖。

在这里,圆与方、动与静、横与竖、大与小、高与低、远与近、轻与重、明与暗、升与沉等多种多样、对立的因素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既不杂乱又不单调,既丰富又单纯,形成一
种和谐美。

而“沙漠狼烟起,黄河落日红”没有这样的效果。

3、结合尾联,谈谈整首诗诗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征蓬出汉塞,归燕入胡天。

”集中表现了诗人前期的心情。

由“归雁”一语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

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旧巢育雏,是得其所;而诗人迎着大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景况迥然不同。

自己过了居延这个地方,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人的天空。

这两句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表现了诗人后期的心境。

茫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亘在眼前。

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烽火台上的烽烟格外醒目,一个“直”,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

黄河看不到尽头,“长河”上的那一轮圆圆的落日,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诗人悲伤的情绪在大漠雄浑景色中得到熏陶、净化、升华。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诗人在萧关遇到骑马的侦察兵,告知他:将士们正在前方杀敌。

这一消息激发了诗人的满腔报国热情,他快马加鞭向目标进发。

三、经典传唱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诗词是经典。

有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

古人喜欢把诗词谱成歌曲吟唱,流传至今。

今天我们也请大家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把这首《使至塞上》配上乐曲吟唱。

(欣赏吟唱视频)
四、课堂总结
《使至塞上》:作者通过叙述出使边塞的经历和描绘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抒发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后内心的激愤、忧郁、孤独、寂寞之情。

心灵因边塞奇景净化变得豁达,同时也表现了对戍边将士爱国精神的赞美。

五、达标测试
1.文学常识填空。

《使至塞上》是律诗。

作者是,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___________;观摩诘之画,_____________。


2.补充完整下面的诗句。

(1)征蓬出汉塞,。

(2)大漠孤烟直,。

(3)点出出使任务和路线的句子是:,。

(4)以景设喻,曲折表现出诗人孤独、抑郁和激愤的诗句是:,。

(5)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奇观”的诗句是:,。

(6)委婉写出边关战事吃紧的诗句是:,。

六、学后反思
本堂课你有何收获?还存在哪些疑惑呢?
七、课后达标
1.有感情背诵这首诗歌。

2.收集有关边塞的诗句。

八、教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