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三 案例分析与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案例分析与思考

社工采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运用精神分析,人在情景中、社会角色、沟通和自我发展等专业理论,利用专业技术和方法,增强了案主佳佳的自我适应能力和“人在情景中”的系统功能,帮助佳佳排解新生适应的困惑,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本节主要阐述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并对社工的介入进行反思,以期对社工以后工作的开展有所帮助。

(一)模式介绍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芮企蒙德的《社会诊断》一书,但是这一学派被称为“诊断学派”。20世纪30年代,汉密尔顿(Gordon Hamilton)发表了《社会个案工作的基本理念》一文,对心理社会治疗模式首次作出了系统阐释,成为该派的著名人物。后来,哥伦比亚大学的郝里斯(Florence Hollis)将一派发扬光大,从而使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成为个案工作的重要理论派别之一。迄今为止,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本身的发展越来越完善,影响力越来越大,它不仅成为个案的社会工作的主导模式,而且创造了个案社会工作的的标准处理流程。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强调人类的双重需求与人类的心理面和社会面的整合力量,其理论基础立于“人之成长与发展受到生物的、心理的以及社会的三方面因素之影响,以及三

者交叉的影响”。换句话说,心理社会治疗是兼顾一个人成长过程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互动作用。这种治疗的主要目标,是促成一个人健全的成长形态,也增进一个人获取心理社会适应的平衡与满足之途径。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认为,案主所面临的困难时案主本人同时受内在的生理、心理和外在社会因素影响的结果,它的理论假设是:

(1)关于人的基本假设。①人的行为是受到了生理、心理和社会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②人的行为时可以认知的,也是可以被改变的;③人的早年生活经验会对现在或未来生活产生重要影响;④人的行为是可以被预测的。

(2)行为分析具体原则。①人的当前行为往往受到早年生活经验的潜在影响;②当前社会环境的不适会引发案主的行为问题;③人的行为出现问题是因为人格结构出现了内在问题。

(3)关于治疗的价值取向。①要尊重案主、接纳案主;

②应该承认案主的需求,并以本案为中心;③应该承认案主自决的权利,引导案主自我成长;④应该鼓励协助案主通过改变环境来改变自我;⑤应该尊重案主的差异性,强调个体化治疗。

在了解了基本价值取向之后,社工就开始有针对性地针对案主开展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专业服务,有学者提出主要

应该从以下四个步骤着手:

(1)建立关系。之在社工与案主之间建立专业助人关系,使案主对社工的能力产生信任,从而减轻案主的焦虑感和恐惧感。

(2)从事调查。社工需要通过调查了解案主个人及其家庭资料、求助动机及对其困难的看法。

(3)分析诊断。社工需要交调查收集的资料加以分析、归纳、整理,从而对案主问题的性质作出推论。

(4)实施治疗。根据诊断结果制定并实施治疗计划,调整个人人格状态、环境状态,是人与环境之间达成理想的适应状态。

当然,诊断并非一成完成,应随着人与环境的改变不断推进,概况来讲,大概通过以下四个阶段完成:

(1)协助案主吧生活适应上的一些事情和行为中的偏差倾向联系起来,以察觉其不良行为的原因所在。案主在初期往往不易从自我认识过程中察觉那些不明显的行为,因此,社工应以委婉的口气向案主指明他的偏差倾向所在。只有当案主了解到这些偏差行为对其现实生活的适应会有不良的影响时,才会产生改变的意念,才会寻求自己行为进一步的改变。

(2)吸住案主觉察并认清其生活适应方面各种“本我”和“超我”的不满足和满足之间的不同感受。这样,案主即

可开始了解其失去正常能力的行为形态的动机和关系所在,并进一步分辨主管的感受和客观的事实的区别,从而引发其对现实的认识感受和引发(initiate)其对理智的认识(intellectual awareness)与情绪上的经验(emotional experience)。这样,案主才可以逐步增强改变的动机。

(3)协助案主将其当前的行为与早期人生经历相联系,尤其是对目前行为产生不良影响的经历,进一步促进案主思考过去的经历对自身行为的束缚,然后通过反复的练习,课促使案主妥善控制影响其当前行为的过去不良情绪体验的干扰量。渐渐地,案主对目前的生活适应即有足够健全的力量,其行为也越来越富有弹性,也就是自我统和量越来越强,案主就是这样不断地进行自我审查、自我了解,从而使得自身适应社会的能力得以增强。

(4)案主通过善于运用他所获得的支持,比如,对目前各方面的行为可以有效的支配,对其可预见的将来生活情境加以预估和控制,使得自身有能力来适应各种生活逆境,发挥潜能,来创造幸福美满的人生。

社工在运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开展专业服务时,可采用直接治疗和间接治疗两大主要方法。直接治疗指的是直接对案主本人开展治疗活动;间接治疗则指的是不直接对案主本人进行治疗,而是通过对案主本人生活的环境进行改变,从而达到对案主本人进行治疗的活动。相应的,直接治疗主要

是在案主和社工之间直接展开;而间接治疗除了设计案主和社工之外,还进一步扩大到案主的重要他人。

(1)直接治疗。直接治疗的方法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两种:反思性治疗技术和非反思性治疗技术。发丝性治疗技术费案主的要求比较高,主要是通过评论、发问等方法来鼓励和推动案主自我反省、自我解决问题并达到自我的满足和实现。反思性治疗也被称为反思性讨论或者反思性沟通动力技术,主要包括三种方法:人在情境中、心理模式动力和人格发展。

人在情景中的反思性讨论主要是帮助案主对特定情境进行反思,最终达到对自我的认知与修正。人在情境中的具体发展过程贯穿案主从外在到内在、从被动到主动的一个变化的过程。一般可以讲这个过程按照先后顺序划分为六个阶段:第一阶段,外在反思,主要针对他人、健康以及情境等因素;第二阶段,向内在阶段转化,但介于两者中间阶段,主要引导案主对特定行为的决定,、后果以及变通可能进行反思;第三阶段,内在反思,推动案主深入进行自我反思,引导案主进行自我评估,纠正错误的组我形象,建立良好的自我意向;第六阶段,补充性反思,主要帮助案主对社工以及相关治疗进行任职于反思,从而理解、并参与到具体治疗活动中。

心理模式动力反思主要致力于帮助案主寻找自己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