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力的合成》说课稿

合集下载

力的合成说课稿

力的合成说课稿

力的合成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力的合成》是高中物理中的重要一课,它位于力学部分的核心位置。

在这一章节中,力的合成不仅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也是后续学习牛顿运动定律、功与能量等概念的基础。

本节课主要围绕力的合成原理进行讲解,通过引入向量合成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力的合成规律,从而在实际问题中能够灵活运用。

(1)作用与地位力的合成在物理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是连接力学基础与实际应用的桥梁,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力的合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在受到多个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内容包括:1. 合力的概念:什么是合力,为什么需要合力;2. 力的合成方法: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3. 合力的大小与方向:如何计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4. 应用实例:分析实际问题中力的合成,解决简单力学问题。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后,学生应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a. 理解合力的概念,掌握力的合成方法;b. 能够运用力的合成解决简单力学问题;c. 了解合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a. 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b.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物理学科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b. 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培养团队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1. 合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 力的合成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难点:1. 理解并掌握力的合成方法,尤其是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2. 解决实际问题中力的合成,尤其是力的方向和大小的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力的合成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同时,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确保学生能够突破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互动,并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力的合成原理。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3.4《力的合成》说课课件(共33张PPT)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3.4《力的合成》说课课件(共33张PPT)
力的合成力的合成说课流程教材分析教学流程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法学法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4节内容在物理学中的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地位和作用解决力学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学习牛顿运动定律的基础之一中学阶段其他矢量运算的基础为以后理解运动的合成场的叠加等奠定基础在本章中的在本章中的地位和作用地位和作用力的合成前接三种常见的力
(二)“151生动”新课教学(导学案反馈)
• 1.优秀个人、优秀小组 • 2.存在的问题
(二)“151生动”新课教学(学习目标解读)
• 理解合力、分力及共点力的概念,体会等 效替代的物理思想(预习案)
• 通过实验探究合力的方法,并知道它是矢 量运算的普遍方法(探究案)
• 会用作图法和计算法求合力(探究案)
“151生动”新课教学(四)课堂小结
1、一种思想: 等效替代
适用所有矢量的
2、一个定则: 合成和分解
作图法:直观、误差大
3、两种方法 计算法:准确
“151生动”新课教学(五)学生自主自评
回顾这节课学到了哪些新知识?获得了 哪些处理问题的方法?有哪些成功的体验和 失败的教训?
课堂小结:先进行学习效果测验,为学生自我 评价本节学习情况提供依据,再让学生自己总结课 堂内容,畅谈收获与体会,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 从而构建学生自己的知识框架 。
新课教学(六)板书设计
3.4 力的合成
1.力的合成 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作用效果与一个力对物 体作用产生的作用效果相同时,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的合 力。 原来的几个力叫做分力。 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合成。
2.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平行四边形定则:求两个力的合力时,可分别用表示这两 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 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求合力不仅要求出合力的大小,还要确定其方向。

(完整word版)《力的合成》说课稿

(完整word版)《力的合成》说课稿

《力的合成》教学设计【教学时间】40分钟【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选用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物理必修一一、教材与学情分析(一)教材分析《力的合成》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4节。

“等效替换”的方法,是高中阶段常用的方法之一,将会贯穿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

力的合成是解决力学的基础和工具,“平行四边形定则” 则始终贯穿在物理知识内容的全过程中,具有基础性和预备性,在后续课程的学习中,对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平衡、动量定理的理解和应用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这节课前接三种常见的力,后启力的分解和力学的一些重要定律的应用,因此这节课在物理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

(二)学情分析从知识上说,学生更习惯于没有方向的物理量之间的代数运算,在初中只接受过求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力问题,升入高中后,开始接触矢量的概念。

平行四边形定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对于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在接受矢量运算时有一定的困难,而一旦过了这一关,则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质的飞跃。

因此放慢教学过程,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力的合成法则”提供保障。

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切身的体验,更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矢量的合成法则,也才真正符合新课程理念物理教学的要求。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合力、分力、力的合成、共点力的概念。

(2)掌握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

(3)要求知道合力的大小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合力和分力的概念,了解物理学常用的方法——等效替代法。

(2)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并进行初步的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善于交流的合作精神,在交流合作中发展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2)通过力的等效替代,使学生领略跨学科知识结合的奇妙,同时领会科学探究中严谨、务实的精神和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通过实例,理解合力、分力、力的合成的概念及关系。

力的合成说课稿

力的合成说课稿

§3.4《力的合成》说课稿张秀华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这节课是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我说课的内容包含下面几个方面,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力的合成》是新课标人教版·必修I高中物理第一册第三章第五节的内容,学生在初中已学过“沿同一直线作用的两个力的合力”的求法,在第一章也已初步接触到位移的矢量合成,本节是在学生学过了力学中的三个力,以及初步学习了受力分析,熟练掌握力的图示法后的一节将进一步介绍矢量运算普遍遵守的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这是矢量运算的基本法则,同样是高中物理的基石。

在物理学体系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掌握力的合成,会把物体所受的几个力用一个力进行等效代替,对于处理后续课程中的物体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等物理核心知识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其他矢量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节知识在高中物理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的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从力的作用效果研究合力和分力的关系。

⑵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平行四边形定则。

2过程与方法:⑴体会等效思想方法,参与实验探究力的合成法则的过程体会实验归纳的方法。

⑵通过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并进行初步的探究。

⑶学生在自主找规律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实验结果在误差范围内是准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培养学生善于交流的合作精神,在交流合作中发展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⑵通过力的等效替代,使学生领略跨学科知识结合的奇妙,同时领会科学探究中严谨、务实的精神和态度。

3、教学重、难点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力的合成的规律,难点:探究过程的设计,利用实验得出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和方向,猜想他们之间遵循的运算规律以及课堂教学设计中的时间安排与预设目标的达成之间的矛盾这节课既要给学生大量探究的时间,教师又要引导学生,使探究的过程自然而又合理,课堂40分钟的时间是有限的,而教学目标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达成这就是这节课教学的一个难点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刚接触到矢量,对适量的运算没有任何感性认识,没有任何生活经验可供借鉴,他们习惯的是仅有大小没有方向如质量、体积等物理量之间的代数运算。

力的合成说课稿人教版

力的合成说课稿人教版
其次,观察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另一种重要方式。在讲解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时,我会观察学生的反应和理解程度。例如,我会通过示例演示来展示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的应用,并观察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运用这些法则。如果发现学生存在困惑或错误,我会及时进行指导和解释。
最后,测试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另一种重要方式。在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时,我会通过一些习题来测试学生对力的合成与分解的理解程度。例如,我会给出一些题目,让学生计算两个力的合力,并观察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地应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如果发现学生存在错误,我会及时进行指导和解释。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探索力的合成方法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思维,发现新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3.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使其能够与他人有效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的知识点主要围绕力的合成展开,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力的合成概念:力的合成是将多个力合并为一个力的过程。力的合成可以采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
2.平行四边形法则:当有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时,它们的合力等于它们的矢量和。即,合力的大小等于两个力的大小之和,合力的方向与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力的合成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力的合成新课呈现结束后,对力的合成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强调力的合成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力的合成说课

力的合成说课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力的合成》说课稿林芝地区第二高级中学孙文茂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力的合成》。

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一、教材分析《力的合成》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四节内容。

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矢量,学习了力的图示和三种基本性质力,这些都对本节内容起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本节内容进一步介绍矢量运算普遍遵守的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这是矢量运算的基本工具,同样是高中物理的基石。

二、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从力作用的等效性来理解合力、分力以及力的合成的概念;2、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知道它是矢量运算的普遍规则;3、会用作图法和直角三角形知识求共点力的合力;(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根据要求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等效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由于本节内容是以实验探究为主,而对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探究,主要体现在等效思想的应用,因此理解力作用的等效性是本节的重点之一。

再次,由于高中物理中涉及的物理量大部分是矢量,而平行四边形定则是矢量合成的工具,因此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内容是不仅是本节课的重点,同时也是整个高中物理的重点。

难点: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平行四边形定则,对平行四边形定则尚不熟悉,因此我将‚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理解和运用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四、教法学法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与学法上谈谈。

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并且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就要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去探究、去得出结论,这是突破难点和重点的重要手段,因此本节课选择以探究实验法为主进行教学,同时辅以启发式教学。

力的合成说课稿

力的合成说课稿

力的合成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力的合成”。

对于本节课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与重难点、说教学法、说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力的合成》是高中物理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第五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学过了力学中的三个力,以及初步学习了受力分析,熟练掌握力的图示法后的一节。

掌握力的合成,会把物体所受的几个力用一个力进行等效代替,对于处理后续课程中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等物理核心知识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本节重点介绍力的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但实际这是所有矢量运算的共同工具,这也为其他矢量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这节课承前启后,在整个高中物理学习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说学情从知识上说,学生更习惯于没有方向的物理量之间的代数运算,在初中只接受过求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力问题,升入高中后,开始接触位移这种矢量的概念。

平行四边形定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对于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在接受矢量运算时有一定的困难,而一旦过了这一关,则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质的飞跃。

因此放慢教学过程,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力的合成法则”提供保障。

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切身的体验,更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矢量的合成法则,也才真正符合新课程理念物理教学的要求。

三.说教学目标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这节课不单是为了使学生知道实验的结论,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知道结论是如何得出的。

另外,根据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等,为此我确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合力、分力、力的合成的概念.理解力的合成本质上是从等效的角度进行力的替代.(2)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理解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2)通过学习合力和分力的概念,了解物理学常用的方法——等效替代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2)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2、教学重点、难点下面我来谈一下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矢量运算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和工具,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及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件:34 力的合成(说课稿)(共26张PPT)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件:34 力的合成(说课稿)(共26张PPT)
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刚接触矢量,对矢量的运算缺乏感性认 识,他们习惯的是仅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的运算。
在教学方法上分散教学难点,从具体的生活实例出发,
通过实验探究,启迪学生的思维,得出结论。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平 行 四 边 形 定 则 的 理 解 与 应 用

矢 量 和 标 量 的 概
三、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实验
回顾总结
力的合成
学生尝 以旧引新 试实验 探究实验
课堂练习
【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
提问:①什么是力?②力作用的效果跟哪些 因素有关?③本章中我们学过那些力?
通过提问复习,不 仅可以强化旧知识, 而且可以把新旧知识 有机地联系起来,并 且自然地过渡到新课 的内容。
2.实验导入新课
F1 F2 F
O
F′ F3
教师总结:
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力的合成遵守平行 四边形定则。两个共点力的合力随夹角的变化而 变化。 ①夹角为00时: F F1 F2 ,方向与 F1、F2
的方向相同;
②夹角为时1800: F F F ,方向与两个力中 1 2 较大的那个力方向相同; ③夹角为任意角度时: F1 F2 F F1 F2 。
1 2
教师归纳:
那么怎么去计算合力?力的合成遵从什么规律呢? 实验发现合力不仅与分力的大小有关,而且与
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不是简单的将两个 分力的方向也有关。在物理学中物理量有两种:一 力相加减,而是用表示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 是像力这样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叫做矢量, 平行四边形,这两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 大小和方向。这就叫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如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另一种是只有大小没有 现在来解决前面引入实验时所提出的问题,知 方向的物理量叫标量,如体积、路程、功、能等。 道两个分力的大小跟方向,就可以用力的平行四边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第三章 相互作用 力的合成 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第三章 相互作用 力的合成 说课稿

第三章相互作用3.4力的合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说课稿授课教师: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深塔中学吴文华2019年11月《力的合成》说课稿———塔什库尔干县深塔中学吴文华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塔什库尔干县深塔中学的吴文华,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力的合成》,我将从几个方面对这节课进行阐述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力的合成》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四节内容. 在高中已学习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矢量,学习了力的图示和三种基本性质力,这些都对本节内容起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本节内容进一步介绍矢量运算普遍遵守的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这是矢量运算的工具,同样是高中物理的基石。

力的合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和工具。

对后续课的学习会产生重要影响。

这节课前接三种常见的力,后启力的分解和力学的一些重要定律的应用,因此这节课在物理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

学情分析从知识上说,学生更习惯于标量之间的代数运算,在初中只接受过求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力问题,升入高中后,开始接触矢量的概念,在接受矢量运算时有一定的困难,而一旦过了这一关,则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质的飞跃。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从力作用的等效性来理解合力、分力的概念;2.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知道它是矢量运算的普遍规则;3.知道合力大小和分力的关系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根据要求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等效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体现了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物理核心素养。

难点:1、探究并理解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2、课堂教学设计中的时间安排与预设目标的达成的矛盾。

四、教法学法教法:平行四边形定则是矢量合成的工具,因此也是高中物理的重点和难点,要让学生能接受平行四边形定则就要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去探究、去得出结论,这是突破难点和重点的重要手段,因此本节课选择以探究实验法为主进行教学,同时辅以启发式教学学法:学生以实验为载体,主动探究,互相协作,分析讨论,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教学过程4、力的合成一、情境引入通过小故事《曹冲称象》的故事,创设情境引出本节课物理主体思想:等效替代二、观察思考和讨论:1、提水:大人用的力与两小孩用的力在效果上有什么关系?自主探究:两位小孩对水桶施加的两个力与一位大人对水桶施加的一个力,就“提起水桶”这一作用效果而言,相同吗?它们可以相互替代吗?说出你的看法。

力的合成说课稿

力的合成说课稿

《力的合成》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
今天为大家说课的课题是《力的合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五节内容,前四节学习了力的概念和常见的几种力,这节内容主要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及力合成的基本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它是矢量运算的工具,矢量运算贯穿了整个中学物理,善于并掌握好矢量运算,是突破力学难点的一个关键问题。

因此如果这节课力的合成不过关,后续课就无从谈起。

同时这节课又会让学生体会到物理中一种重要的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等效替代法。

因此,这节课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

二、学情分析
在前几节的学习之后,学生知道了力是矢量,但对于合力,分力还是比较生疏;另外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因此“代数和”的思维以成定势,要打破定势思维是很困难的。

三重点与难点
鉴于以上分析
本次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理解合力与分力,力的合成概念,并在作用效果相同的基础上理解合力与分力的关系;由于学生缺乏较多的感性认识,对此还是比较生疏,所以这也是教材的一个难点。

另外如何突破学生头脑中“代数和”运算的定势,是本节课成败的关键。

因此对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探究和应用是教材的重点也是教材的难点。

四.教法与学法
为了讲清重点、突破难点
教法与学法上就必须要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我将用实验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步步深入。

为了让学生能很好地接受平行四边形定则,调动学习兴趣,采用实验探究法,让学生讨论合作完成。

具体流程:
在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中,引导学生做到动手操作,知道用恰当的方法和规范的操作可减小误差,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团结协作、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力的合成说课稿5篇

力的合成说课稿5篇

力的合成说课稿5篇力的合成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力的合成》是高中物理新教材第一册(必修)第一章第五节。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力的基本概念,力的图示和重力、弹力、摩擦力这三种基本性质力,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本节内容是力的合成部分,是前几节内容的深化,依据等效思想总结出矢量运算普遍遵守的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同时,矢量运算始终贯穿于高中物理知识内容的全过程,具有基础性和预备性。

为以后学习速度、加速度、位移、动量等矢量运算奠定了基础。

所以本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能从力的作用效果上理解合力和分力的概念;知道合力大小与分力大小之间的关系;知道合力的大小与两分力间夹角的关系;知道矢量,标量的概念,知道它们有不同的运算规则;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作图法求共点力的合力,会用直角三角形知识计算合力;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之一——等效法。

(2)能力训练目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物理思维能力。

(3)德育目标:在实验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方法,结果要符合实验数据,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求实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合力与分力的关系;(2)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通过加强图解法和计算法的练习突出重点。

难点:合力的大小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

通过实验突破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指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情景激学法、比较法、目标导学法、实验探究法、分组讨论法及总结归纳等六种方法。

对于学法指导主要是提供学生观察、思考、及尝试表达的机会。

三、说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举例)一个人用力F可以把一桶水慢慢地提起,两个人分别用F1、F2两个力把同样的一桶水慢慢地提起.那么力F的作用效果与F1,F2的共同作用的效果如何?学生:效果是一样的。

2019-2020年高中物理力的合成说课稿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物理力的合成说课稿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物理力的合成说课稿新人教版必修1一、对教材的认识(一)总体认识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力的基本概念,力的图示,重力弹力,摩擦力三种基本性质的力,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的作用。

同时,力的合成是解决力学的基础和工具,他的学习好坏直接影响到后面知识的学习,因此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鉴于本节课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对“力的合成”教材本身的认识1、从本节课教学目标上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和理解:①知识内容目标:a)理解合力与分力的概念。

b)掌握力的合成。

c)会用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力的合成。

②物理思想方法培养目标:树立等效观点,建立等效思想,这是非常重要的处理问题的思想,有利于理解交流电有效值。

③能力目标:这节课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理解问题的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④德育目标:可以实现实事求是、坚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作画法求合力要规范,可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2、从该教材在整个中学物理的知识体系中的地位来看:①牛顿第二定律中的加速度是合力产生的加速度,动量定理的冲量是合外力的冲量,动能定理中的功是合外力做的功,物理平衡的平衡条件是合外力为零,所有这些规律的理解和应用都是以力的为基础的。

设想把力的合成这一节去掉,整个力学还能进行下去吗?②分解和正交分配是利用等效代替的思想解决问题,但这离不开平行四边形定则,更重要的是正交分配的归宿是为了求合力。

③本教材还可以为以后理解运动合成、场的叠加奠定基础。

④力学之所以难,就在于矢量太多(中学物理中一共10个,力学有8个),善于并掌握好矢量的计算,是突破力学难点的一个关键问题。

3、从教材大纲和考试说明来看:这部分教材都定格B层次要求,在考试中也经常出现,例如1993年,1994年,1995年,1997年高考内容都有这方面的考查。

力的合成》说课

力的合成》说课

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又是怎样? (可由实际情景感知,两个同学提一桶水改变
夹角,感知分力的变化情况) 共同得出:a合力可能大于分力,也可能等于分力,还可能小于分力。 b分力值一定时,—合力大小随着分力间夹角的增大而减小。合力的大小变 化范围是|F1-F2 | ≤ F ≤ F1+F2
回到教材,提出共点力 让学生通过自学回答以下两个问题,培养自学的好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什么样的力是共点力? 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第三部分 总结新课 巩固所学 1、合力和分力:一个力如果它的作用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时的效果相 同,这个力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本性质力,这些都对本节内容起了良好的铺垫作用。本节内容进一步介
绍矢量运算普遍遵守的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这是矢量运算的工具, 同样是高中物理的基石。
力的合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和工具。后续课的学习中,对牛顿第二 定律、物体平衡、动量定理的理解和应用都会产生重要影响。这节课前接
三种常见的力,后启力的分解和力学的一些重要定律的应用,因此这节课
启发学生:进行实验探求,寻求答案。
提出问题:力的作用效果如何体现? 如何确定力的大小和方向,并将它们直观的描绘出来?
实验纪录些什么?
完成这个实验的大致步骤?
通过教师引导与学生交流讨论,共同制定出实验步骤如下: (1)把木板平放在桌子上,用图钉把白纸定在木板上。 (2)用图钉把橡皮条一端固定在A点(A点的位置应该靠近顶端中点),在
《力的合成》说课稿
桑植县第四中学 付玉波 评委老师及各位同仁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是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四节 《力的合成》。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

力的合成说课稿

力的合成说课稿

《力的合成》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XX学校的XXX,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力的合成》,我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教材简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力的合成》是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第四节内容。

本节内容上承三种基本性质力,下启力的分解、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平衡、动量定理、动能定理等的理解和应用,因此,本节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

本节课所涉及合力与分力的等效替代的思想贯穿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本节课通过探究导出力的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这也是所有矢量运算的工具,为以后学习运动的合成,电磁场的叠加奠定了基础。

2.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合力、分力、力的合成、共点力的概念;(2)理解力的合成本质上是从作用效果相等的角度进行的相互替代;(3)会用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力的合成。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理解问题的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2)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了解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培养探究知识的能力;(3)树立等效观点,形成等效思想,这是非常重要的处理问题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善于交流的合作精神,在交流合作中发展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2)通过力的等效替代,使学生领会跨学科知识结合的奇妙,同时领会科学探究中严谨、务实的精神和态度;(3)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设疑、解疑、探求规律,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探求知识的过程中,达到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

3.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合力与分力的关系;(2)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

教学难点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二.教法与学法教法为让学生能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去探究、去得出结论,这是突破难点和重点的重要手段,因此,本节课选择以实验探究法为主进行教学,同时辅以启发式教学和多媒体幻灯片视图教学。

学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记录和分析数据,作出分力与合力的图示,最后得出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的合成》说课稿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这节课是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我说课的内容包含下面四个方面,
教材学情方面:学生在初中已学过“沿同一直线作用的两个力的合力”的求法,在第一章也已初步接触到位移的矢量合成,本节将进一步介绍矢量运算普遍遵守的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这是矢量运算的基本法则,同样是高中物理的基石。

在物理学体系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从新旧教材对比看:新旧教材对合力分力的概念的呈现做法是相同的,。

通过橡皮筋的形变量相同说明F和F1、F2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给出力F等于F1和F2的合力,F1和F2是F的分力,
旧教材紧接着就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可以用对角线OC 表示出来。

”显然旧教材更重视知识结论的的得出,
而新教材在得到合力、分力的结论后则给出“我们要探究的是:合力F和分力F1、F2有什么关系?”从这点看出新教材更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这是新旧教材在教学理念上的一个突出的变化,鉴于以上的教学情分析和新旧教材在教学理念上的这种变化,我设计了以下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总结出本节课的教与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不再是力的合成的结论而是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难点,探究过程的设计,以及课堂教学设计中的时间安排与预设目标的达成之间的矛盾
我来解释一下,这节课既要给学生大量探究的时间,教师又要引导学生,使探究的过程自然而又合理,课堂40分钟的时间是有限的,而教学目标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达成这就是这节课教学的一个难点
针对以上三维目标和重难点的分析,我设计了如下的的教学设计和流程科学始于好奇,发现始于观察。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开始。

在教学的开始能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景,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并从现象中获得感性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我是这样设计的:展示两幅图片一个力可以悬挂一盏灯,杭州湾大桥则是由无数个力撑起的。

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一个力的效果与多个力的效果是相同的,都平衡了物体的重力,为当物体受到多个力时怎样求它们的合力呢?通过情景展示激发学生思考,又准确恰当得引出本节所要研究的内容通过观察得到的结论只是一种感性认识,要上升到理性思维中来,必须进行严格的逻辑证明。

所以我设计了三个问题情景:问题一,问题二,是对初中已学知识的回顾,学生很容易回答,进而引出问题三:那么互成一定角度的两个力怎样合成呢?这个问题学生很难立刻回答,引导学生分析:能否将两根绳子等效为一根绳子来悬挂,如果可以F1、F2和的效果就与F的效果相同,F就是F1、F2的合力,显然此时F1、F2与F之间不再是简单的加减运算。

此时学生自然会考虑那么F1、F2与F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通过层层深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主动思考。

通过分析已知F为合力,我们不妨把F平移过来,大家从图形中可以看出F 是F1、F2之间是是什么空间几何关系?
我作出连线让学生猜想。

伽利略有这样一句话:“自然界是简单的,自然界的规律也是简单的。


•通过预设问题情景,巧妙设疑,借用伽利略“简单”的思想激发学生的深入
思考,引导让学生提出符合实际的合理的猜想,并适时进行科学探究思想与物理思想的教育
猜想需要实验来验证,接下来就步入怎样引导设计实验
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则通过思考题的形式,巧妙给出,让学生在实验中思考、交流、总结。

教师巡回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协作与交流能力学生通过合作实验验证了自己的想法,此时引导学生讨论、评估实验结果,通过问题设置进一步追问,引起同学们的进一步思考。

科学探究,往往要通过在不同情况下的对大量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论证,才能得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规律。

有时还要通过理论证明才能得以推广和证实。

我们这节课仅做了有限的几组实验,很难让人信服。

但合力和分力的关系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早就被科学家们证实,但少数同学未得出结论,是因为在实验操作中出现了错误,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错误原因分析,从失败中取得收获
1.让学生感受对结论评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体会科学探究的严谨性;
3.逐步培养学生对问题归因的思想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大量的事实证明:不仅力的合成满足平行四边形的关系,所有的矢量的合成,均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通过展示回忆位移的概念印证平行四边形定则是矢量运算的基本法则,对本节内容进行提炼升华
布置课后作业,通过作业对平行四边性定则进行完善补充。

设计反思:
1.“平行四边形定则”难于发现易于理解,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对矢量运算法
则有了更为清晰而准确的认识。

2.“莫以善小而不为”,通过本节课只要能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方法并
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有一点儿帮助。

也就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