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魅力》教案

合集下载

《语言的魅力》语文教案

《语言的魅力》语文教案

《语言的魅力》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本课的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和表达能力,领略语言的魅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语言的魅力》的主要内容,理解语言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2. 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3. 课文的分析和讨论,理解语言的魅力所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 教学难点:感受语言的魅力,理解语言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和生字词。

2. 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语言的魅力所在。

3. 实践法: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语言的力量。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让学生阅读课文《语言的魅力》。

2. 讲解生字词,确保学生理解。

3. 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语言的魅力所在。

4.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各自对语言魅力的理解。

5. 布置作业,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语言的力量,并写成心得体会。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心得体会,评价学生在语言理解、表达和运用方面的进步。

2. 观察学生在日常交流中是否能够运用所学,改变不良的语言习惯,提高语言魅力。

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生字词和课文内容。

2. 写一篇心得体会,分享对语言魅力的理解和感悟。

3. 进行一次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挥语言的魅力,改善人际关系。

八、课程拓展:1. 推荐阅读相关书籍,如《演讲与口才》、《有效沟通》等,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组织一次演讲比赛或辩论赛,让学生锻炼语言技巧,展示自己的语言魅力。

3.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分享成功人士的语言表达技巧和人际关系处理经验。

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十、课程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语言的魅力,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巧,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改善人际关系。

《语言的魅力》语文教案

《语言的魅力》语文教案

《语言的魅力》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本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认识到语言的魅力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语言的魅力》2. 生词和短语的学习3. 语言表达技巧的分析和实践4. 课堂讨论和思考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语言表达技巧的学习。

2. 难点: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和语言表达技巧进行独立思考和表达。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和语言表达技巧。

2.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思考。

3.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练习和实际操作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语言的魅力》2. 相关参考资料和例句3. 教学多媒体设备教案内容示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话题“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思考语言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

二、课文阅读与理解(15分钟)1. 教师分发课文文本,学生独立阅读。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生词和短语的学习(10分钟)1. 教师讲解生词和短语的含义和用法。

2. 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四、语言表达技巧的分析和实践(10分钟)1. 教师分析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技巧,如修辞手法、句式结构等。

2. 学生进行实践练习,运用所学技巧进行表达。

五、课堂讨论和思考题(10分钟)1. 教师提出思考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进行互动交流。

六、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交流场景,引导学生思考语言的魅力所在。

2. 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语言的魅力》,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语言的魅力。

3. 生词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

4. 语言表达技巧分析:教师分析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学生了解并学会运用。

5. 课堂讨论: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关于《语言的魅力》教案

关于《语言的魅力》教案

关于《语言的魅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语言的魅力,认识到语言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4. 增强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语言差异的认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语言的概念与特点2. 语言的魅力表现3. 语言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4. 口语表达技巧与沟通策略5.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问题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语言的概念、特点、魅力以及口语表达技巧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语言运用实例,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语言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及沟通策略。

4. 角色扮演法:模拟不同场景,让学生练习口语表达与沟通技巧。

5. 跨文化交际法:介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差异,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语言的魅力》等相关文章、案例。

2. 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3. 小组讨论问题及角色扮演场景。

4. 跨文化交际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语言现象,引发学生对语言魅力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语言的概念、特点、魅力以及口语表达技巧等。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语言运用实例,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语言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及沟通策略。

5. 角色扮演:模拟不同场景,让学生练习口语表达与沟通技巧。

6. 跨文化交际:介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差异,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7. 总结与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收集学生反馈,为后续教学做好准备。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环节的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 口语表达能力: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口语表达清晰度、准确性及流畅性。

3. 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差异案例,评估学生的理解力及适应性。

《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语言的魅力,认识到语言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恰当的语言进行人际沟通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语言的魅力: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语言的魅力及其在生活中的体现。

2. 语言表达:教授学生如何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3. 人际沟通:学习如何运用恰当的语言进行人际沟通,提高沟通效果。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

2. 情境教学法: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并运用恰当的语言。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与协作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语言现象,引发学生对语言魅力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语言的魅力及其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恰当的语言进行人际沟通。

5.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言的魅力及运用技巧。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表达和协作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

4. 课程反馈:收集学生的课程反馈,了解教学效果,不断优化教学方案。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案例分析:挑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体验语言的魅力。

2. 角色扮演:设定不同的人际沟通场景,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实践运用恰当的语言。

3. 小组竞赛:设计一些关于语言表达和人际沟通的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资源准备:1. 案例资料:收集相关的案例资料,用于课堂教学分析。

2. 角色扮演道具: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方便学生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更好地进入情境。

3. 竞赛活动素材:设计好竞赛活动的题目和评分标准。

语言的魅力 教案

语言的魅力 教案

语言的魅力教案教案标题:语言的魅力教案目标:1. 了解语言的重要性和魅力;2. 学习并运用一些有趣的语言技巧和表达方法;3. 培养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目标:1. 学习并理解语言的定义、功能和特点;2. 探索不同语言的魅力和魔力;3. 学习一些增进交流效果的语言技巧和表达方法;4. 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培养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并理解语言的定义、功能和特点;2. 探索不同语言的魅力和魔力;3. 学习一些增进交流效果的语言技巧和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1. 探索不同语言的魅力和魔力;2. 学习一些增进交流效果的语言技巧和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1. 展示板、PPT或者黑板;2. 学生参考书籍或电子资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让学生观看一个激动人心的视频片段,展示语言的力量和魅力;2.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语言的看法和了解。

二、讲解语言的定义、功能和特点(10分钟)1. 结合动图和示例,向学生阐述语言的定义和功能;2. 引导学生发现语言的特点,如交流、表达思想、传达信息等。

三、探索不同语言的魅力和魔力(15分钟)1. 分组让学生调查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差异;2. 学生以小组形式展示他们的研究结果;3. 全班共同总结各种语言的魅力和魔力。

四、学习增进交流效果的语言技巧和表达方法(15分钟)1. 讲解一些提高交流效果的常用语言技巧,如非语言表达、幽默、音调等;2. 分组让学生运用这些技巧进行模拟对话。

五、小组讨论和展示(15分钟)1. 分组让学生进行一场关于语言的主题小组讨论;2.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展示。

六、概括反思(5分钟)1. 向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2. 引导学生思考语言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多与母语非英语的同学交流,互相学习他们的语言和文化;2. 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母语或外语学习经历的短文,并分享给班级。

评估方式:1. 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的表现;2. 学生完成的书面作业。

语言的魅力的公开课教案

语言的魅力的公开课教案

语言的魅力——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语言的魅力,认识到语言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情感、观点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倾听、理解他人观点的习惯,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语言的魅力:引导学生探讨语言在生活中的作用,认识语言的魅力所在。

2. 表达与沟通: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3. 倾听与理解:培养学生倾听他人观点的习惯,提高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

4. 团队协作: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实战演练:组织学生进行情景剧表演,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倾听理解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语言的魅力、表达与沟通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语言的魅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倾听理解能力。

4. 角色扮演法: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5. 情景剧表演法:让学生在实际表演中锻炼语言表达和倾听理解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案例材料:收集有关语言魅力的实际案例。

2. 角色扮演道具: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用于角色扮演。

3.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案例。

4. 教室布局:将教室座位布置成圆形或小组形式,便于讨论和交流。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评价他们的积极性。

2. 小组讨论成果: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表达和倾听理解能力。

3. 情景剧表演:评价学生在表演中的语言表达和倾听理解能力。

4.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了解他们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短的视频或故事引出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明确学习目标。

3. 案例分析:讲解一些典型的语言魅力案例,让学生体会语言的魅力。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语言的魅力语文教学教案

语言的魅力语文教学教案

语言的魅力语文教学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2. 培养学生欣赏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语言的魅力,包括语言的表达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2. 分析一些经典的语文示例,展示语言的魅力所在。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语言的魅力在哪里,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语言魅力的理解。

2. 通过分析一些经典的语文示例,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

作业:第二章:词汇的力量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词汇的力量,培养学生积累和运用词汇的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词汇表达思想和感情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词汇的力量,包括词汇的丰富性、准确性和形象性。

2. 分析一些经典的词汇示例,展示词汇的力量所在。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词汇的力量在哪里,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词汇力量的理解。

2. 通过分析一些经典的词汇示例,让学生感受词汇的力量。

作业:1. 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话题,尝试用丰富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第三章:句式的运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句式的运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句式的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句式变化表达思想和感情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句式的运用,包括句式的多样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2. 分析一些经典的句式示例,展示句式的运用所在。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句式的运用在哪里,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句式运用的理解。

2. 通过分析一些经典的句式示例,让学生感受句式的运用。

作业:1. 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话题,尝试用不同的句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第四章:修辞的手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修辞的手法,培养学生运用修辞的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修辞手法表达思想和感情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修辞的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等。

2. 分析一些经典的修辞示例,展示修辞的手法所在。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修辞的手法在哪里,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修辞手法的理解。

2. 通过分析一些经典的修辞示例,让学生感受修辞的手法。

关于语言的魅力教案四篇

关于语言的魅力教案四篇

关于语言的魅力教案四篇语言的魅力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六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感受语言的魅力。

3、练习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

4、学会本课21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繁华、木牌、过往、打扮、悲伤、添上、陶醉、漆黑等词语。

5、教育学生从小培养自己的同情心,增强助人为乐的意识。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添上那几个字产生的巨大作用,感受语言的魅力。

教学难点:理解第六自然段,学习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理解词语。

一、导入课文:师:同学们,在本单元,我们已经结识了古今中外几位名人,都有谁谁啊?谁能说说?(我国明代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加拿大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大夫)从他们身上我们发现了什么?(李时珍一主为病人解除痛苦而学医的崇高的思想,白求恩在危险环境中仍然为伤病员做手术,也有一种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不错,那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课文,学习一位著名诗人的高尚品质。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师:同学们,读完题目,心里有什么感想?想知道点什么?或者你知道了什么?谁能谈谈!生:(魅力指的是非常有吸引力)生:(到底什么语言有那样的吸引力了?)生:(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师:那这句话为什么就吸引人了呢?吸引谁了呢?想知道这些问题,开始读课文,找答案吧!二、学习课文: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读课文,初步领会一下课文内容,注意带拼音的生字词语,还要给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

可以吗?2、让生说说读完后的感想:(双目失明)(课文讲的是语言的魅力)盲人课文中是用什么词说的(课文讲的是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帮助一位盲人的故事)那么到底这位诗人怎么帮盲人老人的呢?在什么情况下这位诗人帮助老人的呢?请同学们快速从文中找一下相关的句段,准备给大家读一读!好吗?3、找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4、读完后:让生说说当时的情况,(老人木牌街上过往的行人无动于衷)师相机指导:什么样的老人?课件(衣衫褴褛,头发斑白,双目失明)穿着描写5、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你有没有什么疑问?(1)课件(他不像其他这样做的。

《语言的魅力》教案教学设计

《语言的魅力》教案教学设计

《语言的魅力》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语言的魅力,认识到语言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倾听、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善于沟通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语言的魅力所在:引导学生认识语言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了解文明用语、礼貌用语的重要性。

2. 表达与倾听: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以及倾听、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

3. 情景模拟:设置不同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运用文明、礼貌的语言进行沟通。

4. 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因语言使用不当而引发的矛盾,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教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就如何更好地运用语言进行人际交往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并掌握语言表达和倾听的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语言使用实例,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 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课堂氛围。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

2. 准备情景模拟道具,便于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3. 划分课堂小组,确保小组讨论的顺利进行。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

2. 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环节中的语言表达水平。

3. 学生倾听与理解能力: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他人观点的理解程度。

4. 学生尊重他人、善于沟通的品质: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评估其在人际交往中的沟通能力。

六、教学进程1. 导课:通过一个简单的语言游戏,引发学生对语言魅力的思考,导入新课。

2. 基本概念:介绍语言的魅力,解释文明用语、礼貌用语的重要性。

《语言的魅力》教案

《语言的魅力》教案

《语言的魅力》教案下面是小编整理提供的北师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言的魅力》教案,欢迎阅读与参考。

《语言的魅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是通过一件什么具体事例说明“语言的魅力”的。

2、理解和感受“语言的魅力”。

3、体会课文对人物外貌及神态描写的作用,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和感受“语言的魅力”是教学的重点。

体会课文对人物外貌及神态描写的作用,是学习难点。

教学过程:一、预习课文。

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习生字;熟读课文、想重点;再读课文、标难点;收集信息,巧处理。

二、预习反馈及提高。

1、同桌互读课文。

(认真听,生字词语是否读得正确。

并根据情况给予评价。

)2、同学范读,同学评议。

3、说一说,初读课文后的感受。

4、学生提出问题,相互解答。

5、交流展示资料,促进课文理解。

6、扩词练习,书写指导。

繁:繁荣昌盛、繁花似锦衫:衣衫褴褛斑:斑点、斑痕绅:绅士衷:衷心衷情辰:良辰美景嬉:嬉戏三、研读课文。

1、通读课文,质疑。

(1)比较写在木牌两边的语言,谈谈你对“语言的魅力”的理解。

(2)“春天到了,可是……”省略号里包含了什么意思?为什么诗人不写出来?2、默读课文,探究问题。

3、小组讨论并汇报。

(1)比较写在木牌两边的语言,谈谈你对“语言的魅力”的理解。

――写在木牌两边的语言分别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春天到了,可是……”写这两句话有一个共同目的:获得别人的同情,得到一些钱。

而这两句话所产生的效果却不一样:行人无动于衷、淡淡一笑、姗姗而去;“……下午给钱的人多极了!”――为什么不同的语言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是因为诗人的语言更有魅力)“春天到了,可是……”它的魅力在哪?(富有诗意的语言,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2)学习第六自然段,体会感情色彩。

①“春天到了,可是……”省略号里包含了什么意思?为什么诗人不写出来?(发挥学生的想像力自由说,不写出来的原因是留给他人想像的空间,让人去意会,有些意思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一年级语文《语言的魅力》教案

一年级语文《语言的魅力》教案

一年级语文《语言的魅力》教案
教案主题:一年级语文《语言的魅力》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并体验到语言的魅力,培养他们对语言的热爱和兴趣。

2. 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
1. 阅读课文《语言的魅力》,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2. 分析课文中的语言特点,感受语言的魅力。

3. 进行口语练习,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交流。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以生活中的例子引入课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语言表达会有不同的效果,从而引出“语言的魅力”。

2. 讲解新课: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课文《语言的魅力》,引导他们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然后分析课文中的语言特点,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

3. 练习与实践: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口语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交流。

比如,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子,或者自己创作一些有魅力的句子。

4. 总结归纳: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他们认识到语言的魅力,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有魅力的语言。

四、教学评估: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他们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同时,也可以通过口头提问或书面作业的方式,检查他们的学习效果。

五、家庭作业:
让学生在家中选择一段自己喜欢的文章,尝试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述,体验语言的魅力。

六、教学反思: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语言的魅力 教案教学设计

语言的魅力 教案教学设计

语言的魅力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语言的魅力,认识到语言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情感、观点和交流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不同语境下语言运用的得体性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 理解语言的魅力及语言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2. 学会在不同情境中运用得体的语言进行交流。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教学案例及素材。

3. 小组讨论所需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语言现象引出本课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语言的魅力及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在不同情境下如何运用得体的语言。

4.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语病问题及改进方法。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语言运用的得体性。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注意语言运用,并总结体7. 课后反思:教师根据学生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语言魅力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得体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3. 学生对不同情境下语言运用的得体性的认识。

七、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分享实际工作中的语言魅力运用经验。

2. 组织学生参加语言表达比赛,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3. 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八、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同行评价:教师之间相互听课,交流教学方法与经验。

3.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反馈和同行评价,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九、教学内容拓展1. 增设课程:增加有关跨文化交流、非语言沟通等方面的教学内容。

2. 举办讲座:邀请专家讲解语言魅力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3. 开展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本的语言表达技巧,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到语言的魅力,增强学习语言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语言表达技巧:介绍基本的语言表达方式,如描述、叙述、议论、说明等。

2. 语言应用场景: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等场景下的语言运用。

3. 语言魅力展示:通过实例展示语言的魅力,如幽默、生动、感人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的语言表达技巧和语言应用场景。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实例,展示语言的魅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实际运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准备1. 教案、PPT、教学素材。

2. 投影仪、音响设备。

3. 学习小组分组安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幽默的短视频,引出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基本的语言表达技巧,如描述、叙述、议论、说明等。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实例,展示语言的魅力。

4. 课堂互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实际运用所学知识。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总言的魅力。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教学反馈:收集学生反馈,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参与情况,评估他们的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2. 口头表达能力: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包括语言的组织和逻辑性。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举办一次“语言的魅力”主题演讲比赛,让学生有机会在更广泛的观众面前展示他们的语言技巧。

2. 组织学生参与角色扮演活动,模拟不同的生活和工作场景,提高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

3. 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关于语言艺术和沟通技巧的书籍,鼓励他们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八、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并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符合?2. 教学方法和内容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3. 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并在实际中应用?4. 教学评估是否能够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为教学提供有效的反馈?九、教学资源1. 网络资源:查找相关的视频、文章和在线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材料。

《语言的魅力》语文教案

《语言的魅力》语文教案

《语言的魅力》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和短语,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2. 通过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力量,树立正确的语言观念,做一个文明、有修养的人。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熟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魅力。

2. 课文解析: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如修辞手法、句式结构等。

3. 词汇学习:重点讲解并练习文章中出现的关键词汇和短语。

三、教学重点1. 课文朗读和理解。

2. 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

3. 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四、教学难点1. 理解并运用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文章中的重点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的语言表达,掌握写作技巧。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语言的魅力》全文。

2. 教学多媒体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

3. 教学辅助材料:课文注释、相关语言表达案例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语言表达案例,引发学生对《语言的魅力》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魅力。

3. 课文解析: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如修辞手法、句式结构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词汇学习:重点讲解并练习文章中出现的关键词汇和短语,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素材。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分析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语言的魅力和正确运用语言的重要性。

八、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2. 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观点。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等方面,以便对后续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语言的魅力》教案5篇

《语言的魅力》教案5篇

《语言的魅力》教案5篇《语言的魅力》教案篇1教学目标:1、熟读词语超市中涌现的词语,懂得词语的意思,能够正确地加以运用。

2、了解说明事物,既可以从确定方面说明,也可以从否定方面陈说。

3、阅读语文故事《语言的魅力》。

4、习作:介绍一种熟识的动物或者植物。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把熟识的动物和植物清晰、详细地表达出来。

2、难点:在介绍动物或植物时能够流露出自己的喜欢之情。

教学预备:课件教学课时: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教学语海拾贝部分。

教学重点、难点:1、熟读词语超市中涌现的词语,懂得词语的意思,能够正确地加以运用。

2、了解说明事物,既可以从确定方面说明,也可以从否定方面陈说。

教学预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词语超市1、同学自由读一读“词语超市”里的词语。

2、老师出示词语,指名读一读,老师适当正音。

3、全班一起读一读。

4、老师开火车检查读。

5、引导同学观测这些词语,说说识记的方法或书写的考前须知。

6、同学书写词语,老师依据巡察中发觉的问题进行再强调。

二、金钥匙1、同学自由读一读,思索:今日的“金钥匙”又给了我们一把学习语文的什么钥匙?2、指名反馈:〔说明事物,为了让人认识更全全面,除了从确定方面说明,还可以从否定方面陈说〕3、指名反馈:文中列举了什么事例对这一说明事物的方法进行介绍呢?4、老师:你能不能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出这样的例子?5、拓展练习:〔1〕猫非常喜爱吃鱼,从来不吃。

〔2〕妈妈性情温顺,从不。

6、老师小结:同学们,说明事物的方法许多,无论大家从哪个角度出发,只要表达合理,能真实地反映事物的特点就可以了。

三、语文故事1、同学自由阅读故事,思索: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2、指名反馈: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3、出示:〔1〕我什么也看不见!〔2〕春天来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4、同学一起读一读这两句话。

5、师导:这两句话表达的都是同一个意思:老人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

可是却涌现了两种不同的结果。

6、指名反馈:师导:当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时,人们。

语言的魅力教学教案

语言的魅力教学教案

语言的魅力教学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语言的魅力,认识到语言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语言的定义和特点语言的魅力所在语言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语言的定义、特点和魅力。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语言魅力案例。

1.4 教学活动1.4.1 导入:教师通过幽默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对语言魅力的思考。

1.4.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语言的定义、特点和魅力。

1.4.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语言魅力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1.4.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语言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分享自己的观点。

第二章:语言的表达技巧2.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语言的表达技巧,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

2.2 教学内容语言表达的要素语言表达的技巧和方法提高沟通能力的途径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语言表达的要素和技巧。

实践演练法: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实践。

2.4 教学活动2.4.1 导入:教师通过一个沟通能力测试,引发学生对语言表达技巧的思考。

2.4.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语言表达的要素和技巧。

2.4.3 实践演练: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实践,给予反馈和建议。

2.4.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提高沟通能力的途径,分享自己的观点。

第三章:非语言沟通的魅力3.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非语言沟通的魅力,学会运用非语言沟通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

3.2 教学内容非语言沟通的定义和特点非语言沟通的魅力所在非语言沟通的应用技巧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非语言沟通的定义、特点和魅力。

实践演练法:引导学生进行非语言沟通实践。

3.4 教学活动3.4.1 导入:教师通过一个非语言沟通的案例,引发学生对非语言沟通魅力的思考。

3.4.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非语言沟通的定义、特点和魅力。

3.4.3 实践演练: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非语言沟通实践,给予反馈和建议。

《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14篇

《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14篇

《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14篇《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魅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学习中加深对“语言的魅力”这个词语的理解。

培养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句子理解课文的中心内容。

3、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教学重难点:1、体会诗人添上“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产生的巨大作用,从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体会、交流中加深对“语言的魅力”的理解。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归纳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的课外搜集。

第二课时教学程序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语言的魅力》这一课,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解决了同学们在字词方面遇到的问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语言的魅力》这篇课文。

教师板书课题。

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你的课本,在课题下认真书写魅力这个词语,注意竖反弯钩是主笔要写得舒展,里面的未字一横短,二横长。

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问题:(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组织交流:(1)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师相机指导:学习课文,我们不仅要会详细的复述,也要能归纳概括__内容,只要我们经常练习,归纳概括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强。

3、出示课件,检查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

4、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双目失明的老人一共讲了几次话,用横线把它画下来。

强调你一共找了几句话,先说第一句话。

三、读中体会老人的情感变化,体会语言的魅力。

“唉!”盲老人叹息着回答,“我,我什么也没有得到。

”说着,脸上露出了非常悲伤的神情。

组织学生自由朗读第一段话,你体会到老人现在什么心情?教师相机板书“悲伤”,并引领:你从哪些字词中能体会到老人的悲伤?(哎、叹息、悲伤出示课件)请同学们带着悲伤的语气再读这一段话,注意加点的词语。

《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

《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

《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主要表达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语言的应用广泛而多样,从日常对话到正式演讲,从简单的手语到复杂的国际会议,语言以其独特的魅力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探索语言的魅力,培养其对语言的敏感度和欣赏能力,进而提高其人际交往和表达能力。

二、课程目标1.理解语言的定义、特点和功能。

2.了解语言的多样性及其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

3.掌握基本的语言交际技巧。

4.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和欣赏能力。

5.提高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1.语言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语言的多样性及其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

3.语言交际的基本技巧。

4.语言的艺术性和文化背景。

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通过讲解语言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让学生对语言有初步的了解。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语言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及其多样性。

3.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实际运用语言交际技巧,提高其口头表达能力。

4.写作练习:通过写作练习,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其书面表达能力。

5.课堂展示:通过课堂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接受他人的评价和建议,进一步提高其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开场(5分钟)介绍课程背景和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语言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5分钟)通过讲解语言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让学生对语言有初步的了解。

3.案例分析(30分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语言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及其多样性。

包括日常对话、正式演讲、手语、国际会议等。

4.小组讨论(3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实际运用语言交际技巧,提高其口头表达能力。

讨论主题包括如何进行有效沟通、如何解决冲突等。

5.写作练习(30分钟)通过写作练习,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其书面表达能力。

主题包括描述一个场景、发表观点等。

6.课堂展示(15分钟)通过课堂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接受他人的评价和建议,进一步提高其表达能力。

语言的魅力 教案教学设计

语言的魅力 教案教学设计

语言的魅力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认识到语言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1.2 教学内容语言的定义和特点语言的重要性语言的魅力展示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语言的定义和特点,引导students to recognize the importance of language.案例分析法:展示语言的魅力案例,让学生感受语言的力量。

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通过简单的互动,引导学生思考语言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1.4.2 讲解:详细讲解语言的定义、特点和重要性。

1.4.3 案例分析:展示语言的魅力案例,如著名演讲、巧妙沟通等。

1.4.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经历的或了解的语言魅力事例。

第二章:语言的表达技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语言的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2.2 教学内容语言表达技巧的定义和分类常见的语言表达技巧及其运用如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语言表达技巧的定义和分类,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实践演练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际的语言表达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通过一个小游戏,引导学生思考语言表达技巧的重要性。

2.4.2 讲解:详细讲解语言表达技巧的定义、分类和常见技巧。

2.4.3 实践演练:组织学生进行实际的语言表达练习,如角色扮演、辩论等。

2.4.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掌握的语言表达技巧。

第三章:非语言沟通的魅力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认识到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掌握并运用非语言沟通技巧3.2 教学内容非语言沟通的定义和特点常见的非语言沟通技巧及其运用非语言沟通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非语言沟通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其重要性。

实践演练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际的non-verbal munication exercises, 提高学生的非语言沟通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语文S版教材四年级下册)《语言的魅力》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S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文章语言精炼,情感丰富。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语言运用的恰当会产生非凡的感染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六自然段;会认4个生字,指导书写8个字及掌握新词。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让·彼浩勒添了“春天到了,可是”以后的魅力。

让学生明白恰当地运用语言,会产生非凡的感染力。

根据课文特点,结合单元训练重点,在教学时,注重学生的朗读感悟,以读代讲;并创设情境,使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1、谈话:在繁华的巴黎大街上,一位诗人看见一位行乞的老人一上午连一个铜板也没有得到,便在老人的木牌上添了几个字。

诗人添了什么字?结果怎样?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圈字画词自学。

交流识记方法,检查。

3、指名读文,正音。

4、再读,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三)指导书写:魅、黎、绅、第二课时(一)激趣入题:1、讲故事:卡耐基小时候的故事。

提出问题:是什么使这个全县最坏的男孩走上成功之路?2、板书课题。

(1)“魅力”是什么意思?(2)你是怎么理解“语言的魅力”的?(二)复习,引入新课:1、谁还记得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2、木牌上原来写着什么?诗人加上了什么?3、出示问题:让·彼浩勒添字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三)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四)朗读感悟,深入体会1、让·彼浩勒添字前:路人无动于衷,老人可怜。

(1)读一读有关的语句。

(2)路上有什么人?还会有什么人?理解“华丽”。

(3)看到木牌上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他们会怎么想呢?怎么做呢?谁来表演一下“姗姗而去”?(4)有感情地读一读。

2、让·彼浩勒添字后的变化:(1)观察课文插图,说一说。

(2)读一读。

3、诗人添上的这几个字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魅力呢?谁来说一说或读一读。

(1)指名说或读。

(2)看到“春天到了”,你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说一说。

(3)欣赏课件(师述):春天到了,阳光明媚,湛蓝的天空一碧如洗,草木萌动,杨柳吐绿,百花齐放,莺歌燕舞,一派生机勃勃。

多美呀!(4)出示句子:“是的,春天是美好的,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舞,那流水人家,怎么不叫人陶醉呢?”指导朗读。

(5)诗人添上了“春天到了”,仅仅是让人想象春天那美丽的景色吗?(6)这么美好的景色,老人能看到吗?(师)那蓝天白云,老人(生)无法看到。

(师)那绿树红花,老人(生)无法看到。

(师)那莺歌燕舞,老人(生)无法看到。

(师)那流水人家,老人(生)无法看到。

(7)此时人们内心涌动的是什么?(8)出示句子:“但这良辰美景,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只是一片漆黑。

这是多么令人心酸呀!当人们想到这个失明的老人,一生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不曾看到,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指导朗读。

(9)巩固复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添上了“春天到了,可是”后,语言的魅力所在。

(10)师范读,指名读。

同位比一比。

4、诗人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充满诗意、打动人心的语言呢?找出有关的自然段,说一说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齐读。

(五)拓展迁移:出示图片:花坛、电灯开关。

设计警示语,比一比,谁的语言最有魅力。

板书设计:22 语言的魅力春天到了,产生联想可是形成对比我什么也看不见!激起同情第三课时(一)复习:诗人添上“春天到了,可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魅力?(二)指导背诵第六自然段:(三)练习用“可是”说话:(四)拓展迁移:1、交流搜集的有魅力的广告语;2、生活中听到的有魅力的语言;3、为草坪、水塘设计警示语。

(五)指导书写:品读感悟彰显魅力——《语言的魅力》说课一、教材简析《语言的魅力》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S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文章语言精炼,情感丰富。

全文共六个自然段,一至五自然段重在叙事,讲了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给一位双目失明的行乞老人的木牌上加了几个字,帮助老人行乞的事。

第六自然段重在说理,让学生明白恰当地运用语言,会产生非凡的感染力,能深深地打动人心。

针对课文特点,结合本组课文在教学时“要重视对词语和重点句子的理解,体会文章包含的深刻道理,让学生受到启发和教育”的训练重点,特设定: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语言运用的恰当会产生非凡的感染力。

陶冶学生情操,感受恰当的语言的魅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六自然段。

重在积累、发展能力。

(3)会认4个生字,指导书写8个字及掌握新词。

突出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

在教学中,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紧密结合,各有侧重而又相互渗透,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2、重、难点:(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

(2)理解让·彼浩勒添了“春天到了,可是”以后的魅力。

让学生明白恰当地运用语言,会产生非凡的感染力。

二、教法1、朗读感悟,以读代讲。

在教学时,抓住让·彼浩勒添字前后的变化及其原因,先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读一读,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指导学生从读中悟,从读中学,再把所悟、所得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展示给大家,还课堂于学生。

2、创设情境,激起共鸣。

通过课件展示,创设情境,体会诗人添上这几个字后让人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和老人的不幸遭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激起了人们的同情之心,使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三、教学过程为引领学生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我准备安排三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重点:学习生字、新词,整体感知第二课时我所执教的就是这一课时。

本课重、难点的解决集中体现在这个课时。

(一)激趣入题1、讲故事:卡耐基小时候的故事。

提出问题:是什么使这个全县最坏的男孩走上成功之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步感受语言的魅力。

2、板书课题,理解“魅力”和课题的意思。

进一步巩固字词教学。

3、谁还记得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通过复习,出示问题“让·彼浩勒添字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紧扣中心,抓住重点,切入难点,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而读,思考什么问题,完成什么任务,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二)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这一环节,意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重视学生个性化的阅读。

(三)朗读感悟,深入体会1、让·彼浩勒添字前:路人无动于衷,老人可怜。

面对路人的无动于衷,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1)读一读有关的语句。

(2)路上有什么人?还会有什么人?看到木牌上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他们会怎么想呢?通过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并展开丰富的想象,发散思维,发展语言,为感受诗人添字后的变化做铺垫,同时也深入理解了“无动于衷”这个词语的意思。

另外,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方法理解文中出现的词语:说一说“衣衫褴褛”的意思;给“华丽”换个词;表演一下“姗姗而去”。

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

2、让·彼浩勒添字后的变化:我充分利用课文插图,让学生读有关自然段,图文结合,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体会诗人添字后所产生的变化,层层深入,感受语言的魅力。

3、诗人添上的这几个字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魅力呢?谁来说一说或读一读。

依据学生个体发展水平而定,尊重孩子的差异,珍视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

这是学习的难点。

具体过程如下:(1)看到“春天到了”,你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2)欣赏课件:美丽的春天。

让学生到如身临其境,激起对美好春天的喜爱,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到“春天到了”的魅力。

(3)诗人添上了“春天到了”,仅仅是让人想象春天那美丽的景色吗?(4)这么美好的景色,老人能看到吗?(师)那蓝天白云,老人(生)无法看到。

(师)那绿树红花,老人(生)无法看到。

(师)那莺歌燕舞,老人(生)无法看到。

(师)那流水人家,老人(生)无法看到。

(5)此时人们内心涌动的是什么?一环紧扣一环,启发学生设身处地感受:美丽的景色和老人的不幸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打动路人,感染师生,与文本获得共鸣,由衷地感到“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句话的巨大魅力,情感也因此而升华。

(6)巩固复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添上了“春天到了,可是”后,语言的魅力所在。

说出学之所得,既是对学习的总结提高,又能找出差距,弥补不足。

4、诗人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充满诗意、打动人心的语言呢?找出有关的自然段,说一说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魅力不仅仅是能使人产生联想,形成对比,激起同情的说教,而是充满了对他人、对社会的关心和爱护,用爱打动别人,用爱影响他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深化文章主题。

以上的教学,我充分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书为主,让学生自主读、自觉读,在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做阅读的主人。

(四)拓展迁移:写警示语,设计魅力语言,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板书设计:22 语言的魅力春天到了,产生联想可是形成对比我什么也看不见!激起同情这样设计板书,集中体现了教学的重、难点,体现教材的特色与特性,充分表现了语言魅力所在,一目了然,形象直观。

第三课时重点是作业处理和练习背诵第六自然段。

重视基础训练的过程和语言的积累,潜移默化,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以上仅仅是我对本课的一种教学预设。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树立“大语文观”,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