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怀远》教学设计暨教学反思
《望月怀远》教案
《望月怀远》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月怀远》。
(2)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和背诵,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运用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体验诗中的意境。
(3)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的朗读和背诵。
2. 诗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意境的体验。
2. 诗的结构和韵律的鉴赏。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录音带或多媒体课件。
2. 相关诗词资料和参考书籍。
3. 课堂黑板和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录音带或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初步感受《望月怀远》的韵律美。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相关诗词,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朗读与背诵(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望月怀远》,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2)学生跟读,模仿教师的朗读语气和节奏。
(3)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的韵味。
(4)学生背诵诗文,加强记忆。
3. 字词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如“海上生明月”、“共此时”等。
(2)学生结合诗句,解释词语的含义。
(3)教师总结并板书关键词语。
4. 意境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体验诗中的意境。
(2)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3)教师总结,强调诗的意境美。
5. 结构与韵律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的结构,如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的特点。
(2)学生观察诗的韵律,注意平仄、对仗和押韵。
(3)教师总结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7. 作业布置(1)学生回家后背诵《望月怀远》。
(2)选择一首相关的诗词进行鉴赏,下周分享。
《望月怀远》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望月怀远》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月怀远》。
理解诗中的关键字词和意象,解释诗句的意义。
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和小组讨论,深入理解诗的意境和情感。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人文素养。
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诗句的意义和意象。
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诗人的情感表达和思念之情。
三、教学难点诗句的深层含义和寓意。
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学生对古典文学的欣赏和解读能力。
四、教学准备课文《望月怀远》的文本。
相关的注释和解释资料。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月亮在古诗中的象征意义。
引出诗人张九龄的背景和创作风格,激发学生对《望月怀远》的兴趣。
5.2 朗读与背诵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注意停顿和韵律的准确性。
5.3 词语解释与诗句分析解释诗中的关键字词和意象,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等。
分析诗句的意义和深层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5.4 情感体验与讨论让学生通过朗读和想象,体验诗人的思念之情。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句的感受和理解。
5.5 总结与拓展总结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强调诗人的情感表达。
提出与《望月怀远》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进一步学习兴趣。
六、教学策略6.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6.2 情境教学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图片、音乐和视频,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的学习情境。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想象,体验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6.3 启发式教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望月怀远》教案
《望月怀远》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月怀远》。
(2)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2)领略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释义、句意翻译。
(2)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分析。
(3)诗歌的审美价值和文学鉴赏方法。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抽象意境的理解。
(2)诗歌情感的把握和体验。
(3)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诗歌所描述的意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体验。
2. 互动式教学法: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3. 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培养审美情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诗歌内容,了解诗人背景,设计教学活动。
2. 学生准备:预习诗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3. 教学设施: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月亮的美。
(2)提问:“月亮在我国古代文学中有什么寓意?”(3)简介诗人张九龄及《望月怀远》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让学生谈谈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5. 文学鉴赏(1)分析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望月怀远》教案
《望月怀远》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月怀远》。
(2)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分析诗文的艺术特色,提高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感悟诗文的美妙之处。
(3)运用想象和联想,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景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
(2)感受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3)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景,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把握。
2. 诗文艺术特色的分析。
3. 诗人情感的体会。
三、教学难点:1. 诗文中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文意境的感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文的朗读录音、相关图片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望月怀远》的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文的音韵美。
(2)学生跟读,体会诗文的节奏和韵味。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文,理解诗文大意。
(2)学生结合注释,疏通字词,解决理解上的困难。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4. 情感体验(1)学生闭目倾听《望月怀远》的朗读录音,想象诗人所描绘的景象。
5. 艺术欣赏(1)教师分析诗文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象等。
(2)学生欣赏并体会诗文的美,提高鉴赏能力。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1)让学生背诵《望月怀远》。
(2)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望月怀远》的感悟文章。
8. 板书设计《望月怀远》意象:月亮、海水、天空情感:思念家乡、亲人艺术特色:韵律美、意境美9. 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诗文内容,以及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10.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感悟文章,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望月怀远》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望月怀远》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月怀远》。
(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了解作者张九龄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认识唐诗的基本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唐诗的语言美、意境美,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民族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意象分析。
2. 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
3. 了解作者张九龄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主旨理解。
2. 鉴赏唐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
2. 互动教学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体验作者的情感世界。
4. 案例分析法:结合典型实例,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简介作者张九龄及其创作背景。
1.2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望月怀远》,提问:“望月”和“怀远”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2. 自主学习2.1 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2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如“海上生明月”、“共此时”等。
3. 合作探讨3.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情感体验4.1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思念之情,感受诗歌的魅力。
4.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亲情故事,引发情感共鸣。
5. 诗歌拓展5.1 推荐其他有关月亮的唐诗,如《静夜思》、《水调歌头》等,让学生自主欣赏。
5.2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望月怀远》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望月怀远》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望月怀远》的诗句。
能够分析并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能够运用诗歌中的意境进行创意写作。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诗人张九龄的背景和创作风格。
简述《望月怀远》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2.2 诗歌解析: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等。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以一幅美丽的月光景色图片引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月光对他们的意义和回忆。
3.2 朗读与理解: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诗歌的含义。
3.3 分析与解读:教师详细解读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表达意义。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如朗读、讨论和分享。
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4.2 写作练习:布置一篇创意写作作业,要求学生运用诗歌中的意境创作一篇小作文。
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对诗歌意境的运用。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望月怀远》诗歌文本。
5.2 图片资源:美丽的月光景色图片。
5.3 参考资料:关于诗人张九龄的背景资料和诗歌解析的参考书籍。
第六章:教学扩展6.1 相关诗人介绍:介绍其他唐代著名诗人,如杜甫、李白等,并比较他们的创作风格。
学生通过阅读一首其他诗人的作品,加深对唐代诗歌的了解。
6.2 诗歌创作背景探讨:深入探讨《望月怀远》的创作背景,如诗人张九龄的生平经历和当时的社会环境。
学生通过研究相关资料,了解诗人创作诗歌的动机和情感。
幼儿园国学教案古诗《望月怀远》
幼儿园国学教案古诗《望月怀远》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古诗《望月怀远》的内容,了解古诗的意境。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朗诵能力,使幼儿能够正确地朗诵古诗。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国学的兴趣,激发幼儿对古诗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熟悉并朗诵古诗《望月怀远》。
难点:帮助幼儿理解古诗的意境,培养幼儿对国学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古诗《望月怀远》的图片、月亮和星星的贴纸、诗词卡片。
2. 教学环境:安静的教室,有利于幼儿集中注意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月亮和星星的贴纸,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教学古诗:教师展示古诗《望月怀远》的图片,向幼儿介绍古诗的作者和内容,引导幼儿理解古诗的意境。
3. 朗诵古诗: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朗诵古诗,注意纠正幼儿的发音和节奏。
4. 互动环节:教师提问,让幼儿回答古诗中的意思,增强幼儿对古诗的理解。
5. 总结: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鼓励幼儿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内容。
五、作业布置:1. 请幼儿回家后,向家人朗诵古诗《望月怀远》。
2. 家长协助幼儿,用诗词卡片进行古诗接龙游戏。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听课、回答问题和朗诵古诗的表现。
2. 家长反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幼儿在家中朗诵古诗和完成作业的情况。
3. 作业评价:检查幼儿的作业完成质量,包括古诗接龙游戏的参与情况。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古诗背诵比赛,让幼儿在比赛中展示自己的朗诵能力。
2. 开展古诗绘画活动,让幼儿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用画笔表达出来。
3. 邀请家长参加古诗主题的亲子活动,增进家长对幼儿学习国学的关注和支持。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对本次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思考如何在下一次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幼儿理解和掌握古诗。
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情绪变化,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九、课程延伸:1. 让幼儿了解《望月怀远》的作者张九龄,了解他的生平事迹和对诗词的贡献。
望月怀远 优秀教案
望月怀远【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识记、掌握文中生字词的注音。
(2)识记、掌握文中生字词释义。
(3)了解作者的背景信息。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增强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作者对亲人的思念。
(2)珍惜身边的亲人。
【教学重难点】1.了解作者的背景信息及创作背景。
2.增强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3.感受作者对亲人的思念,珍惜身边的亲人。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素材。
2.学生准备:课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
《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
二、知识点学习。
1.作者介绍。
张九龄((678-740):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
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
长安年间进士。
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后罢相,为荆州长史。
诗风清淡。
2.重点生词注音与释义。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先带领学生过一遍本课重点生词。
(1)生词注音。
竞(jìng)夕露滋(zī)(2)生词释义。
怀远:怀念远方的亲人。
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怜:爱。
滋:湿润。
三、朗读文章,整体感知体悟情感语言。
(1)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熟悉课文。
第一遍播放:学生听,并将之前的生词在课文中标注出来。
第二遍播放:学生跟读,整体感受课文内容。
(2)教师带领学生,细读课文,并结合学生掌握情况对重点字词进行讲解。
(3)教师将本课的重点问题写在黑板上,带着学生回顾文章,感受文章。
(4)小组探究。
教师针对本课内容,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讨论。
A.课文写出月色的什么特点?B.表述这个特点的中心句和关键词是什么?C.顺着“思念”这一主线具体从哪个方面来描述的?D.标注出文章中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4)教师对于以上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解答。
四、课堂小结。
(1)通过小组竞争的形式,教师带领学生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望月怀远》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望月怀远》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月怀远》。
(2)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的意境和情感。
(3)了解作者张九龄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认识唐代诗歌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语文素养。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3)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望月怀远》。
(2)理解诗文内容,领会诗的意境和情感。
(3)掌握作者张九龄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
2. 教学难点:(1)诗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古典诗歌的欣赏和鉴赏。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文的意境。
2.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课堂参与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月亮图片,引导学生回忆有关月亮的古诗。
(2)简介作者张九龄及其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读诗文,理解大意。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指导。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分析诗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思念之情。
4. 欣赏与鉴赏:(1)让学生谈谈对诗文的欣赏体会。
(2)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
5. 课堂练习:(1)翻译诗文,巩固所学内容。
(2)进行诗歌创作练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6. 总结与拓展:(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知识面。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望月怀远 (张九龄)教学设计
望月怀远 (张九龄)教学设计望月怀远 (张九龄)教学设计【引导语】《望月怀远》是唐代诗人张九龄创作的一首咏月诗。
通过描绘月亮的变幻和目送亲人的思念,表达了诗人遥思故乡的情感。
本文将以《望月怀远》为基础,设计一堂初中语文课教学活动,旨在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望月怀远》的创作背景、诗歌结构及主题表达。
2. 学习诗歌鉴赏方法,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2. 学习诗歌鉴赏方法,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1. 诗歌《望月怀远》的课件或诗歌印刷版。
2. 课堂展示设备,如投影仪或电子白板。
3. 学生课前准备的相关材料,如诗歌鉴赏笔记或摘抄。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堂展示设备展示一幅月亮的图片。
2. 引导学生以联想和猜测的方式,讨论月亮在文学中的象征意义以及人们与月亮相关的情感。
二、理解诗歌(15分钟)1. 导师精读《望月怀远》,并解读诗歌的词义和表达方式。
2. 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3. 学生跟读诗歌,体验诗歌的语音韵律和押韵方式。
三、分析诗歌结构(15分钟)1. 利用课堂展示设备展示《望月怀远》的诗歌结构图。
2. 引导学生观察诗歌的韵律、句式和押韵的特点。
3. 分组讨论并总结诗歌的结构特点。
四、鉴赏诗歌(20分钟)1. 引导学生使用诗歌鉴赏的方法,如主题分析、意象解读等。
2. 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整理并展示学生的鉴赏笔记或摘抄,引导学生相互欣赏和交流。
五、情感表达(20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亲朋好友,让学生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 学生借鉴诗人的表达方式,创作一段寄托思念之情的文字,可以是诗歌、小故事或描写性文字。
3. 学生互相交流他们的表达作品,并予以鼓励和肯定。
《望月怀远》的教案设计
《望月怀远》的教案设计《望月怀远》的教案设计「篇一」《望月怀远》阅读课教案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主备人王思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目标1. 了解张就龄的生平2. 注意诗中的用词3. 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境界重点教学诗歌的境界板书设计作者: 唐玄宗开元时宰相。
韶州曲江(今广东曲江北)人。
一名博物,字子寿。
弱冠登进士。
曾上书唐玄宗李隆基,主张重视地方官人选,选官应重贤能,不循资历。
其文才为宰相张说器重。
开元十一年(723)被任为中书舍人诗意: 首联.望月怀远自然浑成颔联. 流水对,自然流畅,古诗气韵颈联. 深夜对月不眠的实情实景尾联. 构思奇妙,意境幽清教学过程设计使用个性化修改一导入: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
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关于写月的诗,不胜枚举。
文人墨客,在月之中或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或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或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或抒写他们了的哲理思考。
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诗人们借着那轮高悬苍空的明镜,洞彻肺腑地进行天地对读,自然与人情互释,内心与外界沟通的幻想创造,从而为后世诗词开发了一个韵味清逸而美妙绝伦的灵感源泉。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体会张就龄笔下那一夜之间明月由生及落的生命历程吧。
二作者简介:唐玄宗开元时宰相。
韶州曲江(今广东曲江北)人。
一名博物,字子寿。
弱冠登进士。
曾上书唐玄宗李隆基,主张重视地方官人选,选官应重贤能,不循资历。
其文才为宰相张说器重。
开元十一年(723)被任为中书舍人。
张说罢相,受累外迁。
十九年,玄宗召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再迁中书侍郎。
二十一年,以中书侍郎为相。
时玄宗的宠妃武惠妃,谋废太子李瑛而立己子,命宫中官奴游说九龄,九龄叱之。
《望月怀远》教案设计
《望月怀远》教案设计《望月怀远》教案设计「篇一」《望月怀远》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分享了《望月怀远》教案设计,欢迎阅读!教学目标1.注意诗中的用词2.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境界教学重点:诗歌的境界教学流程:一、说说任务学习重点:借助诗眼,把握诗歌的情感。
学习难点:鉴赏诗眼,掌握炼字的步骤。
教学方法:探究式、讲练法。
二、看看作者张九龄(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
弱冠中进士,官至宰相,被封为“始兴伯”。
有“九龄风度”“岭南第一名相”的美誉。
病逝于曲江。
他的古诗,有人评为“首创清淡之派”。
王维、孟浩然等的山水诗歌也受其影响。
代表作有《望月怀远》、《感遇十二首》——“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等。
三、读读诗歌望月怀远(插入康桥朗诵作品:望月怀远(张九龄) 标清.flv)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四、议议词句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远在天涯的人与我同样望月,思念对方。
多情的人埋怨漫漫长夜,整个晚上都在想念着亲人。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的月光,披上衣服觉得露水渐渐重了。
不能把这满手的月光赠给你,还是回去睡觉吧,希望与你在梦里相见。
五、谈谈情感1、本诗中有一个词语,能够直接表达出诗人的情感,请你找出来。
2、知识链接——诗眼所谓“诗眼” ,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或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
3、试找诗眼(1)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问题:这首诗的'“诗眼” 是哪一个字?(2)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问题: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六、赏赏诗眼问题:“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这两句诗中哪个字用得好,好在哪里?① “生”,升起来的意思。
幼儿园国学教案古诗《望月怀远》
幼儿园国学教案古诗《望月怀远》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古诗《望月怀远》的意境和寓意。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朗诵能力和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国学文化的兴趣,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理解古诗《望月怀远》的意境和寓意。
难点:帮助幼儿掌握古诗中的生字词,提高幼儿的朗诵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古诗《望月怀远》文本,幼儿诗词鉴赏手册。
2.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轻松愉快的儿歌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入今天的古诗《望月怀远》。
2. 教学古诗:教师带领幼儿朗读古诗,让幼儿感受古诗的韵律。
解释古诗中的生字词,让幼儿理解古诗的意思。
3. 鉴赏古诗:让幼儿阅读幼儿诗词鉴赏手册,引导幼儿分析古诗的意境和寓意。
4. 创作与展示:邀请幼儿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对古诗的理解,鼓励幼儿进行创作,如绘画、表演等。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古诗的理解和兴趣。
2. 评估幼儿在朗诵和创作环节的表现,检验幼儿对古诗的掌握程度。
3. 收集幼儿的反馈意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幼儿进行古诗朗诵比赛,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
2. 开展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诗词学习,共同体验国学魅力。
3. 设立诗歌角,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自由阅读诗歌,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
七、教学反思:1. 回顾课堂教学,总结教学成果和不足之处。
2. 根据幼儿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针对性。
3. 关注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
八、作业布置:1. 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欣赏《望月怀远》古诗的朗诵视频。
2. 请家长协助幼儿背诵古诗,加强幼儿的记忆。
3. 鼓励家长引导幼儿进行家庭诗词创作,分享生活中的美好时光。
九、课程进度安排:1. 第一周:学习古诗《望月怀远》,理解意境和寓意。
幼儿园国学教案古诗《望月怀远》
幼儿园国学教案古诗《望月怀远》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2. 通过学习古诗《望月怀远》,使幼儿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激发幼儿对国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朗读技巧。
二、教学内容:1. 古诗《望月怀远》的原文及翻译。
2. 古诗中的重点字词解释。
3. 古诗的意境及作者张九龄简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习古诗《望月怀远》,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2. 难点:理解古诗中的重点字词,如“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等。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古诗意境,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2. 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幼儿一起朗读、讨论,提高幼儿的参与度。
3. 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游戏,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古诗,提高学习兴趣。
五、教学准备:1. 图片:月亮、海浪、天涯等与古诗意境相关的图片。
2. 音乐:轻柔的古风音乐。
3. 课件:古诗《望月怀远》的原文及翻译。
4. 道具:月亮、海浪等模型道具。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月亮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月亮的变化,激发幼儿对古诗的兴趣。
2. 学习古诗:教师带领幼儿朗读《望月怀远》,讲解古诗的原文及翻译,使幼儿理解古诗内容。
3. 解析意境:教师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古诗意境,让幼儿感受“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的美丽画面。
4. 重点字词讲解:教师讲解古诗中的重点字词,如“明月”、“海上升”、“天涯”等,帮助幼儿理解。
5. 互动环节: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古诗接龙”游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七、课堂练习:1. 教师布置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朗读《望月怀远》,并讲解古诗的意境。
2. 家庭作业:家长协助幼儿用绘画或手工制作的形式,表现古诗意境。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朗读技巧和理解能力。
2. 家庭作业:评估幼儿在家完成作业的情况,了解幼儿对古诗意境的理解。
3. 期末展示:组织幼儿进行古诗朗诵比赛,展示幼儿的学习成果。
望月怀远教案
望月怀远教案一、教案背景望月怀远是唐代文学家张九龄创作的一首写月亮的诗歌,通过描写月亮的光辉、婆娑的行走以及人们对月亮的怀念,表达了远离家乡的思乡之情。
本教案将以望月怀远为主题,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这首诗的内涵与艺术特点,并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及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望月怀远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2)掌握诗中的重要词汇和诗句;(3)理解诗中表达的思念之情和对自然景物的赞美。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2)提升学生的观察和感知能力;(3)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珍惜。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望月怀远这首诗的主题和意境;(2)学习诗中的重要词汇和诗句。
2.难点:(1)理解古代诗歌的表达方式;(2)提升学生对诗歌的个人感受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月亮的照片或使用投影仪,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对月亮的印象,并提问:你们小时候有没有看过月亮?月亮给你带来了什么感受?2.阅读理解(15分钟)请学生阅读望月怀远这首诗,并回答以下问题:(1)望月怀远是谁创作的?(2)诗中的“镜中”指的是什么?(3)诗中的“楼上”是怎样的一座楼?(4)诗中的“空翠湖”指的是什么?3.词汇学习(10分钟)向学生解释并学习以下词汇:(1)月华:月光。
(2)泻:流动。
(3)嫦娥:传说中住在月亮上的仙女。
4.诗句分析(15分钟)请学生讨论以下诗句的意义,并解释其中使用的修辞手法:(1)春满泻湖波,秋深河影圆。
(2)空翠湖如盖,波心照千里。
5.情感表达(20分钟)请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写一段话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可以引导学生从家乡的自然景物、亲人朋友以及美好回忆等方面展开描述。
6.巩固与拓展(20分钟)(1)请学生以望月怀远为题目,写一首自己的诗歌,表达自己眼中的月亮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望月怀远》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望月怀远》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月怀远》。
(2)理解诗中的关键字词和意象,解析诗人的情感。
(3)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如意象分析、情感分析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运用比较分析法,了解《望月怀远》的艺术特色。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2)领悟诗词中的传统美德,如孝道、忠诚等。
(3)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热爱诗词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望月怀远》。
(2)理解诗中的关键字词和意象。
(3)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1)诗中关键字词和意象的理解。
(2)诗歌情感的深入剖析。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月夜景象,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比较分析法:对比其他诗人同类题材的作品,突出《望月怀远》的特点。
3. 小组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诗中的关键字词、意象和情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月夜景象、诗歌背景等。
2. 相关资料:其他诗人同类题材的作品、诗歌鉴赏方法等。
3. 教学课件:涵盖诗歌内容、关键字词、意象分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月夜景象,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简介诗人张九龄及《望月怀远》的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望月怀远》,感受诗歌韵律。
(2)学生自选一首同类题材的诗歌进行比较分析。
3. 诗歌解析:(1)解析诗中的关键字词和意象。
(2)剖析诗人的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 小组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中的关键字词、意象和情感。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5. 文学鉴赏方法指导:(1)介绍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如意象分析、情感分析等。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对《望月怀远》进行鉴赏。
《望月怀远》教案设计
《望月怀远》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诗人张九龄和他的代表作《望月怀远》。
2.能够通过阅读诗文,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感受诗歌意境。
3.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鉴赏能力和想象力。
4.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提高文学素养水平。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诗歌欣赏,用诗歌对自然和人生抒发情感和思想,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2.教学难点:把握诗歌的抒情神韵和意境,理解唐代文化背景,学习唐代文学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引导学生了解唐代诗歌发展概况,提高学生对诗歌欣赏的热爱。
2. 主体环节2.1 接龙运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学生轮流引出一句与月亮相关的诗句,以此展开学生对诗歌的想象,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深入欣赏诗歌。
2.2 阅读理解让学生读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帮助学生了解该诗歌的背景,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感受诗歌意境。
2.3 诗歌欣赏让学生认真欣赏、品味《望月怀远》。
引导学生关注以下几点:•该诗歌的情感、思想和主题。
•用诗歌表达对自然的描绘和思考。
•唐代文化背景下所表达的文化内涵。
同时借助音响设备,播放由李叔同演唱的《望月怀远》,让学生通过美妙的旋律加深对诗歌的印象。
2.4 创作实践让学生动手写诗,发挥想象力,自由抒发“远望月亮”这一主题,并根据诗歌欣赏的内容体现唐代诗歌风格。
3. 总结反思通过学生自主讲解的方式,对学习的诗歌内容和感受进行总结和反思,提高学生表达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辅助手段1.PPT讲解2.诗歌朗诵音频3.学生自由创作笔、纸五、教学评价1.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课堂学习的内容,自由创作诗歌,并体现唐代诗歌风格。
2.学生练笔册评分:评价学生的诗歌创作水平,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期末考试评分:以诗歌鉴赏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唐代诗歌欣赏和鉴赏的能力。
望月怀远教案
望月怀远教案望月怀远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望月怀远》这首诗的背景和意义。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3.让学生体验诗词的美感和韵味。
教学重点:1.理解《望月怀远》的主题和意义。
2.能够正确地朗读《望月怀远》这首诗。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
2.理解《望月怀远》这首诗的意义。
教学准备:1.诗词《望月怀远》的复印件。
2.音响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教师出示诗词《望月怀远》的图片,让学生谈谈对诗词的印象和理解。
2.教师引出新课主题:“望月怀远”,请学生猜测一下这个课程可能会讲些什么。
二、学习新课(2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诗词《望月怀远》的背景和意义。
2.教师朗读诗词,并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学生回答问题:“这首诗词传递给我们什么样的信息?”4.学生小组讨论诗词的感受和理解。
三、巩固新知(1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对诗词《望月怀远》的朗读比赛。
2.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其他同学评议和给予建议。
四、拓展学习(15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创作活动,写一首与诗词《望月怀远》主题相关的诗或散文。
2.学生互相分享并评价彼此的作品。
五、总结反思(10分钟)1.教师对学生进行总结,并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思考本节课学到了什么?对诗词《望月怀远》有什么新的理解和感受?教学延伸:1.让学生选择其他诗词,进行朗读和创作。
2.组织学生一起赏析古代名篇,学习古典文学的魅力。
参考答案:1.学生回答问题:“这首诗词传递给我们一种思乡之情,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
”2.学生小组讨论诗词的感受和理解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描写手法、意象和情感。
3.学生在朗读比赛中,可以根据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加入自己的感情和表达。
4.学生进行创作活动时,可以鼓励他们多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丰富自己的表达方式。
小学语文教案古诗词欣赏望月怀远
小学语文教案古诗词欣赏望月怀远古诗词欣赏:望月怀远月到也是她照我看外婆的时候她露一句话让我找修手表的人一、引言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育中古诗词的教学也十分重要。
本篇文章将分享一份小学语文教案,围绕望月怀远这首古诗词进行欣赏和理解。
通过对古诗词的解读和分析,帮助孩子们提升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词的文化内涵,加深对古人背景和思想境界的理解;2.理解诗词的意境和修辞手法,提升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习语文的热情。
三、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将聚焦于古诗词《望月怀远》,通过对该诗词的欣赏和分析,引导学生感受古人的心灵独白,领悟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 (简要介绍古诗词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它以简短的文字表达了古人对世界的思考和感受。
今天我们将学习《望月怀远》,这是一首关于怀念远方亲友的诗词。
2. 欣赏与朗读 (由老师或学生进行诵读)静夜思曲长啸,兴尽辞行余芳。
一弯明月在天空高悬,月光洒满大地,你可曾在月下而思远方的亲友呢?3. 诗词解读 (分析古诗词的意境和修辞手法)在这首《望月怀远》中,诗人通过描绘远方的月亮,表达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
诗中运用了辞行余芳、明月伴寂寥等修辞手法,境界高远,情感真挚。
4. 文化背景 (介绍古代与现代的不同)在古代,人们没有现代交通工具,常会因为距离而难以见面。
因此,古人常常以月亮来象征思念远方的亲友。
这首诗中表达的思乡之情是古人常常感受到的。
5. 个人感悟 (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请同学们分享你们的感受和对于古诗词的理解,你们觉得这首诗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启发?6. 扩展阅读 (推荐学生进一步了解与探索)进一步了解其他古诗词,如《静夜思》、《夜泊牛渚怀古》等,拓展自己的文化视野。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古诗词欣赏,学生能够理解古诗词的文化内涵,加深对古人背景和思想境界的理解。
《望月怀远》教学设计
《望月怀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情感。
2、品味诗歌语言,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品味诗歌语言,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自南朝宋人谢庄在《月赋》中有了“隔千里兮共明月”的发现后,人们便开始通过明月寄托相思了。
月亮好似一只巨大的折光镜,把此方的感情折射给彼方,又把彼方的感情折射给此方。
正因如此,才有了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杜甫的“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月夜》),白居易的“共看明月应重泪,一夜乡心五处同”,陆机的“照之有余晖,揽之不盈手”(《拟明月何皎皎》)。
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这首诗风格委婉,语言浅近,化用了谢庄、陆机诗中语言而自然流转,给人以淡雅清醒的感觉,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二、介绍作者、作品及背景。
1、张九龄(678-740),一名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人。
唐玄宗时,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
是唐代著名的宰相,执政时敢于谏命,注意援引一些有为之人,当时被称为“贤相”,谥号文献。
2、张九龄的诗多是应制之作,但一些赠答、写景、抒情的诗篇,感情真挚,词藻清丽。
晚年遭谗言被贬后所作的《感遇》诗十二首,风格转向朴实而且遒劲寄兴讽喻,对扭转初唐以来形式主义诗风有所贡献。
有《张曲江集》。
三、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
1、听音频,体会情感。
2、学生对照注释自由朗读。
3、点名朗读(普通话/潮汕话)。
4、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诗意。
四、鉴赏分析全诗。
有人说:“诗歌是文字的音乐。
”我们通过反复朗读吟诵诗歌那形象、生动、立体的语言,聆听它内在的或高昂或低沉的韵律,体会它情景交融的意境。
1、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乃千古名句,它好在哪里?“生”字好在哪里?明确:⑴“生”可译为“生出”,大海那边生出一轮明月。
用拟人手法,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富有动感。
也象征着诗人的相思之情随明月油然而生。
“生”字既写活了景物,又表达了情感的产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月怀远》教学设计暨教学反思
执教者:高二语文备课组何艳强
基本思路:我一直努力做到只给每节课确定一个教学重点。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因为我认为多了就撑了,撑了就会消化不良。
所以,我把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定为:“借助诗眼,把握诗歌的情感”;把学习难点定为:“鉴赏诗眼,掌握炼字的步骤”。
这样,以“诗眼”作为唯一的抓手,就能让学生有的放矢,全力以赴,收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教学流程:
一、说说任务
学习重点:借助诗眼,把握诗歌的情感。
学习难点:鉴赏诗眼,掌握炼字的步骤。
教学方法:探究式、讲练法。
二、看看作者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
弱冠中进士,官至宰相,被封为“始兴伯”。
有“九龄风度”“岭南第一名相”的美誉。
病逝于曲江。
他的古诗,有人评为“首创清淡之派”。
王维、孟浩然等的山水诗歌也受其影响。
代表作有《望月怀远》、《感遇十二首》——“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等。
三、读读诗歌
望月怀远
(插入康桥朗诵作品:望月怀远(张九龄)标清.flv)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四、议议词句
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远在天涯的人与我同样望月,思念对方。
多情的人埋怨漫漫长夜,整个晚上都在想念着亲人。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的月光,披上衣服觉得露水渐渐重了。
不能把这满手的月光赠给你,还是回去睡觉吧,希望与你在梦里相见。
五、谈谈情感
1、本诗中有一个词语,能够直接表达出诗人的情感,请你找出来。
2、知识链接——诗眼
所谓“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或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
3、试找诗眼
(1)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问题: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
(2)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问题: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
六、赏赏诗眼
问题:“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这两句诗中哪个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①“生”,升起来的意思。
一轮明月从无边无垠的大海上升起,月光普照之下,可以想见,远在天涯的亲人此时一定与异乡的我共赏明月。
②“生”字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使大海和月亮都具有活泼的生命力。
③借海上生出的明月,表达作者由此而萌生的相思之情。
七、论论步骤:
“炼字”的基本步骤:
1、解词、解句(可合并)、解联。
2、指出修辞手法并具体化。
3、指出用此字表达何种情感。
八、练练考题
溪亭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问题: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4分)
参考答案:“穿”,穿行。
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
(1分)“穿”字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1分) “数”,数数。
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孤萤,(1分)“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1分)
九、做做作业:
1、整理课堂笔记
2、养成“炼字”的习惯
十、晒晒作品(教师)
秋日茶语
城阙秋夜亮,情长茶里香。
碧螺明君意,满壶暖愁肠。
千杯知己晓,万事蹉跎伤。
不堪江清月,随波混浊浆。
诉衷情
往昔上下觅圆滑,旦夕悟玄关。
山岗看破春秋?闲云野鹤欢。
窝终挪,志始泛,鬓已斑。
愿景谁算,身扎尘海,心系南山。
教学反思:
这是为学校骨干教师示范课所做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课件。
授课前,我就鼓励自己要在两方面做到示范性:一、课件设计的简洁性、严谨性。
二、课题容量的适度性和集中性。
实施后,我觉得自己在这两方面都做得不错。
我一直觉得,我们应该用拿来主义的精神对待来自各个渠道的、鱼龙混杂的课件,适合自己的,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
“拿来”后,还得渗入“原创”的精神,要像斟酌论文一样去设计我们的课件。
要记得给每张幻灯片加个小标题或加个序号,这样让自己授课方便,也方便听课者、看课者记录。
我也一直试图只给每一节课确定一个教学重点。
这样的考虑,主要基于我校学生知识基础薄弱、接受能力不强的学情。
而且我也觉得,“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适度性和集中性会使课堂的生成更顺畅更坚实。
自己为本节课预设的两个目标顺利达成了。
但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授课前,我忍痛把“十、晒晒作品(教师)”这个环节放到最后而没放到首位,是担心自己会在“自我陶醉”中“迷失”,在“喧宾夺主”中浪费宝贵的授课时间。
但在具体的操作中我发现,无论是学生,还是来看课的教师,都对这个环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是带着意犹未尽的品咂离开课堂的……这就给了我这样一个思考:引人入胜的“自诩”开篇好呢,还是意犹未尽的品咂结束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