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浏览“我的电脑”》教学设计及反思

合集下载

苏科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5课《认识“我的电脑”》教案

苏科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5课《认识“我的电脑”》教案

苏科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5课《认识“我的电脑”》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我的电脑”》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的电脑”这个窗口的基本功能。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熟练地打开“我的电脑”,查看文件和文件夹,以及进行简单的文件操作。

这一课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内容,对于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信息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他们能够使用计算机进行一些基本的操作,如开关机、使用鼠标等。

但是,对于“我的电脑”这个窗口的深入认识和操作,他们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我的电脑”的基本功能。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的电脑”窗口的基本功能。

2.培养学生熟练地打开“我的电脑”,查看文件和文件夹,并进行简单的文件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熟练地打开“我的电脑”,查看文件和文件夹,并进行简单的文件操作。

2.教学难点:对于不同类型的文件和文件夹,如何进行有效的查找和操作。

五.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通过设定具体任务,引导学生操作“我的电脑”,从而达到学习目的。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操作练习,相互交流、讨论,共同完成任务。

3.情境教学法: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硬件准备:确保每台计算机都能正常运行,鼠标、键盘等外设齐全。

2.软件准备:打开“我的电脑”窗口的相关操作教程或视频。

3.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学生熟悉的文件和文件夹,以便进行教学演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平时在使用计算机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叫“我的电脑”的窗口?这个窗口有什么作用呢?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我的电脑”窗口的基本功能。

具体内容包括:如何打开“我的电脑”、如何查看文件和文件夹、如何进行文件操作等。

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5课认识“我的电脑”教案1(新版)苏科版

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5课认识“我的电脑”教案1(新版)苏科版

第5课认识“我的电脑”【教学目的与要求】1.知识与技能(1)认识“我的电脑”窗口的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地址栏、最小化按钮、最大化按钮和关闭按钮。

(2)掌握最小化、最大化(或向下还原)、移动、调整大小和关闭等窗口的基本操作方法。

(3)知道计算机以文件的形式存放信息,认识常见文件类别。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我的电脑”的窗口操作,明确计算机窗口的一般组成形式和基本操作方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灵活多变的窗口操作、丰富多彩的文件展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捕捉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行为与创新探究使用不同的方法完成相同的窗口操作,体验计算机操作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窗口的基本操作,常见文件类型的识别。

教学难点:文件类型的意义。

【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启发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提倡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鼓励学习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各种类型的素材文件、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计算机的重要作用和强大功能,人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可以交给计算机来完成,并且将许多信息保存在计算机中。

在我们的计算机里有一个“大管家”,它将计算机里存放的“信息”管理得井井有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到底是谁?(出示课题:认识“我的电脑”)二、探究新知(一)认识“我的电脑”窗口。

任务一:双击打开“我的电脑”,认识“窗口”的组成。

(出示课件:“知识屋”)生自主探究“我的电脑”窗口的组成。

指名说出自己的发现。

(出示课件:“我的电脑”窗口各部分的名称)简单介绍各组成部分的内容。

师:请你观察同桌的“我的电脑”窗口,一样吗?有没有不同的地方?生:……(二)窗口的基本操作任务二:探究窗口的几种基本操作。

1.最小化窗口。

单击“最小化”按钮,窗口会缩小成任务栏中的一个图标按钮;在任务栏中单击这个按钮,窗口恢复原状。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案三年级下册(含教学反思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案三年级下册(含教学反思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案三年级下册(闽教版)含教学反思第一课:认识“窗口”[课时]:1节课[教学目标]:1、掌握“窗口”的基本操作;2、认识“我的电脑”窗口;3、教育学生要爱护书本。

[教学重点]:窗口的基本操作方法[教学难点]:窗口的基本操作方法[教学准备]:网络教室[教学过程]:一、引入:Windows被称作视窗操作系统,它的界面都是一个一个的窗口组成的,窗户有窗框、玻璃,可以打开和关上,Windows的窗口是怎么样的呢?双击桌面上“我的电脑”图标,打开“我的电脑”这个窗口,我们来学习一下窗口的知识;二、新授1、窗口的组成1)边框和工作区每个窗口都有一个大小范围,四个边,将鼠标移过去,指针会变成双箭头,这时拖动就可以改变窗口的大小,中间的空白就是工作区了;2)标题栏每个窗口最上面都有一个蓝色的长条,这是窗口的标题,称作标题栏,在标题栏的左边是窗口的名称,最右边是三个按钮图标,从图像上可以看出,第一个是最小化,中间是最大化,第三个就是关闭了,将鼠标移到标题栏上,然后拖动标题栏可以移动这个窗口,在标题栏上双击可以最大化窗口;3)菜单栏在标题栏的下方是菜单栏,菜单栏是一排菜单组成的,每个菜单都有一个文字名称,鼠标移过去会凸起来,这些都是按钮,单击一下会出来一排菜单,第一个是“文件”菜单,第二个是“编辑”菜单,里面都有相关的命令,记住文件菜单里有“保存”和“另存为”命令,编辑里有“复制”和“粘贴”命令;4)工具栏在菜单栏的下方有一排按钮,它们是最常用的一些菜单里的命令,都是用按钮图标来表示,图标比文字更形象一些,操作也更简便,最右边的一个双箭头表示后面还有隐藏在后面,记住后退按钮,向上按钮;5)地址栏在工具栏的下方有一个白色的长条,长条右边有一个黑色的三角按钮,长条里面有一些文字,表示当前窗口所在位置,单击黑色的下拉按钮,可以选择其他位置的磁盘或者文件夹;6)工作区窗口中的空白区域就是工作区,里面可以放文件和文件夹,在“我的电脑”窗口中放的是磁盘,方形盒子形状的是逻辑硬盘,一个光盘形状的是光驱,不同的窗口中工作区的内容有些区别,在“记事本”窗口中可以输入文字,在“画图”程序窗口中可以绘画;7)滚动条在窗口的右边和底边有时会出现一个长条上下是两个黑箭头,这就是滚动条,表示下面或者旁边还有内容,使用方法是单击黑箭头或者拖动滚动条,窗口中的内容就会跟着滚动,竖着的叫垂直滚动条,横着的叫水平滚动条;8)状态栏在窗口最底下的是状态栏,可以显示一些当前操作的方法和进展状况,起提示作用;练习:1、双击“我的电脑”图标,打开“我的电脑”窗口,把它拖到右边,再移到中间,最大化窗口,然后再还原;2、记住窗口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名称和作用;3、打开“我的电脑”窗口中“(C:)”盘,看一下窗口中的内容,单击工具栏上的“向上”按钮,退回到“我的电脑”再打开“(D:)”盘,看一下窗口中的内容;4、看一下地址栏中的内容,确定当前的位置,单击黑色的下拉按钮,在出现的下拉列表中单击“我的文档”文件夹,看一下窗口发生的变化,单击后退按钮返回原位;5、找一个窗口有滚动条的窗口,拖动一下滚动条,再单击上下的黑三角按钮看看有什么不同?三、小组互相演示操作四、质疑: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教学反思:《认识窗口》是三年级信息技术第一课的内容,要求学生了解窗口的组成和掌握窗口的基本操作。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4课《认识我的电脑》教案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4课《认识我的电脑》教案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4课《认识我的电脑》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我的电脑》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电脑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功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熟悉电脑的各个部分,如显示器、键盘、鼠标等,并了解它们的作用。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如何开关电脑、使用鼠标等基本操作。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如开关机、使用鼠标等。

但他们对电脑的认识还相对有限,对于电脑各部分的功能和作用还需进一步学习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电脑的基本组成部分,如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2.让学生了解各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3.培养学生开关电脑、使用鼠标等基本操作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电脑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功能。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各部分的作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分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设置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电脑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同时,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电脑的魅力。

分组合作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电脑若干台,确保每组学生都能接触到电脑。

2.准备电脑各部分的图片,用于教学演示。

3.准备相关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电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电脑的外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提问:“你们见过电脑吗?电脑由哪些部分组成?”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课件,逐一介绍电脑的各个部分,如显示器、键盘、鼠标等,并讲解它们的作用。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电脑的开关机操作。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尝试开关电脑、使用鼠标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一些简单的任务,如打开一个文件、关闭一个程序等,让学生在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我们刚才学习的电脑部分,还有哪些设备可以与电脑连接和使用?”学生可以回答如打印机、摄像头等设备。

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4《认识“我的电脑”》苏科版新版

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4《认识“我的电脑”》苏科版新版

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4《认识“我的电脑”》苏科版新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我的电脑”窗口组成。

(2)学习窗口的差不多操作,并能熟练地操作它们。

(3)了解“我的电脑”窗口的各个图标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1)用任务驱动来让学生学会窗口的差不多操作,并能熟练。

(2)用讲解来让学生明白“我的电脑”窗口的各个图标的意思。

3.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细致的观看能力、看书学习的能力,鼓舞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带着问题操作并摸索的适应,爱护并激发学生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心,增加学生的学习爱好。

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发觉的精神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4.行为与创新培养学生及时总结的学习适应,引导学生形成相互协作的人际交往关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运算机的窗口操作;认识我的电脑窗口中的内容。

难点:运算机的窗口操作,并能对其他窗口进行探究发觉新知。

三、教学资源PPT课件、投影、多媒体广播系统。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出示画面,猜古诗。

PPT中出示一幅画面,让学生观看画面来猜古诗“窗含西岭千秋雪”。

学生观看并回答后,导入新课。

(二)构建新知:环节1:认识“我的电脑”窗口1.由古诗窗口导入电脑窗口,广播打开“我的电脑”窗口,讲解打开的那个矩形的区域也称为窗口。

它什么缘故也叫窗口呢?因为它不但形状像,还因为有一个专门有名的软件。

教师课件出示windows软件的标志,并出示window单词。

师:window的中文意思确实是“窗”、“窗口”加S表示多个窗口。

W indows它是运算机的一种治理软件,我们把它叫做操作系统,它相当于运算机的一个大总管。

用windows作名称正是表达了这种软件多窗口,多任的治理方式,那么什么是多窗口的治理方式呢?我们来看一看,在同一台运算机上我们能够做几件情况,比如我们在一个窗口里打字,一个窗口里画画,在另外一个窗口中我们能够上网,我们把每一个窗口里所做的情况称之为“一个任务”。

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4课我的计算机教案1(新版)苏科版

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4课我的计算机教案1(新版)苏科版
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第4课 我的计算机教案1 (新版)苏科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材分析
《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第4课 我的计算机教案1 (新版)》是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材的一部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包括开关机、鼠标和键盘的使用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七、教学反思与总结
今天的课堂整体上来说是顺利的,学生们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和收获。
首先,我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大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确实有过使用计算机的经验,这为接下来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讲解计算机硬件组成时,我使用了图解的方式,学生们普遍反映这种方式更容易理解和记忆。这说明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多地运用图像和实例来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每个小组配备一台计算机,确保学生可以顺利进行实践操作。
5. 网络资源:确保教室网络畅通,方便学生查阅资料和进行在线学习。
6. 教学软件:安装并调试好所需的教学软件,如教学管理系统、演示文稿软件等。
7. 教师指南:教师提前准备本节课的教学指南,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等,以便于教学过程中查阅。
六、教学资源拓展
1. 拓展资源:
(1)计算机硬件组成图:通过图解的方式,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功能。
(2)键盘鼠标操作演示视频:视频教程,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键盘和鼠标,提高操作熟练度。
(3)计算机使用手册:提供一份详细的计算机使用手册,包含常见的操作指南,方便学生查阅。

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5课认识“我的电脑”教案1(新版)苏科版

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5课认识“我的电脑”教案1(新版)苏科版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围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思维及问题解决能力展开,与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5课“认识‘我的电脑’”密切相关。具体目标如下:
1.信息素养:通过学习“我的电脑”的基本概念和磁盘分区,提高学生对电脑硬件及软件资源的认识,培养他们在信息社会中合理使用和检索信息的能力。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电脑基本操作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学习新课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我的电脑”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突出重点,如“我的电脑”的概念、磁盘分区的作用等,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5课认识“我的电脑”教案1(新版)苏科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来自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5课“认识‘我的电脑’”。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了解“我的电脑”的基本概念;2.认识“我的电脑”中的各个磁盘分区;3.学会打开和关闭“我的电脑”。这些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于,学生们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电脑的基本操作,如开关机、使用鼠标和键盘等。在此基础上,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他们将进一步提升对电脑的认识,了解电脑的存储结构,并为后续学习文件管理和操作打下基础。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相关,符合教学实际需求。
(4)问题解决的策略:学生在遇到操作问题时,可能会感到困惑,不知道如何解决。
突破方法:教师通过示例展示常见问题的解决策略,如使用撤销操作、查看帮助文档等,并鼓励学生尝试自行解决问题。

黔教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第5课《认识“我的电脑”(2)》教案

黔教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第5课《认识“我的电脑”(2)》教案

黔教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第5课《认识“我的电脑”(2)》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我的电脑”(2)》这一课主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的电脑”这个窗口,掌握使用“我的电脑”进行文件管理的技能。

内容包括:打开“我的电脑”,认识“我的电脑”窗口,打开和关闭文件或文件夹,使用“我的电脑”中的应用程序等。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加熟练地使用“我的电脑”进行文件管理,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认识“我的电脑”(1)》,对“我的电脑”这个窗口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基本的打开和关闭文件或文件夹。

但是,对于如何使用“我的电脑”中的应用程序,以及如何更熟练地进行文件管理,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了解“我的电脑”窗口;–掌握使用“我的电脑”进行文件管理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使用“我的电脑”进行文件管理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上网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掌握使用“我的电脑”进行文件管理的技能。

•如何使用“我的电脑”中的应用程序;•如何更熟练地进行文件管理。

五.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通过设置具体的任务,引导学生操作实践,从而达到学习目的。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相互交流、讨论,共同完成任务。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硬件准备:计算机、投影仪、音响等。

2.软件准备:黔教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教材、多媒体课件。

3.教学资源:网络资源、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我的电脑”的基本操作。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谁能来说一说?2.呈现(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我的电脑”窗口,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

黔教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第4课《认识“我的电脑”(1)》教学设计

黔教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第4课《认识“我的电脑”(1)》教学设计

黔教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第4课《认识“我的电脑”(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我的电脑”(1)》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我的电脑”窗口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熟悉“我的电脑”窗口的各个部分,并了解如何通过“我的电脑”访问和管理计算机中的资源。

教材以生动活泼的图文形式,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我的电脑”的使用方法,为今后的计算机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但对于“我的电脑”窗口的深入了解还不够。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接触到计算机,但大部分学生可能只限于游戏和娱乐,对计算机的实际应用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去理解和掌握“我的电脑”的使用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的电脑”窗口的基本组成,学会通过“我的电脑”访问和管理计算机中的资源。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方法,掌握“我的电脑”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我的电脑”窗口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提高学生对计算机资源的管理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任务驱动法:布置实际操作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然地掌握“我的电脑”的使用方法。

3.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知识的传递和技能的掌握。

六. 教学准备1.硬件准备:确保每台计算机都能正常运行,连接好投影仪。

2.软件准备:安装好教学所需的软件,准备好教学素材。

3.教学环境: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愉快地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计算机小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黔教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第5课《认识“我的电脑”(2)》教学设计

黔教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第5课《认识“我的电脑”(2)》教学设计

黔教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第5课《认识“我的电脑”(2)》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我的电脑”(2)》这一课主要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我的电脑”这个界面,学会使用鼠标进行操作,掌握对文件和文件夹的打开、关闭、复制、粘贴等基本操作方法。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在计算机上进行简单的文件管理,提高他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对“我的电脑”这个界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还不熟悉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如打开、关闭、复制、粘贴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学生掌握这些基本操作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我的电脑”界面的基本操作。

2.让学生学会使用鼠标进行文件和文件夹的打开、关闭、复制、粘贴等操作。

3.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我的电脑”界面的基本操作,学会使用鼠标进行文件和文件夹的打开、关闭、复制、粘贴等操作。

2.教学难点:文件和文件夹的复制、粘贴操作。

五. 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分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设置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方法。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计算机教室,每台计算机都安装有黔教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教材配套软件。

2.教学PPT。

3.教学素材(如图片、文档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幅有趣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图片所在的文件夹。

然后,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如何使用“我的电脑”来管理这些图片。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我的电脑”界面,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如如何打开文件夹、如何关闭文件夹等。

同时,教师对新学的知识进行讲解,如如何复制文件、如何粘贴文件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置一个情境:将PPT中的图片复制到学生的计算机中。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第4课《认识“我的电脑”》教案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第4课《认识“我的电脑”》教案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第4课《认识“我的电脑”》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我的电脑”》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我的电脑”窗口的基本操作和功能。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熟悉“我的电脑”窗口的布局,了解各个部分的作用,并能进行基本操作,如打开文件夹、查看文件等。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但对于“我的电脑”窗口的深入了解和操作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大量的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我的电脑”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的电脑”窗口的布局和功能,掌握基本的文件操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计算机奥秘的热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的电脑”窗口的布局和功能,文件的基本操作。

2.教学难点:文件夹的创建、命名和删除。

五. 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定具体任务,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硬件准备:计算机、投影仪、教学一体机等。

2.软件准备:教学课件、教学素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趣味动画引入“我的电脑”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我的电脑”窗口的布局和功能,让学生初步了解各个部分的作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打开“我的电脑”,实际操作演示文件的基本操作,如打开文件夹、查看文件等。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讲解文件夹的创建、命名和删除操作,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文件管理技能。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我的电脑”窗口的重要性和基本操作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任务:让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运用所学知识对电脑中的文件进行整理和分类。

苏科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5课《认识“我的电脑”》说课稿

苏科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5课《认识“我的电脑”》说课稿

苏科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5课《认识“我的电脑”》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五课《认识“我的电脑”》是一节操作性很强的课程。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操作“我的电脑”,了解并掌握桌面、文件夹、文件等基本概念,学会使用“我的电脑”进行资源的查找、打开和关闭应用程序等基本操作,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但是对于“我的电脑”的深层次理解和运用还不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我的电脑”的功能和作用,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我的电脑”的基本概念和功能,学会使用“我的电脑”进行资源的查找、打开和关闭应用程序等基本操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我的电脑”的基本概念和功能,学会使用“我的电脑”进行资源的查找、打开和关闭应用程序等基本操作。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我的电脑”的功能和作用,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任务驱动法、分组合作法和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向学生介绍“我的电脑”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讲解演示:讲解“我的电脑”的基本概念和功能,并进行现场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我的电脑”的操作方法。

3.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我的电脑”的操作技巧。

4.总结提升:通过学生汇报和教师点评,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升学生对“我的电脑”的理解和运用。

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查看我的电脑》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查看我的电脑》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查看我的电脑》
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查看我的电脑》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操作系统,知道计算机是怎样管理文件的。

同时安排了磁盘的认识和文件夹的新建。

学情分析
1、小学三年级学生已初步掌握Windows XP桌面的组成、窗口各部分的名称以及熟练使用鼠标操作。

2、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小学三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

在计算机前很容易和周围的同学交谈,并且离开座位。

教学除常规组织教学外,更多的要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心理和感兴趣的事和物,利用游戏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互相交流与合作,比一比、赛一赛,寓教于乐,充分给予学生鼓励与肯定,并给予及时的评价。

学生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体现出水平的不统一性,教师必须开放教学资源,开放教学思想,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达到训练的目的
教学目标
1、认识“我的电脑”,能区分软盘、硬盘、光盘,认识文件(包括位图文件、声音文件和影片文件)和文件夹图
标。

2、学会新建文件夹并重命名,将图片保存到自己的文件夹下。

3、培养学生文件资料要分类整理存放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查看各种类型的图标。

2、难点:新建文件夹后重命名。

黔教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第4课《认识“我的电脑”(1)》教案

黔教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第4课《认识“我的电脑”(1)》教案

黔教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第4课《认识“我的电脑”(1)》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我的电脑”(1)》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我的电脑”窗口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熟悉“我的电脑”窗口的界面布局,了解各个部分的功能,并能进行基本的文件操作,如打开、关闭、复制、粘贴等。

此外,本节课还将引导学生学会使用“资源管理器”进行文件的管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信息技术》课程,对计算机有了一定的了解,能熟练使用鼠标进行基本的操作。

但是,对于“我的电脑”窗口的深入了解和运用还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掌握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我的电脑”窗口的界面布局及各个部分的功能。

2.学会使用“我的电脑”进行基本的文件操作。

3.掌握使用“资源管理器”进行文件管理的方法。

4.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信息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我的电脑”窗口的界面布局及各个部分的功能,学会使用“我的电脑”进行基本的文件操作。

2.教学难点:掌握使用“资源管理器”进行文件管理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通过设置各种实际操作任务,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2.示范教学法:教师进行现场演示,学生跟随操作,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操作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计算机多媒体设备。

2.教学课件或幻灯片。

3.练习文件夹: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文件夹,包含不同类型的文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幻灯片展示“我的电脑”窗口的截图,引导学生关注“我的电脑”窗口的界面布局和功能。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我的电脑”窗口的界面布局和各个部分的功能,如桌面、菜单、工具栏、文件夹等。

同时,现场演示如何使用“我的电脑”进行基本的文件操作,如打开、关闭、复制、粘贴等。

三年级上信息技术教案-浏览“我的电脑”_陕科版

三年级上信息技术教案-浏览“我的电脑”_陕科版

三年级上信息技术教案-浏览“我的电脑”_陕科版教学目标:1、把握利用“我的电脑”查看运算机资源。

2、把握利用“我的电脑”创建新文件夹。

3、把握文件和文件夹的选定,能正确使用“shift”键和“ctrl”键。

4、把握复制、移动文件和文件夹,能正确使用“shift”键和“ctrl”键教学重难点:1、文件和文件夹的选定。

2、文件和文件夹的复制、移动。

3、文件和文件夹的复制、移动。

教学过程:1、教学内容的引入——查看运算机资源。

通过前面一时期的学习,同学们差不多明白,双击桌面上“我的电脑”图标,就能够打开“我的电脑”窗口。

问:那么在“我的电脑”窗口里有哪些内容呢?请同学们找一下。

2、查看运算机资源。

(1)双击“我的电脑”窗口里的一些图标能够打开对应的窗口,以便查看其中的内容。

例:利用“我的电脑”查看C:\Windows中的内容,其操作方法如下:双击“我的电脑”图标,打开“我的电脑”窗口;再双击C盘,打开“C:\”窗口;双击“Windows”文件夹图标,打开“Windows”窗口,查看其中的内容。

(2)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见信息卡)①文件:储备在磁盘上的程序和文档。

(书)②文件夹:用于储备文件和其它文件夹,其作用是治理所包含的文件或文件夹。

(书包)(3)小结:运算机中的资源要紧是运算机中的文件和文件夹。

(4)学生练习:习题一。

3、治理运算机资源。

(1)创建新文件夹。

创建新文件夹的目的:在硬盘上有成千上万个文件,能够用文件夹来有效地治理和使用它们。

例:在C盘中建立一个名为“picture”的新文件夹。

操作步骤:①选定位置:在桌面上双击“我的电脑”图标,显现“我的电脑”窗口;再双击C盘图标,显现“C:\”窗口。

②操作:单击“文件”菜单,依次指向“新建”、“文件夹”命令并单击,现在在C盘窗口中显现名为“新建文件夹”的新文件夹。

③命名:用键盘输入新建文件夹的名字:“picture”。

(2)学生练习:习题二(请一个学生演示操作步骤)。

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浏览“我的电脑”》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浏览“我的电脑”》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10课浏览“我的电脑”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让学生对电脑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2、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在我的电脑里找到文件存放在计算机的什么地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做一个良好的信息公民。

过程与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学重点:查找驱动器中的文件夹和文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媒介:计算机网络教室教学过程:一、导入小朋友,我们已经知道了如何创建文件,了解了什么是文件夹,可我们的文件存放在计算机的什么地方,我们怎样才能找到它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二、新授1、认识“我的电脑”双击桌面上“我的电脑”图标,打开这个窗口。

说一说:“我的电脑”窗口里的图标有哪些是你认识的?请说出来。

在“我的电脑”窗口中,列出了计算机安装的全部驱动器。

(1)“英寸软盘(A:)”图标表示3.5英寸软驱,用“A:”的符号表示,读作“A盘”(2)(C:)和(D:)图标是硬盘的图标,一台计算机通常会有2—3个硬盘图标。

“C:”和“D:”是C盘和D盘的符号。

(3)(E:)图标是光驱的图标,在多媒体计算机中一般都会有这个图标。

窗口中的其他图标是一些专用的文件夹,图标上都有一个表示类型的图案。

2、查找驱动器中的文件夹和文件用“我的电脑”查找文件,是从查看某个硬盘开始的。

双击“我的电脑”中的某个硬盘的图标,可以打开表示那个硬盘的窗口,显示这个硬盘中所有的文件夹和文件。

双击需要查找的子文件夹,就可浏览这个子文件夹中的所有子文件夹和文件……就这样一级一级的查找下去,直到找到所需要查找的文件。

现在我们来寻找前两节课创建的“练习1”文件,看看它放在哪里。

(1)在“我的电脑”窗口中,双击C盘图标,打开C盘窗口;(2)在C盘窗口中,找到并双击“My Documents”文件夹;(3)在这个文件夹窗口中,我们就可以找到“练习1”这个文件了。

小知识:“My Documents”就是“我的文档”,是Windows专门为操作者指定的一个文件夹,操作者自己创建的文件,只要不做特别的指定,一般都存放在这个文件夹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浏览“我的电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让学生对电脑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2、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在我的电脑里找到文件存放在计算机的什么地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做一个良好的信息公民。

过程与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重点:查找驱动器中的文件夹和文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媒介:计算机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我们已经知道了如何创建文件,了解了什么是文件夹,可我们的文件存放在计算机的什么地方,我们怎样才能找到它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二、新授
1、认识“我的电脑”
双击桌面上“我的电脑”图标,打开这个窗口。

说一说:“我的电脑”窗口里的图标有哪些是你认识的?请说出来。

在“我的电脑”窗口中,列出了计算机安装的全部驱动器。

(1)“英寸软盘(A:)”图标表示3.5英寸软驱,用“A:”的符号表示,读作“A盘”
(2)(C:)和(D:)图标是硬盘的图标,一台计算机通常会有2—3个硬盘图标。

“C:”和“D:”是C盘和D盘的符号。

(3)(E:)图标是光驱的图标,在多媒体计算机中一般都会有这个图标。

窗口中的其他图标是一些专用的文件夹,图标上都有一个表示类型的图案。

2、查找驱动器中的文件夹和文件
用“我的电脑”查找文件,是从查看某个硬盘开始的。

双击“我的电脑”中的某个硬盘的图标,可以打开表示那个硬盘的窗口,显示这个硬盘中所有的文件夹和文件。

双击需要查找的子文件夹,就可浏览这个子文件夹中的所有子文件夹和文件……就这样一级一级的查找下去,直到找到所需要查找的文件。

现在我们来寻找前两节课创建的“练习1”文件,看看它放在哪里。

(1)在“我的电脑”窗口中,双击C盘图标,打开C盘窗口;
(2)在C盘窗口中,找到并双击“My Documents”文件夹;
(3)在这个文件夹窗口中,我们就可以找到“练习1”这个文件了。

小知识:“My Documents”就是“我的文档”,是Windows专门为操作者指定的一个文件夹,操作者自己创建的文件,只要不做特别的指定,一般都存放在这个文件夹里。

小技巧:在向前查找文件的过程中,单击工具栏上的“后退”按钮,要以退回到前一次查找的文件夹。

如果单击“后退”旁边带有下拉箭
头的按钮,就可以快速返回曾经查看过的任意一个文件夹。

三、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四、小结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浏览“我的电脑”,认识电脑窗口的组成部分,对计算机的系统软件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由于本节内容简单,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育学生从小做一个合格的信息技术公民,不随意删除别人的文件,尊重别人劳动成果,不传播不健康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