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云雀》雪莱 教学设计 - 副本
《致云雀》教案简编
《致云雀》教案简编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致云雀》诗歌全文。
(2)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了解英国诗人雪莱的生平和作品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陶冶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内容的掌握和理解。
(2)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3)诗歌欣赏和表达能力的学习。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高级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修辞手法的深入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雪莱的生平和作品特点。
(2)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进行小组讨论。
3. 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2)讲解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感。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诗歌的感受,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2)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四、作业布置1. 背诵《致云雀》诗歌全文。
2.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写一篇短文。
3.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欣赏和分析。
五、教学反思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美。
2. 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习效率。
4.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评价1. 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度、合作意识、表达能力强等。
2. 诗歌背诵情况:检查学生对诗歌的掌握程度。
2.4《致云雀》教学设计
《致云雀》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学习诗人运用比喻、拟人、象征等多种修辞手法表达情感的方法。
2.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层次,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生命意义。
3.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诗歌中云雀的形象美和诗人所营造的意境美。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进行诗歌创作。
4.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雪莱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环境,理解诗歌所反映的文化内涵。
体会诗人对自由、美好和理想的追求,传承和弘扬积极向上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云雀的象征意义,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
赏析诗歌的语言艺术,体会诗歌的音乐美和形象美。
2.教学难点领悟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和深刻的人生思考。
探究诗歌的艺术手法与诗歌主题的内在联系。
三、教学设想本诗充满激情和浪漫色彩,教学时将以诵读为基础,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之美。
通过对云雀形象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运用多媒体资源,展示相关图片和音频,帮助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诗歌朗诵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2.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形象、语言、结构等,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含诗歌原文、作者简介、写作背景、相关图片、音频和视频等资料。
2.准备诗歌朗诵的背景音乐。
六、教学课时2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5分钟)1.播放一段云雀欢快鸣叫的音频,让学生闭上眼睛倾听,然后谈谈感受。
2.引出课题《致云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10分钟)1.介绍雪莱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和在英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珀西·比希·雪莱(PercyByssheShelley,1792年8月4日—1822年7月8日),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
《致云雀》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
《致云雀》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致云雀》是英国诗人雪莱的抒情诗代表作之一,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赞美云雀,以云雀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本诗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思想意义,需要学生通过阅读和鉴赏,逐步理解和感悟其中的深刻内涵和艺术魅力。
1.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浪漫主义诗歌,对这种诗歌的特点有一定了解,但对于如何深入分析和鉴赏浪漫主义诗歌还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练习。
2. 教材分析:《致云雀》是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第 2 课,是一首经典的浪漫主义诗歌,在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加深对浪漫主义诗歌的理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同时也可以积累更多的文学素材,为今后的学习和写作打下基础。
二、核心素养1. 语言建构与运用:理解诗歌的语言,把握其节奏和韵律,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的意境。
2.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和鉴赏诗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3. 审美鉴赏与创造:欣赏诗歌的意境和美感,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4.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诗歌所反映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价值观念,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象征意义,把握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2. 教学难点:分析和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诗歌的内涵和艺术特色。
3. 合作作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和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多媒体辅助法: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诗歌的图片、音频和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视频,内容为云雀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场景,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云雀有什么特点?你对云雀有什么感受?(二)作者简介教师介绍诗人雪莱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的思想和风格,为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特色做好铺垫。
高中语文《致云雀》教案
高中语文《致云雀》教案第一章: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1.1 诗歌背景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的社会背景诗人雪莱的生平简介《致云雀》创作的背景及意义1.2 诗歌作者珀西·比希·雪莱(Percy Bysshe Shelley)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作品特点及影响第二章:诗歌内容解析2.1 诗歌结构诗节划分及韵律特点诗歌主题及情感表达2.2 诗歌意象云雀的形象特点自然景物的描绘与象征意义2.3 诗歌语言与修辞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词语的选择与意义第三章:诗歌主题探讨3.1 自然与人的关系云雀与天空、大地的联系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3.2 自由与束缚云雀的自由飞翔诗歌中对社会束缚的批判3.3 诗歌中的理想主义情怀对完美世界的向往对人类精神境界的追求第四章:诗歌创作手法分析4.1 诗歌的形式与风格自由诗的特点诗歌中的音乐性与节奏感4.2 意象与象征手法的运用云雀的象征意义其他自然景物的象征含义4.3 情感表达与哲理思考诗歌中的情感起伏对生命、自由等主题的哲学思考第五章:教学活动设计5.1 课前准备收集雪莱的生平资料及作品准备相关诗歌鉴赏的辅助材料5.2 课堂讲解与讨论对诗歌背景、内容进行讲解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意象、修辞手法等5.3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翻译诗歌中的某一节写一篇关于诗歌主题的思考essay第六章:小组合作活动6.1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6.2 活动设计分学生为小组,每组选择一首雪莱的诗歌小组成员共同讨论诗歌的主题、意象、修辞手法等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第七章:诗歌创作练习7.1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加深学生对诗歌形式和手法的理解7.2 活动设计学生模仿《致云雀》的诗歌形式,创作一首关于自然或自由的诗歌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进行评价和交流第八章:诗歌表演8.1 活动目的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体验8.2 活动设计学生选择一首雪莱的诗歌进行表演学生通过动作、语言、表情等方式表达诗歌的情感和意境进行表演展示,进行评价和交流第九章:诗歌主题讨论9.1 活动目的深入探讨诗歌主题,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能力9.2 活动设计学生分组讨论雪莱诗歌中的主题,如自由、自然、理想主义等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提出问题进行讨论第十章:教学评价10.1 评价方法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表现评估学生的作业和创作作品收集学生的反馈和意见10.2 评价标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创作能力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表达能力10.3 教学反思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思考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改进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反馈,调整教学计划第十一章:拓展阅读与研究11.1 活动目的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11.2 活动设计学生选择一位与雪莱代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进行研究学生阅读该诗人的作品,分析其诗歌风格和主题第十二章:诗歌展览12.1 活动目的提高学生的展示能力和创造力增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12.2 活动设计学生选择一首雪莱的诗歌进行展览设计学生通过图片、文字、艺术品等形式展示诗歌的意境和主题进行展览展示,进行评价和交流第十三章:诗歌戏剧表演13.1 活动目的提高学生的戏剧表演能力和创造力增强学生对诗歌的情感体验和理解13.2 活动设计学生选择一首雪莱的诗歌进行戏剧表演学生通过对话、动作、表情等方式展现诗歌的情感和意境进行戏剧表演展示,进行评价和交流第十四章:教学资源整合14.1 活动目的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交流14.2 活动设计教师分享教学经验和资源教师合作开发新的教学活动和材料教师共同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第十五章:教学总结与反思15.1 教学总结总结整个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成果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15.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和意见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反馈,调整教学计划15.3 教学改进根据教学总结和学生的反馈,提出教学改进的措施制定下一步的教学计划和目标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分析了高中语文《致云雀》教案,共包含十五个章节。
《致云雀》教案
致云雀【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雪莱的相关常识,把握诗歌的写作背景。
2.反复诵读诗歌,概括诗歌内容。
3.赏析诗歌使用的浪漫主义手法,理解诗人对光明的向往和理想的追求。
【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品味诗歌重点词语、句子的内涵及表达效果。
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意象的特点,把握云雀的象征意义。
【审美鉴赏与创造】分析文中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了解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难点】1.分析诗歌中云雀的形象。
2.鉴赏诗歌的语言艺术与表达技巧。
3.评价诗人雪莱的思想感情与观点态度。
【教学过程】一、新知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云雀吗?听到过云雀的叫声吗?这样的声音会引发你的哪些想象和联想呢?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雪莱笔下的云雀,诗人从云雀的叫声中联想到了什么,又有哪些不一样的感受,他想借助云雀表达什么。
二、作家作品雪莱,出生在一个古老而保守的贵族家庭。
英国著名作家、浪漫主义诗人,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出色的英语诗人之一。
英国浪漫主义民主诗人、第一位社会主义诗人、小说家、哲学家、散文随笔和政论作家、改革家、柏拉图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受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影响颇深。
1811年,诗人因为写作哲学论文推理上帝的不存在,宣传无神论思想,被学校开除。
1818年迁居意大利,与拜伦成为好友。
1822年7月8日逝世。
恩格斯称他是“天才预言家”。
代表作有叙事长诗《麦布女王》《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倩契》《西风颂》《致云雀》等。
三、关于诗歌抒情诗以集中抒发诗人在生活中激发出来的思想感情为特征,主要通过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生活,因此不去详细叙述生活事件的过程,一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不具体描写人物和景物。
抒情诗侧重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优秀的抒情诗则往往激荡着时代的旋律。
根据内容的不同,分为颂歌、情歌、哀歌、挽歌、牧歌等。
四、写作背景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黑暗恐怖正沉重地笼罩着整个英国。
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使百姓流离失所,大批工人流落街头,到处是弱肉强食;严重的经济危机使国家物价飞涨,工人工资骤降,人民生活贫困;愤怒的工人因此起来罢工,捣毁机器,游行请愿,然而这一切行动均遭到统治阶级的血腥镇压。
《致云雀》+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致云雀》+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致云雀》。
(2)理解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分析诗的意象和意境。
(3)了解英国诗人雪莱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把握诗人的思想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致云雀》。
(2)学会从意象、情感、手法等角度分析诗歌,提高鉴赏能力。
(3)学会与他人交流、分享,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雪莱的诗歌才华,欣赏《致云雀》的艺术魅力。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追求真善美。
(3)培养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2. 分析诗的意象和意境。
3. 雪莱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诗中复杂的意象和意境的理解。
2. 雪莱诗歌思想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雪莱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人的生活经历,了解诗人的思想特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致云雀》,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诗中的意象,分析诗的意境和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引导学生从意象、情感、手法等角度分析诗歌。
(2)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5. 拓展延伸(1)让学生举例其他雪莱的诗歌,了解其诗歌风格。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致云雀》的思想感情融入自己的生活。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以及诗的意象和意境的分析。
五、课后作业1. 背诵《致云雀》。
2. 写一篇关于《致云雀》的鉴赏文章,可以从意象、情感、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和评价。
3. 收集其他雪莱的诗歌,了解其诗歌风格,与同学交流分享。
六、教学反思1. 学生对《致云雀》的理解程度如何?2.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分析了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3. 学生对雪莱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是否有所提高?4. 学生是否能将《致云雀》的思想感情融入自己的生活?5. 有哪些教学方法可以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七、评价建议1. 学生朗读和背诵《致云雀》的情况。
【高中语文】《致云雀》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致云雀》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诗人对云雀的赞美之情,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
3. 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了解雪莱的生平和创作风格,了解《致云雀》的创作背景。
2. 诗歌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词语解析: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如“云雀”、“天空”、“自由”等,理解其象征意义。
4. 句子解析: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理解其表达效果。
5. 诗歌主题:探讨诗歌的主题思想,理解诗人对自由、理想的追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朗读:学生齐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词语解析: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分享自己的理解。
4. 句子解析: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讨论其表达效果。
5. 诗歌主题:引导学生探讨诗歌的主题思想,分享自己的感悟。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诗歌的表现。
2. 学生对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诗歌主题思想的感悟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诗歌原文:打印或投影《致云雀》原文。
2. 相关资料:雪莱的生平介绍、诗歌创作背景等。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或音乐。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诗句的解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诗歌的鉴赏方法。
3. 利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步骤1. 诗歌背景介绍:向学生介绍雪莱的生平和创作风格,解释《致云雀》的创作背景。
2. 诗歌朗读指导:教授学生正确的朗读技巧,指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词语解析: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如“云雀”、“天空”、“自由”等,引导学生理解其象征意义。
4. 句子解析:解读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讨论其表达效果和艺术价值。
《致云雀》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2
《致云雀》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致云雀》是英国著名诗人雪莱创作的一首抒情诗歌。
诗人通过对云雀的歌声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的热爱。
这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意蕴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选入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这首诗歌,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语言建构运用能力。
2.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理解和分析一些较为复杂的文学作品。
但是,对于诗歌这类文学体裁,学生的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形式和意义,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核心素养1.语言的建构和运用:通过学习《致云雀》,学生可以学习到一些优美的诗歌语言,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同时,学生可以通过诗歌的朗读,感受诗歌的音韵之美,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思维的发展和提升:通过分析诗歌的形象、意境和情感,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学生可以通过对诗歌主题的思考,提升自己的思考深度和广度。
3.审美的鉴赏和创造:《致云雀》作为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诗歌,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审美对象。
学生可以通过对诗歌的鉴赏,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同时,学生也可以尝试进行诗歌创作,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文化的理解和传承:通过学习《致云雀》,学生可以了解到英国诗歌文化的特点,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
同时,学生也可以从中汲取诗歌的养分,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内容、形式和意义;(2)分析诗歌中的形象、意境和情感;(3)学习诗歌的语言特点,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2)分析诗歌中的情感和思想;(3)运用诗歌语言进行创作。
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诗歌鉴赏的情境,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形式和意义。
2.问题教学法:通过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形象、意境和情感。
《致云雀》语文教案【优秀6篇】
《致云雀》语文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书包范文为大家带来的《致云雀》语文教案【优秀6篇】,希望能够给小伙伴们的写作带来一定的启发。
篇一:整体感知篇一1、读完雪莱的《致云雀》,请试着概括主要内容?明确它描绘了在黑夜中呼唤黎明的云雀形象,诗人以饱满的激情写出了自己的精神境界、美学理想和艺术报负,诗中模仿云雀高飞的节奏,云雀一边高蹿,一边歌唱,愈唱愈亮,愈飞愈高。
诗人一面倾听着云雀的歌声,一边希望自己的歌声也能给人们带来快乐和希望。
《致云雀》中的。
“云”被描写为具有旺盛生命力的东西,它从江河湖海中吸取水分,然后降雨到大地,培育出美丽的花朵。
2、试分析“云雀”这一形象61548;第一部分:第1节,对云雀及其歌声总的评价和赞美。
第2节,云雀从地面一跃而起的姿态和边飞边唱的习性。
第3-4节,云雀升上晴空迎接朝阳或送走夕阳时的欢快明朗的形象。
第5-7节,以星光的利箭、明月的清辉、霓虹彩霞降下的美雨比喻云雀的歌唱。
小结:塑造了云雀欢乐的形象。
61548;第二部分:第8节,把云雀比作诗人。
第9-11节,把云雀鸣声比作高贵少女的甜美如爱的歌曲、飞萤与晶莹的流光、玫瑰与醉人的芳香。
第12节,写云雀不只是单纯的明朗、清新、欢悦。
小结:塑造了云雀传播爱与光明的形象61548;第三部分:13-15节,探讨美的根源。
16-17节,探寻欢乐的真正来源。
18-20节,不能快乐的根由。
小结:塑造了云雀丰富明澈的形象61548;第四部分:第21节,以感叹的口吻表达了他的愿望和抱负——拥有云雀的欢欣。
小结:塑造了云雀和谐、炽热的理想形象【总括】雪莱诗中这一云雀形象,并不纯然是自然界中的云雀,而是诗人的理想自我形象或诗人理想的形象载体。
诗人和云雀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都追求光明,蔑视地面,都向往理想的世界。
所不同的只是诗人痛苦地感到了理想与现实间的巨大差距,而这个差距对云雀是不存在的。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致云雀》雪莱 教学设计
《致云雀》教学设计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后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的独立战争等使得欧美资产阶级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思想和言论自由,但之后英国资产阶级与封建主的重新勾结,以及一系列战争的爆发,使得人民的自由又受到了限制。
在雪莱创作这首诗时,黑暗与恐怖正笼罩着整个英国社会,圈地运动和经济危机使得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完全得不到保障。
《致云雀》是雪莱抒情诗中的精品,几乎融入了雪莱全部的个性气质,道德观念和精神境界,这首诗借助云雀翱翔天际的情景,体现了雪莱美好公正的社会理想,表现了雪莱对光明的向往,对理想的追求。
【教学目标】1.把握云雀的象征意义,理解诗人对光明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
2.分析文中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了解本文采用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的内涵以及表达效果。
3.理解本诗起承转合、前后呼应、环环相扣等在结构安排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云雀的象征意义和本诗的结构特点三、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知道这是谁的诗句吗?——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
今天学的这首诗是1820年夏季一个黄昏,雪莱在莱杭郊野散步时听到云雀呜叫有感而作雪莱(1792-1822),英国著名作家、浪漫主义诗人。
1822年7月8日在海上遭遇风暴去世,不满30周岁。
他的墓志铭是引自莎士比亚《暴风雨》中的句子:他并没有消失什么,不过感受了一次海水的变幻,成了富丽珍奇的瑰宝。
恩格斯称他是“天才的预言家”,此外,雪莱还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
他最著名的作品是《西风颂》《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和《致云雀》。
雪莱的诗歌象征意义很强,常通过描写大自然的力量以寄托自己对光明、自由的追求。
雪莱作品中的幻想性、描写大自然的自由手法、奇妙无穷的比喻与语言的音乐性,构成了雪莱抒情诗复杂多变的艺术风格。
三、多样朗读,感知文本1、自由大声朗读文本,选出你最喜欢的一节读给同桌听。
2、毛遂自荐朗读,其他同学做好评价。
(提示:语调、语速、情感)选择最喜欢的章节读3.教师示范朗诵(或背诵),学生小声跟读。
【高中语文】《致云雀》教案+统编版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致云雀》教案+统编版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致云雀》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雪莱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手法和艺术特色。
(3)能够领会诗歌的主题思想,理解作者对云雀的赞美和对理想的追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
(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学会批判性思维,对诗歌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美和理想的热爱,培养热爱生活、追求理想的情感。
(2)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课文《致云雀》的基本内容及其主题思想。
2. 诗歌中的意象、手法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抽象的意象和深层含义的理解。
2. 诗歌艺术特色的鉴赏和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致云雀》课文、相关背景资料、教学课件等。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作者雪莱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雪莱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简介《致云雀》的创作背景和诗的特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诗的大意。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诗中的关键词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手法和艺术特色。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和分享。
4. 课堂讲解(1)讲解诗中的意象、手法和艺术特色。
(2)分析诗的结构和主题思想。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结合课文,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手法。
(2)谈谈对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理解。
6. 拓展延伸(1)介绍其他赞美自然的诗歌,进行比较阅读。
(2)讨论:如何看待现实与理想的关系?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中的意象、手法和艺术特色。
8.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的内涵。
《致云雀》雪莱教学设计-副本
《致云雀》雪莱教学设计-副本《致云雀》教学设计【文本解读】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后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的独立战争等使得欧美资产阶级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思想和言论自由,但之后英国资产阶级与封建主的重新勾结,以及一系列战争的爆发,使得人民的自由又受到了限制。
在雪莱创作这首诗时,黑暗与恐怖正笼罩着整个英国社会,圈地运动和经济危机使得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完全得不到保障。
《致云雀》是雪莱抒情诗中的精品,几乎融入了雪莱全部的个性气质,道德观念和精神境界,这首诗借助云雀翱翔天际的情景,体现了雪莱美好公正的社会理想,表现了雪莱对光明的向往,对理想的追求。
【教学目标】1.把握云雀的象征意义,理解诗人对光明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
2.分析文中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了解本文采用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的内涵以及表达效果。
3.理解本诗起承转合、前后呼应、环环相扣等在结构安排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云雀的象征意义和本诗的结构特点三、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知道这是谁的诗句吗?——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
今天学的这首诗是1820年夏季一个黄昏,雪莱在莱杭郊野散步时听到云雀呜叫有感而作二、走进作者雪莱(1792-1822),英国著名作家、浪漫主义诗人。
1822年7月8日在海上遭遇风暴去世,不满30周岁。
他的墓志铭是引自莎士比亚《暴风雨》中的句子:他并没有消失什么,不过感受了一次海水的变幻,成了富丽珍奇的瑰宝。
恩格斯称他是“天才的预言家”,此外,雪莱还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
他最著名的作品是《西风颂》《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和《致云雀》。
雪莱的诗歌象征意义很强,常通过描写大自然的力量以寄托自己对光明、自由的追求。
雪莱作品中的幻想性、描写大自然的自由手法、奇妙无穷的比喻与语言的音乐性,构成了雪莱抒情诗复杂多变的艺术风格。
三、多样朗读,感知文本1、自由大声朗读文本,选出你最喜欢的一节读给同桌听。
《致云雀-雪莱作业设计方案》
《致云雀-雪莱》作业设计方案一、课程背景本次作业设计是针对高中英语课程中的文学欣赏模块,学生已经进修了浪漫主义文学,了解了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生平宁代表作品。
本次作业旨在通过学生对雪莱诗歌《致云雀》的欣赏和解读,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写作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
二、作业目标1. 通过阅读《致云雀》,学生能够理解雪莱的浪漫主义思想和写作风格。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悟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3. 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作业要求1. 阅读雪莱的诗歌《致云雀》,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探讨雪莱的写作风格。
3. 撰写一篇1000字以上的文章,对《致云雀》进行深入的解读和评析,包括诗歌背景、主题、意义等方面。
四、作业流程1. 教师介绍《致云雀》的背景和作者雪莱的生平,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2. 学生阅读《致云雀》,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表达,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学生展开讨论,分享对《致云雀》的理解和感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4. 学生开始撰写作业,包括诗歌解读和评析,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
5. 学生提交作业,教师进行评阅和点评,指导学生改进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五、评判标准1. 对《致云雀》的理解深度和广度。
2. 逻辑清晰,观点明确,语言流畅。
3. 能够运用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对诗歌进行分析和评判。
4. 原创性和奇特性,能够展现个性化的见解和思考。
六、作业要点1. 诗歌《致云雀》的背景和主题;2. 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3. 雪莱的浪漫主义思想和写作风格;4. 对《致云雀》的个人理解和评判。
七、作业设计理念通过对《致云雀》的深入解读和评析,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雪莱的诗歌创作,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宁表达能力。
同时,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增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教学设计28:第2课 致云雀
致云雀【教学目标】1.了解雪莱的艺术构思、精神境界、美学理想和艺术抱负,让学生得到思维发展与提升2.理解诗歌内容,领会诗歌主题,分析诗歌中云雀的形象,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3.分析诗歌的语言艺术与表达技巧,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能力。
【教学难点】1.分析诗歌中云雀的形象。
2.鉴赏诗歌的语言艺术与表达技巧。
3.评价诗人雪莱的思想感情与观点态度。
【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珀西·比希·雪莱(英文原名:Percy Bysshe Shelley)(1792年—1822),英国著名作家、浪漫主义民主诗人,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出色的英语诗人之一,第一位社会主义诗人、小说家、哲学家、散文随笔和政论作家、改革家、柏拉图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受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影响颇深。
雪莱生于英格兰萨塞克斯郡霍舍姆附近的沃恩汉,12岁进入伊顿公学,1810年进入牛津大学,1811年3月25日由于散发《无神论的必然》,入学不足一年就被牛津大学开除。
1813年11月完成叙事长诗《麦布女王》,1818年至1819年完成了两部重要的长诗《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和《倩契》,以及其不朽的名作《西风颂》。
1822年7月8日逝世。
恩格斯称他是“天才预言家”。
主要作品有抒情诗:《爱尔兰人之歌》《战争》《维克多与凯齐尔诗钞》《玛格丽特·尼克尔斯遗稿》《魔鬼出行》《写在布雷克耐尔》《无题——1814年4月》《致哈莉特》《致玛丽・伍尔斯顿克拉夫特・葛德文》《无常》《死亡》《夏日黄昏墓园》《无题》《日落》《赞智力美》《勃朗峰》《一个共和主义者有感于波拿巴的倾覆》《玛丽安妮的梦》《致歌唱的康斯坦西亚》《致大法官》《给威廉・雪莱》《撒旦挣脱了锁链》《给狱中归来的朋友》《奥西曼迭斯》等;长诗:《麦布女王》《阿拉斯特》《麦布女王》《阿拉斯特》(或《孤独的精灵》)《莱昂和西丝娜》(或《黄金城的革命:预见于十九世纪的一场幻景》《罗萨林和海伦》《伊斯兰的反叛》《朱利安和马达洛》《暴政的假面游行》《彼得·贝尔第三》《心之灵》《致玛利亚·吉斯伯恩》《阿特拉斯的女巫》《阿童尼(阿多尼)》《生命的凯旋》等;译著:柏拉图《会饮篇》、荷马《维纳斯赞》、但丁《神曲·地狱篇》部分、歌德《浮士德》部分等;论文:《论爱》《伯里克利时代——兼评佛罗伦萨画廊的雕塑》《论生活》《论来世》《论文学的复兴》《论基督教》《无神论的必然》《告爱尔兰人民书》《关于建立慈善家协会的倡议》《人权宣言》《驳自然神论——对话录》《为夏洛特公主去世告世界书》《一种改革的哲学观》、《为诗辩护》等。
《致云雀》教学设计
《致云雀》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把握诗歌的内在线索,体会诗歌激昂节奏特点。
2.分析诗歌的比喻和意象,理解想象瑰丽的特点。
3.分析云雀的象征意义,体会诗人对自由的追求。
教学重点:理解云雀意象的含义;诵读、传情达意。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意象美和情感美。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句话出自哪里?意思是什么?【明确】出自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西风颂》。
表面上说,冬天来了,那春天马上就会到来,实质上指熬过了痛苦与艰难,就将迎来美好的春天,光明的前途。
这句话告诉了人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积极向上,永不放弃。
今天,我们共同领略诗人另一名篇《致云雀》。
诗作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赞美云雀,抒发对欢乐、光明、自由和理想的向往。
2.雪莱,19世纪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才华横溢,诗艺精湛,与拜伦、济慈并称于世。
在狂热的革命思潮中长大的雪莱深受自由与激进派思想的影响,信奉革命方式推翻腐朽的政府,坚信只有不断进行社会改革,才能真正根除罪恶的社会根源,所以他把自己对自由的渴望和对暴政的憎恶都深深地融汇于诗作当中。
诗人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抒情诗及政治诗,《致云雀》《西风颂》《自由颂》《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暴政的假面游行》等诗都一直为人们传唱不衰。
1822年7月8日,诗人出海航行遭遇暴风雨,溺水而亡。
3.据雪莱夫人回忆,《致云雀》是1820年夏季一个黄昏,雪莱在莱杭郊野散步时听到云雀鸣叫有感而作。
两年后,诗人便不幸辞世,这首诗被人们公认为雪莱的“好诗”。
云雀,据说是丹麦、法国的国鸟,欧洲诗人多有歌咏。
这是一种什么鸟?“百度”告诉我们:云雀,小型鸣禽,体形及羽色略似麻雀,雄性和雌性的外观相似。
在地面筑巢、繁殖。
歌声柔美嘹亮,常骤然自地面垂直地冲上天空,等升到一定高度时,稍稍浮翔于空中,而复疾飞直上,载歌载鸣,高唱入云,是鸣禽中少数能在飞行中歌唱的鸟类之一,故有告天鸟之称。
飞高时,往往仅听到其歌声,而难于获见其形体。
《致云雀》优质教学设计(第1课时)
《致云雀》优质教学设计(第1课时)课时目标1.结合诗歌写作背景,理解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赏析诗歌的浪漫主义特点。
3.学习运用象征、比喻等手法表现诗歌主旨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1.朗读课文,品味语言,了解云雀的特点及其所具有的文化内涵,领会文章主旨。
2.理解以拟人化手法来展现动物的文化内涵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古老的法国高庐,人们曾把云雀尊为“国鸟”,为什么呢就你查阅的资料,说说理由。
今天,我们来学习雪莱的《致云雀》,看看他是怎样赞美云雀的。
二、介绍作者,了解背景1.检查预习作业(1)生字词的积累。
(见“资料库”)飞禽.(qín)酣.(hān)畅雕琢.(zhuó)蔚.(wèi)蓝犀.(xī)利晨曦.(xī)霓.(ní)虹甘霖.(lín)鲁莽.(mǎng)醇.(chún)酒倦怠.(dài)真挚.(zhì)摈.(bìn)弃(2)交流作者的相关资料。
雪莱(1792-1822),英国诗人。
代表作:诗歌《致云雀》《西风颂》《自由颂》,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等。
2.教师补充。
三、朗读诗歌,整体感知(一)朗读诗歌。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2.教师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指出不足。
3.教师范读,进行朗读指导。
(二)整体感知。
1.学生分小组讨论诗歌的层次和主要内容。
2.师生共同讨论,明确:全诗共21节,第1节是诗人初见云雀的强烈感受和反应;第2节写云雀的运动态势和典型习性;第3、4节写云雀欢快明朗的形象;第5~7节写诗人听觉上的优美感受;第8~12节是对云雀的赞美;第13~15节探讨美的根源;第16~19节歌颂自然;第20、21节诗人以感叹的口吻表达他的愿望和抱负。
3.学生再次朗读诗歌,体会云雀的形象和诗人表达的感情。
四、理解诗歌,重点赏析1.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明确:明快、清丽、诚挚、热切。
诗歌文字洗练,节奏感强,风格清丽明快;诗歌充满活力和朝气,有一种前进的力量。
《致云雀》教学设计
《致云雀》教学设计素养目标1.感知,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诗歌蕴藉含蓄,重视内心的发掘。
3.把握诗中用隐喻手法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热爱情怀。
4.理解雪莱对自由的赞美和对幸福生活的强烈追求,以及他为伟大理想牺牲的决心。
课前准备高一的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部分现代诗歌,有了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课前诵读培养他们愿听爱读,感悟诗歌意境的能力。
教学过程任务活动一导入与简介一、美句导入由人而物,生命自是不分贵贱。
那么,于万万人群中见证了的问候,用在一只鸟的身上,也是很自然的了,何况这只鸟并不仅仅是自然界的真鸟,还是作者精神的寄托。
一只毫不起眼的云雀,点燃了雪莱的激情,在那个沐浴夕阳的莱杭郊野,诗人的心已经化作了翱翔的云雀,向着光明,向着自由,向着神圣的艺术殿堂,“歌唱着飞翔,飞翔着歌唱”。
二、作者生平雪莱(1792—1822),英国浪漫主义民主诗人、第一位社会主义诗人、小说家、哲学家,散文随笔和政论作家,改革家,柏拉图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受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影响颇深。
马克思称他是“社会主义的急先锋”,恩格斯赞扬他为“天才的预言家”。
鲁迅先生曾在他的《摩罗诗力说》中以“时既艰危,性复狷介”八个字概括了诗人的时代背景和性格特征。
雪莱短暂的一生也正像他的诗歌展现的那样,虽然屡遭挫折,身处逆境,却仍能正直刚强,勇敢前行。
[伴读] 我们熟知的名句“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就是出自他的不朽名篇《西风颂》。
雪莱的墓碑上镌刻着援引莎士比亚《暴风雨》中的三行诗句:“他的一切并没有消失,只是经历过海的变异,已变的丰富而神奇。
”三、创作背景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雪莱,在短暂的一生中,以诗文为刀枪,挑战神权,攻击专制,揭露暴政;以诗文为号角,鼓吹民主,呼吁自由,号召“解放全人类”。
诗人的一生,满怀对被压迫人民被奴役民族的热爱,不畏强权,追求真理,用诗歌向人间播撒革命的火种。
他的名作《致云雀》以壮美的激情、辽阔的境界和浪漫主义直抒胸臆的手法为诗人赢得极高声誉,诗中的云雀即倾注了诗人高贵的灵魂、人格化的云雀,成为诗人自我形象的化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云雀》教学设计
【文本解读】
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后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的独立战争等使得欧美资产阶级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思想和言论自由,但之后英国资产阶级与封建主的重新勾结,以及一系列战争的爆发,使得人民的自由又受到了限制。
在雪莱创作这首诗时,黑暗与恐怖正笼罩着整个英国社会,圈地运动和经济危机使得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完全得不到保障。
《致云雀》是雪莱抒情诗中的精品,几乎融入了雪莱全部的个性气质,道德观念和精神境界,这首诗借助云雀翱翔天际的情景,体现了雪莱美好公正的社会理想,表现了雪莱对光明的向往,对理想的追求。
【教学目标】
1.把握云雀的象征意义,理解诗人对光明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
2.分析文中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了解本文采用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
的内涵以及表达效果。
3.理解本诗起承转合、前后呼应、环环相扣等在结构安排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云雀的象征意义和本诗的结构特点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知道这是谁的诗句吗?——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
今天学的这首诗是1820年夏季一个黄昏,雪莱在莱杭郊野散步时听到云雀呜叫有感而作
二、走进作者
雪莱(1792-1822),英国著名作家、浪漫主义诗人。
1822年7月8日在海上遭遇风暴
去世,不满30周岁。
他的墓志铭是引自莎士比亚《暴风雨》中的句子:他并没有消失什么,不过感受了一次海水的变幻,成了富丽珍
奇的瑰宝。
恩格斯称他是“天才的预言家”,此外,雪莱还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
他最著名的作品是《西风颂》《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和《致云雀》。
雪莱的诗歌象征意义很强,常通过描写大自然的力量以寄托自己对光明、自由的追求。
雪莱作品中的幻想性、描写大自然的自由手法、奇妙无穷的比喻与语言的音乐性,构成了雪莱抒情诗复杂多变的艺术风格。
三、多样朗读,感知文本
1、自由大声朗读文本,选出你最喜欢的一节读给同桌听。
2、毛遂自荐朗读,其他同学做好评价。
(提示:语调、语速、情感)
选择最喜欢的章节读
3.教师示范朗诵(或背诵),学生小声跟读。
提示:学生注意老师示范朗诵过程中的节奏、抑扬、语调等,尤其是注意情感。
4.学生反复朗诵,注意纠正朗读中出现的错误,读出诗歌的音乐美和情感美来。
四、诗歌结构特点
问题1:全诗共21节,题目《致云雀》,你觉得写了的云雀的哪些内容?(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抓原文的词语,也可自己概括)
参考:云雀的特点(快乐的精灵)、云雀的歌唱等
问题2:哪一小节能够涵盖主要内容呢?哪些小结是写的云雀的特点?哪些小结写的是云雀的歌声?
明确:第1小节,诗人总体评价云雀及其歌声。
2-4节是云雀飞翔
从5--12节是云雀的歌声,13-17歌声神圣、欢快的原因,18-21,人鸟对比,表达愿望。
问题3:结构这样安排,这样不是杂乱无章吗?
明确:不是。
第一小节是总体评价是欢乐的精灵,以来自“天堂或天堂的邻近”,暗示欢乐歌声的神圣,几乎等于说:此曲只应天上有。
然后展开描绘它外在的形态;又写了云雀欢乐明朗优美的歌声,探讨了神圣、欢快、欢愉的原因,最后进行人鸟的对比,表达愿望——渴望传递云雀的快乐与爱。
第3-4节是承上启下的作用,描写云雀飞上晴空迎接朝阳,以一系列欢快明朗的形象感染读者的同时,也把读者的思绪引回云雀的歌声。
第12节,以“晶莹闪烁的草地”“春霖洒落的声息”,“雨后苏醒的花蕾”这三个密集的形象带出三个概括性强而准确的形容词:明朗、欢悦、清新,在更高层次上对云雀的歌声做出评价。
第13节承上启下的作用,飞禽或是精灵呼应第一节诗中的“你好啊,欢乐的精灵,你似乎从不是飞禽”,然后以设问的方式给予答案。
因此,全诗二十一节。
从赞美开始,以感叹告终。
层次分明,结构严谨,环环相扣,前后呼应,在结构安排上,独有匠心。
五、赏表现手法
问题4:歌声是虚无缥缈,摸不着的,作者是怎样化不可捉摸为可知可感的?
学生思考并用下面的形式回答:
(原句)(手法)(效果)
参考:
“像一片烈火的轻云”,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的描绘出云雀一跃而上,边飞边唱的飒爽英姿,也是诗人蔑视黑暗现实,追求光明与真理勇于献身理想的精神写照。
以“星光的利箭”、“明月的清辉”运用比喻(通感)等视觉形象描绘听觉上的
优美感受,化抽象为具体。
把云雀比作“诗人”,突出云雀能够带给人们希望,唤醒人们的灵魂。
又以“都被未曾留意过的希望和忧虑唤醒”一句表明云雀感受的细致,想象力的博大。
诗人运用比喻、类比、设问的方式,对云雀加以描绘。
他把云雀比作诗人,比作深闺中的少女,比作萤火虫,使云雀美丽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诗人把云雀的歌声同春雨、婚礼上的合唱、胜利的歌声相比,突出云雀歌声所具有的巨大力量。
总结:浪漫主义的手法,多种修辞,赞颂云雀。
六、云雀的象征意义
问题5:第13—15节在这三节诗中,诗人认为“爱情或醇酒的颂歌”“赞婚的合唱”“凯旋的欢歌”都是“空洞的浮夸”“总有着贫乏”,都不能与云雀的歌唱相比,诗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讨论)
明确:雪莱认为,没有高尚的思想、情操,便无从创造美的艺术作品。
“赞婚的合唱”和“凯旋的欢歌”之所以必定贫乏,是因为在他看来,传统的婚姻制度不过是人压迫人的秩序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带来“凯旋”的战争和暴力本身则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第15节提出了艺术与生活和自然的关系。
雪莱认为,艺术是生活的“维妙惟肖的再现”。
雪莱也非常重视想象,“诗可以解作想象的表现”。
不过,他所推崇的想象也来源于生活。
他在谈到自然风光、山川姿色、人间暴政、战争场景和人类各种文明成就时说:“我就是从这些源泉中吸取了我的诗歌形象的养料。
”绮丽的浪漫主义之花,也深深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
问题6:诗歌的最后四个小节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在诗歌的最后四个小节中,诗人运用了对比,将凡人和云雀也可以说是现实中的自我和理想中的自我做了对比,凡人渴求虚无之物,被现实束缚,而云雀却早已超
脱了这一切。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凡人永远为外物所累,永远不可能超越云雀的境界,在最后一节中,诗人抒发了自己的愿望,希望能够得到云雀所孰知的一半的欢欣,希望能够活出理想中的自我。
问题7:有人说,《致云雀》中的云雀就是诗人自己的化身,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雪莱诗中云雀这一形象并不仅仅是自然界中的云雀,也是诗人理想中的自我形象或诗人理想的载体。
①云雀展翅翱翔,冲向天际,体现了诗人希望冲破世俗的阻挠,渴望自由美好的愿景。
②云雀隐身在云中歌唱,体现了诗人不愿追求功名利禄,高官爵位,而愿意用自己的笔去唤起人间的爱与同情的高贵品格③云雀所熟知的欢心,体现了诗人对公正和谐的社会理想的渴望。
诗人和云雀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都追求光明,蔑视地面,都向往理想的世界。
所不同的只是诗人痛苦地感到了理想与现实间的巨大差距,而这个差距对云雀是不存在的。
诗人虽然痛苦,但仍以积极的态度却化解感伤。
小结
《致云雀》全诗无一处不写云雀,同时,无一处不有雪莱的自我,是诗人理想化的自我写照。
如丹麦著名文学评论家乔治·布朗兑斯所说,雪莱的自我大到足以拥抱全宇宙。
美好思想感情和杰出艺术形式使《致云雀》成为英国诗歌中的珍品,读后令人感受到欧洲民族革命时期的可喜形势,争取自由解放的乐观主义精神,从而对人民光明的前景增强了无穷的信心。
七、作业
1、选取你喜欢的2-3节背诵
2、课后阅读雪莱的其他诗篇,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雪莱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