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教版必修一致云雀教案
《致云雀》语文教案
《致云雀》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3)分析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2)学会欣赏诗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云雀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我、追求梦想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
(2)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3)诗歌情感的体会和表达。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抽象的意象的理解。
(2)诗歌深层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2. 互动式教学法: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
3. 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培养审美情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诗歌内容,了解诗人背景,准备相关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预习诗歌,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云雀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主题。
(2)简要介绍诗人雪莱的背景,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歌的字词、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2)分析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想象诗歌中的画面,感受诗人对云雀的赞美之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培养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
(2)鼓励学生在课后积极表达自我、追求梦想。
6. 布置作业(1)背诵诗歌。
(2)写一篇关于自己梦想的短文。
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引导学生比较《致云雀》与其他描写自然景象的诗歌,如《静夜思》、《春晓》等,分析各自的表现手法和情感。
【高中语文】《致云雀》教案+统编版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致云雀》教案+统编版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2)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感情;(3)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云雀的赞美之情,培养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2)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人文素养;(3)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基本内容理解和主题思想的把握;2. 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的分析;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1. 诗中一些生僻词汇和难点句子的理解;2. 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创作手法的把握;3. 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致云雀》统编版必修上册;2. 参考资料:有关《致云雀》的解析、评论和相关作品;3. 教学设备:多媒体投影仪、白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2)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诗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感情,分享自己的感悟。
4. 课堂讲解:(1)讲解诗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2)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引导学生欣赏诗歌;(3)阐述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感情,让学生深入领会诗人的意图。
5. 实践与拓展:(1)让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或表演,提高表达能力;(2)鼓励学生创作类似的诗歌,培养创新精神和想象力;(3)组织学生进行诗歌评论,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高中语文】《致云雀》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致云雀》的主题和结构;(2)能够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3)能够准确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默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阅读理解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3)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2)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欣赏能力;(3)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致云雀》的主题和结构;(2)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3)感受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 教学难点:(1)诗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的解读;(2)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表达技巧的掌握;(3)个性化解读和创意写作的展开。
1. 导入:(1)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引发对云雀的兴趣;(2)邀请学生分享对云雀的认识和感受;(3)引出课文《致云雀》的主题和结构。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2)让学生默读课文,注意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3)让学生结合注释和课后题,自主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对诗中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的理解;(2)全班交流:邀请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和互动;(3)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表达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2. 强调对诗中的意象和情感的理解和感受;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致云雀》,加强语感和理解;2. 结合课后的练习题,深入解读诗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3. 选择一种修辞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进行创意写作练习。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美。
2.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4《致云雀》教学设计
《致云雀》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学习诗人运用比喻、拟人、象征等多种修辞手法表达情感的方法。
2.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层次,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生命意义。
3.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诗歌中云雀的形象美和诗人所营造的意境美。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进行诗歌创作。
4.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雪莱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环境,理解诗歌所反映的文化内涵。
体会诗人对自由、美好和理想的追求,传承和弘扬积极向上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云雀的象征意义,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
赏析诗歌的语言艺术,体会诗歌的音乐美和形象美。
2.教学难点领悟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和深刻的人生思考。
探究诗歌的艺术手法与诗歌主题的内在联系。
三、教学设想本诗充满激情和浪漫色彩,教学时将以诵读为基础,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之美。
通过对云雀形象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运用多媒体资源,展示相关图片和音频,帮助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诗歌朗诵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2.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形象、语言、结构等,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含诗歌原文、作者简介、写作背景、相关图片、音频和视频等资料。
2.准备诗歌朗诵的背景音乐。
六、教学课时2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5分钟)1.播放一段云雀欢快鸣叫的音频,让学生闭上眼睛倾听,然后谈谈感受。
2.引出课题《致云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10分钟)1.介绍雪莱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和在英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珀西·比希·雪莱(PercyByssheShelley,1792年8月4日—1822年7月8日),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
2.4致云雀-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019版)教案
2.4 致云雀-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019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诗歌鉴赏方法,理解诗歌的含义;2.能够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现实与理想以及内心情感的关系;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二、教学重点1.诗歌鉴赏方法的掌握;2.人与自然、现实与理想以及内心情感的关系的深入思考。
三、教学难点1.诗歌的内涵解读;2.如何诠释人与自然、现实与理想以及内心情感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文化难题《致云雀》。
2. 课文解读(25分钟)1)阅读文本要求学生默读《致云雀》诗歌,理解文本。
2)分析诗歌形式1.脚的构成;2.韵的形式;3.诗歌的整体特征。
3)解读诗歌内涵1.诗歌中的人物;2.人与自然的关系;3.现实与理想的关系;4.诗歌表现的内心情感。
3. 诗歌鉴赏方法的掌握(30分钟)1)注重感性体验让学生通过自己对诗歌的感受,理解诗歌的含义。
2)注意形式分析让学生掌握鉴赏诗歌的形式方法。
3)了解文化背景了解诗歌的文化背景,理解诗歌的情境。
4. 人与自然、现实与理想以及内心情感的关系的深入思考(25分钟)1)人与自然诗歌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的敬畏,以及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
2)现实与理想诗歌中现实与理想的关系,表达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对未来的渴望和追求。
3)内心情感诗歌中表达出作者深深的思乡情感,强调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
5. 作文练习(30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并参照课文,写一篇文章,反思自己对人与自然、现实与理想以及内心情感的理解。
五、教学总结通过对《致云雀》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诗歌鉴赏的方法,也深入思考了人与自然、现实与理想以及内心情感的关系,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高中语文《致云雀》教案
高中语文《致云雀》教案第一章: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1.1 诗歌背景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的社会背景诗人雪莱的生平简介《致云雀》创作的背景及意义1.2 诗歌作者珀西·比希·雪莱(Percy Bysshe Shelley)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作品特点及影响第二章:诗歌内容解析2.1 诗歌结构诗节划分及韵律特点诗歌主题及情感表达2.2 诗歌意象云雀的形象特点自然景物的描绘与象征意义2.3 诗歌语言与修辞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词语的选择与意义第三章:诗歌主题探讨3.1 自然与人的关系云雀与天空、大地的联系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3.2 自由与束缚云雀的自由飞翔诗歌中对社会束缚的批判3.3 诗歌中的理想主义情怀对完美世界的向往对人类精神境界的追求第四章:诗歌创作手法分析4.1 诗歌的形式与风格自由诗的特点诗歌中的音乐性与节奏感4.2 意象与象征手法的运用云雀的象征意义其他自然景物的象征含义4.3 情感表达与哲理思考诗歌中的情感起伏对生命、自由等主题的哲学思考第五章:教学活动设计5.1 课前准备收集雪莱的生平资料及作品准备相关诗歌鉴赏的辅助材料5.2 课堂讲解与讨论对诗歌背景、内容进行讲解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意象、修辞手法等5.3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翻译诗歌中的某一节写一篇关于诗歌主题的思考essay第六章:小组合作活动6.1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6.2 活动设计分学生为小组,每组选择一首雪莱的诗歌小组成员共同讨论诗歌的主题、意象、修辞手法等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第七章:诗歌创作练习7.1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加深学生对诗歌形式和手法的理解7.2 活动设计学生模仿《致云雀》的诗歌形式,创作一首关于自然或自由的诗歌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进行评价和交流第八章:诗歌表演8.1 活动目的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体验8.2 活动设计学生选择一首雪莱的诗歌进行表演学生通过动作、语言、表情等方式表达诗歌的情感和意境进行表演展示,进行评价和交流第九章:诗歌主题讨论9.1 活动目的深入探讨诗歌主题,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能力9.2 活动设计学生分组讨论雪莱诗歌中的主题,如自由、自然、理想主义等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提出问题进行讨论第十章:教学评价10.1 评价方法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表现评估学生的作业和创作作品收集学生的反馈和意见10.2 评价标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创作能力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表达能力10.3 教学反思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思考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改进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反馈,调整教学计划第十一章:拓展阅读与研究11.1 活动目的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11.2 活动设计学生选择一位与雪莱代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进行研究学生阅读该诗人的作品,分析其诗歌风格和主题第十二章:诗歌展览12.1 活动目的提高学生的展示能力和创造力增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12.2 活动设计学生选择一首雪莱的诗歌进行展览设计学生通过图片、文字、艺术品等形式展示诗歌的意境和主题进行展览展示,进行评价和交流第十三章:诗歌戏剧表演13.1 活动目的提高学生的戏剧表演能力和创造力增强学生对诗歌的情感体验和理解13.2 活动设计学生选择一首雪莱的诗歌进行戏剧表演学生通过对话、动作、表情等方式展现诗歌的情感和意境进行戏剧表演展示,进行评价和交流第十四章:教学资源整合14.1 活动目的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交流14.2 活动设计教师分享教学经验和资源教师合作开发新的教学活动和材料教师共同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第十五章:教学总结与反思15.1 教学总结总结整个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成果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15.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和意见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反馈,调整教学计划15.3 教学改进根据教学总结和学生的反馈,提出教学改进的措施制定下一步的教学计划和目标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分析了高中语文《致云雀》教案,共包含十五个章节。
《致云雀》教案简编
《致云雀》教案简编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致云雀》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人对云雀的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自由、理想的追求,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致云雀》的诗意、诗韵和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诗人对云雀的赞美与自我寄托。
三、教学准备:1. 教材:《致云雀》原文。
2. 教具:多媒体设备。
3. 课前任务:让学生预习《致云雀》,了解诗人背景及诗歌创作背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云雀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云雀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2. 朗读与感悟:让学生朗读《致云雀》,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引导学生关注诗人对云雀的赞美。
3. 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结构,探讨诗人为何赞美云雀,云雀代表了什么意义。
4. 深入探讨: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诗人如何通过云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想。
5. 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推荐相关诗歌进行拓展阅读。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致云雀》的理解程度和诗歌鉴赏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书写《致云雀》的读后感,要求不少于300字。
八、教学资源1. 《致云雀》原文。
2. 诗人雪莱的背景资料。
3. 与云雀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4. 其他赞美自然的诗歌文本。
九、教学扩展活动1. 组织诗歌朗诵会,让学生选择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诵表演。
《致云雀》语文教案
《致云雀》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致云雀》诗歌;(2)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3)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中的大自然之美,体会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感和使命感;(3)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2. 诗歌主题思想的把握;3.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抽象的意象和深层次的含义理解;2. 诗歌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分析;3. 诗歌情感的体会和表达。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的课件和教学素材;2. 学生准备课本和相关参考资料;3. 课堂所需音响、图片等辅助教学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云雀的歌声,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的美好;(2)简介诗人雪莱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题目导入,让学生猜测诗歌内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读诗歌,理解大意;(2)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和指导。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和指导。
4.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诗歌,分析主题思想;(2)讲解诗歌中的难点和重点;(3)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歌中的情感;(2)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美;(3)教师点评学生的朗读和情感表达。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2)强调诗歌欣赏的方法和重要性;(3)布置课后作业。
7. 课后作业:(1)背诵《致云雀》诗歌;(2)写一篇关于诗歌主题思想的短文;(3)收集其他雪莱的诗作,进行阅读和欣赏。
【高中语文】《致云雀》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致云雀》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2)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2)学会从不同角度解读诗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云雀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2)学会关注自然,关爱生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2.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3.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生僻字词;2.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创作背景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诗歌原文、注释、背景资料等;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心得和感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播放云雀鸣叫的声音,引导学生关注自然;1.2 提问:你们对云雀有什么印象?2. 自主学习2.1 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2.2 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中的生僻字词;2.3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3. 合作探讨3.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3.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点评、总结。
4. 诗歌朗读与背诵4.1 学生分组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4.2 教师挑选学生进行诗歌背诵,鼓励全班同学积极参与。
5. 课堂小结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理解和鉴赏方法;5.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6. 作业布置6.2 学生作业完成后,教师进行批改和反馈。
六、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明确且实现;2.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教学内容是否难易适中,是否超出学生的理解范围;4. 学生参与度如何,是否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5. 教学评价是否全面,是否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2.4致云雀教案(3)部编版必修上册
在行为习惯方面,高中一年级学生大多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但部分学生存在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参与度不足的问题。这可能导致以下影响:
-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教学管理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和进度监控。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提前接触诗歌内容,为课堂深入学习做好准备。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对诗歌的基本鉴赏能力。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诗歌朗诵音频,让学生在听觉上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引出本课主题。
-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诗歌的韵律、意象、修辞手法等,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围绕《致云雀》一诗,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首先,提升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诗歌的韵律、意象、修辞手法,使学生深入感受浪漫主义诗歌的艺术魅力,培养审美情趣;其次,强化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品味、解读诗歌的过程中,学会运用生动、贴切的词语表达个人情感和观点;再次,锻炼思维品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诗歌内涵,培养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最后,加强文化理解,通过了解雪莱及其时代背景,使学生认识到诗歌与历史、文化的关系,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这些核心素养目标与教材紧密结合,有助于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
-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在线平台跟踪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阅读课文,观看视频,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高中语文】《致云雀》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致云雀》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2)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读诗歌;(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云雀的赞美和向往之情;(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追求自由和美好生活的情感态度;(3)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质。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2.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词汇和难理解句子的解释;2.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3. 将诗歌中的情感和思想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的原文和相关背景资料;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文具;3. 教学设施准备:黑板、多媒体设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2)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大意;(2)学生结合注释和课后练习,自主解读诗歌中的生僻词汇和难理解句子;(3)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2)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诗歌,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
4.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2)学生举例说明并分享自己的感悟;(3)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云雀的赞美和向往之情;(2)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感悟;(3)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6.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2)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高中语文】《致云雀》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致云雀》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致云雀》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雪莱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3)能够领悟诗中所表达的作者对自由、理想、生命的热爱和追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
(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学会抒发自己的情感,培养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的美,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2)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追求自由、理想、生命。
二、教学重点1. 课文《致云雀》的基本内容及其主题。
2. 诗中的意象、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深奥的意境和抽象的思想的理解。
2. 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雪莱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让学生结合注释,解释生词和难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让学生谈谈对诗歌的感悟和体会。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和情感,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作者对自由、理想、生命的热爱和追求。
(2)引导学生抒发自己的情感,培养写作能力。
6. 小结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致云雀》,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2. 结合自己的生活和情感,写一篇关于追求自由、理想、生命的作文。
3. 推荐阅读其他雪莱的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课文《致云雀》为例,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主题。
3. 采用情感教学法,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培养对文学的热爱,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高中语文《致云雀》教案
高中语文《致云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形式和特点;(2)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3)能够把握诗人的情感态度和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2)通过分析、解读,提高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3)通过写作、表达,提升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的美,培养对文学的热爱;(2)领悟诗人对自由、理想的追求,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3)学会尊重他人,培养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基本形式和特点;2. 诗中的意象、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3. 诗人的情感态度和主题思想。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抽象的意象和深层的象征意义的理解;2. 诗人情感态度的把握;3. 诗歌创作的手法和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的文本和相关资料;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2)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 文本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2)学生讨论诗人的情感态度和主题思想。
3. 解读诗歌:(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诗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2)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4. 诗歌创作:(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2)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互相欣赏和交流。
(1)教师对学生的诗歌创作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比较《致云雀》与其他诗歌的异同,如形式、主题、情感等;(2)学生通过比较,深入理解诗歌的特点和魅力。
2. 文学探究:(1)教师引导学生从文学角度探究诗中的意象、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的运用;(2)学生通过探究,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和分析能力。
七、作业设计1. 抄写《致云雀》诗歌,加强语言表达能力;2. 写一篇关于《致云雀》的读后感,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3. 创作一首以“自由”为主题的诗歌,锻炼自己的文学创作能力。
《致云雀》教案简编
《致云雀》教案简编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致云雀》诗歌;(2)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3)分析诗中的意象,领会诗人对云雀的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读诗歌内容;(2)学会欣赏诗歌,培养审美情趣;(3)学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3)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2. 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分析;3. 诗歌意象的把握和情感的体会。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抽象意象的理解;2. 诗歌情感的深入体会。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内容、意象等;2.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3. 欣赏法:聆听云雀歌声,感受诗歌意境;4. 创作法:学生尝试创作赞美诗。
五、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1)诗歌朗读:让学生熟悉《致云雀》的节奏和韵律;(2)诗歌解析: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修辞手法等;(3)作业布置:让学生预习诗歌背景,准备第二课时的讨论。
2. 第二课时:(1)诗歌背景介绍:讲解诗人雪莱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内容、意象、情感的理解;(3)诗歌欣赏:聆听云雀歌声,感受诗歌意境;(4)作业布置:让学生尝试创作赞美诗,准备第三课时的展示。
3. 第三课时:(1)学生展示:分享自己创作的赞美诗;(2)互动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交流,提高写作能力;(3)诗歌情感体会:深入体会《致云雀》中的情感,感受诗人对云雀的赞美之情;4. 第四课时:(1)课后感悟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3)拓展延伸:推荐其他赞美自然的诗歌,让学生进一步欣赏和体会;(4)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继续欣赏自然美景,记录下自己的感受。
5. 第五课时:(1)自然美景记录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课后感悟和记录;(3)课程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给予鼓励;(4)作业布置:让学生继续欣赏自然美景,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并尝试创作诗歌。
《致云雀》语文教案【优秀6篇】
《致云雀》语文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书包范文为大家带来的《致云雀》语文教案【优秀6篇】,希望能够给小伙伴们的写作带来一定的启发。
篇一:整体感知篇一1、读完雪莱的《致云雀》,请试着概括主要内容?明确它描绘了在黑夜中呼唤黎明的云雀形象,诗人以饱满的激情写出了自己的精神境界、美学理想和艺术报负,诗中模仿云雀高飞的节奏,云雀一边高蹿,一边歌唱,愈唱愈亮,愈飞愈高。
诗人一面倾听着云雀的歌声,一边希望自己的歌声也能给人们带来快乐和希望。
《致云雀》中的。
“云”被描写为具有旺盛生命力的东西,它从江河湖海中吸取水分,然后降雨到大地,培育出美丽的花朵。
2、试分析“云雀”这一形象61548;第一部分:第1节,对云雀及其歌声总的评价和赞美。
第2节,云雀从地面一跃而起的姿态和边飞边唱的习性。
第3-4节,云雀升上晴空迎接朝阳或送走夕阳时的欢快明朗的形象。
第5-7节,以星光的利箭、明月的清辉、霓虹彩霞降下的美雨比喻云雀的歌唱。
小结:塑造了云雀欢乐的形象。
61548;第二部分:第8节,把云雀比作诗人。
第9-11节,把云雀鸣声比作高贵少女的甜美如爱的歌曲、飞萤与晶莹的流光、玫瑰与醉人的芳香。
第12节,写云雀不只是单纯的明朗、清新、欢悦。
小结:塑造了云雀传播爱与光明的形象61548;第三部分:13-15节,探讨美的根源。
16-17节,探寻欢乐的真正来源。
18-20节,不能快乐的根由。
小结:塑造了云雀丰富明澈的形象61548;第四部分:第21节,以感叹的口吻表达了他的愿望和抱负——拥有云雀的欢欣。
小结:塑造了云雀和谐、炽热的理想形象【总括】雪莱诗中这一云雀形象,并不纯然是自然界中的云雀,而是诗人的理想自我形象或诗人理想的形象载体。
诗人和云雀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都追求光明,蔑视地面,都向往理想的世界。
所不同的只是诗人痛苦地感到了理想与现实间的巨大差距,而这个差距对云雀是不存在的。
高中语文《致云雀》教案
高中语文《致云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2)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诗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中所表现的云雀的美好形象,体会作者对理想生活的追求;(2)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培养审美情趣;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与背诵;2. 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分析;3. 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抽象意象的理解;2. 诗歌深层含义的挖掘;3. 诗歌创作背景对诗歌理解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意象、修辞手法等;2. 互动式教学法:提问、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句,让学生深入理解;4.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诗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3. 讲解:讲解诗歌中的关键词、意象、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诗歌,培养创新思维;7. 作业布置:背诵诗歌,完成相关练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诗歌背诵、练习解答等,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4. 小组讨论评价:对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观点阐述、交流互动等,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让学生欣赏其他赞美鸟类的诗歌,如《鸟之歌》等,比较不同诗歌的主题、意象、表现手法等,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2.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赞美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3. 文化探究:引导学生了解云雀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象征意义,如在希腊神话中云雀代表欢乐和自由,加深学生对诗歌文化内涵的理解。
【新教材】人教版必修一 致云雀 教案
《致云雀》教学设计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后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的独立战争等使得欧美资产阶级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思想和言论自由,但之后英国资产阶级与封建主的重新勾结,以及一系列战争的爆发,使得人民的自由又受到了限制。
在雪莱创作这首诗时,黑暗与恐怖正笼罩着整个英国社会,圈地运动和经济危机使得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完全得不到保障。
《致云雀》是雪莱抒情诗中的精品,几乎融入了雪莱全部的个性气质,道德观念和精神境界,这首诗借助云雀翱翔天际的情景,体现了雪莱美好公正的社会理想,表现了雪莱对光明的向往,对理想的追求。
【教学目标】1。
把握云雀的象征意义,理解诗人对光明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
2.分析文中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了解本文采用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的内涵以及表达效果。
3.理解本诗起承转合、前后呼应、环环相扣等在结构安排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云雀的象征意义和本诗的结构特点三、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知道这是谁的诗句吗?—-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
今天学的这首诗是1820年夏季一个黄昏,雪莱在莱杭郊野散步时听到云雀呜叫有感而作雪莱(1792-1822),英国著名作家、浪漫主义诗人。
1822年7月8日在海上遭遇风暴去世,不满30周岁。
他的墓志铭是引自莎士比亚《暴风雨》中的句子:他并没有消失什么,不过感受了一次海水的变幻,成了富丽珍奇的瑰宝。
恩格斯称他是“天才的预言家",此外,雪莱还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
他最著名的作品是《西风颂》《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和《致云雀》。
雪莱的诗歌象征意义很强,常通过描写大自然的力量以寄托自己对光明、自由的追求。
雪莱作品中的幻想性、描写大自然的自由手法、奇妙无穷的比喻与语言的音乐性,构成了雪莱抒情诗复杂多变的艺术风格。
三、多样朗读,感知文本1、自由大声朗读文本,选出你最喜欢的一节读给同桌听.2、毛遂自荐朗读,其他同学做好评价。
【高中语文】《致云雀》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致云雀》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诗文中的生僻词汇和古代文化知识。
(2)能够把握诗文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能够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通过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提高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诗文中的生僻词汇和古代文化知识。
2. 诗文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 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抽象的意象和深层次的情感。
2. 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简要介绍诗文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注意生僻词汇的读音和词义。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文的大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文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鉴赏分析(1)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美感和艺术特色。
5. 朗读背诵(1)组织学生朗读诗文,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2)鼓励学生进行背诵,提高语文素养。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
(2)提出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行诗文的鉴赏分析和朗读背诵。
五、课后作业1. 鉴赏分析:《致云雀》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朗读背诵:选择一首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读背诵。
3. 写作练习:以“云雀”为主题,写一首小诗。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合作等,评价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精神。
2.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批改,评估学生对诗文生僻词汇、古代文化知识和主题思想的掌握情况。
【新教材】新人教版必修上册《致云雀》教案
《致云雀》教学设计【文本解读】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后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的独立战争等使得欧美资产阶级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思想和言论自由,但之后英国资产阶级与封建主的重新勾结,以及一系列战争的爆发,使得人民的自由又受到了限制。
在雪莱创作这首诗时,黑暗与恐怖正笼罩着整个英国社会,圈地运动和经济危机使得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完全得不到保障。
《致云雀》是雪莱抒情诗中的精品,几乎融入了雪莱全部的个性气质,道德观念和精神境界,这首诗借助云雀翱翔天际的情景,体现了雪莱美好公正的社会理想,表现了雪莱对光明的向往,对理想的追求.【教学目标】1。
把握云雀的象征意义,理解诗人对光明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
2.分析文中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了解本文采用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的内涵以及表达效果.3。
理解本诗起承转合、前后呼应、环环相扣等在结构安排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云雀的象征意义和本诗的结构特点三、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知道这是谁的诗句吗?——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
今天学的这首诗是1820年夏季一个黄昏,雪莱在莱杭郊野散步时听到云雀呜叫有感而作二、走进作者雪莱(1792—1822),英国著名作家、浪漫主义诗人。
1822年7月8日在海上遭遇风暴去世,不满30周岁。
他的墓志铭是引自莎士比亚《暴风雨》中的句子:他并没有消失什么,不过感受了一次海水的变幻,成了富丽珍奇的瑰宝.恩格斯称他是“天才的预言家”,此外,雪莱还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
他最著名的作品是《西风颂》《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和《致云雀》。
雪莱的诗歌象征意义很强,常通过描写大自然的力量以寄托自己对光明、自由的追求。
雪莱作品中的幻想性、描写大自然的自由手法、奇妙无穷的比喻与语言的音乐性,构成了雪莱抒情诗复杂多变的艺术风格。
三、多样朗读,感知文本1、自由大声朗读文本,选出你最喜欢的一节读给同桌听。
2、毛遂自荐朗读,其他同学做好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云雀》教学设计
【文本解读】
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后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的独立战争等使得欧美资产阶级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思想和言论自由,但之后英国资产阶级与封建主的重新勾结,以及一系列战争的爆发,使得人民的自由又受到了限制.在雪莱创作这首诗时,黑暗与恐怖正笼罩着整个英国社会,圈地运动和经济危机使得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完全得不到保障。
《致云雀》是雪莱抒情诗中的精品,几乎融入了雪莱全部的个性气质,道德观念和精神境界,这首诗借助云雀翱翔天际的情景,体现了雪莱美好公正的社会理想,表现了雪莱对光明的向往,对理想的追求.
【教学目标】
1。
把握云雀的象征意义,理解诗人对光明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
2.分析文中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了解本文采用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
的内涵以及表达效果。
3.理解本诗起承转合、前后呼应、环环相扣等在结构安排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云雀的象征意义和本诗的结构特点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知道这是谁的诗句吗?-—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
今天学的这首诗是1820年夏季一个黄昏,雪莱在莱杭郊野散步时听到云雀呜叫有感而作
二、走进作者
雪莱(1792-1822),英国著名作家、浪漫主义诗人。
1822年7月8日在海上遭遇风暴去世,不满30周岁.他的墓志铭是引自莎士比亚《暴风雨》中的句子:他并没有消失什么,不过感受了一次海水的变幻,成了富丽珍
奇的瑰宝。
恩格斯称他是“天才的预言家",此外,雪莱还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
他最著名的作品是《西风颂》《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和《致云雀》。
雪莱的诗歌象征意义很强,常通过描写大自然的力量以寄托自己对光明、自由的追求。
雪莱作品中的幻想性、描写大自然的自由手法、奇妙无穷的比喻与语言的音乐性,构成了雪莱抒情诗复杂多变的艺术风格.
三、多样朗读,感知文本
1、自由大声朗读文本,选出你最喜欢的一节读给同桌听。
2、毛遂自荐朗读,其他同学做好评价.(提示:语调、语速、情感)
选择最喜欢的章节读
3.教师示范朗诵(或背诵),学生小声跟读。
提示:学生注意老师示范朗诵过程中的节奏、抑扬、语调等,尤其是注意情感。
4.学生反复朗诵,注意纠正朗读中出现的错误,读出诗歌的音乐美和情感美来。
四、诗歌结构特点
问题1:全诗共21节,题目《致云雀》,你觉得写了的云雀的哪些内容?(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抓原文的词语,也可自己概括)
参考:云雀的特点(快乐的精灵)、云雀的歌唱等
问题2:哪一小节能够涵盖主要内容呢?哪些小结是写的云雀的特点?哪些小结写的是云雀的歌声?
明确:第1小节,诗人总体评价云雀及其歌声。
2—4节是云雀飞翔
从5——12节是云雀的歌声,13—17歌声神圣、欢快的原因,18-21,人鸟对比,表达愿望.
问题3:结构这样安排,这样不是杂乱无章吗?
明确:不是。
第一小节是总体评价是欢乐的精灵,以来自“天堂或天堂的邻近”,暗示欢乐歌声的神圣,几乎等于说:此曲只应天上有。
然后展开描绘它外在的形态;又写了云雀欢乐明朗优美的歌声,探讨了神圣、欢快、欢愉的原因,最后进行人鸟的对比,表达愿望——渴望传递云雀的快乐与爱。
第3-4节是承上启下的作用,描写云雀飞上晴空迎接朝阳,以一系列欢快明朗的形象感染读者的同时,也把读者的思绪引回云雀的歌声.
第12节,以“晶莹闪烁的草地”“春霖洒落的声息",“雨后苏醒的花蕾”这三个密集的形象带出三个概括性强而准确的形容词:明朗、欢悦、清新,在更高层次上对云雀的歌声做出评价。
第13节承上启下的作用,飞禽或是精灵呼应第一节诗中的“你好啊,欢乐的精灵,你似乎从不是飞禽",然后以设问的方式给予答案。
因此,全诗二十一节。
从赞美开始,以感叹告终。
层次分明,结构严谨,环环相扣,前后呼应,在结构安排上,独有匠心。
五、赏表现手法
问题4:歌声是虚无缥缈,摸不着的,作者是怎样化不可捉摸为可知可感的?
学生思考并用下面的形式回答:
(原句)(手法) (效果)
参考:
“像一片烈火的轻云”,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的描绘出云雀一跃而上,边飞边唱的飒爽英姿,也是诗人蔑视黑暗现实,追求光明与真理勇于献身理想的精神写照。
以“星光的利箭”、“明月的清辉"运用比喻(通感)等视觉形象描绘听觉上的优美感受,化抽象为具体。
把云雀比作“诗人”,突出云雀能够带给人们希望,唤醒人们的灵魂.又以“都被未曾留意过的希望和忧虑唤醒"一句表明云雀感受的细致,想象力的博大。
诗人运用比喻、类比、设问的方式,对云雀加以描绘.他把云雀比作诗人,比作深闺中的少女,比作萤火虫,使云雀美丽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诗人把云雀的歌声同春雨、婚礼上的合唱、胜利的歌声相比,突出云雀歌声所具有的巨大力量。
总结:浪漫主义的手法,多种修辞,赞颂云雀.
六、云雀的象征意义
问题5:第13—15节在这三节诗中,诗人认为“爱情或醇酒的颂歌"“赞婚的合唱”“凯旋的欢歌”都是“空洞的浮夸”“总有着贫乏”,都不能与云雀的歌唱相比,诗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讨论)
明确:雪莱认为,没有高尚的思想、情操,便无从创造美的艺术作品。
“赞婚的合唱”和“凯旋的欢歌”之所以必定贫乏,是因为在他看来,传统的婚姻制度不过是人压迫人的秩序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带来“凯旋"的战争和暴力本身则是“一切罪恶的根源”.第15节提出了艺术与生活和自然的关系。
雪莱认为,艺术是生活的“维妙惟肖的再现”.雪莱也非常重视想象,“诗可以解作想象的表现”.不过,他所推崇的想象也来源于生活。
他在谈到自然风光、山川姿色、人间暴政、战争场景和人类各种文明成就时说:“我就是从这些源泉中吸取了我的诗歌形象的养料.”绮丽的浪漫主义之花,也深深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
问题6:诗歌的最后四个小节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在诗歌的最后四个小节中,诗人运用了对比,将凡人和云雀也可以说是现实中的自我和理想中的自我做了对比,凡人渴求虚无之物,被现实束缚,而云雀却早已超脱了这一切.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凡人永远为外物所累,永远不可能超越云雀的境界,在最
后一节中,诗人抒发了自己的愿望,希望能够得到云雀所孰知的一半的欢欣,希望能够活出理想中的自我。
问题7:有人说,《致云雀》中的云雀就是诗人自己的化身,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雪莱诗中云雀这一形象并不仅仅是自然界中的云雀,也是诗人理想中的自我形象或诗人理想的载体.①云雀展翅翱翔,冲向天际,体现了诗人希望冲破世俗的阻挠,渴望自由美好的愿景。
②云雀隐身在云中歌唱,体现了诗人不愿追求功名利禄,高官爵位,而愿意用自己的笔去唤起人间的爱与同情的高贵品格③云雀所熟知的欢心,体现了诗人对公正和谐的社会理想的渴望.
诗人和云雀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都追求光明,蔑视地面,都向往理想的世界.所不同的只是诗人痛苦地感到了理想与现实间的巨大差距,而这个差距对云雀是不存在的。
诗人虽然痛苦,但仍以积极的态度却化解感伤。
小结
《致云雀》全诗无一处不写云雀,同时,无一处不有雪莱的自我,是诗人理想化的自我写照。
如丹麦著名文学评论家乔治·布朗兑斯所说,雪莱的自我大到足以拥抱全宇宙。
美好思想感情和杰出艺术形式使《致云雀》成为英国诗歌中的珍品,读后令人感受到欧洲民族革命时期的可喜形势,争取自由解放的乐观主义精神,从而对人民光明的前景增强了无穷的信心。
七、作业
1、选取你喜欢的2—3节背诵
2、课后阅读雪莱的其他诗篇,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雪莱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