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手法及要领
20种常用按摩美容手法汇总
20种常用按摩美容手法汇总按摩美容手法1、捏法捏法是用手指夹挤治疗养护部位。
可分为三指捏、五指捏及捏脊。
[操作要领]①三指捏法是用拇指与食、中二指指腹相对用力挤压某一部位;②五指捏法是用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用力挤压某一部位。
挤压时用力要均匀、和缓而有节律性。
临床上可根据不同部位选用三指捏法或五指捏法,也可双手同时使用。
③捏脊法是在长强至大椎一条直线上捏挤操作的专用手法。
可拇指在后,食、中二指在前,从长强穴起,用三指捏起皮肤,双手交替滚推捻动向前操作,直至大椎穴上。
亦可食指屈曲在后,拇指在前,用食指桡带及拇指从长强穴起,捏起皮肤双手交替滚推捻动向前操作,直至大椎前。
捻动的过程中可捏三下提一下局部皮肤,以增强疗效。
[作用与应用]捏法可舒筋通络,活血祛瘀,行气导滞。
适用于颈、背、腰、臀、腹及四肢等美形。
捏脊法可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
捏脊法用途广泛,是按摩美容、美形的常用手法之一,也是人体保健及治疗多种疾病的常用手法。
按摩美容手法2、振法振法是以第5掌指关节背侧为吸定点,用腕关节的伸屈和内外旋转,带动手法做往返的滚动。
[操作要领]操作时以手背尺侧近1/2处为附着点。
腕关节摆动时力要均匀,外旋及内旋时均应用同样大小的力,频率120~160次/分。
操作时不可在表皮拖动、碾动。
如以食、中、无名、小指的第一指间关节为着力点,腕部作往返均匀摆动的方法称为“振法”。
[作用与应用]舒筋活血,温经通络,散寒止痛。
可增强肌肉的活动能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及消除肌肉疲劳。
在按摩美容中振法可用于腰、臀、大腿等脂肪沉积部位,还可用于因肥胖而引起的膝关节疼痛及颈部美容等。
按摩美容手法3、揉法揉法是用手掌大鱼际、掌根或手指罗纹面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轻柔缓和的回旋揉动的方法。
揉法可分为带动皮肤揉法及不带动皮肤揉法。
[操作要领]带动皮肤揉法多在点法、按法的基础上,用指腹(拇指或食指、中指、无名指),掌根或大鱼际,贴附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带动皮肤作局部按揉,以增强点、按法的疗效,临床称为按揉法。
按摩手法的要领
按摩手法的要领文章目录*一、按摩手法的要领*二、保健按摩的注意事项*三、中医按摩的作用按摩手法的要领1、按摩手法的要领之搓法用双手的掌面夹住身体的一定部位,相对用力作快速搓揉的同时上下往返的方法称为搓法。
该手法操作时患者肢体放松,医者用双手掌面夹持住肢体的治疗部位,然后相对用力,作方向相反的快速搓揉、搓转或搓摩运动,并同时作上下往返移动。
动作灵活,不滞涩。
搓动要快速均匀,移动要缓慢。
一般以四肢部、协助部最为常用。
搓法刺激量中等,具有行气活血、疏经通络的作用。
2、按摩手法的要领之摩法将手掌掌面或食指、中指、环指三指指面相并贴附于身体的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腕关节主动作环形有节律的抚摩运动的方法称为摩法。
以手掌掌面为着力点的称为掌摩法,以食中、环指三指指面为着力点的称为掌摩法。
3、按摩手法的要领之弹拨法弹拨法可细分为弹法和拨法。
弹法是以拇指和食指指腹相对紧捏肌肉或肌腱,用力提拉,然后迅速放开,使其弹回,好像拉放弓弦的样子,适用于胸背部的骨肉及浅表的肌腱部,有舒筋活络、畅通气血的作用。
拨法则是把手指按在穴位或某个部位上,适当用力下压,到有酸胀感时,再做横向拨动。
实际应用时,可根据指下的“筋结感”,选择使用弹拨法,能解痉止痛,对于松解软组织粘连有一定作用。
4、按摩手法的要领之揉法揉法也是理筋推拿常用的手法,主要是用手掌大鱼际、掌根部分或是手指螺纹面,用力按在某个部位或某个穴位上,动作轻柔缓和,环旋转动。
其中用大鱼际或掌根部着力的称为掌揉法,着力面较广,刺激缓和舒适,适宜各种年龄阶段的人,常用于治疗胃肠道疾病以及因外伤引起的软组织疼痛等症,具有宽胸理气、健脾和胃、消肿止痛的作用。
用指面着力的称为指揉法,力量轻柔,临床上多用于小儿推拿。
保健按摩的注意事项1、应先轻后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体表有个适应的过程,切勿用暴力,以免擦伤皮肤。
其原理是机械能转化为热能,这样能使被按摩的部位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增快,改善局部的营养状况。
推拿按摩手法
推拿按摩手法按摩推拿可以通过刺激人体的体表和穴位,改善皮毛功能和肺气功能,帮助气血的运行和水液代谢,而按摩肌肉则可以改善脾功能。
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推拿按摩手法,希望对你有用!推拿按摩手法1:拍法五指自然并拢,掌指关节微屈,使掌心空虚,然后以虚掌作节律地拍击治疗部位,称为拍法。
1、手法要领:①指实掌虚,利用气体的振荡,虚实结合,要做到拍击声,声声清脆而不甚疼痛。
②拍法要以腕力为主,灵活自如。
③一般拍打3~5次即可,对肌肤感觉迟钝麻木者,可拍打至表皮微红充血为度。
2、适用部位:肩背、腰骶、股外侧、小腿外侧诸部。
3、功效:行气活血,舒筋通络。
4、主治:风湿酸痛,重着麻木、肌肉痉挛等症。
5、举例说明:腰背部风湿酸痛:按揉委中、局部推拿后,在腰背部可涂上少量冬青油,而后作自上而下的拍法,直至表皮微红充血为度。
推拿按摩手法2:揉法用大鱼际、掌根,或手指罗纹面吸附于一定的治疗部位,作轻柔缓和的环旋运动,并带动该部位的皮下组织,称之为揉法。
以大鱼际为力点,称鱼际揉法;以掌根为力点,称掌根揉法;以手指罗纹面为力点,称指揉法。
其中以鱼际揉法的技巧性较高。
推拿按摩手法3:鱼际揉法1、手法要领:①用大鱼际着力,稍用力下压;拇指略内收,指间关节微屈;手腕放松,以腕关节和前臂协调的摆动运动,来带动大鱼际在治疗部位上作环旋状揉动。
若以掌根着力,则称为掌根揉法。
②动作要灵活,力量要轻柔。
施法时既不可在体表造成摩擦,也不可故意在体表揿压。
③动作要有节律性,其频率每分钟约120~160次。
2、适用部位:全身各部位。
以头面、胸腹和四肢诸关节最为常用。
3、功效:疏筋通络,止痛,活血散瘀,健脾和胃,宽胸理气。
4、主治:头痛,面瘫,胸胁痛,脘腹胀痛,四肢软组织损伤。
5、举例说明:头痛、面瘫:在前额及面部用鱼际揉法。
胸胁痛:掌揉章门、期门及患处。
四肢软组织急性损伤:可在患处周围用揉法;而在损伤处一定要给予冰按摩和制动。
推拿按摩手法4:指揉法用拇指或中指罗纹面,或以食、中指,或以食、中、无名指罗纹面,在某一穴或几个穴或某部位上作轻柔的小幅度的环旋柔动,称为指揉法。
推拿六大基本手法
推拿六大基本手法成人推拿基本手法第一节摆动类手法我们把通过腕关节有节奏的摆动,使手法产生的力轻重交替、持续不断地作用于所施部位的手法归类为摆动类手法。
主要包括一指禅推法、滚法和揉法三种。
一、一指禅推法用拇指某部位着力,沉肩、垂肘、悬腕,通过肘关节屈伸,前臂与腕的摆动,带动拇指的联合动作,使着力部对施术部位进行一种活动性、深透性压力刺激的一种手法,称之为一指禅推法。
临床可将其分为一指禅指峰推法、一指禅偏峰推法和一指禅屈指推法。
用拇指指端着力做一指禅推法,即为一指禅指峰推法。
用拇指偏峰着力做一指禅推法,即为一指禅偏峰推法。
拇指屈曲,指端顶于食指桡侧缘,或以罗纹面压在食指的指背上,余指握拳,用拇指指间关节桡侧及背侧着力,做一指禅推法,即为一指禅屈指推法【操作及要领】术者站位或坐位,体态自然、舒展,精神集中。
拇指自然着力,其余手指自然屈曲或平伸,沉肩,垂肘,悬腕。
肘关节做小幅度屈伸、前臂以肘为支点做内外摆动,在前臂连同腕掌摆动带动下,使拇指着力部位对所施部位进行一种节律性、轻重交替性、活动性、深透性压力刺激的操作。
动作频率每分钟120~160次。
(1)沉肩:即肩关节放松,不要耸起,不要外展。
(2)垂肘:肘部自然下垂。
(3)悬腕:腕关节自然屈曲。
(4)掌虚:半握拳,拇指指间关节的掌侧与食指远节的桡侧轻轻接触。
(6)紧推慢移:紧推是指摆动的频率略快,一般每分钟140次左右;慢移是指从一个治疗点到另一个治疗点时应缓慢移动。
(7)蓄力于掌,处力于指,着力于螺纹面:即本法产生的力应从掌而发,通过手指,传达至螺纹面并作用于患者体表,如此使力含而不露。
【临床应用】一指禅推法的特点是接触面积小、深透性好、刺激柔和、应用广泛。
临床主要用于全身各经络、穴位及各种线状与点状部位。
在治疗内、外、妇、儿、骨伤、五官等各科常见病证中均可用到此手法,根据治疗部位和治疗病证的不同可发挥其平衡阴阳、调和营卫、疏通经络、舒筋活血、通调脏腑、消积导滞等广泛的治疗作用。
全身按摩流程操作及要领
全身按摩流程操作及要领全身保健按摩程序一、头部:1、开天门:(1)操作:坐在前头,以两手拇指指腹,置于两眉门的印堂穴,自印堂穴向上直抹到前发际处的神庭穴止,两手拇指轮流进行,反复推抹;(2)要领:两拇指指腹用力要均匀一致,和缓有力,经局部微红为度,局部有酸胀感,有温热及头目轻爽感觉。
2、抹双柳:(1)操作:以两手拇指指端掐双侧攒竹穴,再以指腹自攒竹穴沿眉弓自内向外,经鱼腰穴至眉梢丝穴穴止,推而抹之,往反数次;(2)要领:循环眉弓毛发之中,由内向外推抹,不可逆行,速度宜缓慢,双拇指同时对称着力。
3、掐鱼腰:(1)操作:以两手拇指掐两眉弓中点的鱼腰穴12分钟,然后用拇指指腹自攒竹穴经鱼腰穴,丝竹空穴摩到上关穴止。
(2)要领:摩动时循环眼眶上缘,用力宜缓慢,均匀有力,掐鱼腰穴后局部有不适感,可配合轻微指揉来消除。
4、揉太阳:(1)操作:以两手拇指桡侧,分别置于头部两侧太阳穴,做上下、左右、前后环转揉动,再以两手拇指指腹同时用力自头维穴起向外下方经太阳穴分推至耳门穴止。
(2)要领:揉用力宜轻,摩动时稍着力。
5、掐四白:(1)操作:以两手拇指掐四白穴,再以手拇指指腹自四白穴分推致瞳子髓;(2)要领:力度要轻,用力均匀。
6、掐睛明,点巨骱:(1)操作:掐睛明穴,点巨骱,再以拇指指腹自四白,迎香,巨骱到颧骱,耳门止,反复推摩。
(2)要领:由轻致重,微红。
7、推颊车:(1)操作:用两手拇指指腹按揉颊车穴,然后以拇指置于两耳前下方面军听会穴,沿上颌外缘,经颊车穴至大迎穴。
(2)要领:推动宜轻,按揉时用力应从重。
8、双揪铃铛:(1)以两手拇指与食指揉捏两侧耳部,并向下方揪耳垂。
(2)要领:方向不能反。
9、分推前额:(1)操作:以两拇指偏峰置于前额正中线,向两侧分推到太阳穴、头维穴。
10、推正顶:(1)操作:自鼻尖的素骱穴,经鼻向上沿上沿头部正中线往印堂,神庭,百会强间推摩到哑门穴止。
(2)要领:往上推摩时,沿经穴位应配合点按。
保健按摩师(初级)第八章 按摩的专业技能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三节 全身按摩 二、胸部保健按摩程序
2.开胸顺气法 (1)体位 坐位,按摩师站其侧。 (2)操作 分别以两手掌心分置于胸部背部的璇玑穴、大 椎穴处,自上向下沿胸背正中线抚摩到中庭、至阳穴止, 反复操作数次。 (3)要领 1)双手掌用力要均匀对称,着力缓慢。 2)摩动时手掌要紧贴皮肤,避免搓擦动作。 3)按摩后胸背部有舒适感。
第三节 全身按摩 三、腹部保健按摩程序
2.腹部斜摩法 (1)体位 仰卧位,按摩师坐或站其侧。 (2)操作 以两手掌侧,并置于左右季肋下的腹哀穴处, 自上向对侧内下方斜摩经太乙、水分、神阙、四满、水 道、归来穴止。双手交替,反复斜摩5-10分钟 (3)要领 1)斜摩前先在腹哀穴处摩动5-10次,再斜摩向下方对侧 2)上腹部摩动用力稍重,下腹部稍轻。 3)按摩后有腹部肌肉的牵扯感,全腹部感到舒适温热。
第三节 全身按摩 一、头面部保健按摩程序
4.揉太阳法 (1)体位 仰卧位,按摩师坐其头前方。 (2)操作 按摩师用两手拇指桡侧,分别置于头部两侧的 太阳穴处,做上下、左右、前后环转揉动2-5分钟,再以 两手拇指指腹同时用力自头维穴起向外下方,经太阳分 推至耳门穴止,反复推摩2-5分钟。 (3)要领 1)指揉时用力宜轻,摩动时稍着力 2)按摩时局部酸胀放射至额前,按摩后头脑清爽
第三节 全身按摩 一、头面部保健按摩程序
1.开天门法 (1)体位 坐位或仰卧位,按摩师站立或坐其头前。 (2)操作 按摩师以两手拇指指腹,置于顾客两眉间的印 堂穴处, 自印堂向上直抹到前发际处的神庭穴止。两手 拇指轮流进行,反复推抹20-30次。 (3)要领 1)两手拇指指腹用力均匀一致,和缓有力,以局部微红为 度。 2)按摩时局部有酸胀感,按摩后局部有温热感及头目轻 爽的感觉
第三节 全身按摩 三、腹部保健按摩程序
保健按摩基本技能
保健按摩基本技能(一)呼吸按腹法站立,双脚与肩同宽,全身放松。
双手置于腹部两侧,上身微微后倾约30度,用鼻子缓缓吸入新鲜空气,并意念引导至丹田。
双手轻轻按压腹部约5秒后,缓慢弯腰至约90度,同时双手扶膝,用口呼出浊气,呈圆形呼气。
重复此动作5至10次。
注意思想集中,动作协调。
(二)捻摩头面法双手拇指轻轻捻揉面部两侧及太阳穴,先顺时针方向旋转,再逆时针方向旋转,各捻10至20次。
接着,用双掌摩擦头面部,如同干洗头发一般,重复10至20次。
最后,重点摩擦鼻部周围,直至发热。
手法需轻柔,避免过重。
(三)揉颈拍肩法双掌上下前后揉动颈部约两分钟,然后双肘弯曲,双掌交替拍打双肩部,各拍20次。
手法应先轻后重,以促进血液循环。
(四)拿揉擦臂法先用右手拿揉左手臂,再用左手拿揉右手臂,从上到下各5次。
然后,用掌擦法从肩至手进行摩擦,先左后右,各做5至10次。
最后,双手握拳,双臂做旋转和屈伸活动。
(五)搓胸摩腹法双掌紧贴胸胁两侧,做前后上下往返搓动,快速有力,双手动作协调,直至搓热。
接着,用双掌重叠摩动脐腹部,直至透热。
注意顺时针方向摩动。
(六)揉腰捶击法双手握拳,用拇指关节凸起部紧贴两侧腰眼做旋转揉动,直至出现酸胀发热感。
然后,用双拳虎口平面部捶击腰部,左右各10次。
用力均匀,交替进行。
(七)摩擦腰臀法双掌分别置于腰部两侧,用摩法从腰至臀进行摩擦,重复10次。
接着,用双掌自腰擦至臀部,再重复10次。
动作协调,频率由慢至快。
(八)拿揉擦腿法用双手先拿揉左腿,再拿揉右腿,从髋至踝部各5次。
然后,用双掌擦法从腿上部至下部进行摩擦,先左后右,各做5至10次。
最后,双腿分别做旋转和屈伸活动。
(九)掌摩擦足法取坐位,放松腿部肌肉。
先屈左膝关节,内收小腿,足心向上。
用右手掌摩擦左足心,直至透热后改用掌擦法从足心至足趾擦10至30次。
然后,按同样方法施于右足心部。
(十)呼吸托天法站立,双脚与肩同宽。
双手手指相交叉,掌心向上置于丹田穴下方。
按摩师的全身按摩施术技巧
全身保健按摩的主要部位和施术顺序,已在初级按摩师部分有所阐述。
中级按摩师需要在熟练掌握初级按摩师全身保健按摩手法基础上,增加一些手法。
1.头、面部保健按摩程序(1)开天门(2)抹双柳(3)掐鱼腰(4)揉太阳(5)掐四白1)体位受术者仰卧位,术者坐于头前。
2)操作术者以两手拇指指甲掐四白穴,以两手拇指指腹自四白穴分推到瞳子髎穴处。
3)要领此手法反复3次,力度要轻,用力均匀。
(6)掐睛明1)体位受术者仰卧位,术者坐于头前。
2)操作以两手拇指指甲掐睛明穴,再以两手拇指指腹自睛明穴起经过四白穴、颧髎穴到耳门穴处,进行推摩。
3)要领反复推摩3次,用力轻、缓。
(7)点巨髎1)体位受术者仰卧位,术者坐于头前。
2)操作术者以两手拇指指腹点按巨髎穴,自迎香穴经巨傍穴到颧髎穴处,进行推摩。
3)要领反复推摩3次,用力由轻至重。
(8)推颊车(9)双揪铃铛1)体位受术者仰卧位,术者坐于头前。
2)操作术者以两手拇指与食指揉捏两侧耳部,并向下方揪耳垂。
3)要领向下方牵拉耳垂3~5次,方向不能错。
(10)搓掌浴面1)体位受术者仰卧位,术者坐于头前。
2)操作术者先以两手掌搓热后置两侧面颊部,自下向上经耳前到前额部,进行搓摩。
3)要领用力均匀,反复搓摩10~15次。
(11)分推前额1)体位受术者仰卧位,术者坐于头前。
2)操作术者以两手拇指偏峰置于前额正中线,向两侧分推到太咱穴和头维穴处。
3)要领反复分推,可往返3~5次,用力均匀并有力,如受术者皮肤干燥,可用油性递质;如受术者汗多,可用滑石粉。
可配合指腹搓法于前额左右方向推搓。
(12)推正顶(13)点按百会1)体位受术者仰卧位或坐位,术者坐于头前或站位。
2)操作术者以拇指指腹点按百会穴,以四指指甲掐四神聪穴处。
3)要领手法由轻到重,按压方向应垂直。
(14)分抹五经1)体位受术者仰卧位或坐位,术者坐于头前或站位。
2)操作术者以一手扶头部,另一手以拇指指腹自鼻尖的素髎穴向上沿头部中线推摩,经印堂穴、百会穴等,到枕部风府穴处,在沿经各穴可配合点按。
按摩要领和具体手法
按摩要领和具体手法按摩基本手法介绍。
要学习按摩,首先要了解各个部位的按摩方法手法,以下是较多作为按摩位置的颈椎以及其周围部位所用的按摩手法。
技巧要点:按摩者姿势:沉肩、坠肘、松腕(扎马步)按摩技巧:有力度热度渗透均匀:幅度、频率、力度持久:有连贯性柔和: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刚中带柔,柔中带刚(用力方向,自然力收回)颈部一般套路●手掌抚摩或按摩颈,,以后部发热舒适为度,动作由轻及重,由小到大,快慢结合。
●按揉颈肌,左手扶住受术者头部以固定,右手拇指和食、中两指分别位于颈椎两侧肌肉隆起之处,自上而下,由轻及重进行按摩揉捏,边按揉,边下移,重复动作5~10次。
●按揉风池穴,用单手或双手的拇指对准风池穴,轻按重揉,范围由小及大直到有酸胀感●自上而下,大拇指点按脊椎两侧,自风池沿肌肉走向(凹)至肩井●自上而下,用手指推脊椎两侧的肌肉●拿项肌,拇指和食、中两指拿担其两侧的颈项肌,自上而下均匀用力,动作一张一弛,反复20~30次附:挤压—--十指交叉,掌跟夹拿(也可用于三角肌、肱二头肌附近)肩部具体手法:(肩背部按摩大多适用,肩部:揉拿按击滚;背部:击揉按拨滚)1.击:锤、拍、劈、扣(有节奏感)叩击类手法:手掌、拳背、手指、掌侧面、掌侧小鱼际、指尖叩打体表。
拍法: 虚掌,手指自然并拢,掌指关节微屈,平稳而有节奏地拍打患部.掌击法:手指自然松开,腕伸直,用掌根部叩击体表。
注:施术时需询问受术者感受2.揉:要点:回旋指柔、掌根揉、肘揉掌揉法:•动作要领:术者用手掌掌根附着于治疗部位或穴位,稍用力下压,腕关节略背伸,腕部放松,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以及手掌连同前臂作小幅度的回旋运动,并带动该处的肌肤一起揉动。
•动作要求:操作时腕关节要放松,压力轻柔,动作灵活.附着部要吸定,不能在体表摩擦,也不能向下按压。
指揉法:拇指揉:用大拇指指腹轻按于一定的治疗部位或穴位,腕关节放松,而后作大拇指的掌指关节环旋运动,使指面在治疗部位上作轻柔缓和的小幅度环旋运动,并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一起揉动。
按摩手法归类
按摩手法归类按摩的六类手法:摩擦类、挤压类、摆动类、振动类、叩击类、运动关节类。
保健按摩手法的要求:柔和、均匀、持久、有力,从而到达深透的目的。
〔一〕摩擦类手法主要包括〔5种〕:推法、抹法、摩法、擦法、搓法。
推法:用指、掌或肘着力于机体的一定部位,做单方向的直线运动称为推法。
要领:着力部位要紧贴于体表,推动时用力要平稳着实,速度宜缓慢,做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分类:拇指推、多指推、掌推、肘推。
抹法:用单手或双手拇指罗纹面紧贴皮肤,作上下或左右往返运动称为抹法。
要领:用力均匀,连续不断,缓和、灵活,来回抹动的距离要长。
轻而不浮,重而不滞,防止抹破皮肤。
摩法:用指或掌在体表做环形摩擦移动称为摩法。
要领:肩、臂、腕放松,肘关节微屈,指掌自然伸直,作环形的抚摩动作。
指摩频率每分钟120次左右。
掌摩频率每分钟100次左右。
分类:指摩法、掌摩法。
擦法:用手掌紧贴体表,稍用力下压作直线往返摩擦,使之产生一定热量称为擦法。
要领:直线往返,连续不断,压力均匀,摩擦时不使皮肤起皱褶为宜,距离宜长。
分类:大鱼际擦法、小鱼际擦法〔侧擦法〕、掌擦法。
搓法:用双手捧夹住肢体相对用力,做方向相反的快速搓揉,并同时做上下往返移动为搓法。
要领:用力对称,快搓慢移,灵活连贯,不宜用力过大。
〔二〕挤压类手法包括〔7种〕:按、点、拨、捏、拿、捻和踩跷等手法。
按法:用指、掌或肘深压于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称为按法。
要领:①垂直按压;②由轻到重,忌用暴力;③不宜突然放松,应慢慢减力。
点法:用指端、肘尖或屈曲的指关节突起局部着力,点压在一定部位称为点法。
要领:同按法。
〔由按法演化而来,着力点小,刺激强,操作省力,着力深透。
〕拨法:用指端、掌根或肘尖做与肌纤维、肌腱、韧带,呈垂直方向拨动称为拨法。
要领:①适当用力下压至一定深度,待有酸胀感时,作与肌纤维、肌腱、韧带,呈垂直方向的来回拨动,应带动肌腱、肌纤维一起滑动。
②力量仍然是由轻到重,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您可能遗忘的推拿手法——揉法的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你是不是常常感觉推拿动作又累又机械?好像别人是舒服了,自己倒累得半死?很可能是推拿动作不到位。
这里给大家介绍推拿常用手法中揉法的动作分解和动作要领,希望大家能多多练习,纠正错误习惯,改善发力方式,做到温故而知新。
1.手法要领:(1)指揉法用拇指或中指罗纹面,或以食、中指,或以食、中、无名指罗纹面,在某一穴或几个穴或某部位上作轻柔的小幅度的环旋柔动,称为指揉法。
且有单指揉法、双指揉法、三指揉法之分。
主治感冒头痛、腹胀、腹痛、腹泻、呕吐、颈项痛,以及胸背、四肢部等全身各部位疼痛与麻木不仁等病症。
指揉法多用于点状穴,如揉肺腧、揉二扇门等。
(2)鱼际揉法术者沉肩,屈肘成120°左右,腕关节放松,呈微屈或水平状,拇指略内收,其余四指自然放松,用鱼际吸定于受术部位,稍用力下压,以肘关节为支点,以前臂主动做有节律的摆动,通过鱼际带动皮下组织一起揉动。
主治脘腹胀满疼痛、便秘、腹泻、头痛、头晕及外伤所致的红肿疼痛等病症。
(3)掌根揉法以掌根部吸附于施术部位,腕部放松,以肘部为支点,肘部带动腕部做回旋转动的动作,此法多用于面部、腰骶部和大腿部。
主治腰背痛、肩痛、四肢酸痛、肢体麻木不仁等症。
掌根揉法多用于肌肉丰厚之处,如腰背及下肢部等。
(4)掌揉法用手掌或掌根着力于受术部位,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做主动运动,带动腕及手掌做小幅度的环旋揉动,并带动皮下组织一起揉动。
做掌根揉时,要求掌根部稍用力下压,以加大深透力。
如以一手掌叠加于另一手背之上做掌揉法,称为叠掌揉法。
此法多用于背部、腰骶部和腹部。
(5)肘揉法用肘部为着力点,吸附于施术部位上,以肩为支点,上臂带动前臂做回旋动作,此法多用于肩背部和大腿部。
(6)前臂揉法用前臂尺部的上1/3部位着力于受术部位,以肩关节为支点,连同上臂带动前臂做环旋揉动。
要求带动皮下组织一起揉动,此法又名臂揉法或膊揉法。
2.注意事项(1)指揉法、鱼际揉法、掌揉法的频率一般为每分钟120~160次。
揉摩法操作方法及要领
揉摩法操作方法及要领
揉摩法是一种常见的按摩手法,可以舒缓身体疲劳、放松肌肉。
下面是揉摩法的操作方法及要领:
操作方法:
1. 准备:找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准备好按摩油或乳液。
2. 初步揉摩:用整个手掌揉搓被按摩部位,增加血液循环。
3. 按压揉摩:用手掌、指腹、指关节等部位,以适度的力道进行按压揉搓,顺着肌肉纹理进行按摩,可以交替使用双手或单手进行,增加肌肉弹性。
4. 推拿揉摩:用手指或拇指,以适度的力道沿肌肉纹理推拿揉搓,重点在于点按和提拉,可以促进淋巴循环和排毒。
5. 打圈揉摩:用手指或拇指在按摩部位上画圈揉搓,可以加速血液循环、放松肌肉。
6. 结束:最后用手掌轻轻按压被按摩部位,以平静心情。
要领:
1. 注意力道:按摩时要控制力道,不宜过猛或过轻,要根据被按摩者的感受进行调整。
2. 注意部位:按摩时应关注疲劳的部位,避免过度按摩某一区域。
3. 注意频率:每次按摩的时间一般应控制在15-20分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多次按摩。
4. 注意反应:被按摩者应保持良好的配合,给予反馈,以便按摩者进行调整。
5. 注意安全:在按摩时要避免用力过猛,避免按摩到受伤或有炎症的部位。
揉摩法的操作方法及要领可以根据个人需要进行调整,可以向专业按摩师学习更多的技巧和方法。
同时,如果有身体不适或疼痛的情况出现,请立即停止按摩,并咨询医生的建议。
保健按摩师(初级)第四章 十四种按摩手法
方向相反,此法多用于头部、胸腹部。
2.要领
采用合推法按摩时,两手推动合扰动作用力要均匀,
对称而持续。
3.作用
合推法具有调和脾胃、理气活血、平衡阴阳、扶助
正气的作用。
第三节 摩法
定义:以手指或掌贴附于体表按摩部位,有节律地做 直线或环行摩动的手法,称摩法。摩法与揉法有相似之 处,摩法着力相对较轻,不带动肌肉。 一、操作 分为指摩法和掌摩法
第八节 点 法
二、要领 点法按摩应垂直用力,固定不移,由轻到重,稳而持
续。点法是由按法衍化而来,具有着力点小,刺激强,操 作省力,着力深透的特点,按摩时切忌暴力施术。 三、作用
点法按摩有通经活络、消积破结、调和阴阳、消肿 止痛、点穴开筋、补泻经气、解除痉挛、祛散风寒的作 用。
第九节 拿 法
定义:以单手或双手的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合,呈钳 形,持续而有节律地提拿按摩部位肌筋的方法 一、操作 1.两指拿法 以拇指与食指相对用力于按摩部位,并做持 续而有节律的提拿动作。常用于头颈、肩及四肢 2.三指拿法 以单手或双手的拇指与食指、中指对合,相 对用力于按摩部位,并做持续而有节律的提拿。用于颈 项、肩背、腰及四肢。 3.五指拿法 单手或双手的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用力于 按摩部位,并做持续而有节奏的提拿。 4.掌拿法 掌心紧贴按摩部位进行缓慢拿揉动作
第三节 摩法
二、要领 摩法按摩在摩动时压力要均匀、一致,动作轻柔。
指摩宜快,约每分钟120次。掌摩稍重、缓,以每分钟100 次为宜。
摩法可做顺时针摩动也可做逆时针摩动,以顺时针 为主。“顺时针摩为补,逆摩为泻”,“急摩为泻,缓摩 为补"。 三、作用
摩法按摩有宽胸理气、健脾和胃、疏散风寒、活血 散淤的作用。
按摩要领和具体手法
按摩要领和具体手法按摩是一种常见的身体保健方法,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放松肌肉等作用。
按摩手法多种多样,不同的手法有不同的效果。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按摩要领和具体手法。
1.摩擦:这是最基本的按摩手法之一,可以用双手或指尖来实施。
将双手或指尖放在皮肤表面,以往复轻柔的方式来摩擦。
这种手法适用于帮助加强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疼痛、放松肌肉尽量。
2.揉捏:用手指腹或手掌来实施,将肌肉或软组织握住,然后通过揉捏、提拉的动作来刺激和拉伸。
这种手法可以缓解肌肉疼痛和僵硬,促进血液循环。
3.敲打:用掌面或指尖轻拍身体表面,以刺激血液循环。
这种手法适用于缓解肌肉疼痛、舒缓痛风等。
4.推拿:用手指、手掌或整个手臂来施压和推动身体表面。
这种手法适用于缓解肌肉疼痛、纠正姿势不良、舒缓关节疼痛。
5.曲张:用双手或指尖来在肌肉和关节周围进行推动和压迫,以改善身体的灵活性和活动范围。
这种手法适用于缓解关节疼痛、舒缓肌肉疼痛等。
6.揉转:用手指或手掌实施,将肌肉或软组织握住,然后进行旋转的动作。
这种手法适用于缓解肌肉疼痛、舒缓肌肉紧张等。
7.穴位按摩:通过按摩身体的特定穴位,来改善身体的健康状况。
每个穴位都有不同的功效,如镇痛、舒缓肌肉、缓解压力等。
在进行按摩时,有一些要注意的要领:1.按摩力度:根据个人需求和反应来调整按摩力度,既不能过轻也不能过重。
力度过轻可能无法产生效果,力度过重可能会造成伤害。
2.按摩时间:按摩时间应根据个人需求和身体状况来决定。
一般来说,每次按摩的时间在15到30分钟之间是比较合适的。
3.热敷:在按摩之前,可以用热水袋或热毛巾进行热敷,以帮助舒缓肌肉、放松身体。
4.姿势:在进行按摩时,不仅要注意手法的正确性,还要保持良好的姿势。
可坐或躺下进行按摩,以保证按摩的效果和舒适度。
5.交流沟通:在按摩过程中,与被按摩者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其反应和需求。
如有不适或疼痛感,应调整按摩力度或方式。
总之,按摩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身体保健方法,但要注意按摩手法和要领,避免过度按摩或不当按摩造成伤害。
按摩的技巧与手法
按摩的技巧与手法
一、按摩的技巧与手法
1. 抓揉
抓揉是按摩的基本技术。
用拇指和指尖形成夹持状,在患部用手指肌力施加并运动,可以使肌肉软化、发放、舒展,从而起到改善血液循环和缓解痛苦的作用。
2. 摩擦
摩擦是实施按摩的有效办法,可以改善患部的血液循环和缓解肌肉紧张及疼痛,以及改善滑膜和组织的灵活性。
3. 捏脉
将两手放在患部,沿着病灶分割线运动捏揉,可以促进机体血液循环,防止发展血管痉挛和肌肉萎缩。
4. 揉法
揉法可以缓解疼痛并促进肌肉的改善。
揉擦动作可以让患部的血液循环加快,以减轻疼痛。
5. 打击
打击是用手掌或拳头或两者结合,在患部施加动力和重量,以达到缓解疼痛,改变神经系统状态和改善血液循环的方法。
6. 拉法
将患部拉开,在运动时拉动,以减轻肌肉紧张。
拉法能改善血液循环、慢性疼痛、僵硬、关节炎等症状。
7. 搓揉
将患部手搓成一个小球状,再运动搓揉,以舒缓肌肉紧张,改善血液循环,减轻酸痛等症状。
8. 拨搅
用拇指和指尖拨搅患部,使肌肉放松,以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疼痛。
9. 顶弹
按摩师用掌心稍加重量施加动力,从患部断开,稍微向上拔起,重复数次,以达到改善血液循环和缓解痛苦的效果。
15种按摩手法的施术要领和作用
15种按摩手法的施术要领和作用第一节推法定义:术者用指、掌或肘部着力于受术部位,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或孤形移动的方法,称为推法。
分为平推法、直推法、分推法、合推法等。
一、平推法平推法是推法中着力较重的一种手法。
1、手法操作(1)拇指平推法术者以一手或两手拇指指腹着力于施术:部位,沿经络循行或沿肌肉纤维走行方向推进,可于穴位处配合缓和的按揉动作,反复操作数次。
(2)掌平推法术者以全掌着力于施术部位,以掌根为重点,向一定方向推进,可用双手重叠增大力度做缓慢的推进。
(3)拳平推法术者以一手握拳,以第二、三、四、五指指间关节部着力,沿肌肉纤维方向缓慢推动,此法是平推法中刺激较强的手法。
(4)肘平推法术者屈肘,以鹰嘴突着力于施术部位,做与肌肉纤维方向平行的缓慢推移,是平推法中刺激最强的一种。
2、手法要领施术手要紧贴于体表,带动皮下组织一起推动。
平推法用力较重,着力要均匀,平稳着实。
推进速度宜缓慢。
平推法必须直线推动,不可偏斜和跳跃。
术前施术部位宜涂抹少量油性递质,以保持皮肤滑润,避免损伤皮肤。
3、作用疏通经络,理筋活血,消瘀散结,消食导滞,解痉止痛。
注:平推法与擦法有相似之处,都是直线运动,但平推是隼向运动,对体表压力较大,速度亦较慢,不要求皮肤出现潮红和温热。
二、直推法术者用指或掌按压在体表受术部位上,进行直线推移,叫直推法。
1、手法操作(1)拇指直推法以一手或两手拇指指腹着力于受术部位,沿经络方向或肌肉纤维平行方向,保持一定压力的单方向推动,是按摩起始和结束的手法。
(2)全掌直推法术者以全手掌着力于施术部位、五指微分开,腕部挺直,以单掌、双掌或双掌重叠加力做单方向推动的手法。
(3)掌根直推法术者手腕上跷,适度背屈,五指伸直,用单手或双手掌根着力于施术部位直推的方法。
如需加力可双掌重叠。
(4)鱼际直推法术者五指并拢,手腕伸直,以大鱼际小鱼际为中心,肘部灵活屈伸,以鱼际着力向前推动。
如需增加力度,可以另一手压于施术手上。
《按摩师教程》第十二章30种按摩手法(1-5)
《按摩师教程》第⼗⼆章30种按摩⼿法(1-5)第⼀节推法⼀、推正顶法 由于理法和排法在初级部分已详细介绍,故在此只介绍其余的28种⼿法。
推法的⼿法操作、施术要领和作⽤详见本书第四章第⼀节。
现介绍推法的⼿法应⽤。
1.体位受术者坐位,术者站于体侧。
2.⼿法操作术者以拇指腹⾃素⽳起沿头正中线经印堂、神庭、百会、强问推到哑门⽳⽌,反复操作数次(如图12-1)。
3.要领沿经⽳位应配合点按。
4.作⽤安神宁志,平肝熄风。
⼆、推上腹法 1.体位仰卧位,术者站其头前。
2.⼿法操作术者以两拇指对置鸠尾⽳处经上、中、下脘直推到⽔分⽳上,反复直推数次(如图12-2)。
3.⼿法要领 以拇指腹着⼒下推,两⼿⽤⼒应均匀⼀致。
以能耐受为度。
本法亦可⽤双掌交叉重叠,以⼤鱼际及掌根部进⾏推动,推动⼒更加沉稳着实,覆盖⾯亦⼤。
4.作⽤调中健脾,和胃降逆。
三、推下腹法 1.体位仰卧位,术者坐或站其头前。
2.⼿法操作术者以两⼿拇指掌侧,对置脐下阴交⽳,余指分置腹部西侧,⾃上向下逐步推动,经过⽯门、关元、中枢到曲⾻⽳⽌,反复操作数次(如图12-2)。
3.⼿法要领 下腹部⼿法应⽐上腹部为轻,耻⾻联合上⽅⽤⼒宜轻柔。
4.作⽤清利湿热,培元益⽓。
四、推背法 1.体位俯卧位,两⼿握拳置锁⾻下⽅,术者站其头前。
1.体位俯卧位,两⼿握拳置锁⾻下⽅,术者站其头前。
2.⼿法操作术者以两拇指掌侧对置在⼤杼⽳的⾼度,⾃上向下沿脊柱两侧推动到⼤肠俞,反复操作数次(如图12-3)。
3.要领术时沿脊椎两侧直线推移。
推时两⼿⽤⼒要均匀⼀致,⽪肤不应有皱折。
背部⽤⼒⼤于腰部,以⽪肤微红为度。
术时局部发胀,有沉重感。
术后局部发热轻松。
4.作⽤宣热疏风,⾏⽓通络。
五、推⼿三阳法 1.体位坐位或卧位。
2.操作术者以两⼿拇指对置于肩部,余指扶定两侧臂部。
分别按太阳、少阳、阳明经脉的顺序依次由肩部沿经推到肘部、腕部,每经各推5~7遍。
3.要领两拇指均匀⽤⼒推动,推三阳经的起⽌⽳及沿经⽳位可配合按法。
按摩的技巧与手法
按摩的技巧与手法
》
一、按摩的技巧介绍
1、揉搓法:用手指搓揉肌肉,以帮助放松肌肉,改善血液循环,消除疲劳。
2、拍打法:用手掌或拳头轻快地拍打肌肉,以加速血液循环,提高肌肉的活动能力。
3、钩拳指法:用托起、挤压、拧拉等手法按摩肌肉,以缓解紧张.
4、铲按法:用手掌铲到按摩穴位,以改善血液循环,调节内分泌系统,促进新陈代谢。
5、推拿法:用推拿、搓揉、捏按、叩击等手法按摩肌肉,以消除僵硬,改善血液循环,放松肌肉组织,改善人体的自然之行。
6、振动拨揉法:用指拨动并搓揉肌肉,以加速血液循环,释放局部的拉伤,消除肌肉的紧张。
二、按摩的方法与技巧
1、按摩肉体时,应以舒缓的手法,适当用力,不要过紧,这样不但能减少疼痛,而且有利于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和消除疲劳气。
2、按摩肉体时,应从体表至内层,从大到小,重点按摩肌肉紧张部位,使之放松,改善血液循环,消除疲劳气。
3、按摩肉体时,要注意不要随意乱摩擦,以免损坏肌肉组织,造成挤压性伤害。
4、按摩不同部位时,应适当变化技巧,以产生不同的作用,如用拍打法按摩痛点部位,不但可以缓解痛感,还可以加快血液循环。
5、有时,按摩时也可用温水或温暖的毛巾包裹肌肉,以达到循环血液的效果,进而减少疼痛和放松肌肉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摩手法大致分为7类:1.摆动类手法:一指禅推法、各种振法、各种揉法、各种抖动法等。
2.摩擦类手法:推法、运法、擦法、刮法、搓法、摸法、梳法等。
3.挤压类手法:按、点、压、掐、捏、抓、弹法等。
踩背4、叩击类手法:各种拍法、击法、点穴法等。
5.运动关节类手法;各种摇法、板法、伸屈法、端法、顶法等。
6.复合类手法:推摩法、按揉法、振颤法、点按法、牵抖法、旋转法、摇按法等。
7.特定手法:胸外心脏按压法、背法、踩跻法等。
按摩的常用十七种手法:1.推法2、擦法3、揉法4、揉捏法5、搓法6、按法7、摩法8、拍击法9、抖法10、运拉法11、拿法12、滚法13、刮法14、掐法15、弹筋法(提弹法)16、拔法(分筋法)17、理筋法(顺筋法)推法用手或掌等部分着力于被按摩的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为推法。
轻推法具有镇静止痛,缓和不适感等作用,用于按摩的开始和结束时,以及插用其他手法之间。
重推法具有疏通经络,理筋整复,活血散瘀,缓解痉挛,加速静脉血和淋巴液回流等作用,可用于按摩的不同阶段。
(一)方法与步骤1.用指或掌等部位着力于被按摩的部位上。
按摩穴位2.根据推法用力的大小,可分为轻推法和重推法。
选定力度后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
一般推3~5次。
(二)动作要领1.轻推法时用的压力较轻;重推法时用的压力较重。
作全掌重推法时,四指并拢,拇指分开,要求掌根着力,虎口稍抬起,必要时可用另一手掌重叠按压于手背上,双手同时向下加压,沿着淋巴流动的方向向前推动。
2.指、掌等着力部分要紧贴皮肤,用力要稳,推进的速度要缓慢而均匀,但不要硬用压力,以免损伤皮肤。
擦法用手的不同部位着力,紧贴在皮肤上,作来回直线的摩动为擦法。
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镇静止痛,能提高皮肤温度,增强关节韧带的柔韧性等作用。
轻擦法多用于按摩开始和结束时,以减轻疼痛或不适感。
重擦法多插用于其他手法之间。
(一)方法与步骤1.用手掌、大鱼际、小鱼际或掌根部位着力于皮肤上。
2.根据力量大小选择轻重手法作来回直线的摩动。
(二)动作要领1.操作时腕关节要伸直,使前臂与手接近相平,以肩关节为支点,带动手掌作前后或左右直线往返擦动,不可歪斜。
2.按摩者手掌向下的压力要均匀适中,在擦动时以不使皮肤褶叠为宜。
3.擦法的速度一般较快,往返擦动的距离要长,动作要均匀而连贯,但不宜久擦,以局部皮肤充血潮红为度,防止擦损皮肤。
用手的不同部位,着力于一定的部位上,作圆形或螺旋形的揉动,以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随手指或掌的揉动而滑动的手法为揉;。
具有加速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的新陈代谢、活血散瘀缓解痉挛、软化瘢痕、缓和强手法刺激和减轻疼痛的作用。
全掌或掌根揉,多用于腰背部和肌肉肥厚部位。
拇指揉法多用于关节、肌腱部。
拇、中指端揉是穴位按摩常用的手法。
(一)方法与步骤1.用手掌、掌根、大鱼际、小鱼际、拇指或四指指腹部分着力于皮肤上。
2.作圆形或螺旋形的揉动,以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随手指或掌的揉动而滑动。
(二)动作要领揉动时手指或掌要紧贴在皮肤上,不要在皮肤上摩动,手腕要放松,以腕关节连同前臂或整个手臂作小幅度的回旋活动,不要过分牵扯周围皮肤。
揉捏法拇指外展,其余四指并拢,手成钳形,将全掌及各指紧贴于皮肤上,作环形旋转的揉捏动作,边揉边捏边作螺旋形地向心方向推进的手法为揉捏法。
具有促进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能增加肌力和防治肌肉萎缩,缓解肌肉痉挛,消除肌肉疲劳和活血散淤止痛等作用。
多用于四肢、臀部等肌肉肥厚处,常与揉法交替使用。
搓法用双手挟住被按摩的部位,相对用力,方向相反,作来回快速地搓动的手法为搓法。
具有疏经通络,调和气血,松弛组织,缓解痉挛,加速疲劳消除,提高肌肉工作能力等作用。
适用于腰背、胁肋及四肢部,以上肢部和肩、膝关节处最为常用,常在每次按摩的后阶段使用。
(一)方法与步骤1.双手呈抱物形着力于肢体部位,挟住被按摩的部位。
2.相对用力、方向相反,作来回快速地搓动,同时作上下往返移动。
(二)动作要领1.操作时两手用力要对称,动作柔和而均匀,搓动要快,移动要慢。
2.运动前,若采用压力大、频率快而持续时间短的搓动,能提高肌肉的工作能力;运动后,若采用压力小、频率缓慢而持续时间较长的搓动,能加速消除肌肉的疲劳。
用指、掌、肘或肢体的其他部分着力,由轻到重地逐渐用力按压在被按摩的部位或穴位上,停留一段时间(约30s),再由重到轻地缓缓放松的手法为按法。
具有疏筋活络,放松肌肉,消除疲劳,活血止痛,整形复位等作用。
拇指按法适用于经络穴位,临床上常与拇指揉法相结合,组成“按揉”复合手法,以提高按摩效应及缓解用力按压后的不适感,掌按法多用于腰背部、肩部及四肢肌肉僵硬或发紧、也用于关节处,如腕关节、踝关节等。
用指端、肘尖、足跟等点按穴位,是穴位按摩常用的手法。
(一)方法与步骤。
1.用指、掌、肘或肢体其他部分着力于皮肤上。
2.由轻到重地逐渐用力按压在被按摩的部位或穴位上,停留一段时间,再由重到轻地缓缓放松。
3.按法中以指按法和掌按法两种最为常用。
拇指或示、中、环指面着力,按压体表某一部位或穴位,称指按法。
用单掌或双掌掌面或掌根或双掌重叠按压体表某一部位,称掌按法。
(二)动作要领1.按压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不可移动,操作时用力方向要与体表垂直,由轻逐重,稳而持续,使力达组织深部。
2.拇指按穴位要准确,用力以病人有酸、胀、热、麻等感觉为度。
摩法用示指、中、环指指面或手掌面着力,附着于被按摩的部位上。
以腕部连同前臂,作缓和而有节奏的环形抚摩活动的手法为摩法。
具有和中理气,消积导滞,调节肠胃蠕动,活血散瘀和镇静、解痉、止痛等作用。
刺激轻柔缓和舒适,常用于按摩的开始,以减轻疼痛或不适;常配合揉法、推法、按法等手法,治疗脘腹胀痛,消化不良,痛经等病症。
(一) 方法与步骤1.用示指、中、环指指面或手掌面省力,附着于被按摩的部位。
2.肘关节要微屈,腕关节要放松,指掌关节自然伸直,轻轻放在体表上;腕部要连同前臂在皮肤上作缓和协调的环旋移动。
(二)动作要领1.可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均匀往返的连贯操作。
2.每分钟频率约为120次。
3.用力不可太重。
拍击法用手掌或手的尺侧面等拍击体表的手法为拍击法。
常用的有拍打法、叩击法和切击法3种手法。
均具有促进血液循环,舒展肌筋,消除疲劳和调节神经肌肉兴奋性的作用。
多用于肩背、腰臀及四肢等肌肉肥厚处。
缓缓的拍打和叩击,常用于运动后加速消除疲劳;用力较大,频率较快,持续时间短的切击。
,常用于运动前提高神经肌肉兴奋性。
单指或多指的叩击是穴位按摩常用的手法。
(一)方法与步骤1.拍打时,两手半握拳或五指并拢,拇指伸直,其余四指的掌指关节屈曲成空心掌,掌心向下。
叩击时,两手握空拳,尺侧面向下。
也可用5个手指或3个手指或一个手指指端叩打在一定的部位上。
切击时,两手的手指伸直,五指并拢,尺侧面向下。
2.两手有节奏地进行上下交替拍打。
(二) 动作要领1.拍打时,肩、肘、腕要放松,以手腕发力,着力轻巧而有弹性,动作要协调灵活,频率要均匀。
2.叩击和切击时,以肘为支点进行发力。
叩击时肩、肘、腕要放松;切击时肩、肘、腕较为紧张,力达组织深部。
动作要协调、连续、灵活。
抖法分肢体抖动法和肌肉抖动法两种。
肢体抖动法时,用双手或单手握住肢体远端,微用力作连续小幅度的上下快速抖动。
肌肉抖动法时,用手轻轻抓住肌肉,进行短时间的左右快速抖动。
具有疏筋通络、放松肌肉、滑润关节的作用。
多用于肌肉肥厚的部位和四肢关节,常用于消除运动后肌肉疲劳,是一种按摩结束阶段的手法。
(一)方法与步骤分肢体抖动法和肌肉抖动法两种。
1.用肢体抖动法时,用双手或单手握住肢体远端,微用力作连续小幅度的快速抖动(上肢可做上下左右的抖动,下肢一般可做上下抖动)。
2.用肌肉抖动法时,用手轻轻抓住肌肉,进行短时间的左右快速抖动。
(二)动作要领动作要连续、均匀,频率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抖动的幅度要小,频率一般较快,用力不要过大。
运拉法用一手握住被按摩者关节远端肢体,另一手握住关节近端肢体,在关节的生理活动范围内作被动性运动的手法为运拉法。
具有滑润关节,舒筋活血,防止或松解关节粘连,改善关节运动功能和纠正小关节处的微细解剖位置改变等作用。
适用于四肢关节及颈腰部。
常在按摩的后阶段使用,能增进关节的活动幅度和消除关节屈伸不利等疲劳性酸痛。
(一)方法与步骤1.按摩者一手握住关节远端肢体,另一手握关节近端肢体。
2.在关节的生理活动范围内作被动性的运动。
3.常用的有肩、肘、腕、髋、膝、踝等关节的运拉法。
(1) 肩关节运拉法:按摩者一手握住腕部或托住肘部,另一手按在肩部上方,然后使肩关节作外展、内收、旋内、旋外及环转运动,(2)肘关节运拉法:按摩者一手握住前臂远端,另一手轻轻托住肘后,然后使肘关节屈伸及旋转运动。
(3)腕关节运拉法:按摩者一手握住腕关节上方,另一手握住手掌中部,然后使腕关节作屈伸、内收、外展及旋转运动。
(4)髋关节运拉法:被按摩者取仰卧位,髋、膝屈曲。
按摩者一手握住小腿下部,另一手扶住膝部上方,然后作髋关节的屈、伸、外展、内收和环转运动。
(5) 膝关节运拉法:被按摩者取仰卧位。
按摩者—手握住踝部,另一手按于膝关节上,然后使膝关节作屈伸与旋内旋外等运动。
(6) 踝关节运拉法:被按摩者取坐位或仰卧位。
按摩者—手握住小腿下部或托住跟部,另—手握住前足掌,然后作踝关节的屈伸、内收、外展及旋转运动。
(二)动作要领1.运拉时动作要缓和,用力要稳;动作幅度要在生理活动范围内做到由小到大。
2.作环转运动时,可沿着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进行。
拿法用单手或双手的拇指与食、中两指,或拇指与其他四指指面着力,作相对用力,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上进行有节律的提拿揉捏为拿法。
具有疏通经络,解表发汗,镇静止痛,开窍提神,缓解痉挛等作用。
主要用于颈项、肩背及四肢部。
临床上常拿风池等穴位及颈项两侧部位,治疗外感头痛;也用于运动过程中振奋精神,是穴位按摩的常用手法。
(一)方法与步骤1.用单手或双手的拇指与示、中两指,或拇指与其他四指指面着力。
2.作相对用力,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上进行有节律的提拿。
(二)动作要领1.操作时肩臂要放松,腕要灵活,以腕关节和掌指关节活动为主,用指面相对用力提拿。
2.用力要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
3.拿法刺激强度较大,拿捏持续时间宜短,次数宜少,拿后应配合使用轻揉法,以缓解强刺激引起的不适。
滚法用手背近小指侧部分或小指、无名指、中指的掌指关节突起部分着力,附着于一定部位上。
通过腕关节伸屈和前臂旋转的复合运动,持续不断地作用于被按摩的部位上,此为滚法。
具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缓解肌肉痉挛,增强肌肉的活动能力和韧带的柔韧性,促进血液循环及消除肌肉疲劳等作用。
本法压力较大、接触面积较广,适用于肩背部、腰骶部及四肢部等肌肉较肥厚的部位,常用于治疗运动损伤及消除肌肉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