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生态学

合集下载

整理出来的污染生态学重点

整理出来的污染生态学重点

污染生态学是以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用生物学、化学、数分析等方法研究在污染条件下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规律。

耐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1.生物富集:生物个体或出于同一营养级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并积累的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导致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

2.前适应:生物在没有接受污染以前具有的性状特征在污染环境中也是适应的现象。

3.温室效应:大气污染物中日益增加的二氧化碳在空间吸收红外线,这就直接影响到地球表面的热量向大气中扩散,致使地表和大气下层的温度增高,这种现象就叫温室效应。

4.生物监测是利用生物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和群落等各层次对环境污染程度所产生的反应来阐明环境状况,从生物学的角度对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提供依据。

5.生态代价-指对污染适应的生物,在进入到正常环境中时,它的竞争力降低;同时,还可能伴随有对温度、水分、病虫害的抵抗能力下降。

6.进化代价-对污染适应很好的植物在其他环境中进化发展的灵活度降低,以至于可能失去适应其它环境的可能性。

7.安全浓度:生物与某种污染物长期接触,仍为发生受害症状,这种不会受害症状的浓度被称为安全浓度。

8.污染物在动物机体内的迁移途径:排出途径--粪、尿乳汁、呼气、毛发。

9.土壤自净作用:以各种方式进入土壤的污染物,通过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复杂作用,使污染物质逐渐转化、减毒、消失,最终使土壤恢复到原有的生态功能的过程10.环境容量:在一定范围和规定的环境目标下,能容纳某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容量大小与污染物的毒性及其物理化学特性有关,也决定于环境空间大小、环境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的净化能力。

污染物毒性越大,趋稳定,则环境容量越小;环境空间越大,环境的自净能力越强,环境容量越大。

11.氧化塘又称氧化塘或生物塘。

是利用库塘等水生生态系统对污水的净化作用,进行污水处理和利用的生物工程措施。

污染生态学——精选推荐

污染生态学——精选推荐

污染生态学 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污染生态学: : 是以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用生物学、化学、数学分析等方法是以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用生物学、化学、数学分析等方法研究在污染条件下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规律的学科。

2、安全浓度:生物与某种污染物长期接触,生物与某种污染物长期接触,仍未发现受害症状,仍未发现受害症状,仍未发现受害症状,这种不会产生受这种不会产生受害症状的浓度。

害症状的浓度。

3、效应浓度EC : : 使生物开始出现受害症状的浓度。

使生物开始出现受害症状的浓度。

使生物开始出现受害症状的浓度。

4、最高允许浓度:生物在整个生长发育周期内,或者是对污染物最敏感的时期内,该污染物对生物的生命活动能力和生产力没有发生明显影响的浓度。

5、生物富集: : 生物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群,从环境中吸收某些元素或生物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群,从环境中吸收某些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导致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6、氧化塘:利用库塘等水生生态系统对污水的净化作用,利用库塘等水生生态系统对污水的净化作用,进行污水处理和利用的进行污水处理和利用的生物工程措施生物工程措施7、抗性: 生物对各种不良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抵抗力8、生化耗氧量BOD :一定期间,微生物分解一定体积水中有机物所耗溶解氧的数量。

数量。

9、总需氧量TOD :把水中的CNSH 等元素全部氧化成所需的O210、总有机碳TOC :溶解于水中所有机物的含碳量:溶解于水中所有机物的含碳量11、土壤污染:当工农业生产的“三废”污染物通过水体、大气或直接向土壤中排放转移,排放转移,并累积到一定程度,并累积到一定程度,并累积到一定程度,超过土壤自净能力时,超过土壤自净能力时,超过土壤自净能力时,导致土壤生态系统功能降导致土壤生态系统功能降低,进而对土壤动植物产生直接或潜在的危害,急即土壤污染。

12、环境容量:在一定范围和规定的环境目标下,在一定范围和规定的环境目标下,能容纳某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能容纳某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能容纳某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13、土壤背景值:未受人类污染影响的自然环境中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含量:未受人类污染影响的自然环境中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含量14、杀虫剂:主要用于防治:主要用于防治农、林、牧、农、林、牧、卫生及仓库等害虫的药品卫生及仓库等害虫的药品15、土壤自净作用:以各种方式进入土壤的污染物,通过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的复杂作用使污染物逐渐转化、减毒、消失最终使土壤恢复到原来的生态功能的过程。

污染生态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污染生态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理论类课程大纲课程名称: 污染生态学一、课程概况所属专业: 环境科学开课单位: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课程类型: 专业方向课课程代码: 13411140开课学期: 4 学分: 3学时:51 核心课程: 是拟使用教材:1.王焕校. 污染生态学(第3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年。

国内(外)现有教材:1.孙铁珩等. 污染生态学. 科学出版社, 2001年;2.乔玉辉等. 污染生态学.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年。

学习参考资料:1.专著教材类王宏镔等的《污染与恢复生态学》(2016)、李翠娟等的《基础生态学(第3版)》(2015)、金岚的《环境生态学》(1992)、张志杰的《环境污染生态学》(1989)、林肇信等的《环境保护概论(修订版)》(2006)、董世魁等的《恢复生态学》(2009)、Bush的《Ecology of a Changing Planet(3nd edition)》(2003)、Patrick Dugan的《Biochemical Ecology of Water Pollution》(2011)。

2.报纸期刊类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生态学杂志,生态毒理学报,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Environmental Pollution.3.网络资源类环境生态网:/;中国生态修复网:/;中国环境修复网:/;中国生态网:/;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网:/;环境保护部:/。

二、课程描述本门课程是生态学专业方向课,同时也是生态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

污染生态学是研究在污染条件下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规律的科学。

它是以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生物过程为主线索,生物与污染环境之间相互关系为主要研究内容,生物抗性形成和生物防治为研究重点的边缘交叉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应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对污染物的吸收,污染物在生物体及生态系统中的迁移、转化、富集,污染物对生物的毒害作用机理,生物对污染物的解毒及抗性的形成,生物对长期污染胁迫条件的生态适应与适应分化与进化;能够进行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及其生物防治措施的研究与应用,能够将污染生态学问题结合进入环境质量的评价工作中。

污染生态学

污染生态学

1、污染生态学是以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用生物学、化学、数学分析等方法研究在污染条件下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规律。

2、1962年《寂静的春天》蕾切尔·卡逊3、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发生直接或间接有害于生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变化的物质。

4、污染物的分类:①按污染物的来源分,自然来源和人为来源地污染物。

②按受污染影响的环境要素分,大气、水体和土壤污染物。

③按污染物地形态分,气体、液体和固体污染物。

④按污染物的性质分,化学、物理、生物污染物。

⑤按污染物在环境中物理、化学性状的变化分,一次和二次污染物。

5、污染物的性质:①一种物质成为污染物,必须在特定的环境中达到一定的数量或浓度,并持续一定的时间。

②污染物会在环境中发生转化,即具有易变性。

6、安全浓度:生物与某种污染物长期接触,仍未发生受害症状,这种不会产生受害症状的浓度称为安全浓度。

7、最高允许浓度:生物在整个生长发育周期内,或者是对污染物最敏感的时期内,该污染物对生物的生命活动能力和生产力没有发生明显影响的浓度,称为最高允许浓度。

8、效应浓度:超过最高允许浓度,使生物开始出现受害症状的浓度称为效应浓度。

9、致死浓度:当污染物浓度继续上升到某一定浓度,生物开始死亡,这时的浓度称为致死浓度。

10、植物对气态污染物的粘附和吸收:SO2、NO X、光化学烟雾、飘尘及降尘等,主要通过叶片气孔和茎部皮孔进入植物体。

植物对水溶态污染物的吸收:主要通过根。

途径①有质体流途径,即污染物随蒸腾拉力,在植物吸收水分时与水一起到达植物根部。

②扩散途径。

11、污染物在植物体内的迁移:穿过根表面的无机离子到达内皮层的通道:非共质体通道和共质体通道。

镉主要以共质体方式,在导管中较多而在木质部薄壁组织中较少:铅主要以非共质体方式,在木质部薄壁组织中积累的较多,而导管中较少。

12、动物机体对污染物的吸收一般通过呼吸道、消化管、皮肤等途径。

13、污染物在动物体内的排出:粪、尿、乳汁、呼气、毛发等。

污染生态学 第三版

污染生态学 第三版

污染生态学第三版污染生态学是研究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的学科。

随着人类活动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污染生态学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介绍污染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并对污染生态学第三版的更新内容进行。

一、污染生态学的基本概念污染生态学是研究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的学科,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污染物的来源与分布:污染物可以来自工业排放、农业和农村生活污水、城市排放等,它们通过大气、水体和土壤等途径传播并分布在生态系统中。

2.污染物的生物积累与生物放大:某些污染物在生物体内会积累并逐渐放大,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

3.污染物的生态毒性与生态效应:不同的污染物对不同的生物体产生不同的生态毒性和生态效应,包括致死、生殖受损、行为改变等。

4.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污染物在生态系统内会发生迁移和转化,其路径和速率对生态系统的污染程度和修复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二、污染生态学的研究方法污染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调查、实验研究和模拟模型等。

1.实地调查:通过野外调查和样本收集,了解污染物的产生和分布情况,以及生物体对污染物的响应和适应机制。

2.实验研究:利用实验室的控制条件,重现或模拟现场环境,研究污染物与生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探究其毒性机制和影响因素。

3.模拟模型: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模拟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迁移和转化过程,预测和评估污染物的生态风险,并指导生态系统的管理和修复措施。

三、污染生态学的应用领域污染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在以下几个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1.环境评估与风险管理:通过对生态系统的研究,评估和预测不同污染物对环境的风险,为环境管理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2.生态修复与保护:通过研究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能力和人为干预措施,指导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工作,恢复被污染的生态系统功能。

3.生物监测与生态监测:通过对生物体和生态系统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评估污染物的污染程度和生态效应,提供污染治理的参考依据。

污染生态学+全部答案

污染生态学+全部答案

第一章1污染生态学的定义是什么?《污染生态学》是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用生物学、化学、数学分析等方法研究在污染条件下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2 污染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污染的生态系统①①研究生物系统与被污染的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②采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对污染环境进行控制和修复的学科内容:第一:生态系统中污染物的输入及污染物对生物系统的作用过程,和生物系统对污染物的反应及适应性--污染生态过程。

第二:人类有意识地对污染生态系统进行控制、改造和修复的过程--污染修复过程。

3如何理解污染生态学的学科来源?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的相互交叉,导致了污染生态学这么学科的产生。

一些学者甚至叫污染生态学为环境保护生态学。

4环境生态学的学科分支有哪些?A 当强调生态介质时,污染生态学可以分为:(1)大气污染生态学;(2)水污染生态学;(3)土壤污染生态学;B 当强调生命组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其受到污染的危害时,污染生态学又可以分为:(1)植物污染生态学;(2)动物污染生态学;(3)微生物污染生态学;C 当强调生态系统的结构或污染问题产生的尺度时,污染生态学又可以分为:(1)生态系统污染生态学;(2)个体污染生态学;第二章景观生态学介绍1美学,地理学,景观生态学对景观的理解有何不同?景观(Landscape)一词的使用最早见于希伯来语“圣经”旧约全书,原意是自然风光、地表形态和风景画面。

汉语中的“景观”一词涵义丰富,反映“风景、景色、景致”之意。

景观没有明确的空间界限,主要突出一种综合直观的视觉感受。

景观是由地球表面气候、土壤、地貌、生物各种自然要素以及文化现象组成的地理综合体。

--“自然地域综合体”的代名词2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内容?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是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过程),以及景观的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一门生态学新分支(属于宏观生态学科)研究内容:• 描述景观:景观结构--不同景观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 解释和理解其中的生态过程:景观功能各种景观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能量流、物质流和物种流(例到物活动等)。

第八章污染生态学81环境污染及其生态过程82污染生态效应ppt课件

第八章污染生态学81环境污染及其生态过程82污染生态效应ppt课件
• 生物学评价法和综合评价法。
• 生物学评价法是指用生物学方法,按一定 标准对一定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评定和 预测,具体有:指示生物法、生物指数法 和种类多样性指数法等。
• 综合评价法则包括重叠法、列表清单法与 相关矩阵法和网络法等。
• (1)指示生物法 • 指示生物是指对某些物质(进入环境中的污染物)
• (3)生态系统结构的简单化、食物网简化、食物 链不完整、物质循环路径减少或不畅通、能量供 给渠道减少、供给程度降低、信息传递受阻等。
8.2.2 污染生态效应评价的原则与指
标体系
1. 污染生态效应评价的指导思想
• 生物体与地球环境化学组成的同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污 染物质在生物组织中分布的选择性、以及 生物体对化学物质的必需性,是污染生态 效应评价的指导思想。
1. 污染生态效应评价的主要类型 • (1)短期效应评价
• 指污染物对生物个体毒害作用的评价,包 括生物生理、生化过程受阻,生长发育停 滞,最后可能导致死亡。
• (2)长期效应评价
• 指污染物对群落和生态系统影响的评价, 包括遗传多样性的丧失、物种多样性的丧 失、生态系统结构的简单化等。
2. 污染生态效应评价的基本方法
• (3)生物群落指标 ①群落的结构;②群落的生态 ;③群落的动态; ④群落的分布
• (4)生物群落结构指标 ①物种多样性指数;②个体数量变化指标
• (5)生态系统生态效应指标 ①生态系统结构变化;②生态系统稳定性;③系 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与非生物环境的 关系
8.2.3 污染生态效应评价的类型与方法
2. 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转化
• 以光化学氧化、催化氧化反应为主。
• 大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等,在阳 光(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氧化反应 产生臭氧(O3)、过氧乙酰硝酸酯(PAN) 等物质。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 物所形成的烟雾称为光化学烟雾。

污染生态学

污染生态学

11
七、污染生态化学和污染生态毒理学 (一) 污染生态化学 一 污染生态化学产生生态效应的主体是生物体; 污染生态化学产生生态效应的主体是生物体; 污染生态化学是污染生态学的学科生长点; 污染生态化学是污染生态学的学科生长点; 采用各种系数、常数, 采用各种系数、常数,来表征生态系统中化学污 染物的行为、迁移转化与归宿。 染物的行为、迁移转化与归宿。 国际上污染生态化学的研究非常重视复合生态因 子对污染物的化学行为、 子对污染物的化学行为、迁移转化与归宿的影响和生 态介质组分对化学污染物交互作用机制的影响, 态介质组分对化学污染物交互作用机制的影响,特别 重视对生态系统复合污染化学机制的研究。 重视对生态系统复合污染化学机制的研究。
7பைடு நூலகம்
四、污染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及存在问题 (一)研究方法 把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性研究, 1、把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性研究,从而进 行综合分析; 行综合分析; 进行生态模拟; 2、进行生态模拟; 建立生态系统模型; 3、建立生态系统模型; 污染的生物防治。 4、污染的生物防治。 (二)存在问题 实验室的实验结果与野外调查结果存在差距; 1、实验室的实验结果与野外调查结果存在差距; 2、污染物在生态系统内的运转规律和机理还有大 量问题尚未阐明。 量问题尚未阐明。
污染生态学
1
一、污染生态学概念 污染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受污染环境之间相互 作用机理和规律及采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对污染环 境进行控制和修复的科学,是生态学 或称环境生物 境进行控制和修复的科学,是生态学(或称环境生物 的一个分支。 学、环境生态学)的一个分支。 环境生态学 的一个分支
2
二、污染生态学发展历程 (一) 污染生态学的形成 一
5
3、90年代后 、 年代后 (1) 复合污染生态研究独具特色; 复合污染生态研究独具特色; (2) 于不同空间和不同时间尺度上开展污染生态过 程研究,成为污染生态学研究的核心; 程研究,成为污染生态学研究的核心; (3) 生态风险与生态毒理研究受到普遍关注; 生态风险与生态毒理研究受到普遍关注; (4) 污染生态系统的生物修复与污染生态工程,开 污染生态系统的生物修复与污染生态工程, 始在实验室小试及中试水平上得到试验应用。 始在实验室小试及中试水平上得到试验应用。

污染生态学

污染生态学

污染生态学1、生态学的概念:生态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强调的是相互关系,即有机体与其非生物环境之间的联系。

2、污染生态学的定义和内涵。

污染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污染生态学是研究生物系统与被污染的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机理和规律,及采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对污染环境进行控制和修复的科学。

基本内涵:污染生态过程、污染控制与污染修复生态工程。

基本原理:整体优化原理、循环再生原理、区域分异原理。

3、污染生态学与环境生物学的关系:环境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污染生态学是研究生物系统(包括人类)与被污染的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环境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与受人类干扰的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主要研究异常环境条件与生物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受人类干扰的环境系统包括:环境污染和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可理利用。

研究领域包括:污染生态学和自然保护生态学。

4、污染物的概念及性质:概念:污染物是指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发生直接或间接有害于生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变化的物质。

性质:一种物质成为污染物,必须在特定的环境中达到一定的数量和浓度,并且持续一段时间;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转化,即具有易变性。

5、影响植物吸收迁移的因素有哪些:1•物质的形态和结合方式在植物体内运输和储存;2•吸收部分的发育阶段;3•周围环境污染物的浓度高低。

6化学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及特点:简单扩散:生物膜两侧化学物质分子从浓度高一侧向低一侧扩散,特点顺浓度梯度、无载体;滤过过程:化学物质透过生物膜上的亲水性孔道的过程;主动转运:化学物质随能量的消耗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转运以透过生物膜的过程,特点需要载体参加、逆浓度梯度消耗能量、对化学物质有一定选择性、载体具有一定容量、相似物质之间抑制;易化扩散:非脂溶性物质或亲水性物质,借助膜蛋白帮助顺浓度梯度或顺电化学浓度梯度,不消耗ATP进入膜内的一种运输方式,又称帮助扩散,特点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不消耗能量、比自由扩散转运速率高、存在最大转运速率,一定限度内运输速率同物质浓度成正比、载体蛋白结合位点饱和、具有特异性。

污染生态学期末复习资料

污染生态学期末复习资料

1、污染:污染进入环境导致环境的正常组成和性质发生变化,从而直接或间接危害生物的过程和现象;2、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发生直接或间接有害于生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变化的物质;3、污染生态学:以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用生物学、化学、数学分析等方法研究在污染条件下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4、安全浓度:生物与某种污染物长期接触,仍为发现受害症状,这种不会产生受害症状的浓度称为安全浓度;5、最高允许浓度:整个生长发育周期内,最污染物最敏感的时期内该污染对生命活动能力或生产力未发生明显影响的浓度;6、效应浓度:在某一期限内导致某一特殊反应的毒物浓度;7、致死浓度:一次染毒后引起受试动物死亡的浓度;8、相加作用:多种化学物质的混合物,其联合作用时所产生的毒性为各单个物质产生毒性的总和;(M = M1 + M2)9、协同作用:多种化学物质联合作用的毒性,大于各单个物质毒性的总和;(M >M1 + M2)10、颉抗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物质同时作用于生物体,其结果每一种化学物质对生物体作用的毒性反而减弱,其联合作用的毒性小于单个化学物质的毒性的总和;(M <M1 + M2)11、独立作用:各单一化学物质对机体作用的途径、方式及其机理均不相同,联合作用于某机体时,在机体内的作用互不影响;(M = M1 + M2*(1—M1))12、生物富集:生物个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吸收并积累某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导致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13、生物积累:同一生物个体在其整个代谢活跃期中的不同阶段,机体内来自环境的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的浓缩系数不断增加的现象;14、生物放大:在生态系统的同一食物链,因高营养级生物以低营养级生物为食,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在机体中的浓度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15、外部排斥:通过形态学机制生理化机制、生态学机制等将污染物阻挡于体外;16、内部解毒:通过结合固定、代谢解毒、分室作用、外排等过程将污染物在体内富集、解毒、排除;1、污染生态学的基本内涵是什么?两个基本内涵:①污染生态过程:生态系统中污染物的输入、污染物对生物的作用过程及生物对污染的反应的适应性;②污染控制及污染修复生态工程:人类有意识地对污染生态系统进行控制、改造、修复。

污染生态学

污染生态学

论污染生态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污染生态学是研究环境污染物质、环境和生物有机体(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及生态修复的一门新兴学科,即研究生物系统与被污染的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并采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对污染环境进行控制和修复的科学。

污染生态学是环境科学中的一个分支科学,是生物学分化出的一门边缘学科,它与生态学、微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生物化学、土壤学等相互渗透,同时又有独特的特点,有更强的综合性。

污染生态学是研究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生物对污染治理的作用规律,进行生物学评价和监测的一门学科。

污染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以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生物过程为主线,以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规律为主要内容,以生物抗性形成和生物防治污染为重点,力求以映国内外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污染生态学主要内容包括生物对污染物的吸收,污染物在生物体及生态系统中的迁移、富集,污染物对生物的毒害作用机理,生物对污染物的解害及抗性的形成,生物对长期污染胁迫条件的生态效应与适应进化,以及水、气、土污染的生物防治措施和生态问题。

①环境污染的生态效应:包括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影响,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积累、浓缩、放大、协同和拮抗等作用。

②环境污染的生物净化:包括绿色植物对大气污染物的吸收、吸附、滞尘以及杀菌作用,土壤-植物系统的净化功能,植物根系和土壤微生物的降解、转化作用,以及生物对水体污染的净化作用。

③环境质量的生物监测和生物评价等。

污染生态学的发展简史和研究现状:自从德国形态学家E. Hackel 在1866 年创立了生态学定义至今, 生态学已经历了140多年的发展历程, 对其发展阶段的划分也不尽相同。

1989 年阳含熙将生态学划分为: 建立时期( 1866—1903) 、群落学时期( 1958—1974) 、生态系统时期( 1975—1980) 、生态科学时期( 1980—1983) 、新生态学时期( 1984年以后) [ 3] 。

污染生态学第三章

污染生态学第三章
• 2、光照条件 • 光照强度影响气孔开闭,影响污染物进入量。 • 光质,光量子吸收多,受害大。
第三节 受害条件
• 二、外界条件
• 3、大气湿度 • 大气湿度能直接影响植物的受害程度,即大气相对湿 度与植物受害程度成正比,与植物的抗性成反比。这 是因为高的相对湿度使有害气体和烟尘能吸附在叶表 面,并使这些污染物溶解,慢慢从气孔、表皮渗透到 叶片内,特别是碱性污染物,溶解在表面后,能直接 伤害叶片。
• (七)对植物生理生化的影响
• 1、对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 2、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 3、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 4、对蒸腾作用的影响 • 5、对生长素的影响
• 6、对植物化学成分的影响
第一节 污染物的毒害作用
• 二、污染物对动物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 (一) 对动物的影响
• 1、重金属元素能严重影响和破坏鱼类的呼吸器官,导致呼 吸功能减弱。
• 如:W-Mo,Cd-Ca,V-Mn,Ni-Cu,Mn-Mg等。 • 表3—29说明每对拮抗元素生成络合物的配位数、离子半径 、离子体积以及半径比率等值都非常接近,这就构成了它 们之间相互取代的基本条件,所不同的只是它们的晶格能 和电离势差别较大,而正是这两个常数的差别,决定了元 素间牛物拮抗能力的大小。
第一节 污染物的毒害作用
• 一、污染物对植物的影响
• (二)对植物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 植物在受到重金属或其他污染物对植物的伤害在出现可见症状之前, 生理生化和亚细胞显微结构等微观方面的就已经发生了变化。 • 镉、铅影响为例: • 1、对根、叶细胞核的影响
• 伤害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加重:
• Cd:10mg/kg、25mg/kg • Pd: 100、500 、1000mg/kg

污染生态学

污染生态学

我们都知道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是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及其能量的总体。

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人工环境。

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大都是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使用,使有用的资源变为废物进入环境而造成的。

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产生危害的现象。

环境污染物来自三个方面(1)生产性污染物(2)生活性污染物(3)放射性污染物。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1)机械迁移包括:①水的机械迁移作用;②大气的机械迁移作用;③重力的机械迁移作用。

(2)物理-化学迁移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的最重要的形式,这类迁移的结果决定了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存在形式、富集状况和潜在危害程度。

(3)生物迁移污染物通过生物的吸收、代谢、生长、死亡等过程所实现的迁移。

选择吸收和积累作用,降解作用,放大累积作用。

环境污染效应分为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对于短期效应:(1)污染物对生物的毒害作用;生理、生化过程受阻,生长发育停滞,最终导致死亡。

1)污染物对植物的影响,首先能影响植物根系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其次能抑制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再者对植物细胞的超微结构、种子生活力以及植物生长、发育、生理生化诸方面的影响。

2)对动物和人体的影响,如重金属对鱼类的影响:首先重金属能粘附在鱼鳃的表面,造成鳃上皮和粘液细胞的营养失调,影响对氧的吸收,降低血液输送氧的能力;其次重金属还能降低血液中呼吸色素的浓度,使红细胞减少。

(2)生物对污染物的抗性:生物对各种不良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抵抗力,称为生物的耐性或抗性。

生物对污染物的抗性机制是外部排斥和内部忍耐的综合结果。

环境污染的长期效应是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遗传多样性的丧失。

环境污染引起的物种丧失程度,并不亚于生态破坏。

(1)遗传多样性的丧失,包括已有的遗传基因库的减少和新的遗传变异来源的降低。

环境污染的生态学效应分析

环境污染的生态学效应分析

环境污染的生态学效应分析环境污染是造成当前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它对生态系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和破坏,导致许多生态灾难的发生。

环境污染不仅会影响生物的生长、繁殖和死亡,还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整个地球生态系统产生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环境污染的生态学效应进行分析。

一、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影响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环境污染物对生物的正常生长和繁殖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如导致畸形、死亡、生育率下降、种群数量减少等。

长期暴露在重金属和有机物质污染的环境中,会导致生物体内重金属与有机物质的积累,对生理及行为方式等方面产生影响。

例如,水污染物质可以抑制水生动物的生长,影响它们的进食和繁殖行为;空气污染可以对植物呼吸的气孔产生损伤,使得植物生长受到影响;土壤污染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很大,缺乏足够的微量元素会导致单一微生物菌种过于繁殖,降低土壤的种类和结构,对生态系统产生不可逆的影响。

2. 影响生物的行为和生态系统的结构环境污染还对生物的行为和生态系统的结构产生了影响。

污染物质可以使生物改变原来的行为,如离开原来的栖息地、改变食性等。

这些行为改变会使得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发生变化,如生态链条破坏、生态平衡改变等。

例如,水污染可以改变鱼类的游泳行为,使得它们离开原来的栖息地,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失衡;土壤污染可以破坏微生物群落的平衡,导致土壤贫瘠,无法支持植物的生长。

二、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影响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生态系统是由物种、生物群落、生境和生态过程组成的。

环境污染会对这些元素产生影响,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

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被破坏,导致生态平衡失调。

例如,空气污染可以破坏植物与昆虫之间的互惠关系,导致昆虫数量下降,影响植物的授粉,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

2. 影响生态功能和生态服务生态功能和生态服务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物质循环、土壤水文、气候调节、产生氧气、净化空气和水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污染生态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污染生态学: 是以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用生物学、化学、数学分析等方法研究在污染条件下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规律的学科。

2、安全浓度:生物与某种污染物长期接触,仍未发现受害症状,这种不会产生受害症状的浓度。

3、效应浓度EC: 使生物开始出现受害症状的浓度。

4、最高允许浓度:生物在整个生长发育周期内,或者是对污染物最敏感的时期内,该污染物对生物的生命活动能力和生产力没有发生明显影响的浓度。

5、生物富集: 生物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群,从环境中吸收某些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导致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6、氧化塘:利用库塘等水生生态系统对污水的净化作用,进行污水处理和利用的生物工程措施7、抗性:生物对各种不良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抵抗力8、生化耗氧量BOD:一定期间,微生物分解一定体积水中有机物所耗溶解氧的数量。

9、总需氧量TOD:把水中的CNSH等元素全部氧化成所需的O210、总有机碳TOC:溶解于水中所有机物的含碳量11、土壤污染:当工农业生产的“三废”污染物通过水体、大气或直接向土壤中排放转移,并累积到一定程度,超过土壤自净能力时,导致土壤生态系统功能降低,进而对土壤动植物产生直接或潜在的危害,急即土壤污染。

12、环境容量:在一定范围和规定的环境目标下,能容纳某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13、土壤背景值:未受人类污染影响的自然环境中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含量14、杀虫剂:主要用于防治农、林、牧、卫生及仓库等害虫的药品15、土壤自净作用:以各种方式进入土壤的污染物,通过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的复杂作用使污染物逐渐转化、减毒、消失最终使土壤恢复到原来的生态功能的过程。

二、填空1、土地处理技术慢速渗滤、快速渗滤、地表漫流、湿地、地下渗滤系统。

2、生物抗性机制外部排斥、内部忍耐。

3、微生物对金属离子的转化作用甲基化、还原、氧化作用。

4、污染物间的不同效应相加、协同、颉颃、独立作用。

5、污水灌溉纯污水、清污混灌、间歇污水灌溉6、氧化塘厌氧、兼性和好氧氧化塘7、植物对气态污染物的避性气孔阻碍、外表皮阻碍作用。

8、特殊转运又可分为载体转运、主动运输、吞噬和胞饮作用。

9、影响微生物吸收污染物的因素培养液pH、培养时间、污染物浓度及培养温度。

10、污染物通过动物细胞膜方式被动运输与特殊转运。

11、被功运输简单扩散和滤过作用;12、土壤污染检测研究型、监视性、事故性监测。

13、土壤采样方法对角线、棋盘式采样、蛇形采样布点法。

三、判断题1、污染物在环境中具有易变性。

(√)2、植物能够黏附和吸收气态污染物,黏附污染物的数量主要决定于植物的光滑程度。

(×)3、到达根表面的污染物一定被植物吸收。

(×)4、叶片吸收的重金属不能向下移动。

(×)5、土壤中重金属的溶解性受PH控制。

(×)6、协同作用的公式可表示为:M=M1+M2 (×)7、金属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半衰期不同,能直接影响生物富集量。

(√)8、污染物和生物体内的某些成分螯合,不再参加代谢活动,可以在生物体内富集。

(√)9、化学稳定性和高脂溶性是生物富集的重要条件。

(√)10、污染物影响植物根系对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吸收,在于污染物影响酶的活性。

(√)11、污染物不能影响植物体内的成分。

(×)12、种子中积累微量的镉对必需氨基酸含量的无影响。

(×)13、植物被镉污染后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下降。

(×)14、Pb和Cd污染物都能使鱼脊椎弯曲。

(√)15、动物行为是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任何改变动物的行为都会严重影响动物的生存。

(√)16、生物活性位点是生物大分子中具有生物活性的基团和物质。

(√)17、对金属来说,离子态要比络合态毒性小。

(×)18、重金属价态不同,毒性也不同。

As3+小于As5+。

(×)19、大气湿度能直接影响植物的受害程度,即大气相对湿度与植物受害程度成反比。

(×)20、凡两种元素能够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它们之间有可能存在生物拮抗作用。

(√)21、相似原子结构的元素有机络合中互相取代而发生拮抗作用。

(√)22、不同价态的重金属的生理生态毒性不同,而金属价态的变化与土壤氧化还原状态有关。

(√)23、农药的氧化作用在植物体内非常普遍,常常是导致农药毒性降低的主要反应。

(√)24、藻类和高等植物具有分解洗涤剂、塑料等有机污染物的作用。

(√)25、SOD是超氧化物歧化酶。

(√)26、谷胱甘肽具有对脂质过氧化作用的抑制及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27、在动物体内未分解转化的气态及挥发性液态污染物可以通过呼吸道排出。

(√)28、微生物对汞的抗性解毒现象比较普遍,具有广谱抗性。

(×)29、在重金属胁迫环境中,生物体内普遍存在金属硫蛋白、类金属硫蛋白、重金属螯合多肽。

(√)30、微生物能够将进入体内的污染物排出体外。

(√)31、抗性强的生物一定具有强的净化作用。

(×)32、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包括遗传基因库的减少和新的遗传变异来源的降低。

(√)33、植物遗传多样性丧失的机会往往超过动物。

(√)34、广域分布的物种生存的机会大于分布范围小的物种。

(√)35、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具有一定的阶段性。

(√)36、自然环境因子在污染条件下的改变和生理上的变化是一个量变过程。

(√)37、在重金属长期污染的条件下,植物往往出现叶面积减少的趋势。

(√)38、污染在质量上和数量上引起植物体内的资源在组织和器官中的配置。

(√)39、可塑性和自稳态是植物对长期的、可预知的环境变化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40、指示生物一定是监测生物。

(×)41、长叶莴苣能够用来监测PAN。

(√)42、氟化氢对阔叶植物的伤害症状,一般叶片顶部出现有明显的有色边缘的坏死区。

(√)43、蜜蜂是大气污染最理想的监测动物。

(√)44、污水灌溉能够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提高土壤肥力。

(√)45、营养元素氮、磷是形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条件。

(√)46、植物能够降低水体中的BOD和COD。

(√)47、我国酸雨是硫酸型的。

(√)48、株高增加已作为衡量植物对UV-B辐射敏感性的一个指标。

(×)49、DNA是UV-B辐射伤害的主要位点之一。

(√)50、土壤重金属污染是一个可逆过程。

(×)51、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使其固定下来,使土壤重金属污染得到治理。

(√)三、简答题1、阐述污染引起物种多样性降低的机制.1.直接毒害作用,阻碍生物正常生长发育,使生物丧失生存或繁衍的能力;2.污染物引起生境改变,使生物丧失生存的环境;3.生态系统中的富集和累积作用,使食物链后端的生物中毒而难以存活或繁育等。

2、试述污染物在植物体内迁移的影响因素.1.植物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征2.污染物的种类及其形态差异3.pH4.氧化还原电位5.土壤阳离子交换量6.污染物间的不同效应3、试述复合污染的类型.1相加作用,多种化学物质的混合物,其联合作用时所产生的毒性为各单个物质产生毒性的总和2协同作用,多种化学物质联合作用的毒性大于各单个物质毒性的总和3拮抗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物质同时作用于生物体,其结果每一种化学物质对生物体作用的毒性反而减弱,其联合作用的毒性小于单个化学物质毒性的总和4独立作用各单一化学物质对机体作用的途径、方式及其机制均不相同,联合作用于某机体时,在机体内的作用互不影响4、植物的抗性指标包括几个方面?1形态解剖指标如气孔构造、栅栏和海绵组织的比例、角质层和木栓层的厚度2生理生化指标如细胞膜透性、细胞质含水量、酶系统活性及细胞内结合物质的含量3生态学指标如根的分布性、根基效应状况5、试述生物对污染的适应.1形态结构上的适应性反应,以适应污染的环境2生理上的适应性反应,包括消极和积极两方面3遗传上的适应性,包括基因表达水平上的变化和遗传基因自身的变化6、试述我国氧化塘的主要特点.1充分利用地形,工程简易2超大型氧化塘工程3净化和利用相结合4广谱、高效和稳定的净化能力5人工强化系统塘的研究和应用7、生物对污染适应的两重性:第一是对污染物引起的“自然”环境的改变的适应以及对污染引起生物的生理变化的适应;第二是生物对污染物自身的适应。

前者是间歇性的,后者是直接性的8、污染条件下种群的进化过程.求的个体,不断扩大在种群中的比例3抗性个体在种群中的比例扩大,并通过种群内基因重组,不断提高抗性水平,同时外来基因流入,提高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9、温室气体的主要类型及其来源.二氧化碳、水蒸气,甲烷、氧化亚氮、臭氧及氟氯烃类二氧化碳:主要是來自化石燃料在燃烧的過程中被氧化成二氧化碳;石灰岩被制成水泥的过程也释放出二氧化碳;土地的开发利用減少了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量。

甲烷:甲烷为缺氧條件下有机物腐烂时产生,或因化石燃料燃烧或天然气直接逸出,有一半以上的甲烷是人为造成的(如农业、天然气使用以及垃圾掩埋等),其余则为自然界的排放。

氧化亚氮:主要來源包括自然界以及人为排放。

主要来源包括化学肥料、热帶雨林砍伐、土地利用改变(森林转为牧草或农作耕地)、农业活动刺激土壤排放。

氟氯碳化物:氟氯碳化物为人造化学物质包含清洁溶剂、泡沫喷出媒介、防燃剂、冷媒等10污染物在细胞水平上的影响有哪些?对细胞膜的影响:引起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首先,污染物引起的膜脂过氧化作用导致细胞膜的损伤。

其次,污染物可影响细胞膜的离子通透性。

再者,污染物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干扰了受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对细胞器的影响:污染物不仅可以引起细胞线粒体膜和嵴的形态结构的改变,而且可以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和电子传递功能。

污染物代谢产生自由基,可导致内质网结构和微粒体膜的一些重要组分如混合功能氧化酶的破坏,导致蛋白质合成控制的改变。

污染物还可影响微管、微丝、高尔基体、溶酶体等其他细胞器。

对组织器官的影响:对靶器官和组织器官产生毒作用。

11内分泌干扰物有哪几类?作用的靶器官是什么?有什么危害?内分泌干扰物是一种外源性干扰内分泌系统的化学物质,指环境中存在的能干扰人类或动物内分泌系统诸环节并导致异常效应的物质,它们通过摄入、积累等各种途径,并不直接作为有毒物质给生物体带来异常影响,而是类似雌激素对生物体起作用,即使数量极少,也能让生物体的内分泌失衡,出现种种异常现象。

这类物质会导致动物体和人体生殖器障碍、行为异常、生殖能力下降、幼体死亡、甚至灭绝。

作用的靶器官是动物体和人体生殖器内分泌干扰物根据其来源和用途可分为以下几类:工业用化学品、农用化学品、药用环境激素(天然或合成的激素药物)、植物激素类。

我们使用的农药大约70%-80%属于内分泌干扰物;我们所使用的塑料,其中大部分的稳定剂和增塑剂也属于内分泌干扰物;日常人们所食用的肉类、饮料、罐头等食品中也都含有内分泌干扰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