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秋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春夏秋冬》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春夏秋冬》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春夏秋冬》这首儿歌的内容和主题。
•能够背诵《春夏秋冬》这首儿歌。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对季节的感受。
2.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激发对季节变化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培养学生热爱朗读和背诵诗歌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教学生理解儿歌《春夏秋冬》的内容。
•教学生背诵和朗读儿歌。
2. 教学难点•教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季节变化。
•教学生正确表达对季节的感受。
三、教学准备•教材: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材料:《春夏秋冬》歌词、图片、季节相关道具•工具:音响设备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让学生看《春夏秋冬》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图片中的季节以及季节变化的特点。
•引入课文内容,让学生猜测《春夏秋冬》的内容。
2. 学习《春夏秋冬》(15分钟)•教师朗读《春夏秋冬》,并让学生跟读。
•分段解释词语和内容,让学生理解儿歌的意思。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合唱《春夏秋冬》。
3. 学习活动(20分钟)•学生分组表演《春夏秋冬》。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描述季节的特点和变化。
•教师辅导学生正确地表达对季节的感受。
4. 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播放与季节相关的音乐或视频,带领学生感受不同季节的氛围。
•学生自由创作有关季节的简单小诗或画作,展示给同学。
五、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诗歌朗读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多多朗读,积极表达对季节的感受。
六、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春夏秋冬》中的一节,并准备下节课表演。
•鼓励学生观察周围的季节变化,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七、板书设计•季节的变化•《春夏秋冬》•表达对季节的感受以上就是本次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老师们更好地教授《春夏秋冬》这篇诗歌。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1 春夏秋冬 教学设计-教案82
识字1 春夏秋冬(第二课时)教材分析:本课由三部分内容编排而成。
第一部分是春夏秋冬组图,展现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色,同时配上四组短语;第二部分是大自然美丽的景色,同时出示四个常见自然景观和四组短语;第三部分是会认、会写的生字,这是本课重点学习的内容。
本课内容在编排上,依托常见的四季现象和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创设识字情景,易于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激发儿童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编排短语时,抓住四季景物的特点和展现大自然生动有趣的画面,采用三字式短语,读来朗朗上口,易于朗读和背诵。
知识与能力:1、认识8个生字和两个偏旁部首,正确美观地书写7个汉字。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短语,理解课文内容。
3、初步认识四季的季节特点和美丽的大自然,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敎學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词语和短语,想象它们描绘的美景,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敎學重点:识字写字,理解短语意思。
敎學难点:激发学生对美丽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具: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敎學过程:一、出示图片,激趣导入。
1、大自然是一位美丽的画家,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美景,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她的美丽景色吧!2、课件出示一年四季美丽的图片,让学生欣赏。
3、说说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4、出示课题让学生读一读。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生字词,让学生认读。
(指名读,小组读,开火车读,齐读)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主观察课文插图,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词语和短语,多读几遍,并与同桌互相检查朗读情况。
2、课件出示词语和短语让学生朗读,注意节奏。
(指名读,小组读,开火车读,齐读)3、理解霜的形成。
4、春风、夏雨、秋霜、冬雪是怎么来到人们身边的?5、课件出示短语让学生朗读,理解四季的特点。
6、小结:春风很轻很温柔,所以用了“吹”;夏雨很有力气,从空中往下掉,所以用了“落”;而秋霜是因为气温下降才形成的,所以用了“降”;雪花就像快乐轻盈的小天使,在天空中飘来飘去,所以用了“飘”。
一年级语文下册《春夏秋冬》教案、教学设计
7.评价与反馈: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教师以一首描绘春天美景的诗歌《春晓》作为课堂导入,引导学生聆听、感受诗歌中的意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春夏秋冬》。
3.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一年级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如何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创设四季变化的情境,让学生在直观的视觉冲击下,产生对四季变化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2.分步骤教学,循序渐进:将生字词的学习分为认读、书写两个阶段,逐步引导学生掌握生字词。同时,通过反复朗读、模仿、改编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四季的特点及自己最喜欢的季节。
2.教学实施:教师给出讨论话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课文内容,分享对四季的看法。
3.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教学目的:通过讨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四季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教学实施: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春晓》,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体会春天的美好。随后,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诗歌描绘的是哪个季节吗?春天都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3.教学目的:通过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对四季变化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春夏秋冬教案_2
春夏秋冬教案春夏秋冬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熟字比较等方法,认识“霜、吹”等8个生字和雨字头、双耳旁2个偏旁;会写“春、风”等7个字和横斜钩1个笔画。
2.通过朗读、看图和动作演示等方法了解词和短语的意思,了解四季景物特点,体会四季的美好。
教学重点:借助形声字特点以及熟字比较的方法识记8个生字;借助插图和动作演示理解词义。
教学难点:在诵读中积累语言,体会四季的美好;学写笔画横斜钩。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入四季同学们,一年有几个季节?你最喜欢哪个季节?我们班的同学有的喜欢鸟语花香、草长莺飞、桃红柳绿的春天;有的喜欢可以吃雪糕、穿裙子的'夏天;有的喜欢硕果累累、落叶金黄的秋天;还有的呀喜欢可以堆雪人、打雪仗的冬天。
看,四季缤纷多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四季有关的课文《春夏秋冬》。
齐读课题《春夏秋冬》。
(提醒翘舌、后鼻音的字)再次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学生观察图片。
说说上面都描写了什么,属于哪个季节?2、看来这个问题难不倒大家,来一个有难度的,每幅图分别表示哪种天气呢?柳枝摆动,我们可以用“风”来表示;荷花上有水珠,我们可以用“雨”来表示;树叶上的一层白色,我们看出“霜”,雪人,我们看出“雪”。
细心的小朋友发现了,这四个字都是描写天气的,他们和春夏秋冬这些季节的字组在一起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词语(教师相继出示词──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2、理解词义。
指导“夏雨”非“下雨天”3讲解重点词语“秋霜”通过观看视频、形声字、组词等方法识字,重点认识雨字头,知道雨字头的字和天气有关,比如雷、雪、雹等字。
三、读懂课文,理解字义1理解了这些词语的意思,那同学们你们知道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都是怎么来到我们身边的吗?请你读一读,找一找。
在读之前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大家,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对,借助拼音)接下来请你借助拼音读一读,找一找吧!细心的小朋友已经找到了,“吹、落、降、飘”而且这几个词都可以用动作表示,是动词。
小学语文学科《春夏秋冬》教学设计(精选5篇)
小学语文学科《春夏秋冬》教学设计(精选5篇)第一篇:春之篇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春天的特点,感受春天的美好。
2. 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发现美的能力。
3. 指导学生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春天。
二、教学内容1. 春天的气候特点、植物生长变化。
2. 春天的诗词、故事、谚语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春天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兴趣。
2.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变化,了解春天的气候特点和植物生长规律。
3. 课堂互动: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发现的春天美好事物。
4. 诗词鉴赏:学习描绘春天的诗词,感受诗人笔下的春天。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用画笔记录春天的美景。
第二篇:夏之篇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夏天的特点,感受夏天的热情。
2.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
3. 指导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夏天。
二、教学内容1. 夏天的气候特点、动植物变化。
2. 夏天的诗词、故事、谚语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夏天的故事,激发学生对夏天的兴趣。
2.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夏天的变化,了解夏天的气候特点和动植物生长规律。
3. 课堂互动: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发现的夏天美好事物。
4. 诗词鉴赏:学习描绘夏天的诗词,感受诗人笔下的夏天。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用画笔记录夏天的美景。
第三篇:秋之篇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秋天的丰收与成熟,理解秋天的象征意义。
2. 培养学生欣赏秋日景色的能力,提升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表达对秋天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秋天的气候特征、农作物收获。
2. 秋天的诗词、散文、民间习俗。
三、教学过程1. 情境创设: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秋天的色彩和氛围。
2. 知识讲解:介绍秋天的气候特征和农事活动,让学生了解秋天的丰收景象。
3. 互动交流:组织学生分享秋天的趣事,增进对秋天的情感体验。
4. 鉴赏阅读:引导学生阅读描绘秋天的美文,感受作者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一年级下册语文《春夏秋冬》第二课时教案
一年级下册语文《春夏秋冬》第二课时教案课时目标:1.识记“游、池、入”3个生字;会写“风、花、飞、入”4个字,重点学习“风、飞”2个字中横斜钩的写法。
2.认读“青草、红花、游鱼、飞鸟”,通过师生问答,进一步理解词义并熟读积累。
借助插图,初步理解“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并熟读积累。
3.通过多种形式朗读短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音韵美。
教学过程:一、听写生字,复习短语1.听写“春天、冬雪”。
(1)提出要求:把字写正确,写端正。
(2)教师读词,学生听写。
(3)投影校对。
2.做“找朋友”游戏,复现生字。
(1)教师板贴词卡“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学生读词。
(2)导入:朋友朋友在哪里?就在你的课桌里。
引导学生从课桌里拿出“吹、落、降、飘”4张字卡。
(3)教师提问,学生边举字卡边回答。
师:“春风”的朋友在哪里?生:“春风”的朋友在这里,“吹”“吹”“春风吹”。
师:“夏雨”的朋友在哪里?生:“夏雨”的朋友在这里,“落”“落”“夏雨落”。
师:“秋霜”的朋友在哪里?生:“秋霜”的朋友在这里,“降”“降”“秋霜降”。
师:“冬雪”的朋友在哪里?生:“冬雪”的朋友在这里,“飘”“飘”“冬雪飘”。
二、教学词语“青草、红花、游鱼、飞鸟”1.过渡: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春天,去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
2.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看图说话:仔细看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美丽的景物。
3.引导学生读准4个词语,识记“游”字。
(1)课件出示“青草、红花、游鱼、飞鸟”,学生借助拼音自主练读。
(2)指名领读词语,教师指导读正确。
随机教学认读“游”字,并练习组词。
(3)去掉拼音,同桌互读词语。
设计意图:师生互动问答读,不仅能激发低年级学生的朗读热情,而且能巧妙渗透对词义的理解,并为下一步词语分类、体会构词特点作铺垫。
4.师生问答,理解词义。
(1)教师问,指名学生答。
师:红红的小花叫什么?生:红红的小花叫红花。
师:游动的鱼儿叫什么?生:游动的鱼儿叫游鱼。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春夏秋冬》教案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春夏秋冬》教案一、教学内容1.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春夏秋冬》,激起学生对四季变化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描述事物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教学重点–熟读课文,理解四季变化的内容。
–掌握四季变化的常识及表达方式。
3.教学难点–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四季变化,表达四季之间的转换。
二、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春夏秋冬》2.教学课件:包括四季变化的图片及相关课文内容3.教学辅助材料:季节变化的实物或图片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谈论季节的变化。
2.学习课文:跟读《春夏秋冬》课文,帮助学生理解四季变化的内容。
3.听老师讲解四季变化的常识,帮助学生认识四季及其特点。
第二课时:1.复习前一课学过的内容,让学生自由组合四季的内容进行描述。
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让他们描述各自最喜欢的季节,并表演相关情景。
3.师生互动,进一步巩固四季变化的知识。
第三课时:1.完成四季变化的绘画活动,让学生自由发挥画出心目中的春夏秋冬。
2.学生展示绘画作品,分享自己对四季的理解。
3.总结四季变化的知识,让学生进行口头或书面总结。
四、教学评价1.考察学生对四季变化的理解,考试评价学生对四季的表达能力。
2.定期进行课堂小测验和口头表达练习,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3.老师观察学生在绘画、表演等活动中的表现,综合评价学生对四季变化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延伸1.通过亲子活动或户外实践,让学生亲身感受四季变化的魅力。
2.组织学校活动,让学生在不同季节进行户外课堂,增强对四季变化的直观感受。
教案内容仅供参考,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水平做适当调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探索四季变化的奥秘。
初中生们的春夏秋冬教案
初中生们的春夏秋冬教案年级:初中一年级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春夏秋冬》一文,了解和掌握四季的特点和变化。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四季的特点和变化。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教学难点:1. 四季的特点和变化的理解和描述。
2. 写作能力的提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春夏秋冬》一文的相关教学材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窗外的自然环境,询问学生对四季的认知。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四季的看法和感受。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介绍《春夏秋冬》一文的内容和作者。
2. 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堂讨论(15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四季的特点和变化。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四、写作练习(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四季变化的场景,要求学生用文字描述出来。
2.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5分钟)1. 教师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四季特点和变化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练习成果。
二、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四季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三、小组活动(15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季节,并用文字描述出该季节的特点和变化。
2.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四、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四季特点和变化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四季特点和变化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描述能力的发展。
3. 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
以上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四季的特点和变化,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描述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四季》第2课时备课教案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四季》第2课时备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认识和理解《四季》这篇课文。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对于季节变化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教学生认识《四季》这篇课文。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
三、教学准备•课文《四季》课文PPT•板书:春、夏、秋、冬•单词卡片:春天、夏天、秋天、冬天•课文分析和备课教案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准备一张四季变化的图片,让学生观察。
2. 学习课文《四季》(15分钟)•朗读课文,学生跟读,了解课文内容。
•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引导学生理解。
3. 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四季的特点和变化。
•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结论。
4. 情感沟通(10分钟)•让学生表达对于不同季节的感受,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最喜欢的季节。
5. 课文再现(10分钟)•角色扮演,让学生表演课文中的情景,加深对于季节变化的理解。
6. 拓展练习(10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四季的变化。
•小组活动:设计四季变化的手工制作。
五、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四季的特点和变化。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于季节变化的看法。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文《四季》的默写。
2.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季节的小短文。
以上为本次备课教案设计,希望老师们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年级语文下册《春夏秋冬》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下册《春夏秋冬》教学设计第一部分: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教学目标:1.会认“霜、吹、落、降、飘”这5个字。
2.会写“春、风、冬、雪”这4个字。
3.能正确流利朗读“春风、夏雨、秋霜、冬雪”以及“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且能背诵。
教学重点:1.会认“霜、吹、落、降、飘”这5个字。
2.会写“春、风、冬、雪”这4个字。
3.能正确流利朗读“春风、夏雨、秋霜、冬雪”以及“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且能背诵。
教学难点:“降”的字形识记。
教学过程:一、揭题1.上学期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四季》,还记得吗?四季指的是哪四个季节?2.这是《四季》中写到的春夏秋冬的景,一起读。
3.其实,一年四季还有很多具有季节性特征的景物呢。
今天的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到识字《春夏秋冬》去读一读,认一认吧。
二、读一读、认一认、写一写1.和老师一起读。
春风夏雨秋霜冬雪2.自己读一遍3.认识“霜”、雨字头,练写“冬”“雪”(1)拼读shuānɡ霜(2)看图,了解什么是“霜”,了解霜降后的大地是怎样的。
(3)组词复现记一记“霜”这个字。
(4)认识“雨字头”;写一写“雨字头”。
(5)写一写有“雨字头”的字:雪(6)写一写“冬”。
4. 读好“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认识“落”“降”“飘”,了解“吹”“落”“降”“飘”这几个动词的状态,(1)跟着老师读儿歌《春风吹》春风吹,春风吹,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吹来了燕子,吹醒了青蛙,青春风轻轻地吹,春雨细细地下,大家快来种树,大家快来种花。
(2)图文结合,师生接读的方式,反复读“春风吹”,并了解春风吹来的时候大地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3)写一写“春风”这两个字。
(4)夏雨落又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听老师读短文。
这时,一道石破天惊的闪电伴着隆隆的雷声打破了这一片沉寂,霎时,雨噼里啪啦得下了起来。
世间万物都在尽情的吮吸着甘甜的雨水,那卷了几天的大树叶子,在此时也慢慢的舒展开了。
《春夏秋冬》教学设计与反思
《春夏秋冬》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认读“春、夏、秋、冬”四个生字,会写“春、风、冬、雪”等 7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四季的特征,感受四季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正确朗读课文。
了解四季的特点,感受四季的美。
2、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朗读和观察,体会四季的不同特点。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朗读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四季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学生回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四季的课文《春夏秋冬》。
2、初读课文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指认生字。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学习生字出示生字卡片,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识字方法。
指名学生认读生字,教师正音。
4、精读课文再读课文,思考:课文分别写了四季的哪些景物?引导学生逐段学习,结合图片和生活实际,理解“春风、夏雨、秋霜、冬雪”等词语的意思。
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四季的不同特点。
5、指导书写出示要写的生字,教师讲解书写要点。
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范写。
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6、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总结四季的特点。
7、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观察身边的四季变化,画一幅自己喜欢的季节的画。
五、教学反思在本次《春夏秋冬》的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认识了四季,感受了四季的美。
以下是我对本次教学的反思:成功之处:1、运用图片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精美的四季图片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对四季有了直观的感受,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注重识字教学。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识字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让学生轻松地记住了生字。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 春夏秋冬》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春夏秋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熟字比较等方法,认识“霜、吹”等8个生字和雨字头、双耳旁2个偏旁;会写“春、风”等7个字和横斜钩1个笔画。
2、通过朗读、看图和动作演示等方法了解词和短语的意思,了解四季景物特点,体会四季的美好。
教学重点:借助形声字特点以及熟字比较的方法识记8个生字;借助插图和动作演示理解词义。
教学难点:了解四季景物特点,体会四季的美好。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彩色粉笔,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四季》,学写“春、冬”1.教师引导,唤醒记忆。
小朋友,上学期,我们学过一首儿歌叫《四季》,谁还记得?学生一起读《四季》,强调不拖音、声音要响亮。
2.复习“四季”,补写课题。
从儿歌里,我们认识了四个美丽的季节,它们是——春夏秋冬(板书,“春、冬”写在田字格里)。
3.观察比较,学写“春、冬”。
(1)观察:“春”和“冬”有什么样相同的地方呢?提示:都有撇(横撇)和捺。
(2)观察:撇(横撇)和捺怎么才好看?提示:写撇(横撇)和捺时,要舒展。
(3)学写“春、冬”。
教师范写,强调重点,学生书空;拿出作业纸,把课题补完整。
4.齐读课题。
二、欣赏美景,读词识字1、在旅行之前,我们先要拿到车票。
请大家把书打开到识字一,自己读课文,只要你能看清字形,读准字音车票就拿到了。
2、(车票拿到了吗?那我们就出发吧!小眼睛可要睁大呀!)欣赏四季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1)春景图:你看到了什么?指名描述自己看到的画面。
(师:这就是绿意盎然的——春天。
)相机出示词语齐读:春天。
你感觉春天怎么?预设:生:美。
师:那你来读出春天的美。
生:温暖。
师:所以“春”字下面有一个暖暖的太阳。
让我们读出春天的温暖。
(2)夏景图:列车在不断地行驶。
你又看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师:这就是骄阳似火的——夏天。
夏天真热呀!老师边做流汗的动作,相机指出:“夏”字两横代表汗水多。
认读:夏天。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春夏秋冬》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春夏秋冬》教学设计及说课稿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认识春夏秋冬四季,了解每个季节的特点和变化。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四季交替变化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细心、耐心、观察和记录习惯。
2. 教学内容•课文内容:《春夏秋冬》•教学重点: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描述和描绘。
•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理解四季交替的规律,并能用简单语言表达。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四季变化图片、季节特点描绘图片等辅助教学材料。
3.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初步了解四季概念,通过图片展示四季的变化,引导学生感受不同季节的特点。
2.教师介绍《春夏秋冬》课文内容,预习四季的描述词语。
3.学生轮流描述自己喜欢的季节,用简单语言表达。
4.听读课文并讨论各季节特点,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描述。
5.完成《春夏秋冬》课文的朗读和理解练习。
第二课时1.复习四季的特点描述,巩固学生的记忆。
2.分组讨论,学生互相分享自己对某一季节的感受和描述。
3.教师组织学生合作小组,设计小绘本描述各个季节的变化。
4.学生展示自己的小绘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描述。
4. 教学评价•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表现,包括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描述的准确性等。
•学生小组合作绘本的设计和展示,评价孩子们的观察和联想能力。
二、说课稿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教的是《春夏秋冬》这篇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直观地展示了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和变化。
通过这篇课文,可以激发学生对四季的热爱,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绘能力。
二、教学目标设定•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四季的特点,初步理解四季交替的规律。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四季,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的细心、耐心和记录观察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四季春夏秋冬的特点描绘和描述。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识字1 春夏秋冬》第二课时部编版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识字1 春夏秋冬》第二课时部编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识字1《春夏秋冬》中的生字,掌握正确的发音和书写。
2.熟练掌握《春夏秋冬》这四个字的意思,能够正确使用。
3.体会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带来的气候变化和景色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识字1 春夏秋冬》这一课程,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的四季,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季节变化的认识,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
二、教学重点1.认识识字1《春夏秋冬》中的生字,正确书写和发音。
2.熟练掌握四季《春夏秋冬》的意思及相关词语。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正确理解四季的概念,正确表达与质疑。
2.帮助学生将“春夏秋冬”的词语融入日常生活和课程中,让学生理解四季的本质。
四、教学准备1.课件《识字1 春夏秋冬》2.多媒体设备3.板书4.学生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四季的视频或者展示四季的图片,引入课程,激发学生对四季的好奇心,让他们对四季充满期待。
2. 学习《春夏秋冬》(20分钟)1.老师给学生介绍《春夏秋冬》这四个字的意思,并分别向学生展示四季的特点。
2.让学生欣赏关于四季的图片,让他们根据图片识别四季。
3.向学生逐个介绍四季的名称和特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四季。
4.让学生自由练习写下《春夏秋冬》这四个字,纠正他们的错误并加深印象。
3. 训练与巩固(15分钟)1.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组描述一个自己所喜欢的季节,并根据描述猜测其他同学所描述的季节。
2.给学生出示相关的图片,让他们根据图片写出对应的季节名称。
4. 拓展与应用(10分钟)1.通过歌曲或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巩固四季的名称。
2.让学生编写一段简短的小故事,故事中包含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5. 总结与作业(5分钟)1.回顾今天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今天的收获。
2.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观察家中或周围的季节变化,写下自己对四季的感受或体会。
六、板书设计春夏秋冬- 气温适中- 夏日炎炎- 秋高气爽- 雪花飘飘- 百花争艳- 田野绿油油- 黄叶飘落- 白雪皑皑七、教学反思本课程主要通过引导学生认识识字1《春夏秋冬》这四个常见汉字,同时通过四季的引入,让学生理解四季的概念,并感受到四季带来的变化。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春夏秋冬》教学设计2
春夏秋冬[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霜、吹、落”等生字,能正确、规范地书写“春、风、冬”等生字,认识“雨、阝”等部首。
2.正确拼读“春风、夏雨、秋霜、冬雪”等词语,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3.能主动收集与四季相关的词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四季,留心观察四季中的自然现象,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本课生字,正确读写会写字。
难点:了解四季特征及现象,积累相关词语。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达标检测一、儿歌导入,引入情境1.播放儿歌视频,引入课文。
春天到,春天到,小草探头问声好。
夏天到,夏天到,大肚青蛙呱呱叫。
秋天到,秋天到,苹果柿子枝头闹。
冬天到,冬天到,小伙伴们穿棉袄。
2.同学们,儿歌中提到了哪几个季节?同学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板书课题“春夏秋冬”,用红色粉笔圈出“春”字)1.读一读,背一背视频中播放的儿歌。
二、看图识词,感知春天1.同学们,现在是春天了。
你们发现春天都有哪些变化吗?(学生举手回答)2.出示多媒体课件,播放课文图片,让学生结合图片再来说一说刚刚同学们的回答是否正确。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继出示课本中的词语:青草红花游鱼飞鸟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3.教师引导学生读词语,让学生找出词语中的生字。
(游、池、花、飞、入)4.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着重引导学生记忆“花、飞、入”三个生字。
(课件出示生字拼音)5.指导学生齐读词语,点名读词语,举手读词语。
6.词语读熟后,教师讲解词语所表示的春天的现象,引导学生观察春天会有哪些变化,有哪些现象,并让学生再次说一说他们所观察到的现象,说说他们眼中的春天。
2.照样子,写出几个春天出现的事物。
燕子3.写出下面几个字的笔顺。
花:飞:入:4.请用“花”字组几个词语。
花()()()()三、看图识词,感知四季1.刚刚我们认识了春天,以及春天的特点。
现在让我们来认识其他季节吧。
哪位同学来说一说你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喜欢这个季节?这个季节里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呢?(学生自由回答)2.多媒体出示“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图片,让孩子们结合图片再说一说“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春夏秋冬 教学设计(2)
《春夏秋冬》教学设计**********小学张***课型:识字课教学内容:《春夏秋冬》教学目标:1、感受春、夏、秋、冬的美丽,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2、通过联想、图文结合、多种形式读记等方法,引导学生识字赏词。
3、认识“霜、吹”等8 个生字;认识雨字头和双耳旁2 个偏旁;读好词语和短语。
会写“飞、风”2 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通过联想、图文结合、多种形式读记等方法,引导学生识字赏词。
教学过程:一、通过联系旧知,迁移导入新课。
1.教师引导,唤醒记忆。
小朋友,上学期,我们学过一首小儿歌叫《四季》,谁还记得,愿意背给大家听?2.齐读课题。
【本环节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考虑到学生的学情,他们对于春夏秋冬有一定的认知,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通过背诵熟知的课文,唤醒学生对春夏秋冬的美好回忆。
】二、通过图文结合,认读生字词语。
1、春夏秋冬都有哪些漂亮的景色?让我们走进课文,打开第2 页借助图片与拼音读好词语。
2、学生同桌检查读,小组开火车带读、去拼音词卡读、看图配词读。
3、学习“雨字头”“霜”字,播放微视频,字理识字。
出示秋霜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4、学习四个表示动作的生字过渡导语:这些自然现象来大地上,成了我们的好朋友。
那,它们是怎样来的呢?(1)学习“吹”。
师生一起做做吹的动作,理解“吹”的时候要用“口”,古时候的“吹”字,就是一个人张开了嘴在吹气,因而“吹”是口字旁。
识记生字。
给“吹”找找新朋友:吹气、吹牛、吹风……“吹”是春风来到大地上的动作。
(2)过渡导语:夏雨、秋霜、冬雪又是怎么来的?大家从课文里找找它们的动作,圈出来。
(3)学习“落”。
“落”上面有个草字头,就是指草木掉下来了,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个洛。
说一说,除了夏雨落,还见过什么东西落下来。
如:果子从树上落下来;石头从山上落下来;冰雹从天上落下来……(4)学习“降”。
秋霜来到大地上的动作是“降”。
“降”的偏旁是“双耳旁”。
《春夏秋冬》教案
《春夏秋冬》教案一、教学目标1. 欣赏春天的美景,表达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2. 感受四季的特点,了解四季的美丽和变化。
3. 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景色,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三、教学难点如何通过绘画表现出春天的生机勃勃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 观察学生的绘画作品,了解学生的绘画水平。
2. 给学生讲述一些关于春天的知识,引起学生对春天的好奇心。
(二)导入新课教师:你们喜欢春天吗?那么,你们眼中的春天是怎样的呢?大家来说说看。
学生:春天来了,花儿开了,小草绿了,小鸟也出来了……教师:是啊,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它给人们带来了温暖和希望。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如何用画笔来表现春天吧。
(三)新课教学1. 欣赏春天的美景:教师出示一些春天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欣赏。
同时,教师介绍春天的特点,如天气变暖、万物复苏、花开鸟鸣等。
2. 绘画指导:教师讲解绘画的步骤和方法,强调画出春天的特点,如鲜艳的花朵、嫩绿的小草、飞舞的蝴蝶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优秀的春天绘画作品,让学生参考和学习。
3. 学生绘画:学生开始绘画,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绘画中遇到的问题。
4. 作品展示:学生完成绘画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交流。
让学生们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学习他人的优点,找出自己的不足。
同时,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鼓励。
四、小结教师总结本课内容,强调四季的特点和美丽,鼓励学生多观察自然,保护环境。
同时,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与四季有关的课外作业,如观察四季的变化、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季节等,以巩固学生对四季的认识和了解。
五、课后延伸1. 组织学生参加与四季有关的课外活动,如春游、秋游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四季的特点和美丽。
2. 鼓励学生多阅读与四季有关的书籍和文章,增加对四季的了解和认识。
3. 引导学生养成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树立环保意识。
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春夏秋冬》教案(2)[1]
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春夏秋冬》教案(2)(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春夏秋冬》教案(2)(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春夏秋冬》教案(2)(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春夏秋冬》教学设计之一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熟字比较等方法,认识“霜、吹”等8个生字和雨字头、双耳旁2个偏旁;会写“春、风”等7个字和横斜钩1个笔画.2、通过朗读、看图和动作演示等方法了解词和短语的意思,了解四季景物特点,体会四季的美好。
教学重点:借助形声字特点以及熟字比较的方法识记8个生字;借助插图和动作演示理解词义。
教学难点:了解四季景物特点,体会四季的美好.教学准备:字词卡片、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图片,激趣导入1.师导入:时光老人有四个孩子,他们的名字分别叫做:春、夏、秋、冬,今天我们就来和这四个孩子交朋友。
(相机板书课题,指名学生朗读,注意读准字音.)2.多媒体出示有关春、夏、秋、冬的四幅图片,给予学生直观的认识。
3.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自主交流对这四个季节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识字读词1.学生自主观察课文插图,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词语和短语,多读几遍,并与同桌互相检查朗读情况。
2.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
师出示词语卡片“春风”“夏雨"“秋霜”“冬雪”,指名学生认读,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相机正音,强调“风、霜"是后鼻音,“春”是翘舌音。
3.图文结合,理解词语.(1)师多媒体出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夏秋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春夏秋冬》是一篇识字课文。
教学这篇课文,要根据第一学段教学目标和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借助课文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等引导学生熟读成诵,让学生发现每组词的结构特点、了解词语的意思、感受语言的韵味。
这样,让学生喜欢汉字,受到文化的熏陶。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识字课文。
课文前半篇的两组词描写了四季的自然现象以及其动态,后半篇主要表现的是春天的自然美景。
每一组有4个词,它们结构相同、两两相对、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
【教学目标】
1.在听写生字和词语搭配的游戏中,复习第一课时生字。
2.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反复读词,识记“池”“游”“入”3个生字。
理解“”的写法,学会正确书写“飞”“入”“风”3个生字。
3.借助课文插图,进行口语交际,在语境中认读、理解、积累“青草”“红花”“游鱼”“飞鸟”等词语。
通过对第一组词的分类,体会构词特点,尝试对对子;并运用此方法学习第二组短语。
4.教师指导朗读,让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音韵美。
【教学重点】
识字学词,正确朗读词语和短语,并熟记。
能正确书写“飞”“入”“风”3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识字
(一)读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春夏秋冬》。
(二)听写,检测生字
上节课学写的4个生字有没有住进你的小脑袋里?准备听写。
(听写内容:春花、冬雪。
提出要求:把字写正确,写端正。
反馈方式:投影、齐读、校对。
激励评价:写正确的小朋友把本子收好,给老师一个微笑;写错的,赶紧订正。
)(三)游戏,复现生字
1.板贴读词:上节课我们走进了美丽的四季,春天有柔柔的“春风”,夏天有凉爽的“夏雨”,秋天有晶莹的“秋霜”,冬天有洁白的“冬雪”。
(板贴: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2.词卡认读:接下来我们要帮这几个词语宝宝找找
朋友。
朋友朋友在哪里?就在你的课桌里。
赶紧拿出来读准这些字。
(学生读准词卡:吹、飘、落、降)
3.词语搭配:找朋友开始喽!“春风”的朋友在哪里?
(学生举起词卡“吹”,并读准)。
……
4.读好短语:让我们把四个短语读得美美的。
(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
二、新授,识字学词
(一)学习第一组词语“青草、红花、游鱼、飞鸟”
这节课,一起走进春天,去欣赏春的美丽景色。
1.看图说话,训练语言:(出示课文插图)仔细看看这幅图,谁能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美丽的景物?(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尝试用上好词语)
2.读准词语,识记“游”字。
(1)借助拼音自读:画里藏着这四样美丽的景物。
自己读一读,有困难找拼音老师帮忙。
(多媒体出示:青草、红花、游鱼、飞鸟)
(2)领读正音:请小老师领着大家读正确。
(强调
“青”是后鼻音)
(3)教学生字“游”:“游”是生字,一起把它读准。
“游”左中右结构,游和水有关,所以左边是一个三点水。
谁能帮它组个词?(学生组词)一起再来读一读,记一记(词卡开花:游泳、游戏、郊游、游客)。
把“游”字请回词语里读准。
(学生读“游鱼”)
(4)再读巩固:拼音老师不见了,还能读吗?读给同桌听一听。
3.师生问答,理解词义。
(1)指名对答:我来问,你来答。
红红的小花叫什么?
(生:红红的小花叫红花)游动的鱼儿叫什么?青青的小草叫什么?飞翔的小鸟叫什么?(学生答,略)(2)全班齐答:我来问,大家答。
【设计意图:师生互动问答读,不仅激发低年级孩子的朗读热情,更巧妙渗透了理解词义的方法,还为下一步词语分类、体会构词特点做好铺垫。
】
4.反复读词,加深记忆。
(1)开火车读:词语朋友打乱顺序会读吗?(出示词卡:青草、红花、游鱼、飞鸟)
(2)齐读:大家一起读。
(板贴词卡)
5.分类,体会构词特点。
(1)指名分类:如果让你把这些词语分类,怎么分?
(学生上来摆放词卡)
(2)体会构词特点:为什么这样分?(“青草、红花”都是植物,“游鱼、飞鸟”都是动物)还有什么原因?(“青草、红花”前一个字写颜色,后一个字写名称;“游鱼、飞鸟”前一个字写动作,后一个字写名称)
(3)尝试对对子:(多媒体出示生字,依次变色)大家看“青、红”都是表示颜色的,“草、花”都是属于植物的;“游、飞”都是写动作的“,鱼、鸟”都属于动物的。
这样结构相同的词语,我们可以对着读。
师生对,生自对,生生对。
【设计意图:分类能诱发孩子的思维,使他们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妙趣味。
这一环节的教学,使原本看似简单的四个词语,变得厚重起来。
对对子,更是渗透了传统文化的熏陶。
口头对对子,变成下一个环节的“对子歌课间操”,既复习巩固生字,又活动手脚,一箭双雕。
】
(二)课间操
对着对着,我们对出了一首儿歌。
(多媒体出示:青对红,草对花,青草对红花。
游对飞,鱼对鸟,游鱼对飞鸟)起立,两两拍手对读。
(三)教学书写“风”“飞”
1.动画演示,学写“”:儿歌里的“飞”是我们今天要写的生字。
它的第一笔,叫—横斜勾。
请你叫叫它。
仔细观察横斜勾,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东西呀?多像我们小时候最爱玩的滑梯呀!(多媒体出示滑梯图片)横像平台,平台下的部分斜斜的,滑下来多舒服啊!(多媒体动态演示小朋友滑滑梯,体会斜勾的弯度)拿起小手,跟着老师一起把它写正确:横要平,斜要缓,滑到下面往上勾。
(教师范写,学生书写“”)【设计意图:“”的正确书写是教学的难点。
教师将之与儿童喜闻乐见的“滑梯”相联系,借助动画演示、讲述,让学生明确“”中斜勾的弯度,能准确书写横斜勾。
】
2.教学书写“飞”:(多媒体动画)“”加上一对小翅膀,就变成了“飞”。
拿起小手跟老师一起写一个“飞”字。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教学书写“风”:还有一个字也有横斜勾。
(多媒体出示“风”字)观察“风”字,有什么想要提醒大家?(教师范写)竖撇写得正,再写横斜勾,一撇一长点,交叉在中间。
4.书写反馈:书写“飞”和“风”后,教师投影出示学生
所写的生字,评价时重点关注“”的书写。
(四)学习第二组短语“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
1.图配诗歌,引出短语。
(1)媒体出示:春天的景色这么美!有位小诗人,忍不住用上大家刚学的词写了一首诗。
自己轻轻地读读看。
(池中水草青,山间春花红。
游鱼出清水,飞鸟入丛林。
)(2)配乐读诗:请个朗读高手来美美地读一读。
(3)变身短语:这首小诗,每一行有5个字。
现在它变了,变成三个字的(多媒体动态显现: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
【设计意图:这首小诗不仅是对上一个环节“看图说话,感受美景”的精妙提炼,又自然无痕地引出下一组短语的教学;同时,还实现了生字转换、语境复现、情境朗读,激发学习兴趣的双重效果。
】
2.认读短语,识记“池”字。
(1)指名领读:诗里的4个短语跑出来了。
谁能领读?
(2)读准生字:借助拼音,读准“池“”入”两个翘舌音。
(3)识记“池”:说说“池”字你怎么记住它的?“池草青”的“池”,指的是—(多媒体出示图片)瞧,这就是“池塘”,也叫“水池”,还叫“小池”。
长在池塘里或边上的草我们可以叫“池草”。
这几个词(池塘、水池、小池、池草)再读一读,记一记。
【设计意图:借助池塘图片,将带“池”字的4个词语进行打包教学,这样不仅丰富了语汇、积累了词语,同时还渗透“同类识记”的学习方法。
】
(4)再读巩固:把生字放回词语里,再读准。
3.感受词韵,读好短语。
(1)师生对读:老师想和你们一起读。
(教师问)什么青?(学生答:池草青)什么红?(山花红)谁出水?(鱼出水)谁入林?(鸟入林)
【设计意图:简单的一问一答是“小动作,大乾坤”:朗读形式变得多样,词义理解得到加深,构词特点有所体会,还有助于学生在下一个环节读出短语的韵味。
】
(2)读有停顿:让别人听得更清楚,我们可以在这些地方停顿一下(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
多形式读,读起来更有味道。
(3)对对子读:这两组词也能对一对。
多形式对读。
4.教学书写“入”:认真观察5秒钟,再独立动笔写。
指名到投影仪书写:强调“先撇后捺”是基本规律,关注“一捺弯弯盖住撇”。
【设计意图:“入”字书写的难点在于笔顺和“撇低捺高”。
放手让学生独立观察书写,再指名投影书写,是有效的生本课堂:学生若写错,师生一起纠正,以加深印象;学生若写对,留给孩子的印象也比教师范写强。
】
5.再读短语,识记背诵。
三、拓展,尝试吟诵
1.师配乐范读:你们读得这么开心,老师也想来读读了。
不过,老师想换一种方式读,用古人读书的方法来读(配古乐,读出平长仄短,例“池——草——青”)。
2.学生和乐跟读:诗词在古代可以用吟唱的方法读,听起来很优美。
大家跟着我一起试一试。
【设计意图:在配乐跟读中,学生体会吟诵的趣味,领略汉字的音韵美。
】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