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苏建立外交关系
“斯大林模式”即高度集中的经
济政治体制。在战争期间和国民
经济恢复时期曾发挥过重要作用; 但这种体制本身存在严重的缺陷 和弊端,经济上管得过死,政治 上权力过分集中,缺少民主,后
来日益严重地阻碍了苏联国民经
济和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
合作探究二
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198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相当于美国的79%,但其机械 产品有62%是重武器,消费品只占6% 戈尔巴乔夫在庆祝十月革 命70周年的讲话中曾指出: 国内开始的根本经济改革 的目标是:在最近2至3年内 保证从过分集中的行政管 理体制过渡到民主的、主 要是以经济方法、以集中 和自我管理的理想结合为 基础的管理体制。
戈尔巴乔夫在辞职书上签字
叶利钦控制了全局
1991年12月25日19时32分锤子镰刀红旗从克里姆林 宫上降落,俄罗斯白蓝红三色旗升上了旗杆。世界上
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社会主义国家成为历史。
合作探究 苏联解体的含义是什么?其主要原因有哪些? 两层含义:一是苏联分裂成多个国家, 二是苏联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所取代
后的年代里,没有一 位世界领袖人物的成 败能像赫鲁晓夫的成 败如此急剧地和决定 性地改变历史的进 程。” ──尼克松
Ï ¿ î Ä Ä · ê Ý À Ã ú ¹ Õ Á Ë ª Ö Ò Ï Û ä Î × °¿ ² ¶ Ó 1968 350 340 凡到过苏联的人会看到这样的场面:一 1978 210 440 ¹ ¿ Ì Ë 1968 8500 32400 边是高耸的烟筒,军工联合体遍布全国 1978 10500 50000 ,另一边则是商店里空空的货物;一边 ½ Ê Õ õ · É » ú 1968 5100 4000 1978 4500 4600 是广袤无际的肥沃土地,另一边则是人 ® Ã Ë æ ½ Õ ½ ¢ 1968 360 320 们排着长队在食品店抢购食物;一边是 1978 172 240
• • • •
对苏联的改革,有人评述说: 赫鲁晓夫把苏联改病了, 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残了, 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
赫鲁晓夫严厉批评已故斯大林
1956年,苏共二十大 《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
在揭露和批判个人崇拜上有 重大意义,但全盘否定斯大 林的做法引起思想混乱,对 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 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1.根本原因——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2.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
3.外部原因——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和西方 的影响 4.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泛滥 5.社会矛盾、民族矛盾急剧激化 势力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和苏联先后进行了改革,中国、苏 联的改革却导致了怎样不同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改革,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 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苏联: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激化了苏联的各种矛盾引发了社会的 动荡和分裂,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和苏共的垮台。 因为中国的改革做到了以下几点: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 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2、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 3、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4、对西方的“和平演变”采取了正确的对策。
加加林早在1965年就幸运地成为世界上
Ï ¿ î Ä Þ ¼ Ö Ê ¼ µ µ ¯ ±ä Ç É µ ¼ µ ¯ ½ Â Õ Ô ä º Õ ¨ú » Ë µ º ¯ · Í ê Ý Ä · À à ú ¹ Ë Á Õ ª 1968 1054 858 1978 1054 1400 1968 656 121 1978 656 1015 1968 545 155 1978 432 135 1968 4300 1300 1978 11000 4500
戈尔巴乔夫 (1985—1991年任苏共总书记)
戈尔巴乔夫 (1985—1991年任苏共总书记)
指导思想多元化,即推行 新思潮和人道的民主的社 会主义,不再把马克思列 宁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政治上推行多党制和议会 制。政治是戈尔巴乔夫政 治改革的主要内容。以所 谓多党制取代共产党的领 导,以议会制度取代苏维 埃制度。
实践
多国实践:欧亚社会主义国家建立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巨大
挫折: 发展:
达标检测·巩固新知 1、以下是对经互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美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组织 B.社会主义国家组成的政治经济合作组织 C.对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D.加强了苏联对其他成员国的经济控制
探究:如何评价经互会的影响?
材料:经互会成立初期,各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关系比较正 常,经济发展较快。1951~1983年,经互会国家的国民收入增 长了7.6倍。经互会国家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0%左右,国民收 入占世界的25%,工业生产占世界的33%。其经济实力逐渐增强 ,已成为当时世界上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
积极影响:经互会成立以来,对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 定的推动作用,各成员国国民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对经互会成 员国之间的经济交流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消极影响:经互会的经济体制实际上是苏联经济模式的扩大,在 苏联的控制之下,其它各成员国的经济不能独立自主的发展,而 同苏联的经济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而在客观上加强了苏联 对其他成员国的经济控制,削弱了其社会主义成员国的经济独立 性。
1989年12月,罗马尼亚发生政变。
1989年12月22日,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起义 士兵和群众与总统卫队展开了激烈的枪战。
1989年10月,匈牙利布达佩斯人民为追求民主而沿多瑙河游行。
政治上:实行议会 民主制和多党制;
东欧剧变
经济上:实行私有化 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在“8· 19事件”中俄国军队掉转炮口,支持叶利钦。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使苏联社会危机加剧,表现在哪 些方面?
①引起了人们思想混乱
②苏联的国民经济开始大滑坡
③苏共领导地位丧失,党内斗争日趋尖锐和公开

④民族矛盾爆发,分离活动加剧,最终导致苏联
解体
合作探究三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东欧” ,指位于欧洲东南部和中部地区、苏联西 侧的8个国家,它们是: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波兰、 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德意志民主 共和国和南斯拉夫。
2、对赫鲁晓夫改革评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D
A.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B.改革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C.进入60年代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 D.改革使苏联由一党制变为多党制
3、东欧剧变主要是指( D )
A.国家名称变了
C.国家的首都变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B.国家的版图变了
D.国家的性质变了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启示? 社会主义改革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其中 必然充满着艰巨、复杂和曲折,但只要我们坚
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走符合本国国情的
社会主义道路道路,社会主义改革就一定会成
功!
归纳总结·整体感知
国 际 社 会 主 义 运 动 的 发 展 史
理论
空想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第一次伟大尝试: 巴黎公社 一国实践: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4、《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讲到:“1991年,克 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
的舞台上刻写了74圈。”导致“红旗悄然落下”的
事件是( A )
A.苏联解体
C.赫鲁晓夫改革
B.东欧巨变
D.美苏争霸
5、苏联解体是在( C ) A.1989年 C.1991年 B.1990年 D.1992年
合作探究一
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阅读课本83页,联系下表,说一说二战后欧亚诞生了哪些 社会主义国家?为了对抗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除了在 军事上成立华约外,经济上和政治上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苏联 和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们于本年1月在莫斯 科举行了经济会议。会议指出,上述国家间 在经济关系的发展方面有出色的成就……为 了实现人民民主国家和苏联更广泛的经济合 作,会议认为必须由参加会议的各国代表们 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在平等的代表权的基 础上,以交流经验、相互给予技术上的援助 ,彼此在原料、粮食、机器、装备等方面提 供协助为其任务。 1949年1月25日《关于成立经济互助委 位于莫斯科的经互会大楼 —— 员会的公报》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克里姆林宫上空的苏联国旗被降下
情景导入
1955年5月14日,苏联等8国社会主义国家针对美、英、法 决定吸收联邦德国加入北约一事,在华沙正式成立了军事政治 同盟──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1989年东欧事变发生后,华 约解体。1991年12月,苏联宣布解体。苏联是如何从国际舞台 上消失的?是如何解体的?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对我们中国 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借鉴呢?
苏联城市青年出发参加垦荒
推广种植玉米
失败原因
1、只是在原有体制的框架内进行的小修小补 2、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3、赫鲁晓夫的主观主义和急躁冒进。
1964年 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我们该怎样看待赫鲁晓夫的改革呢?
有一定成效,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经济政治 体制。
黑白相间的墓碑 毁誉参半的一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一位宇航员,飞向太空,另一边则是 直到苏联解体前,她的人民喜欢的羽绒 服、牛仔裤、旅游鞋之类的物品,要靠 中苏两国大大小小的“倒爷”们才能得 到,甚至连孩子们喜欢的泡泡糖和自动 铅笔也没有一家工厂能够提供。
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是重
工业,苏联的综合国力特别
是军事实力有所提高,但改 革仍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 制约,反而使这一体制更加 僵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