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冈仁波齐》观后感
电影《冈仁波齐》的观后感5篇
电影《冈仁波齐》的观后感5篇《冈仁波齐》讲述了在西藏腹地古村普拉村,该村的10个普通藏族人和一个孕妇一起从家出发前去2500公里以外的冈仁波齐朝圣的故事.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电影《冈仁波齐》的优秀观后感,希望能帮到各位.电影《冈仁波齐》的优秀观后感1有信仰的人总是善良和体贴的,就算是随行的拖拉机被一辆越野车给撞翻在路边,他们想到的也是越野车上的人需要快点送到医院救护,而他们自己能做的只能是迅速做出决定,拆掉撞坏的车头靠人拉车继续前行,这里没有人抱怨,没有人迟疑,如此朝圣之路,犹如佛经上讲到的故事,一切的磨难都是上天的考验,没有这些逆境.磨难,无始劫以来积下的债怎么还?所造的业如何消?当你经历.当你跨越,你也就得道证悟了!翻越米拉山5000多米的高峰,终于一路下山看到了远处的布达拉宫,大家默默的集体站在那里遥望施礼,内心的激荡无以名述,我作为观众久久不能平静,一切的辛苦在那一刻是值得的,金光闪耀的布达拉宫是每一个西藏人心中的圣殿,他们在前行的路上,虽然冈仁波齐圣山还在远方,但是至少到达拉萨让他们坚信:每一天,无所畏惧,坚持心中的信念,善待每一个身边的人,珍视所有的生命,甚至那只马路上缓缓爬行而过的虫子,所有的善总会让灵魂到达彼岸.为了去冈仁波齐,这支十一人的队伍需要历时一年用脚行走.用身体丈量长达2000多里的朝圣之路……电影最后一个镜头是雪山脚下渐渐拉远的队伍,转山尚未开始,经过拉萨完成补给和休养,去往圣山的道路还在前方,这样的寓意似乎比拍完全程更有寓意,修行的道路不就是这样吗?这是一部藏民本色出演的真实电影,生活中最真实的故事被用一年的随拍搬上了屏幕,每一个人都是真名真人真角色,虽然我从小生长在那片神奇的土地,却并没有那样近距离的了解过藏民的朝圣之路,这一次,跟随电影的镜头用一种全然浸入的视角看完了电影,内心升起对电影摄制组由衷的尊敬和感恩.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理解是民族团结的基础,如此的好电影实在是太难得了,我们从电影里只是看到没有尽头的大山.雨雪.米拉山顶上飘扬的经幡美丽而神圣,可是我却很清楚走到那里绝大多数人的身体反应之痛苦,五千多米的海拔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的,而摄制组却在如此身体巨大的挑战下完成了这部具有非常意义的电影的拍摄,如此对信仰的尊重.对藏民一路朝圣的真实再现难能可贵,如果你想要看这部电影,一定要去影院支持!电影《冈仁波齐》的优秀观后感2大概是《冈仁波齐》票房突破4千万的时候,我的朋友圈开始出现,对影片质疑的声,褒贬不一,两极分化.贬的说:〝这只是碗给小资的鸡汤,是藏区的小时代,是在消费异域文化.藏区风光,从电影类型,拍摄手法,阶级划分,民族宗教,到扒出导演张扬和投资人的历史.〞什么都有,总之只要和影片联系起来的都可以拿来议论一番,不能联系起来的也生拉硬扯凑到一块.也有专家说:〝这是艺术片的试金石,是对大自然和精神世界致以崇高的敬畏,带观众回归了传统的审美.〞位置不一样,角度不同,看待问题的感受自然不相同,所以我觉得,不管他人如何,自己看得心安便可,没有什么比自己喜欢更重要,都是为了蹭个热点大家都不容易.于我来说这就只是一部电影而已,和我平时看的其他电影没有什么不同.如果非要说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这部电影能让我静下心来看完,并在影片中看到自己和身边人的日常.远处的雪山,近处的火炉,早晨起床的诵经和打水声,酥油茶.糌粑.牵牛.寒暄,生活在西藏芒康县这个叫〝普拉〞的小村庄里的人们,开始了他们平常的一天.只是有天一个叫杨培的老人为完成哥哥朝圣的心愿,怕再不去就走不动了,为了不留遗憾决定去拉萨.去冈仁波齐朝圣.于是,这一天便在这个村庄变得不平凡起来.这个决定一出,消息不胫而走,怀着各种目的的朝圣者加入其中.朝圣这件事没有令人激动万分,只是普通日常交流的一个话题,没有什么特别.十一个做出决定去朝圣的人,只是在平常的闲聊中,就把事情定了下来了,没有想象中的神圣.走时更没有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只是安静的在全村人注视下,始于不断重复着磕长头的叩拜中.口诵经文.双手合十.顶礼膜拜.躬身匍匐,周而复始.漫漫兮其修远,两千五百公里虽长,但没有一句多余的废话,朝着理想走去一路前行,不论快慢,终将抵达.就这样一部电影安静如一股清泓静静流淌开来,让人在平心静气中,慢慢等待故事的发生.接下来,路遇朝圣者的对话,好心人的收留和指导,孩子的降生,落石的危险,买鞋的讨价还价,趟水过河,飞来的车祸,没钱停下来去打工,替房东磕头,和理发店里姑娘的调笑,到最后老人的死亡.一件件事都很接地气,或是顺理成章,或是突如其来.一路遇到的所有困难,仿佛都能化解在朝圣的路上和每日祈祷诵经中,显得那么的自然而然.让看电影的我也跟谁他们一路前行,体验路上的喜悦收获.生活在藏区的人经常会在路上遇到像《冈仁波齐》里,为心中信仰虔诚朝拜的藏人.且不说心中怀揣的这份信仰,单说用身体丈量朝圣的距离,这种事需要平静而强大的内心才能做到,令人钦佩.而现实中的你我又何尝不是在路上的修行者呢?从来到世间起,一路打怪升级,坚难成长,干掉生活中一个个大大小小的Boss.读书时要好成绩,上好大学,毕业后想体面安稳的工作,接着成家,养孩子,然后孩子又重复我们走过的路,能跳脱这个循环的貌似很少.原来你我早已是生活这条路上的行者,很早以前就在路上艰难前行,遇山翻山,遇河趟河.谁的生活里没有苦难,没有风雨呢?生活这条路静水流深,时有惊起波澜,但身在其中的我们从未感知.看电影时我能感到孩子妈妈的伟大.会为车拉出几百米后折回去重新磕头而感动,会为小女孩打电话问候家人时眼眶湿润.但我真没有感受到朋友圈里的高度,更看不出他们所说的深度,我只是在看电影时找见我自己仅此而已,算是一场观影与观心对话.〝一千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万个人看《冈仁波齐》自会有一万种感悟.朝圣不是终点,所有人终将回到平淡中生活修行.对于大多数的我们来说生活不易,前路难行,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为肩上的责任,心中的梦想,在路上努力的前行,虽平凡但无畏.冈仁波齐只是我们心中的香格里拉,最后的路不在远方,只在脚下和心里,没有回头路可以重来,直面内心才无所畏惧.电影《冈仁波齐》的优秀观后感3听朋友推荐看了《冈仁波齐》,朋友对此电影推崇备至,我看了却无感,有些惭愧.影片讲述了一行藏民一路磕长头去冈仁波齐朝圣的故事,冈仁波齐是西藏一座神山,朝圣那一年碰巧是马年,也是冈仁波齐的生肖年,在这一年去冈仁波齐,会有更多好运之类的.这一支朝圣的队伍有六七十岁的老年领路人,有临盆待产的孕妇,有十七八岁的少年,有七八岁的女童,可以说颇具代表性.在朝圣的过程中,孕妇生产了一名小孩,朝圣归乡的途中,老年人辞世,可谓生老病死苦齐聚.看完电影之后大概浏览了一下豆瓣的影评,毁誉参半.爱它的盛赞电影中表达出的信仰的力量;骂它的主要集中在消费藏民信仰方面.还有关于导演不得不说的二三事也一一牵扯出来.平心而论,这部电影作为一部讲朝圣的公路片,拍得很具有代表性,从记录的性质来看,基本上可以算作是记录了藏民磕长头朝圣的过程,其中有倾向性,但倾向性不深.从纪实的角度来说,通过观看这部电影,那些不了解朝圣习俗的观众,比如我等,对藏民磕长头朝圣这一行为有了更多的了解,很多电影揭露出不同的生活方式,就是为了将这种生活方式放在公众处让不了解的人做一个了解.而这方面的了解肯定是系统性的,因为电影必然表现出足够多的细节勾勒群像.比如:藏民的生存环境,语言习惯,宗教信仰.在记录磕长头朝圣的过程,必然不可避免地面临许多困难,比如:天气,道路,他人的不理解,朝圣形式的艰辛,别的朝圣队伍.都是一个很好的表现.电影几乎不动声色,但是已将这一群人的特征勾勒出来,淳朴,都和现代社会诸多不同.所以从这个角度上看,电影无疑称得上是成功的,如果这一点正是导演想要表达的话.另一方面,该片争议的地方,也正是笔者持保留意见的一点在于,该片的目的是否是歌颂磕长头朝圣信仰的伟大?相信观看过该片的许多观众都会有这样的对影片的判断,不可能毫无野心的无所表达,这样文艺小众的题材必然有所表达,有所臧否.那么,电影想要臧否的是什么?又是否持中?持反对意见的观众认为:该片是对西藏密宗信仰的一种过度消费,而这种消费不管是为了猎奇.标新立异还是对现代化快节奏迷茫生活的刺讽,都是不当的.简单的说,对于无宗教信仰的观众而言,电影是对现实另一种生活的记录是可以的,但是如若是褒扬虔诚的朝圣信仰而贬低现代化无信仰的生活,则是不能接受的.最大的困惑在于,信仰究竟是有选择的,还是无选择的?这一点延展开就太多了.生活本无高下之分,立意分出高下的任何努力都将是白费.影片中表现的藏民的生活的确和现代一般意义上的生活很不一样.1.语言的运用.虽然古语有言:〝巧言令色鲜仁矣〞,然而在现代社会更好的表达技能会使得生活变得更容易.在影片中则不然,语言是极简或者没有的.仅有的台词中,语言只起到〝达意〞的作用,几乎没有任何的修饰,简直就像是来到了另一个话语体系,然而不是,自然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生活的不同.2.人际.影片中藏民的村庄体现着原始的淳朴的邻里关系,主角决定去冈仁波齐朝圣,村子里的人也想去,说一声就行了,这在现代社会几乎不可能.主角一行人在朝圣的路上,遇见同样朝圣的行人,交谈,相互帮助,几乎是自然而然的,即便他们仅仅是相识的陌生人.这种自发的相互帮助.和睦友好的社会环境在现代化发展过后便几乎不存在.所以,影片中的主角是朝圣的虔诚的有信仰的人,土地像是乐土.总的来说,是一部拍得好,颇为真实的朝圣公路片,推荐.电影《冈仁波齐》的优秀观后感4像我这样所谓的修行人,对于磕长头朝拜拉萨,连观想一下的勇气也没有;有时候去藏地碰到在路边匍匐的行人,连眼神都不敢在他们身上停留太久.《冈仁波齐》在我的内心狠狠的扎了一下;对于一个灵魂就是信仰本身的民族,除了深深的敬仰,我没有资格评论;但对于修行人而言,他们所表达出来的菩萨的勇气,对于苦难一点点都无所畏惧,对于众生苦乐的承担也无所畏惧,这才是所谓的勇气吧!虽然理论上知道很多,但真正的勇气表现出来,确实让人震撼!然后是对于众生的惦念,不论是杨培叔叔还是路上碰到的老人家,都一再的说〝要想到为所有的众生,所有的苦难众生去朝拜〞这种惦念更加让他们慈悲,坚韧吧!再就是他们对于生死平和的态度,生对于他们来说是喜悦的,也是平常的,所以一个即将临盆的人去朝圣,那么平常;杨培叔叔死了,死就死了,像生一样自然,没有哭天抹泪,他们真正接受这种无常,接受这种生死的自然规律.最后就是对于困难表现出来的谈定.随缘;车子坏了,坏了就坏了,拉着走,没有抱怨,没有诅咒老天爷,也没有自艾自怜;到拉萨没有钱了,没钱就去赚,那么平常,自然;还有在河边跳舞的一段,他们的喜悦,很容易.从头到尾,没有很多的台词,没有大喜大悲,一切都如他们的灵魂一样安静.平和;就像他们的生活一样,一点都没有华丽的成分,但对于生命来说,这才是真正的华丽吧!我想起米拉日巴尊者说的一句话〝我的宗教,是生死无悔〞!电影《冈仁波齐》的优秀观后感5《冈仁波齐》是一部艺术片,但更像一个纪录片,据说投资仅有300万元左右,票房却已超过一个亿.影片震撼心灵的两点:一是美丽的西藏景色,二是纯净的藏民的心灵.西藏是一个自然美丽.独特而又神秘的地区,那里荒芜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原野,丰茂的绿林,高耸入云的雪山;以及奇特的寺院,精美的壁画,睿智的喇嘛,虔诚的信徒……摄像在讲述故事的同时,以唯美的镜头语言将这些西藏自然人文景观逐一呈现给我们.故事从一个说走就走的朝圣旅程开始,待产的孕妇.年少的女孩.青涩的少年.负罪的屠夫.年迈的老人,普通的牧民,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故事也怀揣着各自的希望,只是几句简单的商量,无畏路程的遥远.过程的艰辛,收拾起行李就上路出发,仿佛上邻村串门一样,一路长头,磕向千里之外的圣地.路途中的几个镜头印象极深:碰到积水,一句〝咱们磕过去吧〞,全队人员毫不犹豫,依次扑进冰冷的水中.拖拉机头坏了,人工拉车本已很疲惫,但他们仍一如反顾地走回来再磕.孕妇生完小孩,没有所谓〝做月子〞的身体恢复,直接返回朝圣的队伍.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对佛的虔诚,对圣地的向往.据说剧组在拍摄时,遇到一辆旅游大巴,车上好像有40多个人,擦肩而过,就在一霎那间,他们看到那部车辆掉在江里边.生命的存在仅在刹那之间.制片人李雨林在《拙见》采访中说:〝我的理解就是信仰不关乎宗教,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只是信仰的东西不一样而已.〞而我想:信仰是你的价值取向.你心中的方向.你想到达的地方,你想要的生活.你想成为的人.而如果每个人都每一天当作是生命当中的最后一天来活的话,我们就不会再去纠结于人生中的得失.荣辱和苦乐,心中只有现实的宁静.纯净的向往.电影《冈仁波齐》的优秀观后感。
《冈仁波齐》观后感【6篇】
《冈仁波齐》观后感【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lan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冈仁波齐》观后感【6篇】冈仁波齐整部电影真实地记录了淳朴善良虔诚的藏民一路上磕头祭拜圣明的故事,你是否看过这部作品?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感想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冈仁波齐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电影《岗仁波齐》观后感范文(精选3篇)
电影《岗仁波齐》观后感范文(精选3篇)电影《岗仁波齐》观后感1第二遍再看,可以更好的去感受,也可以抛开情节更多的去体会细节。
比如,停电了,一屋子的人没有一个慌乱的,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点上蜡烛,该干啥干啥,来电的时候,也是没有人有反应,就是简单的熄了蜡烛继续该干啥干啥。
想起家里停电或者办公室停电时,各种大呼小叫,各种情绪开心的、抱怨的、还有幸灾乐祸的.。
来电时又是各种情绪起起落落,这在整部电影里都看不到,没有什么情绪的升起和落下,一切发生了就发生了,接受,然后继续往前走。
我在生活里也一样可以如此,不用急,急着去干啥呢?不用怕,最坏的担心发生了又能如何,这不还没发生么?好心态修炼中。
这支队伍组成时,就是那么简单自然,我想去朝圣,我也想去,那就去吧,嗯,好,去呀。
没有嫌弃,不怕被拖累。
没有三六九等,没有谁把谁当做累赘,好像这些人心里就没有分别心似的。
遇到困难永远是大家一起克服,不需要呼吁不需要指挥,每个人自发的到了自己的位置,一切按部就班。
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快乐的无处不在,拉着车也可以快乐的唱歌,看见太阳脱了棉衣就跳起了舞,那么纯粹那么自然。
“开始念经吧”,会去看第二遍,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想要再去听他们诵经的声音,太美了,这种美我无法用语言描述,我感觉,若我不控制着,我一下子就会进入某个势能中去,太舒服了。
第二遍看,录下了里面所有念经的场景,好喜欢听。
乐于分享,想起我之前也一直觉得,物质的东西没有什么是属于我的,它只是为我所用。
对于藏民们,他们不管遇到谁,都会很乐意分享自己的东西,一起喝茶吧,送你一袋粮食,大嫂我借点柴,这张皮子送给姑娘,拿去。
开始阵痛要生孩子了,也没有慌乱,没有多激动,就那么自然,在朝圣路上发作了,连夜去了就近的医务所,产妇都没有痛到大喊,这才是真实的,医生不让喊啊,也没力气喊啊。
初生的婴儿好可爱,生产过程是一个很有爱的过程,很美的画面。
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开春耕地要盛装打扮,要烧香,要隆重,老人在感慨: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为什么这么急。
电影《冈仁波齐》观后感【优秀7篇】
电影《冈仁波齐》观后感【优秀7篇】冈仁波齐观后感篇一大概是《冈仁波齐》票房突破4千万的时候,我的朋友圈开始出现,对影片质疑的声,褒贬不一,两极分化。
贬的说:“这只是碗给小资的鸡汤,是藏区的小时代,是在消费异域文化、藏区风光,从电影类型,拍摄手法,阶级划分,民族宗教,到扒出导演张扬和投资人的历史。
”什么都有,总之只要和影片联系起来的都能够拿来议论一番,不能联系起来的也生拉硬扯凑到一块。
也有专家说:“这是艺术片的试金石,是对大自然和精神世界致以崇高的敬畏,带观众回归了传统的审美。
”位置不一样,角度不一样,看待问题的感受自然不相同,所以我觉得,不管他人如何,自我看得心安便可,没有什么比自我喜欢更重要,都是为了蹭个热点大家都不容易。
于我来说这就只是一部电影而已,和我平时看的其他电影没有什么不一样。
如果非要说有什么不一样的话,那就是这部电影能让我静下心来看完,并在影片中看到自我和身边人的日常。
远处的雪山,近处的火炉,早晨起床的诵经和打水声,酥油茶、糌粑、牵牛、寒暄,生活在西藏芒康县这个叫“普拉”的小村庄里的人们,开始了他们平常的一天。
只是有天一个叫杨培的老人为完成哥哥朝圣的心愿,怕再不去就走不动了,为了不留遗憾决定去拉萨、去冈仁波齐朝圣。
于是,这一天便在这个村庄变得不平凡起来。
这个决定一出,消息不胫而走,怀着各种目的的朝圣者加入其中。
朝圣这件事没有令人激动万分,只是普通日常交流的一个话题,没有什么异常。
十一个做出决定去朝圣的人,只是在平常的闲聊中,就把事情定了下来了,没有想象中的神圣。
走时更没有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只是安静的在全村人注视下,始于不断重复着磕长头的叩拜中。
口诵经文、双手合十、顶礼膜拜、躬身匍匐,周而复始。
漫漫兮其修远,两千五百公里虽长,但没有一句剩余的废话,朝着梦想走去一路前行,不论快慢,终将抵达。
就这样一部电影安静如一股清泓静静流淌开来,让人在平心静气中,慢慢等待故事的发生。
接下来,路遇朝圣者的对话,好心人的收留和指导,孩子的降生,落石的危险,买鞋的讨价还价,趟水过河,飞来的车祸,没钱停下来去打工,替房东磕头,和理发店里姑娘的调笑,到最终老人的死亡。
《冈仁波齐》观后感(6篇)
《冈仁波齐》观后感(6篇)《冈仁波齐》观后感1看《冈仁波齐》之前,老天爷颇为应景地设计了一场充满仪式感的桥段——赶在济南闷热的夏季晚高峰,下起了一阵夹雹带雷的骤雨。
这使得准备出门挤公交去影院的我,听着窗外铁皮雨搭上没有一丝懈怠之意的雨点声和不时传来的充满恐吓意味的雷声,顿生一种仿佛要作一场朝圣之旅的虔诚感和悲壮感。
当然,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略显夸张的感受,还因为提前知道《冈仁波齐》是一部有关藏民朝圣的影片。
说它是故事片,但其实更像是纪录片。
影片几乎是以“零度介入”的方式在呈现一段生活、一种状态,而不像是表现一个分明有编剧设计的故事。
当银幕上那一群自发去拉萨冈仁波齐神山朝拜的藏民一遍遍地全身匍地、磕头、起身、夜宿、念经,它所完成的不仅是对片中人物的行为尽量如实的还原,也是电影表现手法上对“重复”的不断运用或显现。
重复的用意何在?显然,用来与内容相对照,影片里的这些重复隐含着在各种“变数”面前益发凸显的“定力”——亦是藏民信仰或生存信条的“定理”。
电影设计的“变数”体现在一路之上的气候多变、孕妇产子、拖拉机被撞、跋山涉水、老人亡故等情节,但诸般考验又都在众人日复一日的重复性动作中变成“执着”“笃定”“坚不可摧”“毫不动摇”的信仰的力证。
对西藏的信仰崇拜,似乎已经形成某种概念化的印象或思维定式。
虽然其中不乏真诚的情感,但单纯地展示信仰的虔诚,却也难免流露出一种他者视角下的“游客心理”。
事实上,信仰与生存之间的关系,在许多优秀的影片里被阐释为“救赎”;但吊诡的是,恰恰在有关西藏题材的国产片中鲜有触及(去年的《塔洛》在这方面不知是否有所突破)。
信仰在这里被悬置。
信仰成为一种无须讨论、无须思考,更无须怀疑的生命记忆而非选择,如同《冈仁波齐》中那个还没学说话就先听到念经、还没学会走路就先参与了磕长头的旅程的新生儿一般。
然而,这样一种不问来由、不问结果、单纯而炽热的信仰,被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影片中以一种现象学意义上的存在不断放大、彰显、渲染、刷新其意义。
《冈仁波齐》观后感心得感悟五篇
《冈仁波齐》观后感心得感悟五篇《冈仁波齐》这部电影就是围绕这座神山而讲解并描述,讲解并描述人们视神山的圣洁赛过生命,对神山有着无比地虔诚之心。
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冈仁波齐》观后感心得感悟,盼望大家喜爱!《冈仁波齐》观后感心得感悟1《冈仁波齐》是一部艺术片,但更像一个纪录片,据说投资仅有300万元左右,票房却已超过一个亿。
影片震撼心灵的两点:一是秀丽的西藏景色,二是纯洁的藏民的心灵。
西藏是一个自然秀丽、独特而又神奇的地区,那里荒芜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原野,丰茂的绿林,高耸入云的雪山;以及奇怪的寺院,精致的壁画,睿智的喇嘛,虔诚的信徒……摄像在讲解并描述故事的同时,以唯美的镜头语言将这些西藏自然人文景观逐一呈现给我们。
故事从一个说走就走的朝圣旅程开头,待产的孕妇、年少的女孩、青涩的少年、负罪的屠夫、年迈的老人,一般的牧民,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故事也怀揣着各自的盼望,只是几句简洁的商议,无畏路程的遥远、过程的艰辛,整理起行李就上路动身,仿佛上邻村串门一样,一路长头,磕向千里之外的圣地。
路途中的几个镜头印象极深:遇到积水,一句“咱们磕过去吧”,全队人员毫不迟疑,依次扑进冰冷的水中。
拖拉机头坏了,人工拉车本已很疲乏,但他们仍一如反顾地走回来再磕。
孕妇生完小孩,没有所谓“做月子”的身体恢复,直接返回朝圣的队伍。
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对佛的虔诚,对圣地的憧憬。
据说剧组在拍摄时,遇到一辆旅游大巴,车上似乎有40多个人,擦肩而过,就在一霎那间,他们看到那部车辆掉在江里边。
生命的存在仅在刹那之间。
制片人李雨林在《拙见》采访中说:“我的理解就是信仰不关乎宗教,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只是信仰的东西不一样而已。
”而我想:信仰是你的价值取向、你心中的方向、你想到达的地方,你想要的生活、你想成为的人。
而假如每个人都每一天当作是生命当中的最终一天来活的话,我们就不会再去纠结于人生中的得失、荣辱和苦乐,心中只有现实的安静、纯洁的憧憬。
观看冈仁波齐观后感
观看冈仁波齐观后感观看冈仁波齐观后感(通用28篇)观看冈仁波齐观后感篇1如果没有这部《冈仁波齐》,有多少人知道这座世界公认的神山?冈仁波齐同时被印度教、藏传佛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也是电影朝圣者的天堂。
看似关乎宗教的片子却被导演张扬巧妙地避免了,导演选择讲述生活方式和仪式行为本身,避免了讲述宗教理念可能带来的叙事挑战、审查问题等等诸多大坑,还扎扎实实地抓住了一个宗教的核心部分:理念之下的行为部分。
《冈仁波齐》用两个小时讲了一个简单的故事:一群同村的藏人去拉萨朝圣的故事。
老人为了满足夙愿,男主为了满足老人的愿望,屠夫为了消解杀生的恐惧罪恶感,孩子纯属好奇一群藏人走上了朝拜之路,中间经历了孕妇生子、车祸、水滩、老人死去这几个简单的小波折,就抵达了拉萨,然后众人请了喇嘛一起把老人安葬在冈仁波齐山上。
《冈仁波齐》的故事就很猎奇:十一个藏民用一年时间,从芒康出发,磕两千五百公里的头,去神山冈仁波齐朝圣。
他们之中,有终生未走出大山,寄望于来世的老人。
有即将临盆的孕妇,有杀生太多怕遭报应的屠夫,有尚且懵懂的九岁小女孩,有渴望大千世界的十八岁少年。
这支奇怪的队伍像是一个和尚、一只猴子、一头猪和一条鱼取经的故事。
藏民们的生活也很猎奇:影片一开始,他们用手抓饭的样子,他们的手是那么轻巧灵活,像在抹盒子里的雪花膏。
屠夫宰牛的时候,旁边栓了只藏獒,像汉族农村的小黄狗嗷嗷直叫。
磕长头用的手板,也没有我们想象中的神秘,电影里,他们随便找了块木头,用斧头砍了几下就做好了。
这些都是从未在多数人生活中出现过的。
《冈仁波齐》有两段关于陌生人的戏,让人印象深刻。
第一段是,一行人决定在雪中点火取暖,一个小伙子跑到路边一户人家,说“大姐,要点柴火。
”大姐说“跟我来”,就把他带到自己家里,把柴火给了他。
第二段是,大伙磕头磕累了,在路边架起炉子喝茶,这时一个陌生的朝圣者磕着头来了。
我想所有观众都坚信,他们一定会请他喝杯茶、聊聊天,而他们也确实这么做了。
《冈仁波齐》观后感心得感想五篇
《冈仁波齐》观后感心得感想五篇冈仁波齐峰是中国冈底斯山脉主峰,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
山顶高度海拔6721米,是冈底斯山脉其次高峰。
藏语意为神灵之山。
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冈仁波齐》观后感心得感想,盼望大家喜爱!《冈仁波齐》观后感心得感想16年之前的这个季节,我一个人去了青海西宁的塔尔寺,是我的朝圣之旅。
喇嘛们念诵经文的声音,轰隆作响,犹如天启。
在一座大殿的门口,我观察一字排开磕长头的信众。
石头地面被他们套在双手上的木块,磨出了光滑又深刻的痕迹。
10万个长头,一下一下……我真的很难想象,他们在用什么样的毅力去坚持这件事。
我也有点不懂,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呢?到今日,其实我也不太懂。
但是,我似乎也在渐渐懂得,生命中许多事情,或许也就根本不需要知道“缘由”。
只要它,摆在了你的面前,好好去做,就是了。
片中,扎扎的父亲,始终在追问:“老天是不是有时候不公正?我的爷爷什么坏事没做过,我的父亲也没做过坏事,我也没做过坏事,为什么这些事发生在我身上?”他无法理解,原来欢高兴喜盖房子,为什么会发生那件意外,导致两个工人死去两个工人受伤。
为了赔偿伤亡者的家属,他欠下了20多万元的债务,有些一蹶不振,赋闲在家。
他的生命,在动身朝圣之前,是卡住了的。
他在这条路上,其实一只在追问因果,追问命运。
“为什么?”是人探究自己的起点。
就犹如,书写这件事,我一早就知道,就是我在纸上追问我的命运,追问何为因何为果。
我是在纸上,做一趟灵魂的朝圣。
曾经有人问我,你为什么始终始终在写,究竟你获得了什么?我回答说:似乎在纸上磕长头,一个字一个字地修行,在过程中,好像渐渐把自己写明白了。
明白了一切有因有果,明白了为什么那时候活成那样。
懂得了过去,于是,我就知道,接下来该如何活。
这在纸上行过的每一步,都是修行。
生命中的每一刻,也都是修行。
去做就是了,去活就是了,尽心尽力就是了。
拿写文章这件事说,当你想写的时候就写。
你当它是一种生命的呼唤也好,是过日子的本分也好,想写的时候,就好好写呗。
《岗仁波齐》观后感三篇
《岗仁波齐》观后感三篇张杨导演新作《冈仁波齐》已于近日在全国公映,这部长117分钟的电影,只讲了一个简单到朴实的故事――腹地古村“普拉村”同村10个普通的藏族人和一个孕妇一起从家出发,翻山越岭2500公里去神山冈仁波齐朝圣,此行历经生、历经死、历经震撼的四季风光,历经灾难、变故、内心的拷问、成长与蜕变,看似平静至极,实那么波澜壮阔。
上映首日,就有人说这是一部“今天不看,明天就看不到”的电影,可它却在包括《变形金刚5》、《异形:契约》、《新木乃伊》、《神奇女侠》等众多好莱坞大片前后夹击下野蛮生长,突出重围。
三日票房破600万七日票房破2000万上座率持续高6月20日,《冈仁波齐》在上映首日以1.6%的排片量开画,彼时多部好莱坞大片正在热映,占据了超过60%的排片,《冈仁波齐》却以21%的超高上座率高居榜首,并于上映第三日(6月22日)票房突破六百万。
6月23日,面临《变形金刚5》上映的巨大排片压力,《冈仁波齐》排片量锐减至0.9%, 但依然没有阻挡观众的观影热情,平均上坐率高达26%。
在随后周末两天,《冈仁波齐》排片分别升至1.2%和1.9%,上座率更飙升到达43.8%及41.4%。
与低排片率伴随的是影片超高的上座率及口碑,群众和影院对影片的支持声越来越多,终于在观众和影院的共同努力下,《冈仁波齐》在上映第七天(6月26日)排片到达3%以上,票房突破2000万。
与此同时,在微信等社交媒体上《冈仁波齐》的讨论热度也在不断增加,数据显示,自6月20日影片上映以来,微信指数已突破350万次,甚至超过正在上映的《异形:契约》。
这样一部在众人眼中只属于小众的影片,自公映以来日均排片不到2%,但是凭借一路飙升的上座率和口碑逐渐逆袭。
行业人士一致认为这是近年来的罕见案例,尤其对于一部看起来不讨好的艺术电影来说。
对于一部商业片来讲,千万票房不值一提,但是对于往往会被市场冷落的艺术电影,这样的成绩,让大家看到了国内电影市场的转变,变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能够给观众带来更丰富的选择。
《冈仁波齐》观后感(精选24篇)
《冈仁波齐》观后感(精选24篇)《冈仁波齐》观后感篇1星期天闲来无事,在麦购网上购买了三张电影票,一家三口便匆匆赶去看晚上的一场影片《冈仁波齐》。
影院并不大,宽敞的皮沙发坐着还蛮舒服,但不久影院工作人员就过来说:“对不起,就正好8号厅的空调坏了,观众可以随意去其他厅观看其他影片,但看《冈仁波齐》就得顶着大汗看,看修行的片子就得修行着看。
”我是真心佩服这位老兄的口才,宁是把观众即将面临的情绪大爆发转变成了满厅哄堂大笑。
于是灯光暗下,台上和台下都开始了修行人生。
生活是平庸的,生命是平凡的,而当我们平凡的生命开始追问起我们是为什么活着,活着又有什么意义的时候,我们就拥有了一种东西——信仰普达村的村民扎堆因父亲去世,决定带叔叔去朝拜大昭寺和冈仁波齐峰。
消息传开,村民纷纷有加入者,其中有屠夫一家三口,有孕妇夫妻俩,有盖房子不顺的小伙还有一个十八岁的少年。
这段叙述冗长而平淡,再加上光线昏暗,厅内的空气浑浊而闷热,我周围的几对小情侣纷纷因忍受不了而离席去了别的厅。
一行人终于走上朝圣路了,一架拖拉机载着众人的生活用品和帐篷慢慢跟在朝拜者后面,众人七八步三扣一匍匐就这样开始了丈量土地的朝圣路。
上路时是刚刚过完藏历新年,大山依旧在荒凉沉睡中,朝圣的十来个人从国道318的3075处一步步迈向心中的圣地。
十八岁的少年走在队伍前面,身体也最为矫健,以至于看不出他有什么残疾,他扣板的声音也如他的生命一样清脆悦耳,五体投地时也带着滑板的声响,这声音在我听来是朝圣路上敲击出的最动听的音符,前面的扣板响起后面的此起彼伏,没有多余的废话只有虔诚的膜拜。
后面的妇孺则显得力量微弱些,常常让人担心小女孩能否坚持下来和那孕妇腹中的胎儿是否经得起这扑地的颠簸,同样作为女人的我心一直都是揪着的。
而最终这个婴儿降生在朝圣路上,她没有电影里的哭天喊地,但是那种撕裂的痛我是经历过的,我敬佩着这女人的隐忍和坚强。
生产后的她只做短暂休息,然后就开始了把孩子放在拖拉机上,她跟在队伍后面继续磕长头,孩子哭了就上车喂奶的朝圣带孩路。
电影冈仁波齐观后感精选5篇
电影冈仁波齐观后感精选5篇冈仁波齐观后感1这是一部“零明星”的文艺片,这是千万藏民生活、朝拜的真实写照。
我是一个热爱藏地文化、喜欢去西藏旅行的旅行者,一直以来我无法准确的言明西藏到底是什么吸引着我,看了冈仁波齐,我哭了,虽然感觉很“臭屁”但是我还是要承认,这部片子展现出来的种种,就是我一如既往往西藏跑的理由!触动一:积水路段,朝拜也不能断!大家都知道,在318国道上,从然乌到波密段有大概10米的道路是流淌着山上的积雪化作的水流淌在道路左边的河流中,虽然在左手边有一段绕行路段,可以暂时避过淌水路,但是这一行朝拜人沿着主道依旧决定拜过去!即使水深可以掩埋身体,依旧阻挡不了一个朝拜的虔诚之心,和坚决毅力!触动二:被旅行车撞倒,因为对方有人高反,因此毫不阻拦,他们的善良让我折服!在翻越米拉山之前,一辆“川A”牌的越野车超车时为避让对方车辆,将朝拜者的补给拖拉机撞翻在地,车子也因此无法继续前行了,由于旅行车中有两位乘客严重高反,必须要尽快赶往拉萨治疗,因此朝拜者直接让他们先走了,根本就没有提“赔偿”之类的字眼和话语。
自己的车没法走,只得卸下后箱改由人力拉车。
翻越米拉山,这座318川藏线上最高的一座海拔5013米的高山,给予了朝拜者极大的考验,男人在前面拉车,女人在后面推车,大家一起唱着民谣为自己加油打气,一行人齐心协力将车子推上了垭口,每次拖车一段距离就要停下来,返回推车起点,然后在一步一步朝圣过来,这朝圣路,绝对不是用脚一步步走完的,而是磕头磕完的!触动三:路过然乌湖,遇到热心老藏民相邀、帮忙!经过然乌湖的时候,车子的机油箱螺丝掉了,只有然乌镇才有,这时候遇到一位藏族老人(他是该村原来的村长),他邀请他们去自己家住宿,维修车辆,朝拜者为了感谢老人的帮助决定帮老人耕地种青稞,这里也展现了藏族耕地的习俗和文化典礼,到了耕种时节,需要烧香、祭拜等隆重的仪式,随着现代化的逐渐渗透,现在的藏地年轻人们逐渐摒弃老一辈的传统,依靠了现代机械化农作,这里有一点淡淡的忧伤。
冈仁波齐观后感7篇
冈仁波齐观后感7篇冈仁波齐观后感7篇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何不写一篇观后感记录下呢?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冈仁波齐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冈仁波齐观后感1路在脚下,即刻前往我们内心的“圣地”信仰的极致,是一种心无旁骛的心灵极简。
虔诚的体现,不会有太多花哨的繁复。
往往感人至深的,是纯朴而持久的坚持。
亦如我们会被匍匐前行风餐露宿,风雨无阻的朝圣人群所感动一般。
三步一叩首的前行,身与心的合一,路在脚下。
如此的坚持,如此的锲而不舍,如此无所畏惧……然而,他们的内心却少有狂妄的期许和不安于世俗的过分追逐。
路在远方,路亦在脚下。
无论我们前行的目地的在哪里,也无论前方的路途有多么的遥不可及。
信仰的坚定,会让我们忘却太多的设计与筹划。
只是,路在脚下,如此便去前行。
不开始,便永远无法到达。
开始,即忘记路途遥远,只是用简单的身心合一,去缩减与目的地的差距。
风尘仆仆之中,我们或许窥见了生命的意义所在,不为此生,却为来世。
真正的庄严,不在于过度的粉饰。
在朝圣者的面庞前,或许更多是满身泥泞或蓬头垢面。
但是那一双双坚毅而炯炯有神的眸子中,让人莫名的感动和心生敬畏。
信仰的力量,最大化会体现在无私无我之中。
虔诚之心与我们最大的触动,也是那不为你我,却为众生的离苦得乐而不辞劳苦的前行之躯。
很多时候,我们向往一种宁静,向往一种纯粹,向往一种莫名的感动。
往往寻找之时,却无最好与最真的契合。
然而,当五体投地,叩首前行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时,莫名的感动,不由的叩启我们内心中,封藏已久的触动与共鸣。
这就是内心纯善的契合。
每一步,每一叩首,每一句诵经,只为众生的祈愿与安康。
所以,我们被震撼,这是一份人人心中本该有的最本真的愿望。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却被过度的心与心外的装饰所迷惑,乱了自我,也乱了内心。
每个生命的起初,都有最纯粹与极致的信仰与虔诚底蕴。
那份极简的纯粹,就是褪去自我厚重束缚之后的无私无我。
《冈仁波齐》观后感4篇
《冈仁波齐》观后感4篇《冈仁波齐》观后感1天去看了“冈仁波齐”这部电影,淘宝8.8的评分算是相对客观的,它称得上这个评分。
用一个词来评价观影的感受:沉闷,如果多加几个字那就是:非常沉闷。
影片讲述的是西藏芒康一个农村,一位老人为了实现前往拉萨和冈仁波齐神山朝圣的心愿,决定年后前往。
村里人听说此事后,几个有想法的年轻人加入这次朝圣之旅。
故事情节非常简单直接,就是单纯的朝圣。
至于路途中发生的生孩子、撞车、拉萨打工的插曲,如同几滴雨水滴入大海,激不起半点涟漪。
这部影片可以说是无情节、无背景音乐、甚至是无主角的三无电影。
总共十二个人去朝圣,但是从始至终能让我知道个人背景的不超过一半人,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扎扎。
这个小女孩儿磕长头的姿势并不标准,但是出现在一群大人的朝圣之旅中,本身就让我生起一份敬意。
加上他在影片中单纯的表现和纯洁的眼神,让我印象更加深刻。
我在想,在扎扎这个年纪,她本身可能并不清楚朝圣到底有什么意义,他能够理解的可能就是大人们要去朝圣,而朝圣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她也希望能够做这样的好事,所以她要去。
朝圣之路很艰苦,扎扎能有这样的毅力,让我这位成年人充满敬意。
这部电影沉闷另外的原因是很多的场景无对白,即使有也是简单的几句话,激不起观众任何的兴奋点。
而且,这种无对白的镜头经常持续好几秒,让人更觉闷得慌。
整个观影过程中,看到观众有反应的一段就是在睡觉时,讲其中一位兔子眼的几句话,观众给予轻微的笑声回报。
最让人感到不解的是在他们最后在冈仁波齐绕山的时候,突然结束,这个结尾结的观众很错愕。
在忍受了前面一个多小沉闷的场景后,观众的心好不容易随他们来到了冈仁波齐,而故事却在此戛然而止。
就像是一个单身几十年的单身狗,向世界宣告我有女朋友了,但却不告诉大家她是谁。
观众经历了前面漫长的铺垫后,终于有点观影状态,对后面的故事正有所期待,这时突然从中被叫醒:喂喂,已经结束了。
这种感觉,有些不爽。
不知道是导演有意为之还是无心之举。
《冈仁波齐》观后感范文(精选3篇)
《冈仁波齐》观后感范文(精选3篇)《冈仁波齐》观后感范文(精选3篇)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
快来参考观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冈仁波齐》观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冈仁波齐》观后感1《冈仁波齐》伪纪录片式的手法,对藏族匍匐叩拜朝圣之路的聚焦,在导演张扬的镜头下,所为人感受到的是一种淳朴的美,电影这种美的缔结,在却又并不是依靠何般戏剧性的冲突,而是对朝圣者们一言一行的细腻捕捉,使这种美在不经意间便得以跃然光影。
“冈仁波齐”是一座山的名字,在普通人眼中他或许就是一座壮丽的山峰,但在无数藏传佛教信徒眼中,它的意义却远不止于是一座山那么简单,在藏传佛教里他们认为冈仁波齐是神的住所,代表了无量的幸福,而在神山冈仁波齐的本命年前去朝拜,更是会获得乘倍的功德,由此电影也拉开了序幕,一群包含了孩子、孕妇、屠夫等男女老少的藏民出于不动的期望,不远千里的朝拜之路,构筑了电影剧情的脉路。
磕头前行,风餐露宿,甚至不惜搭上了自己的生命,只为前往神山朝拜,或许很多人都不解这种行为,会认为它是一种落后的愚昧,而张扬在《冈仁波齐》的故事上选角其实非常巧妙,他并没有纠结于宗教本身,而是让所有观众都能在这样一部作品中,看到了一种被电影艺术所提炼的魂魄,这魂魄既源于一群藏民本色出演的真实,也更源于深植于这群信徒身上对信仰的虔诚。
在长达一年的朝圣之路上,这个由不同的年龄身份的人组成的队伍,没有人会去偷懒,在这条充满了苦难和危险的道路上,也没有人会去迟疑,影片中朝圣者们对信仰的虔诚无是让人叹服的,而电影本身更多的只是在原生态的去展现这种虔诚,没有刻意的升华,也没有对信仰的质疑,甚至没有对壮丽的西藏给予太多的镜头,在这个角度上,电影是如此的朴实,而剧情的植入,再让这个故事变的更为饱满充沛的同时,更还让那信仰中善的光芒变的如此夺目。
关于信仰的宗教电影其实并不少,但却鲜有一部国产电影能这样真正客观的去展现信仰,去在虔诚的信仰中朴实无华的诠释真善之美,而《冈仁波齐》正是这样一部佳作。
电影《冈仁波齐》观后感(通用24篇)
电影《冈仁波齐》观后感电影《冈仁波齐》观后感(通用24篇)电影《冈仁波齐》观后感篇1今天我看了电影《冈仁波齐》,受益匪浅。
在这部电影里,我知道了许多不了解的知识。
片名《冈仁波齐》是指冈仁波齐峰,它位于西藏自治州普兰县境内,是冈底斯山脉的主峰,也是中国最美、最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
“冈仁波齐”在藏语里是指神圣的意思。
普拉村的尼玛扎堆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和叔叔去拉萨和冈仁波齐朝圣。
这一年正好是马年,也是冈仁波齐的本命年,普拉村里的许多村民也希望加入到尼玛扎堆的朝圣队伍之中。
这支队伍里有即将临盆的妇女,有家徒四壁的屠夫,有自幼残废的少年……每个人都怀着自己的心愿和希望。
为了去冈仁波齐神山,这十一人组成的队伍,踏上了20xx多公里的朝圣之路。
从芒康到拉萨不但有20xx多公里,还要一路磕长头前行,如果是我可能走不到就半途而废了。
最令我震撼的是:他们能坚持不懈,脚踏实地地前行。
我想:他们到达冈仁波齐山顶一定会十分兴奋,喜极而泣。
我敬佩那孕妇,她的肚子里有着即将出生的孩子,她竟挺着大肚子去朝圣了。
我更敬佩那位自幼残废的少年,在家人的鼓励下,朝圣去了。
我敬佩朝圣者对信仰的虔诚,对大自然的敬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朝着明确的目标努力奋斗,也许成功的就会是你。
电影《冈仁波齐》观后感篇2和同学谈起电影《冈仁波齐》,一部11位藏族人走上朝圣之路的纪录片,但同学显然兴趣不大,说她当时在电影院看睡着了,让我有满腔感情,却无处倾泻,因为在我心里,这部影片是给我震撼的,与其说是影片本身,更应该说是藏族人自身的信仰。
影片中杨培爷爷一生都守着羊,从未出过远门,所以最大的愿望就是去朝圣,他善良、淳朴,一直都是为照顾哥哥的孩子们而默默奉献,所以侄子尼玛扎堆为了完成他的心愿,下定决心带叔叔走上朝圣之路,而其他的同行者,也都有着各自的原因,屠夫是想减轻自己杀牛的罪恶,仁川晋美是为在建房中死去的两人祈祷......影片没有宏大震撼的场景,只有他们一路认真虔诚的叩拜,在朝圣的路上,他们遇到了路边建房的藏族人,遇到了从四川出发,拉着一头小毛驴的夫妻,还曾留宿在一个大爷家里,当中充满着真诚与温情,同族人邀请停下喝茶,夫妻把小毛驴当家人一样,只是牵着走,大爷给他们讲解磕头时心中要装着众生的幸福。
《冈仁波齐》观后感14篇
《冈仁波齐》观后感14篇看完一部作品以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冈仁波齐》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冈仁波齐》观后感1因为一同事早会分享,得知了这部电影,在听完他分享后,除了震惊还有好奇,想一定要看一下这部电影。
两个月左右前,翻到了这部电影,看了半小时左右,因为情节太过平淡,放下了,没有看完。
今天,再次看到这部电影,认认真真的看完了,只有震撼和敬佩。
这11人组成的队伍,有即将临盆的孕妇、有年幼无知的小女孩,有耄耋之年的老人、有自幼残疾的少年、有家徒四壁的屠夫……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故事,也怀揣着不同的渴望,为了去冈仁波齐,踏上了历时一年,长达20xx多公里的朝圣之路。
电影中有许多小细节让我唏嘘不已。
当前方路上充满积水,他们没有选择徒步行走,而是脱掉厚重的衣物,继续磕头前行,走过那个低洼时他们每个人的身上都已经湿透。
一辆越野车撞向了他们堆放帐篷的车子,看到越野车里面呼吸困难的人,他们没有索要赔偿,唯一的运输工具被毁坏无法使用,他们只是选择负重前行。
运输工具被毁坏男生就靠人力拉着推车,女生就继续磕头前行,等到了一个休息点,男生们回到原来的地方重新磕头走过刚才拉推车走过的路。
途中遇到一次轻微的泥石流小女孩不知所措的趴在地上,她身后的两个青年就趴在她身上为她承担这份危险。
朝圣路上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当问题发生时,没有任何的慌乱,所有人一直都能保持很平静平和的心态,按照掌舵者的决定去执行,这或许源于他们提前预计到了这些可能问题的存在,但更重要的是源于在朝圣面前,其他任何事情都只是小事而已吧。
纵使在交通工具毁坏,要用体力去拉着车子前行的决定面前,没有责备,也没有任何抱怨,行为和思想都出奇的默契,这也是源于共同的信仰的力量吧。
影片没有什么戏剧性的冲突,却让人由衷的敬佩那些能够走完朝圣之路的人。
《冈仁波齐》观后感2这两日,朋友圈被《冈仁波齐》刷屏,看过的、没看过的都被催人泪下的影评感动着、鼓舞着,看过的借着影评再回味对比一下所述与内容是否吻合,再补充一下自己不知道的拍摄幕后和没有看到的深度与广度,没看过的计划着拖家带口的去看。
《冈仁波齐》观后感(精选18篇)
《冈仁波齐》观后感〔精选18篇〕《冈仁波齐》观后感〔精选18篇〕《冈仁波齐》观后感篇1《冈仁波齐》是一部艺术片,但更像一个纪录片,据说投资仅有300万元左右,票房却已超过一个亿。
影片震撼心灵的两点:一是美丽的风光,二是纯洁的藏民的心灵。
是一个自然美丽、独特而又神秘的地区,那里荒芜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原野,丰茂的绿林,高耸入云的雪山;以及奇特的寺院,精巧的壁画,睿智的喇嘛,忠诚的信徒……摄像在讲述故事的同时,以唯美的镜头语言将这些自然人文景观逐一呈现给我们。
故事从一个说走就走的朝圣旅程开场,待产的孕妇、年少的女孩、青涩的少年、负罪的屠夫、年迈的老人,普通的____,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故事也怀揣着各自的希望,只是几句简单的商量,无畏路程的遥远、过程的艰辛,拾掇起行李就上路出发,仿佛上邻村串门一样,一路长头,磕向千里之外的圣地。
路途中的几个镜头印象极深:碰到积水,一句“咱们磕过去吧”,全队人员毫不犹豫,依次扑进冰冷的水中。
拖拉机头坏了,人工拉车本已很疲惫,但他们仍一如反顾地走回来再磕。
孕妇生完小孩,没有所谓“做月子”的身体恢复,直接返回朝圣的队伍。
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对佛的忠诚,对圣地的向往。
据说剧组在拍摄时,遇到一辆旅游大巴,车上好似有40多个人,擦肩而过,就在一霎那间,他们看到那部车辆掉在江里边。
生命的存在仅在刹那之间。
制片人李雨林在《拙见》采访中说:“我的理解就是信仰不关乎宗教,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只是信仰的东西不一样而已。
”而我想:信仰是你的价值取向、你心中的方向、你想到达的地方,你想要的生活、你想成为的人。
而假如每个人都每一天当作是生命当中的最后一天来活的话,我们就不会再去纠结于人生中的得失、荣辱和苦乐,心中只有现实的宁静、纯洁的向往。
《冈仁波齐》观后感篇2冈仁波齐。
看到后面三个字,你大概能想到“仁波切”,不要疑心,这就是同一个词,藏语里表示“珍宝”,冈是“雪”的意思,所以用汉语翻译,冈仁波齐叫做“珍雪神山”也未为不可。
冈仁波齐观后感8篇
冈仁波齐观后感8篇冈仁波齐观后感1《冈仁波齐》伪纪录片式的手法,对藏族匍匐叩拜朝圣之路的聚焦,在导演张扬的镜头下,所为人感受到的是一种淳朴的`美,电影这种美的缔结,却又并不是单依靠西藏壮丽的景色,而是对朝圣者们一言一行的细腻捕捉,使这种美在不经意间便得以跃然光影。
“冈仁波齐”是一座山的名字,在普通人眼中他或许就是一座壮丽的山峰,但在无数藏传佛教信徒眼中,它的意义却远不止于是一座山那么简单,在藏传佛教里他们认为冈仁波齐是神的住所,代表了无量的幸福,而在神山冈仁波齐的本命年前去朝拜,更是会获得乘倍的功德,由此电影也拉开了序幕,一群包含了孩子、孕妇、屠夫等男女老少的藏民出于不动的期望,不远千里的朝拜之路,构筑了电影剧情的脉路。
磕头前行,风餐露宿,甚至不惜搭上了自己的生命,只为前往神山朝拜,或许很多人都不解这种行为,会认为它是一种落后的愚昧,所以张扬在《冈仁波齐》的故事上选角其实非常巧妙,他并没有纠结于宗教本身,而是让所有观众都能在这样一部作品中,看到了一种被电影艺术所提炼的魂魄,这魂魄既源于一群藏民本色出演的真实,也更源于深植于这群信徒身上对信仰的虔诚。
在长达一年的朝圣之路上,这个由不同的年龄身份的人组成的队伍,没有人会去偷懒,在这条充满了苦难和危险的道路上,也没有人会去迟疑,影片中朝圣者们对信仰的虔诚无是让人叹服的,而电影本身更多的只是在原生态的去展现这种虔诚,没有刻意的升华,也没有对信仰的质疑,甚至没有对西藏的景致给予太多的镜头,在这个角度上,电影是如此的朴实,而剧情的植入,在让这个故事变的更为饱满充沛的同时,更还让那信仰中善的光芒变的如此夺目。
关于信仰的宗教电影其实并不少,但却鲜有一部国产电影能这样真正客观的去展现信仰,去在虔诚的信仰中朴实无华的诠释真善之美,而《冈仁波齐》正是这样的一部佳作。
冈仁波齐观后感2《冈仁波齐》是一部艺术片,但更像一个纪录片,据说投资仅有300万元左右,票房却已超过一个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冈仁波齐》观后感
《冈仁波齐》的细季节人称赞,比如屠夫在磕头时等一只甲虫慢吞吞地经过;比如朝圣的一行人在帮助他们的老人家中虚心地聆听教导,又热情地帮助老人干农活;比如年幼的小女孩在漫天风雪中稍作停留后仍然笃定地继续跪拜;结尾的大远景,在白雪皑皑的茫茫天地间,朝圣的他们犹如一尊尊塑像在爬行着行走。
下面是关于电影《冈仁波齐》观后感,欢迎阅读!
电影《冈仁波齐》观后感一昨天邀一打朋友观看电影《冈仁波齐》。
一直以来,认为藏民爬行磕长头的方式是最艰辛最自虐的行为,是难以想象的事。
现在才明白,朝圣者们不畏困难困苦,带着忠诚的信仰,去完成一件精神追求。
影片里有一句台词说"朝圣后可以当喇嘛,否则只能去远方"。
朝圣是他们的信念。
完成后会受到别人的敬慕和尊重。
朝圣对他们来说,只是出了一次远门,去了却一桩心愿。
去转山转水求神灵保佑自己和家人平安,犹如我们想去登哈巴雪山,想登完十峰,想徒步虎跳峡;到庙里烧香祈福。
其实看看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在朝圣的路上 ? 每天奔忙努力工作,拼命赚钱,只想让自己和家人生活过好一点。
我们的信仰,与他们不同,我们信仰金钱、权利、地位、物质。
而《冈仁波齐》对我最大的启发,是张扬导演在电影花絮中说的:“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生活方式是完全正确的,接受平凡的自我,但不放
弃平凡的理想和信仰,热爱生活,我们都在路上。
”
这部电影被一部分人责备为"糟蹋信仰,满足猎奇"。
朝圣演员因为配合拍摄,在拉萨街头拍摄时被其他朝圣者吐口水。
他们一度想退出。
导演组请来一位资深喇嘛做演员的工作,我们才得以看到这部震撼心灵的影片。
冈仁波齐山虽然海拔只有6656米,在世界14座八千多米高的山峰中,它只是小兄弟。
但它的山形极象一座宏伟的大金字塔,在晨光照射下金碧灿烂。
所以被藏民信奉为四大神山之首。
电影《冈仁波齐》观后感二昨天晚上去看了电影《冈仁波齐》,电影平静的没有波澜,太真实了,开篇就是藏民日常的生活,早上起来,给烟囱炉子里再塞进两个柴,然后烧水煮饭,每一家一天的生活如此开始,村子里的人来回的走动也是那么真实自然。
首先是尼玛扎堆在父亲逝世后决定完成父亲的遗愿,带着一生未娶照顾他们兄弟三人的叔叔去拉萨和神山冈仁波齐朝圣。
叔叔坐在坝子上和尼玛扎堆说,他一辈子哪里也没有去过,只是想去圣山和拉萨实现一生的愿望。
恰逢马年,正好是神山冈仁波齐百年一遇的本命年,听说了有人要去朝圣,村子里一家家的人都跑来问是否可以同行,大家都希望加入尼玛扎堆的朝圣队伍,同行的目的各不相同,但是心愿却总是一样的。
最后出行的这支十一人的队伍里有即将临盆的孕妇、一贫如洗且自幼残疾的屠夫、年少的小姑娘。
在信仰面前每个人都是一样的。
原来只是知道藏民一生的愿望就是要有一次磕长头磕到拉萨朝
圣的经历,在西藏的时候常在路边见到心无旁骛磕长头的人,却其实不知道其中更深层次的含义。
这次看电影才知道从小建立起来的信仰何其伟大,就算是身怀六甲也无所畏惧,次仁曲珍在朝圣的路上生下了孩子,在藏民的心里,朝圣路上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寓意着希望和福分,次仁曲珍继续着磕长头朝圣的路,并没有因为是新产妇就有所懈怠,新生儿躺在随行的拖拉机里,安静生长。
每天晚上大家聚在帐篷里的时间,是对一天的总结归纳和次日的规划,好几次,尼玛扎堆的叔叔杨培,也就是朝圣队伍里年龄最大的长者都会给大家说:每一次的祈愿要想到众生的幸福安康!每一次听到他说的话,再看到所有人全心信服的样子,我的内心总是升起莫名的感动,就算是平凡的藏民,一路艰苦,心中的爱也不单单是关乎小我,如此大爱令我深受触动,所谓修行,唯有众生喜乐安康才是目的!
队伍坚决的前行因为遇到了河流而被打断,杨培叔叔告诉大家继续,于是所有的人脱下羊皮的围裙,继续无惧涉水的长身磕头,看着阳光照射下突然轻装的他们,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弥漫着绚烂的笑容,让我突然明了:当这涉水成了烦扰,前行即是痛苦;当这涉水变成欢乐,阳光亦是明媚。
所谓万法唯心,所有困难的境界都是幻象,我们日常生活的心境是不是也如此呢?
有信仰的人总是善良和体贴的,就算是随行的拖拉机被一辆越野车给撞翻在路边,他们想到的也是越野车上的人需要快点送到医院救护,而他们自己能做的只能是迅速做出决定,拆掉撞坏的车头靠人拉车继续前行,这里没有人埋怨,没有人迟疑,如此朝圣之路,犹如佛
经上讲到的故事,一切的磨练都是上天的考验,没有这些逆境、磨练,无始劫以来积下的债怎么还?所造的业如何消?当你经历、当你逾越,你也就得道证悟了!
翻越米拉山5000多米的高峰,终于一路下山看到了远处的布达拉宫,大家默默的集体站在那里遥望施礼,内心的激荡无以名述,我作为观众久久不能平静,一切的辛苦在那一刻是值得的,金光闪耀的布达拉宫是每一个西zangren心中的圣殿,他们在前行的路上,虽然冈仁波齐圣山还在远方,但是至少到达拉萨让他们坚信:每一天,无所畏惧,坚持心中的信念,善待每一个身边的人,珍视所有的生命,甚至那只马路上缓缓爬行而过的虫子,所有的善总会让灵魂到达彼岸。
为了去冈仁波齐,这支十一人的队伍需要历时一年用脚行走、用身体丈量长达2000多里的朝圣之路......,电影最后一个镜头是雪山脚下渐渐拉远的队伍,转山尚未开始,经过拉萨完成补给和休养,去往圣山的道路还在前方,这样的寓意似乎比拍完全程更有寓意,修行的道路不就是这样吗?
这是一部藏民本色出演的真实电影,生活中最真实的故事被用一年的随拍搬上了屏幕,每一个人都是真名真人真角色,虽然我从小生长在那片神奇的土地,却并没有那样近距离的了解过藏民的朝圣之路,这一次,跟随电影的镜头用一种全然浸入的视角看完了电影,内心升起对电影摄制组由衷的尊敬和感恩。
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理解是民族团结的基础,如此的好电影实在是太难得了,我们从电影里只是看到没有尽头的大山、雨雪、米拉山顶
上飘扬的经幡美丽而神圣,可是我却很清楚走到那里绝大多数人的身体反应之痛苦,五千多米的海拔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的,而摄制组却在如此身体巨大的挑战下完成了这部具有非常意义的电影的拍摄,如此对信仰的尊重、对藏民一路朝圣的真实再现难能可贵,假如你想要看这部电影,一定要去影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