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操》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绳操教案
鲜渡镇第一中心学校周灵燕
上课时间:2015年4月8日第二节课题:绳操
教学内容:1、绳操动作2、跳绳活动(接力游戏)
教学目标:
1、掌握绳操和跳绳的多种形式及练习方法。
2、通过绳操和跳绳来提高学生的灵敏、协调、耐力等身体素质。
3、明确屈臂摇动和前脚掌着地连续纵跳以及摇绳动作。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绳操的基本动作。
教学难点:通过跳绳游戏让学生掌握手腕摇绳、上、下肢配合协调的技术动作。教具准备:40根短绳、音箱一个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一)课堂常规:
1.体育委员集合站队。(要求:做到快、静、齐。)
2.检查服装,报告人数。
3.教师宣布本课学习内容及达成目标。
组织队形:
●●●●●●●●●●
●●●●●●●●●●
◆◆◆◆◆◆◆◆◆◆
◆◆◆◆◆◆◆◆◆◆
▲
(二)热身运动:
模仿动物操:
1、小鸟飞
2、小企鹅
3、小乌龟
组织队形:
要求:学生精神饱满,动作要有节奏。
4、兔子舞
组织队形:
要求:动作整齐,统一化一。
●●●●●●●●●●
●●●●●●●●●●
◆◆◆◆◆◆◆◆◆◆
◆◆◆◆◆◆◆◆◆◆
▲
二、基本部分:
(一)绳操:4×8拍
1、伸展运动
第一个八拍
预备:立正姿势
1—2拍:左脚向侧胯一步与肩同宽,同时两手握绳前平举,低头。3—4拍:抬头,两手同时上举振臂。
5—6拍:双手前平举,头平视前方。
7—8拍:左脚收回,两手放下,还原成立正姿势。
第二个八拍与第一个八拍手上动作相同,脚上动作方向相反。
第三、四八拍同第一、二八拍。
2、体侧运动
第一个八拍
预备:立正姿势
1—2拍:左脚向侧胯一步与肩同宽,同时两手握绳上举。
3—4拍:两手握绳向左侧弯曲。
5—6拍:伸腰,双手握绳上举。
7—8拍:左脚收回,双手放下,还原成立正姿势。
第二个八拍与第一个八拍动作相同,方向相反。
第三、四八拍同第一、二八拍。
3、体转运动
第一个八拍
预备:立正姿势
1—2拍:左脚向侧前迈出成弓步,同时双手握绳前平举。
3—4拍:两手握绳向左转体90度。
5—6拍:两手握绳向右转体90度,双手呈前平举。
7—8拍:左脚收回,双手放下,还原成立正姿势。
第二个八拍与第一个八拍动作相同,方向相反。
第三、四八拍同第一、二八拍。
4、跳跃运动
第一个八拍
预备:立正姿势
1—8拍:单手握绳(以右手为例)向前绕绳,同时双脚并腿,后脚跟离地,两脚向上跳离地面,一拍一动。
第二个八拍
并腿跳,左转90度,动作与第一个八拍相同。
第三、四八拍同第一、二八拍。动作完成成立正姿势站立。
要求:动作整齐,统一化一。
组织队形:
●●●●●●●●●●
●●●●●●●●●●
◆◆◆◆◆◆◆◆◆◆
◆◆◆◆◆◆◆◆◆◆
▲
(二)跳绳活动
动作与方法:
前脚掌起跳和落地,切记不可用全脚或脚跟落地。跳时,呼吸要自然有节奏。
握绳的方法两手分别握住绳两端的把手,通常情况下以一脚踩住绳子中间,两臂屈肘将小臂抬平,绳子被拉直即为适合的长度。
摇绳的方法向前摇时,大臂靠近身体两侧,肘稍外展,小臂近似水平,用手腕发力作外展内旋运动,使两手在体侧做画圆动作,每摇动一次,绳子从地经身後向上向下,回旋一周,绳子转动的速度和手摇绳的速度成正比,摇动越快,则绳子回旋越快。
注意事项:
在活动中遵守纪律,注意安全。
1、连续并脚跳(原地与行进间相结合练习)(随音乐旋律跳动)
【动作方法】:两手握绳的两端,由后向前摇转绳子,当绳子即将落地前的一瞬间双脚同时跳起,绳从两脚下摇转过去,连续做数次。
2、跳绳跑(随音乐旋律跑跳)
【动作方法】:两手握绳的两端,由后向前摇转绳子,当绳子即将落地前的一瞬间一脚向前跑出,然后另一脚跟着跑出。
组织队形:
●●●●●●●●●●
●●●●●●●●●●
◆◆◆◆◆◆◆◆◆◆
◆◆◆◆◆◆◆◆◆◆
▲
要求:学生听口令,注意动作方法,配合协调一致。
(三)跳绳跑接力(随音乐旋律跑动)
方法: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四组,成纵队站立,排头的第一个学生拿一根绳,对面站一个学生(起跑线与终点线间隔20—40米之间)。游戏开始,排头的第一个学生跳绳跑,到达对面将绳交给对方,然后跑回交给本队的下一个同学,以此类推,直到最后一个学生跑完。
规则:
1、跑动过程中,学生绳未摆过时,必须就地重新摇绳继续开始。
2、最先到达终点的为胜者。
组织队形:
●●●●●●●●●●
●●●●●●●●●●
◆◆◆◆◆◆◆◆◆◆
◆◆◆◆◆◆◆◆◆◆
▲
三、结束部分
1、放松运动(音乐旋律)
2、小结下课
3、师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