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元月期末化学(江宁)
2013—2014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高一年级化学试题
2013——2014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高一年级化学试题(卷)说明: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14;Na—23;S—32;C1—35.5;Fe—56一.填空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16小题。
每小题3分,共48分)1.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
下列关于“Na2CO3”的分类错误的是A.电解质B.碳酸盐C.钠盐D.碱2. 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其性质有所不同,这是因为()A. 构成原子不同B. 原子的各自排列方式不同C. 具有不同的几何外形D. 硬度不同3. 下列有关试剂的保存方法,错误的是()A.浓硝酸保存在无色玻璃试剂瓶中B.少量的钠保存在煤油中C.新制的氯水通常保存在棕色玻璃试剂瓶中D.漂白粉密封保存4. 设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4g金属镁变为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N AB.18g NH4+所含的电子数目为N AC.在常温常压下11.2L氢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 AD.在常温常压下44g二氧化碳气体所含的原子数目为3N A5. 关于Na2CO3、NaHCO3性质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热稳定性:Na2CO3>NaHCO3B. NaHCO3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Na2CO3则不能C. 在一定条件下,Na2CO3可转化成NaHCO3,NaHCO3也可转化为Na2CO3D. 等物质的量的Na2CO3、NaHCO3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CO2气体的体积:Na2CO3<NaHCO36.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 氯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制消毒液:C12+2OH-=C1O+C1-+H2OB.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SO42-+Ba2+=BaSO4↓C. 碳酸氢钠与稀硫酸:CO32-+2H+=H2O+CO2↑D. 二氧化碳气体通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OH-+ CO22-=HCO3-7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钠和铁一样,都能在氯气中燃烧生成金属氯化物B.液氯是氯气的水溶液,它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C.氯气跟变价金属反应生成高价金属氯化物D.氯水具有杀菌、漂白作用是因为氯水中含有强氧化性的次氯酸8.根据下面两个化学方程式判断Fe2+、Cu2+、Fe3+ 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2FeCl3+ Cu = 2FeCl2+CuCl2 , CuCl2+ Fe= FeCl2+Cu(A)Fe3+ > Fe2+ > Cu2+(B)Fe3+ > Cu2+ > Fe2+(C)Cu2+ > Fe3+ > Fe2+(D)Fe2+ > Cu2+ > Fe3+9. Murad等三位教授最早提出NO分子在人体内有独特功能,近年来此领域研究有很大进展,因此这三位教授荣获了1998年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
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2014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5分)1、为纪念化学学科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联合国将2011年定为“国际化学年”。
下列对化学学科的认识中错误的是()A化学为人类研制了新材料B化学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C化学为人类提供了新能源D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2、两百多年前,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结论的科学家是()A道尔顿B阿伏伽德罗C拉瓦锡D门捷列夫3、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颜色、状态B密度、硬度C、熔点、沸点D氧化性、可燃性4、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动植物的呼吸B铁锅生锈C植物的光合作用D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滴加液体B倾倒液体C给液体加热D读液体体积6、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冰水混合物B生理盐水C澄清石灰水D医用酒精7、以下生活、学习经验,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的是()A打气筒能将气体压缩B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C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D海绵能吸水8、下列措施中,不能有效防止食品腐败的是()A填充氧气B填充氮气C将食品脱水处理D抽成真空9、空气的净化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空气质量报告中一般不涉及()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C可吸入颗粒物D氮氧化物10、实验室中锌粒通常盛放在下面的哪种瓶中()A B C D11、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
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膨胀变大B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C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12、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简单的方法是()A观察气体的颜色,闻气体的气味B将气体分别通入蒸馏水中C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13A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B露天焚烧垃圾、建筑工地的不规范管理都会产生大量可吸入颗粒物C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都与空气污染有关D人类应该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14、某同学需要用托盘天平称量2.8g食盐,称量中发现指针向右偏转,此时应()A减少砝码B增加食盐C减少食盐D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15、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mL。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化学试题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化学试题班级姓名学号说明:1.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共100分。
2.请将第Ⅰ卷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Cu:64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某学生将一小块钠投入滴有酚酞的水中,此实验能证明钠具有下列性质中的( )①钠密度比水小②钠的熔点较低③钠与水反应时要放出热量④钠与水反应后溶液呈碱性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2、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烧碱溶液中放入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的Na+浓度增大,有O2放出B.溶液中的OH-浓度不变,有H2放出C.溶液中的Na+数目减小,有O2放出D.溶液中OH-的浓度增大,有O2放出3、自来水是用氯气杀菌消毒的,不法商贩用自来水冒充纯净水出售,为辨别真伪,下列试剂中可用来鉴别的是()A.酚酞试液 B.FeCl3溶液C.AgNO3溶液 D.NaOH溶液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A. 常温常压下,11.2L氯气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B. 常温常压下,1mol氦气含有的原子数为2NAC. 32g氧气所含原子数目为2NAD. NA 个氧气分子和NA个氢气分子的质量比为1∶15、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1体积X2(g)和3体积Y2(g)化合生成2体积的一种气态化合物,则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A.XY3B.XYC.X3Y D.X2Y36、若下列物质均为1g,则含分子数最多的是()A.CO B.N2 C.CH4D.NO7.用容量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该容量瓶必须是( ) A.干燥的 B.瓶塞不漏水的C.用欲配制的溶液润洗过的 D.以上三项均需要求的8、下列溶液中,阴离子浓度最大的是( )A.0.5mol/L H2SO4溶液50mLB.0.6mol/L Al2(SO4)3溶液35mLC.0.8mol/L NaCl溶液70mLD.0.7mol/L Na2CO3溶液60mL9、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化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化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1D 2A 3C 4B 5C 6D 7A 8D 9C 10B 11A 12B 13D 14B 15D16B 17C 18B 19D 20A 21C 22B二、非选择题:共56分。
23.(11分,除标注外,其余每空2分)(1)C ;SO2;吸水(1分)、脱水(1分)、强氧化(1分)(2)2Cu+O 22CuO ;CuO+2H2SO4=CuSO4+H2O24.(19分)(1)B(2分)(2)CE(2分,少选得1分,多选、错选都不得分);搅拌,使溶液受热均匀(或搅拌,防止溶液因局部过热造成飞溅)(2分,只答搅拌得1分)(3)11.7(2分);胶头滴管(1分);500mL容量瓶(2分,只答容量瓶不得分)(4)(每空2分)①偏小;②偏小;③偏大;④无影响25.(12分)(1)A :Na M:Al2O3H:Fe(OH)3 (2)4Fe(OH)2+O2+2H2O=4Fe(OH)3 (3)2Na+2H2O=2Na++2OH-+H2↑;Al(OH)3+OH-=AlO2-+2H2O26.(5分)5.56 (3分);正常(2分)27.(9分)(1)(2分)(2)MnO2+4HCl(浓)MnCl2+Cl2↑+2H2O87g 22.4L17.4g V(Cl2) (2分)V(Cl2)=17.4g×22.4L/ 87g=4.48L (1分)(3)稀释后溶液中n(Cl-)=200g×36.5%÷36.5g·mol-1-4.48L÷22.4L·mol-1×2=1.6mol(2分)稀释后溶液中c(Cl-)=1.6mol÷400mL/1000mL/L=4mol/L (2分)答:(2)生成Cl2的体积为4.48L;(3)稀释后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4mol/L。
2014年南师江宁初三化学第一次月考
初三年级化学学科第一次调研练习(2014年10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40分)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一百多年前,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的化学家是()A.拉瓦锡B.道尔顿C.阿伏加德罗D.门捷列夫2.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量取液体B.加热液体C.滴加液体D.点酒精灯3.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植物的光合作用B.燃放烟花C.蜡烛燃烧D.电灯通电发光4.集气瓶中装满某气体,可能是下列气体中的一种:①二氧化碳②氧气③空气④氮气。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火焰立即熄灭,则该瓶气体可能是()A.①或②B.②或③C.①或④D.③或④5.下列关于氧气的性质说法不正确...的是()A.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B.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极易溶于水C.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D.氧气在低温、高压时能变为液体或固体6.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仰视刻度读数为20mL,则实际液体体积为()A.大于20mL B.小于20mLC.等于20mL D.无法判断7.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冰水B.海水C.盐水D.矿泉水8.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B.催化剂可以提高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C.催化剂可以降低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D.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9.酸雨是绿色植物的“刽子手”。
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A.天然气和氧气B.氮气和氧气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D.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10.现行空气质量日报中,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中,不包括的项目是( ) A .可吸入颗粒物()PM2.5 B .2CO C .2NOD .2SO11.为了除去灯泡中可能混入的微量氧气,有些白炽灯在灯丝的支架上附着了少量的某种红色物质。
该红色物质可能是( ) A .红色油漆 B .红磷 C .氧化铁 D .高锰酸钾 1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C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D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B .氧气用于磁悬浮列车C .食品包装中充入氮气以防腐D .稀有气体制成霓虹灯 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中放少量水可吸收二氧化硫B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C .给氯酸钾加热,若不加二氧化锰就不产生氧气D .课本上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若将红磷换成木炭实验也会成功 15.实验室制取氧气并使用排水法收集,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收集完毕时,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管移出水面 B .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再装入药品C .见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就立即收集防止生成的气体跑掉D .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倒放在桌面上 16.下列关于空气各成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按质量计算,空气中约含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等其他成分1% B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C .造成空气污染的气体主要有CO 、2NO 和2SO 等D .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又被称为“惰性气体” 17.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A .装药品B .制备C .收集D .验满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B.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C.糖和水混合制成糖水是化合反应D.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与是否有氧气参加无关19.下列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点燃水+二氧化碳A.石蜡+氧气−−−→B.石灰石+盐酸−−→氯化钙+二氧化碳+水C.氢氧化亚铁+氧气+水−−→氢氧化铁加热氧化铜+二氧化碳+水D.碱式碳酸铜−−−→20.下列有关玻璃导气管的使用图示正确的是(省略夹持和加热装置)()A.排水法集气B.向上排空气法集气C.用高锰酸钾制氧气D.检验二氧化碳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21.默写1-20号元素符号H He Li Be B C N O FMg Si P Ar K Ca22.下列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有(填序号,下同),属于纯净物的有。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2014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新人教版
某某省某某市江宁区2014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符合要求的答案.每题2分,本题共30分)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胆矾研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品红扩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葡萄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的是()A.红磷B.木炭C.甲烷D.铁丝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错误.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错误.C、甲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故选项错误.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3.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A.氮气B.金刚石C.干冰D.氯化钠考点: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氢气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氮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氮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B、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正确.C、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D、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4.日本大地震引发了核泄漏事故.事故发生时,放射性原子氮﹣16可短时存在.氮﹣16的质子数为7,中子数为9.下列有关氮﹣16的说法正确的是()A.核外电子数为9 B.相对原子质量为14C.和普通氮原子是相同的原子D.和普通氮原子属于同种元素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元素的概念.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进行解答.解答:解: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可知质子数为7的氮原子中子数为9,可知A、核外电子数为=质子数=7,故说法错误;B、相对原子质量为质子数+中子数,应为7+9=16,故说法错误;C、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和普通氮原子不是相同的原子,故说法错误;D、质子数相同,属于相同元素,故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是对原子内部微粒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利用了原子中,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进行解答问题.5.硒(Se)是一种非金属元素,饮用含适量硒的矿泉水有益于人体健康.有一种硒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SeO3,其中Se的化合价是()A. +6 B.+3 C.﹣3 D.﹣6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硒的氧化物(SeO3)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解答:解: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氧元素显﹣2,设硒(Se)元素的化合价是x,可知硒的氧化物(SeO3)中硒(Se)元素的化合价:x+(﹣2)×3=0,则x=+6.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能力.6.往如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轻轻搅拌后,粘在烧杯底部的塑料片脱落,加入的物质可能是()A.硝酸铵B.氢氧化钠C.冰D.氯化钠考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由于用石蜡粘住的塑料片脱落,说明加入物质在溶解或者反应过程中放热.有的物质溶于水时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如浓硫酸、氢氧化钠等;也可以是反应过程中是放热的,如氧化钙溶解于水和水反应.解答:解:A、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使溶液的温度降低,石蜡仍为固态,粘在烧杯上的塑料片不会脱落,故错误;B、氢氧化钠放入水中与水反应时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会使石蜡熔化,粘在烧杯上的塑料片脱落,故正确;C、冰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石蜡仍为固态,粘在烧杯上的塑料片不会脱落,故错误;D.氯化钠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变化不大,石蜡仍为固态,粘在烧杯上的塑料片不会脱落,故错误.故选B.点评:物质溶解于水时有三种表现:溶解时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例如氢氧化钠、浓硫酸;溶解时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例如硝酸铵;溶解时无明显的热量变化,溶液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例如氯化钠、蔗糖.7.净化水的方法有:①过滤、②加絮凝剂吸附沉降、③蒸馏、④消毒杀菌.要将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净化成生活用的自来水,应选用的方法和顺序为()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①③④D.②①④考点: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净化方法.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净水方法的理解,解答时需要搞清楚每一步骤的作用.加明矾吸附只是把小颗粒泥尘聚集成大的,有利沉降,不同于活性炭吸附,蒸馏是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得到蒸馏水比生活用水纯净得多,因此成本高.解答:解:①过滤能除去水中不溶性的固体;②加明矾吸附是把水中小颗粒泥尘聚集成大的,以利于沉降;③蒸馏可得蒸馏水,比生活用水成本高;④消毒杀菌,这是必须的,饮用水必须达到生化标准.净化水的顺序一般是由低到高顺序排列,故其正确的顺序为②加明矾吸附沉降→①过滤→④消毒杀菌.故选:D.点评:本题较为简单,但要明确净水措施的作用、净化程度以及成本高低,多步骤净水要注意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净水过程中要先简单后复杂,先除大后除小,先除不溶性杂质,后除可溶性杂质,每一步都要减轻下一步的净化压力.8.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下列关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生铁和钢的性质不同,是由于含碳量不同B.金属钠和镁的性质不同,是由于钠和镁的原子结构不同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碳原子的结构不同D.CO好CO2的性质不同,是由于CO2与CO的分子构成不同考点:生铁和钢;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A、根据生铁和钢的差异解答;B、根据钠和镁的差异解答;C、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的差异解答;D、根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差异解答.解答:解:A、生铁和钢的性质不同,是由于含碳量不同,正确;B、金属钠和镁的性质不同,是由于钠和镁的原子结构不同,正确;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错误;D、CO好CO2的性质不同,是由于CO2与CO的分子构成不同,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物质性质的决定因素,可以依据物质的组成、分子构成以及原子构成和原子排列方法进行.9.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t1℃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有15g甲C.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变为不饱和溶液D.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专题:图示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分析: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溶解度曲线有三个方面的应用:(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2)根据溶解度曲线,比较在一定温度X围内的物质的溶解度大小.(3)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解答:解: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不正确,比较溶解度要指明温度.B、t1℃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有15g甲,不正确,溶解度对于的溶剂是100克,所以50克甲的饱和溶液中的溶质不到15克.C、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变为不饱和溶液,不正确,因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降低温度,甲的饱和溶液还是饱和的,并且有甲的晶体析出.D、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正确,因为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故选D点评:本题较全面的考查了有关溶解度曲线的应用,涉及到温度,饱和,100克溶剂等重要条件.10.最近,中国首次在珠江口钻获高纯度的“可燃冰”[主要成分是CH4•8H2O].下列关于CH4•8H2O 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氧化物B.C、H、O原子个数比为1:20:8C.其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高D.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的分子个数比为1:8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氧化物的概念来分析;B.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大小比较方法来分析;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解答:解:A.氧化物中只含两种元素,而CH4•8H2O中含有三种元素,不符合氧化物的概念,故错误;B.由化学式CH4•8H2O可知,1个“可燃冰”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20个氢原子和8个氧原子构成的,故正确;C.CH4•8H2O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20):(16×8)=3:5:32,可见其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故错误;D.可燃冰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CH4•8H2O+2O2CO2+10H2O,由此可得可燃冰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的分子个数比为1:10.故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物质的分类、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及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比等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的能力.11.根据下列各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具有相同化学性质的一组是()A .B.C.D.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分析:在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能反映出其化学性质,根据这一点来解答此题.解答:解:A、表示的两种元素分别是氦元素原子和氩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二种元素都属于稀有气体元素,化学性质相同.故选;B、表示的两种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7、1,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也不同.故不选;C、前者表示的是稀有气体元素氦,而后者表示的是镁元素的原子.二者化学性质不同.故不选;D、表示的两种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8、6,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也不同.故不选;故选A.点评: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其最外层电子数,一般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即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要注意与稀有气体区别开来.本题中易错选C.12.(2分)下列是关于成语包含的化学原理的叙述,不合理的是()A.钻木取火﹣﹣摩擦生热,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而燃烧B.煽风点火﹣﹣使空气流通,为燃烧补充空气或氧气C.釜底抽薪﹣﹣隔离可燃物,达到灭火D.火上浇油﹣﹣隔离可燃物,达到灭火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A、钻木取火,可以实现摩擦生热,提高了温度;B、煽风点火,促进空气的流通;C、抽薪就是移去可燃物,控制了物质的燃烧.D、火上浇油的化学意思是添加可燃物,添加可燃物能够帮助燃烧.解答:解:A、钻木取火,可以实现摩擦生热,提高了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从而实现了燃烧,故此选项正确;B、煽风点火,促进空气的流通,为燃烧补充空气或氧气,使燃烧更旺,故此选项正确;C、抽薪就是移去可燃物,控制了物质的燃烧,从而实现灭火,故此选项正确;D、火上浇油的化学意思是添加可燃物,添加可燃物能够帮助燃烧,不是隔离可燃物,故此选项错误.故选:D.点评:此题是成语包含化学知识的考查题,能够结合化学知识分析成语中提供的变化过程是解题的关键.本题涉及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钢和铁的区别.13.(2分)化学概念间有不同的关系,如包含、并列、交叉关系等.符合如表所示关系的选项是()A B C DX 化合反应单质化合物石油Y 氧化反应化合物氧化物化石燃料A. A B.B C.C D.D考点:化合反应及其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氧化反应;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专题:概念关系型.分析:由图示可知,X、Y之间的关系为交叉关系,根据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单质与化合物、化合物与氧化物、石油和化石燃料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图示所示X、Y的关系是交叉关系.A、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有些化合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有些不属于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中有的属于化合反应,有的不属于化合反应;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属于交叉关系,故选项正确.B、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单质与化合物是并列关系,故选项错误.C、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纯净物和化合物是包含关系,故选项错误.D、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石油和化石燃料是包含关系,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根据图示确定X和Y之间的关系、充分理解概念之间的联系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4.(2分)用1000t含Fe2O3 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是()A.560t B.583t C.800t D.960t考点: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由赤铁矿石的质量、氧化铁的质量分数、生铁中铁的质量分数,根据赤铁矿炼铁的化学方程式可以列式计算出炼出生铁的质量.解答:解:设理论上可炼出含铁96%的生铁质量为x.Fe2O3+3CO2Fe+3CO2160 1121000t×80% 96%x,x=583.3t.答案: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含杂质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注意代入方程式计算的必须是纯物质的质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5.(2分)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 B C 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足量的碳在盛有氧气的密闭集气瓶内燃烧在密闭的容器中加热少量氧化汞粉末电解水A.A B.B C.C D.D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电解水实验;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分析:A 、根据空气成分分析.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B、根据碳燃烧的产物分析;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元素守恒分析;D、根据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分析.解答:解:A、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装置内减少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剩余的气体越占,故A错误;B、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气体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碳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比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多,所以集气瓶内气体的质量是逐渐增加.故B错误;C、在密闭的容器中加热少量氧化汞粉末,由于与外界没有物质的交换,所以物质的总质是不变的,元素的质量不变.C正确;D、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的氧气是生成氢气质量的8倍.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水的电解等试验.熟记实验的现象、结论等是解答本题的基础.二、(本大题共2小题,共21分)16.(13分)如图一是实验室制取或收集气体的常用装置.(1)仪器a的名称长颈漏斗.(2)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填字母编号,下同) E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MnO4K2MnO4+MnO2+O2↑,要从完全反应后的残余物中回收MnO2,以下①﹣④的操作步骤,你认为正确的顺序是 A .①洗涤②烘干③过滤④溶解A.④③①②B.④③②①C.①②④③D.①②③④(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实验时要求能随时控制反应进行或停止,图二中符合该条件的发生装置是ad (填编号),能使反应暂时停止的实验操作是关闭弹簧夹,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的理由是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4)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①选择适当的反应,包括反应物(或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②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③验证所制得的气体.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据常用仪器回答;(2)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可用排水法,并据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二氧化锰不溶于水,锰酸钾易溶于水,所以可用过滤的方法得到二氧化锰;(3)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用某某石和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要想使反应随时发生或随时停止,只要利用弹簧夹控制能随时将两种药品接触和分离即可;根据长颈漏斗的作用及二氧化碳的密度分析回答;(4)菊科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要考虑的内容回答.解答:解:(1)标号仪器是长颈漏斗;(2)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可用排水法,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二氧化锰不溶于水,锰酸钾易溶于水,所以可用过滤的方法得到二氧化锰,具体步骤是先将固体溶解、然后过滤、洗涤固体并烘干;(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某某石和稀盐酸,二者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某某石在多孔塑料片上,要产生气体时,打开弹簧夹,长颈漏斗内的稀盐酸就会下降浸没某某石产生气体,不用时关闭弹簧夹,压强增大部分盐酸又被压到长颈漏斗内,使二者分离,控制了反应的进行.这四个装置均有隔板,但b中的隔板在上方,需要的盐酸太多,不符合要求;c用的隔板是铁片,会和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故不符合要求;a和d的塑料隔板和铜片可以,故选择ad;装置中能使反应暂时停止的实验操作是夹紧弹簧夹,使装置内的压强增大,盐酸与某某石分离,反应停止;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反应,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4)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可以简单概括为:第一,需要探究气体实验室制法的化学反应原理,就是要探究在实验室条件下(如常温、加热、加催化剂等),可用什么药品,通过什么反应来制取这种气体;第二,需要探究制取这种气体所应采用的实验装置;第三,需要探究如何验证制得的气体就是所要制的气体,并进行验证;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2)E; 2KMnO4K2MnO4+MnO2+O2↑; A;(3)CaCO3+2HCl=CaCl2+H2O+CO2↑; ad;关闭弹簧夹;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4)反应物(或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验证所制得的气体.点评:本题考查了氧气及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反应原理等,关键还是明确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选择的依据等知识,才能结合题意灵活分析解答.17.(8分)质量守恒定律是一条重要规律.请利用该规律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①②⑤(填序号).①原子种类②原子数目③分子种类④分子数目⑤元素种类⑥物质种类(2)某同学在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将A装置放在天平左盘上称量后,把橡皮塞上的细玻璃管下端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引燃红磷,冷却后,再称量C装置,实验过程如图一所示.①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②请用分子的观点分析,B装置气球膨大的原因是红磷燃烧时,装置内温度升高,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③由A、C装置气球变化的现象也可证明空气中含有O2,实验过程中气球和作用是防止红磷燃烧时,瓶内气压过大,将瓶塞冲开.(3)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百分含量如图二所示(提示: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发生改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D .A.丙一定是单质 B.在该反应中丁可能是催化剂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甲和乙是反应物,丙是生成物(4)用“”和“”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A2和B2,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三.若3g A2完全反应,得到17g产物.已知B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则生成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分析质量守恒的原因.(2)①当白磷被引燃后,发生反应4P+5O22P2O5;②白磷燃烧放出热量,气体膨胀压强变大,所以B中气球变大;③由A、C装置气球变化的现象也可证明空气中含有氧气.气球可以防止红磷燃烧时,瓶内气压过大,将瓶塞冲开;(3)反应后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也不是催化剂.(4)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的6个A2分子全部反应,而3个B2分子中有1个分子剩余只有2个分子参加反应,且反应生成4个BA3分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确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方程式完成问题的解答.解答:(1)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改变.。
初中化学南京市江宁区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模拟考试卷及答案.doc
初中化学南京市江宁区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模拟考试卷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得分一、选择题(共17题)1.下列各图所示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灯泡通电发光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C.湿衣晾干D.食盐水的蒸发【答案】B难度:基础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2.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A.牛奶B.泥水C.蔗糖水D.花生油【答案】C难度:基础知识点:溶液的形成3.某含铁盐溶液能够在高浓度的碱性环境下长期稳定存在,且具有较强的灭菌消毒功能,该盐是一种绿色、无污染的净水剂,其化学式为Na2FeO3。
则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A.+2B.+3C.+4D.+6【答案】C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式与化合价4.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答案】D评卷人得分难度:中等知识点:常见的酸和碱5.据报道,科学家己经研制出世界上最薄的材料一碳膜片,其厚度只有一根头发的二十万分之一。
如右图所示,这种碳膜片状如蜂巢,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六边形单元向外延展而成,下列有关碳膜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碳膜片属于单质B.碳膜片与C60是同一种物质C.碳膜片属于人工合成的有机高分子材料D.碳膜片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和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不同【答案】A难度:中等知识点:碳单元测试6.学习化学的目的,不在于要成为化学家,重要的是要善于用化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从化学角度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发现燃气(天然气、煤气或液化石油气等)泄漏,点火检查出泄漏处B.进入小煤窑严禁吸烟C.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火焰D.面料厂、加油站严禁烟火【答案】A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7.在氧化铁(Fe2O3)、氧化亚铁(FeO)和四氧化三铁(Fe3O4)这三种铁的氧化物中,铁的质量分数按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是A.Fe3O4、Fe2O3、FeO B.FeO、Fe2O3、Fe3O4C.FeO、Fe3O4、Fe2O3D.Fe2O3、Fe3O4、FeO【答案】C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式与化合价8.为了区别CO(可能混有氧气)与CO2两瓶无色气体,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A.分别通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2014—2015学年高一年级期末化学试题
2014——2015学年高一年级期末化学试卷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 本试卷分第Ⅰ卷、第Ⅱ卷和答题卡。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卷交回,试题卷自己保存。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填写在答题卡的左上角。
3.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并保持答题卡清洁、完整。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Na—23 Mg—24 Al—27Cu—64 S—32 N—14 Cl—35.5 Fe—56 Zn—65第I卷选择题(40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10每题1分,11-25每题2分,共40分)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A.硬铝B.黄铜C.钢铁D.水银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二氧化硅是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B.硅是信息技术的关键材料C.陶瓷餐具所用材料为硅酸盐D.水晶镜片所用原料为硅酸盐3、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下列气体所占有的体积最大的是A.O2B.CH4C.CO2D.SO24、下列各组物质,按化合物、单质、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A.烧碱、液态氧、铁矿石B.硫磺、白磷、熟石灰C.干冰、铜、氯化氢D.空气、氮气、胆矾5、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②酒精和水的混合溶液,③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溶液,以上混合溶液分离的正确方法依次是A.分液、萃取、蒸馏B.萃取、蒸馏、分液C.分液、蒸馏、萃取D.蒸馏、萃取、分液6、奥运会开幕式上的焰火“脚印”、“笑脸”、“五环”让奥运会更加辉煌、浪漫,这与高中化学中“焰色反应”知识相关。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焰色反应均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B.NaC1与Na2CO3灼烧时火焰颜色相同C.焰色反应是化学变化D.所有金属及其化合物灼烧时火焰均有颜色7、判断下列概念及说法正确的是A.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是否变化B.纯净物与混合物:是否仅含有同种元素C.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大小D.溶液与胶体:本质不同的原因是能否发生丁达尔现象8、下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与50 mL 1 mol·L-1 AlCl3溶液中Cl-物质的量相等的是A.25 mL 2 mol·L-1的KCl溶液B.75 mL 2 mol·L-1 KClO3溶液C.150 mL 1 mol·L-1的NaCl溶液D.75 mL 1 mol·L-1的FeCl3溶液9、在反应3S + 6KOH === 2K2S + K2SO3 + 3H2O中,被还原的硫与被氧化的硫的物质的量的比是A、2:1B、1:2C、3:1D、1:310、下列氯化物中,既能由金属和氯气直接反应制得,又能由金属和盐酸反应制得的是A.CuCl2B.FeCl2C.AlCl3D.FeCl311、在某无色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A.NH4+、SO42- 、Al3+、NO3- B.Na+、K+、HCO3-、NO3-C.Na+、Ca2+、NO3- 、CO32-D.K+、Cu2+、NH4+、NO3-12、N A代表阿伏加德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1 mol Cl2作为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为N AB.14g氮气和一氧化碳组成的混合气体所含原子数目为N AC.在常温常压下,11.2 L氮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 AD.17 g NH3所含电子数目为9 N A13、下列关于Na2O、Na2O2的比较,正确的是A.Na2O2、Na2O都是钠的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B.Na2O2、Na2O都是可溶于水(或能与水反应)的白色固体C.Na2O2在和CO2的反应中,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D.Na2O2与水反应时,1 mol Na2O2转移2 mol电子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因为SO2具有漂白性,所以能使品红溶液、溴水、KMnO4(H+)、石蕊溶液褪色B.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不一定是SO2C.SO2、漂白粉、活性炭、Na2O2都能使红墨水褪色,其原理相同D.SO2和Cl2等物质的量混合后同时通入装有湿润有色布条的集气瓶中,漂白效果更好15、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正确的是A.氯水中只含Cl2和H2O两种分子B.新制氯水只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C.光照氯水有气泡逸出,该气体是Cl2D.氯水放置数天后其pH将变小,酸性增强16、纯碱和小苏打是厨房中两种常见的用品,它们都是白色固体,下列区分这两种物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A、分别用砂锅加热两种样品,全部分解挥发没有残留物的是小苏打B、洁净铁丝蘸取两种样品在煤气火焰上灼烧,火焰颜色发生明显变化的是小苏打C、两只玻璃杯,分别加入少量两种样品,再加入等量食醋,产生气泡快的是小苏打D、将样品配成溶液,分别加入澄清石灰水,无白色沉淀生成的是小苏打17、常温下,在溶液中可发生以下反应:①2Fe2++Br2===2Fe3++2Br-,②2Br-+Cl2===Br2+2Cl-,③2Fe3++2I-===2Fe2++I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铁元素在反应①和③中均被氧化B、反应②中当有1mol Cl2被还原时,有2mol Br-被氧化C、氧化性强弱顺序为:Cl2>Br2>Fe3+>I2D、还原性强弱顺序为:I->Fe2+>Br->Cl-1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钠和冷水反应:Na+2H2O===Na++2OH-+H2↑B、金属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Al+2OH-===AlO-2+H2↑C.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aCO3 + 2H+== Ca2++ H2O + CO2↑D、铁跟稀硫酸反应:2Fe+6H+===2Fe3++3H2↑19、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合物是①Al(OH)3②Al2O3③Al④NaHCO3⑤Mg(OH)2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④D.①②④⑤20、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相互反应,无论是前者滴入后者,还是后者滴入前者,反应现象都相同的是A.NaHSO4和Ba(OH)2 B.AlCl3和NaOHC.NaAlO2和H2SO 4 D.Na2CO3和盐酸21、下列各组的两种物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A.氢氧化钠与盐酸;氢氧化钠与硫酸铜B.BaCl2溶液与Na2SO4溶液;Ba(OH)2溶液与H2SO4溶液C.Na2CO3溶液与硝酸溶液;CaCO3溶液与硝酸溶液D.石灰石与硝酸反应;石灰石与盐酸22、下述实验设计能够达到目的是A.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Fe2+,向溶液中滴入氯水后,再滴加KSCN溶液B.除去HNO3溶液中混有少量H2SO4,加入适量BaCl2溶液,再过滤C.用相互滴加的方法鉴别HCl和NaHCO3溶液D.除去CO2中少量的HCl气体,将混合气体通过饱和NaHCO3溶液23、NaCl、MgCl2和MgSO4三种盐配成的混合溶液中,若Na+离子浓度为0.1mol/L,Mg2+离子浓度为0.25 mol/L,Cl-离子浓度为0.2 mol/L,则SO42-离子物质的量的浓度为A.0.5 mol/L B.0.45 mol/L C.0.2 mol/L D.0.25 mol/L24、24mL浓度为0.05mol/L的Na2SO3溶液恰好与20mL某浓度的K2Cr2O7溶液完全反应。
14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化学(附答案)
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Cl----35.5 Ca--40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5题,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盛装浓硫酸的容器上所贴的危险化学品标志是()A B C D2.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
①温室效应;②赤潮;③酸雨;④光化学污染;⑤臭氧空洞;⑥水俣病;⑦潮汐;⑧大脖子病;⑨水华。
以上名词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A.②⑨B.⑦⑧C.⑥⑦⑧D.②⑤⑦3.实验室保存下列物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少量金属钠保存在煤油里B.烧碱溶液盛装在用玻璃塞塞紧的试剂瓶中C.FeSO4溶液存放在加有少量铁粉的试剂瓶中D.氯水应装在棕色瓶中密封避光保存4.你认为减少酸雨的产生可采取的措施是:()①少用煤作燃料②把工厂的烟囱造高③燃料脱硫④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⑤开发新能源A. ①②③B. ②③④⑤C. ①③⑤D. ①③④⑤5.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CO和CO2相比较,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物质的量之比为1∶1 B.分子数之比为2∶3C.原子总数之比为2∶3 D.质量之比为7∶1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态HCl、固体NaCl均不导电,所以它们均不是电解质B.NH3、CO2的水溶液均能导电,所以它们均是电解质C.蔗糖、酒精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时均不导电,所以它们不是电解质D.铜、石墨均导电,所以它们是电解质7.实验是研究化学的基础,下图中所示的实验方法、装置或操作均正确的是 ( )A .除去混有的杂质气体B .浓硫酸稀释C .分离出AgNO 3溶液中的AgClD .称量30.46g 的NaOH 固体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元素的单质一定是由还原该元素的化合物来制得B .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很强的氧化性C .阳离子只能得到电子被还原,阴离子只能失去电子被氧化D .在化学反应中,得电子越多的氧化剂,其氧化性就越强9.检验SO 2中是否混有CO 2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A .通过澄清的石灰水B .通过NaOH 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C .先通过酸性KMnO 4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D .先通过NaHCO 3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10. 在下列各物质的溶液中通入CO 2,看不到明显现象的是 ( )A 澄清石灰水B 硅酸钠溶液C Ba(NO 3)2溶液D Ca (ClO )2溶液11.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化学试卷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化学试卷I卷(50分)★请同学们将试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Na-23 Al-27 Si-28 S-32Cl-35.5 Cu-64 Ba-137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漂白粉B.盐酸C.氯水 D.液溴2-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作用,反应条件(温度或者反应物用量)改变,不会引起产物种类改变的是A.Na和O2 B.NaOH溶液和CO2C. Na2O2和CO2 D.AlCl3溶液和NaOH溶液3.不能用来鉴别Na2CO3和NaHCO3两种白色固体的实验操作是A.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B.分别加热这两种固体,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C.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钙溶液D.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等浓度的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4.要鉴别浓H2SO4和HNO3浓两种溶液,不能选用的试剂是A. BaCl2溶液B.蔗糖C.铜片 D. Al2O3粉末5.“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nm~l00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
某研究所将纳米碳均匀的分散到蒸馏水中,得到的分散系①是溶液②是胶体③具有丁达尔现象④不能透过半透膜⑤不能透过滤纸⑥静止后会出现黑色沉淀。
其中正确的是A.①④⑥B.②③⑤C.②③④D.①③④⑥6.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7.将铁屑溶于过量盐酸后,再加入下列物质:①硫酸②硝酸锌③氯化铜④氯水,产生的Fe3+是A.①④B.②④C.只有④ D.①③8.在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质量比为A. 36: 30B. 60: 36C.2:1D. 1:29.下列试剂的保存方法,错误的是A.把浓硝酸放在棕色瓶中,并置于冷暗处保存B.把AgNO3放在棕色瓶中保存C.把NaOH溶液放在带橡皮塞的玻璃瓶中D.把氢氟酸放在玻璃瓶中,把Na保存在煤油中10. 45mL某气体,可能含有CO2、O2、NH3将其通过浓硫酸,气体体积无变化,通过足量的Na2O2后,体积变为30mL,则该气体的组成为A. CO2为30mL,为15mL B.NH3为30mL,O2为15mLC.CO2为15mL,O2为30mL D.CO2 为30mL,O2为15mL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2014南京市江宁区化学一模试卷及答案
2014南京市江宁区化学一模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第Ⅰ卷为选择题,共30分。
第Ⅱ卷尾非选择题,共50分。
全卷满分8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2.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l-35.5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A.棉花 B.纳米铜 C.锦纶(尼龙) D.金刚石薄膜2.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汽油挥发 B.粮食酿酒 C.滴水成冰 D.石墨导电3.下列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且产生大量白烟的是A.木炭 B.硫粉 C.红磷 D.铁丝4.CrO3中铬元素(Cr)的化合价为A.+6 B.+2C.0 D.+85.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医用酒精 B.不锈钢 C.液态空气 D.液氧6.根据右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B.①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80℃C.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D.①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蛋白质、淀粉、醋酸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钙、铁、锌都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C.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坏血病D.对人体健康而言,铅(Pb)、镉(Cd)、汞(Hg)等是有害元素8.在通常情况下,下列家庭小实验中,铁钉被腐蚀速度最慢的是9.有X 、Y 、Z 三种金属,它们之间有如下关系:(1)X + Y(NO 3)2 = X(NO 3)2 + Y (2)Z+H 2SO 4=ZSO 4+H 2↑ (3)X+H 2SO 4不反应 则它们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 .X>Y>X B .Y>X>Z C .Z>X>Y D .X>Z>Y 10.碳和部分碳的化合物间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新人教版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2014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符合要求的答案.每题2分,本题共30分)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胆矾研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品红扩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葡萄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的是()A.红磷B.木炭C.甲烷D.铁丝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错误.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错误.C、甲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故选项错误.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3.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A.氮气B.金刚石C.干冰D.氯化钠考点: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氢气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氮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氮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B、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正确.C、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D、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4.日本大地震引发了核泄漏事故.事故发生时,放射性原子氮﹣16可短时存在.氮﹣16的质子数为7,中子数为9.下列有关氮﹣16的说法正确的是()A.核外电子数为9 B.相对原子质量为14C.和普通氮原子是相同的原子D.和普通氮原子属于同种元素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元素的概念.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进行解答.解答:解: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可知质子数为7的氮原子中子数为9,可知A、核外电子数为=质子数=7,故说法错误;B、相对原子质量为质子数+中子数,应为7+9=16,故说法错误;C、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和普通氮原子不是相同的原子,故说法错误;D、质子数相同,属于相同元素,故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是对原子内部微粒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利用了原子中,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进行解答问题.5.硒(Se)是一种非金属元素,饮用含适量硒的矿泉水有益于人体健康.有一种硒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SeO3,其中Se的化合价是()A. +6 B.+3 C.﹣3 D.﹣6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硒的氧化物(SeO3)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解答:解: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氧元素显﹣2,设硒(Se)元素的化合价是x,可知硒的氧化物(SeO3)中硒(Se)元素的化合价:x+(﹣2)×3=0,则x=+6.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能力.6.往如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轻轻搅拌后,粘在烧杯底部的塑料片脱落,加入的物质可能是()A.硝酸铵B.氢氧化钠C.冰D.氯化钠考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由于用石蜡粘住的塑料片脱落,说明加入物质在溶解或者反应过程中放热.有的物质溶于水时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如浓硫酸、氢氧化钠等;也可以是反应过程中是放热的,如氧化钙溶解于水和水反应.解答:解:A、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使溶液的温度降低,石蜡仍为固态,粘在烧杯上的塑料片不会脱落,故错误;B、氢氧化钠放入水中与水反应时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会使石蜡熔化,粘在烧杯上的塑料片脱落,故正确;C、冰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石蜡仍为固态,粘在烧杯上的塑料片不会脱落,故错误;D.氯化钠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变化不大,石蜡仍为固态,粘在烧杯上的塑料片不会脱落,故错误.故选B.点评:物质溶解于水时有三种表现:溶解时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例如氢氧化钠、浓硫酸;溶解时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例如硝酸铵;溶解时无明显的热量变化,溶液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例如氯化钠、蔗糖.7.净化水的方法有:①过滤、②加絮凝剂吸附沉降、③蒸馏、④消毒杀菌.要将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净化成生活用的自来水,应选用的方法和顺序为()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①③④D.②①④考点: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净化方法.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净水方法的理解,解答时需要搞清楚每一步骤的作用.加明矾吸附只是把小颗粒泥尘聚集成大的,有利沉降,不同于活性炭吸附,蒸馏是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得到蒸馏水比生活用水纯净得多,因此成本高.解答:解:①过滤能除去水中不溶性的固体;②加明矾吸附是把水中小颗粒泥尘聚集成大的,以利于沉降;③蒸馏可得蒸馏水,比生活用水成本高;④消毒杀菌,这是必须的,饮用水必须达到生化标准.净化水的顺序一般是由低到高顺序排列,故其正确的顺序为②加明矾吸附沉降→①过滤→④消毒杀菌.故选:D.点评:本题较为简单,但要明确净水措施的作用、净化程度以及成本高低,多步骤净水要注意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净水过程中要先简单后复杂,先除大后除小,先除不溶性杂质,后除可溶性杂质,每一步都要减轻下一步的净化压力.8.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下列关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生铁和钢的性质不同,是由于含碳量不同B.金属钠和镁的性质不同,是由于钠和镁的原子结构不同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碳原子的结构不同D.CO好CO2的性质不同,是由于CO2与CO的分子构成不同考点:生铁和钢;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A、根据生铁和钢的差异解答;B、根据钠和镁的差异解答;C、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的差异解答;D、根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差异解答.解答:解:A、生铁和钢的性质不同,是由于含碳量不同,正确;B、金属钠和镁的性质不同,是由于钠和镁的原子结构不同,正确;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错误;D、CO好CO2的性质不同,是由于CO2与CO的分子构成不同,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物质性质的决定因素,可以依据物质的组成、分子构成以及原子构成和原子排列方法进行.9.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t1℃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有15g甲C.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变为不饱和溶液D.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专题:图示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分析: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溶解度曲线有三个方面的应用:(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2)根据溶解度曲线,比较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物质的溶解度大小.(3)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解答:解: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不正确,比较溶解度要指明温度.B、t1℃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有15g甲,不正确,溶解度对于的溶剂是100克,所以50克甲的饱和溶液中的溶质不到15克.C、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变为不饱和溶液,不正确,因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降低温度,甲的饱和溶液还是饱和的,并且有甲的晶体析出.D、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正确,因为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故选D点评:本题较全面的考查了有关溶解度曲线的应用,涉及到温度,饱和,100克溶剂等重要条件.10.最近,中国首次在珠江口钻获高纯度的“可燃冰”[主要成分是CH4•8H2O].下列关于CH4•8H2O 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氧化物B.C、H、O原子个数比为1:20:8C.其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高D.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的分子个数比为1:8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氧化物的概念来分析;B.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大小比较方法来分析;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解答:解:A.氧化物中只含两种元素,而CH4•8H2O中含有三种元素,不符合氧化物的概念,故错误;B.由化学式CH4•8H2O可知,1个“可燃冰”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20个氢原子和8个氧原子构成的,故正确;C.CH4•8H2O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20):(16×8)=3:5:32,可见其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故错误;D.可燃冰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CH4•8H2O+2O 2CO2+10H2O,由此可得可燃冰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的分子个数比为1:10.故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物质的分类、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及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比等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的能力.11.根据下列各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具有相同化学性质的一组是()A.B.C.D.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分析:在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能反映出其化学性质,根据这一点来解答此题.解答:解:A、表示的两种元素分别是氦元素原子和氩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二种元素都属于稀有气体元素,化学性质相同.故选;B、表示的两种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7、1,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也不同.故不选;C、前者表示的是稀有气体元素氦,而后者表示的是镁元素的原子.二者化学性质不同.故不选;D、表示的两种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8、6,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也不同.故不选;故选A.点评: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其最外层电子数,一般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即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要注意与稀有气体区别开来.本题中易错选C.12.(2分)下列是关于成语包含的化学原理的叙述,不合理的是()A.钻木取火﹣﹣摩擦生热,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而燃烧B.煽风点火﹣﹣使空气流通,为燃烧补充空气或氧气C.釜底抽薪﹣﹣隔离可燃物,达到灭火D.火上浇油﹣﹣隔离可燃物,达到灭火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A、钻木取火,可以实现摩擦生热,提高了温度;B、煽风点火,促进空气的流通;C、抽薪就是移去可燃物,控制了物质的燃烧.D、火上浇油的化学意思是添加可燃物,添加可燃物能够帮助燃烧.解答:解:A、钻木取火,可以实现摩擦生热,提高了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从而实现了燃烧,故此选项正确;B、煽风点火,促进空气的流通,为燃烧补充空气或氧气,使燃烧更旺,故此选项正确;C、抽薪就是移去可燃物,控制了物质的燃烧,从而实现灭火,故此选项正确;D、火上浇油的化学意思是添加可燃物,添加可燃物能够帮助燃烧,不是隔离可燃物,故此选项错误.故选:D.点评:此题是成语包含化学知识的考查题,能够结合化学知识分析成语中提供的变化过程是解题的关键.本题涉及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钢和铁的区别.13.(2分)化学概念间有不同的关系,如包含、并列、交叉关系等.符合如表所示关系的选项是()A B C DX 化合反应单质化合物石油Y 氧化反应化合物氧化物化石燃料A. A B.B C.C D.D考点:化合反应及其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氧化反应;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专题:概念关系型.分析:由图示可知,X、Y之间的关系为交叉关系,根据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单质与化合物、化合物与氧化物、石油和化石燃料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图示所示X、Y的关系是交叉关系.A、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有些化合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有些不属于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中有的属于化合反应,有的不属于化合反应;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属于交叉关系,故选项正确.B、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单质与化合物是并列关系,故选项错误.C、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纯净物和化合物是包含关系,故选项错误.D、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石油和化石燃料是包含关系,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根据图示确定X和Y之间的关系、充分理解概念之间的联系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4.(2分)用1000t含Fe2O3 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是()A.560t B.583t C.800t D.960t考点: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由赤铁矿石的质量、氧化铁的质量分数、生铁中铁的质量分数,根据赤铁矿炼铁的化学方程式可以列式计算出炼出生铁的质量.解答:解:设理论上可炼出含铁96%的生铁质量为x.Fe2O3+3CO2Fe+3CO2160 1121000t×80% 96%x,x=583.3t.答案: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含杂质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注意代入方程式计算的必须是纯物质的质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5.(2分)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 B C 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足量的碳在盛有氧气的密闭集气瓶内燃烧在密闭的容器中加热少量氧化汞粉末电解水A.A B.B C.C D.D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电解水实验;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分析:A、根据空气成分分析.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B、根据碳燃烧的产物分析;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元素守恒分析;D、根据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分析.解答:解:A、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装置内减少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剩余的气体越占,故A错误;B、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气体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碳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比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多,所以集气瓶内气体的质量是逐渐增加.故B错误;C、在密闭的容器中加热少量氧化汞粉末,由于与外界没有物质的交换,所以物质的总质是不变的,元素的质量不变.C正确;D、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的氧气是生成氢气质量的8倍.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水的电解等试验.熟记实验的现象、结论等是解答本题的基础.二、(本大题共2小题,共21分)16.(13分)如图一是实验室制取或收集气体的常用装置.(1)仪器a的名称长颈漏斗.(2)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填字母编号,下同) E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MnO4K2MnO4+MnO2+O2↑,要从完全反应后的残余物中回收MnO2,以下①﹣④的操作步骤,你认为正确的顺序是 A .①洗涤②烘干③过滤④溶解A.④③①②B.④③②①C.①②④③D.①②③④(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实验时要求能随时控制反应进行或停止,图二中符合该条件的发生装置是ad (填编号),能使反应暂时停止的实验操作是关闭弹簧夹,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的理由是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4)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①选择适当的反应,包括反应物(或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②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③验证所制得的气体.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据常用仪器回答;(2)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可用排水法,并据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二氧化锰不溶于水,锰酸钾易溶于水,所以可用过滤的方法得到二氧化锰;(3)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要想使反应随时发生或随时停止,只要利用弹簧夹控制能随时将两种药品接触和分离即可;根据长颈漏斗的作用及二氧化碳的密度分析回答;(4)菊科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要考虑的内容回答.解答:解:(1)标号仪器是长颈漏斗;(2)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可用排水法,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二氧化锰不溶于水,锰酸钾易溶于水,所以可用过滤的方法得到二氧化锰,具体步骤是先将固体溶解、然后过滤、洗涤固体并烘干;(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和稀盐酸,二者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大理石在多孔塑料片上,要产生气体时,打开弹簧夹,长颈漏斗内的稀盐酸就会下降浸没大理石产生气体,不用时关闭弹簧夹,压强增大部分盐酸又被压到长颈漏斗内,使二者分离,控制了反应的进行.这四个装置均有隔板,但b中的隔板在上方,需要的盐酸太多,不符合要求;c用的隔板是铁片,会和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故不符合要求;a和d的塑料隔板和铜片可以,故选择ad;装置中能使反应暂时停止的实验操作是夹紧弹簧夹,使装置内的压强增大,盐酸与大理石分离,反应停止;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反应,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4)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可以简单概括为:第一,需要探究气体实验室制法的化学反应原理,就是要探究在实验室条件下(如常温、加热、加催化剂等),可用什么药品,通过什么反应来制取这种气体;第二,需要探究制取这种气体所应采用的实验装置;第三,需要探究如何验证制得的气体就是所要制的气体,并进行验证;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2)E; 2KMnO4K2MnO4+MnO2+O2↑; A;(3)CaCO3+2HCl=CaCl2+H2O+CO2↑; ad;关闭弹簧夹;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4)反应物(或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验证所制得的气体.点评:本题考查了氧气及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反应原理等,关键还是明确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选择的依据等知识,才能结合题意灵活分析解答.17.(8分)质量守恒定律是一条重要规律.请利用该规律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①②⑤(填序号).①原子种类②原子数目③分子种类④分子数目⑤元素种类⑥物质种类(2)某同学在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将A装置放在天平左盘上称量后,把橡皮塞上的细玻璃管下端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引燃红磷,冷却后,再称量C装置,实验过程如图一所示.①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②请用分子的观点分析,B装置气球膨大的原因是红磷燃烧时,装置内温度升高,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③由A、C装置气球变化的现象也可证明空气中含有O2,实验过程中气球和作用是防止红磷燃烧时,瓶内气压过大,将瓶塞冲开.(3)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百分含量如图二所示(提示: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发生改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D .A.丙一定是单质 B.在该反应中丁可能是催化剂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甲和乙是反应物,丙是生成物(4)用“”和“”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A2和B2,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三.若3g A2完全反应,得到17g产物.已知B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则生成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分析质量守恒的原因.(2)①当白磷被引燃后,发生反应4P+5O22P2O5;②白磷燃烧放出热量,气体膨胀压强变大,所以B中气球变大;③由A、C装置气球变化的现象也可证明空气中含有氧气.气球可以防止红磷燃烧时,瓶内气压过大,将瓶塞冲开;(3)反应后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也不是催化剂.。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高一化学期末化学试卷答案
精品试卷
推荐下载高中化学学习材料(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淮安市高中教学协作体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化学试卷参考答案2014.1
一、选择题(本题共23小题,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69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 D C A
B
C
D C A D C C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C D B A A A B B C D C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计31分。
方程式不配平不给分)
24.(10分)
(1)分液漏斗的玻璃塞没有取下来(2分)
(2)酸性(1分),还原剂(1分)
(3)①品红褪色(1分) 品红褪色(1分)
②褪色的品红又恢复成红色(1分)溶液设有恢复成红色(1分)
(4)Cl2+SO2+2H2O=2HCl+H2SO4(2分)
25. (8分)(1)AlCI3 (2分)
(2)Fe CI3 (2分)
(3)2Al +2OH—+ 2H2O=2AlO2—+ 3H2↑(2分)
(4)2Fe CI2+ CI2=2 Fe CI3 (2分,线桥不对的扣1分)(双线桥略)
26. (13分)
(1)500 (2分)
(2)1.1 (2分)
(3)玻璃棒(2分)
(4)2-3(2分)
(5)1-2(2分) 胶头滴管(2分)
(6)不能(1分)。
高一化学-江苏江宁[高一化学]【高一化学期考试卷】 最
高一化学期末检测(模拟)试卷姓名计分相对原子质量:H-1,O-16,C-12,P-31,Mg-24,Al-27,S-32,K-39,Ag-118 N-14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答案填入答卷栏,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氧化剂本身发生氧化反应B、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有氧元素参加C、氧化剂在反应中得电子,还原剂失去电子D、氧化反应一定先于还原反应2、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H2O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的是()A、2F2+2H2O=4HF+O2B、2Na2O2+2H2O=4NaOH+O2↑C、Na2O+H2O=2NaOHD、2Na+2H2O=2NaOH+ H2↑3、实现下列变化,一定要加入其它物质作还原剂的是()A、Na2SO3→Na2SO4B、Cl2→NaClC、FeCl3→FeCl2D、NaHCO3→CO24、能用H++OH-=H2O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A、固体Cu(OH)2和H2SO4反应B、澄清石灰水和HNO3溶液反应C、KOH溶液和醋酸溶液反应D、Ba(OH)2和H2SO4溶液反应5、下列各组离子在pH=1的无色..透明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加入BaCl2不会产生沉淀的一组是()A、Na+、Cu2+、Cl-、SO42-B、Na+、K+、OH-、SO42-C、Na+、K+、NO3-、SO42-D、Na+、K+、Cl-、NO3-6、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金属钠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B.金属钠在自然界中能以游离态存在C.钠与硫化合时反应剧烈可发生爆炸D.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7、方志敏烈士生前在狱中曾用米汤(内含淀粉)给鲁迅先生写信,鲁迅先生收到信后,为了看清信中内容,可使用的化学试剂是()A、碘化钾B、溴水C、碘酒D、碘化钾淀粉溶液8、下列贮存化学试剂的方法正确的是()A、新制的氯水保存在棕色广口瓶中,并放在阴凉处B、用做感光片的溴化银贮存在无色试剂瓶中C、烧碱溶液放在带玻璃塞的磨口试剂瓶中D、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 mol 氢的质量为1gB、等物质的量的O2和O3所含的O原子数目之比为2:3C、H3PO4的摩尔质量为98gD、6g 12C所含的原子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10、n g O2中有m个O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 A的数值可表示为()A、32m/nB、16m/nC、n/32mD、n/16m11、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4g金属镁变成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0.1N AB、16g CH4所含原子数目为N AC、17gNH3所含电子数目为10 N AD、1.8g水所含质子数目为10N A12、下列物质中,物质的量最多的是()。
南京市江宁区2014度初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4— 2015学年度九年级期末调研测试化 学注意事项:1本试卷1至3页为选择题,共30分,4至6页为非选择题,共 50分。
全卷满分80分, 考试时间为60分钟。
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2•请认真核对监考教师在答题卡上所粘贴条形码的姓名、考试证号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 再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 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及本试卷上。
3•答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答非选择题必须用 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S-32 Cl-35.5 Zn-65Mg-24、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1 •金属不具有的物理通性是3 •香烟燃烧能产生一种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该气体是 A • CO 2 B • O 2 C • H 2 D • CO4 •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质量会减少的是 A •浓硫酸B .浓盐酸C •氢氧化钠D •氯化钠5.木炭的下列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 .可燃性B .还原性C .吸附性6. 下列能源中,既比较清洁,又可再生的是A .酒精B .煤C .石油7.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C.读取液休体积D.浴解氯化朗 &下列实验的主要现象描述正确的是2分,共30分) A •银白色光泽 B •导热性 C .延展性D .导电性2•下图所示的实验中, 发生了化学变A .干冰升华B • CO 2与水混合 D .水的净化 D .常温下的稳定性D .天然气 C • CO 2密度研究 小卵石石英沙 九熄灭酒精灯A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B.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C. 蜡烛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水和二氧化碳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11. 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情调研试卷九年级化学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第Ⅰ卷为选择题,共30分。
第Ⅱ卷尾非选择题,共50分。
全卷满分8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2.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答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Mg-24 Al-27 S-32 Fe-56 Cu-64 Zn-65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符合要求的答案。
每题2分,本题共30分)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2.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的是A.红磷B.木炭C.甲烷D.铁丝3.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A.氮气B.金刚石C.干冰D.氯化钠4.日本大地震引发了核泄漏事故。
事故发生时,放射性原子氮—16可短时存在。
氮—16的质子数为7,中子数为9。
下列有关氮—16的说法正确的是A.核外电子数为9 B.相对原子质量为14C.和普通氮原子是相同的原子D.和普通氮原子属于同种元素5.硒(Se)是一种非金属元素,饮用含适量硒的矿泉水有益于人体健康。
有一种硒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SeO3,其中Se的化合价是A.+6 B.+3 C.-3 D.-66.往右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轻轻搅拌后,粘在烧杯底部的塑料片脱落,加入的物质可能是A.硝酸铵B.氢氧化钠C.冰D.氯化钠7.净化水的方法有:①过滤、②加絮凝剂吸附沉降、③蒸馏、④消毒杀菌。
要将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净化成生活用的自来水,应选用的方法和顺序为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①③④D.②①④8.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下列关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生铁和钢的性质不同,是由于含碳量不同B.金属钠和镁的性质不同,是由于钠和镁的原子结构不同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碳原子的结构不同D.CO好CO2的性质不同,是由于CO2与CO的分子构成不同9.下图是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 中正确的是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 .t 1℃时,50g 甲的饱和溶液中有15g 甲C .t 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 1℃变为不饱和溶液D .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10.最近,中国首次在珠江口钻获高纯度的“可燃冰”[主要成分是CH 4·8H 2O]。
下列关于CH 4·8H 2O 的说法正确的是A .属于氧化物B .C 、H 、O 原子个数比为1:20:8C .其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高D .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H 2O 的分子个数比为1:8 11.根据下列各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一组是12.下列是关于成语包含的化学原理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 .钻木取火——摩擦生热,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而燃烧 B .煽风点火——使空气流通,为燃烧补充空气或氧气 C .釜底抽薪——隔离可燃物,达到灭火 D .火上浇油——隔离可燃物,达到灭火13.化学概念间有不同的关系,如包含、并列、交叉关系等。
符合右图所示关系的选项是14.用1000 t 含Fe 2O 3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是 A .560t B .583t C .800t D .960t15.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第Ⅱ卷(共50分)二、(本大题共2小题,共21分)16.(13分)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或收集气体的常用装置。
(1)仪器a的名称▲。
(2)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填字母编号,下同)▲,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要从完全反应后的残余物中回收MnO2,以下①﹣④的操作步骤,你认为正确的顺序是▲。
①洗涤②烘干③过滤④溶解A.④③①②B.④③②①C.①②④③D.①②③④(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时要求能随时控制反应进行或停止,右图中符合该条件的发生装置是▲(填编号),能使反应暂时停止的实验操作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的理由是▲。
(4)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①选择适当的的反应,包括▲和▲;②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③▲。
17.(8分)质量守恒定律是一条重要规律。
请利用该规律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②原子数目③分子种类④分子数目⑤元素种类⑥物质种类(2)某同学在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将A装置放在天平左盘上称量后,把橡皮塞上的细玻璃管下端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引燃红磷,冷却后,再称量C装置,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
①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请用分子的观点分析,B装置气球膨大的原因是▲。
③由A、C装置气球变化的现象也可证明空气中含有▲,实验过程中气球和作用是▲。
(3)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百分含量如图所示(提示: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发生改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一定是单质B.在该反应中丁可能是催化剂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D.甲和乙是反应物,丙是生成物(4)用“”和“”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A2和B2,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若3g A2完全反应,得到17g产物。
已知B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则生成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三、(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8.(5分)A~G是初中所学的常见物质,其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A、B常温下为无色气体且组成元素相同,实验室常用C制取B,变化①的现象是固体的颜色由黑变红。
请回答下列问题:(1)固体C的化学式:▲。
(2)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该反应过程中能▲(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3)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19.(8分)右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的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
实验中可观察到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火焰。
实验结束后,该兴趣小组的同学向集气瓶内的液体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发现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了,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呢?【提出假设】(1)水使紫色石蕊变红的;(2)▲;(3)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酸,酸使紫色石蕊变红的。
【设计方案】同学们联想到联想到教材上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相关实验的设计,用紫色的石蕊试液浸泡,制成紫色纸花并晾干.开展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查阅资料】你认为该实验小组需要掌握的资料内容中应包括▲(填序号)。
①二氧化硫易溶于水②酸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③SO2不与H2SO4反应【开展实验】①实验Ⅰ的作用是▲。
②纸花(Ⅲ)在实验过程中始终未见变色,此现象说明▲。
【实验结论】实验过程中只有Ⅳ纸花变红,说明原假设▲成立。
【反思与评价】二氧化硫也是实验室一种污染气体,常用碱液吸收。
写出实验室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生成亚硫酸钠(Na2SO3)和水的化学方程式▲。
四、(本大题共1小题,共16分)20.(16分)冶炼技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将炉甘石(ZnCO3)、赤铜矿(主要成分为Cu2O)和木炭粉混合加热至800℃左右,可得到金光闪闪与黄金外观相似的“药金”。
(1)Cu2O的化学名称为▲ 。
(3)上述方法得到“药金”中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药金”是▲ (填“纯金属”或“合金”)。
(4)黄金饰品中假货常常鱼目混珠,社会不法分子常以黄铜冒充黄金进行诈骗活动,因为黄铜(铜、锌合金)单纯从颜色、外形上看,与黄金极为相似,所以很难区分。
小明家中有一件黄金饰品,为了判断此黄金饰品的真假,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请你帮助他一起完成实验报告:①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好装置,从漏斗注水,量气管两边形成高度差,做好标记,一段时间后,高度差▲ ,说明气密性良好。
②正确读取量气管内液面的初始、最终读数前都需进行的操作是▲ 。
③该小组进行了三次实验,所得相关的实验数据处理如下:(氢气的密度为0.09g/L)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 2.D 3.B 4.D 5.A 6.B 7.D 8.C 9.D 10.B 11.A 12.D 13.A 14.B 15.C二、(本大题共2小题,共21分)16.(13分,化学方程式各2分,其余每空各1分)(1)长颈漏斗(2)E 2KMnO4△K2MnO4+MnO2+O2↑ A(3)CaCO3 + 2HCl = CaCl2+ H2O + CO2↑ad(错选或漏选均不给分)关闭弹簧夹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4)反应物(或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验证所制得的气体17.(8分,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各1分)(1)①②⑤(错选或漏选均不给分)(2)①4P+5O2点燃2P2O5②红磷燃烧时,装置内温度升高,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③O2防止红磷燃烧时,瓶内气压过大,将瓶塞冲开(3)BD(错选或漏选均不给分)(4)17三、(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8.(5分,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各1分)(1)CaCO3(2)化合放出(3)CO+CuO △Cu+CO219.(8分,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各1分)蓝紫色【提出假设】二氧化硫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查阅资料】①②(错选或漏选均不给分)【开展实验】①对照实验②二氧化硫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实验结论】(3)【反思与评价】SO2+2NaOH=Na2SO3+H2O四、(本大题共1小题,共16分)20.(16分,化学方程式各2分,计算中的化学方程式1分,计算共6分,其余每空各1分)(1)氧化亚铜(2)元素的种类在化学反应中不变,反应物中没有金元素,所有得不到金(或违反质量守恒定律)(3)ZnCO3高温ZnO +CO2↑ 合金(4)有气泡产生Zn+2HCl═ZnCl2+H2↑(5)①不变②调节两边液面相平③44.4mL÷1000mL/L×0.09g/L=0.004g设样品中锌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65 2x 0.004g65:2=x:0.004gx=0.13g(2g -0.13g)/ 2g×100%=93.5%答: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