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三地理大一轮复习课时作业二十九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合集下载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共29张PPT)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共29张PPT)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共29张PPT)(共29张PPT)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1)采集渔猎时代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朝拜太阳神——崇拜自然——环境问题微弱狼图腾(2)农业文明时代刀耕火种——改造自然——环境遭到破坏(1)采集渔猎时代——崇拜自然——环境问题微弱玛雅文明的消失(3)工业文明时期——征服自然(2)农业文明时代——改造自然——环境遭到破坏(1)采集渔猎时代——崇拜自然——环境问题微弱——环境问题严重1824年的英国早期工业中心我们的朋友们!“生态运动”的发令枪(4)后工业化时期——谋求人地协调(3)工业文明时期——征服自然(2)农业文明时代——改造自然——环境遭到破坏(1)采集渔猎时代——崇拜自然——环境问题微弱——环境问题严重二、直面环境问题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A——人类不断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B——人类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向环境排放废弃物D——环境把所受到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反馈作用)环境环境人类社会C——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A:资源B:废弃物C:影响D:反馈表现表现2.环境问题环境环境人类社会A:资源B:废弃物C:影响D:反馈索取速度超过资源极其代替品的再生速度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环境问题水、土地、矿产、能源等的短缺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全球变暖、湿地减少、臭氧层空洞、森林锐减等大气、水、土壤、固体废弃物、噪声、放射性、海洋等污染表现原因分布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资源短缺土地资源短缺能源短缺水资源短缺矿产资源短缺环境问题的表现生态破坏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环境问题的表现生物多样性减少雾霾工厂三废――水污染倭国核泄漏---放射性污染环境污染地区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产生的原因城市乡村发达地区发展中地区生产活动和人口过分集中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生态破坏为主环境污染为主※ 环境问题的分布1、区域性生态破坏为主环境污染为主工业活动和人口集中消耗大量资源人口众多、资源开发多、利用方式不当城市上空的大气污染乡村地区的土地退化思考: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谁更严峻?为什么?(1)发展中国家一般都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而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人口和发展的双重压力。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学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学案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考纲要求】1、人地关系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

2、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基本途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知识结构】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①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环境中获得物质和能量。

②人类的新陈代谢和人类 ___________________ (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

3、危害①_________ 环境问题,例如全球气候变暖、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等,已经危及到人类的生存。

②局域性的环境问题,如________________ 等,有些演变成社会公害,制约经济发展和危害人体健康。

4、地域差异________________ ,乡村地区表现为。

①聚落:城市地区表现为和 的双重压力以及发达国家严重污染的工业转移,问题更为严峻。

三、走向人地协调概 念《我们共冋的未来》报告指出,它既满足 的需求,而又不损害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内 涵生态持续发展 生态持续发展是 ,它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经济持 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是,它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增长数量,更要追求 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 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社会持 续发展 社会持续发展是,它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原则公平性 原则 公平性原则包括的公平、 公平、 的公平、国际公平、公平分配有限资源持续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其核心指的是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 环境,以保障人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共同性原则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全人类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整体,要达到 全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必须建立起巩固的国际秩序 和伙伴关系【例1】下面甲图为“某地区地形图”, 乙图为“该地区人口密度分布情况图”。

高中地理必修2课时作业29: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练习题

高中地理必修2课时作业29: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练习题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读华北平原地区人类活动分布图,据此回答1~2题。

1.在采集和狩猎阶段,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 )A.山麓和丘陵地带B.平坦肥沃的平原C.矿产资源丰富地带D.沿海海运发达地带2.在工业社会阶段,下列地区可能不会成为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分布区的是( ) A.矿产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组合状况优越的地区B.位于沿海或海岛,可以充分利用港口优势的地区C.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有利的自然条件空间紧密结合的地区D.大江大河的源头、三角洲、盆地,水热条件组合好的地区读下面漫画,回答3~4题。

3.本漫画反映的主题问题是( )A.世界经济发展差距的“南北问题”B.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粮食问题”C.世界性水资源紧张问题D.以石油为主的能源紧张问题4.造成漫画所反映的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资源的总量不足和时间分配上的不均匀B.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有过长期遭受殖民侵略的历史C.发达国家利用其先进的技术和雄厚的资金对资源进行垄断D.人口的急剧增长以及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读下面“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图”,回答5~6题。

5.关于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指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的持续发展②生态持续发展是目的③社会持续发展是基础④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6.图中①②③④字母表示的含义分别是( )A.①生态系统②社会系统③经济系统④人的管理调控B.①生态系统②经济系统③社会系统④人的管理调控C.①社会系统②生态系统③经济系统④人的管理调控D.①社会系统②经济系统②生态系统④人的管理调控“牧童经济”是指对资源进行掠夺、破坏式的经济模式。

其主要特点是把地球看成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并且进行无限度索取,使自然生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同时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据此回答7~8题。

7.在该人地关系思想的影响下会造成( )A.人类征服自然,地理环境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B.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C.地理环境恶化,人类社会发展停滞D.人地关系协调发展,人类社会发展速度加快8.下列问题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A.土地沙漠化B.资源短缺C.破坏性地震D.温室效应9.下列属于公平性原则的是( )A.国际间开展合作解决大气污染问题B.人类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C.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D.世界各国共同开发热带雨林下图为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这一结构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备考资料]高三地理大一轮复习学案:11.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doc

[备考资料]高三地理大一轮复习学案:11.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doc

第一讲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考纲要求] 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二、直面环境问题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表现在哪些方面?提示:(1)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2)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3.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地域差异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1.什么叫可持续发展?提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生态持续发展(基础)。

(2)经济持续发展(条件)。

(3)社会持续发展(目的)。

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有哪些? 提示: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

[温馨提示](1)可持续发展三大原则中,“公平性”侧重的是“权利”,“共同性”侧重的是“义务”,“持续性”侧重的是“发展”。

(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时,重点理解公平性原则,不要把公平性原则与共同性原则混为一谈。

前者强调全球不同地区之间的公平,而后者强调全球一个整体。

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表现人地关系模式图1.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不同区域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有所不同,即环境问题表现形式具有地域差异,主要表现为城市地区与乡村地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如下表:2.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典型案例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生态破坏是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

资源短缺是指资源数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

环境污染往往引起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往往引起资源短缺;资源短缺也会引起生态破坏。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1)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而自然原因有时也是环境问题形成的重要原因。

分析自然原因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①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容易向外扩散,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

②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剧了大气污染。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核心素养测评二十三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中图版-中图版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核心素养测评二十三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中图版-中图版

核心素养测评二十三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议用时:45分钟下图是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过程,甲、乙两圈表示的是人类社会和环境,箭头表示两者之间的影响力。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各选项中,对图中含义解读正确的是( )A.甲表示环境,乙表示人类社会B.在阶段①,人类与环境没有关系C.在阶段③,人地矛盾最尖锐D.箭头b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2.下列认识或行为与图中所示的思想演变过程对应组合正确的是( )A.①——斩伐养长,不失其时B.①——涸泽而渔,焚林而猎C.②——伐木为薪,围湖造田D.③——科技发达,人地矛盾达到顶峰【解析】1选A,2选C。

第1题,阶段①,由于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很有限,只能被动地适应自然,此时人们受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支配,只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的作用;阶段②,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认为自然是人类可任意开发和利用的对象,一味夸大人类社会的作用,这是人类中心论思想;阶段③,人类体味了过度利用自然资源带来的恶果,认识到人类可以认识和改造自然,但必须顺应自然规律,因为自然对人类也有制约作用,这是人地和谐论思想。

第2题,“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是可持续发展思想,阶段①显然是不具备的;“涸泽而渔,焚林而猎”“伐木为薪,围湖造田”都是人类中心论思想,且此时人地矛盾达到顶峰;阶段③的人地关系思想主要是人地和谐论,人地矛盾缓解,环境得到改善。

如今“我们给大自然一份礼物,大自然便赋予人类一方乐土”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

据此回答3~5题。

3.上述材料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主要是( )A.人定胜天论的思想B.人地协调论的思想C.适应论的思想D.环境决定论的思想4.下列中国古人的行为或主X蕴含了上述思想的是( )A.以人为本,人定胜天B.竭泽而渔,焚薮而田C.盛世滋丁,永不加赋D.斩伐养长,不失其时5.下列活动对材料反映的人地关系有利的是( )A.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B.围湖造田,扩大耕地C.取缔小煤窑,关闭小火电厂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解析】3选B,4选D,5选C。

课时作业 第29讲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课时作业 第29讲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课时作业第29讲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①将耗煤高的企业迁至境外②提高洁净煤燃烧技术和综合利用技术③改变较单一的能源结构④调整产业结构,实施总量控制与达标排放⑤扩大城区林地、草地面积,形成绿地防护体系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④⑤解析:第1题,上海是我国工业相对发达的城市,能源消耗量大,因此单位面积煤炭消费量明显高于其他省级行政区,故D项正确。

绿地面积大小,汽车拥有量与煤炭消费量关系不大,居民燃烧消费量较小,A、B、C项错误。

第2题,提高洁净煤燃烧技术和综合利用技术,改变较单一的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实施总量控制与达标排放,可减少煤烟尘的排放,故B 项正确。

将耗煤高的企业迁至境外只是将污染源外移,不会减少污染排放;扩大城区林地、草地面积、形成绿地防护体系,与减少煤烟尘排放无关,①⑤错误。

答案: 1.D 2.B(2019·湖南衡阳八中月考)下图为某市循环经济示范区体系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的a、b、c分别代表()A.自然、市场、资源 B.资源、市场、自然C.自然、资源、市场D.资源、自然、市场4.该循环经济示范区体系中()A.钢铁、石化等部门的污染物被完全回收利用,真正实现了零排放B.海水淡化的副产品浓盐海水再回归大海,以保障海洋生态环境不被破坏C.中水等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是该示范区的突出特色D.该示范区运输总量虽大,但多以中小型货物运输为主解析:第3题,该区域运入原料,加工成产品后再运到市场销售,排放的废弃物达到排放标准后回归自然,故B项正确。

第4题,图中显示有废弃物最终排放到环境中,所以并不是零排放,A不正确。

海水淡化的副产品浓盐海水可以用来晒盐,B项不正确。

中水等再生资源又被当做原料重新利用,C项正确。

钢铁、石化、装备制造等都属于大型、笨重物品,其运输方式应以海运、铁路为主,D项不正确。

答案: 3.B 4.C(2019·广东一模)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土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它可以衡量人口与耕地关系的紧张程度。

高中地理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习题及答案

高中地理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习题及答案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1.下列有关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早期采猎文明时期,人类对环境的制约作用较强B.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对自然界的依附性增强C.工业文明时期,人类被动适应自然D.可持续性发展的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公认始于20世纪80年代2.关于一定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采猎文明时期,人受地的制约比较小B.农业革命以后,人地关系得到和谐发展C.产业革命之后,人地关系开始出现矛盾,局部地区产生环境问题D.到了近代,人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逐渐走向系统化和科学化3.风水学以天地为观察对象,以人为依归,强调人与自然和谐。

风水学与古代人地思想较为一致的是()A.地理环境决定论 B.人定胜天论 C.适应论 D.天人相关论读某区域某历史时期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

4.该历史时期对应的人地关系思想是()A.崇拜自然 B.改造自然 C.征服自然 D.谋求人地协调5.环境问题变得日趋尖锐是在以下哪个时期( )A.农业革命以后 B.产业革命以后 C.二战以后 D.20世纪80年代以后读下面①②两幅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生产活动图,完成下列各题。

6.图①反映出的人类对自然环境施加的技术手段是( )A.采集与渔猎 B.耕作与灌溉 C.采矿与冶炼 D.建坝与筑路7.图②所示时期人地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A.崇拜自然,恐惧依赖 B.改造自然,开垦土地,兴修水利C.征服自然,成为主宰 D.人地协调,顺应自然8.关于农业革命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与自然的对抗性增强,地理环境趋于恶化B.人类对人地关系还没有科学的认识C.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较强,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微弱D.大规模地耕作、灌溉和放牧使生态系统日趋复杂稳定自从地球上出现人类以后,地球面貌就发生了巨大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最强扰动,主要发生在 ( )A.狩猎—采集时期 B.农业社会时期 C.工业社会时期 D.信息社会时期10.可能对全球生态环境产生深远影响的人类活动是 ( )A.大面积砍伐热带雨林 B.沿海国家填海造陆C.东北排干湿地、开垦荒地 D.广西开辟梯田,发展茶园读“某时期某区域的人地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014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014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中 国 龙 图 腾 ——
蒙 古 族 狼 图 腾 ——
印 第 安 人 图 腾 柱 ——
印 第 安 人 图 腾 柱 ——
太美 阳索 神不 达 米 亚
——
生产力发 展水平 史前 文明 极低 提高
人地关系 人类适应(崇拜、 畏惧、依赖)自然 人类利用、改造 自然
主要环境问题 微弱,人地关系基 本协调 局部地区的生态破坏, 如水土流失、土地荒 漠化、生物多样性减 少
资源利用率较低
国家
中国 美国 日本 德国
单位产值能耗 (能源/百万美元GDP) 1
1/4 1/8 1/7.7
城市:大气、水体、固体废弃物、噪声污染

农村: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减少, 生物多样性减少
循环经济是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
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根据资源输 入减量化、资源再利用和使废弃物再生 资源化等三个原则,把经济活动组织成 一个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
被博帕尔农药厂毒 气夺去生命的孩子 ------选自《黑镜头》
饥饿的女孩
94年普利策新闻摄影奖
凯文 · 卡特[南非]
臭氧层破坏
全球变暖
全球性环 境问题
原因
自然原因: 地球处在温暖的间冰期 人为原因: 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排放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②植被破坏。
措施
①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如: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新能源, ②植树造林; ③加强国际合作。
提高
工业 文明 后工 业文 明
较高
人类征服自然

谋求人地协调, 环境问题趋缓,走向人地 走可持续发展 协调 之路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发展 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2、内涵: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其中 可持续发展是基础, 可持续发 展是条件, 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复习题.doc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复习题.doc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典型例题]1、下列符合因地制宜思想的是A、地理环境是影响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决定性因素B、人们只要团结起来,就一定能够改造和战胜自然C、人类进行生产活动既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也不能完全听命于自然环境的摆布D、各地区人类活动的特征取决于所在的地理环境的性质解析: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人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更加深化。

许多学者认为,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不是一种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人类进行生产生活活动,既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又不能完全听命于自然的摆布,进而沦为大自然的奴隶。

这就是天人相关论和因地制宜思想的主要观念。

这些思想观念的提出,使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和理解,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建立与完善起来。

答案:C[基础练习]一、选择题1.人类对于人地关系的认识开始有了科学的萌芽时期是A.采猎文明时期B.农业文明时期C.18世纪后的工业革命时期D.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现代化时期2.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顺序正确的是A.地理环境决定论、人定胜天、天人相关论、可持续发展论B. 人定胜天、地理环境决定论、天人相关论、可持续发展论C. 天人相关论、人定胜天、地理环境决定论、可持续发展论D.地理环境决定论、人定胜天、可持续发展论、天人相关论3.我国古代的行为或主张蕴含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A.以人为本,人定胜B.盛世滋丁,永不加赋C.竭泽而渔,焚薮而田D.封山育林,定期开禁4、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认为A、地球上的所有纬度都适合人类居住B、热带最适合人类居住C、温带最适合人类居住D、寒带最适合人类居住5、下列属于地理环境决定认的观点是A、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人类生产生活方式B、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C、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D、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6、著名地理学家F.拉采尔是A、法国人B、德国人C 、英国人D 、美国人 二、综合题7、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不同时期,出现了不同的人地关系思想和理论,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高考一轮复习同步练习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高考一轮复习同步练习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一、选择题读人类文明进程及社会经济增长主导因素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 图中d 曲线表示的主导因素是( )A. 土地B. 劳动力C.资本D. 技术解析:工业文明阶段,引起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技术。

答案:D2. 到工业文明阶段,土地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突出表现为土地的( )A. 数量B. 质量C.类型D. 区位解析:工业文明阶段,土地的区位对工业来说最为重要。

答案:D3. 下图中,先儒之言较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 )A. 共同性原则B. 持续性原则C. 公平性原则D. 共同性原则和公平性原则解析: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对其无节制的开发利用会导致资源的短缺甚至枯竭,因而图中的先儒之言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

答案:B(2009 •北京高考)臭氧层保护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环保议题之一。

下图反映了9月份30° S〜80°S平流层臭氧总量多年变化状况。

读图,回答第4〜5题。

4. 随年份的推移,臭氧总量( )A. 最大值所在位置南移B. 随纬度的升高而递减C.在高纬地区递减明显D. 随大气CO2浓度而增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地理坐标图的理解分析能力及对臭氧层空洞等大气环境问题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结合图示分析可知,随着年份的推移,臭氧总量最大值所在位置北移,在中纬度,臭氧总量随纬度的升高而递增,而在高纬度递减明显答案:C5. 臭氧总量减少直接导致()A. 太阳紫外线辐射减少B.平流层气温降低C.酸雨区面积缩小D.地面辐射强度减弱解析:臭氧层破坏直接导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增多,使平流层吸收太阳紫外线短波辐射的能力降低,从而引起平流层气温降低。

答案:B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回答6〜7题。

6. 图中①、②、③、④号码的含义分别是()A. ①经济系统②生态系统③社会系统④人的管理调控B.①生态系统②经济系统③社会系统④人的管理调控C.①社会系统②生态系统③经济系统④人的管理调控D.①社会系统②经济系统③生态系统④人的管理调控解析:①是经济系统,②是生态系统,③是社会系统,④是人的管理调控。

课时作业35: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课时作业35: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完成1~3题。

1.图中箭头③表示的人类活动可能引起( )A.台风、寒潮 B.地震、海啸C.滑坡、泥石流 D.土地荒漠化、盐碱化2.为了防治风沙侵袭包兰铁路,在宁夏沙坡头地区,人们用草方格沙障来固定流沙,从而很好地保护了包兰铁路,人们的这种做法与图中相应的环节是( )A.① B.②C.③ D.④3.下列属于人类与环境对立的做法是( )A.洞庭湖四周围湖造田B.我国东海渔场实行休渔制度C.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D.为改善大城市交通状况,修建立交桥和地铁全球气候变化对农牧业、生态系统、水资源及沿海岸带社会经济的影响最为严重,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已经引起各国政府、社会和科学界的高度重视,成为了广泛关注的问题。

下图示意1956~2006年河北省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降水变化趋势。

据图回答4~5题。

4.引起50年来河北省气温和降水变化的因素有( )①全球气候变暖②季风气候的特点③农业过度开垦④产业结构变化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5.河北省气温和降水的变化有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①农牧业减产②极端天气多发③水资源短缺④地下水水位上涨⑤海岸带侵蚀加强⑥病虫害减少A.①②③⑤ 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⑥下图为黄河三角洲某海岸带环境问题示意图。

读图,回答6~8题。

6.图中字母A、B、C分别表示( )A.海洋污染海水入侵全球变暖B.海水入侵海洋污染全球变暖C.全球变暖海水入侵海洋污染D.海水入侵全球变暖海洋污染7.该海岸带侵蚀后退的最主要原因是( )A.过度开采利用地下水B.入海径流、泥沙量减少C.大面积围垦滩涂湿地D.过量排放、倾倒废弃物8.近年来,经过有效治理,黄河枯水期入海径流量明显增大,这对改善该海岸带环境的作用错误的是( )A.减轻了淡水变咸B.容纳、净化污染物能力下降C.减轻海洋污染D.延缓海岸侵蚀后退泾河、渭河在古城西安北郊交汇时,呈现出一清一浊互不相融的奇特景观,成语“泾渭分明”由此而来。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提升练二十九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鲁教版-鲁教版高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提升练二十九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鲁教版-鲁教版高

课时作业提升练二十九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读某时期某区域的人地关系示意图,回答1、2题。

1.上图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A.崇拜自然B.改造自然C.征服自然D.谋求人地协调发展2.图示人类活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主要有 ( )①荒漠化②水土流失③酸雨危害④环境污染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1选B,2选A。

第1题,图中是农业社会的农田劳作的情景,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改造自然。

第2题,图示人类活动是农业耕作,耕地面积增加会导致植被破坏,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加剧。

某某某某地区“乌金(煤)遍地”,资源非常丰富,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称为“黑三角”。

据此回答3、4题。

3.在资源开发初期,当地适合发展( )A.食品工业B.高耗能工业C.农产品加工工业D.高新技术工业4.近年来,该地区逐渐形成下图所示的发展模式。

该模式中对于废弃物的处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发展的观念B.公平的观念C.环境的观念D.权利的观念【解析】3选B,4选C。

第3题,据题干信息可知,该地煤炭资源非常丰富,在资源开发初期最适合发展高耗能工业。

第4题,该模式实施清洁生产,体现了“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经济过程,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体现了环境的观念。

地理学中常用方格网法研究各种问题。

下表是“苏北某乡镇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该表将该区域划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分别代表1980年和2012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其中数字“1”“2”“3”“4”分别表示湖泊、居民点用地、耕地、经营用地(如农家乐等)。

读表完成5、6题。

3➝2 2➝2 3➝3 3➝3 3➝32➝2 3➝2 1➝1 1➝3 2➝23➝3 3➝3 1➝1 1➝1 2➝21➝3 3➝3 1➝4 1➝3 3➝31➝1 1➝2 1➝2 3➝2 1➝35.该区域土地利用的变化,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可能有( )①年降水量会增多②气温年较差变大③PM2.5下降④湖泊的水质变差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6.下列措施中,能够促进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 )A.开发湿地,积极发展种植业B.全面恢复原有湖泊,发展淡水养殖业C.以农家乐为平台,适度发展旅游业D.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带动经济的发展【解析】5选D,6选C。

近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时训练(二十九)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2

近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时训练(二十九)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2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九)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九)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九)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的全部内容。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九)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2018·广东七校模拟)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耕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可以衡量人口与耕地关系的紧张程度.如图为贵州乌蒙山区各海拔地带2000年和2008年人口耕地弹性系数状况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与2000年相比,2008年该地区人地关系趋于紧张的地带是() A.1 300 m以下地带B.1 300~1 900 m地带C.2 500 m以上地带 D.1 900~2 500 m地带2.与2000年相比,2008年该地区1 900 m以上地带人地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可能是( )A.人地关系趋于缓和,大量开垦耕地B.人地关系趋于缓和,人口迁出C.人地关系趋于紧张,大量退耕还林D.人地关系趋于紧张,人口迁入解析:1.A 2。

B 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人口耕地弹性系数=耕地面积百分比/人口百分比.与2000年相比,2008年1 300 m以下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下降,故人地关系趋于紧张,故A项正确;1 300~1 900 m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不大,故B项错误;1 900 m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上升,人地关系趋于缓和,故C、D项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二十九)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下图是人类不同发展阶段就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先后顺序的是( )
A.①④②③B.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 D.②①③④
2.②阶段人地关系的特点表现为( )
A.人类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共进的伙伴关系
B.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
C.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
D.人类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成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
(2011·广东文综改编)读2007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GDP与人均CO2排放量散点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5题。

3.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人均GDP高、人均CO2排放量低的是( )
A.上海、天津B.广东、福建
C.海南、贵州D.辽宁、山东
4.山西、内蒙古人均GDP不算高,但人均CO2排放量高。

其主要原因是( )
A.自然资源贫乏B.交通设施落后
C.煤炭消耗量大D.第三产业发达
5.高碳生活可能使下列国家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
①英国——国土面积缩小②埃及——泥石流多发③巴西——风沙严重④瑞士——积雪减少⑤阿根廷——雨林被毁
A.①②④ B.①④
C.②④⑤ D.①③
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回答6~7题。

6.图中字母F、H代表的含义是( )
①F表示资源获取②F表示产业消费③H表示废物排放④H表示产品消费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7.E阶段可能产生的问题是( )
①过度开发导致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②过度排放污染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③生产过程导致工农业污染排放④资源开采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013·天津联考)中国的城市正在面临着垃圾围城的困扰。

目前天津已建成三座垃圾发电厂,采用先进的烟气净化工艺,把垃圾用来焚烧发电,废渣用来制砖,余热用来取暖,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经济链,有效地改变了过去传统垃圾处理方式对环境的严重影响。

据此回答8~9题。

8.关于建垃圾发电厂对天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解决了能源紧张状况
B.改善了城市环境质量
C.加剧了人地矛盾
D.冬季取暖完全由余热提供
9.城市垃圾除焚烧发电外,以下哪种方式还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 )
A.垃圾分类填埋处理B.露天焚烧
C.分类处理,废弃物再利用D.远郊堆放,自然降解
(2013·济南名校联考)生产活动的水足迹是指支持一个国家(地区)在其本地进行产品生产与服务供给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淡水资源量。

绿水足迹指产品(主要指农作物)生产过程中蒸腾的雨水资源量,对农作物而言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雨水被蒸腾的量。

蓝水足迹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地表与地下水的总量。

灰水足迹指以现有水环境水质标准为基准,消纳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所需要的淡水量。

读我国部分省、市、自治区生产活动水足迹组成示意图,回答10~12题。

10.灰水足迹衡量的是生产活动排放的污染物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

下列地区中,生产活动对水环境的污染最严重的是( )
A.北京B.山西
C.江苏D.海南
11.导致新疆和海南绿水足迹差异显著的原因可能是( )
①新疆的年降水量小于海南②海南的年平均气温高于新疆③海南的耕地面积大于新疆④新疆的农作物以耗水量大的品种为主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12.下列措施中,可有效降低新疆蓝水足迹比重的是( )
①跨流域调水②大规模修建水库,减小地表径流的入海量③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④大力推进节水型农业的发展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右图为经济与环境相互作用模式图(X表示经济发展水平,Y表示环境保护强度,Ⅰ~Ⅳ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强度四种关系模式)。

据此回答13~14题。

13.关于Ⅰ~Ⅳ所表示的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Ⅰ为经济环境协调模式
B.Ⅱ为环境滞后经济模式
C.Ⅲ为经济滞后环境模式
D.Ⅳ为经济环境落后模式
14.如果X表示经济发展速度,Y表示环境保护强度,那么,目前我国处在哪种发展模式( )
A.Ⅰ B.Ⅱ
C.Ⅲ D.Ⅳ
15.现代森林的经营管理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下列各方法中有助于达成此目标的是( )
①种植外来优质树种②预防森林火灾及病虫害③禁止砍伐木材④执行伐植平衡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6.(2013·盐城调研)阅读以下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20分)
材料一哥本哈根会议和坎昆会议上,世界上近200个国家的代表,就二氧化碳排放配额进行了多轮磋商,其中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态度有很大差异。

材料二下面三幅图示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比较。

材料三左下图为漫画《请你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材料四右下图示意全球温度上升3 ℃后,世界部分区域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

(1)哥本哈根会议和坎昆会议关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是________。

这一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该环境问题对图示地区粮食生产的影响,在空间上呈现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分)
(2)众多国家与会就减排问题进行磋商,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原则。

漫画反映的焦点是可持续发展中的__________原则。

(4分)
(3)结合材料分析为什么发达国家在减排中要承担更多的义务。

(6分)
17.(2013·南宁质检)读伊犁河流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1)简述图中城市分布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6分)
(2)图中山麓地带分布有大量绿洲。

从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角度看,绿洲属于________现象,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______。

(4分)
(3)从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角度,简述保护该流域水环境的措施。

(10分)
课时作业(二十九)
一、选择题
1.A 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由原始的狩猎采集到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及后工业化社会,由此可以判断得出结论。

2.D 这个时期是工业化社会时期,人类想征服自然,把地理环境看成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人地矛盾全面激化。

3.B 4.C 5.B 第3题,点状统计图分析时可从图中的特殊点向横纵坐标做垂线,进而获得特殊点的含义。

第4题,山西和内蒙古的人均CO2排放量较高和两者作为我国的煤炭能源大省,消耗的煤炭量较大相关。

第5题,高碳生活会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从而加快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可使瑞士境内阿尔卑斯山脉的积雪减少;全球气候变暖可导致海平面上升,使岛国——英国的面积缩小。

6.B 7.D 该图表示了环境、资源和人口的关系,F为对生态系统提供的资源进行加工利用或再加工利用,因此为经济系统活动中的产业消费。

H为社会系统和经济系统排放到环境中的生产与生活废弃物。

E为人类从环境中获得资源的过程,其易产生的环境问题为资源枯竭和破坏,以及引发的环境污染与生态问题。

8.B 天津建垃圾发电厂,不会完全解决能源紧张状况;当然冬季取暖也不会完全由余热提供;但这种做法可以减少固体垃圾,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9.C 垃圾分类处理,废弃物再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10.A 11.C 12.A 第10题,读图可知,北京的灰水足迹占区域生产活动水足迹的比重最大。

灰水足迹比重越大,意味着水环境的污染越重。

第11题,新疆的土地面积远大于海南,耕地面积也远大于海南;新疆的农作物以耐旱的品种为主。

第12题,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和大力推进节水型农业的发展可以减小因产品生产而损失的水量,从而降低蓝水足迹的比重。

13.A 14.D 第13题,经济环境的协调模式要求经济发展水平要高,环境保护强度要大,两者呈正相关。

第14题,我国目前所处的发展模式是经济高速发展、但环境保护的强度不够,环境问题较多。

15.C 引进外来物种容易破坏本地生态平衡;禁止砍伐木材的方法不切合实际。

二、非选择题
16.答案:(1)全球变暖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森林破坏减产地区主要分布在低纬度地区,增产区域集中在中高纬度地区
(2)共同性公平性
(3)发达国家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远大于发展中国家;历史上发达国家累计二氧化碳排放量远大于发展中国家;图示地区发展中国家农业受全球变暖影响减产较发达国家多。

17.答案:(1)沿河谷分布。

水源得到保障,利于生产和生活;河谷地区地势平坦。

(2)非地带性水源
(3)从公平性角度,要统筹兼顾上下游、左右岸地区对水资源的需求。

从持续性的角度,要进行水资源功能区规划,科学使用水资源;注重流域植被保护,建设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加强污水治理,防止河流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