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理性与自由
理性与自由
![理性与自由](https://img.taocdn.com/s3/m/bb18d18502d276a200292e2a.png)
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三理性与自由的启蒙教学目标1.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
2.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3.认同启蒙思想家的进步主张,认识到进步思想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重点难点1.掌握启蒙运动的理论表现并理解启蒙运动的性质。
2.如何理解启蒙的真谛在于运用自己的理智、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言论?教学方法提问法、阅读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教法与学法导入:思考:什么是“启蒙”?就是开启智慧,通过教育和宣传,把人们从愚昧、落后、黑暗的封建社会中解放出来,使人们摆脱教会散布的迷信和偏见,从而为争取自由和平等去斗争。
思考:什么是启蒙运动?是发生在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革命运动,它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
三理性与自由的启蒙【课前预习】1.17、18世纪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的思想体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几个方面。
2.启蒙运动从________两国开始,然后扩展到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诸多国家。
3.启蒙运动以___________作为思想武器,指矛头指向__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爆发做了思想准备。
4.启蒙运动最重大的价值和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启蒙思想家卢梭和康德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_____________是启蒙运动中最激进的思想家。
6.起于18世纪中期,止于19世纪中叶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
教学:一、呼唤光明的时代;——启蒙运动。
1、背景:1)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经济实力大增,要求思想上反映自己的利益。
理性自由与神性自由_论舍斯托夫的自由思想
![理性自由与神性自由_论舍斯托夫的自由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4c8c2740be1e650e52ea998b.png)
理性自由与神性自由Ξ———论舍斯托夫的自由思想徐凤林提要:通常所说的人的自由是人在客观现实中进行选择的自由,这种观念得到理性主义哲学家的论证。
然而宗教哲学家却在这种自由观中看到了人对世界之恶的无能为力,亦即人的不自由。
舍斯托夫从人内心深处的自由愿望出发,并依据人的神性理念和使命的基督教思想,批判理性自由观,指出人所应有的自由不是在善恶之间进行选择的自由,而是使世界脱离恶的自由。
本文在俄罗斯和西方哲学与宗教思想史背景下论述了舍斯托夫的自由思想,并对其整个宗教哲学略作评析。
关键词: 自由 理性 知识 信仰作者徐凤林,男,1964年生,哲学博士,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副教授。
(北京 100871)自由问题是俄国哲学家舍斯托夫(1866-1938)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
他在自由问题上的基本观点是从人内心深处不可消除的自由愿望这一基本事实出发,批判理性主义哲学以知识为基础的自由观,而这种批判又从基督教《圣经》中找到了支持。
笔者认为,舍斯托夫作为现代思想家,他的这种自由观念一方面来自基督教思想,另一方面也同俄罗斯文化心理中的无拘无束的自由意识有潜在关联。
一自由概念本身非常宽泛,一般来说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自由,例如政治自由、经济自由等,另一方面是形而上学的自由,主要是意志自由问题。
意志自由问题是西方哲学和神学史上讨论最多的问题之一,并留下大量文献。
奥古斯丁批驳毕拉基教派所确认的人的意志自由否定了上帝恩典;爱拉斯谟写了《论自由意志》,路德则回之以《论受奴役的意志》;斯宾诺莎在《伦理学》中从万物存在的必然性出发否定人的意志自由;莱布尼茨则确信被捆绑双手的人仍然是自由的;叔本Ξ本论文的写作得到“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计划”经费资助。
华和文德尔班在各自关于意志自由的专门著作中都坚持了决定论和非决定论相结合的自由观①。
这些讨论涉及自由与恩典、自由与必然、内在自由与外部行为、自由与因果决定论等多种复杂关系、多个方面和层次。
哈耶克:自由、理性和传统
![哈耶克:自由、理性和传统](https://img.taocdn.com/s3/m/3e41a88f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cf.png)
哈耶克:自由、理性和传统没有什么能像自由的艺术那样善于创造奇迹;但同样也没有什么比自由的训练期更为艰辛了。
……一般来说,自由都是在暴风雨中伴随困难而确立、经过争论而完善的;而且其益处只有在它年老之后,才会被人意识到。
——托克维尔一尽管自由不是一种自然状态,而是一种文明的造物,但它也并非源于人为设计。
自由制度,如同自由所创造的一切东西,不是因人们预见到其可能带来的益处才被确立的。
然而,它的好处一旦被认识,人们便开始完善和扩展自由的统治,而且为此目的,去弄清自由社会是如何运作的。
自由理论的发展主要是在18世纪。
起初只是在两个国家,即英国和法国。
前者已了解自由,而后者则没有。
正因如此,我们到今天为止在自由理论方面有两种不同的传统:一种是经验的和缺乏系统的,另一种则是思辨的和理性主义的。
前者的理论以这样一种认识为基础,即认为传统和制度是自发形成的,人们很难充分认识它;而后者则旨在于构建一个人们一再尝试却从未成功的乌托邦。
虽然如此,法国传统中理性主义的,貌似有理而且显得合乎逻辑的论辩,加上认为人类理性法力无边的奉承,其影响逐渐扩大;而在同时,内容含混、表达模糊的英国的自由传统却日趋衰微。
我们所说的自由之“法国传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解释英国制度而形成的,而其他国家根据英国制度形成的概念又主要是基于法国作家的阐述,因此,其差别便模糊了。
当两种传统都被融入19世纪的自由运动时,当英国自由党领袖们像借鉴英国传统那样借鉴法国传统时,两种传统最后完全混同。
结果,在英国,正是信奉边沁派哲学的激进主义者战胜了辉格党人,从而掩盖了两者之间的基本差别。
近年来,这种差别又重新出现,表现为自由的民主与“社会的”(或极权的)民主之间的冲突。
人们对二者的差别,在百年以前比起今天,理解得更透彻。
在欧洲革命的岁月里,即使两种传统已经融为一体,但仍有一位德国血统的美国的政治哲学家清楚描述了在“盎格鲁”自由与“高卢”自由之间存在的对立。
理性与个体的自由选择
![理性与个体的自由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a1e73e64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ac.png)
理性与个体的自由选择自由是每个个体的基本权利,而选择是每个人行动的重要方式。
在现代社会中,理性与个体的自由选择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构建着一个健康、自由和繁荣的社会。
本文将探讨理性与个体的自由选择之间的关系,并就此进行分析和论述。
一、理性的重要性理性作为人类思维的基本特征,在个体的自由选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理性使得人们能够客观地认识和理解现实。
它使我们能够通过逻辑推理和事实观察来获取正确和真实的知识,从而做出明智的选择。
其次,理性使得人们能够区分善恶、优劣。
通过理性思考,我们能够对伦理道德和价值观进行判断,从而在个体的自由选择中选择正义、善良和道德的行为。
最后,理性使得人们能够对自己的欲望和冲动进行抑制和平衡。
它使我们能够不受情感的支配,保持理智和冷静,从而做出符合我们长远利益的选择。
二、个体的自由选择个体的自由选择是个体人权的体现,也是现代社会的基石之一。
每个人都具有独特的人格、价值观和利益诉求,他们应该有权利去追求自己所期望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个体的自由选择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个体有权利选择自己的职业和工作。
每个人都应该有权利选择自己感兴趣、有激情和才华的职业,从而能够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潜能和才能。
其次,个体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伴侣和婚姻关系。
每个人都应该有权利选择自己所爱的人结为伴侣,并且以自己认可的方式维系婚姻关系。
再次,个体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信仰和宗教观。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由选择自己的信仰,并且在信仰的框架下追求自己认为正确和有意义的人生。
最后,个体有权利选择自己的消费和消遣方式。
每个人都应该有权利选择自己所喜爱的事物和活动,从而在生活中找到快乐和满足。
三、理性与个体自由选择的互动理性和个体的自由选择是相互促进和影响的。
理性使个体能够在自由选择中做出理性的、明智的决策,而个体的自由选择又反过来为理性提供了实践和验证的基础。
首先,理性引导个体的自由选择。
理性思考使个体能够在各种选择中找到一个平衡点,从而对个体的自由选择进行有条理和合理的安排。
孟德斯鸠的理性自由法思想
![孟德斯鸠的理性自由法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9b9ec43267ec102de2bd89cf.png)
孟德斯鸠的理性自由法思想周贵卯Ξ(湖北警官学院 思想品德教研室,湖北 武汉 430034)摘 要:本文主要论述孟德斯鸠的理性自由法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历史影响。
文章认为:孟德斯鸠主张法的基础是人的理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是理想的政治制度。
这一具有原创性的、典型的资产阶级法哲学理论,对西方近现代宪政体制产生了直接影响,同时也是今天中国在强化国民的民主法律意识、防止和减少腐败过程中可以借鉴和利用的思想资源。
关键词:孟德斯鸠;理性;自由;法律中图分类号:DF08 文献标识码:A 孟德斯鸠的法律思想集中体现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
这部煌煌巨著以独特的方式研究了法理学、宪法学、刑法学、民法学、国际法学等一系列基本法律问题,但其最精彩的同时也是全书灵魂的内容是其理性自由法思想———主张法的基础是人的理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是理想的政治制度。
这部著作也因此被伏尔泰称之为“理性自由法典”[1](P140)。
一、“法律就是人类的理性”什么是法?孟德斯鸠说:“从最广泛的意义上来说,法是由事物的性质产生出来的必然关系,在这个意义上,一切存在物都有它们的法。
上帝有他的法;物质世界有它的法;高于人类的‘智灵们’有他们的法;兽类有它们的法;人类有他们的法。
……由此可见,是有一个根本理性存在着的。
法就是这个根本理性和各种存在物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是存在物彼此之间的关系。
”[2](P1)这里所谓的“法”大体上相当于“规律”,或者说是广义的“法”,他对这种“法”的界定和阐释充满了理性精神:强调一切事物都有法,上帝有上帝的法律,人有人的法律,一切都要用法来衡量。
这种理性论在当时神学统制一切的时代,是一枚烈性炸弹,它摇憾了封建主义和专制暴政的堡垒———教会的统治。
在这方面笛卡儿是先驱,他把理性当作一切知识的最后标准,把神学驱逐出科学的领域。
孟德斯鸠进了一步,他不但把科学和神学分开,而且把上帝和人分开,主张用法的绝对权威取代神的绝对权威,这样,在他的国家法或者说人定法理论领域里,是完全没有上帝和神学的地位的。
“理性与自由”人类所珍视的价值
![“理性与自由”人类所珍视的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ce0237c528ea81c758f57893.png)
“理性与自由”人类所珍视的价值——读《社会学的想象力》有感摘要:米尔斯的社会学的想象力自问世以来成为社会学的入门经典,同时也被人类学、政治学等相邻学科所推崇。
社会学的想象力成为米尔斯用来批判的武器,他将其定义为一种视角的转换,即将“环境中的个人困扰”转化为“社会结构中的公共论题”,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人认清自身的价值,从焦虑与淡漠的陷阱中挣脱出来,站在更高的层面上看待这个价值缺失的时代。
米尔斯所关注的“公众论题”就是自由与理性这一人类所珍视的价值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却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没有转变为公众论题,于是他呼吁社会科学家们运用社会学的想象力,重新回到对自由与理性的关注上来。
关键词:社会学的想象力,自由与理性随着社会节奏的日益加快,人们日渐将私人生活和公共领域活动模糊化、一体化,这就是“生活世界的殖民化”人们越来越觉得他们的私人生活充满了一系列的陷阱。
越来越多的人感到在日常生活世界里,他们战胜不了自己的困扰,普通人的视野和权力往往受制于工作、家庭和邻里等,他们生活于现实中却总有旁观者的感觉,有种强烈跌入陷阱的感觉。
我们的时代是焦虑和淡漠的时代,人们模糊的感觉出于困境之中,但是至于哪些价值受到威胁以及什么威胁到了这些价值,这些都未被明确的表述出来。
米尔斯总结道:我们在各种特定环境中所经历的事情往往是由结构性的变化引起的。
所以,要理解许多个人环境的变化,我们需要超越这些变化来看待他们。
由于我们所置身的制度变得更为庞杂,彼此间联系更为复杂,这种结构性的变化的数目和类型也在不断增加。
要想对社会结构的观念有清楚的意识并敏锐的运用它,就要能在大量不同的环境中捕捉他们彼此间的联系。
要想做到这样,我们就【1】需要具备社会学的想象力。
运用社会学的想象力做得最有成果的区分是“环境中的个人困扰”和“社会结构中的公众论题”米尔斯为我们详细阐述了在我们的时代,公众的主要论题是什么,个人的关键性困扰又是什么?我们常常发问什么价值是我们珍视的,但受到了威胁;什么价值是我们珍视的,并得到了支持,无论是受到威胁的价值还是得到支持的价值,我们必须要问:其中可能包含结构中的什么突出矛盾?【2】“理性和自由”是人们所珍视的价值,如果得到了保护,那么人们就会感到幸福;如果确实受到了威胁,人们就会产生危机感,或成为个人困扰,或成为公众论题。
理性与自由的启蒙ppt
![理性与自由的启蒙ppt](https://img.taocdn.com/s3/m/c31396c205087632311212b4.png)
思想 都注重了人的价值,宣传人文主义精神; 内容 性质 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他们追求 的所谓人类利益都是资产阶级的利益。
意义 为资产阶级取得政治、经济上的统治地 位作了思想准备.
不同点
类别 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背景 14-17世纪资本主义萌 17-18世纪资本主义
芽时期 开始 意大利
7.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相比正确的 是( ) ①都是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②都反 对君主专制,追求自由平等 ③前者 侧重于个性解放,后者侧重于强调 理性 ④前者是文明的再现,后者是 文明新生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①③④
8.下列有关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 表述,正确的是( ) ①著作《九十五条论纲》主张与上 帝直接对话 ②依据契约建立主权 在民的国家 ③反对愚民政策,主 张思想自由 ④浪漫主义创始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进一步发展 英国、法国
矛头反对教会对个人的束缚 批判封建专制制度 高举“理性”旗帜,旨在 内容 提倡“人性”,旨在摆 反对专制主义,追求政治 脱天主教神学的束缚, 平等、经济自由;提出了 强调追求现世的幸福 资产阶级理想社会的蓝图 影响 推动科学事业发展, 冲击了封建专制及其精神 支柱天主教会,为资产’ 启导了欧洲宗教改革 革命作了思想和理论的准 备
卢梭
先贤祠
先贤祠内卢梭的棺椁
1794年4月14日,巴黎国民 公会在巴黎颁布一项法令,将 卢梭的遗骸迁入先贤祠。仪式 于10月9日、10日和11日举行, 卢梭的遗骨由大队的送葬人群 护送,在《乡村卜师》的乐曲 声中被送进了先贤祠。
2.康德的思想自由
①赞成卢梭有关 人生而自由的观点; ②提出思想的自 由,并道出启蒙运 动的真谛。 鼓励人们要有勇 气和决心来运用自 己的理智。
人是理性的、自由的动物
![人是理性的、自由的动物](https://img.taocdn.com/s3/m/d312d2bd1a37f111f1855b86.png)
我们虽然无法对人的理性与自由作出本质的揭示,也无力对其作出深入的探讨,以致我们对理性与自由的认识仍然处在肤浅的认识阶段甚至是纯感性阶级,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确实存在着理性与自由,并且这种理性与自由随观出发——人是理性的、自由的动物
为了能够把从不同出发点对关于人的论说集中起来,“人是理性的自由的动物”中的“理性”,我们把它界定为广义的理性,即包括来自上帝的、来自主观内心的以及物质世界的一切理性或规律性。
意大利诗人旦丁认为:人之所以是理性的,是因为人与禽兽不同,人的本质在于天赋的理性和自由意志,这是上帝对人的恩赐,因此人是高贵的、理性的和自由的。人在爱上帝之外,还可以通过理性与自由追求人世之爱,追求尘世的快乐和幸福。正因为人具有理性和自由意志,人才具有真善美的自由和能力。
得到马克思主义者高度赞赏的意大利历史学家维柯认为:人类的历史开始于最初的神的时代,也就是《圣经?创世纪》所讲的世界大洪水之后一百年至二百年间,当时在深山野林里浪游着一种野兽般的“巨人们”,他们身躯高大,四肢发达,但头脑愚笨,不会说话和思考,野蛮残酷,只顾自己。男的任意追逐女的,公开杂交,死了就倒在地上任乌鸦狼狗吞食或任风吹雨打腐烂,他们野兽般的生活只靠本能和内体方面的想象力。当他们第一次碰到天空中电闪雷鸣,由于不知道原因,就感到无比恐惧和惊奇,于是内心就唤起一种以已度物的想象,以为天空像人一样具有生命,是在发怒咆哮告诫什么,这样就把天空称作天神或雷神。神本是人凭想象虚构出来的,但人却信以为真,对之敬畏虔诚。由于敬畏天神,巨人们开始感到公开杂交羞耻,于是每个男人就把一个女人拖进岩洞,在隐蔽中进行婚媾,开始定居,这就产生了结婚仪式和家庭。同时为了不让死者的尸体污染环境,妨碍生者生存,就开始收尸埋葬,并产生了灵魂不朽的观念。维柯认为,宗教、婚姻、埋葬这三项习俗或制度是世界一切民族所共有的,这三项习俗的起源就是人类社会的诞生,也就是从动物到人,从野兽般的野蛮生活到社会性的人类生活的开始,后来的一切人类事物和制度,诸如政权、财权、法律、政治以及语言文字、艺术、哲学和科学等等,都是由此产生的。所以不但这三项习俗是人类自己创造的,而且整个人类世界都是自己创造的。人类之所以能够创造自己的世界,是因为人类心智和共同意识的结果,而人类心智和共同意识是理性的,同时又是自由的。
[康德,意志,理性]浅析康德的意志概念的两个方面:实践理性和自由抉择
![[康德,意志,理性]浅析康德的意志概念的两个方面:实践理性和自由抉择](https://img.taocdn.com/s3/m/47d663f8ed630b1c58eeb516.png)
浅析康德的意志概念的两个方面:实践理性和自由抉择一、康德对意志( Wille)和自由抉择( Willkiir)的定义和区分现代哲学的意志概念建立在亚里士多德和奥古斯丁以及后来经院哲学对意志、抉择、理性和自由意志这些概念的讨论之上。
现代自由意志概念主要表现于两个方面:1)承认有这么一个可以在完全具有意识的时候选择错误行动的能力:2)承认有意识地做出错误选择的能力是一种绝对的能力,不可再追溯到另一原因,这是判定做出错误行动的人完全对自己行动负责的基础。
川在讨论意志自由时,要把它与行动自由加以区分。
前者指没有外在的阻挡而能执行自己想做的行为,而意志自由指的却是没有内在逼迫,重点在于自愿。
同样,自由抉择涉及到的是后者,只有在思考到我们是如何做决定的时候,才会呈现出意志自由与理性之间的内在联系。
当把意志看做一种绝对的抉择能力的时候,有哲学家认为具体的意愿是没有任何前提从无中生成的,但这不符合一般日常看法,也缺乏让人信服的解释。
由此感性和理性就成为具体意志出发点的候选者。
感性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具有必然因果性,如以感性为出发点,意愿会处在自然法规的规定之下成为必定的,也就毫无自由可言。
理性作为自由意愿的发起者的看法或许更加合理:意愿起始于理性思考,即理性对理由的权衡以及对感性冲动的克制。
有了理性对意愿的预先规定,我们也就对我们的意愿以及随之而发的行动负有道德责任。
1.康德对意志的定义和描述(1)意志无非就是实践理性。
意志是一种能力,仅仅选择理性不依赖于偏好而做人做实践上必然的亦即为善的东西。
(2) 意志被设想为依据某些法则的表象来规定自己去行动的能力。
(3)意志被解释为一个具有理性的生物对它针对自己的行动的因果性的意识,或被直接定义为有生命的存在者就其理性而言的一种因果性。
2.康德对自由抉择的定义和描述(1)如规定欲求能力行动的基础是在欲求能力本身中,而不是在(它所追求)的对象中,这样的一个欲求能力是按概念来行事的,此时,它也就叫做一种按照心愿可做或不做的能力。
理性与自由: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两个维度
![理性与自由: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两个维度](https://img.taocdn.com/s3/m/b98d4916a76e58fafab00378.png)
的标 准 。“ 照古 西腊 人 的理 解 , 界 充 满 了理 性 的必 按 世
、
理 性 与 自由的 解读
理 性维 度是 人 的本质存 在 的体现 , 要用 自己的理 人 性 去处 理 自身跟 自然 的关 系 , 通过 实践 推动人 类社 会 并 的发展 。而 人类社 会 的 发展 又 进一 步 推 动 了人 类 理 性 能力 的提高 , 性是人 类社 会走 向文 明 的前 提 。古希 腊 理 哲 学作 为一 种对 自然 普遍原 理探 索 的哲学 , 理性 的角 从 度 来规 定人 的本性 , 把理 性作 为衡量 人 与 自然关 系 问题
袁 杰
( 阳医学 院社会 科学 部 , 贵 贵州 贵 阳 5 00 5 04)
摘要: J E性和 自由是人 的存在 方式的两个维度 , 人在理 解人 与 自然 关系的时候 离不开理性 维度和 自由维 度 。因而对 理性和 自由进行解读 , 解理性 和 自由之间的 冲突 , 理 以马克思主 义辩证 法的视 角理 解理性和 自由 之 间的关 系, 于理解人 与 自然的关 系, 对 具有一定 的理论 意义和现 实意义。
关 键词 : 性 ; 理 自由 ; ; 人 自然 ; 维度 中 图分 类 号 :0 9 B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4— 7 8 2 1 ) I一 0 2— 3 17 7 9 ( 0 1 1 0 3 0
Ra i na iy a d Fr e m : to l n e do t The Two Di e s o s f r m n i n o
第2 7卷 第 1 期 1 2 1 年 1 月 01 1
贵州师范学 院学报
J u n l fGu z o r l ol g o r a ih u No ma C l e o e
论_自由_与_意志自由_关于_理性_与_意志自由_问题
![论_自由_与_意志自由_关于_理性_与_意志自由_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02876c13a2161479171128bf.png)
总21卷 第8期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 o l.21N o .82000年8月 Journal of Southw est U niversity fo r N ati onalities .Ph ilo 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A ug .2000论“自由”与“意志自由”——关于“理性”与“意志自由”问题王一多(西南民族学院管理系,四川成都610041) 收稿日期:2000-04-18 作者简介:王一多(1950—),男,四川宜宾人,西南民族学院管理系副教授。
摘要:“意志自由”历来是哲学、伦理学中引起激烈争论的问题。
赞成意志自由的哲学家的一个重要依据是,人有意志自由是因为人有理性,因此,人可以不像动物那样受生理需要,欲望和情感等因素的摆布,而是能依靠其理性的能力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生活目标和行为方式。
本文通过对理性与价值的概念,以及人的价值取向等问题的考察分析,指出人的生活目标和行为方式是由人的价值取向决定的,而价值和价值取向又根源于人的各种生理和心理的需要。
理性的真正功能在于演绎推理和认识经验世界的因果关系。
但理性不产生需要,因而从理性中不能产生价值。
在人的价值选择中,理性只是一种为人的生物性需要服务的功能,其作用主要在于帮助人们更好地识别自己的需要和价值。
因此,在理解人类行为和价值选择的问题上,我们必须相当谨慎地看待理性的作用。
必须充分认识到,理性在人的价值选择和行为方式中只具有辅助性功能,而不是一种起支配作用的力量。
关键词:意志;意志自由;理性;哲学;伦理学中图分类号:B 8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26(2000)08—0025—04一、关于意志自由人的概念在自由问题上,引起理论家们无休止地争论的,是关于意志自由的概念。
并且,对于意志自由的争论不仅在于这一问题本身,而且更重要的还在于与这一理论问题密切相关的另一些重大的理论问题。
自由哲学:理性、道德与思想自由
![自由哲学:理性、道德与思想自由](https://img.taocdn.com/s3/m/d18d0b68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0e.png)
• 思想自由的发展可能导致社会包容的调整和变革
谐和稳定
思想自由在当代社会面临的挑战与保护
思想自由在当代社会面临的挑战
• 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信息泛滥和价值观冲突
• 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影响思想自由的实现
思想自由的保护
• 建立宽松、包容和多元的社会环境,尊重个体思想自由
• 完善法律制度,保障个体思想自由和表达权
自由哲学对市场经济的影响
• 强调市场竞争和消费者选择,推动经济效率和创新
• 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自由哲学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 强调个人自主和道德自律,推动个体自我实现和全面发展
• 为个体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价值指引
02
理性的自由:启蒙时代的思想觉醒
启蒙运动与理性自由的兴起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道德自由的伦理基础
• 强调个体在道德行为和价值选择上的自主性
• 道德自由与道德责任密切相关,需要个体具备道德自律
• 认为道德自由是个体追求幸福和自我实现的前提
能力
• 道德自由需要尊重他人的道德选择和价值观多样性
道德自由与社会规范的关系
道德自由与社会规范的联系
道德自由与社会规范的冲突
• 社会规范是道德自由实现的保障,为个体提供行为指导
自由哲学对未来社会的展望与期待
自由哲学对未来社会的展望
• 自由哲学强调个体自主和社会公正,对未来社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自由哲学预测未来社会将更加注重个体权利、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自由哲学对未来社会的期待
• 期待未来社会实现更加平等、自由和包容的价值目标
• 期待未来社会在科学、文化和道德等方面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理性与自由读书笔记读书摘录读书感想
![理性与自由读书笔记读书摘录读书感想](https://img.taocdn.com/s3/m/53c106bb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0b.png)
理性与自由我们必须将自由的不同而且不可还原的两个方面特征作出区分,这就是机会和过程。
在自由的机会方面,它有助于我们获取在我们各自的私人领域中所愿意得到的东西;在自由的过程方面,它让我们得以直接掌握私人领域中的各种选择,而无论我们是否会去实施。
在估价机会的时候,应当集中关注个人在追求他有理由重视的事物时的实际能力,关注的焦点是相关个人所面对的现实机会。
很多时候,我们又可能更强调选择过程(比如,个人是否有自由选择的权力,其他人是否干预或阻碍等)。
机会和过程的相对重要性依选择的性质以及选择环境而定。
对过程的考虑并不能与对机会的评价完全割裂开来。
比如说,我们所追求的机会并不仅仅是达到某种“顶点”,而且也包括以某种具体的达到顶点的方式。
一个人的偏好,对于评估自由的机会十分关键,很难将自由的机会与不同选择的估价区别开来。
偏好包括了个人的整个价值体系,包括对价值观的估价。
社会选择理论的中心问题是,在社会中不同个人所面临的给定偏好、关怀和困境情况下,如何达致恰切的社会总和判断。
在社会选择理论中,自由的表述主要与机会方面相关。
选择的内在一致性的种种公理形式,包括显示偏好的弱公理和强公理、基本收缩一致性、选择的二元性、强独立性公理,这些公理之所以内在于选择函数,是因为它们仅仅要求选择函数的不同部分的对应,而不必涉及任何外在于选择的事物(诸如动机、目标和实质性原则)。
这些公理能够较好适用于表述与消费理论相关的各种目标函数的共同内容,但是并不适用于其他不同选择领域的分析,尤其是在寻求基于社会偏好的可见特征的社会选择所蕴涵的内在一致性时,将会遇到实质性的困难。
要理解选择行为的说服力和一致性,就必须超越选择函数的内在特征。
存在两种选择,一个人在X和Y之间选择X,而在Z加入了选择菜单中的时候,却决定选择Y(拒绝X)。
这组选择违反了内在一致性的通常条件——违反了显示偏好的弱公理,也违反了选择的二元性和基本收缩一致性。
但若根据环境来看,如果我们更多地了解此人预备去做的目标,那么不一致性的假定可以很容易地消除。
盲目自由与理性自由
![盲目自由与理性自由](https://img.taocdn.com/s3/m/aadaa949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44.png)
盲目自由与理性自由自由是人类追求已久的理念之一。
它被视为一种尊严、尊重和尊重个体权利的表达。
然而,自由并非是一种绝对的概念。
它需要被理解、定义和平衡,以免陷入盲目和无法控制的状态。
因此,我们必须区分盲目自由和理性自由,并思考如何拥抱与维护后者。
盲目自由即为一种没有限制和导向的自由概念。
这种自由被视为一种放纵和不受约束的行为,追求个体欲望的无底线满足,而忽略了社会责任和道德规范。
盲目自由可能导致道德堕落、社会混乱和人际关系破裂。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认为自由就是随心所欲,毫无气节地侵犯他人利益,那不仅会对社会稳定带来负面影响,也会伤害他自己的声誉和社交关系。
相反,理性自由则是一种基于理智和道德判断的自由形式。
理性自由要求个体根据理性思考和道德原则的指导行动。
这种自由被视为一种平衡和负责任的自由形式,鼓励个体在自我实现的同时,关注社会责任和公共利益。
理性自由鼓励人们思考、分析和决策,以便实现更高层次的自我满足和社会发展。
它呼吁个人意识到自由不应以损害他人为代价,而应以相互尊重和合作为基础。
盲目自由和理性自由之间的差异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十分明显。
例如,一个盲目追求自由的人可能会随意损害环境,以满足个人的享乐欲望,而一个理性追求自由的人则会考虑到环境的可持续性,将其个人行为与社会和谐相处相协调。
通过对比这两种形式的自由,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理性自由为个体和社会带来的更多好处。
然而,理性自由并非没有挑战。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因个人和集体多样性而带来的观念冲突。
如何在不同观点和意见之间找到平衡,尊重他人的自由和权利,是迈向理性自由的重要一步。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培养宽容和接受多样性的能力,以建立一个公正、平等和和谐的社会环境。
为了实现理性自由,教育起着关键作用。
正规教育机构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道德意识,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由。
国家和政府也应制定明确的法律和规章,以确保个体的自由行为不超过他人和社会所能接受的底线。
自由需要理性思考指引方向
![自由需要理性思考指引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a6631a3b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ea.png)
自由需要理性思考指引方向自由是人类追求的高尚价值,是每个人应有的权利。
在实现自由之前,我们需要明确自由的定义和意义。
自由不仅仅是行动无拘无束的权利,更重要的是自由需要理性思考来指引方向。
本文将从自由的概念、自由与理性的关系以及理性思考对自由的指引作用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自由的概念自由是指个人或群体在没有被外界强制力限制的情况下,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和表达的权利。
在现代社会,人们普遍认为自由是一种基本人权,不可剥夺。
自由不仅包括人身自由,还包括思想自由、言论自由、信仰自由等多个方面。
自由使得人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判断做出选择,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
二、自由与理性的关系自由与理性是紧密相连的。
理性是指通过思考和推理,从事物本质和道理中获取知识和真理的能力。
理性思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赋,是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特殊能力。
自由需要理性思考来指引方向,理性思考则需要自由来发挥。
自由和理性互相促进、相得益彰,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首先,自由需要理性思考来约束和规范。
自由并不意味着无约束、无限制,它需要理性思考来指导行为。
只有通过理性思考,我们才能判断某种自由行为是否合理、符合伦理或道德规范。
例如,在言论自由的前提下,我们不能滥用言论自由去散布谣言、造谣污蔑他人,这需要我们运用理性思考来判断。
其次,理性思考是实现自由的基础。
自由并非一味追求个人欲望的放纵,而是建立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追求公正、公平、正义和社会福祉。
只有经过理性思考的选择,我们的自由行为才能真正符合个人和社会的利益,才能得到尊重和认同。
理性思考在自由的实践中起到了引导和约束的作用。
最后,自由和理性的结合推动社会进步。
自由的实现需要理性思考的普及和推广。
自由使得每个人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而理性思考使得这些意见和见解能够得到辩证、客观、全面的分析和评估。
只有通过理性思考,我们才能避免盲目跟从和信仰,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三、理性思考对自由的指引作用理性思考在指导自由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老子哲学的精髓是自由与理性
![老子哲学的精髓是自由与理性](https://img.taocdn.com/s3/m/77d8fb53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0a.png)
老子哲学的精髓是自由与理性第一篇:老子哲学的精髓是自由与理性《老子》是全世界译本仅少于圣经,也是中国历史真正有资格称为哲学专著的经典著作。
老子试图建立一个囊括宇宙万物的理论。
老子认为世界存在普遍的规律,这个普遍规律就是道。
一切事物之所以能够产生和存在,是因为每个事物都有各自的规律,这就是德。
老子认为“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的无为不是指不作为,而是指不妄为,不要因为自己的私欲而肆意妄为。
老子强调道没有目的,没有喜好,纯粹理性。
老子的无为一直以来让人们误读为避世,不作为,如果将《老子》中的“无为”改为“理性”,会更容易理解老子的思想。
老子无为概念的含义要明显大于理性一词,无为是理性,是按规律办事,是无私欲不妄为。
老子的世界观可以描述为:世界是统一的整体,存在着普通规律,世界无私欲无目的,纯粹理性。
整个世界包括天、地、人、道,即宇宙星辰、地球生态、人和普遍规律。
天地就是现代词语中的自然界,《老子》中的自然则指整个宇宙整个世界。
自然界和人及其遵守的普遍规律构成了整个世界。
世界上的万物之所以存在,因为它们都有各自的道,有各自内在的规律。
这些规律是可以认识的,人认识到这些规律,并按照事物的内在规律去做,就达到无为的境界了。
老子的人生观可以描述为:人是自由的,人要循着天性去做事,纯朴自然不妄为。
老子认为世界是纯理性的,人也应该是理性的,要节制私欲,不要因私欲而肆意妄为。
无为是理性,因为无私欲也代表着正义,所以无为无不为。
孔子说过:“无为而治者,其舜也,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
舜只是庄重端坐在他的王位上就能天下太平,因为他理性不妄为,代表的是正义。
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起先人类未能将自身与自然界完全区分开来,人类文明还处在未开化的萌芽期,这就是典型的天人合一的阶段。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完全区分开来,人类与自然界站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老子哲学就是这样的思想,是天人合于一的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理性与自由
理性能使人自由。
,斯宾诺莎这么说过。
今天的社会生活中,“理性”正成为一个热词。
我们主要来谈谈理性。
理性看待收入差距,理性面对社会不公,理性分析网络民意,理性选择专业、职业……“理性”的高频度使用,传递的潜台词其实是:在不少问题上,有人正走向理性的反面。
走过高呼“杀死苏格拉底”的古希腊法庭,穿越法国大革命激进主义掀起的狂飙,人类对非理性的躁动保持高度警惕。
理性有序的环境有利于大大降低社会关系调节的成本,温和渐进的改革是历史进步的明智选择,这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动摇的共识。
在一个十多亿人口的国家,面对急剧变化的社会转型期,培育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尤为重要。
但是,对理性的思考和探讨,还应在更深的层面展开。
希望杜绝一切非理性言行是不现实的。
与其紧张焦虑,不如解析它们生长的社会根源,寻求化解它们的现实路径。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抓住构建平和理性心态的主要矛盾。
理性是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理性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在现阶段,这个责任主要在社会管理者,在拥有更强实力、更丰富资源的组织和个人。
而每一位公民也应该意识到,任何利益诉求和价值主张,都应在法治的框架下有序地展开,“有理”固然不一定走遍天下,但“无理”注定寸步难行。
价值理性、工具理性、程序理性、目的理性……理性建设的内容包罗万象。
培育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当从培育平等、真实、诚恳和可沟通为原则的交往理性开始。
少一点“我办没时间跟你闲扯”的粗鲁,多一点平等耐心的沟通;少一点“不信谣不传谣”的训导,多一点公共信息的及时披露;少一点“买不起房为什么不租”的不解,进一步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我们时时刻刻都应记住,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才是消除非理性最有效的解药。
谁都向往自由,于是在这个理性的基础上我们才得以获得自由。
真正的自由并不是非理性的随心所欲,真正的自由是被限制着的,被理性,被法律,被道德准则
有这样一篇报道写道:以包容心对待社会中的“异质思维”
思想观念的价值,在竞争中才会彰显,在实践中才能检验。
“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自信。
那种扣帽子、抓辫子的辩论方式,“不同即敌对”的思维模式,本质上都是狭隘虚弱的表现,无助于社会和谐的构建、健康心态的形成。
同样看待一件商品价格,有人显得很“淡定”,有人表示“鸭梨”很大;同样面对一桩刑事案件,有人焦虑等待“正义到来”,有人则在寻找“程序瑕疵”;同样衡量一项改革措施,有人双手赞成,有人却提出质疑……今天的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思想和文化多元、多样、多变的时代。
这无疑是一个历史性变化。
从一种声音到百花齐放,从千人一面到丰富多元,反映出思想的极大解放,也体现着中国的前进方位:在改革深水区和攻坚期,不同利益的调整与博弈,自然带来不同诉求的表达;随着开放扩大和全球化深入,传统与现代、国外与本土,不同价值观念也必然产生碰撞交锋。
多元表达难免会有“异质思维”,甚至给人“鸡同鸭讲”的感觉。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欣赏理性平和讨论,期待闻过则喜的态度,但也不无遗憾地看到,一些人在讨论中容不下异见,相互对骂、攻讦,动辄给对方扣上吓人的帽子,用意气之争代替真理追求;一些人对待批评建言,非但不虚心听取,反而搞起了“诽谤定罪”,甚至以权力意志压制不同声音。
鲁迅先生说过,辱骂和恐吓绝不是战斗。
思想观念的价值,在竞争中才会彰显,在实践中才能检验。
“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自信。
那种扣帽子、抓辫子的辩论方式,“不同即敌对”的思维模式,本质上都是狭隘虚弱的表现,无助于社会和谐的构建、健康心态的形成。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不乏各种偏激声音,但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反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而不能主观地归之为“对着干”。
相反却应看到,在一个多元社会,尊重不同的声音和意见,既是尊重公民的表达权,也是纾解社会焦虑、疏导矛盾冲突的必然要求。
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
其实,不同声音乃至反对的意见,还是提高执政水平的重要资源。
所谓“听不到不同意见不决策”,只有允许不同声音存在,才能了解掌握各方面情况,做出理性判断和正确决策。
所以毛泽东同志认为“让人讲话,天不会塌下来”,所以邓小平才说“七嘴八舌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所以中央领导才反复强调“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监督政府”。
多元乃繁荣之奥秘。
一个社会越是向前发展,就越需要多样的个性表达,越需要整合各种意见形成统一意志的能力。
以包容心对待不同声音,在“存异”中“求同”,我们的社会就不会成为“一袋各不相干的马铃薯”,并在思想的交流碰撞中不断凝聚、升华。
个人的自由,社会的自由,只有与法律道德之间形成平衡,我们才能真正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