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
文学概论考点复习
文学概论考点复习
文学概论是对文学作品及其创作方法、理论和发展规律进行全面系统分析和研究的学科。
它是文学研究的基础和起点,也是其他文学类学科的基础课程。
一、文学的定义和特征
1.文学的定义
文学是人类以语言文字为媒介,通过形式的艺术性表达,诉诸于想象力和情感的一种创作活动,也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文化产物。
2.文学的特征
(1)艺术性:文学通过艺术化的语言表达形式,展现独特的审美价值。
(2)虚构性:文学创作通常以虚构的人物、事件和环境为基础,通过想象力呈现出一个与现实生活相对独立的世界。
(3)情感性:文学作品往往能够唤起读者的各种情感,包括愉悦、悲伤、愤怒等。
(4)普遍性: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情感具有普遍性,能够触动人类共通的情感和体验。
(5)多元性:文学包括多种文体和流派,以及各种不同的创作方法和风格。
二、文学的分类
1.根据叙事方式的分类
(1)史诗:叙述英雄事迹和民族历史,常以韵文形式进行。
文学概论
第一编导论第一节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1.文艺学的含义:①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
②简言之,文艺学即是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③它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三个分支。
2.文艺学的三个分支⑴文学理论:指研究文学中的一般规律和基本原理的学科,它以哲学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建立起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方法。
⑵文学批评:对具体的文学现象(主要是同时代的文学作品、作家等)进行分析与评价的科学。
⑶文学史:从历史的视角,研究文学的历史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3.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三者关系:①文学理论要以文学史所提供的大量材料和文学批评实践所取得的成果为基础。
②文学史、文学批评又必须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
③三者互相包容、互相切入、互相渗透。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1.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艾布拉姆斯文学研究四要素世界↑作品↙↘读者作者2.文学理论的任务发展论↑本质论←文学活动→构成论↙↘创作论接受论三.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①文学理论的实践性●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检验)。
●动态的、发展的。
②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观念),总有倾向性。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为人民大众和社会主义文学服务的,其价值取向应该是人民民主的、科学的和现代的。
第二节文学理论形态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①文学理论认识的客体:文学活动的整体(复杂的,多层次的)②文学活动有两个流动系统⑴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文学哲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信息学⑵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文学社会学、文学价值学、文学文化学二.文学理论基本形态1.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可分为以下七种:①文学哲学②文学社会学③文学心理学④文学符号学⑤文学价值学⑥文学信息学⑦文学文化学。
2.文学理论分为这些形态的依据是:①文学作为人类的种精神活动,是复杂的多层次的系统活动。
文学概论
第一章文学观念文学观念:是对文学的看法,是对“文学是什么”的回答,是文学理念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学观念,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文学观念,不同群体有不同的文学观念,文学观念属于历史的范畴,是流动的变化的。
16文学活动:世界、作家、文本、读者四个要素包含了体验、创作、接受三个过程,构成完整的文学活动。
18再现说: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模仿或再现。
代表人物:赫拉克利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21表现说:是指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
代表人物渥滋渥斯《抒情歌谣集》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雪莱《为诗辩护》.23符号论文化概念:文化是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
代表作家德国卡西尔。
38品质阅读:是对于文学作品的语言技巧的运用以及艺术素质高下的解析。
48 价值阅读:表示阅读者:试图尽可能敏锐和准确地描述出他在作品中所发现的价值。
审美:是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主体,在一定的中介作用条件下,对于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62审美意识形态:(性质上)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通性的统一、(主体特征)认识与情感的统一、(目的功能上看)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统一、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体验:是一种价值性的认识和领悟,它要求“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它指向的是价值世界。
76移情:我们把自己的情感移置到事物里去,其结果是使事物更接近我们,更亲切,更易于被我们理解。
81出入说:王国维提出的。
作家的体验不但要能“入”,而且还要能“出‘: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
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
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入乎其内就是移情式体验,出乎其外,就是体验主体对体验的反刍。
86综合性的文学定义是什么?共有那几个命题?33-34答:1、综合性的文学定义是: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艺术语言。
文学概论
《毛诗序》中的“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2.作者P31
文学活动的主体,出发点。
文学活动就是作者的表现活动。
表现的内容:
作者通过文学创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表现的方式:
①诗言志
②心灵/情感/自我表现
表现论与模仿论的区别:P31
①首先,表现论在文学本质论上突出作者的决定作用。模仿论认定文学是世界的反映,表现论则认定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英国浪漫派诗人华兹华斯说:“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②其次,表现论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模仿论虽不否认这一点,但更强调了解作品所描写的世界和写作背景,因而看重考据式批评。
③其三,表现论不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的客观规律,而是将文学创作同科学研究等活动对立起来,高扬“文学天才”的作用。
文学表现与日常表现的区别:P32
率性、无形式——“有意味的形式”
3.作品P32
文学活动成立的中介。
作者的创造对象、读者的阅读对象。
传统:内容与形式
现代:一个故事有五百种写法
对形式的强调P33
突发性:“长期积累,偶然得之”。
瞬间性:“来不可遏,去不可止”。
苏轼:“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
第六章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6.1.1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含义P98
①物质生产
物质改造活动,基础与前提
②精神生产:指的是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
观念活动,非绝对同步
6.1.2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共同性
①自由自觉性
②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P101
6.1.3精神生产的特殊性P101
2、什么是话语蕴藉?话语蕴藉有哪几种典范形态?试结合具体作品予以说明。
文学概论
1、文艺学区分为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三个分支。
代表人物,韦勒克和沃伦。
2、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了文学四要素的著名观点,他认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
3、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认为语言可以进一步的区分为语言系统和言语两种成分。
4、物质生产指的是,人类为取得生存所必须的物质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界的物质改造活动。
5、精神生产指的是人类为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
6、客体即“自然”说:模仿论代表人物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7、客体即“情感”说:代表人物: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说:“诗是强烈感情的的自然流露。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说:“诗人的职责就在于:把他自己从这些形象和感觉中所得到的愉快和热诚传达与他人。
”法国浪漫主义作家斯达尔夫人说,诗表现的是诗人“灵魂中的感情”。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图尔斯泰。
符号学美学家苏珊·朗格指出“艺术乃是象征着人类情感的形式之创造。
还有英国美学家克林伍德。
★论述一、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人的生活活动是文学活动的前提,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明人的生活活动对于文学活动的美学意义。
(一)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人作为与自然相对的一方,其感觉可以同对象保持一种自由的关系。
人的感觉不但可以同对象发生功利的、伦理的、道德的关系,而且可以发展成为一种诗意情感关系,文学艺术正是人的感觉中这种诗意情感高度发展的产物。
(二)生活活动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人的生活活动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文学作为人的一种活动形态,它不是被动的、消极的,而是一种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自觉能动的创造,在这种创造中,可以达到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也可以达到全面地表现人的本质特性。
(三)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人的生活活动是对人“本质力量的确证”。
在审美活动中,人在直观的层次上是审“对象”,而在深蕴的层次上,却是通过对象来间接的审“自己”。
文学概论
1.文学作品分为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
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特点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专管理想的文学形态,特点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特点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2.近代文学类型: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文学3.现代主义文学:反对模仿,再现现实,反对按客观生活的本来面目反映社会生活,追求个体主管情感不受限制的充分表现。
大量运用变形,荒诞,象征等手法,突出虚幻性和假定性。
4.诗的特征:凝练性,跳跃性,音乐性。
小说: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剧本:浓缩的反映社会生活,集中的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散文:题材广泛多样,结构自由灵活,书写真实感受报告文学: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5.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文学言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意蕴层面6.文学典型的特征:文学典型必须具有全部活动的,统摄其整个生命的总特征。
文学典型必须通过局部特征反映和形成总特征7.文学意蕴的特征: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8.文学意象的特征:审美意象的本质特征是哲理性。
表现特征是象征性,形象特征是荒诞性,思维特征是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9.叙事:是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时间的过程。
特征: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的过程,即人的行为及其结果。
叙事是话语的虚构10.事件由所叙述的人物行为及其后果构成,一个时间是一个叙述单位11.故事时间是指股市发生的自燃事件状态。
文本时间是故事内容在叙事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12.视角是作品中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根据叙述者观察故事中情境的立场和聚焦点而区分。
,将聚焦点分为零聚焦,内聚焦,外聚焦。
13.情节与事件的关系:事件由所叙述的人物行为及其后果构成。
叙事中的事件包裹从大到小的不同层次,是分析叙事的基本单位。
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
(完整版)文学概论整理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艺术构思艺术构思就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
直觉直觉就是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底蕴或本质做出的直接了解和揭示。
文学风格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文学思潮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在一定哲学思想、美学观念、文学主张支配之下所形成的文学创作的潮流。
文学流派文学流派,就是一批在思想倾向、美学观念、文学主张等方面相互趋同或接近的作家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文学派别,他们在实际创作中往往表现出艺术特色和风格追求的一致性。
文学体裁文学的不同类别或文学作品的具体样式,称为体裁。
小说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
小说可以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与短篇小说,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等等。
期待视野所谓“期待视野”,就是指读者的全部知识、经验和修养等所构成的欣赏背景,它对欣赏活动起着一种参照框架的作用,一旦缺少这一参照框架,欣赏活动编号变得毫无意义。
隐含读者隐含读者,指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
是作家预想出来的他的作品问世之后,可能出现的或应该出现的读者。
共鸣“共鸣”原是从物理学吸收而来的概念,它是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之间所发生的声音的共振,在文学鉴赏中则是指读者的思想感情与作品的情感意蕴达到一致,进而发生心灵的共振,它一是指读者与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之间思想感情的共振,二是指读者与作者之间思想感情的共振,三是指读者与读者之间思想情感的共振。
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以对文学作品为中心兼及一切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
文学批评既属于文学接受范畴,又超越了接受范畴。
社会历史批评社会历史批评是一种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观察、分析、评价文学现象的批评方法。
文学概论pdf
文论十讲提纲文学概论一、文学的定义与特性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通过文字、语言和语境的运用,传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经验。
它以文字为媒介,以作品的形式存在于时间与空间之中。
文学的特性包括审美性、形象性、情感性和象征性等。
二、文学作品的构成元素文学作品由主题、情节、角色、语言、结构和背景等元素构成。
主题是作品的核心思想;情节是角色行动的发展过程;角色是文学作品中的主要人物;语言是文学作品的表达手段;结构是作品的布局;背景是作品的时代和社会环境。
三、文学风格与流派文学风格是作家独特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包括修辞、句式、意象和表现手法等。
文学流派则是特定时期内一批作家的集体风格或特色。
常见的文学流派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
四、文学创作过程与技巧文学创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构思、立意、搜集素材、整理素材、写作和修改等阶段。
作家在创作过程中运用各种技巧,如比喻、拟人、象征和反讽等,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五、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包括对作品的主题、结构、语言和风格等方面的研究。
文学理论则是研究文学的本质、功能和规律的学科,它为文学批评提供了理论框架和方法论。
六、文学作品与文化背景文学作品是特定文化背景的产物,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信仰和文化传统。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和感情。
七、文学的功能与影响文学具有审美教育、思想启迪和情感熏陶等功能。
它能够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同时,文学作品还能传承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和跨文化理解。
八、文学的发展与演变文学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
从古代的神话传说到现代的小说、诗歌和戏剧,文学形式和内容不断丰富和发展。
同时,不同地域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也促进了文学的传播和融合。
九、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如绘画、音乐和电影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文学概论
Chap41文学有哪几种含义?(3种)2.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3.什么是话语蕴藉?怎样理解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试结合具体作品加以说明。
文学的文化含义(广义上的文学含义)泛指广义的文化过程,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一种语言活动)。
最初居于主导地位的是文学的文化含义。
文学还未从一般文化现象中分离出来独立发展(中西方都如此),但文学所包含的某种特殊审美属性已被觉察到。
文学的审美含义(狭义上的文学)文学的审美含义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
审美活动的含义规定:A情感性B形象性(或形式性)C无功利性中国魏晋时期(情感和形式)文学审美属性的独立,也能说明审美的无功利性文学的惯例含义(折中义上的文学)惯例:指人们在使用文学概念时,有意或无意地遵循或建立的某种未经言明而又约定俗成的规范诗的惯例:A分行(凡诗都分行)B具有形象(情感和想象)C传达意味意义(凡诗都传达无限的韵味)《便条》具有的特点:A分行排列B对人际关系的一种思考(我和你、梅子和冰箱、甜蜜和冰凉)C一种冷漠和焦虑的体验意识形态是与经济基础相对的一种上层建筑形式,指上层建筑内部区别于政治、法律制度观念体系,如哲学、伦理学、宗教、文学及其他艺术。
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特点意识形态意义变迁A对意识形态的肯定(法国思想家特拉西1754-1836)B对意识形态的否定(马克思认为是“虚假意识”,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虚假的合理性b虚假的普遍性c虚假的永恒性d虚假的目的性e虚假的观念支配性)C在中性的立场上来使用意识形态概念(法国思想家阿尔都塞1918-1983认为是一种“表象体系”)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A文学具有社会性(时代性、民族性、人民性、阶级性)B文学具有反映的特点(文学反映是受动性和能动性的统一)文学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审美意识形态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其集中形态是诗歌、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
文学概论[完整版]
名词解释1、文学作品的类型文学作品可分为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和象征型文学。
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2、诗诗是一种语词凝炼、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可以分成抒情诗与叙事诗,格律诗与自由诗等。
※3、小说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
小说可以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与短篇小说,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等等。
小说的基本特征主要是:深入细微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4、剧本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剧本可以分为悲剧、喜剧与正剧;按场次划分,还可分为独幕剧与多幕剧等。
它们的基本特征是: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5、文学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有魅力的性格。
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6、典型环境所谓典型环境,不过是充分地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
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7、意境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它同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8、文学意象文学意象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形象或荒诞性为基本特征以达到人类理想境界的表达之意作为观念意象。
9、叙事简单的说就是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过程。
10、叙述动作叙述动作,即“叙述”行为本身。
叙述动作就是“讲故事”,这个行为,要由两个基本的因素结合而发生:“讲”的人和“听”的人,即叙述者和叙述接受者。
文学概论笔记
社会学角度:文学是审美的意识形态。
符号学角度:文学是一种交往对话。
名词解释:
1、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文学艺术活动作为人的精神性的生活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一部分通过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展现和外化出来。文学是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的创造,它塑造人,是一种“人学”。
第一,在文学本质论上突出作者的决定作用。模仿论认定文学是世界的反映,表现论则认定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英国浪漫派诗人华兹华斯说:“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第二,表现论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模仿论虽不否认这一点,但更强调了解作品所描写的世界和写作背景,因而看重考据式批评。
第三,表现论不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的客观规律,而是将文学创作同科学研究等活动对立起来,高扬“文学天才”的作用。
文学是语言艺术。
语言: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有着共同规范的符号系统,它是人类的交流工具。
言语:个人的实际语言行为。
话语(名词解释):是指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它包括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等要素。
文学作为话语的“五要素”:P67
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context(具体的语言环境、社会生存环境)
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必考p71)
1、含蓄:P71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在有限的话语中隐含或蕴蓄仿佛无限的意味,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限。
例:古典诗歌。篇幅短小:四言、五言、七言。但所表现的思想情感却深刻、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唐代王昌龄《长信秋词》:“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这首诗虽写失宠于汉成帝的宫妃班婕妤的痛苦生活,却对此未置一词。而是巧借宫妃的一个动作含蓄地表现出来:她在寒秋清晨仍舞动着一把合欢团扇,使人感到是在期冀君恩再度降临;她感觉自己的美丽容颜尚不及那带东方日影而来的寒鸦的颜色,表明已意识到自己的命运不如寒鸦。诗人直接写出的很少,却能让读者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宫妃的无限幽怨之情和深广痛苦。
文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1、陌生化:使习见事物换一种样式出来,来获取一种“新奇”的艺术效应。
①陌生化倾向于不用习见的称谓②被陌生化的事物形象以作者或读者似乎从未见过(实际上作者已见过,读者也可能见过),不得不以“第一次”见到时的新奇形状和感受去描写它的方式呈现出来。
③陌生化可作为手法和方式,也是作=作家观察和表现生活的总原则。
2、意象:意象一词的古义是专指一种特殊的表意性艺术形象或文学形象。
意象是中国首创的一个审美范畴。
文学意象实际上都是观念意象,在文学作品中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表现审美理想充分的意象,另一种是表现审美理想充分的意象,即审美意象。
有如下特征:①本质特征是哲理性②表现特征是象征性③形象特征是荒诞性④思维特征是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审美意象的分类为寓言式意象和符号式意象。
3、艺术真实: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诗意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
这是一种主观的真实,诗艺的真实,假定的真实,内蕴的真实;它既不像生活真实那样与生活本身是同一的,又不像科学真实那样能够验证和还原。
4、共鸣: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的重要标志,指的是: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5、直觉:本意指视线、外形。
在艺术构思中,直觉就是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底蕴或本质作出的直接了解和揭示。
直觉主要是作家凭借过去的知识和积累,过去的经验,已有的、炉火纯青的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并与目前所专注的思想趋向、情绪趋向等相结合,对某种事物(或现象)做出的突破性顿悟。
6、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现实型文学立足于客观现实,偏重于对客观现实的冷静观察和理智分析,直接揭示现实矛盾。
现实型文学从现实生活实际出发,描写生活中已有的事物,从社会生活中汲取材料,反映客观存在。
文学概论[完整版]
名词解释1、文学作品的类型文学作品可分为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和象征型文学。
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2、诗诗是一种语词凝炼、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可以分成抒情诗与叙事诗,格律诗与自由诗等。
※3、小说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
小说可以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与短篇小说,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等等。
小说的基本特征主要是:深入细微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4、剧本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剧本可以分为悲剧、喜剧与正剧;按场次划分,还可分为独幕剧与多幕剧等。
它们的基本特征是: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5、文学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有魅力的性格。
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6、典型环境所谓典型环境,不过是充分地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
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7、意境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它同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8、文学意象文学意象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形象或荒诞性为基本特征以达到人类理想境界的表达之意作为观念意象。
9、叙事简单的说就是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过程。
10、叙述动作叙述动作,即“叙述”行为本身。
叙述动作就是“讲故事”,这个行为,要由两个基本的因素结合而发生:“讲”的人和“听”的人,即叙述者和叙述接受者。
文学概论
1、 灵感:是作家在内心长期积累、比较、分析材料,艰苦地思索以至达到寝食俱忘的程度之后,突然在无意之间获得的一种可能性的结果。
2、 情感评价:是文学的本质属性和文学创造的必然要求,它作为一定的价值取向,内隐着人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宗教和审美等社会性需要与态度,以及由此诸多因素形成的对社会生活的心理体验和判断。
文学创造归根到底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一切文学作品都有社会生活的根源,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源泉。
2.作为文学创造客体的社会生活的特殊性。
(1)文学创造的客体是整体性的社会生活
所谓整体的生活,是指不局限于某一方面,也不局限于某一层次,而是多方面生活的交融、渗透,是现象与本质、具体与一般相统一的社会生活。文学艺术上反映的生活就具有这种整体性。所以说,文学给人们提供的是生活的全部丰富性。
(2)文学创造的客体是具有审美价值的或审丑价值的社会生活。
文学在反映生活时,一般总是努力去发现那些本身就具有审美价值的事物,而对那些不具有任何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的丑的事物总是摒弃的,但这不等于说文学不能反映丑的生活。对美的崇拜与对丑的描绘并不矛盾,关键在于通过艺术处理能否使之具有审丑价值。
(3)文学创造的客体是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
艺术交往论:把文学艺术理解为一种交往和对话。文学活动就是由世界、作家、作品、读者所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
2.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答: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表现在,文学成为具有无功利性,形象性和情感性的话语与社会权力结构之间的多重关联域。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在无功利、形象、情感中隐含功利、理性和认识。
9、 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艺术形象虽然可以分为视觉形象、听觉形象、文学形象和综合形象,但他们的基本特征确是相同的。作为艺术反映生活的基本形式,艺术形象是艺术作品的核心。艺术形象包括三方面内容: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文学概论》习题与答案
《文学概论》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文学:文学是以语言为媒介,通过艺术形式表现人类情感、思想和生活经验的艺术门类。
2. 主题:主题是文学作品中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或基本观念,是作者对人生、社会、自然等问题的看法和态度的集中体现。
3. 叙事视角:叙事视角是指文学作品中叙述者观察和讲述故事的角度和立场,包括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等不同的叙述方式。
4. 意象:意象是文学作品中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和象征手法创造出的具有深远意义的形象或画面,能够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情感共鸣。
5. 文体:文体是指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结构形式、表现手法等方面的总体特征和类型划分,如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
二、填空题1. 文学创作的基本要素包括人物、情节、______和主题。
答案:环境2. 文学批评的主要方法有历史批评、伦理批评、______和形式主义批评等。
答案:审美批评3. 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常常通过特定的______来表达深层的含义和主题。
答案:意象4. 叙述者的角度和立场会影响读者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这是______理论的重要观点。
答案:叙事学5.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诗言志”强调了诗歌创作的______功能。
答案:抒情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不是文学作品的主题可能涉及的内容?A. 人生哲理B. 社会现象C. 自然科学D. 情感体验答案:C. 自然科学2. 下列哪种叙述视角会让读者感到更加亲近和参与故事?A. 第一人称B. 第二人称C. 第三人称全知视角D. 第三人称限制视角答案:A. 第一人称3. 下列哪个词语的意思是指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行为与现实生活中的人有所不同?A. 再现B. 表现C. 象征D. 类型化答案:D. 类型化4. 下列哪一种文学体裁通常以韵文的形式出现,注重音乐性和节奏感?A. 小说B. 散文C. 戏剧D. 诗歌答案:D. 诗歌5. 下列哪一种文学批评方法更关注文学作品的道德价值和社会意义?A. 审美批评B. 历史批评C. 伦理批评D. 形式主义批评答案:C. 伦理批评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是文学作品中的常见人物类型?A. 英雄人物B. 平民百姓C. 反面角色D. 神话人物答案:ABCD2. 下列哪些是文学批评的基本原则?A. 客观性B. 创新性C. 系统性D. 深刻性答案:ACD3. 下列哪些是文学作品中的常见叙事技巧?A. 倒叙B. 插叙C. 对比D. 悬念答案:ABCD4. 下列哪些是文学作品中的常见修辞手法?A. 比喻B. 排比C. 设问D. 夸张答案:ABCD5. 下列哪些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重要概念?A. 风骨B. 意境C. 情感D. 笔墨答案:ABCD五、判断题1. 文学作品中的情节是构成故事的基础,也是展现人物性格和主题的重要手段。
文学概论
文艺学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文学史:研究按时间顺序出现的作家作品。
文学理论:研究文学的基本顾虑的发掘。
文学批评:研究具体的作家作品。
P3三者关系:文学理论以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的研究为基础,文学理论又要指导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
文学活动四要素: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提出四要素观点。
P3 P29四要素的不同作用:①世界:文学活动产生和存在的基础,又是文学作品再现和反应的对象。
②作者:文学创作主体,他将自己对世界的体验,通过作品传达给读者。
③作品:作者的创造物和读者的阅读对象。
④读者:文学接受的主体,是使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关键。
文学活动2个系统:①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过程。
②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过程。
P7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文学哲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信息学、社会学、价值学、文化学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①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
②导致人得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
③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P25人的生活活动两大基本层次:物质实践活动、精神活动。
P28精神活动分类:①理论性或认识性的精神活动。
②宗教性或幻象性。
③理论性或意志性。
④审美性或情感性。
P29文学活动得以发生的根本原因:劳动。
P39 P41马克思认为文学起源于人类生产劳动,最早的文学艺术作品产生于人类的劳动过程。
主要原因:①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②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
③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
④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文学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①以生产劳动为中心的经济活动,是推动文学发展的根本原因。
②上层建筑的各个部门的相互影响制约着文学的发展。
总之,诸多因素的“合力”共同影响文学的发展。
P44广义的文学观:把一切用文字书写的书籍文献统称为文学。
包括纯文学和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段文化形态,又统称为文化的文学观。
P45狭义的文学观:指通过艺术想象,塑造艺术形象以表现人性情感的语言的艺术作品。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文学概论第一章第一章文学观念名词解释,文学观念1>文学观念就是对文学的看法;是对〃文学是什么的回答。
文学观念是发展变化的。
2、文学四要素当代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四要素是指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
3、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4、表现说〃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传达。
5、实用说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一般地说实用说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可以为某种社会目标服务。
6、客观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客观说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
7、体验说;体验说是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口的意向性的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是的体验和现创造。
8、文学的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
9、符号论的文化概念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文化是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
这个观点是由德国的现代哲学家卡西尔提出的。
10 >品质阅读是指〃试图尽可能完全地把握作品的肌质;表示首先注意到语言中的各种要素;重音和非重音;重复和省略;意象和含混等等;然后由此向人物、事件、情节和主题运动。
这是就西语而言的;若是论汉语文学中'品质阅读〃则是读者阅读是首先关注文本的用字、比兴、押韵、平仄、对仗和用事等;进一步再延伸到对情景的描写或人物、情节的叙述的理解。
11、经验和体验个人和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统称为经验。
所谓体验是经验中见出深义、诗意和个性的部分。
经验是一种前科学的认识;它指向的是真理的世界。
文学概论知识点范文
文学概论知识点范文文学概论是一门研究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的学科,它主要关注文学的起源、发展、流派和创作技巧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概论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文学概论的起源和发展文学概论起源于古希腊,古希腊的文艺评论家亚里士多德是文学概论的奠基人。
他通过对古希腊悲剧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文学创作的原则和规律。
在此基础上,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学概论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并且在19世纪以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和方法论。
二、文学流派和文学形式文学流派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共同特征和风格的文学作品的集合。
常见的文学流派有史诗、戏剧、小说、诗歌、散文等。
其中,戏剧是一种古老的文学形式,它通常在舞台上通过台词、动作和肢体语言来表达人物和情节。
小说则是一种以叙述方式进行的文学形式,用来描写人物、事件和社会风貌。
三、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方法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是文学概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分析和解读一部文学作品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文学形式:要考虑作品的文学形式,如诗歌、小说、戏剧等,不同的形式会影响作品的结构和语言表达。
2.文学元素:要分析作品中的一些常见文学元素,如主题、情节、人物描写、语言运用等,这些元素会揭示作品的核心思想和创作意图。
4.文学批评方法:在解读作品时,可以运用不同的文学批评方法,如形式主义、结构主义、阐释学等,这些方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来解读作品。
四、文学创作技巧和风格文学创作技巧是指作家在创作过程中运用的一些方法和手段,用来表达思想和情感。
常见的文学创作技巧有象征、描写、对比、抒情等。
而文学风格是指作家在作品中表现出的个人语言风格和创作特征,如一些作家的幽默风格、写实风格、浪漫主义风格等。
五、文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总之,文学概论作为一门学科,涵盖了文学起源、发展、流派、形式、创作技巧和与现实生活的关系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文学概论
文学概论第一章:文学观念与文学本体一、章节学习目标与要求:1、掌握文学史上曾经存在过的文学观念的内涵,并能分析其得失;2、理解文学是“人学”的理论命题;3、理解文学的虚构性与真实性的关系;4、掌握意象、意境、典型三个概念的含义以及文学形象的特点;5、理解文学语言与非文学语言的差异与联系、类型与特点;6、在语言艺术与图像的艺术的相互关系中理解语言艺术的特点。
二、本章难点、重点:1、理解文学是“人学”、艺术真实、意象、典型、意境的内涵。
2、在语言艺术与图像的艺术的相互关系中理解语言艺术的特点。
三、章节练习:(一)、名词解释:1、艺术真实答案要点:艺术真实是按照文学与生活的特殊关系来检验文学,判断其意识属性的一种尺度,艺术真实并不等同于生活真实。
对艺术真实的判断要考虑不同民族的审美观念以及不同文类的要求。
艺术真实实际上包括了三个不同的测度,并以满足三种不同的需要:即通过反映的测度以满足理解生活的需要,通过表现的测度以满足对真情实感的需要,通过心理的测度以满足读者接受的需要。
答案要点:所谓有我之境,比较偏重于主观情思的直接流露,作家移情入景,景物受情感的渲染而被赋予较明显的主观色彩,所表现的情感也比较具体、确定和强烈,其长处易于感染和打动读者。
3、无我之境答案要点:所谓无我之境,是指作家比较客观冷静地描绘景物,渲染点化出特定的氛围和境界,情感比较隐约深藏,内蕴可能具有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和多义性,其长处是给读者的想象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4、典型环境答案要点:充分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面貌的人物生活环境,它首先是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其次这种具体环境能够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
典型环境能够有效促成典型人物的行动,表现其性格。
不充分展示环境,人物性格的发展就失去了依据,没有必然性。
典型环境是由典型人物的活动构成的,离开了人,就无所谓环(二)、简答题:1、为什么说文学是“人学”?结合你所阅读的文学作品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文学概论
文学概论1、文学概念有哪三种含义?我们的解决办法是什么?①文学的文化含义(广义文学):文学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②文学的审美含义(狭义文学):文学是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
③文学的通行含义(折中义文学):文学是艺术门类之一,是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体裁。
按上述三义,文学分别是作为文化、审美和惯例被认识的,难以统一。
解决办法:以狭义的和审美的文学观念为中心去综合广义的和文化的文学观念及折中义和惯例的文学观念,从而建立起明确的文学概念——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
2、对文学活动四个阶段进行论析的理论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说文学活动是一个整体?文学活动作为活动是一个过程,是历史性、阶段性的,对它进行分割具有可行性,同时在文学活动中,涉及到世界(社会生活)、作者、作品和读者四个要素。
那么从活动的主客体关系来看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观照,这是对文学活动进行多个层面、多个阶段论析的基本着眼点。
并且在对文学活动四个阶段论析中,美国文论家艾布拉姆斯提出的艺术理论涉及到四个要素的观点对我们有启发意义。
四个要素分别是作品、艺术家、世界、欣赏者。
这与我们对文学活动四阶段的论述也基本吻合。
同时,我们还可以从文论史上关于文学的反映说、表现说、形式说和读者的接受理论中找到具体的理论材料。
文学活动作为人通过语言媒介来创造和欣赏艺术的活动,是多种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或系统)。
它所涉及的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四个基本要素(或环节)只具有相对的可分性,在实际的文学活动过程中,却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作用、融为一体的。
我们只有在对文学活动的整体观照中,才可能准确而全面地把握它的本质特征。
3、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是指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表明审美中浸透了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巧借审美传达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17~1949现代文化:20年代:鲁迅《呐喊》《彷徨》《狂然日记》《故事新编》《且介亭杂文》郭沫若“诗剧合一”最早的白话诗集《女神》四大研究社:文学研究会(鲁迅、郭沫若冰心庐隐郑振铎叶圣陶)创造社:诗歌为主(郁达夫郭沫若)新月社(闻一多徐志摩)语丝社(林语堂周作人梁实秋)散文小品30年代:“左联成立”(萧红萧军端木鸿梁)小说为主:京派林徽因:新感觉派小说上海::40年代:矛盾《子夜》《林家铺子》巴金《家》老舍《骆驼祥子》沈从文《边城》曹禺《日出》《雷雨》《原野》《北京人》戴望舒《雨巷》艾青《大堰河我的母亲》臧克家《有的人》解放区:赵树理《白毛女》丁玲《王贵与李香香》周立波《暴风骤雨》张爱玲《流言》《传奇》三个十年:1917~1927五四时期文学现代文学的开拓与奠基1928~1937左翼文学1938~1949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文学特点:1现代文学与传统冲突2中外文学交流3使命感1949~至今当代文化:十七年文学郭小川贺敬之杨朔秦牧刘白羽魏巍老舍《茶馆》田汉《关汉卿》文革不解释70年代末~80年代出伤痕文学卢新华《伤痕》刘心武《班主任》1改革小说2反思小说3历史小说4先锋小说朦胧诗:(前)韩东陈凯歌顾城舒婷(后)梅朗80年代中~80末海子西川骆一禾戈麦巴金《沉思录》毕淑敏林白王安忆铁凝余秋雨高行健(诺贝尔文学奖)尤内斯库《秃头歌女》缺陷:缺乏艺术审美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起点:1898甲午战争赫胥黎《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器物之不足制度之不足文化之不足五四前期:1律对学者和报刊的基本保障2现代出版事业的发展(1904民营出版社)一诗界革命梁启超提出1899《夏威夷游记》诗要革其精神不一定革其形式黄遵宪“我手写我口”“要用新思想和新材料”二文界革命1899梁启超提出借欧美日本思想和语言形式创造“新文体”《新民丛报》接近口头语言三小说界革命原因:思想的活跃和印刷业的进步政治小说严复“小说为正史之根”梁启超“小说是启蒙的根据”中国域外小说翻译第一人:林纾四戏剧陈独秀“戏馆是众人的学堂”五文学理论创新王国维“文以载道”将叔本华和康德的哲学引入文学创作。
1诗歌1909南社(高旭马君武)2话剧戏剧改良:1旧剧改良将代政治热情与外来审美注入京剧梅兰芳《宇宙先锋》2文明戏:在话剧中渗透戏剧因素的表演春柳社——演出翻译剧本春阳社——追求政治色彩3散文梁启超要改变中国的国民性《少年中国说》《过渡时代轮》章太炎陈天华秋瑾邹容集革命性斗争性鼓动性通俗性于一体4小说形式改良内容严肃与游戏并存从时间划分:“清末小说”“民初小说”1清末小说:A梁启超的维新小说《新中国未来记》重议论少形象主要是以宣传为使命B清末谴责小说1903 李伯元《文明小史》《活地狱》刘鹗《老残游记》四大谴责小说:李伯元《官场现形记》刘鹗《老残游记》吴石开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曾朴《孽海花》缺点:写作毫无节制作者情绪毫无节制任情的抒发扩充结构无节制缺乏完整的结构形式C鸳鸯蝴蝶派言情为主D翻译文学(1896—1916)翻译有800多篇林纾扩大了外国小说在中国知识分子心目中的影响包天笑:译品第二多周瘦娟鲁迅周作人和译《域外小说集》采取直译法2“民初小说”鸳鸯蝴蝶派:社会言情历史武侠侦探鲁迅《怀旧》叶圣陶《穷愁》徐枕亚《玉梨魂》何梦霞(多愁善感才子)五天王:徐枕亚李涵秋包天笑周瘦娟张恨水武侠小说《江湖奇侠转》第一部功夫片《火烧红莲寺》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1917—1927以五四为代表的20年代文学1928—1937左翼革命文学(主流),人文主义文学1938—1949全民族抗战文学五四文学直接背景五四新文化运动1915、9《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本质:中国现代化思想启蒙运动“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1917胡适《文学改良主义》陈独秀《文学革命论》”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文学“文学进化论钱玄同刘半农博斯年鲁迅周作人内容:1批判就文学2探索如何建立新文学1918—1919周作人《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从人性和人道主义要求新文学的内容倡导“灵肉一致”文学革命的重大实绩:1白话文全面推广2外国文学思潮融入和新文学社团兴起3文学理论取得初步效果4创作取得引人注目成就1918、5《狂人日记》第一篇白话小说《孔乙己》《药》冰心的《斯人独憔悴》郁达夫《沉沦》胡适《尝试集》第一部诗集郭沫若《女神》新文学社团:1文学研究社和创造社文研社成立1921、1鲁迅、郭沫若冰心庐隐郑振铎叶圣陶基本主张:1强调“为人生而艺术”2强调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创造社—第二个社团1921 7月于日本成立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主张:为艺术而艺术的浪漫主义文学的主张2提倡直接抒情的创作方法2语丝社A以鲁迅为代表的泼辣、尖锐的杂文B以周作人、林语堂为代表的优雅小品形式:幽默泼辣讽刺强烈3未名社1925北京主要杂志《未名丛刊》鲁迅台静农曹静华多写放映农村现实的“乡土小说”多翻译苏联文学4湖畔诗社1922杭州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多写爱情20年代为学论争1对以林纾为代表的封建卫道者的斗争林纾的作品:《致蔡鹤卿太史书》《论古文白话之相消长》(文言小说)《荆生》《妖梦》2击退学衡派的进攻,吴怭梅光迪3粉碎“甲寅派”的反扑1928、7章士钊《甲寅》杂志鲁迅:生平1881~1936 原名:周樟寿1898周树人《狂人日记》后笔名鲁迅1909~1912《古小说新论》1911 《怀旧》1918《狂人日记》《孔乙己》《药》《呐喊》《彷徨》散文集《野草》《华盖集》1926~1927《朝花夕拾》1927《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作品分析:《狂人日记》1918、4发表在《新青年》收入在《呐喊》1结构及内容:13篇不连贯的无年月日记,第一部分(小序)交代日记的由来,指出这是精神病的日记,因此语无伦次,又多荒唐之言:第二(1—3)狂人“发病”期以人道主义思想为前期,以观察认识当时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行兽道,而非人道”中国的历史是个吃人的社会。
三(4~6)狂人的治病过程以及他对吃人的进一步认识,从吃人的历史进一步发现吃人在家族中发生,开始对家族制度批判四(7~10)写狂人发病的情形,实质上是狂人同各种势力的决战,狂人诅咒吃人的人,也想要劝传吃人的人。
五(11~13)鲁迅对封建的孝道进行批判,狂人代表先进的新的思想。
“救救孩子”为了挽救未来,希望把孩子从封建传统文化中解救出来,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唤。
狂人形象:主题是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一方面狂人是一个真实的迫害狂患者,另一方面,狂人又是时代的先觉者,勇猛的反封建斗士和清醒的启蒙主义者。
思想意义:1揭露吃人的现实,挖掘吃人的历史,批判的锋芒指向了封建的家族制度和礼教。
2宣布昏睡的中国人开始觉醒,开始反叛》3呼吁救救孩子《渴望拯救被吃的中国人,这正是救国救民的一声痛心呐喊。
艺术特色:1他打破了中国传统小说“注重有头有尾,环环相扣”的完整故事和依次展开情节的结构形式,《狂人日记》是通过主人公的自由联想,梦幻直接剖析心理2现实主义和象征艺术手法的结合,以狂人的心理活动为主干,运用象征暗示双关等艺术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吃人的两种含义1具体的吃人2观念形态的吃人。
《阿Q正传》1921、12~1922、2简介:是“改造国民性“的典型作品,是第一部被翻译成外语的中国现代小说,是鲁迅仅有的一个中篇小说。
结构和情节:传记形式:九章第一章《序》通过为阿Q立传,议论传的名目及阿Q的姓名,籍贯等问题,初步介绍了阿Q卑微苦难的身世并暗示阿Q性格产生的土壤。
第二章《优胜记略》和第三章《续优胜记略》故事展开。
集中描写阿Q的精神胜利法,揭示阿Q的内心世界。
四恋爱悲剧五生计问题六从中兴到末路七革命八不许革命这几章通过阿Q多次挣扎,试图改变自己的干活,终遭失败,表现阿Q所处的被压迫地位和所过的痛苦生活,为阿Q要求革命做思想准备。
由于辛亥革命没有波及未庄,阿Q感到革命的意义,因而要求革命,但封建势力的代表赵太爷和买办势力的代表假洋鬼子,又不准阿Q革命,阿Q的性格得到最充分的发展,预示“大团圆“的结局,作者批判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第九章《大团圆》阿Q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枪毙示众,但他到死不能觉悟,这是阿Q得悲剧,也是辛亥革命的悲剧。
主人公形象及典型意义:”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灵魂来“(鲁迅)“中国人品性的结局”(矛盾)1阿Q是一个极端贫苦,不觉醒悟的农民2精神胜利法是阿Q的基本性格特征,自我意识严重缺乏3妄自尊大麻木健忘自欺欺人4农民本身的弱点,小生产者在私有社会长期形成的经济意味同样也是精神胜利法的温床。
艺术特色:1现实主义在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2悲喜交融的表现手法“含泪的笑”3运用多种会手法,塑造典型人物形象。
4成功的运用了讽刺幽默的手法5语言准确鲜明生动个性化。
郭沫若;1919《牧羊哀话》1921同成仿吾张资平田汉成立创造社8月《女神》40年代《屈原》《虎符》《高渐离》《南冠草》《孔雀胆》美学主张:1主情主义“把文学艺术作为感情的表现”认为理智对文学创作有阻碍的作用,诗的本质专在抒情,此为郭沫若美学思想的基础。
2重自我表现,文学的本质存在于文学家的主要精神,文学创作便是由内而外的表现,强调自然流露。
3主张形式的绝对自由,主张摆脱中国古代格律的束缚,建立现代自由诗。
4文艺的社会职能,主张创作方面应坚持唯美主义,鉴赏方面应坚持功利主义。
《女神》浪漫主义色彩的体现:1表现为革命的理想主义2表现自我形象的塑造上,她的抒情主人公不仅是一个“小我”而且是“大我”,这个“我”往往占据宇宙中心。
成为宇宙的主宰,是革命理想的化身。
3表现在历史和神话传说题材运用上4表现在激情的喷涌上,是一种高峰的体验,风格专美雄浑,充分体现了五四精神。
5《女神》还表现在一种大胆夸张的写作手法上。
总结:《女神》的贡献:1开创了新诗积极浪漫主义的先河2确定了不拘一格的诗体的新形式,真正实现了“诗体的大解放”实践了诗人要求的“绝对的自由”的基本主张。
茅盾:早期:1早年的文化氛围和民主意识的觉醒2“为人生”的文化主张中期大革命失败之后的文学创作,1《蚀》悲观幻灭的思想情绪的自由。
包括《幻灭》《动摇》《追求》写作1927年至1928年2《虹》星火照明的饭省丰收期“左联时期,辉煌的文学业绩。
1930《大泽乡》《豹子头林冲》长篇小说《子夜》殖民地化的现代中国都市的缩影。
《林家铺子》《春蚕》30年代江南村镇的破败景象,1945唯一的一个剧本《清明前后》分析《子夜》1933年光明书店标志着茅盾长篇小说创作的成熟。
《子夜》的创作背景:子夜是一部社会分析小说,完成了鲁迅所没有完成的在务,在资产阶级冲击下的中国都市生活的描写。
内容:1930年5月至7月上海1~9章以吴荪甫的活动为中心,以吴荪甫和赵伯韬的矛盾冲突为主线展开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