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这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稳定、增长以及国际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就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进行探讨,分析其特点、挑战以及应对策略。
1. 宏观经济政策概述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主要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汇率政策。
货币政策通过调整利率、货币供给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和通货膨胀水平。
财政政策则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水平来影响经济总需求和财政平衡。
汇率政策则涉及调整国家货币汇率以影响出口、进口以及国际收支平衡。
2.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特点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需要面对以下特点:2.1 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开放经济受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更为直接,汇率和资本流动具有较高的波动性。
这要求政策制定者更加关注国际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并及时对政策进行调整和应对。
2.2 国际间的竞争与合作开放经济条件下,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愈发激烈。
政策制定者需要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保持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与协调,避免出现贸易战和汇率战等负面影响。
2.3 外部冲击的传导开放经济更容易受到外部冲击的传导,如全球经济危机、地缘政治冲突等。
政策制定者需要及时调整政策,以应对外部冲击对经济稳定的威胁。
3. 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面临的挑战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面临诸多挑战,如下所示:3.1 外部冲击的不确定性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常常带来不确定性,如国际油价的波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风险等。
政策制定者需要具备灵活应对的能力,以应对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
3.2 国内外经济政策的冲突开放经济条件下,国内外经济政策可能存在冲突。
例如,一国可能希望通过货币贬值来增加出口竞争力,但这可能引起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进而导致贸易战等经济摩擦。
3.3 资本流动的波动性国际资本流动的波动性给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带来困难。
《经济学基础》课件——第10章 宏观经济政策

货币供给构成
M0:流通中现钞 狭义货币供给(M1):M0+商业银行活期存款 广义货币供给(M2):M1+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央行与商业银行
央行 垄断一国货币发行权 管理商业银行 代理中央政府金融业务
商业银行 通过创造存款过程影响货币供给量 负债业务:吸纳存款 资产业务:发放货款,投资购买债券 中间业务:代客结算
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转移支付TR)
萧条期 Y↓→失业率↑→TR↑ 繁荣期 Y↑→失业率↓→TR↓
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萧条期 Y↓→按支持价格收购农产品 繁荣期 Y↑→减少收购并抛售农产品
10.2.5 财政政策的特点
优点
直接刺激消费和投资,手段多、力度大和见效快 在调节公平分配、调整经济结构等方面,效果明显
10.2 财政政策
10.2.1财政政策的定义 10.2.2财政政策工具 10.2.3财政政策的运用 10.2.4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器 10.2.5财政政策的特点
10.3 货币政策
10.3.1货币政策的定义 10.3.2货币基本知识简介 10.3.3货币政策工具 10.3.4货币政策的运用 10.3.5货币政策的特点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组合运用
扩张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组合 紧缩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组合 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组合 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组合
10.4 相机抉择 复习与测试
教材P218~219 练习题
10.1.1 宏观经济政策的定义
是一国政府为达到既定的总体经济目标对经济 干预所采取的经济手段和经济措施的总称。
10.1.2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 充分就业 教材P196 ➢ 稳定物价 ➢ 经济持续增长 ➢ 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0074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英文名称:Macroeconomics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程要求:选修学时/学分:4龄(讲课学时:48实验学时:0上机学时:0)开课学期:6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授课语言:中文课程网站:无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宏观经济学是金融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课,同时也是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重要基础理论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了解宏观经济学的最新发展动态,并能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问题,特别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及其效果。
二、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预修课程是微观经济学和数学(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微观经济学主要注重个量分析,宏观经济学更注重对国民经济总量的分析,个量与总量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是有密切联系的。
同时,微观经济学的很多研究方法与基本原理也同样适用于宏观经济学。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越来越多的使用数学手段,因此,本课程与各门数学课程也有很密切的联系。
本课程还为计量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学等后续专业课程提供理论和方法论支持。
三、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两部门、三部门和四部门国民收入决定分析方法与分析过程;掌握乘数的计算过程和乘数计算公式;掌握IS曲线和LM曲线的推导过程;掌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掌握总需求曲线的推导过程;掌握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推导过程;掌握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AD.AS 模型;掌握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方程;掌握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稳态分析内容;掌握BP曲线的推导;掌握IS—LM—BP模型的基本内容;掌握不同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
(支撑毕业能力2.2)2.能力目标通过宏观经济学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宏观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 能够构建起经济学理论和经济分析的思维方式,具备独立地、创造性地分析现实宏观经济问题的能力。
《证券投资学实训教程》(黄辉)700-0课件 第十章 宏观经济与政策分析

第5 页
第十章 第一节 宏观经济分析概述
三、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思路
第6 页
第十章 第一节 宏观经济分析概述
四、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
第7 页
第十章 第二节 宏观经济分析的内容
一、政治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第8 页
1 战争
2 政权
3 国际政治形势
4 法律制度
第十章 第二节 宏观经济分析的内容
1.货币政策 及其作用
2.货币政策 的目标
3.货币政策 工具
4.货币政策 的运作
5.货币政策对 证券市场的影
响
第十章 第二节 宏观经济分析的内容
四、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三)其他具体的政策工具对证券市场的特殊影响
01 02
贸易政策与收入政策 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利率对证券 市场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响
03 04
区别对待政策对证 券市场的影响
1997〜2016年中国GDP增 长率数据及散点图
第 16 页 折线图
第十章 第三节 项目训练:宏观经济指标预测及市场研究
第 17 页
一、中国经济增长率预测
从我国近20年的GDP增长率的散点图和折线图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我 国国内经济总值的增长率在20年间经历一个从波谷涨至波峰而再次下跌的 过程。进入2000年以后,我国经济增速不断上升,增长率最高增至 14.2%。随着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都受到了重创,我 国属于出口贸易大国,经济也受到波及,GDP的增速开始下滑,出现拐点, 形成了折线图中的波峰位置。2010年我国推出4万亿的政府投资计划,2 万亿投入房地产,2万亿投入高铁等基础设施工程项目的建设,国民经济 受到再次刺激出现了两年的上升,而后再次回落,中国经济面临结构性调 整阶段,在“一带一路”、“供给侧改革”、“央企和地方国企改革加速” 等改革政策的实行,GDP增长率的下跌在不断放缓。通过折线图的运行轨 迹和规律,我们预测GDP的增速可能会继续下跌,但下跌的幅度会减缓。
国际金融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

第二节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货币政 策——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一、IS-LM-BP模型的建立 BP曲线斜率的形状取决于: 1、 边际进口倾向(m越大,BP越陡); 2、 国际资本流动的利率弹性(资本流动程度 越高,BP曲线越平缓)。 简单模型中,假定m为常数; 本币贬值,BP右移 BP曲线左上方的点为国际收支顺差,右下方的 点为国际收支逆差
2024/10/14
第二节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货币政 策——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一、IS-LM-BP模型的建立 ►商品市场均衡——IS曲线:斜率为负,政府支出 增加及汇率贬值都会使其右移; ►货币市场均衡——LM曲线:斜率为正,货币供应 量增加,曲线右移; ►外汇市场均衡——均衡条件为: BP=CA+KA=X(e)-M(Y)+KA(i,i*)=0
Y0 Y* Y’
固定汇率制下,扩张的财政政策
i LM(BP)
O
2024/10/14
IS
Y
Y0 Y’ (Y*)
固定汇率制下,扩张的财政政策 (资本流动程度高)
i
LM
BP
O
2024/10/14
IS Y
Y0 Y’ Y*
固定汇率制下,扩张的财政政策
i LM
BP
O
2024/10/14
IS Y
Y0 Y’ Y*
(%) 变动 (%) (亿美 额(亿
(%)
元) 美元)
资本与金 融账户差 额(亿美 元)
1994 12.6 24.1 34.5 75.6 304.2 326.5
1995 10.5 17.1 29.5 16.2 219.6 386.7
1996 9.6 8.3 25.3 72.4 314.5 399.7
宏观经济学复习大纲及思考题

宏观经济学复习大纲第一章导论考核要求: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
(2)了解失业的类型以及失业所带来的危害。
2.宏观经济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理解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概念与区别。
(2)理解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的概念与区别。
(3)注意区分流量与存量的概念。
第二章宏观经济的衡量与均衡考核要求:1.国民收入的衡量(1)学会分析收入和支出的循环流动。
(2)掌握用总支出和总收入衡量国民收入的方法。
2.价格指数和失业率(1)注意区分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概念。
(2)掌握GDP消胀指数与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含义及二者的区别。
3.国民收入的生产、分配和消费(1)掌握公式Y=C+I+G中C、I、G的变化规律。
4.宏观经济均衡(1)识记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
(2)识记金融市场的均衡条件。
(3)理解财政政策的作用。
第三章经济增长考核要求:1.资本积累(1)掌握经济增长的含义。
(2)理解储蓄率对稳态的影响。
2.资本积累的黄金率(1)了解资本过多或过少时对储蓄的影响。
3.人口增长与技术进步(1)了解人口增长的影响(2)理解技术进步和劳动效率的关系。
4.经济增长理论的深化(1)索洛模型的缺陷。
(2)了解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第四章失业考核要求:1.失业的类型和自然失业率(1)识记失业的几种类型。
(2)自然失业率的定义。
2.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1)识记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的概念。
(2)了解职业搜寻理论。
3.实际工资刚性(1)了解效率工资理论。
4.失业的构成和治理政策(1)理解自然失业率的上升及其原因。
(2)掌握主动和被动的失业治理政策。
第五章通货膨胀考核要求:1.货币的概念(1)识记货币的职能及类型。
2.货币数量论(1)掌握货币供给和通货膨胀的关系。
3.通货膨胀与利率(1)注意区分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的概念。
(2)掌握利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4.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1)了解通货膨胀带来的社会成本。
第十章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内外均衡

第一节 IS-LM-BP模型的推导
一、内外均衡的含义 二、国际收支平衡的含义 三、 BP曲线的推导 四 、开放经济中的IS曲线的推导 五、开放经济中LM曲线的推导 六、IS-LM-BP模型
第十章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内外均衡
一、内外均衡的含义
b 内部平衡: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三 大宏观经济目标。
• IS与LM的交点: 内部均衡
• BP上的点:外 部均衡
图10-1-4 IS-LM-BP模型
r
LM
E
BP
r0
IS
O
Y0
Y
第二节 固定汇率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一、蒙代尔-弗莱明模型(Mundell-Fleming Model) 1. 该模型系统阐述了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与财政政
策的短期效应问题。 2. 政策的效果直接取决于国际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和汇率
第十章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内外均衡
二、固定汇率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一)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以Ms增加为例) 货币政策无效。 (二)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以增加财政支 出为例)财政政策有效,资本流动程度越高,
效果越好。
第十章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内外均衡
图10-2-1 固定汇率制下,扩张的货 币政策
i
BP
LM
詹姆斯·米德(James Meade)
b 詹姆斯·米德,1907年6月23日出生于英格兰南部的斯
万纳解镇,1926~1930年就读于牛津大学,1930~
1931年在剑桥三一学院受教于但尼斯·罗伯逊。在此期
间,他成为“凯恩斯周围体的成员”并且是最早将凯
恩斯理论写进教科书的人之一。这是他“一生学术上
最紧要的一年”。1936年他的《经济分析与政策导论》
宏观经济学教材自测题答案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第二版)下册章后二维码自测题及参考答案■第九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一、单选题1.失业率是指()。
A.失业人数与成年人总数之比B.失业人数与劳动力总数之比C.劳动人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D.失业人数与就业人数之比2.用支出法核算GDP的公式可表示为()。
A .B .C .D .3.国内生产总值(GDP)是()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A.一国公民B.一国(或地区)范围内C.一地区公民D.一国公民在本国范围内4.在宏观经济学中,三部门经济是指()。
A.家庭部门、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的经济B.家庭部门、企业部门的经济C.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的经济D.家庭部门、企业部门和国外部门的经济二、多选题(略)三、判断题9.实际GDP是比名义GDP更明确的经济福利衡量指标。
10.CPI是衡量经济中价格水平变化的唯一指标。
11.GDP属于流量。
12.周期性失业是政府最为关注的失业。
【答案】一、单选题1. B 2. A 3. B 4. A三、判断题9.对 10.错 11.对 12.对■第十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一、单选题1.在三部门经济中,实现均衡产出或均衡国民收入的条件是()。
A.实际消费加实际投资再加上政府购买B.实际消费加实际投资等于产出值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D.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2.第十章主要介绍的关于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原理(即凯恩斯主义的均衡国民收入原理)是()。
A.总供给水平决定均衡国民收入水平B.总需求水平决定均衡国民收入水平C.消费水平决定均衡国民收入水平D.总供给水平和总收入水平同时决定均衡国民收入水平3.当总需求比产出更大时,有未计划到的()。
A.存货积累B.存货减少C.储蓄D.消费4.当我们说投资和政府支出是自发性的时,意味着它们是()。
A.外生变量B.内生变量C.自动稳定器D.以上均不是三、判断题9.自发性支出的增加对均衡产出水平没有影响。
国际金融学习题答案(人大陈雨露主编)第十章

三、判断对错练习说明: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并在对(T)或错(F)上画圈。
1.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由于贸易、非贸易和资本往来而引起国际间资金移动,从而发生的一种国际间资金收支行为。
答案与解析:对。
2.单一记账货币原则,指所有记账单位要折合为同一种货币,记账货币只能是美元。
比如,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记账货币是美元,美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记账货币也是美元。
答案与解析:错。
单一记账货币原则,指所有记账单位要折合为同一种货币,记账货币可以使本国货币,也可以是其他国家货币。
3.国际收支≠外汇收支,不过宏观经济分析中往往以外汇收支作为国际收支的替代指标。
答案与解析:对。
4.如果每一笔对外经济交易活动都能够准确、及时地在国际收支平衡表得到反映,那么,由于复式记账原则要求同时在借方和贷方记入相同金额,所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方总额和贷方总额应当始终是相等的。
答案与解析:对。
5.一国的对外支出就是其他相关国家得自该国的收入,反之亦然。
因此,以整个世界而言,所有国家国际收支的总和应该是平衡的。
答案与解析:错。
由于存在统计误差,以及人为因素造成的瞒报、漏报、错报等情况,国际收支经常不平衡。
6.国际收支平衡表考察的是“流量”而不是“存量”,记录的是一定时期内的发生额而不是某个时点的持有额,所以国际收支平衡表≠国家资产负债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所表示的,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从国外接受的资金或资产和对国外所支付的资金或资产,并不是特定时点上一国所持有的外国资产和对外负债总额。
答案与解析:对。
7.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指按照一定的编制原则和格式,将一国一定时期国际收支的不同项目进行排列组合,进行对比,以反映和说明该国的国际收支状况的表式。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对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国际收支行为的具体的、系统的统计与记录。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反映一国对外经济发展、偿债能力等关键信息的重要文件,也是各国制定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依据。
国际经济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河南大学

国际经济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河南大学绪论单元测试1.下列选项中是国际经济学特征的是()参考答案:国际经济与国内经济的运行机制不同;国际贸易不同于国内贸易;国际经济学研究独立经济体(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国际经济学关系第一章测试1.如果两国在商品的生产中具有不同的机会成本,那么两国能够从专业化与交换中()。
参考答案:都受益2.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贸易后一国的社会无差异曲线和生产可能性边界()。
参考答案:不相切3.在封闭条件下,一国生产技术的改进降低了手机的生产成本,那么手机的价格____,手机的生产数量____。
()参考答案:下降;增加4.在封闭条件下,如果一国生产技术的改进降低了小麦的机会成本,那么面粉的价格____,小麦的生产数量____。
()参考答案:下降;增加5.机会成本不变时,生产可能性曲线是凸向原点的。
()参考答案:错6.在国际贸易研究中,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来得更重要。
()参考答案:对7.贸易条件为进口价格与出口价格之比。
()参考答案:错8.国际均衡价格一定会处于封闭状态下两国的相对价格水平之间。
()参考答案:对9.沿着外凸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向上移动,则两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仍然保持不变。
()参考答案:错第二章测试1.在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中,()。
参考答案: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将获得贸易利益2.如果一个中国工人能够生产3单位棉布或1单位电视机,而一个日本工人能够生产4单位棉布或2单位电视机,则()。
参考答案:日本在棉布和电视机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中国在棉布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3.如果机会成本递增,则国际贸易将导致()。
参考答案:每个国家不完全专业化,而且出口产品的机会成本上升4.下列哪一条不是重商主义的主张的是()。
参考答案:贸易不是“零和”的5.下列属于李嘉图模型的假定前提条件的是()。
参考答案:只使用劳动一种生产要素,劳动在一国内自由流动,但在两国间不能流动;商品市场和劳动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两国消费者偏好相同;没有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费用6.中国生产棉布需5个工作日,生产计算机需8个工作日,美国生产棉布和计算机分别需3和4个工作日。
《财政与金融》章节习题及答案11

第十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知识巩固1. 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各政策目标的基本内涵有哪些?答:宏观经济政策实施的目标有四个方面: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
保持经济均衡增长的含义是指,在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同时,实现经济总量的平衡和结构平衡。
实现经济总量的平衡和结构平衡,是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前提。
“充分就业”这一概念通常在两种意义上被使用。
广义的充分就业是指包括劳动资源在内的一切资源都已经被充分利用的状态;狭义的充分就业特指劳动就业。
由于劳动资源之外的其他资源是否已经被充分利用难以衡量,故通常用充分就业来表示经济资源被充分利用的状况。
如果就劳动就业而言,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在经济生活中不存在任何失业。
稳定价格水平作为一个政策目标,不是指每种商品的价格固定不变,也不是指价格水平绝对不变,而是指价格水平的相对稳定。
稳定价格水平是为了控制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对经济运行形成的冲击。
所谓平衡国际收支,主要是指既不出现赤字,又不出现较大幅度的盈余。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国际收支状况对现代开放型经济的国家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国际收支状况不仅反映了一国的对外经济交往情况,还反映出该国经济的稳定程度。
当一国国际收支处于失衡状态时,必然对其国内经济形成冲击,影响国内经济的增长、就业状况和价格水平;同时也会给其他国家的经济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
2. 简要分析自动稳定器的内涵和对经济的影响。
答:自动稳定器,又称“内在稳定器”,是指在国民经济中无须经常变动政府政策,随着经济的周期性波动,税收和一些政府支出自动发生增减变化从而起到稳定经济的作用的因素。
它不需要政府预先作出判断和采取措施,而是依靠财政税收制度本身具有的内在机制自行发挥作用收到减缓经济波动的效果,从而有助于经济的稳定。
内在稳定器能自动地发生作用,调节经济,无须政府作出任何决策。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通常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人和公司所得税、失业补助和其他福利转移支付、农产品价格维持以及公司储蓄和家庭储蓄等。
第10章 开放经济的短期均衡_宏观经济学(第4版)_黄亚钧

• 浮动汇率制度下,允许名义汇率按照市场上的供求状况 自由波动。
– 固定汇率一度曾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采用。发达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 战后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就是一种固定汇率制度。20世纪70年代初, 布雷顿体系宣告崩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制也随之结束。目前,大 多数发达国家采取的是浮动汇率制。泰国、印度尼西亚、韩国等国原先 实行的也是固定汇率制,后来在1997年席卷亚洲的金融风暴中被迫放弃 了固定汇率制。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实行的是固定汇率制。1994 年开始外汇体制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度。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加大了外汇体制改革的力度,汇率浮动的幅 度进一步扩大。
图中IS曲线由IS1左移到IS2。利率上升同时又会使得维持货币市场均 衡的产出水平上升,这意味着LM曲线的右移,于是LM曲线由LM1右 移至LM2。这样,本国风险的增加,将会导致产出的增加(由Y1升到 Y2)和名义汇率的下降(由e1降至e2)。这是因为,尽管利率上升使 投资下降,但名义汇率大幅度贬值使出口大大增加,不仅抵消了利
完全不同的。 e
LM1
LM2
e*
IS2
IS1
0
Y1
Y2
Y
固定汇率下的财政扩张
(二)货币政策
• 假设中央银行想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以控制通货膨胀,那么中央
银行将利用公开市场操作这一政策工具,在政府债券市场上抛出债
券,回收货币。然而这一紧缩货币的行为将会使LM曲线向左移动,
使名义汇率面临上升的压力。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度,中央银行不
LAS P
P1
P2
SAS1 SAS2
AD 0
宏观经济学第十章习题及答案

思考与练习1.名词解释汇率 国际收支平衡 净出口函数 浮动汇率制 固定汇率制净资本流出函数 IS -LM -BP 模型 均衡汇率2.说明国际收支平衡的确切含义。
3.均衡汇率是如何决定的?4.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有哪些?5.推导开放经济条件下政府购买乘数的表达式。
6.说明浮动汇率制下国际收支逆差的调整过程。
7.说明国际收支曲线(即BP 曲线)的推导过程。
8.汇率变动和净出口变动有哪些相互影响?9.假设美元和中国人民币的汇率为1美元兑换8.03元人民币。
试求:(1)用美元表示的人民币汇率是多少?(2)售价1245元人民币的一台电视机的美元价格是多少?(3)售价800美元的一台电脑的人民币价格是多少?10.假定1英镑的价格为2美元,1马克的价格为0.4美元,问:(1)英镑对马克的价格是多少?(2)若1英镑的市价为6马克,英镑持有者如何在套汇中获利?11.某人打算以不超过7500美元的价格买辆小轿车,现在商店的报价为3500英镑,问:(1)若汇率是1英镑=2.2美元,双方能否成交?(2)汇率为多少时他才能买到小轿车?12.设一国边际进口倾向为0.2,边际储蓄倾向为0.1,问当政府支出10单位货币时,对该国进口的影响。
13.设某国呵呵经济有下述方程描述:)10(Y .102mY M M 20X X Y2.025T 26G G 20=I0=I 0.8Y +28=C 0d亿美元单位:+=+===+===试求该国的均衡产出和贸易赤字(或盈余)。
14.IS 曲线的斜率在封闭经济中和开放经济中有什么不同?15.设一国的经济有下述方程描述:,,,其中1P 600M 750G r575.0P EP )P EP (100Y 1.0500NX r 1000Y 625.10PM Y.10r 2000350I Y3.6080C NXG I C Y W W W ===+=--=-=+-=+=+++= (1)推导总需求曲线的代数表达式;(2)若本国价格水P=1,求均衡时的Y ,r ,C ,I ,NX 数值。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第1节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内外部均衡
米德冲突(Meada Conflict),在开放的经济环境
中,宏观经济政策不仅要实现内部均衡,即稳定通 货,还须实现外部均衡,即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以 实现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实现内部均衡,以汇率政策实现外部均衡。固定汇 率制度下,汇率工具无法使用。要运用财政政策和 货币政策来达到内外部同时均衡,在政策取向上, 常常存在冲突。但国际收支逆差与国内经济疲软并 存,或是国际收支顺差与国内通货膨胀并存时,财 政、货币政策都会左右为难,经济学上称之为米德 冲突。
“三元悖论”的政策含义
汇率稳定、本国货币政策独立性和资本自由流 动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其中两个目标, 而放弃另一个目标,即:
货币政策独立性
汇率稳定
资本自由流动
三、政策目标与政策工具协调的基本原则
(一)政策协调的丁伯根原则 丁伯根(J. Tinbergen)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经 济学奖的经济学家,他最早提出了将政策目标和 政策工具联系在一起的正式模型。该模型认为, 若要实现若干个独立的政策目标,至少需要相互 独立的若干个有效的政策工具。换句话说,一种 政策工具如果用来实现两种独立的政策目标,则 两种目标都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实现。因此,要实 现N种目标,就需要相互独立的N种政策工具。这 一原则被称为“丁伯根原则”。
Y-A﹦X-M
斯旺曲线
-EB曲线为外部平衡曲线
R 贬 值
Ⅲ:顺差 失业
-IB曲线为内部平衡曲线
Ⅳ:顺差 通货膨胀
EB
B
Ⅰ:逆差 通货膨胀
-Ⅰ区存在逆差和通胀
-Ⅱ区存在逆差和失业
-Ⅲ区存在顺差和失业 -Ⅳ区存在顺差和通胀
E
升 值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效果

Y
O
i
Y*
i*
IS
IS曲线移动:财政政策汇率政策
i1
Y1
A
B
C
D
A、扩张——右移
B、紧缩——左移
A、本币贬值——右移
B、本币升值——左移
1、IS模型: 商品市场均衡
非均衡点C点:I<S有超额产品需求; D点:I>S有超额产品供给;
IS曲线特征: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因为利率水平越低,投资规模就越大,从而收入水平越高。
2.其他条件不变,扩张的财政政策使国民收入增加,国内利率上升;紧缩的财政政策相反。
3.其他条件不变,扩张的货币政策使国民收入增加,国内利率下降。
IS-LM模型
3、BP曲线的推导
BP曲线 balance of international payments国际收支平衡线国际收支平衡:经常项目收支差额与资本项目收支差额之和为零
4.经济冲击与稳定政策的选择
固定汇率制度下
浮动汇率制度下
5.国际经济政策的协调问题
一、主要的宏观政策分析工具
IS曲线——分析商品市场的工具
LM曲线——分析货币市场的工具
BP曲线——分析国际收支的工具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包括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国际收支问题,分析宏观经济政策必须先依次分析每个问题的解决工具:
Y
O
i
Y0
i0
LM
E
BP
IS
LM’
i’
Y’
E’
(2)资本有限流动A:对利率反应不是很灵敏
Y
O
i
Y0
i0
LM
E
BP
IS
LM’
i’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固定汇率

25-30
国际收支均衡: BP曲线的斜率
• 当短期资本在国与国之间的流动存在一定的 障碍是,开放经济中的i和Y之间才会存在向 上倾斜的正向关系。因此,BP曲线向上倾斜 反映的是资本不完全流动。
25-31
国际收支均衡: BP曲线的斜率
• 当然,资本有时候也是完全流动的。 • 这意味着国内利率的任何偏离国际利率的情 形出现,就将立即引发资本的流动,从而使 得国内利率等于国际利率,两者在一条线上。 • 当资本是完全流动的,BP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25-2
国家的目标
宏观经济目标是物价稳定、充分就业、 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均衡。凡是偏离此 目标的就是宏观经济失衡。 内部失衡就是失业、通货紧缩或者通货 膨胀;外部失衡就是国际收支失衡,即 国际收支顺差或逆差。
25-3
国家的目标
“外部失衡”
• 任何利率的下降(比如由于货币的扩张)将导致短期 资本流入的下降或短期资本外流的增加,从而导致国 际收支赤字。 • 财政政策的扩张(Y和M将增加)同样会导致国际收 支赤字。
I
III
IV
为了实现内部和外部 平衡,财政政策和货 币政策需要同时使用
G-T
25-12
斯旺图
在斯旺图中,第一象限的经济状况是通货膨 胀与国际收支顺差并存,按照曼德尔的政策 搭配,应该采用紧缩的财政政策和扩张的货 币政策; 在第二象限,经济状况是衰退与国际收支顺 差并存,按照曼德尔的政策搭配,应该采用 扩张的财政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 在第三象限,经济状况是经济衰退与国际收 支逆差并存,按照曼德尔的政策搭配,应该 是扩张的财政政策与紧缩的货币政策并用; 在第四象限,经济状况是经济衰退与国际收 支逆差并存,按照曼德尔的政策搭配,应该 是扩张的财政政策与扩张的货币政策并用, 在这种政策搭配下,经济的内外均衡是可以 达到的。 25-1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6 页 共 9 页
贵州商学
LM E
BP = 0 IS' IS
O
Y0
Y
图 10.6 浮动汇率制下的财政政策
上述分析表明,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如果资本具有完全的流动性,通过财 政政策刺激总需求不会实现影响均衡产量或均衡收入的目的。 三、浮动汇率制下内外均衡的实现 在浮动汇率制下,汇率的可变动性使得政府又增加了一种调控经济的手 段,可以通过支出变动政策和支出转换政策的有效组合来实现内外均衡。
贵州商学院
教学管理文件
《国际经济学》课程教案
第 21、22、23 次课 理论课☑ 实验课□ 教学课 课时安排:6 学时
(勾选其中一 种)
习题课□ 实习课□ 其 它□
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 第十章 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教学目标: 本章是国际经济学中的重点章,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 握: (1)开放条件下实现内外均衡的政策组合; (2)固定汇率制下 宏观经济政策的效应; (3 ) 浮动汇率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效应; (4) 浮动汇率制与固定汇率制的比较。 教学重点: (1)固定汇率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效应; (2)浮动汇率 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效应。 教学难点: 教学方式:讲授 教学手段:PPT 本次课预期学习成果 评价方式: 预期学习成果 要求程度 作业 / 测试 / 报告 / 提问 / 小 论文
表 10-1 固定汇率制下的内外均衡的矛盾
内部经济状况 1 2 3 4 经济衰退/失业增加 经济衰退/失业增加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 外部经济状况 国际收支逆差 国际收支顺差 国际收支逆差 国际收支顺差
由以上分析, 可以得出结论: (1) 内外均衡冲突的根源在于经济的开放性; (2)内外均衡冲突的产生是与某种特定的调控方式直接相对应的; (3)内外 均衡冲突问题说明, 在开放经济下, 单纯运用调节社会总需求这一封闭经济下 的政策工具是不能够同时实现内外均衡目标的, 开放经济的调控需要有新的政 策工具及对政策工具有新的运用方式。
第 四 节 浮动汇率制与固定汇率制的比较( 1 学时 )
一、赞成浮动汇率制的理由 1.在经济调节方面更具市场效率 在浮动汇率制下, 当国际收支出现失衡现象时, 只需汇率这一个变量的调 整(汇率贬值或升值)即可使国际世界收支恢复均衡。而在固定汇率制下,调 整变量的数目要多于浮动汇率制, 因而调整成本也就增加。 浮动汇率的市场效 率还表现在它对国际收支的调整是自发的, 无须任何外在的干预和强制。 而且 这种调整是通过连续微调的方式来纠正失衡的,避免了经济的急剧波动。 2.具有政策实施上的优势 浮动汇率的政策优势首先体现为货币政策的自主性。由于在浮动汇率制 下, 外部均衡可以通过汇率自发调节实现, 政府无须像在固定汇率制下那样要 用货币政策来维持不变的汇率水平, 所以货币政策可与财政政策一起被用来解 决充分就业和通货膨胀等国内经济失衡问题。 政府可支配的有效政策工具的增 多会使内部均衡的实现变得更加容易。其次,在浮动汇率制下,各国可根据自 身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的特点在通货膨胀与失业率目标之间进行选择。 再 次, 浮动汇率还可以防止政策当局滥用汇率政策, 因为汇率完全是由市场供求 决定的,不受政策当局的控制。
i E
i i*
'
LM E E''
BP=0 IS'
IS O Y Y' Y" Y
第 5 页 共 9 页
贵州商学院
教学管理文件
图 10.4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财政政策)
由上述分析可见,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如果资本具有完全流动性,则一国 不可能执行独立的货币政策。 任何扩张或紧缩货币供给的企图都将被巨额资本 的迅速流动及央行保持固定汇率的努力而抵消, 而财政政策则会收到意想不到 的效果。 三、固定汇率制下内外均衡的实现 在固定汇率制下, 可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使用来实现内外均 衡。
第 三 节 浮动汇率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效应分析( 1 学时 )
一、货币政策的效应分析
i LM ii
*
LM' E'' BP=0 IS ' Y
E E'
IS Y'
O
Y0
图 10.5 浮动汇率制下的贷币政策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 中央银行必须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 货币当局实际上 不能控制货币存量。 因为当它扩张货币存量的时候, 外汇储备的损失将会抵消 国内货币存量的增长。而在浮动汇率制度下,中央银行不必干预外汇市场,所 以货币存量的增加就不会构成对外汇市场的干预的抵消作用。在浮动汇率下, 中央银行可以控制货币存量是上述分析的一个重要结论。 二、财政政策的效应分析
第 3 页 共 9 页
贵州商学院
教学管理文件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可以用图 10.1 来说明。
货 币 供 给 Ⅰ A O 预算增加 IB Ⅲ Ⅳ E Ⅱ EB
图 10.1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
表 10-2 为在各种区间内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
表 10-2
区间 Ⅰ Ⅱ Ⅲ Ⅳ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
本国 贷币的实际汇率 贬 值 (3) 升 值 (1)
EE
(4)
O
A B
国内支出
D C
(2)
YY
国内支出增加
图 10.2 支出增减政策与支出转换政策的搭配
支出增减政策与支出转换政策的各种政策配合情况如表 10-3 所示:
表 10-3
区间 (1) (2) (3) (4)
支出增减政策与支出转换政策的搭配
第 7 页 共 9 页
贵州商学院
教学管理文件
3.自动稳定器功能 浮动汇率具有自动稳定器的功能, 同固定汇率相比, 它通过汇率的自动稳 定功能可以有效地减轻外部冲击对国内经济 (主要指国民收入和物价水平) 造 成的不利影响。 一个重要的表现是, 浮动汇率制下汇率的自动调整可以有效地 避免国外通货膨胀的进口。在固定汇率制下,由于名义汇率不可变动,一国物 价水平的的上涨必然会带动贸易伙伴国的物价随之上涨, 从而产生通货膨胀的 国际传递。 另一表现是通过汇率的变动可以部分地减轻出口商品国际需求下降 对国内经济造成的压力。 二、支持固定汇率制的依据 1.减少经济交易的不确定性 固定汇率制的支持者认为, 在浮动汇率制下, 由于汇率完全受外汇市场供 求力量的调节, 随着市场行情的变化汇率每天都在变动, 这样进出口商就要承 担货币未来汇率变化所带来的风险。 虽然可以通过远期外汇市场的交易来回避 或减少风险, 但这会增加国际贸易的成本。 大量的经验研究表明浮动汇率制增 加了汇率的不确定性, 对国际贸易的规模和增长存在不利的影响。 固定汇率制 则可以有效地避免浮动汇率制下汇率的频繁波动, 从而有利于国际贸易和国际 投资活动的开展。 2.可以促使稳定的投机 外汇市场的变动会诱发投机活动。 固定汇率制的支持者指出, 这种汇率制 度具有使投机活动趋于稳定的内在动力, 因为固定的名义汇率使投机者预期现 实汇率将会向该水平调整, 这样投机活动将通过缩小这一差异而获利, 从而降 低了汇率的实际波动幅度。 在浮动汇率制下产生的投机活动则是不稳定的。 浮 动汇率的倡导者弗里德曼认为,投机只是一种非理性的行为,不会长久持续。 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 投机是一种长期性活动, 它完全有可能使得汇率 长期偏离其均衡水平。 3.严格的价格规范 固定汇率制下, 如果一国存在着高于其他国家的通货膨胀就会导致国际收 支出现逆差,进而引起外汇储备的严重流失。由于一国的外汇储备是有限的, 所以政府必须要控制通货膨胀,因此,在固定汇率的压力下,一国存在着较严 格的价格规范,不能随意推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而在浮动汇率制下,由于各 国政府不必承担币值稳定的义务, 因而可以通过本币贬值来实行扩张性经济政
支出增减政策 紧缩 扩张 扩张 紧缩 支出转换政策 贬值 贬值 升值 升值
经济状况 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逆差 失业/国际收支逆差 失业/国际收支顺差 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顺差
第 4 页 共 9 页
贵州商学院
教学管理文件
第 二 节 固定汇率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效应分析( 1 学时 )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Mundell-Fleming model)是以资本具有完全流动性 为假设前提的开放经济模型,它是一类特殊的 IS-LM-BP 模型,其特殊性表现 在 BP 曲线由于资本的完全流动性而成为一条水平线。此模型是在 20 世纪 60 年代浮动汇率盛行前, 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蒙代尔和国际货币基金 组织研究员弗莱明所创立的。 尽管其分析后来被不断地修正, 但最初的蒙代尔 -弗莱明模型有关解释资本具有高度流动性情况下政策如何发挥作用的部分均 被完整地保留下来。 一、货币政策的效应分析
第 2 页 共 9 页
贵州商学院
教学管理文件
二、开放经济的政策工具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支出增减政策 ( expenditure-changing policies ) 和 支 出 转 换 政 策 ( expenditure-switching policies) 。 1.支出增减政策 支出增减政策主要通过支出水平的变动来调节社会需求的总水平, 包括财 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是政府利用财政收入、 财政支出和国债对经济进 行调控的经济政策, 它的主要工具包括财政收入政策、 财政支出政策和国债政 策。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 经济政策, 它的主要工具是公开市场业务、 再贴现率以及改变法定存款准备金 率等。 2.支出转换政策 支出转换政策在开放经济中主要通过支出方向的变动来调节社会需求的 内部结构, 调节总需求内部外国商品和劳务与本国商品和劳务的结构比例。 支 出转换政策主要包括汇率政策与直接管制政策。 在不进行管制的情况下, 汇率 政策主要通过确定汇率制度与汇率水平来对经济产生影响。 3.直接管制政策 直接管制政策是指政府对经济交易实施的直接行政控制, 主要包括贸易管 制(如关税、进出口配额和许可证等)和金融管制(如外汇兑换管制、汇率管 制和资本管制等) 。直接管制政策是通过改变各种商品的相对可获得性来改变 贸易和资本的流向,进而达到支出转换的目的。 三、实现内外均衡的政策组合 1.有效市场分类原则: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组合 蒙代尔(R·Mundell)于 20 世纪 60 年代提出了关于政策指派的“有效市 场分类原则” ,他指出,在许多情况下,不同政策工具实际上掌握在不同的决 策者手中, 如果决策者并不能紧密协调这些政策而是独立地进行决策的话, 就 不能达到最佳的政策效果。 他的结论是, 如果每一工具都被合理地指派给一个 目标, 并且在该目标偏离其最佳水平时按规则进行调控, 那么在分期决策时仍 有可能得到最佳调控效果。关于政策工具的指派原则,蒙代尔认为,应将每一 种政策工具指派给其最具相对影响力的目标, 即在影响此政策目标上具有相对 优势。 如果在指派问题上出现错误, 则经济会产生不稳定而离均衡点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