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因素等职业病诊断

合集下载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一)基本概念
频谱 由单一频率发出的声音称纯音(pure tone),例如音叉振动所发出的声音。但在日常 生活和工作环境中,绝大部分声音是由不同频率 组成的,称作复合音(complex tone)。声学 上把组成复合音的各种频率由低到高进行排列而 形成的连续频率谱称为频谱(frequency spectrum )。用频谱表示可以使声音的频率组 成变得更加直观。
声强、声强级(dB) 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 声波传播方向的单位面 积的声波能量
声压、声压级(dB)
声强不易测量,采用测
声压
声级、声级计(dB)
声级不同于声压级,声
级是通过滤波器经频率
计权后的声压级
响度级(方,phone)
(二)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长期接触一定强度的噪声,可以对人体产生 不良影响。此影响是全身性的,即除听觉系 统外,也可影响非听觉系统。噪声对人体产 生不良影响早期多为可逆性、生理性改变, 但长期接触强噪声,机体可出现不可逆的、 病理性损伤。
(一)基本概念
生产性噪声(Industrial noise) 在生产过程中产 生的频率和强度没有规律的、听起来使人感到厌 烦的声音,称为生产性噪声或工业噪声。
除此以外,还有交通噪声和生活噪声等。 噪声除了影响作业人员健康外,在噪声波及的范
围内,如办公楼和写字楼中的脑力劳动者,也可 受到影响,甚至造成危害,最常见的是干扰工作。
3.预防生产环境中物理因素危害的总原则 不是消除或代替,而是设法控制在一定
的范围和接触时间内(接触限值)。
8
三、噪声
噪声作业场景
9
(一)基本概念
声音(sound): 物体受到振动后,振动能在弹性介 质中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到达人耳引起的音响感觉。

职业病诊断的三个必要条件

职业病诊断的三个必要条件

职业病诊断的三个必要条件职业病是指因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中接触有害物质和有害因素,导致员工身体出现异常反应、疾病或损伤的一类疾病。

为了正确诊断职业病,需要满足以下三个必要条件:1. 职工与有害物质或有害因素的接触史:职业病的诊断首先要确认职工是否在工作环境中与有害物质或有害因素接触过,是否存在接触史。

有害物质包括化学物质、物理因素(如噪音、震动、辐射等)、生物因素等。

职工与这些有害物质或有害因素接触的时间、频率、剂量等都会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起到重要影响。

因此,在职业病的诊断中,必须详细了解职工的工作历史和工作环境,包括工作内容、工作岗位、工作时间、工作场所等,以确定职工是否与有害物质或有害因素接触。

2. 疾病的特异性:职业病的诊断要求疾病表现具有特异性。

即疾病的发生、发展和临床表现与特定的工作环境和有害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职业病通常有一些特定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特征性的发病方式和疾病进展规律。

例如,矽肺是一种与长期吸入二氧化硅粉尘有关的职业病,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

职业性听力损失是与长期暴露于高强度噪音中的工人有关的职业病,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和耳鸣。

因此,在诊断职业病时,必须根据疾病的特异性,结合职工的病史、症状、体征等进行综合分析。

3. 职业病诊断的排除法:职业病的诊断需要排除其他非职业因素引起的相似疾病。

有些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可能与职业病相似,但却是由于其他非职业因素引起的。

通过排除这些非职业因素引起的可能性,才能确保最终诊断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这就需要医生进行详细的病史收集和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职业病诊断的三个必要条件是:职工与有害物质或有害因素的接触史、疾病的特异性以及职业病诊断的排除法。

职业病诊断标准与职业健康监护

职业病诊断标准与职业健康监护
白界限值; 增补了治疗方案; 调整了致中毒性血液系统疾病的毒物种类。
医学ppt
18
职业性急性化学源性猝死诊断标准 (GBZ78-2010)
将职业性急性化学源性猝死诊断标准中急性二字删除;同时将 英文题目chemicals-related改为chemical-induced;
诊断标准章中将“高危环境作业”改为“意外暴露于极高浓度 化学物”,“呼吸骤停或心跳骤停”改为“心跳和呼吸骤停”;
嗜睡症状; 将中度中毒两项内容合并; 重度中毒中增加了昏迷条款; 删除了重度中毒可予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口服治
疗的条款。
医学ppt
20
职业性铊中毒诊断标准
(GBZ226-2010)
将GBZ64-2002和GBZ87-2002两标准合并为一个标准; 将GBZ64-2002中“观察对象”规范为“接触反应”; 删除GBZ87-2002中“观察对象” ; 急性铊中毒的分级标准由轻度、重度两级改为轻度、中度及重度三级; 增加“明显脱发、指(趾)甲米氏纹”为急性轻度中毒诊断条目之一; 运动功能障碍直接按照肌力分级描述; 删除急性和慢性重度中毒中有关神经肌电图作为诊断条件之一的条款; 删除慢性重度铊中毒中有关中毒性脑病和中毒性精神病条款; 神经肌电图的检查方法及判断标准由“见GBZ6-2002”改为“见GBZ76-
职业病待遇; 为职业病残疾等级评定提供依据。
医学ppt
10
职业病诊断标准的现状
为配合2002年5月开始实施的《职业病防治法》,根据新颁布的职业病目录, 已配套制定了诊断标准,并由卫生部批准实施。
截至2011年8月,已制定和修订的职业病及其相关标准共104个
1. 职业病基础标准3个[劳动能力鉴定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等级 (GB/T16180-2006)、职业病诊断标准名词术语(GBZ/T157-2009)和职 业病诊断编写的基本规定(GBZ/T 218-2009)]

职业病的认定

职业病的认定

职业病的认定职业病认定是指在确认患者所得的疾患与生产劳动直接相关的前提下,从患者的病因、病种和职业接触史等多方面规定职业病的资格条件。

依据《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凡有下列病症之一者,应被认定为职业病患者。

①职业中毒类。

包括以下各种类型: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乙基铅);汞及其化合物中毒;锰及其化合物中毒;镉及其化合物中毒;铍病;铊及其化合物中毒;钒及其化合物中毒;磷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砷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砷化氢);砷化氢中毒;氯气中毒;二氧化硫中毒;光气中毒;氨中毒;氮氧化物中毒;一氧化硫中毒;二硫化碳中毒;硫化氢中毒;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中毒;工业性氟病;氰及腈类化合物中毒;四乙基铅中毒;有机锡中毒;羰基镍中毒;苯中毒;甲苯中毒;二甲苯中毒;正己烷中毒;汽油中毒;有机氟聚化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中毒;二氯乙烷中毒;四氯化碳中毒;氯乙烯中毒;三氯乙烯中毒;氯丙烯中毒;氯丁二烯中毒;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不包括三硝基甲苯)中毒;三硝基甲苯中毒;甲醇中毒;酚中毒;五氯酚中毒;甲醛中毒;硫酸二甲酯中毒;丙烯酰胺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杀虫脒中毒;溴甲烷中毒;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根据《职业性中毒肝病诊断标准与处理原则》可以诊断的职业性中毒性肝病;根据《职业性急性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急性中毒。

职业中毒类职业病是由于长期接触职业性有毒物质,并且这些物质在人体内积累到一定浓度后所造成的。

职业中毒又有急性中毒、亚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之分。

②尘肺类。

包括: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炭墨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

尘肺类职业病的起因是劳动者长期工作在生产性微尘浓度较大的场所,吸入的粉尘在体内(肺部)沉淀所致。

其中危害最严重和危害最普遍的尘肺病分别是矽肺和煤工尘肺。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鉴定标准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鉴定标准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鉴定标准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鉴定标准一、引言工作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在工作中也可能会受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影响。

为了保护员工的健康,许多国家都制定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鉴定标准,以便监测和评估工作环境中的危害因素,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本文将探讨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鉴定标准的内容和重要性,并分享个人对这个主题的理解。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鉴定标准的内容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范围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粉尘、放射性物质、噪声、振动、温度、湿度、气压等多种因素。

在工作环境中,这些因素可能对员工的身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因此需要进行检测鉴定。

对于不同行业和工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范围也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估。

2.检测鉴定标准的制定针对不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相关部门会制定相应的检测鉴定标准。

这些标准通常包括了检测方法、仪器设备、检测指标和评定标准等内容,旨在确保检测鉴定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标准的制定还会参考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以确保国内标准的可操作性和国际接轨性。

3.检测鉴定的程序和要求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鉴定通常需要经过一系列程序和要求,包括现场调查、取样分析、数据处理和结果评定等环节。

检测鉴定的过程中还需要确保检测人员的专业技术和操作规范,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检测鉴定的结果也需要进行及时的通报和记录,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鉴定标准的重要性1.保护员工健康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鉴定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可以及时发现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

通过科学的检测鉴定,可以有效降低员工接触有害因素的风险,减少职业病的发生率,提升员工的工作生产力。

2.保障企业安全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鉴定标准的执行,也可以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

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因素,有助于减少事故的发生,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信誉。

物理因素职业病

物理因素职业病

热痉挛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好发于活动较多 的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尤以腓肠肌为著。常呈对称性。时而发作, 时而缓解。患者意识清,体温一般正常。

起病迅速,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昏、头痛、多汗、口渴、恶心、呕 吐,继而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律紊乱、轻度脱水,体温稍高 或正常。
防范原则
在预防职业性中暑方面,用人单位要加强作业场所 高温作业的管理,如合理设计工艺流程,改进生产设备 和劳动者的操作方法,避免其直接接触生产性热源,或 利用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对工作场所进行降温以及利用 水或导热系数小的材料进行隔热等。根据不同高温作业 的要求,用人单位要为高温作业劳动者配备防热面罩、 工作帽服、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用品,同时为高温作业 劳动者发放耐热保健饮料。对于夏季露天作业的劳动者, 用人单位应尽量安排早晚作业,使劳动者尽可能避开阳 光最强烈的时段。 职防专家也提醒,用人单位要安排高温作业劳动者 进行就业前和入暑前健康体检,凡患Ⅱ期及Ⅲ期高血压、 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慢性肾炎、未控制的甲亢、糖尿病 以及大面积皮肤疤痕等劳动者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手臂振动病是长期从事手传振动作业 而引起的以手部末梢循环和(或)手臂神 经功能障碍为主的疾病,并能引起手臂骨 关节-肌肉的损伤。属于全身性疾病,也可 累及肢体神经及运动功能。发病部位多在 上肢末端,典型表现为发作性手指变白。
生产作业分类




①操作锤打工具。如操作凿岩机、空气锤、 筛选机、风铲、捣固机和佛钉机等; ②手持转动工具,如操作电钻、风钻、喷砂 机、金刚砂抛光机和钻孔机等; ③使用固定轮转工具,如使用砂轮机抛光机、 球磨机和电锯等; ④驾驶交通运输车辆与使用农业机械,如驾 驶汽车、使用脱粒机。
清洁工
建筑工人

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我国已出台 《职业病防治 法》等多项法 律法规,为职 业病防治提供 了法律依据。
国家卫生健康 委员会负责制 定职业病防治 标准,规范职 业病诊断和治
疗。
各级政府应当 加强对职业病 防治工作的领 导,建立健全 职业病防治责
任制。
企业应当履行 职业病防治主 体责任,建立 健全职业病防 治管理制度。
职业卫生标准体系
02
素识别
粉尘类职业病危害因素
定义: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粉尘,如煤尘、水泥尘、石棉尘等 危害:长期吸入粉尘可导致尘肺病等职业病,严重影响劳动者健康 识别方法:观察作业环境,了解生产工艺流程,检查粉尘排放措施等 预防措施:加强通风排气,采用除尘设备,定期检测作业环境等
化学物质类职业病危害因素
个体防护措施
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耳塞等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职业病隐患 改善工作环境,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 加强职业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员工自我保护意识
健康监护和职业病诊断
健康监护:定期对员工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职业病早期症状
职业病诊断:通过专业医生对疑似职业病员工进行确诊,并提供相应治疗建议
职业卫生标准定义:为消除或控制职业危害因素,预防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对作业场所职 业危害因素进行识别、评估、控制等所制定的标准及其技术规范的总称。 标准体系构成:基础标准、方法标准、管理标准、产品标准和检测评价标准等。
制定原则:科学性、实用性、统一性、国际性。
作用:为职业卫生监管提供依据,为用人单位提供指导,为劳动者提供保护。

职业病危害因素定义
职业病危害因素 是指在工作过程 中产生或暴露于 工作环境中,对 劳动者健康造成 危害的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 包括化学因素、 物理因素、生物 因素和不良的劳 动环境条件等。

职业病诊断应当综合分析哪些因素

职业病诊断应当综合分析哪些因素

《职业病防治法》第42条规定,职业病诊断应当综合分析下列因素:
一是病人的职业史,即从事职业的种类以及从事每种职业的时间。

二是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和现场危害调查与评价。

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包括接触毒物的种类、浓度以及接触毒物时间。

现场危害调查与评价包括职业病防护设施运转状态及个人防护用品佩带情况、同一作业场所其他作业人员是否受到伤害或有类似表现,以及工作场所毒物检测与分析结果。

三是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结果等。

临床表现包括患者的症状与体征,根据其临床表现和患者的职业接触史及现场调查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实验室检查并作出相应的分析,如: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作用与病人的临床表现是否相符,接触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与疾病严重程度是否一致,接触危害因素的时间、方式与职业病发病规律是否相符,病人发病过程和(或)病情进展或出现的临床表现,与拟诊疾病的规律是否相符等等。

上述所列因素是职业病诊断的基本要素,任何职业病诊断都不得排除上述因素。

基于职业危害因素种类的多样性、职业危害因素对每一个体所产生的损害程度的差异性,以及职业病临床表现的复杂性等,职业病诊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职业病诊断必须由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定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

(2)职业病诊断机构必须遵守批准的职业病项目范围,如尘肺诊断、职业中毒诊断、职业性物理因素损伤疾病的诊断、职业性皮肤病的诊断、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诊断及职业性放射病的诊断等,不得超出规定的项目范围进行诊断。

(3)职业病诊断机构对上述所列因素依法进行综合分析后,没有证据否定职业病危害因素与病人临床表现之间的必然联系的,在排除其他疾病因素后应当诊断为职业病。

物理因素所致的职业中毒的诊断标准

物理因素所致的职业中毒的诊断标准

(三)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含职业性眼、耳鼻喉、口腔疾病)1、职业性噪声聋和爆震聋(1)总论噪声的定义(了解)噪声的分类(了解)噪声作业上岗前、在岗期间的职业禁忌证(掌握)噪声作业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必检项目(熟悉)(2)噪声的危害及主要临床表现噪声的主要危害(熟悉)听觉适应(熟悉)听觉疲劳(熟悉)职业性噪声听力损伤(掌握)职业性噪声聋的听力学特征(掌握)急性听损伤(又称爆震性耳聋)(掌握)急性听损伤的听力学特征(掌握)(3)职业性噪声聋和职业性爆震聋诊断诊断原则(掌握)诊断分级(掌握)处理原则(掌握)诊断步骤(掌握)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及单耳听阈加权值的计算(掌握)2、职业性眼病(1)总论职业性眼病的分类及概念(掌握)职业性眼病的主要致病因素(熟悉)(2)职业性眼病的主要临床表现职业性化学性眼灼伤的临床表现(熟悉)职业性急性电光性眼炎(紫外线角膜结膜炎)的临床表现(熟悉)职业性白内障的分类及临床表现(掌握)(3)职业性眼病的诊断3种职业性眼病的诊断原则(掌握)职业性化学性眼灼伤和职业性白内障的诊断分级(掌握) 3种职业病眼病的处理原则(熟悉)3、职业性铬鼻病(1)诊断原则(熟悉)(2)诊断分级(掌握)(3)处理原则(了解)(4)铬作业上岗前、在岗期间职业禁忌证(掌握)4、职业性牙酸蚀症(1)诊断原则(熟悉)(2)诊断分级(掌握)(3)处理原则(了解)(4)酸酐(酸雾)作业上岗前、在岗期间职业禁忌证(掌握)5、职业性中暑(1)高温作业上岗前、在岗期间职业禁忌证(掌握)(2)诊断原则(熟悉)(3)诊断分级(掌握)(4)处理原则(掌握)6、其他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1)职业性减压病(了解)(2)职业性高原病(了解)(3)职业性航空病(了解)(4)职业性冻伤(了解)(5)职业性手臂振动病(熟悉)。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标准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标准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标准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由于工作过程和工作条件产生的各种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工作者健康、引起职业病的因素。

根据危害因素的不同特点和作用方式,职业病危害因素可以分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和心理因素。

一、物理因素物理因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存在的空气污染、噪声、震动、光照强度和电离辐射等,直接对工作者的生理和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

常见的物理因素包括:1.1空气污染:如尘埃、有害气体等,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皮肤等造成危害;1.2噪声:长时间暴露在高强度噪声中,会导致听力受损、心血管系统疾病等;1.3震动:震动会对人体骨骼、血液循环、内脏器官等产生损害;1.4光照强度:强光照射对眼睛和皮肤产生不良影响;1.5电离辐射:如放射线,对人体组织和细胞造成损害。

二、化学因素化学因素是指工作环境中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直接或间接对工作者的生命和健康造成损害。

常见的化学因素包括:2.1有毒气体:如氨气、硫酸、硝酸等,对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产生危害;2.2有毒有害粉尘:如石棉、煤尘、铅尘等,对呼吸系统、皮肤等产生危害;2.3有毒有害液体:如重金属溶液、酸碱等,对皮肤、消化系统等产生危害;2.4有毒有害固体:如重金属、农药等,对皮肤、呼吸系统等产生危害;2.5急性、慢性中毒物质:如有机溶剂、酒精、毒药等,对中枢神经系统、内脏器官等产生危害。

三、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工作环境中存在的病原体、生物毒素等对工作者健康产生威胁的因素。

常见的生物因素包括:3.1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通过呼吸道、消化道、血液等途径感染人体,导致传染性疾病;3.2生物毒素:如霉菌毒素、蛇毒等,通过吸入、接触等途径进入人体,引起中毒。

四、人因因素人因因素是指由于个体的工作姿势、工作强度、工作时间等因素对工作者健康产生的影响。

常见的人因因素包括:4.1工作姿势不当: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容易导致肌肉骨骼疾病;4.2工作强度过大或过小:工作强度大会导致疲劳、神经衰弱,工作强度小会导致肌肉无力等;4.3工作时间长:长时间连续工作会导致疲劳、心理压力等。

职业病诊断、鉴定及报告制度

职业病诊断、鉴定及报告制度

职业病诊断、鉴定及报告制度一、概述在职业生涯中,人们可能会接触到某些化学物质、辐射、尘埃等,从而导致一些职业病。

职业病的发生对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就可能会对身体产生严重的后果。

因此,在现代社会中,建立职业病诊断、鉴定及报告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职业病诊断、鉴定及报告制度是指通过医院等机构对工人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职业病的鉴定和报告,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保障工人的身体健康。

二、职业病的类型职业病的类型非常多,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化学性职业病化学性职业病是指由于工作环境中存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导致工人产生疾病的一种职业病。

例如:铅中毒、砷中毒、汞中毒等。

2.物理性职业病物理性职业病是指由于工作环境中存在辐射、高温、低温、噪声等物理因素,导致工人产生疾病的一种职业病。

例如:放射性疾病、热伤害、低温病、聋病等。

3.生物性职业病生物性职业病是指由于工作环境中存在微生物、寄生虫等生物因素,导致工人产生疾病的一种职业病。

例如:炭疽、结核病、棉尘肺、花粉病等。

4.机械性职业病机械性职业病是指由于工作环境中存在振动、冲击、压迫等机械因素,导致工人产生疾病的一种职业病。

例如:尘肺病、手臂振动综合症、听力损伤等。

三、职业病的诊断和鉴定职业病的诊断和鉴定是通过临床检查、体检、化验等方法,对工人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以判定是否属于职业病,并对所患职业病的种类、程度等问题进行鉴定。

1.职业病的诊断职业病的诊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工作史、症状、体格检查等方法,对工人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判断是否存在职业病的症状;另一方面是通过相关的医学检测手段,确定病因,进一步确认职业病的具体种类。

2.职业病的鉴定职业病的鉴定是指结合患者的工作史、职业暴露史、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等相关资料,由职业病的专业机构或专门内科医生确定属于职业病的类型和性质。

四、职业病的报告和登记职业病的报告和登记是指国家或企业对职业病情况进行记录,了解职业病发生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保障工人身体健康。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2016版)2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2016版)2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2016版)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主要包括中暑、减压病、高原病、航空病、手臂振动病、激光所致眼(角膜、晶状体、视网膜)损伤、冻伤。

1.中暑
中暑是指暴露在高温环境中,机体未能作出适应性调节、或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产生的一系列急性疾病的统称,也称为急性热致疾病,主要表现为热痉挛、热晕厥、热衰竭等,严重时可发展为重症中暑,直接威胁人们的生命。

2.减压病
减压病旧称沉箱病、潜水员病。

是指人体在高气压环境下停留一定时间后,在转向正常气压时,因减压过速,气压降低幅度过大所引起的一种疾病。

3.高原病
长期生活在低海拔地区的人,快速进驻海拔3000m以上的高原地区后,人体的呼吸、循环、血液、内分泌及中枢神经系统在短时间内受缺氧及低压、寒冷、干燥、强紫外线等高原环境因素影响,出现头昏、头痛、恶心、呕吐等一系列综合征,称为高原病或高原适应不全症,或称高山病。

4.航空病
航空病是指由于航空飞行环境中的气压变化,所引起的航空性中耳炎、航空性鼻窦炎、变压性眩晕、高空减压病、肺气压伤等5种病,航空病是飞行环境中大气压力超长变化引起的一种物理性损伤,根据气压变化、损伤的部位和程度,可引起不同的临床表现,而对于航空病的患者来说,则可能出现其中一种或多种损伤表现。

5.手臂振动病
手臂振动病是长期从事手传振动作业而引起的以手部末梢循环和(或)手臂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的疾病,并可引起手、臂骨关节-肌肉的损伤。

其典型表现为振动性白指。

6.激光所致眼(角膜、晶状体、视网膜)损伤
1 / 2。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迅速生成气泡,造成严重后果。
发病机制(2)
在脂肪较少、血管分布较多的组织中,
气泡多在血管内形成而造成栓塞,引起
一系列症状。
脂肪较多、血管分布较少的组织中,气 泡多积聚于血管壁外,产生压迫症状。
临床表现
急性减压病大多数在数小时内发病,一般减压愈快,症状 出现愈早,病情也愈重。 (1)皮肤:出现较早较多的症状为奇痒,主要由于气泡对 皮下感觉神经末梢直接刺激所致。 (2)肌肉、关节、骨骼系统:关节痛迫使患者关节呈半屈 曲状态,称“屈肢症(bends)”。 (3)神经系统:大多发生在供血差的脊髓,可产生截瘫、 四肢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及直肠、膀胱功能麻痹等。 (4)循环呼吸系统:血循环中有大量气泡栓塞; (5)其他
诊断--职业性减压病诊断标准 (GBZ24-2002)
(1)急性减压病
(2)减压性骨坏死
处理原则
对减压病的;惟一根治手段是及时加 压治疗以消除气泡。将患者送人特制的加 压舱内,升高舱内气压到作业时的程度, 停留一段时间,待患者症状消失后,再按 规定逐渐减至常压,然后出舱。
预防
• (1)技术革新 • (2)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 (3)保健措施:
出汗导致血浓缩,血粘,有效循环血量降低
工作肌群需要足够血液灌注
2)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不变,脉压差大
是高温作业工人生理性适应表现
消化系统
消化腺分泌功能减弱,消化酶的活性降低, 胃液酸度降低 胃肠蠕动差,吸收、排空速度降低 唾液分泌减少,淀粉酶活性降低 消化道血流量少,影响营养吸收 大量饮水胃液稀释加重消化道负担
广义:凡是使人感到厌烦或不需要的声音
狭义:生产性噪声
声频(20 ~ 20000 Hz)
次声 超声

6大职业病种类的检查项目

6大职业病种类的检查项目

6⼤职业病种类的检查项⽬国家规定的六⼤职业病种类1、接触粉尘类;2、接触化学因素类;3、接触物理因素类;4、接触⽣物因素类;5、接触放射因素类;6、其他类(特殊作业等)。

6⼤职业病种类健康体检项⽬说明【体检对象规定】1、筛查职业禁忌⼈员,以避免职业禁忌⼈员从事其健康状况不允许从事的作业;2、为作业者留下健康状况的本底资料,以便以后动态观察其健康状况的变化。

3、有毒有害作业⼈员在岗期间的定期健康体检。

【职业与检查项⽬】1、粉尘和接触烟⽓作业体检内容:内科常规检查,五官,⼼电图,肝功能,⾎、尿常规,⾼千伏胸⽚,肺功能。

2、粉尘(铜烟)+噪声作业体检内容:内科常规检查,五官,⼼电图,肝功能,⾎、尿常规,⾼千伏胸⽚,肺功能、纯⾳听⼒。

3、化学物(化学、溶剂、粘合剂)体检内容:内科常规检查,五官,⼼电图,肝功能,⾎、尿常规,⾼千伏DR拍⽚,B超(肝胆脾胰双肾)。

4、噪声作业(⽆粉尘,含⾼温)体检内容:内科常规检查,五官,⼼电图,肝功能,⾎、尿常规,⾼千伏DR拍⽚,纯⾳听⼒。

5、铅(锡)体检内容:内科常规检查,五官,⼼电图,肝功能,⾎、尿常规,⾼千伏DR拍⽚,B超,⾎铅。

6、电⼯、叉车⼯体检内容:内科常规检查,⼼电图,肝功能,⾎、尿常规,⾼千伏DR拍⽚,⾊觉。

7、⼀般作业体检内容:内科常规检查,⾎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千伏DR拍⽚,⼼电图。

【体检周期】存在职业危害的⽣产经营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技术服务机构,每年⾄少进⾏⼀次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每三年⾄少进⾏⼀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

定期检测、评价结果应当存⼊本单位的职业危害防治档案,向从业⼈员公布,并向所在地安全⽣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职业病体检系统与体检医院介绍职业健康检查不同于⼀般健康检查,有其特定的法律地位和法律作⽤,它针对性强、特殊性强、政策性强,并且不是所有医院都能进⾏的。

只有可提供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服务活动的体检机构能胜任。

因此职业病体检中⼼要有⼀套跟普通体检中⼼不⼀样的系统。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概述与化学因素相比物理因素特点:①作业场所常见的物理因素,除了激光是人工产生以外,其他因素在自然界均有存在②每一种物理因素都有特点的物理参数③作业场所存在的物理因素一般有明确的来源④工作场所空间中物理因素的强度一般是不均匀的,多以发生装置为中心向四周传播⑤有些物理因素可有连续波和脉冲波,性质的不同,对人体危害的程度有所不同⑥在许多情况下,物理因素对人体危害的程度与物理参数不呈直线相关关系⑦研究物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和机体的是适应范围⑧除进入体内的放射性物质外,绝大多数物理因素在脱离接触后体内无残留,所以治疗不需要采用“驱除”或“排出”的方法。

不良气象条件高温作业一、高温生产环境中的气象条件及其特点1.气温:大气温度、太阳辐射、生产性热源、人体散热、二次热源2.气湿:高气湿(相对湿度在80%以上)——多见于纺织印染、造纸、潮湿的矿井和隧道等低气湿(相对湿度低于30%)——多见于冬季高温车间。

3.气流:外界风速和热源。

室内外温差愈大,产生的气流也越强。

4.热辐射正辐射:周围物体表面温度超过人体表面温度时,周围物体表面向人体发放热辐射而使人体受热。

负辐射:周围物体表面温度低于人体表面温度时,人体表面则向周围物体辐射散热。

热原辐射的能量(E)大小取决于辐射源的温度,并与其绝对温度(T)的4次方成正比(E=KT4)。

K为热辐射系数。

热辐射能量与辐射源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热辐射强度的单位:(J/cm².min)二、高温作业的类型与职业接触高温作业:指工作地点有生产性热源,以本地区夏季室外平均温度为参照基础(夏季室外通风计算温度),工作地点的气温高于室外2℃或2℃以上的作业。

一般将热源散热大于23W/m³的车间称为高温车间或热车间。

夏季室外通风计算温度:历年最热月每日下午1点或2点测得的气温均值。

3个基本类型1.高温、强热辐射作业:特点为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相对湿度低。

冶金工业、机械制造工业、使用炉窑工业、使用锅炉2.高温、高湿作业:特点为高气温、气湿,而热辐射强度不大。

确定职业病具备的五个条件

确定职业病具备的五个条件

确定职业病具备的五个条件职业病是指在特定职业环境中,由于长期接触某种有害因素而导致的一类特定疾病。

为了确定一个疾病是否属于职业病,需要满足以下五个条件:1.与某种特定职业环境相关:职业病是与特定职业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

有害因素可以是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以及职业心理因素等。

只有在特定职业环境中长期接触这些有害因素,才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发生。

2.存在明确的因果关系:确定一个疾病是否是职业病,需要有明确的因果关系证据。

这意味着长期接触特定职业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能够导致特定的疾病发生。

这种因果关系需要通过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病例对照研究等科学研究方法来确定。

3.存在充分的暴露量:职业病的发生需要存在充分的暴露量。

也就是说,只有在长期接触高浓度或高强度的有害因素时,才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发生。

暴露量的大小与职业病的发生风险密切相关,通常需要通过测量和评估暴露量来确定。

4.存在一定的潜伏期:职业病的发生通常需要存在一定的潜伏期。

潜伏期是指接触有害因素后,疾病发生前的一段时间。

这段时间可能长短不一,取决于具体的疾病类型和个体的感受性。

在潜伏期内,疾病并不一定能够被及时发现和诊断。

5.与职业相关的特定疾病:确定一个疾病是否是职业病,需要与特定职业相关的特定疾病进行对比。

也就是说,这种疾病在非职业暴露人群中发生的几率要低于在职业暴露人群中的发生几率。

只有通过对比分析,才能确定该疾病与特定职业环境有明显的关联。

综上所述,要确定一个疾病是否属于职业病,需要满足与特定职业环境相关、存在明确的因果关系、存在充分的暴露量、存在一定的潜伏期以及与职业相关的特定疾病这五个条件。

只有当这些条件都被满足时,才能确诊为职业病,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保障职业健康和劳动者的权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因素等其它职业病诊断
公共卫生科吴爱民
一、概述
1、定义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所称的定义,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2002年4月18日公布的职业病目录范围有尘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肿瘤、其他职业病计十类、115种。

物理因素等其它职业病概指除尘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中毒外的职业病。

2、职业病特点
职业病与其他疾病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
(1)病因明确。

职业病一般是由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

(2)发病与劳动条件密切相关。

发病与否及发病时间的早与迟往往取决于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时间、数量。

劳动强度大、作业场所环境恶劣是导致职业病发病的根本原因。

(3)具有群体性发病的特征。

在同一作业环境下,多是同
时或先后出现一批相同的职业病患者,很少出现仅有个别人发病的情况。

(4)具有临床特征。

同一种职业病在发病时间、临床表现、病程进展上往往具有特定的表现。

(5)职业病的范围日趋扩大。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国家经济实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职业病将被发现。

(6)已经被发现的职业病可以预防或减少。

对已经发现的职业病的预防或减少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国家和用人单位对预防或减少职业病的预防(治疗)措施的投入力量大小。

3、职业性有害因素
劳动者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对自身健康和劳动能力可能产生影响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可以分为四大类: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其它因素。

二、职业性中暑诊断
中暑先兆(观察对象)是指在高温作业场所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职业性中暑是在高温作业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一)诊断原则
根据高温作业人员的职业史(主要指工作时的气象条件)及体温升高、肌痉挛或晕厥等主要临床表现,排除其他类似的疾
— 2 —
病,可诊断为职业性中暑。

中暑先兆
中暑先兆(观察对象)是指在高温作业场所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诊断及分级标准
轻症中暑
轻症中暑除中暑先兆的症状加重外,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快速等表现,体温升高至38.5℃以上。

重症中暑
重症中暑可分为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型,也可出现混合型。

热射病
热射病(包括日射病)亦称中暑性高热,其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以上,疾病早期大量出汗,继之“无汗”,可伴有皮肤干热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

热痉挛
热痉挛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

好发于活动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尤以腓肠肌为著。

常呈对称性。

时而发作,时而缓解。

患者意识清,体温一般正常。

热衰竭
起病迅速,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昏、头痛、多汗、口渴、恶
— 3 —
心、呕吐,继而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律紊乱、轻度脱水,体温稍高或正常。

三、手臂振动病诊断标准
手臂振动病是长期从事手传振动作业而引起的以手部末梢循环和/或手臂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的疾病,并能引起手臂骨关节-肌肉的损伤。

其典型表现为振动性白指。

(一)诊断原则:具有长期从事手传振动作业的职业史,出现手臂振动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结合末梢循环功能、周围神经功能检查,参考作业环境的劳动卫生学调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排除其他病因所致类似疾病,方可诊断。

(二)观察对象
具有长期从事手传振动作业的职业史,出现手麻、手胀、手痛、手掌多汗、手臂无力和关节疼痛等症状,并具有下列表现之一者:
a)手部冷水复温试验复温时间延长或复温率降低(见附录B);
b)指端振动觉和手指痛觉减退(见附录C);
(三)诊断及分级标准
1 、轻度手臂振动病
具有下列表现之一者:
a)白指发作累及手指的指尖部位,未超出远端指节的范围,遇冷时偶尔发作;
— 4 —
b)手部痛觉、振动觉明显减退或手指关节肿胀、变形,经神经-肌电图检查出现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或远端潜伏时延长。

2 、中度手臂振动病
具有下列表现之一者:
a)白指发作累及手指的远端指节和中间指节(偶见近端指节),常在冬季发作;
b)手部肌肉轻度萎缩,神经-肌电图检查出现神经源性损害。

3、重度手臂振动病
具有下列表现之一者:
a)白指发作累及多数手指的所有指节,甚至累及全手,经常发作,严重者可出现指端坏疽;
b)手部肌肉明显萎缩或出现“鹰爪样”手部畸形,严重影响手部功能。

四、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
职业性噪声聋是人们在工作过程中,由于长期接触噪声而发生的一种进行性的感音性听觉损伤。

(一)诊断原则
根据明确的职业噪声接触史,有自觉的听力损失或耳鸣的症状,纯音测听为感音性聋,结合动态观察现场卫生学调查,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听力损失,即可诊断。

(二)诊断及分级标准
— 5 —
1、正常:按附录A的A1章在N1、N2区即各频率听力损失均≤25dB。

2、观察对象:按附录A的A1章听力损失分Ⅰ~Ⅴ级。

a.Ⅰ级:N1+A
b.Ⅱ级:N1+B或D+A
c.Ⅲ级:N1+C或D+B
d.Ⅳ级:D+C
e.Ⅴ级:E+B或E+C
3、任一耳听力损失达Ⅴ级者,按附录A的A2章计算双耳平均听阈,评定听力损伤及噪声聋
4、如不具备条件,凡高频(3000,4000,6000Hz)任一频率听力下降≥30dB,可按附录A的A2章直接计算双耳平均听阈,评定听力损伤及噪声聋。

a.轻度听力损伤 26~40dB
b.中度听力损伤 41~55dB
c.重度听力损伤 56~70dB
d.噪声聋 71~90dB
— 6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