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及防护

合集下载

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

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

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2023-11-10•职业病概述•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职业病危害因素与防护措施•职业健康监护与个人防护•职业病防治案例分析•总结与展望01职业病概述定义分类定义与分类常见职业病的症状与危害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如炭疽、布氏杆菌病等,由接触致病微生物引起。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如噪声聋、手臂振动病等,由长时间接触噪声、振动等物理因素引起。

因接触有毒物质而引起的中毒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等。

长期吸入粉尘导致肺部纤维化,职业性放射性疾病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如铀、镭等,可能导致皮肤损伤、血液疾病等。

职业病防治的重要性03020102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国家职业病防治法规概述职业病防治法的主要内容职业病防治法的实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诊断与鉴定制度职业病诊断机构当事人或者用人单位可以向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或者医疗卫生机构申请职业病诊断,并提交相关资料。

职业病诊断程序职业病鉴定程序03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与处理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与应急救援01职业病危害事故等级划分02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03职业病危害因素与防护措施粉尘类职业病的危害与防护危害接触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如苯、甲苯等,可导致中毒、过敏、烧伤等多种伤害。

总结词化学物质类职业病危害多样,需关注个人防护和工作环境。

防护措施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防护服、眼镜等;定期检测工作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浓度。

化学物质类职业病的危害与防护物理因素类职业病的危害与防护生物因素类职业病的危害与防护总结词生物因素类职业病以传染病为主,需注意个人卫生和防疫措施。

危害接触致病微生物、病毒等可导致传染病传播。

防护措施加强个人卫生习惯,注意环境卫生;定期检查身体,及时发现并治疗职业病。

04职业健康监护与个人防护职业健康监护概述职业健康监护的定义01职业健康监护的目的02职业健康监护的内容03个人防护用品的定义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个人防护用品的维护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与维护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定义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管理与应用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管理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应用05职业病防治案例分析某水泥厂粉尘危害案例分析总结词某水泥厂因未能有效控制粉尘危害,导致工人患上职业病。

职业病危害因素影响及相关防护措施培训资料

职业病危害因素影响及相关防护措施培训资料

职业病危害因素影响及相关防护措施培训资料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长期暴露于一定的危害因素下,可能导致职工患上的各种疾病。

职业病的危害因素主要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人因因素等。

在进行相关工作时,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以下是关于职业病危害因素及相关防护措施的培训资料。

一、化学因素的职业病危害及相关防护措施化学因素主要包括有毒物质、有害气体、粉尘等。

在接触这些化学物质时,可引起中毒、过敏、损害内脏器官等健康问题。

1.有毒物质的职业病危害及相应防护措施有毒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溶剂等,接触过多会导致急性中毒、慢性中毒等。

相关防护措施包括:(1)采取常规的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护服、手套、口罩等。

(2)控制作业环境,进行有效的通风换气。

(3)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中毒症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2.有害气体的职业病危害及相应防护措施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对人体健康有害。

相关防护措施包括:(1)建立有效的通风系统,排除室内有害气体。

(2)采用气体检测仪等设备,随时检测室内气体浓度。

(3)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如呼吸器等。

二、物理因素的职业病危害及相关防护措施物理因素主要包括噪音、振动、辐射等。

长期暴露于这些因素下,容易导致耳聋、震颤病、放射性损害等。

1.噪音的职业病危害及相应防护措施长时间暴露于高噪音环境下会引发聋哑症等问题。

相关防护措施包括:(1)对于高噪音环境,应建立隔音措施,减少噪音的传播。

(2)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如耳塞、耳罩等。

2.振动的职业病危害及相应防护措施持续接触振动会导致手臂震颤病、腰椎损伤等。

相关防护措施包括:(1)对于振动设备,应采用减振措施。

(2)限制长时间使用手持振动工具,采取轮班制度。

3.辐射的职业病危害及相应防护措施长时间暴露于辐射下会导致放射性损害、癌症等健康问题。

相关防护措施包括:(1)通过屏蔽或隔离措施,减少辐射的暴露。

(2)按照标准操作程序,采用防护装备。

三、生物因素的职业病危害及相关防护措施生物因素主要包括病原体、致病微生物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性及防护措施

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性及防护措施

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性及防护措施职业病是指因长期从事其中一种职业或特定工作环境导致的疾病。

职业病的危害因素主要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和心理因素。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危害因素的具体内容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

物理因素主要包括噪声、震动、辐射和温度等。

噪声是一种常见的物理因素,高强度的噪声会导致听力损害,并可能引起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疾病。

预防噪声危害可以采取隔音措施、佩戴耳塞或耳罩等个体防护措施。

震动是指机器设备造成的振动,长期接触震动会引起手臂、脊柱和内脏等方面的损伤。

防护措施包括加装减震装置、改进工作技术、合理安排工作等措施。

辐射是指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的危害,如X射线、紫外线、粒子辐射等。

防护措施包括加强辐射源的封闭和屏蔽、规范操作规程、佩戴防护设备等。

高温、低温和高压等极端温度和压力也会造成人体伤害,预防措施包括合理的工作时间和休息间隔、改善工作环境等。

化学因素是指在工作中接触到的各种化学物质,如有机溶剂、重金属、农药等。

这些化学物质可能进入人体,引起急、慢性中毒和致畸。

防护措施主要包括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和标识、加强通风换气、使用个体防护装备等。

生物因素主要包括微生物、病原体和动植物等。

职业性感染是生物因素的主要危害。

接触病人、动物、垃圾处理等工作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预防措施包括严格遵守个人防护要求、加强卫生和消毒措施等。

心理因素是指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对人的心理状态产生的影响。

长期的心理压力和紧张工作环境可能导致工作压力大、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

预防措施主要包括改良工作环境、推行工作休息制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等。

职业病危害与防护措施

职业病危害与防护措施

职业病危害与防护措施引言职业病是在特定工作岗位上长期暴露于某种有害因素下导致的健康问题。

职业病危害不仅对工作者自身健康带来重大风险,也对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员工稳定性造成负面影响。

为了保障工作者的健康和安全,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职业病危害类型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以帮助工作者了解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1. 职业病危害类型1.1. 物理因素物理因素包括噪声、振动、辐射等,这些因素可能对工作者的听力、骨骼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以下是具体的物理因素和相应的防护措施:•噪声:在高噪声环境中工作可能导致听力损失。

为了预防噪声伤害,工作者应佩戴合适的耳塞或耳罩,并控制噪声源的音量。

•振动:长期接触振动可能导致手臂、手指和背部问题。

工作者应使用带有减振装置的工具,并定期休息以缓解振动造成的负面效应。

•辐射:长期暴露于电离辐射、紫外线辐射等可能导致癌症和其他健康问题。

工作者应穿戴合适的防护服和防护眼镜,避免直接接触辐射源。

1.2. 化学因素许多工作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可能对工作者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化学因素和相应的防护措施:•毒性气体和蒸汽:工作者应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工作,并戴上合适的呼吸防护设备。

•有害液体和固体:工作者应穿戴防护手套、工作服和防护眼镜,以避免皮肤接触和吸入有害物质。

•腐蚀性物质:接触腐蚀性物质可能导致皮肤损伤。

工作者应穿戴防护服和防护手套,并避免接触这些物质。

1.3. 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包括细菌、病毒、霉菌等微生物。

以下是常见的生物因素和相应的防护措施:•病原体:在与病原体接触时,工作者应遵循正确的洗手和消毒程序,并正确佩戴口罩和手套。

•有害生物:在农业、食品加工等行业,与有害生物接触是常见的。

工作者应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手套、工作服和面具。

2. 防护措施为了防范职业病危害,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护措施:•工作环境改善: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如增加通风设备、减少噪音等,来最大程度减少危害因素的影响。

化验室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范措施

化验室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范措施

化验室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范措施化验室是进行各种化学实验和分析的地方,其工作中涉及到大量的化学物质和有害因素,容易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了解非常重要。

一、化验室职业病危害因素1. 化学因素化验室中使用的化学试剂种类繁多,包括酸、碱、溶剂、重金属等。

这些化学物质对人体有一定的毒性,长时间接触可能会引发中毒、肝脏损伤、神经系统损伤等疾病。

2. 物理因素化验室中的物理因素主要包括噪声、震动、辐射等。

长时间暴露在高强度噪声环境中,可能导致听力损伤;频繁接触紫外线、激光等辐射,可能导致皮肤病、白内障等疾病。

3. 生物因素化验室中可能存在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

如果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没有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可能导致感染疾病。

4. 心理因素化验室工作往往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长时间从事该项工作可能导致心理压力大、疲劳等现象。

二、化验室职业病防范措施1. 化学因素防范措施(1)加强化学试剂的管理,建立完善的化学品清单,明确化学品的性质、用途、储存条件等。

(2)工作人员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应严格按照实验规程和操作规程进行,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服、手套、护目镜等。

(3)加强通风,确保实验室内空气流通,降低化学物质浓度。

2. 物理因素防范措施(1)控制噪声污染,合理布局实验室,避免噪声源与工作人员直接接触。

(2)对于紫外线、激光等辐射,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使用防护屏、佩戴防护眼镜等。

3. 生物因素防范措施(1)加强生物安全防护,对实验动物、病原微生物等进行严格管理,避免交叉感染。

(2)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发现疾病及时治疗。

4. 心理因素防范措施(1)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工作。

(2)加强心理辅导,帮助工作人员应对工作中的压力,提高心理素质。

三、化验室职业病防治建议1. 加强化验室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和评估,确保工作人员了解工作中可能面临的危害。

2. 建立完善的化验室管理制度,确保实验操作规范、安全。

职业危害因素控制措施

职业危害因素控制措施

职业危害因素控制措施1.物理因素控制措施:物理因素包括噪声、振动、辐射、温度等。

对于噪声和振动,在施工或生产现场可以通过隔离噪声源或振动源来减少噪声和振动的传播,同时职工可以配备个人防护设备如耳塞或耳罩来减少噪声对耳朵的伤害。

对于辐射,可以加装屏蔽罩或采取合理的防护措施减少辐射的暴露。

对于温度,可以控制环境温度或选择合适的工作服装进行防护。

2.化学因素控制措施:化学危害因素包括有毒气体、酸碱、有毒物质等。

对于有毒气体的防护,可以提供合适的通风设备或导入新鲜空气以稀释有毒气体的浓度。

对于酸碱和有毒物质,可以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防毒面具等,同时确保工作场所有清晰可见的标示和警示符号。

3.生物因素控制措施:生物因素包括病原菌、病毒、真菌等。

在医疗、实验室等环境中,应建立相应的防护设施如生物安全柜、防护服等,同时对职工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对生物危害的认识和防护措施的采取。

4.人体工效学控制措施:人体工效学是研究人体与工作环境的适应关系,通过合理设计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减少对人体的不良影响。

例如,合理设置工作台高度、椅子高度、电脑显示器高度等,以减少颈椎、腰椎等部位的负担,提高工作舒适度。

同时,提供工作间隔或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工作造成疲劳。

5.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措施: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粉尘、毒物、放射物质、噪声等。

针对不同类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以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对于粉尘,可以通过湿式除尘、通风系统和个人防护装备来减少粉尘的吸入。

对于毒物,可以采取局部通风、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装备来减少毒物的接触。

对于放射物质,可以设置屏蔽和隔离装置来减少放射物质的暴露。

对于噪声,可以采取隔音措施和个人防护装备来减少噪声对听觉系统的损害。

综上所述,职业危害因素控制措施的目标是减少职工受到危害的可能性,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针对不同的职业危害因素,可以采取适当的防护和控制措施,包括物理因素的隔离和个人防护、化学因素的通风和防护装备、生物因素的防护设施和培训、人体工效学的合理设计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等。

职业健康宣传材料常见有害因素危害及防护

职业健康宣传材料常见有害因素危害及防护

职业健康宣传材料常见有害因素危害及防护亲爱的大家: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职业健康问题也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让大家对职业健康有更深入的了解,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常见的有害因素危害及防护方法。

希望通过这份宣传材料,能够为大家的工作生活带来一些帮助。

物理因素是指空气温度、噪音、辐射、震动等因素对人体产生的危害。

长期暴露在高温环境下会导致中暑、皮肤病等健康问题。

而高噪音环境则会造成听力损害、睡眠障碍等。

辐射和震动也会对人体产生不可逆的伤害。

应对这些危害,我们需要采取一些防护措施。

在高温环境下,我们应该注意控制室内温度、增加水分摄入,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之下。

对于高噪音工作环境,要戴上适当的耳塞或耳罩,减少噪音对听力的影响。

对于辐射和震动,我们需要做好个人防护工作,选择安全可靠的办法来减少危害。

化学因素是指常见的有毒化学物质对人体的危害。

例如,氨气回收工人易患硫磺酸烟雾中毒,农药生产人员易受到农药的毒害等。

长期接触这些有毒化学物质会对人体的呼吸、消化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等产生不可逆的损害。

为了预防化学有害因素的危害,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化学品的性质和毒性,并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防护面具等。

其次,在操作化学品时,应确保有良好的通风条件,避免化学物质直接接触皮肤或吸入到肺部。

生物因素是指微生物、寄生虫等生物对人体的危害。

例如,医护人员易受到病原菌和疾病传播的威胁,农业从业者易感染寄生虫等。

接触这些生物因素会引发传染病,损害人体健康。

为了防止生物因素的危害,我们需要注意个人卫生和接种疫苗等预防措施。

同时,我们需要加强工作场所的清洁和消毒,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健康检测。

心理因素是指工作中的压力、紧张和冲突等因素对人体心理健康产生的不良影响。

长期的工作压力会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的发生。

为了预防心理因素的危害,我们需要调整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保持积极的心态。

可以通过进行适当的休闲活动、参与运动、与亲友交流等方式来缓解工作压力。

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

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

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1. 引言职业危害是指在从事某种职业活动时,由于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和工作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因素所产生的身体和心理损害。

职业危害的存在对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了解职业危害及其预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2. 常见的职业危害2.1 物理性危害•噪音:长期处于高噪音环境下工作会引起听力损害。

预防方法包括戴耳塞或耳罩、合理调整工作环境噪音水平等。

•振动:频繁接触强力振动会引起手臂、手腕、肩膀等部位的振动伤害。

预防方法包括使用带有减振器的工具、减少振动暴露时间等。

•辐射:长期暴露在放射性辐射源旁会对健康产生不可逆的影响。

预防方法包括加强防护措施、控制辐射源的使用等。

2.2 化学性危害•挥发性有机物:吸入大量挥发性有机物会对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产生损害。

预防方法包括使用合适的防护设备、提供通风系统等。

•重金属:长期接触重金属会对肝脏、肾脏等内脏器官产生毒性。

预防措施包括注意个人卫生和工作环境的清洁、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等。

•有害气体:与有害气体接触会对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损害。

预防措施包括使用合适的气体防护设备、提供通风系统等。

2.3 生物性危害•病原体:与病原体接触会导致传染疾病的发生。

预防措施包括佩戴个人防护设备、加强个人卫生等。

3. 职业危害的预防措施3.1 个体防护•使用合适的个人防护设备,如防尘口罩、耳塞等。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洗澡等。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可能的职业病。

3.2 工作环境改善•控制噪音、振动等物理性危害源的产生,如增设隔声物、减振器等。

•加强通风设备的使用,保持空气流通,降低有害气体的浓度。

•建立合理的工作制度,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

3.3 岗位培训和教育•向从业人员提供相关的职业危害知识培训,提高职业危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定期举办应急演练,提高从业人员的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4 个人行为和习惯改变•吸烟和酗酒会加重职业危害对身体的影响,应尽量戒烟和限制酒量。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讲义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讲义

高原肺水肿
由于高原低氧环境下肺部液 体过多积聚,导致咳嗽、呼 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危 及生命。
高原脑水肿
由于高原低氧环境下脑部液 体过多积聚,导致头痛、呕 吐、意识障碍等症状,严重 时可危及生命。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由于高原低氧环境下红细胞 过度增生,导致血液黏稠度 增加,引起头痛、乏力等症 状。
气压变化所致职业病
长时间暴露于低温环境下,导致皮肤和皮 下组织受到损伤,出现水疱、溃疡、坏死 等严重后果。
寒冷性荨麻疹
雷诺现象
由于寒冷刺激引起皮肤出现风团、瘙痒等 症状,通常在温暖环境中自行消退。
由于寒冷或情绪激动引起手指或足趾远端 皮肤苍白、青紫、潮红等变化,可伴有疼 痛和感觉异常。
高原病
高原反应
由于急速进入高原,出现头 痛、恶心、呕吐、乏力等症 状,通常在数小时至数天内 适应后缓解。
高温对人体的影响
体温调节
高温环境下,人体需要通过出汗等方式来散 热,维持正常体温。
呼吸系统
高温可能导致呼吸急促、缺氧等症状,影响 呼吸功能。
心血管系统
高温可能导致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增加心 血管负担。
消化系统
高温可能导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影响营养摄入。
预防与治疗措施
预防措施
加强通风、降低工作场所温度、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提供足 够的饮用水和休息时间等。
航空病
在高空飞行中,气压降低导致体内氧 气分压下降,出现头痛、耳痛、耳鸣 等症状。
潜水病
在水下潜水过程中,随着水深增加, 气压增大导致体内氮气过饱和,出现 关节疼痛、胸痛等症状。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讲义

职业危害(物理因素)

职业危害(物理因素)

冻伤
低温症
低温环境下人体局部或全身暴露在寒冷环 境中时间过长,可引起冻伤,表现为皮肤 红肿、水疱、溃疡等。
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可引起人体体温降低 ,出现寒战、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等症状 ,严重者可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CHAPTER 04
物理因素职业危害识别与评 估
识别方法与步骤
现场调查
了解工作场所的物理环境因素,如噪声、振动、辐射等。
分析物理因素对职业人群的危害程度 提高职业人群对物理因素危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汇报范围
常见的职业危害物理因素 种类
预防和减少物理因素危害 的措施
物理因素对职业人群的危 害表现
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CHAPTER 02
物理因素职业危害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物理因素职业危害是指工作场所中存 在的各种物理因素(如噪声、振动、 高温、低温、辐射等)对劳动者身体 健康产生的不良影响。
CHAPTER 03
常见物理因素职业危害
噪声危害
听力损伤
长期接触高强度噪声可导致听力下降,甚至引发 噪声性耳聋。
生理反应
噪声可引起人体一系列生理反应,如头痛、失眠 、心悸、烦躁等。
工作效率下降
噪声干扰使人的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工作效率降 低。
振动危害
手部振动病
01
长期使用振动工具可引起手部末梢血管和神经病变,导致手部
危害辨识
根据物理因素的特点,识别可能对工作人员产生危害的因素。
暴露评估
评估工作人员在物理因素暴露下的程度和时间。
评估指标与等级划分
评估指标
根据物理因素的特性,制定相应的评估指标,如声级、振动加速度 、辐射剂量等。
等级划分

职业危害因素的危害和防护

职业危害因素的危害和防护

职业危害防护的方法和措施
1
隔离
将作业人员与有毒、有害的物质和作业环境隔离开来,如封闭作业区域、防护屏障、机械化 作业等。
2
通风Biblioteka 通过机械或自然通风的方式将污染的空气排出,新鲜空气进入,保证室内的温度、湿度等环 境指标稳定。
3
个体防护
佩戴防护用品,如防护眼镜、防护口罩、防护服、手套等。
个体防护和集体防护的区别
长期暴露于高强度的噪声环境中会引起听力下降、
化学品
化学品对皮肤和粘膜的刺激及可能导致的慢性毒性
常见的工作环境危害因素
1 建筑工地
高处作业、材料储存、人员密集、粉尘、噪 声等因素给工人带来危害。
2 医疗机构
医护人员长时间注视病患、手术室内的辐射、 工作环境感染等都需要注意预防。
3 餐饮业
油烟、热量、刀具等都对工作者造成了不可 忽视的身体伤害。
职业危害因素的危害和防 护
了解职业危害的严重性以及如何防范成为保障身体健康的第一步,让我们一 起深入探讨危害因素。
职业危害因素的定义和分类
定义
指职业活动环境中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等因 素,对人的健康和安全产生不利影响。
物理因素
包括噪声、辐射、振动、气压、温度和湿度等因 素。
分类
根据职业活动环境的不同,职业危害因素可分为 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和心理因素。
4 私家车驾驶
过长的驾车时间,紧张的情绪会给驾车人带 来不良影响,如颈椎病、心理问题等。
职业危害防护的原则
预防优先
从源头上消除和减轻危害因素 的产生和影响,包括采用安全 的技术、生产与工艺等。
全员参与
发挥职工在预防危害因素方面 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健全 职业健康档案,定期进行检查 等。

物理因素危害的控制技术

物理因素危害的控制技术

(4)改善作业环境,加强个体防护及健康监护。
三、辐射
(一)非电离辐射的来源与防护 1.非电离辐射的来源及其危害
(1)射频辐射。
(2)红外线辐射。
(3)紫外线辐射。 (4)激光。
2.非电离辐射的控制与防护
主要防护措施有场源屏蔽、距离防护和合理布 局等
三、辐射
(二)电离辐射来源与防护 1.电离辐射来源
四、异常气象条件
(二)异常气象条件防护措施
1.高温作业防护
2.隔热 3.通风降温 通风降温方式有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方式。 4.保健措施 5.个体防护
隔热是防止热辐射的重要措施,可利用水来进行。
6.异常气压的预防
四、异常气象条件
(一)异常气象条件种类
1.高温(低温)作业
2.高温强热辐射作业 3.高温高湿作业 4.其他异常气象条件作业 其他异常气象条件作业,如冬天在寒冷地区或 极地从事野外作业、冷库或地窖工作的低温作业; 潜水作业和潜涵作业等高气压作业;高空、高原低 气压环境中进行运输、勘探、筑路及采矿等低气压 作业。
二、振动
(二)振动的控制措施
(1)控制振动源。应在设计、制造生产工具和机 械时采用减振措施,使振动降低到对人体无害水平。 (2)改革工艺,采用减震和隔振等措施。如采用 焊接等新工艺代替铆接工艺;采用水力清砂代替风 铲清砂:工具的金属部件采用塑料或橡胶材料,减 少撞击振动。
(3)限制作业时间和振动强度。
Hale Waihona Puke 、噪声(二)噪声的控制措施
(1) 消除或降低噪声、振动源,如铆接改为焊
接、锤击成型改为液压成型等。为防止振动使用隔
绝物质,如用橡皮、软木和砂石等隔绝噪声。 (2)消除或减少噪声、振动的传播,如吸声、隔 声、隔振、阻尼。 (3)加强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护。

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

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

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生产企业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带来了职业病危害的问题。

职业病是由于工作环境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因素以及身体、心理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使得工人患上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与其所从事的职业有密切的关系。

生产企业因为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

本文将从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和心理因素等方面分析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一、物理因素1. 噪音在生产企业中,机械设备的运转、车间内机械作业等都会产生一定的噪音。

长期暴露在高强度噪音环境下,工人容易患上噪声职业病,如听力下降、耳鸣等。

生产企业需要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比如采用隔音设备、降低设备噪音、设置隔音屏障、佩戴耳塞等措施来减少噪音对工人的危害。

2. 粉尘在一些生产企业中,如建筑、木材加工、化工等行业,粉尘是一种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长期暴露在粉尘环境下会引起呼吸道疾病,如尘肺病、支气管炎等。

生产企业应该采取措施进行粉尘的控制,比如加强通风设备、使用吸尘器、佩戴口罩等。

3. 辐射二、化学因素1. 有害气体在生产企业中,一些化工、矿山、石油等行业中,会产生一定的有害气体。

长期暴露在有害气体环境下,工人容易患上中毒性疾病,如一氧化碳中毒、氰化物中毒等。

生产企业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有害气体的控制,比如加强通风换气、配备个人防护装备、实施预防性医疗检查等。

2. 化学品在生产企业中,许多化工、制药、印染等行业使用大量的化学品。

长期暴露在这些化学品环境下,工人容易患上化学中毒、过敏性疾病等。

生产企业应该采取措施对化学品进行合理存放、加强化学品管理、提供化学品安全操作培训等。

在一些生产企业中,如农业、畜牧业、食品加工等行业,存在着一定的生物因素危害。

在养殖场、食品加工厂、植物种植基地等工作场所,工人容易受到微生物、病毒、真菌的侵害导致感染性疾病。

生产企业需要采取措施进行生物因素的控制,比如加强卫生管理、提供个人防护用具、进行职业健康监测等。

作业场所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措施

作业场所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措施

作业场所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措施1.化学因素化学因素包括有害化学物质、有毒气体和粉尘等。

为了防止劳动者接触这些危害物质,工作场所应采取以下措施:-替换:尽可能替换有害物质为无害物质,减少劳动者接触的机会。

-隔离:设置密封的操作间,防止有害物质散播到劳动者工作区域。

-通风:加强室内通风,排除有毒气体和粉尘,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配备个人防护设备:为劳动者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如呼吸器、防护手套、安全眼镜等。

2.物理因素物理因素包括噪声、震动、电磁辐射等。

为了控制这些危害因素,工作场所应采取以下措施:-隔离:将噪声源隔离出来,减少劳动者暴露于噪声环境中的时间。

-隔音:加强场所隔音设计,降低噪声水平。

-佩戴个人防护设备:如耳塞或耳罩等防护工具,减少对耳朵的损害。

-检测和监测:定期检测和监测工作场所的物理因素水平,确保在可接受范围内。

3.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包括传染病、致病微生物等。

为了控制这些危害因素,工作场所应采取以下措施:-健康检查:严格健康检查,确保员工没有传染病或其他潜在健康问题。

-防护装备:提供适当的防护装备,如防护口罩、手套等。

-环境清洁和卫生:加强工作场所的环境清洁和卫生,定期消毒。

4.职业性疲劳因素职业性疲劳因素主要包括长时间的工作和工作强度高。

为了控制这些危害因素,工作场所应采取以下措施:-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劳动者长时间连续工作,合理安排轮班和休息时间。

-分配合理的工作量:根据工作特点和劳动者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工作量,减少工作负荷。

-提供适当的工作设备和工具:提供适合的工作设备和工具,减轻劳动者的负担。

除了以上措施,还有一些综合措施可以综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健康教育:加强对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知识教育,提高他们的预防意识和能力。

-建立监测和报告制度:建立职业病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掌握和处理职业病问题。

-健康监护:建立健康监护机制,对有高风险的劳动者进行定期体检,并进行职业病检测。

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

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

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职业病是指因工作岗位的特殊性质、工作环境的不良因素以及工作方式等长期或长时间导致的各种疾病。

生产企业作为一个主要的劳动力集中地,存在着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相应的控制措施:1.物理因素:包括噪音、振动、高温、辐射等。

这些物理因素对劳动者的听觉、视觉、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控制:-管理控制:限制作业时长,适当减少作业强度,定期轮岗;-工程控制:改善工作环境,降低噪音和振动水平,设置隔音设备,使用防护措施;-个人防护:穿戴防护用品如耳罩、护目镜等,提供充足的个人防护设施。

2.化学因素:包括有毒物质、有害气体、粉尘等。

这些化学物质会对人体的皮肤、呼吸系统、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控制:-管理控制:限制和监控有毒物质的使用,采用封闭操作,减少曝露时间;-工程控制:改善通风设施,减少有毒气体或粉尘的浓度,安装合适的排气装置;-个人防护:提供有效的防护用具如防护服、呼吸器等,教育劳动者正确使用及保存。

3.生物因素:包括病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这些生物因素会导致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生。

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控制:-管理控制:建立完善的传染病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隔离患者,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工程控制:改善卫生设施,保持环境卫生,定期消毒;-个人防护: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等,加强卫生教育。

4.心理因素:包括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工作压力、工作不满等。

这些因素会导致劳动者出现心理问题和各种心理疾病。

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控制:-管理控制:合理安排工作任务,提供发展机会,减少工作压力;-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员工心理健康意识。

以上是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相应的控制措施。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职业病防治管理体系,加强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病防护意识,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和权益。

职业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

职业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

职业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职业危害因素指的是工作环境中可能对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各种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物理危害、化学危害、生物危害、职业病危害和心理危害。

为了保护员工的身心健康,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下面将介绍职业危害因素及其控制措施。

1.物理危害因素:物理危害因素包括噪声、振动、辐射、温度、湿度等。

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听觉损伤、眼睛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为了控制这些危害因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声音控制:使用降噪耳塞或耳罩,避免长时间处于高噪音环境中。

-振动控制:采用减振装置和缓冲材料,减少振动对人体的影响。

-辐射控制:采用辐射屏蔽设备,减少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温湿度控制: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和湿度,避免过热或过冷。

2.化学危害因素:化学危害因素主要包括有毒气体、有害物质、粉尘等。

这些因素可能会引发中毒、过敏、皮肤病等。

为了控制这些危害因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使用个人防护设备:佩戴适当的呼吸器、防护手套、防护面具等个人防护设备。

-隔离措施:将有害物质储存在密封容器中,减少与员工接触的可能性。

-通风控制:采用良好的通风系统,将有毒气体和粉尘排出室外,降低室内浓度。

-健康监护:对接触有害物质的员工进行定期健康检查,早期发现和治疗疾病。

3.生物危害因素:生物危害因素包括病菌、病毒、真菌等。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传染病的发生。

为了控制这些危害因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个人防护措施:佩戴适当的口罩、手套、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设备,避免接触到生物危害因素。

-消毒措施:采用适当的消毒剂对工作场所进行消毒,杀灭潜在的生物危害因素。

-健康宣教:加强员工的健康教育,培养正确的个人卫生习惯,降低感染风险。

4.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粉尘、有毒物质、放射线等。

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职业病的发生。

为了控制这些危害因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粉尘控制:采用局部排风设备,减少粉尘的产生和扩散。

-有毒物质控制:替代有毒物质,使用无毒或低毒的替代品。

职业卫生与防护—预防物理性危害

职业卫生与防护—预防物理性危害
(3)风速。生产环境的气流除受自然风力的影响外,也与生产场所的热源分 布和通风设备有关,热源使室内空气加热,产生对流气流,通风设备可以 改变气流的速度和方向。
(4)辐射热。热辐射是指能产生热效应的辐射线,主要是指红外线及一部分 可见光。太阳的辐射以及生产场所的各种熔炉、开放的火焰、熔化的金属 等均能向外散发热辐射,既可以作用于人体,也可以使周围物体加热成为 二次热源,扩大了热辐射面积,加剧了热辐射强度。
②微波作业。微波加热广泛用于食品、木材、皮革、茶叶等加工, 以及医药、纺织印染等行业。微波对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神经、 分泌和心血管系统。
(2)红外线
在生产环境中,加热金属、熔融玻璃、强发光体等可成为红 外线辐射源;炼钢工、铸造工、轧钢工、锻钢工、玻璃熔吹工、 烧瓷工、焊接工等可受到红外线辐射。
红外线引起的白内障是长期受到炉火或加热红外线辐射而引 起的职业病,为红外线所致晶状体损伤,职业性白内障已列入职 业病名单。
激光对健康的影响主要是它的热效应和光化学效应造成的。。 眼部受激光照射后,可突然出现眩光感、视力模糊等,激光意外 伤害,除个别人发生永久性视力丧失外,多数经治疗均有不同程 度的恢复。
一、非电离辐射防护措施
(1)屏蔽 利用一切可能的方法,将电磁能量限制在规定的空间里,防止其扩散。
电场屏蔽——利用金属板或金属网等良性导体,或导电性能好的金属组成 的屏蔽体,使辐射电磁波引起电磁感应,通过地线流入大地。
(3) 电磁性噪声。由电磁场交替变化而引起某些机械部件或空间容 积振动而产生的噪声。如电磁式振动台和振荡器、大型电动机、 发电机和变压器等产生的噪声。
28
四、常见工业噪音源
(1)机泵噪声 泵类噪声主要来源于电机。 一般83~105 dB(A)。

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护

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护

3. 射线:长期接触射线,皮肤、眼睛等 部位容易受到损伤,甚至导致恶性肿瘤 。
2. 毒:某些化学物质,如苯、甲醛等, 具有强烈的致癌性,长期接触会增加患 癌症的风险。
详细描述
1. 尘:长期吸入粉尘,可能导致尘肺病 等职业病,严重影响肺部健康。
案例三:生物因素导致的职业病
详细描述
2. 寄生虫:某些行业如养殖业,可能通过接触动物感染 寄生虫,如血吸虫病等。
报告撰写
根据监测和评估结果撰写报告,包括数据汇总、分析、结论和建 议等部分,以便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01
案例分析与应用
案例一:物理因素导致的职业病
总结词:长时间暴露于噪声、振动、高温、低温等物理因素 ,可导致职业病。
2. 振动:手部长期接触振动工具,如电钻、锤子等,会导致 手麻、手僵、手腕疼痛等问题。
高温、低温
长期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下工作可能导 致中暑或冻伤。
辐射
电磁辐射和电离辐射可能导致失眠、 头痛、眼睛疲劳等问题,严重时可能 诱发癌症。
化学因素
有害气体
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硫化氢等,长期接触可能 导致中毒或呼吸系统疾病 。
有害粉尘
如矽尘、石棉尘、煤尘等 ,长期吸入可能导致尘肺 病。
有害化学试剂
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记录劳动者的职 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 结果等信息。
01
职业健康监护与预防
职业健康监护与预防
• 请输入您的内容Fra bibliotek01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 估
监测方法与程序
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
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性质、工作环境和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监 测方法,如空气采样、个体暴露监测等。
呼吸防护措施

物理因素职业病

物理因素职业病

3.中暑的治疗原则
(1)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者,应迅速离开高温作业环境,到 通风良好的阴凉处安静休息。补充含盐清凉饮料,必要时给 予仁丹、解暑片、霍香正气水。
(2)对热痉挛者,及时口服含盐清凉饮料,必要时给予葡萄 糖生理盐水静脉点滴。
(3)对重症中暑者,应迅速送入医院进行抢救。
(2)防暑降温措施: 技术措施:合理设计工艺流程,隔热,通风降温。 保健措施:清凉饮料,补充营养,个人防护,医疗
中暑
中暑(heat strock):
是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 等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 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热致疾病(acute heat -induced illness)。
• 致病因素:
• (1) 环境温度过高、湿度过大、风速小; • (2) 劳动强度过大、劳动时间过长。
高温作业的类型和职业接触 三种基本类型。 (1)高温、强热辐射作业(干热作业):
如冶金、铸造、锻造、陶瓷等作业。
(2)高温、高湿作业(湿热作业):
如印染、缫丝、造纸等作业。
(3)夏季露天作业:农田劳动、建筑。
干热作业
冶炼车间
锻造车间
特点: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相对湿度较低,形成干热环

湿热作业
高温作业时机体体温调节机制
热源
热辐射
二次 热源
体温调节中枢




深部组织 中
扩 张

热对流 体

高气温



热传导

高温物体
代谢产热
气湿 风速
皮 肤
汗 液

血 分液
流 泌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温作业 其他异常气象条件作业
高温作业
生产场所的热源来自如各种熔炉、锅炉、化学反应釜, 以及机械摩擦和转动的产热以及人体散热。空气湿度的影响 主要来自各种敞开液面的水分蒸发或蒸汽放散,如造纸、印 染、缫丝、电镀、潮湿的矿井、隧道以及潜涵等相对湿度大 于80%的高气湿的作业环境。风速、气压和辐射热都会对生 产作业场所的环境产生影响。
一 物理性职业病危害因素及特点 二 物理因素相关的职业病 三 物理因素的相关规定及标准 四 物理因素的相关防护及控制
在工作环境中,与劳动者健康密切相关的物理性因素 包括噪声、振动、电磁辐射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可见 光、红外线、激光、微波和射频辐射等和异常气象条件如气 温、气湿、气流、气压。 噪声
其他异常气象条件作业
➢ 冬天在寒冷地区或极地从事野外作业、冷库或地窖工作 的低温作业;潜水作业和潜涵作业,属高气压作业;高 空、高原低气压环境中进象条件引起的职业病列入国家职业病目录的有以 下三种:中暑;减压病:急性减压病主要发生在潜水作 业后;高原病:是发生于高原低氧环境下的一种特发性 疾病。
振动
电磁辐射
异常气象条件等
1. 作业场所常见的物理因素中,除了激光是由人工产生之外, 其他因素在自然界中均有存在。 2. 每一种物理因素都具有特定的物理参数。 3. 作业场所中的物理因素一般有明确的来源。 4. 作业场所空间中物理因素的强度一般是不均匀的,多以发生 装置为中心,向四周传播。
5. 物理因素对人体的损害效应与物理参数之间不呈直线的相关 关系。 6. 对物理因素所致损伤或疾病的治疗,不需要采用“驱除”或 “排出”的方法,而主要是针对损害的组织器官和病变特点采 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7. 机体在接触物理因素后,大都会产生适应现象。 8. 针对物理因素采取预防措施时不是设法消除这些因素,也不 是将其减少到越低越好,而是设法将这些因素控制在正常范围 内。
噪声
1999年 《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 本规范共九章36条,分别规定了听力保护的基本内容
和要求、噪声监测、听力测试与评定、工程控制、护耳器的 选用、听力保护培训、记录保存等内容。
工作场所噪声职业接触限值
接触时间
5d/w,=8h/d 5d/w,≠8h/d
≠5d/w
接触限值 [dB(A)]
85 85 85
高温作业
(1)高温强热辐射作业:工作地点气温30℃以上或工作地点 气温高于夏季室外气温2℃以上,并有较强的辐射热作业。 如冶金工业的炼钢、炼铁车间,机械制造工业的铸造、锻造, 建材工业的陶瓷、玻璃、搪瓷、砖瓦等窑炉车间,火力电厂 的锅炉间等。 (2)高温高湿作业:如印染、缫丝、造纸等工业中,液体加 热或蒸煮,车间气温可达35℃以上,相对湿度达90%以上。 煤矿深井井下气温可达30℃,相对湿度95%以上。
生产设备、工具产生的振动称为生产性振动。产生振动的机 械有锻造机、冲压机、压缩机、振动筛、送风机、振动传送带、 打夯机等。手臂振动所造成的危害较为严重,主要有锤打工具, 如凿岩机、空气锤等;手持转动工具,如电钻、风钻等;固定 轮转工具如砂轮机等。
振动病分为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两种。在生产中手臂振动所 造成的危害较为明显和严重,国家已将手臂振动的局体振动典 型表现为发作性手指发白(白指病)。局部振动病为法定职业病。
我国列 入法定 《职业 病分类 和目录》 内的和 物理因 素相关 的职业 病
一、职业性眼病 电光性眼炎 白内障(含放射性白内障等) 二、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噪声聋 爆震聋 三、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中暑 减压病 高原病 航空病 手臂振动病 激光所致眼(角膜、晶状体、视网膜)损 伤(本次调整新增) 冻伤(本次调整新增)
非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
非电离辐射
1. 射频辐射。如高频感应加热、金属的热处理、金属熔炼、 热轧等,高频设备的辐射源;微波作业,由于电气密闭结构 不严微波能量外泄和辐射向空间辐射的微波能量。对健康的 影响可出现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心血 管系统的变化。
2. 红外线。炼钢工、铸造工、轧钢工、锻钢工、焊接工等可 受到红外线辐射。红外线引起的职业性白内障已列入职业病 名单。
由于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与摩擦等所产生的噪 声,称为生产性噪音或工业噪声。分为三类:空气动力噪声、 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能产生噪声韵主要工种有使用各 种风动工具的工人、纺织工、发动机试验人员、拖拉机手、 飞机驾驶员和炮兵等。
生产性噪声对人体的危害首先是对听觉器官的损害,我国 已将噪声聋列为职业病。噪声还可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 及全身其他器官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非电离辐射
3. 紫外线。常见的辐射源有冶炼炉、电焊等。作业场所比较 多见的是紫外线对眼睛的损伤,即所引起的职业病——电光 性眼炎。
4. 激光。用于焊接、打孔、切割、热处理等。激光对健康的 影响主要是对眼部影响和对皮肤造成损伤。
电离辐射
➢ α、β等带电粒子,γ光子、中子等非带电粒子的辐射。放 射性核素和射线装置广泛应用,接触电离辐射的人员也 日益增多。如辐射育种,射线照射杀菌、保鲜,管道焊 缝、铸件砂眼的探伤等。
备注
非稳态噪声计算8h等效声级 计算8h等效声级 计算40h等效声级
高温
高温作业 heat stress work: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 点平均WBGT指数≥25℃的作业。
2012年 《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 该管理办法规定了政府、用人单位对高温作业工人的保
护措施、要求、工人福利等方面内容
电离辐射
➢ 电离辐射引起的职业病包括:全身性放射性疾病,如急慢 性放射病;局部放射性疾病,如急、慢性放射性皮炎、放 射性白内障;放射所致远期损伤,如放射所致白血病。列 为国家法定职业病的,有急性、亚急性、慢性外照射放射 病,放射性皮肤疾病和内照射放射病、放射性肿瘤、放射 性骨损伤、放射性甲状腺疾病、放射性性腺疾病、放射复 合伤和其他放射性损伤共11种。
1960 年 卫生部、劳动部、全国总工会联合公布的《防暑降温措施暂 行办法》 2012年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部、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印发《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取代《防暑 降温措施暂行办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