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芣苢、文氏外孙入村收麦》翻译、作者、背景、主题【统编版高一】
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全册古诗:原文、注释
必修上全册古诗词:原文、课下注释【部编版】教材古诗文目录:第6课一、芣苢/《诗经.周南》二、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苏辙第7课三、短歌行/曹操四、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第8课五、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六、登高/杜甫七、琵琶行/白居易第9课八、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九、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十、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课外古诗词诵读十一、静女/《诗经·邶风》十二、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十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十四、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一、芣苢/《诗经.周南》备课习题资料【原文】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课下注释】选自《诗经注析》(中华书局1991年版)。
芣苢,车前草。
①【采采】茂盛的样子。
②【薄言】“薄”“言”都是助词,无实义。
③【有】取得,获得。
④【掇】拾取,摘取。
⑤【捋】从茎上成把地取下。
⑥【袺】提起衣襟兜东西。
⑦【襭】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
二、《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苏辙【原文】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春老人。
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
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
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
【课下注释】①选自《苏辙集·栾城三集》卷一(中华书局1990年版)。
苏辙(1039-1112),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山(今属四川)人,宋代文学家。
文氏外孙,指文骥,苏辙的外孙。
②【诸孙】泛指孙辈。
③【阴霪】连绵不断的雨。
④【一竿晴日舞比邻】初升的太阳令乡邻欢欣鼓舞。
一竿,指太阳升起的高度。
⑤【博】求取。
⑥【村酷】农家自酿的酒。
酷,酒。
⑦【廪】粮仓。
三、《短歌行》/曹操【原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课件第6课芣苢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基础·自主学习
核心·互动探究
一、识作者
小苏——苏辙
苏辙(1039—1112),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
(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①齐名,合称“三苏”。其生平学问深
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
核心·互动探究
芣苢 即车前草,多年生草本,高20~60厘米,全体光滑或稍有 短毛。根茎短而肥厚,着生多数须根。 荒地或路旁常见,分布几遍全国。嫩叶可食,有些地区用 作饲料;全草与种子都可入药,能利尿、清热、止咳。⑥ [伴读] ⑥有种说法,先民们认为芣苢主子,采芣苢可以满足 妇女们多子多孙的愿望。
基础·自主学习
⑩久雨忽晴,农人们的惊喜从字里行间洋溢出来。
基础·自主学习
核心·互动探究
○11 一幅敬老慈幼、乡邻和谐相处的画面。
○12 忙完农活,赋诗一首,这是文人本色。
基础·自主学习
核心·互动探究
结构图示
任务群构建与探究 文本构建 芣苢 主旨归纳 本诗通过六个动词的变化,表现了 古代女子采芣苢时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 归的过程,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 劳动的热情,也从侧面烘托出了采芣苢 的女子朴素、自然之美。
基础·自主学习
核心·互动探究
(2)采
①采.采芣苢( 茂盛的样子 ) ②薄言采.之( 采摘 ) ③兴高而采.烈( 精神上的活力或生气 )
(3)博
①多博.村酤劳苦辛( 讨取,换取 ) ②峨冠博.带,道貌非常( 与“小”相对 ) ③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宽广,广博 ) ④不有博.奕者乎( 赌,博弈 )
内容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④,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社会生活的真实感受和深刻认
芣苢、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部编版必修上册第六课】
芣苢/《诗经.周南》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苏辙【部编版必修上册第六课】班级:姓名:说明:本课收录了两首古诗,精心编辑了本课古诗的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习题)、翻译、理解性默写、辨析选择题、阅读简答题等,后附有答案。
一、芣苢/《诗经.周南》【习题】一)翻译: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二)默写: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
采采芣苢,。
三)选择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的第一章首先讲了“薄言采之”,也就是她们要去做“采芣苢”这么一件事情。
B.第二章描写的是采芣苢时的动作。
“掇”意味着小心谨慎;“捋”意味着熟练而快乐。
C.第三章描写的是当芣苢采得很多时,用衣服的下摆兜住并扎在腰带上。
D.这首诗通过对一个女子采芣苢的描写,展现了中国古代太平盛世时期女子的平和之美。
四)简答:1、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
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2、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
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
【参考答案】一)翻译: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翻译: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们赶紧来采呀。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翻译: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们赶紧圈起来。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翻译:繁茂鲜艳的芣苢呀,一片一片摘下来。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翻译:繁茂鲜艳的芣苢呀,一把一把捋下来。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翻译: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提起衣襟兜起来。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翻译: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掖起衣襟兜回来。
二)默写:1、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2、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三)选择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的第一章首先讲了“薄言采之”,也就是她们要去做“采芣苢”这么一件事情。
必修上全册古诗词翻译、作者、背景、主题【统编版高一】
必修上全册古诗词翻译、作者、背景、主题【统编版高一】目录:第6课一、芣苢/《诗经.周南》二、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苏辙第7课三、短歌行/曹操四、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第8课五、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六、登高/杜甫七、琵琶行/白居易第9课八、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九、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十、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课外古诗词诵读十一、静女/《诗经·邶风》十二、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十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十四、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一、芣苢/《诗经.周南》【原文】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翻译】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们赶紧来采呀。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们赶紧圈起来。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一片一片摘下来。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一把一把捋下来。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提起衣襟兜起来。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掖起衣襟兜回来。
【作者】《诗经》中国最早诗歌总集,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背景】《国风·周南·芣苢》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这是一曲劳动的欢歌,是当时人们采芣苢(即车前草)时所唱的歌谣。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六课《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六课《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教案#导语】《文氏外孙入村收麦》是苏辙的一首七言律诗,反映诗人田园生活的一部分,充满了生活气息。
©[无忧考★网]为大家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六课《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课文原文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宋)苏辙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
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
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
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
2.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六课《文氏外孙入村收麦》教案教学目标1.落实诗歌中的重点文词的意义,背诵课文2.领会诗歌的艺术表达手法的妙处。
3.培养学生结合注释,初步读懂诗歌的能力。
教学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培养学生结合注释,初步读懂诗歌的能力;了解律诗的基本常识,深刻体会诗歌的艺术手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宋代田园诗歌的表现手法,理解诗歌内容,学会鉴赏诗歌。
审美鉴赏与创造:培养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培养学生结合注释,初步读懂诗歌的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古代灿烂的文化,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过程一、背景知识(一)关于田园诗鲁迅先生曾说:“我认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
”事实并非如此。
清人叶燮早己指出,宋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以田园诗为例,这种诗歌类型就是在唐代以后继续发展,到宋代呈现出繁荣昌盛之势。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即有学者撰文指出:东晋陶渊明正式开创了田园诗,并将其推向第一个艺术高峰;唐代王、孟式的田园牧歌与元、白式的悯农哀歌,从多方面描绘出当时农业社会的面貌,构成田园诗发展的第二个高峰;宋代则是田园诗发展的第三个高峰期。
宋代田园诗是中国田园诗的高峰,对后世的田园诗产生了巨大影响。
宋代田园诗的发展与繁荣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田园诗的创作群体庞大。
据笔者粗略统计,两宋有近五百位诗人创作过田园诗,作者数量远多于晋唐时期。
第二、田园诗的数量激增。
《芣苢、文氏外孙入村收麦》翻译、作者、背景、主题【统编版高一】
必修上册第六课翻译、作者、背景、主题【统编版高一】目录:一、芣苢/《诗经.周南》二、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苏辙一、芣苢/《诗经.周南》【原文】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翻译】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们赶紧来采呀。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们赶紧圈起来。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一片一片摘下来。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一把一把捋下来。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提起衣襟兜起来。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掖起衣襟兜回来。
【作者】《诗经》中国最早诗歌总集,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背景】《国风·周南·芣苢》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这是一曲劳动的欢歌,是当时人们采芣苢(即车前草)时所唱的歌谣。
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全是重章叠句,仅仅只变换了少数几个动词,其余一概不变,反复地表达劳动的过程,劳动成果的由少至多也就表达出来,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这是周代人们采集野生植物车前子时所唱的歌谣。
【主题思想】歌颂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二、《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苏辙【原文】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春老人。
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翻译、理解性默写、简答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翻译、理解性默写、简答及答案【必修上册】《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苏辙【原文】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春老人。
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
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
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
【翻译】快到收割新熟的麦子来接续去年的陈谷了,幸有各孙辈来替我收割。
连续几个晚上的阴雨毁坏了收打作物的场圃,初升的太阳令乡邻欢欣鼓舞。
赶紧做好大饼给外孙吃以补偿他的饥饿困乏,多取一些自酿的酒来慰劳辛勤收割的外孙。
收好新麦关闭粮仓回到家里总算结束了农事,写下这首诗来赞扬外孙不辞劳苦的精神。
【精品习题及答案】一、翻译:1、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春老人。
2、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
3、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
4、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
二、理解性默写:1、交代麦子成熟,外孙来替自己收麦的诗句是:,。
2、写收麦前的天气状况的诗句是:,。
3、写做饭买酒款待忙碌辛劳的外孙的诗句是:,。
4、写自己赋诗赞扬外孙的勤劳能干的诗句是:,。
三、简答:1、从这首诗的中间两联可以看出,这次收麦具有什么样的特点?2.《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中的颔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3.诗歌标题为“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但诗中并没有正面写外孙收麦的情景,这样的叙事安排是否合理?【参考答案】一、翻译:1、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春老人。
翻译:快要收割新熟的麦子来接续去年的陈谷了,幸有各孙辈来替我收麦.2、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
翻译:连续几个晚上的阴雨毁坏了收打作物的场圃,初升的太阳令乡邻欢欣鼓舞.3、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
翻译:赶紧做好大饼给外孙吃以补偿他的饥饿困乏,多取些自酿的酒来慰劳辛苦收麦的外孙。
4、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
翻译:收好新麦关闭粮仓回到家总算结束农事,写下这首诗来赞扬外孙不辞劳苦的精神。
二、理解性默写:1、交代麦子成熟,外孙来替自己收麦的诗句是: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
2019高中部编版必修上全册古诗文原文翻译
2019年统编版高中必修上全册古诗文原文翻译资料说明:精心整理了最新部编版必修上册教材中的古文、古诗的备课习题资料——【原文】【翻译】教材古诗文目录:第6课一、芣苢/《诗经.周南》二、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苏辙第7课三、短歌行/曹操四、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第8课五、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六、登高/杜甫七、琵琶行/白居易第9课八、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九、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十、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第10课十一、劝学/荀子十二、师说/韩愈第16课十三、赤壁赋/苏轼十四、登泰山记/姚鼐课外古诗词诵读十五、静女/《诗经·邶风》十六、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十七、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十八、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一、芣苢/《诗经.周南》备课习题资料【原文】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翻译】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们赶紧来采呀。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们赶紧圈起来。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一片一片摘下来。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一把一把捋下来。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提起衣襟兜起来。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掖起衣襟兜回来。
二、《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苏辙备课习题资料【原文】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春老人。
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
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
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
【翻译】快到收割新熟的麦子来接续去年的陈谷了,幸有各孙辈来替我收割。
连续几个晚上的阴雨毁坏了收打作物的场圃,初升的太阳令乡邻欢欣鼓舞。
赶紧做好大饼给外孙吃以补偿他的饥饿困乏,多取一些自酿的酒来慰劳辛勤收割的外孙。
收好新麦关闭粮仓回到家里总算结束了农事,写下这首诗来赞扬外孙不辞劳苦的精神。
三、《短歌行》/曹操备课习题资料【原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全册古诗:原文、注释、翻译
必修上全册古诗词:原文、课下注释、翻译【部编版】教材古诗文目录:第6课一、芣苢/《诗经.周南》二、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苏辙第7课三、短歌行/曹操四、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第8课五、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六、登高/杜甫七、琵琶行/白居易第9课八、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九、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十、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课外古诗词诵读十一、静女/《诗经·邶风》十二、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十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十四、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一、芣苢/《诗经.周南》备课习题资料【原文】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课下注释】选自《诗经注析》(中华书局1991年版)。
芣苢,车前草。
①【采采】茂盛的样子。
②【薄言】“薄”“言”都是助词,无实义。
③【有】取得,获得。
④【掇】拾取,摘取。
⑤【捋】从茎上成把地取下。
⑥【袺】提起衣襟兜东西。
⑦【襭】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
【翻译】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们赶紧来采呀。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们赶紧圈起来。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一片一片摘下来。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一把一把捋下来。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提起衣襟兜起来。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掖起衣襟兜回来。
二、《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苏辙备课习题资料【原文】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春老人。
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
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
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
【课下注释】①选自《苏辙集·栾城三集》卷一(中华书局1990年版)。
苏辙(1039-1112),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山(今属四川)人,宋代文学家。
文氏外孙,指文骥,苏辙的外孙。
②【诸孙】泛指孙辈。
③【阴霪】连绵不断的雨。
④【一竿晴日舞比邻】初升的太阳令乡邻欢欣鼓舞。
一竿,指太阳升起的高度。
⑤【博】求取。
《芣苢、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赏析习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一】
必修上册第六课赏析习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一】内容:【原文】【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题型:【翻译】【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目录:一、芣苢/《诗经.周南》二、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苏辙一、芣苢/《诗经.周南》【原文】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翻译】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们赶紧来采呀。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们赶紧圈起来。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一片一片摘下来。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一把一把捋下来。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提起衣襟兜起来。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掖起衣襟兜回来。
【作者】《诗经》中国最早诗歌总集,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背景】《国风·周南·芣苢》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这是一曲劳动的欢歌,是当时人们采芣苢(即车前草)时所唱的歌谣。
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全是重章叠句,仅仅只变换了少数几个动词,其余一概不变,反复地表达劳动的过程,劳动成果的由少至多也就表达出来,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这是周代人们采集野生植物车前子时所唱的歌谣。
【主题思想】歌颂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芣苢》《文氏外孙入村收麦》PPT课件说课复习教学
基础·自主学习
核心·互动探究
二、知背景 《芣苢》
《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作者成 分很复杂,产生的地域也很广。除了周王朝乐官制作的乐歌, 公卿、列士进献的乐歌内文,还有许多原来流传于民间的歌谣 。《芣苢》是《诗经》中的一篇,是当时人们采芣苢时所唱的 歌谣。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苏辙写诗力图追步苏轼,早年诗大都写生活琐事,咏物写 景,风格淳朴无华。晚年退居颍川后,对农民生活了解较多, 写出了一些反映现实生活较为深刻的诗。本诗写于苏辙晚年时 ,很有现实意义。
【解析】选B。“了(le)事”应为“了(liǎo)事”。
﹒
﹒
2.下列对诗句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 A.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翻译: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们赶紧来采呀。 B.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翻译: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提起衣襟兜起来。
C.一竿晴日舞比邻。 翻译:初升的太阳令乡邻欢欣鼓舞。 D.多博村酤劳苦辛。 翻译:带多了村酿使人劳累辛苦。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①齐名,合称“三苏 ”。其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 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
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风格 淳朴无华。苏辙亦善书②,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 《栾城集》等,行于世。
[伴读] ①苏轼被称为“大苏”,苏辙就是“小苏”。 ②小苏的书法:
世,年七十三,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 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 。其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 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 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 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 序。著有《栾城三集》等行于世。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 《芣苢》《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重要的字词,把握《诗经》语言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感受《芣苢》重章叠句的音韵美。 审美鉴赏与创造:反复诵读诗歌进入诗歌意境,激发想象和联想,品味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对仗工整、率真自然、饶有趣味的特点。 文化传承与理解: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两首诗歌中蕴含的情感意蕴,体 会其现实意义。
预习检测
①芣苢(fú yǐ): 植物名称,即车前子,种子和草可作药用。 ②薄言:发语词,没有实义。 ③有:采得。 ④掇(duō):拾取。 ⑤捋(luō):用手掌成把地脱取东西。 ⑥袺(jié):用手提着衣襟兜东西。 ⑦襭(xié):把衣襟别在腰间兜东西。
作家介绍
《诗经》约成书于春秋中期,起初 叫做《诗》,后来传世的版本中共记载 有311首,为了叙述方便,就称作"诗三 百"。之所以改称《诗经》,是由于汉 武帝以《诗》《书》《礼》《易》《春 秋》为五经的缘故。
新知讲解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 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寘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 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朗读课文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新知讲解
采了又采车前子, 采呀快去采了来。 采了又采车前子, 采呀快快采起来。 采了又采车前子, 一枝一枝拾起来。
译文
采了又采车前子, 一把一把捋下来。 采了又采车前子, 提着衣襟兜起来。 采了又采车前子, 别好衣襟兜回来。
统编版《芣苢》《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2.前人说此诗,“自然生其气象”。那么,这首诗描绘了什 么样的景象?
• 答案 诗中没有直接写采芣苢的人,但读来却让人眼 前出现了三三两两、三五成群的女子,她们于平原 旷野、你追我赶、群歌互答的欢快劳动的场景。几 个动词,把她们欢快的心情、收获的喜悦伴着音乐 节奏传达了出来。
(二)《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3.这首诗的前两联都含有对比,请予以具体说明。
• 2.《诗经》多用赋、比、兴手法。所谓“赋”就是平铺直叙, 铺陈、排比。“比”是类比、比喻。“兴”是以其他事物为 发端,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兴手法可增强诗歌的生动性 和鲜明性,增加韵味和形象的感染力。《芣苢》使用的手法
是___赋___。
• 3.《文氏外孙入村收麦》描写了__诗__人__与__亲__人__抢__收__小__麦__的__情__景, 表现了__劳__作__的__繁__忙__与__辛__苦__。
经》六义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音 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风”又称“国风”,“国风”是当时各地流行的民谣,带有地方色彩。 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歌。其内容几乎都是 治方面的。“颂”是贵族在宗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在演 配以舞蹈。 赋”是直陈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比”是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 个事物。“兴”是由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个事物。
答案 诗的首联中的“新麦”和“陈谷”是新与旧对比,“诸孙” 和“老人”是幼与长的对比。颔联中,“三夜阴霪”与“一竿晴日” 是天气坏与天气好的对比。
4.从这首诗的中间两联可以看出,这次收麦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答案 颔联写已经下了三夜的雨,终于盼到了日出,所以这次收麦具有 抓住时间抢收的特点。由颈联中的“饥乏”“苦辛”可以看出,收麦子 还非常劳累。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芣苢插秧歌文氏外孙入村收麦部编版必修上册
2.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首先,要审清题 意,题目限制了答题的范围——本诗首联,因此不需要联系全诗回 答。其次,要思考答题角度,即分析诗人的性格,除知人论世外,须 从理解诗句传达的情感入手。首联诗人化用王勃的名句抒情,所 以了解王勃的名句,理解其传达的情感是关键。王勃原句“无为 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 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苏轼化用这两句,显然也有此 意。根据以上分析,并结合诗歌内容可以概括出诗人的性格。
答案: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厚, 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 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诗意速通:秋蝉声从树梢传来,深巷中的红漆大门前如此冷 清,好似主人在闲居之中。他的书房里摆放着书画和几根 竹子,竹子自带香气,满眼看去,书集满架。笑着说话的书 童知道礼数,李将军在吟诵,像村野之人一样豪放。这些书 籍中将军最爱读英雄传,想要建功立业,又害怕比不上那题目。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 王建
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薰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 结合诗句分析。
解析:首联,描写了李将军宅院的外部环境,“蝉声”“秋 巷”“冷静”渲染了清幽宁谧的氛围,从而烘托出李将军的闲适高雅。 颔联,描写书斋的室内布置,“数茎竹”“一架书”表现了李将军的高 雅意趣。颈联,第一句描写有礼节的侍从,衬托了李将军的知礼有涵养。 第二句是对李将军的直接描写,“吟哦”“任狂疏”这些动作描写写 出了李将军的洒脱豪放。尾联,都是对李将军的直接描写,“爱读英雄 传”“欲立功勋”写出了李将军的远大理想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