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章经济法的产生及其发展(一)2024

第一章经济法的产生及其发展(一)引言概述:经济法作为一门独立的法律学科,其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过程。
本文将从经济法的起源、发展阶段、全球化趋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未来发展展望等五个大点来阐述经济法的产生及其发展。
一、经济法的起源1. 经济法的概念和内涵2. 古代文明中的经济法规3. 工业革命与经济法的兴起4. 经济发展对经济法产生的影响5. 经济法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二、经济法的发展阶段1. 过渡期的经济法规制2. 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阶段3. 经济法的法典化4. 经济法体系的完善与深化5. 经济法的现代化与国际化三、经济法的全球化趋势1. 全球化对经济法的挑战2. 经济全球化与经济法的融合3. 跨国公司与经济法的跨境调整4. 国际经济组织与经济法的协调机制5. 经济法的国际规则与国际合作四、经济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 经济法对市场经济秩序的维护2. 经济法对公平竞争的促进3. 经济法对企业行为的规范4. 经济法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5. 经济法对财产权利的保障五、经济法的未来发展展望1.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经济法2. 科技进步与经济法的创新3. 司法改革与经济法的配套建设4. 经济法的专业化与人才培养5. 国际合作与经济法的发展前景总结: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既受到历史的影响,也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经济法不断适应和引领经济的需求,成为国家和全球经济秩序的重要法律保障。
未来,经济法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在法制建设、市场秩序维护、公平竞争促进等方面不断深化和完善。
第一章经济法的产生及沿革

第一章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一、经济法产生的动因一般认为现代意义上的经济法产生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即资本主义社会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阶段。
这一时期由于西方各国相继完成了产业革命,推动了生产的社会化,引起各国市场和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革,国家的职能也开始变化,导致了经济法这一新的法律部门的产生。
此即经济法产生的根源。
二、资产阶级革命提出三大理念:其一,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其二,契约自由其三,自由竞争根本目的在于强调私人意思自治,排除国家公权力对私人权利的干预。
这三大理念亦在当时深入人心,并构成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三大基石。
然而,随着产业革命的完成,各国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三、问题的产生:幻灯片82、问题的症结:幻灯片10幻灯片12开始反思问题的症结以及解决的出路在 于何方。
由此而出现了两种路径:改良 革命现代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革命 幻灯片143、解决的途径A 私人或市场自发解决——不可行B 国家介入解决——可行幻灯片15国家的职能职能一词通常的含义是人、事物、机构应有的作用或功能。
国家经济职能指国家基于其在社会生活中的特殊地位,而对社会经济应起的干预和影响作用。
国家经济职能的发展:政治职能经济职能幻灯片16国家职能的变化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社会领导者守夜人对干预私人领域的谨慎与克制出于维护公共利益的目的介入私的领域民商法经济法等新的法律部门幻灯片17二、经济法产生的原因(1)经济原因:1)市场经济的天然缺陷:马克思主义:盲目性;西方经济学:不能提供公共产品、外部性、信息不对称、不完全竞争2)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垄断导致的两大异化——竞争的异化、公平交易的异化(2)理论原因:1)亚当•斯密经济学理论的破产2)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的兴起(3)法律(部门法)原因:1)二元法律体系“两条平行线”的不足(民法与行政法)2)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法律化(4)政治原因: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是伴随着国家的存在而存在的幻灯片18经济法产生的条件幻灯片19经济法产生发展的轨迹1、西方经济法产生发展的轨迹经济法产生于20世纪初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特点:⑴经济法是大陆法系特有的部门法概念⑵市场规制法与宏观调控法构成现代经济法的完整体系⑶伴随欧洲“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两大法系经济法律制度相互接近渗透幻灯片202、我国经济法产生发展的轨迹(1)全面开始社会主义建设阶段(2)十年内乱阶段(3)新的历史发展阶段(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以后幻灯片21第二章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一、区分两个不同的概念●“经济法”一词的产生与经济法的产生●二、经济法概念的由来●(一)摩莱里对经济法概念的最初提出●(二)德萨米对经济法概念的使用●(三)蒲鲁东关于经济法概念的认识●(四)赫德曼对经济法概念的认识●三、经济法概念发展及有关流派的界说幻灯片22四、经济法的概念经济法是调整经济管理关系、维护公平竞争关系、组织管理性的流转和协作关系的法。
第一章经济法的产生及其发展(两篇)2024

引言:经济法是指针对经济活动中法律关系而形成的一系列法规、制度和规范的总称。
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法治经济的必然结果。
本文将探讨经济法的产生及其发展的过程,并分析其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
概述: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和法律制度建设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经济法的产生具有明显的现实需求和理论基础。
通过逐步建立和完善经济法律体系,可以保护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
正文内容:一、经济法的产生与市场经济的发展1.1市场经济的定义和特点市场经济的基本定义市场经济的主要特点1.2市场经济与法制建设的关系市场经济与法治的相互依存关系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的法制建设1.3经济活动中法律关系的出现和需求经济活动中法律关系的表现形式经济活动中法律关系的需求和问题二、经济法的发展与法治建设2.1经济法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经济法体系的概念和内容经济法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的进程2.2经济法的法律规范和制度建设经济法的法律规范体系经济法的制度建设和规范完善2.3经济法的法律责任和司法保障经济法的法律责任体系经济法的司法保障和审判实践三、经济法的功能与作用3.1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经济法对市场秩序的维护经济法对公平竞争的促进3.2保护经济主体权益和合法权益经济法对经济主体权益的保护经济法对合法权益的维护3.3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经济法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经济法对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四、经济法的发展与创新4.1经济法的发展趋势和挑战经济法的发展趋势和前景经济法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4.2经济法的创新与改革经济法对创新的要求和支持经济法的改革和创新的进程和成果4.3经济法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经济法的国际标准和合作机制经济法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和贡献五、经济法的总结和展望结论: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是市场经济发展和法治建设相互作用的结果。
通过建立和完善经济法律体系,可以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发展,保护经济主体权益,促进社会进步。
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

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1以私法自治为核心的资本主义法律制度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需要以法律的形式介入私人社会,经济法应运而生。
经济法的出现是法律发展社会化趋势的一个体现。
⏹经济原因⏹法律原因⏹文化原因⏹社会原因经济原因⏹1)法与经济的一般关系⏹⏹⏹⏹⏹基于市场缺陷的存在和大型组织的挑战,人们渴望权力介入经济,但这种权力介入又不是简单的行政干预,必须有严格的方式和限制手段,而且这种介入也只能是渐进的。
权力的介入不能否定市场的调节作用,而只是市场调节的重要补充手段。
⏹法律原因⏹1)公私法划分理论⏹2)公私法理论的困境和互融⏹文化原因⏹当西方封建势力、专制政治走向衰落,资本主义、民主意识逐渐兴起时,文化领域产生了一次巨大的变化。
在经济文化领域,各种经济思想的塑成及经济主张的提出此起彼落,如“重商主义”、“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等经济观念。
在政治文化领域,封建思想得到抛弃,专制理念受到压抑,而代之而起的政治自由、政治民主、政治平等的观念。
在法律文化领域,私权神圣、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得到了宪法的认可,意思自治、平等协商、自己责任的自律性法律观念得到了张扬,在此基础上,国家进一步意识到完全私法化的文化环境并不能达至理想的目的,社会整体福利并没有得到提高,社会公平也没有得到普遍的实现,因而,政府在恪守授权行政、依法行政、有限行政的准则上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普遍有效的干预和调整,他律性法律文化环境得到充实和实施。
社会基础⏹1)社会主体从二元向多元转变⏹政治国家—市民社会⏹2)利益结构:社会利益的出现⏹三元主体结构——国家、市民社会与社会团体⏹主体结构和权力结构的变化相对应,形成了个体利益、社团利益、国家利益的三元利益结构。
进型”充分发展之后,经济法也自然分娩了”。
西方经济法是在民商法发达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产生是为了弥补民商法行政法调节经济关系的不足,走的是一条“反民法”“异民法”的道路。
而中国经济法是民商法缺位下发展起来,其产生并非为弥补民商法不足,而是与民商法同生同荣、共同发展。
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2、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法的产生和沿革
A、前苏联东欧国家经济法简史:按照主客观一致的法律部门形成规律或原理,认为经济法应属不同于任何已有法的类型之新型法的学说,应为经济法的起点。将经济法与民法相混同或者大经济法学说,是无法界定现实之经济法的,为此我们把目光指向从性质上明确区分民法与经济法的“两成分法”理论,将其作为前苏联东欧经济法之逻辑起点。20年代末,以斯图契卡为代表的一些苏联法学家认为,苏维埃民法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调整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组织技术性质的规范;另一部分是以个人意志自由为出发点,贯穿资产阶级原则,调整逐渐消失着的私人成分的规范。此即所谓的两种成分。后一种成分是民法的本质所在,随着它的消亡,作为社会主义经济——行政规范的经济法,就将取而代之。
经济法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
国家是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经济运行需要国家协调。
二、国家调节论的观点(武大漆多俊的观点)
1、经济根源是市场缺陷与“市场失灵”
2、政治根源是国家担负起调节社会经济的职能,形成了国家调节机制。
3、法律根源是当国家介入经济后,他们制定了一系列规范国家的法律,既不同于民商法,也不同于行政法,而是新性质、新类型的法律。
1、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A、十九世纪末至一次大战后:这是现代经济法的出现阶段。
B、1929—1933年经济危机至二次大战后,这是经济法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展的阶段。
这段时期各国经济法立法的特点是:①由于各国政府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全面干预经济,所以立法内容和领域大大扩展;②政府除大量采用行政和军事强制手段外,还大量直接参与生产经营活动,国家垄断资本极度膨胀;③政府适用计划组织和引导经济发展;④战后反垄断措施也受到重视;⑤现代经济法体系所包含的各个基本方面的内容都涉及到了。⑥立法多同危机和战争相关,其非经济性因素和行政法色彩十分浓烈。
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

(2)“供应学派”主张在(美国)的实践:
① 1981年,美里根政府,实施“经济复兴计划”——大量减税
以“供应学派” 主张为基础 大量削减企税、个税——旨在(促进生产与增加供给) 但“经济复兴计划”以失败告终,美国经济没有因此走出“滞胀”, 反而进一步引起“滞胀” 。因而,“供应学派”主张遭到各方攻击。 1982年,里根政府放弃了“供应学派”减税主张,通过增税法案。
3.20世纪70——80年代初
(1)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理论——“供应学派”主张: 社会经济生活,主要由市场调节 政府的调节必不可少
政府调节应尽量减少 主要是促进社会产品供给
(减税 生产 供给 就业 物价 )
国家干预经济,主要是促进供给 其他方面由市场调节
较好解决了(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相结合问题 但在主张二者结合时, 又夸大了(市场调节的作用)
《西方政治思想史》(天津人民出版社,5卷,古希腊古罗马—20世纪)
2、EL的主要内容:
(1)体现(经济自由的民法)得到充分发展 1804年《法国民法典》 1807年《法国商法典》 1896年《德国民法典》 (2)体现(国家干预的经济法)没有大的发展
在(劳资管制、金融、税收、价格)等方面有一些EL规范
第一次采用了“税”的名称,我国税收意义上最早的税
③ 以地丁征税:(唐朝)的(“租庸调法”、“两税法”) ④ 地丁合一: 明:万历 “一条鞭法”
清:雍正 “摊丁入亩”
(3)农业管理法律制度:保护动植物、奖励垦荒等
(4)手工业管理法律制度: 矿产资源开采、冶炼、建筑、制盐、陶艺器物等
(5)商业管理(市场管理)法律制度:
土地国有、保护奴隶主财产
②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法典》
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轨迹

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轨迹引言经济法是指以调整和规范经济活动为目的,保护市场经济秩序和经济主体合法权益的一门法律学科。
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法律体系的完善。
本文将从经济法产生的背景、发展的历程和未来的趋势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经济法产生的背景经济法的产生有其历史和社会背景。
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与经济有关的法律问题,传统的法律体系无法完全适应新的经济形态和市场需求。
因此,经济法的产生成为必然。
在农业社会中,经济活动主要是封建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农业生产和贸易活动。
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兴起,经济活动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点。
此时,为了调整和规范经济活动,必须制定一系列有关经济活动的法律规则,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革。
工业化的出现使得经济活动更加复杂和全球化,这也导致了更多的法律问题的出现。
同时,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经济主体之间的竞争加剧,不正当竞争行为频繁发生,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规则来保护公平竞争和消费者权益。
因此,经济法的产生成为必然。
二、经济法发展的历程经济法作为一门法律学科,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完善过程。
1. 早期的经济法早期的经济法以商法为主要内容,主要用来调整商业活动。
其中,罗马法和吉尔德法是最早的商法法典。
十九世纪的法兰西民法典也规定了一系列商法规则。
这些法典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商业活动,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2. 工业革命后的经济法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经济活动呈现出新的特点和挑战,这也催生了新的经济法发展。
19世纪中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形成,民法逐渐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大量的法律问题涌现。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各国纷纷制定了专门的经济法,如商标法、专利法、公司法等。
同时,经济法也逐渐从商法中分离出来,形成了独立的经济法学科。
3. 现代经济法的发展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经济活动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元化。
为了适应这一趋势,现代经济法不断发展和完善。
第二章 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

教材作者赞同前一种观点
经济法总论
2
二、经济法产生的标志
经济法律规范的产生 经济法律的制定 经济法律部门的形成
上述三种标志学说虽有合理性,但欠缺准确性。 上述三种标志学说虽有合理性,但欠缺准确性。 通常意义上的经济法是从部门法意义上去理解的, 通常意义上的经济法是从部门法意义上去理解的, 因此,经济法产生的标志是:经济法作为一个独 因此,经济法产生的标志是:经济法作为一个独 立的法律部门的形成。 立的法律部门的形成。 法律部门的形成
5
二、中国经济法的发展现状
中国经济法自 产生到现在已经走 过二十几个春秋, 过二十几个春秋, 已经形成比较完整 的体系,基本框架 体系,基本框架 业已确立, 业已确立,在我国 法律体系中占有重 要的地位 要的地位。 地位。
经济法总论
(一)总体状况
经济法
中国法律
6
(二)我国经济法的体系和框架
1、企业组织管理方面
公司法、各类企业 公司法、 法、各类关于企业 方面的条例和规定 反不正当竞争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产品质量法等 各类税法、各类金融法、 各类税法、各类金融法、 价格法、会计法、审计法、 价格法、会计法、审计法、 各类行业和产业法等 社会保险法、社会救助法、 社会保险法、社会救助法、 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 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以及 一系列的条例、 一系列的条例、决定等
经济法总论 7方面
4、社会保障方面
经济法总论 3
三、经济法产生的条件
(一)主观条件 社会观念的变化 经济法学说的提出 社会经济和法的变革现实 (二)客观条件 经济集中和垄断 战争需要
经济法总论
4
第二节 中国经济法的 产生和发展
论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V1

论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V1
经济法作为法律的一个分支,起源于人类社会进入市场经济时期。
随
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交往和经济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法的
产生和发展成为必然。
一、经济法的产生
经济法的产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由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
日益频繁、复杂,简单的道德观念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经济生活的需要。
因此,逐渐形成具有明确法律性质的经济规则,即经济法。
经济法最
初的形式是经济契约,后来逐渐进化为法律。
二、经济法的发展
经济法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市场经济时期
随着人类社会从封建社会向市场经济转变,经济活动的规模和范围得
到极大的扩张。
在这样的背景下,经济法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法学科。
2. 工业化时期
在工业化时期,经济法开始朝着全面法制化发展。
大量工业企业的兴起,使得经济法不仅仅需要处理各种货币交换的问题,还需要解决资
本主义工厂模式带来的劳动关系、工伤赔偿等问题。
3. 现代化时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现代化,经济法的发展进入新阶段。
传统意义上经济法所关注的问题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面临的复杂经济问题,因此经济法也逐渐向更广泛、更深层的领域拓展,如环保法、知识产权法、金融法等。
总之,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始终紧密围绕着社会经济的变化而展开,它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
未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法必将进一步增强对社会经济生活的调节作用。
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章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名词解释题:两成分法答:苏联法学家斯图契卡认为,20世纪20年代苏联存在两种经济成分和经济关系,私有者之间的财产关系由民法调整,社会主义成分的各种经济关系由经济法调整,民法最终将灭亡,被经济法取代。
“两成分法学说”也是经济法的起点。
第二章经济法的概念.本质和基本原则名词解释题:平衡协调原则答:所谓平衡协调原则,即经济法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协调各利益主体的行为,平衡其相互利益关系,以引导.促进或强制个人目标和行为运行在社会整体发展目标和运行秩序的轨道上,从而达到经济总量的平衡.经济结构的优化和经济秩序的和谐;同时,通过对利益主体作超越形式平等的权义分配,以达实质上的利益平衡和社会公正。
它是由经济法的社会性和公私交融性的特征所决定的一项普遍原则,是不同社会经济制度的经济法所共同遵循的一项主导性原则。
简答题简述经济法的社会本位。
答:1.经济法的社会本位基本含义: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兼具国家因素的市场经济体制,而经济法调整领域则又与国家介入社会经济生活有关,因此无论属于何种形式的经济法主体,都必须对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效益负责。
2.经济法的社会本位实际上是要求以社会责任为最高原则,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都必须对社会负责,在对社会共同尽责的基础上处理和协调好彼此之前的关系。
3.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在社会本位指导下的基本原则,是经济法从制定到实施所贯穿遵循的基本准则。
但是,社会本位却并不是经济法基本原则之本身而是经济法的基本理念,它是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出发点的经济法的本位思想。
4.经济法的社会本位的思想体现了社会整体利益和公共利益,同时间又兼顾社会个体的自由意志;它并非只讲责任,不讲权利,它贯彻的是权力(利)与义务相一致的原则。
第三章经济法的地位和体系名词解释题:经济法责任与民法责任答:经济法责任是以法律责任的部门法性质对法律责任进行分类的结果,是经济法主体因其违反经济法义务或者不当行使经济法权利的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上的不利后果,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产物,是在民法对市场经济调整乏力的情况下为弥补市场缺陷而产生的新兴法律部门,也是公权力介入到私权利以维护社会整体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必然结果。
经济法产生和发展

经济法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如何适应全球经济的变化,如何平衡市场自由与消费 者权益的保护,以及如何规范数字经济和新型市场主体的行为。此外,经济法还 需要面对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的变化以及环境保护等挑战。
经济法的未来发展和创新方向
未来发展
经济法的未来发展将更加注重创新和变革。具体而言,经济法将更加关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领域 的发展,加强对创新经济的支持和规范。同时,经济法将更加注重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和保护,推动大众创业和万 众创新。
的过规定企业的权利和义务 ,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增强企业 的竞争力。
引导企业发展
经济法通过规定鼓励和限制的产业 和行业,引导企业的发展方向,促 进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转型升级。
经济法在金融领域的实践应用
保障金融市场稳定
经济法通过规定金融机构的设立、运营、退出等事项,保障金融 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规范金融行为
经济法通过规定金融机构的行为准则和业务范围,规范金融行为, 防止金融风险的发生。
促进金融创新和发展
经济法通过鼓励和支持金融创新和发展,促进金融行业的进步和发 展,提高金融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04
CATALOGUE
经济法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
经济法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经济法将继续关注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的平衡, 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以及促进数字经济的规范发展。同时,经济法将更加 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发展。
详细描述
1. 调整对象不同:商 法主要调整商事活动 中的主体、交易行为 和商事组织等,关注 微观经济活动;而经 济法则更关注宏观经 济调控、市场监管和 社会公平等问题。
经济法的起源和发展

经济法的起源和发展
经济法是指以调整经济关系、促进经济发展为目的制定的法律体系,它包括了商法、
财税法、金融法等多个领域的法律。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欧洲,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各国经济体系出现了很大变化,大量的商品交换产生了比以往更多的经济关系,人
们需要法律来调节这些关系,从而保护各自的权益和利益。
这也是经济法诞生的根本原
因。
在20世纪初期,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经济体系的结构和规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个时候,经济法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法学家们开始研究和制定各种关于经济发展
的法律,以及保护经济权益的法律。
在此基础上,经济法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领域,
各国相继制定了适应本国经济发展需要的经济法律。
近年来,综合创新改革逐渐成为国内外经济发展主流,也促进了经济法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电子商务和金融等领域的法律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
需要在经济法领域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以做出更加科学、合理和有效的经济法律制度。
总的来说,经济法的起源和发展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是保障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必然
产物。
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体系不断变化,经济法也需要不断发展和更新,以适应新的
经济形势和发展需求。
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能激励市场主体创造财富,更具有信 息优势,因而能产生更高的效率。
我不管有多少蛋糕,只要 我拿着分蛋糕的刀叉就行!
经济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过程中,如果没有有 效的制度约束,往往会不择手段,如果他们不能实 现收入的最大化,就会力图实施成本的最小化,比 如“搭便车” 、转嫁成本乃至侵权等,这几乎成了经 济人的一种天性偏好。这种偏好集中表现为他们的 本性并不追求生产性努力,而只追求分配性努力。 在经济活动中,并不力图把蛋糕做得更大,而只会 力图在有限的蛋糕中尽量得到最大的份额 。
德国垄断市场经济及其所引发的经济社会问题,是 德国大量制定这类新型法律规范的经济政治动因。
传统民商法无法满足解决这类经济社会问题的法律
需求,是德国制定这类新型法律规范的法律动因。
德国当时对这类新型法律现象的极大关注和开创性
的学术研究,又构成经济法产生的学术背景。如鲁
姆夫、卡斯凯尔、阿· 努斯鲍姆、杰· 海德曼等的研
(三)经济法在中国产生和发展的理论现点
漆多俊(2000)认为: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 会以前,为经济法的初创阶段。这一时期,同其他社会主 义国家一样,中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颁行的经济法规仍属 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法。
首都经贸大学戴凤歧、李新新(1999)认为:中国的经 济法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开放后才产生的。 在这以前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国有企业依附于政府, 没有独立的法律人格。政府只存在以行政指令直接指挥、 控制企业的活动,无须用法律调整它们之间以及他们与国 家。政府之间的关系。因此,在计划经济模式下,不具备 经济法产生的必要条件。
20%的制盐生产量和80%的铁路线。在体现和维护“私权 神圣”、“主体平等”、“意思自治”理念的传统民商法体 系下,大量垄断经济组织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便倚仗自身的 经济优势,肆意操纵市场,攫取超额垄断利润,在平等的形 式之下强化了实质的不平等,并不断推动周期性经济危机的 形成。
第一章 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

二、经济法产生的基础、条件和原因
(二)经济法产生的一般条件
在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阶段以后, 市场中“看不见的手”已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要, 要解决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运作政府干预经 济的手段,来解决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所出现的矛 盾。由于政府介入经济生活,打破了过去传统的 市民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划分界线,在经济生活中 出现了一种运用单纯的公法或私法手段都不能解 决的经济关系。
一、经济法的起源
而在东方,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直接刺激了社会主义经济法的出现。
那时的经济法,功能也比较单一,即
作为国家推行经济政策、实现经济计 划的手段。
一、经济法的起源
20世纪20年代,苏联,用经济法取代民法
两种成分说 两种学派。
民法学派的经济法学:戈伊赫巴尔格; 金茨布尔格,帕舒卡尼斯 经济法学派的经济法学:拉普捷夫
二、经济法产生的基础、条件和原因
(二)经济法产生的一般条件
客观条件: 社会在发展中出现了需要以不同于以 往的法律原则、制度来规范的某些社会关 系,并有了相应的司法实践或成文法规。
二、经济法产生的基础、条件和原因
(二)经济法产生的一般条件
主观条件: 由法学家对业已出现的客观社会经济 条件和法律规范进行总结、解释和归类, 形成了有关经济法的法学理论或学说,并 在相当程度上被学界和社会所接受。
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一、经济法的起源
20世纪70-80年代,计划
商品
有计划
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实践中,经
济法与经济法学相伴而生。
二、经济法产生的基础、条件和原因
(一)经济法产生的一般基础 市场经济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阶段, 国家被动或自觉地承担起对经济加以组织 协调的职能;
第一章 经济法的产生及发展(新)

自由贸易 贸易保护
一、西方国家经济法的产生及发展
(一)德国
2、一战时及战后 1915年:《关于限制契约最高价格的公告》 1916年及1917年:《确保国民粮食战时措施令》和为
确保战时需要的公告,颁布了许多最高价格的有关命 令和规则,并实行了战时冻结。
1918年:《战时经济复兴令》 1919年:《经济经过法》、《魏玛宪法》体制下的社
20世纪20年代,德国学者撰写了大量经济法论著,对 经济法的概念和其他理论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卡斯克耳(W.Kaskel):《经济法的概念和构成》开 始把经济法作为法学的一个分支来研究。
赫德曼(Hedemann):1922年成立了“经济法研究 所”,开课讲授“经济法”,并主持有关经济法的杂 志和丛书的刊行。
一、西方国家经济法的产生及发展
(一)德国
4、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 联邦德国建立前,占领军当局发布《德国经济力过度
集中排除令》 1951年制定《矿业参与决定法》, 1952年制定《企业委员会法》, 1952年制定《投资援
助法》, 1957年通过了《反对限制竞争法》 1967年6月8日制定《促进经济稳定和增长法》
会化法及直接以“经济法”命名的《煤炭经济法》、 《碳酸钾经济法》
1923年:《对滥用经济权力令》(卡特尔令)等
国家不干 预私人经 济活动
亚当·斯密
这些新的立 法活动和法 律现象引起 了德国学者 们的注意
突破了传统经济理论
突破了传统的法律 体系划分
经济法:包括 公法和私法在 内的独立法律 分支
部门法的角度
纯粹的计划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苏联
斯图契卡: 两成分论
(2)1926-1936:工业化建设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3/4
12
三、经济法产生的经济学基础
❖ 长期的自由放任使自由竞争的市场结构转化 为垄断竞争市场,资本主义危机彻底打破了 人们对市场无所不能的崇拜,现实的发展促 使人们开始系统研究市场的缺陷与政府干预 的合理性
2021/3/4
13
四、经济法产生的法哲学基础
❖ 古典自然法学派到社会学派的转变 ❖ 德国耶林(1818-1892),法律应代表社会
累和集中使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少数大企业 具有雄厚经济实力并取得市场支配地位。
2021/3/4
7
第二,产业革命后,科技和生产 力的快速发展,经济部门、行业 和产品不断更新,竞争激烈。所 需投资规模大、周期长的行业, 风险加大,私人资本不愿进入投 资。
2021/3/4
8
第三,生产社会化后,市场滞后 所引发的产品积压和社会财富浪 费,呈现量大和周期短的特色, 社会经济危机严重影响资本主义 社会的发展。
❖ (2)1910年,《钾矿业法》,遏制新设企业进入钾矿业。 ❖ (3)一战期间,1915年,《关于限制契约最高价格的通知》;1916年,
《确保战争时国民粮食措施令》,国家集中管理经济。 ❖ (4)1919年后,根据魏玛共和国社会化计划,颁布《卡特尔规章法》、
《煤炭经济法》、《碳酸钾经济法》等经济统制法律。 ❖ (5)1923-1933年,德国加强竞争立法。 ❖ (6)1934-1945年,为准备战争,德国开始对国家经济的管制。1934
促进法》
2021/3/4
18
(二)美国
❖ 1、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经济法:主要集中 在反垄断法领域
❖ 1887年《州际商务法》,禁止进行联合经营 与订立运输协议。
❖ 1890年《谢尔曼法》反托拉斯协议无效。当 时的法律,目的仍然在于回复自由竞争的市 场秩序。
2021/3/4
19
2、二战之前:反垄断法进一步加强
2021/3/4
15
(2)1897年,德国最高法院判决,卡特尔协 定只要不是对同业竞争者和非同业竞争者施 加不正当的压力,不违反善良风俗,侵害营 业自由,就是有效的。
2021/3/4
16
2、20世纪上半叶的曲折发展:战 争——魏玛国——战争
❖ (1)1909年6月,《反不正当竞争法》出台,增设“弹性条款”,以弥 补1896年立法缺陷。
2021/3/4
9
(二)国家调节机制与国家经济职能
❖ 1.国家调节机制的救济 (1)针对市场障碍,国家强势介入市场,规制市 场竞争秩序,打击垄断和不正当竞争。
❖ (2)正对市场的唯利性,国家作为财产所有者, 以国有经济的方式介入高风险和高额投资领域。
❖ (3)针对市场的滞后性和盲目性,国家通过宏观 调控社会经济的方式,保持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
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因素,使得有些 领域,市场机制不能进入施展其作用。 主要涉及的是市场竞争秩序的问题。
2021/3/4
4
❖ 第二,市场的唯利性,是指投资经营 者所关注的是经济利益,并往往重视 眼前可实现的利益,有些经济领域它 不愿意进入。主要涉及的是投资周期 长、风险大的行业,私人资本不愿进 入的问题。
第二章 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经济法产生、发展概 况及其一般规律,
❖ [教学时数] 2 学时
2021/3/4
1
第一节 经济法产生原因
❖ 一、经济法产生的一般规律 ❖ (一)经济法产生的基础条件 ❖ 1、市场经济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阶段 ❖ 2、国家自觉或被动地承担起组织、协调经济
利益对私人经济进行必要的干预。 ❖ 美国庞德(1870-1964),20世纪的法应是
社会化的法律,一方面促进个人主动精神, 另一方面实现社会合作。
2021/3/4
14
第二节:经济法的发展
一、经济法的发展 (一)德国 1、德国经济法的起步:19世纪末 (1)1896年5月,《反不正当竞争行为
斗争法》,就商业竞争中违反诚实信 用原则的行为进行规制。
2021/3/4
10
(三)法律体系的因变与经济法的产生——民 法的社会化与经济法的产生
❖ 1.政府失灵与法律规范的保障
❖ (1)政府失灵的原因
❖ 首先,国家经济调节职能作为新生事务,国 家及其政府并不熟悉,容易出现违背经济规 律而行事的情况,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2021/3/4
11
❖ 其次,政府作为调节者,掌握着极大的行政 权力资源,必须对其进行约束和限制,以保 证该项权力的有效运行。
的职能 ❖ 3、相应的经济学说形成
2021/3/4
2
二、经济法产生的社会根源
❖ (一)市场缺陷和市场失灵 ❖ (二)国家调节机制与国家经济职能 ❖(三)法律体系的因变与经济法的产
生——民法的社会化与经济法的产生
2021/3/4
3
(一)市场缺陷和市场失灵
1.市场缺陷 (1)概念:市场调节机制的局限性。 (2)原因: 第一,市场障碍,即在市场上存在阻碍
年,《德国卡特尔变更法》和《德国强制卡特尔法》;《德国经济有机 建设的法令》。
2021/3/4
17
3、二战之后:社会市场经济下的德
国经济法
❖ (1)竞争原则要求规范市场秩序——反对限制竞争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 ❖ 1957年《反对限制竞争法》,迄今已经过六次修改; ❖ 1909年《反不正当竞争法》,在经历十四次修改后,依然有效。 ❖ 1978年《损害赔偿责任法》 ❖ 1989年《德国产品责任法》 ❖ (2)社会平衡原则要求规范社会保障——就业促会法典》 ❖ (3)国家原则要求宏观调控 ❖ 1948年《基本法》;1957年《联邦银行法》;1969年《经济稳定与增长
❖ 1914年《克莱顿法》,明确了哪些行为是无 效的 。
❖ 1918年《联邦贸易委员会法 》,规定了权力 机关 。
2021/3/4
5
❖第三,市场调节的被动性和滞后性,是 指市场主体掌握的信息严重不足和滞后, 不能适时调整经营决策,往往等到市场 供求严重失调、产品大量积压后才能作 出反映,导致社会财富的浪费。
2021/3/4
6
2、市场失灵
❖ (1)概念:指市场缺陷在生产社会化后,显 露出来并引发严重的后果。
❖ (2)原因: ❖ 第一,由于生产社会化,经营者通过资本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