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实词汇总
七上文言文重要实词和虚词
七上文言文重要实词和虚词一.重要实词:《世说新语》两则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内集:家庭聚会2.与儿女讲论文义讲论文义:谈论诗文3.俄而雪聚俄而:不久4.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5.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比不上因:凭借6. 即公大兄无奕女即:就是。
7.陈太丘与友期形期:约定8.期日中日中:正午时分9.过中不至,太丘舍去至:到。
去:离开10.去后乃至乃:才11.尊君在不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12.非人哉语气词,表示感叹13.相委而去委:丢下,舍弃14.下车引之印:拉15. 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16.去后乃至乃:才。
《论语》十二章1.学而时习之时习时:按时2. 不亦说乎乎:语气词说:通“悦”,愉快3.人不知儿不愠愠:生气,发怒。
4.吾日三省吾身:吾:人称代词,我。
日:每天。
三:泛指多次省:检查,反省。
5. 为人谋而不忠乎为:替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真诚,诚实。
7.传不习乎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8. 三十而立立:站立9. 四十而不惑惑:迷惑,疑惑10. 七十而从新所欲,不逾矩逾:越过,超过1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有害。
12. 不堪其忧堪:忍受1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喜欢,爱好14.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以…为乐趣15. 饭疏食饮水饭:吃饭水:冷水16. 曲肱而枕之肱:胳膊17. 于我如浮云于:对于18.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焉:于此19. 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好的方面,优点20. 子在川上曰川:河流21.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流逝斯:这,指河水舍:舍弃22. 博学而笃志笃:忠实,坚守23. 仁在其中矣仁:仁德古代诗歌四首1.东临碣石临:到达2. 水何澹澹澹澹; (水波)荡漾3. 山岛竦峙竦:高起峙:挺立4. 幸甚至哉幸:庆幸至:极点5.海日生残夜残夜:夜将尽未尽6. 几处早莺争暖树暖树:向阳的树7. 最爱湖东行不足不足:不够虽有嘉肴1.虽有嘉肴嘉:美好肴:用鱼、肉做的菜2.不知其旨也旨:甘美3.虽有至道至:达到极点4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是故:所以5.教然后知困知不足困:不通,理解不了6.然后能自反也自反:反省自己7.然后能自强也强:勉励河中石兽1.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河干:河边2. 山门圮于河圮:倒塌3. 二石兽并沉焉并:一起4. 阅十余岁阅:经过,过了5. 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求:寻找竟:终于6. 棹数小舟棹:划船7.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设帐:讲学,教书8. 尔辈不能究物理尔辈:你们究:推究物理:事情的道理,规律9. 是非木杮是:这木杮:削下的木片10. 湮于沙土,渐沉渐深耳湮:埋没耳:语气词,表示“罢了”11.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颠:通“癫”,疯狂12.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啮:侵蚀,冲刷坎穴:坑洞13.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不已:停止遂:于是溯流:逆流14. 但知其一但:只15. 可据理臆断欤臆断:主观地判断智子疑邻1.智子疑邻智:以……为聪明。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重点实词整理(部编版七年级)
《观沧海》曹操1. 东临.碣石:到达,登上。
2. 水何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3. 山岛竦峙..:耸立。
竦、峙,都是耸立的意思。
4. 幸甚至哉:幸运的很,好极了。
幸,幸运。
至,达到极点。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1. 夕阳西.下:名词作状语,向西。
2. 断肠..:断肠,形容悲伤到极点。
天涯,天边,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人在天涯《咏雪》《世说新语》刘义庆1. 与儿女..讲论文义: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2. 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
3. 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体。
拟,相比。
4. 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不及。
因,趁、乘。
《陈太丘与友期行》《世说新语》刘义庆1. 期日中:约定在正午时分。
期,名词作动词,约定。
日中,正午时分。
2. 太丘舍去..:舍,舍弃。
去,离开。
3. 去后乃至..:乃,才。
至,到。
4. 尊君在不.:不,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5. 相.委而去: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这里指“我”。
委,舍弃。
去,离开。
6. 友人惭:形容词作意动词,感到惭愧。
7. 下车引之:拉,牵拉。
8. 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论语》十二章1. 学而时习之:时,名词作状语,按时。
习,温习。
2. 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3. 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怒。
3. 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省,反省、自我检查。
4. 为人谋而不忠乎:谋,谋划事情。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5.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
6. 传不习乎: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7.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8. 三十而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9. 四十而不惑:迷惑,疑惑。
10.五十而知天命:上天的意旨。
命,命令。
11.不逾矩:逾,越过。
矩,法度。
12.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作名词,学过的知识。
新,形容词作名词,指新的理解和体会。
1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七上文言文知识点
七上文言文知识点一、文学常识。
1. 作者。
2. 作品简介。
二、重点字词。
1. 通假字。
- 尊君在不(“不”通“否”,读fǒu)2. 古今异义。
- 与儿女讲论文义。
- 古义:子侄辈,泛指家中年轻一代;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 太丘舍去。
- 古义:离开;今义:前往,到……去。
- 相委而去。
- 古义:丢下、舍弃;今义:委托。
- 下车引之。
- 古义:拉;今义:引导。
- 元方入门不顾。
- 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
3. 一词多义。
- 日。
-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日子)- 期日中(太阳)- 是。
- 是日更定矣(这)- 问今是何世(判断动词,是)- 时。
- 元方时年七岁(当时)- 故时有物外之趣(常常)- 信。
-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信用)-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 之。
-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人名中的字)- 下车引之(代词,指元方)-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指学问和事业)- 其不善者而改之(代词,指缺点)- 日月之行(结构助词,的)4. 重点实词。
- 内集:家庭聚会。
- 俄而:不久,一会儿。
- 骤:急速。
- 欣然:高兴的样子。
-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 未若:不如,比不上。
- 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三、句子翻译。
1.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 翻译: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2. 白雪纷纷何所似?- 翻译: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3. 撒盐空中差可拟。
- 翻译: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4. 未若柳絮因风起。
- 翻译:不如比作柳絮随风飞舞。
5.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 翻译: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6.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 翻译: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就丢下(他)而离开,(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7. 君与家君期日中。
初中文言文实词120个
初中必背文言文实词(初中语文学习而言,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也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
)1.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②养(衣食所安)2.卑:①低下(非天质之卑)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备:①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②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③准备。
(犹得备晨炊)4.被:①影响(被于来世)②同“披”,穿(皆被绮绣)5.鄙:①边境(蜀之鄙有二僧)②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③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6.毕:①尽(毕力平险)②全部(群响毕绝)7.薄:①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②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③厚度小。
(薄如钱唇)8.策:①马鞭。
(执策而临之)②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③记录。
(策勋十二传)⑤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称:①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②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0.惩:①苦于(惩山北之塞)②惩罚11.驰:①骑(愿驰千里足)②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2.出:①发、起(方其出海门)②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③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④产生(计将安出)13.辞:①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4.次:①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5.箪:①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②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16.得:①能够(二者不可得兼)②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③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17.等:①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②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18.敌:①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②敌人(盖以诱敌)19.吊:①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②慰问(人皆吊之)20.度:①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②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21.端:①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②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22.恶:①怎么(恶能无纪)②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23.发:①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②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③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④征发(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⑤开放(野芳发而幽香)⑥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⑦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4.凡:①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②总共(凡三往)25.方:①见方(方七百里)②长方形(方以长)③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26.分:fēn ①划分,分开。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一)《论语》十二章【原文】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1、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3、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会逾越规矩。
4、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5、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6、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七年级文言实词整理
七年级文言实词整理(第一学期)马淮北1.生:仲永生.(生长、成长)五年(王安石《伤仲永》七年级第一学期)2.具:未尝识书具.(工具)(王安石《伤仲永》七年级第一学期)3.求:忽啼求(要)之(王安石《伤仲永》七年级第一学期)4.异:父异(对.....感到惊奇)焉(王安石《伤仲永》七年级第一学期)5.为:并自为(署上、写上)其名(王安石《伤仲永》七年级第一学期)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作为)意(王安石《伤仲永》七年级第一学期)作:自是指物作(写)诗立就(王安石《伤仲永》七年级第一学期)6.观:其文理皆有可观(欣赏、观赏)者(王安石《伤仲永》七年级第一学期)7.使:不使(让)学(王安石《伤仲永》七年级第一学期)8.从:从(跟随)先人还家(王安石《伤仲永》)9.还:从先人还(回)家(王安石《伤仲永》七年级第一学期)还(回来)自杨州10.见:于舅家见(见到)之(王安石《伤仲永》七年级第一学期)11.少:周处年少(年轻)时(刘义庆《世说新语》七年级第一学期)12.强:凶强(强悍)侠气(刘义庆《世说新语》七年级第一学期)13.为:为(认为)乡里所患(刘义庆《世说新语》七年级第一学期)14.说:或说(说服、劝说)处杀虎斩蛟(刘义庆《世说新语》七年级第一学期)15.实:实(其实、实际上)冀三横唯余其一(刘义庆《世说新语》七年级第一学期)16.行:行(游)数十里,处与之俱(刘义庆《世说新语》七年级第一学期)17..更:乡里皆谓已死,更(互相、轮流)相庆(刘义庆《世说新语》七年级第一学期)18.知:始知(知道)为人情所患(刘义庆《世说新语》七年级第一学期)19.寻:乃入吴寻(寻找)二陆(刘义庆《世说新语》七年级第一学期)20.见:平原不在,正见(见到)清河(刘义庆《世说新语》七年级第一学期)21.具:具(全部)以情告(刘义庆《世说新语》七年级第一学期)22坐:侧坐(坐在)莓苔草映身(胡令能《小儿垂钓》七年级第一学期)23.为:莫为(因为)轻阴便拟归(张旭《山中留客》七年级第一学期)24.尽:不尽(穷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七年级第一学期)25.听:听(听到)妇前致辞(杜甫《石壕吏》七年级第一学期)26.更:室中更(根本)无人(杜甫《石壕吏》七年级第一学期)27.使.:向使(假如)当初身便死,一身真伪复谁知。
(word完整版)七年级文言文实词汇总,文档.docx
七年级文言文实词汇总隶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属于、附属直辖市是直接隶属国务院的市(同上)收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聚、团结鸣金收兵:收拢、聚拢(同上)秋收冬藏:收获收支平衡:收入行收兵,比至陈:收容宾客稍稍宾客其父:以宾客之礼相待,名词用作动词乞或以钱币乞之:求取、讨要乞哀告怜、乞浆得酒:乞讨、求取(与上同)扳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通“攀”,牵、引、拉扳道、扳手、扳机:转动(通假字与此肯定不同)称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合适(音chèn)称心如意:相当、符合(与上同)称体裁衣:适合(与上同)众人泯然众人矣:常人、普通人(今义为大家,不同)受受之天:承受(由接受引申而来)受宠若惊:接受(与上同)贤贤于材人远矣:胜过、超过、甚于选贤举能:有德行的人、有才能的人,名词(古汉语的用法)(与上不同)贤妻良母:贤惠、有德行的,形容词(现代汉语的用法)(可以认为与上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人受于人:后天的教育(与今天一般意义上的“人”不同)忆问女何所忆:思念、回想(古今相同)忆苦思甜:思念、回想(与上同)为愿为市鞍马:为此孰为汝多知乎:认为、以为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做,句中意为雕刻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市愿为市鞍马:买,动词市无二价:做买卖、交易(可认为与上同)东市买骏马:街市、市场,名词市井小人:市场,名词(与上同)旦旦辞爷娘去:早晨、天明,与“暮”相对通宵达旦:早晨(与上同)戎机万里赴戎机:战争(今已不用)度关山度若飞:过、渡过、越过欢度春节、光阴虚度、虚度年华:过(同上)一年一度、再度申明:量词,次度又失期:估计、推测(音duó)朔朔气传金柝:北方、北(通常用这个意义,如朔风、朔方)转策勋十二转: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蝉则千转不穷:通“啭”,鸟鸣声郭出郭相扶将:外城(内为城,城外为郭)七里之郭:外城。
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同上)著著我旧时裳:穿、戴(音zhuó,也写作“着”)帖对镜帖花黄:通“贴”扑朔雄兔脚扑朔:动弹迷离雌兔眼迷离:眯着眼成语“扑朔迷离”的出处,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真相。
七年级语文(上)文言文课内实词
七年级(上)课内文言实词1、见两小儿辨斗,问其故。
故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以去3、及其日中如探汤及汤4、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为5、孔子不能决也决6、孰为汝多知乎孰7、子将安之将安8、乡人皆恶我鸣恶9、以故东徏以故10、子能更鸣,可矣更11、家无井而出溉汲溉汲12、有闻而传之者闻13、闻之于宋君闻于14、丁氏对曰对15、得一人之使使16、非得一人于井中也于17、晏子将使楚使18、齐之习辞者也习辞19、今方来方20、吾欲辱之,何以也何以21、为其来也为22、过王而行过23、何为者也何为24、何坐何坐坐25、吏二缚一人诣王诣26、齐人固善盗乎固善27、晏子避席对曰避席28、叶徒相似徒29、其实味不同其实30、所以然者何所以然31、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得无32、寡人反取病焉取病33、撒盐空中差可拟差拟34、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因35、诸儿竞走取之竞走36、寻作复裈寻裈37、母甚异之,知为国器异国器38、蜀之鄙有二僧鄙39、贫者语于富者曰语40、吾欲之南海,何如何如41、子何恃而往恃42、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买43、犹未能也犹44、越明年越明年45、西蜀之去南海去46、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顾47、行牧且荛且48、布囊其口囊49、贼易之易50、植刃道上植51、童微伺其睡伺52、遽曰遽53、彼不我恩也彼54、孰若为一郎僮耶孰若55、郎诚见完与恩诚56、市者良久计曰计57、孰若吾得专焉专58、以缚即炉火烧绝之即59、虽疮手勿惮惮60、虚吏白州白61、刺史颜证奇之奇62、惟闻女叹息惟63、愿为市鞍马市64、旦辞爹娘去旦65、关山度若飞度66、朔气传金柝朔67、赏赐百千强强68、出郭相扶将郭69、木兰当户织户。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
七年级上册1、郑人买履一、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其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二、实词列举:1、自度.其足:量长短。
2、置.之其坐.:放置。
同“座”,座位。
3、操.:拿,携带。
4、吾忘持度.:量好的尺码。
5、及反..:到,等到。
同“返”,返回。
6、遂.:终于。
7、宁.:宁可。
8、无.自信:不。
三、虚词列举:1、之①置之.其坐:代词,量好的尺码。
②至之.市:到……去。
③试之.以足:代词,鞋子。
以:用。
2、其①自度其.足:自己。
②置之其.坐:自己。
3、而①而.置之其坐:表承接。
②而.忘操之:表转折,却。
四、文章翻译:郑国有个人将要买鞋子,先自己量好了脚的尺码,把它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到了集市上,却忘记了携带尺码。
鞋子已经拿到手了,就说:“我忘带尺码了。
”就返回家取尺码。
等到返回,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子。
有人说:“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呢?”(那人)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2、刻舟求剑一、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二、实词列举:①遽契..其舟:立即,匆忙。
雕刻。
②是.吾剑:指示代词,这儿。
③不亦惑.乎:迷惑,糊涂。
“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三、虚词列举:1、之①是吾剑之.所从坠:结构助词,不译。
(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入水求之.:剑。
2、其①其.剑:他的,指楚人的。
②遽契其.舟:那。
③从其.所契者:他,指楚人。
3、而①而.剑不行:表转折,但是,却。
4、于①自舟中坠于.水:到。
自:从。
四、文章翻译: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上掉到水里,他立即在船帮上刻下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七年级文言文字词整理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字词的整理与归纳文言文是七年级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掌握文言文字词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文言文,以下是对七年级语文文言文字词的整理与归纳。
一、常见实词1. 古今异义词:(1)走:古义为跑,今义为行走。
(2)汤:古义为热水,今义为汤药。
(3)妻子:古义为妻子和儿女,今义为男子的配偶。
(4)户口:古义为户籍,今义为人口。
2. 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为动词:如“草行露宿”(《山市》)(2)名词活用为状语:如“乘船游荡”(《三峡》)(3)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如“满载而归”(《答谢中书书》)(4)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如“千古壮观”(《岳阳楼记》)3. 一词多义:(1)词义扩大:如“山”(《山市》)(2)词义缩小:如“汤”(《扁鹊治病》)(3)词义转移:如“牺牲”(《陈涉世家》)二、常见虚词1. 代词:(1)指示代词:这、那、这些、那些。
(2)疑问代词:谁、什么、哪里、多少。
2. 介词:(1)表时间:于、在、自、从、以、于。
(2)表地点:于、在、自、从、至、于。
(3)表方式:用、以、凭、按照。
(4)表原因:因、由于、凭借。
3. 连词:(1)并列连词:且、又、亦、矣、焉。
(2)递进连词:且、况、况且、何况。
(3)转折连词:然、而、但、则、然则。
(4)因果连词:故、所以、因此、因而。
4. 副词:(1)程度副词:甚、最、颇、非常、最。
(2)范围副词:皆、悉、咸、俱。
(3)时间副词:将、欲、即、俄而、已而。
(4)频率副词:每、常常、时时、日日。
三、成语积累1. 寓言故事成语:(1)狐假虎威:《狐假虎威》(2)画龙点睛:《秋水共长天一色》(3)熟能生巧:《纪昌学射》2. 历史人物成语:(1)负荆请罪:廉颇(《负荆请罪》)(2)破釜沉舟:项羽(《项羽破釜沉舟》)(3)草船借箭:诸葛亮(《草船借箭》)3. 诗词名句成语:(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文言文知识点考点梳理训练附解析
统编教材文言文分册梳理训练七年级(上)第1篇咏雪南朝·刘义庆知识梳理重点字词句归纳1.重点实词(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集:(2)俄而..雪骤.俄而:骤:(3)公欣然..曰欣然:【F】(4)撒盐空中差.可拟.差:拟:(5)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因:2.重点虚词与.儿女讲论文义3.重点句子翻译(1)白雪纷纷何所似?(2)撒盐空中差可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第2篇陈太丘与友期行南朝·刘义庆知识梳理重点字词句归纳1. 重点实词(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2)过中不至.至:【F】(3)太丘舍去..舍:去:(4)门外戏.戏:【F】(5)待.君久不至待:【F】(6)相委.而去委:(7)友人惭.惭:【F】(8)下车引.之引:(9)元方入门不顾.顾:2. 重点虚词(1)去后乃.至(2)相委而.去(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3. 重点句子翻译(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第3篇《论语》十二章(2011课标) 考情搜索: 2014年与《孔子世家赞》对比考查。
曲肱(ɡōnɡ)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一样。
”不择手段地追求“富贵”,宁愿贫贱而坚守“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在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第九章:讲学习的态度,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缺点和优点的人,也往往是善于学习的人。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fú),不舍昼夜。
”(《子罕》)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第十章:对时光流逝的慨叹。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平民百姓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完整word版)初一上册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积累.docx
初一上册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积累1、之:故时有物外之趣:结构助词,“的”。
昂首观之:代词,“它,指夏蚊” 。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用在主谓结构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人皆吊之:代词,他(指丢马的人)其邻人之父亦云:结构助词,“的”。
下车引之:代词,他(指元方)2、以:徐喷以烟:介词,“用”。
以丛草为林:介词,“把”可以为师矣:介词,“凭,靠”。
以数万计:介词,“用”。
此独以跛之故:因为仁以为己任:介词,“把”。
3、而: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表修饰,可不译。
暮而果大亡其财:表修饰。
丁壮者引弦而战:表修饰。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连词,表顺承,可译为“就”堕而折其髀:表顺承。
学而时习之:连词,表顺承,译作“然后”。
相委而去:连词,表顺承。
人不知而不愠:连词,表转折,译作“却”。
而疑人之父:表折,“却”任重而道:,表并列,作“并且”。
4、然:忽有然大物:形容尾,作“⋯⋯的子”。
果然也:副尾,不。
忽大起,气莽莽然:形容尾,作“⋯⋯的子”。
然数年恒不一:但是,可是,,表折。
5、:舌一吐而二虫尽所吞:作“被”知之知之:作“是” 。
之:作“因” 。
以草林:作“当作” 。
人而不忠乎:作“替”。
此何遽不福乎?:作“是” 。
6、其:蹲其身:代,作“自己的”必察其理:代,作“它的” 。
其恕乎:副,作“大概,也” 。
其子曰:代,他的大亡其:助,不。
而折其髀:代,他的,指“好”的儿子。
7、:昂首之:看作青云白:景象8、故:故有物外之趣:所以温故而知新:形容作名,“旧知”。
故又名“鬼市”云:所以。
此独以跛之故:原因、缘故。
9、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兼词,相当于“于之” ,其中“于”为介词,“之”为代词,指“在这几个同行的人中间”。
10、时:故时有物外之趣:常常。
元方时年七岁:当时时而习之:时常。
11、富:宋有富人:形容词,富裕家富良马:动词,有很多,富有12、亡:暮而果大亡其财:丢失马无故亡而入胡:逃跑13、引:下车引之:拉丁壮者引弦而战:拿起,拉开。
(完整版)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字词复习
《世说新语》二则一、实词1.内集:2.儿女:3.文义:4.俄而:5.骤:6.何所似:7.差可拟:8.未若:9.因风:10.期行:11.日中:12.舍去:13.乃:14.尊君在不:15.相委而去:16.家君:17.引:18.顾:二、虚词1.相委而去:2.则是无信:3.下车引之:《寓言四则》一、实词1.溉汲:2.及其家穿井:3.国人道之:4.闻之于宋君:5.对曰:6.身亡所寄:7.因往晓之:8.积气:9.若屈伸呼吸:10.行止:11.奈何:12.只使:13.中伤:14.积块:15.四虚:16.躇步跐蹈:17.舍然:二、虚词1.宋之丁氏:2.家无井而出溉汲:3.有闻而传之者:4.国人道之:5.闻之于宋君:6.得一人之使:7.非得一人于井中:8.因往晓之:9.晓之者曰:10.其人曰:《论语》十二章一、实词(1)时习:(2)不亦说.乎:(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乎:(5)日:(6)三省..:(7)为人谋:(8)忠:(9)不信.乎:(10)传.不习.乎?:(11)十有.五:(12)三十而立.:(13)四十而不惑..:(14)不逾矩..:(15)温故.:(16)可以为...师矣:(17)罔.:(18)殆:(19)人不堪.:(20)好.之者:(21)乐.之者:(22)者.:(23)饭.疏.食:(24)饮水.:(25)曲肱.:(26)善者:...(27)而从.之:(28)子在川.上曰:(29)逝.者:(30)不舍昼夜..:(31)夺.帅:(32)匹.夫.:(33)笃志..:(34)切问..:(35)仁.在其中:二、虚词:(1)而: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为人谋而不信乎:博学而笃志:择其善者而从之:(2)其:人不堪其忧:择其善者而从之;(3)之:好之者不如乐之者:(4)必有我师焉:(5)夫:如斯夫:夫君子之行:(6)于:于我如浮云:非得一人于井中也:乐亦在其中矣:《诫子书》一、实词1、诫子书()()2、静以修身()3、非淡泊()无以()明志()4、非宁静无以致远()致()5、非学无以广才()6、淫()慢()则不能励精()励()7、险躁()险()8、治性()治()8、年与时驰()驰()9、意与日去()10、枯落()11、多不接世()12、将复何及()13、夫君子之行()二、虚词1、之:夫君子之行()2、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3、则: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三、一词多义意:意与日去()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一、实词(1)缀.行甚远:(2)...并驱..:(3)屠大窘.:(4)苫蔽..:(5)弛.担持刀:(6)眈眈..相向:(7)少时..:(8)径去..:(9)目似暝.:(10)意暇.甚:(11)暴.起:(12)一狼洞.其中:(13)意将隧.入:(14)只露尻.尾:(15)断其股.:(16)前狼假寐.:(17)盖.以诱敌:(18)狼亦黠.矣:(19)顷刻:(20)几何:二、虚词(1)之:复投之:两狼之并驱:久之:亦毙之:禽兽之变诈几何哉:(2)乃:乃悟前狼假寐:去后乃至:(3)以:投以骨:盖以诱敌:以攻其后:以刀劈狼首:(4)其:积新其中:奔倚其下:三、一词多义(1)止:止有剩骨:后狼止:止增笑耳:(2)敌: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3)前:狼不敢前:犬坐于前:。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实词汇总
口技(林嗣环)(七上)
伤仲永(七上)
68
周
周遍, 遍及
天不兼覆, 地不周载
女娲补天(七上)
69
走
跑, 逃跑
两股战战, 几欲先走
口技(林嗣环)(七上)
70
足
脚
细若蚊足, 钩画了了
核舟记(七上)
71
作
①发出, 出现
②写作, 创作
②写作,创作
火爆声, 呼呼风声, 百千齐作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24
名
①名字, 名称
②名声, 名望
③说出, 指出
③说出,指出
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其名
其船背稍夷, 则题名其上
对联、题名并篆文
且人患志之不立, 何忧令名不彰
人有百口, 口有百舌, 不能名其一处也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伤仲永(七上)
核舟记(七上)
核舟记(七上)
周处(七上)
口技(林嗣环)(七上)
愚公移山(七上)
59
阴
山之北, 水之南
达于汉阴, 可乎
愚公移山(七上)
60
盈
满, 充满
而计其长, 曾不盈寸
核舟记(七上)
61
余
①我, 我的
②剩下的, 多余的
②剩下的,多余的
尝贻余核舟一
余弟宗玄
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以残年余力
核舟记(七上)
小石潭记(七上)
周处(七上)
愚公移山(七上)
62
远
遥远(指空间距离大)
周处(七上)
卖油翁(七上)
小石潭记(七上)
卖油翁(七上)
66
止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实词归纳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字词《世说新语》二则1. 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2. 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女:古义:对子侄辈的总称。
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太丘舍去(去: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道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3)相委而去(委:古义:丢下,舍弃。
今义:委托。
)(4)下车引之(引:古义:拉。
今义:引导,牵引。
)(5)元方入门不顾(顾: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
)(6)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古义:约定。
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 词类活用(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2)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
(门外: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3)友人惭(惭: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论语》十二章1、通假释义吾十有五而至于学(“有”同“又”)2、古今异义不亦君子..乎(古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义:泛指人格高尚的人。
)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是两个词。
今义:表示可能、许可。
)学而不思则罔.(古义: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今义:蒙蔽,没有)思而不学则殆.(古义:有害。
今义:危险,几乎。
)饭疏.食饮水(古义:粗劣。
今义:疏通,疏散。
)饭疏食饮水.(古义:冷水。
今义: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包括冷、热水。
)匹夫..不可夺志也(古义:普通的人,男子汉。
今义: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有朋.自远方来(古义:志同道合的人。
今义:朋友。
)3、一词多义为:可以为.师矣当、做为.人谋而不忠乎替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温故而知.新懂得而: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温故而.知新表顺承博学而.笃志表并列其:仁在其.中矣它的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人4、词类活用学而时.习之时:名词作状语,按时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作状语,每日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传.不习乎传:动词作名词,传授的知识饭.疏食饮水饭:名词作动词,吃饭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名词-意动。
初中七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之文言文重点实词
初中七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之文言文重点实词重点实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2.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
3.公欣然曰(高兴的样子)
4.白雪纷纷何所似(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 5.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体;拟,相比)
6.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
7.太丘舍去(丢下(他)而离开)
8.门外戏(玩耍)
9.相委而去(委,舍弃;去,离开)
10.下车引之(拉,牵拉)
11.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12.学而时习之(按时)
13.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14.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怒)
15.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省,自我检查、反省) 1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
17.传不习乎(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18.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
19.学而不思则罔(罔然无所得,即没有收获) 20.思而不学则殆(疑惑)
21.静以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22.俭以养德(培养品德)
23.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24.非学无以广才(增长才干)
25.非志无以成学(达成,成就)
26.淫慢则不能励精(放纵懈怠)
27.意与日去(消失,逝去)
28.险躁则不能治性(轻薄浮躁)
29.多不接世(接触社会)
30.将复何及(来得及)。
初中文言文实词总结归纳
初中文言文实词总结归纳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学形式,其中使用了许多具有特定含义的实词。
这些实词不仅在文言文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而且对于理解古代文化和思维方式也至关重要。
在初中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对这些实词进行总结和归纳。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初中文言文实词,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
一、时间词1. 今:用于表示现在的时间,与现代汉语中的“今天”相似。
例如:“今也者,君之父也”,意为“现在就是你的父亲”。
2. 先:表示在某个时间之前的意思,类似于现代汉语中的“先前”或“之前”。
例如:“先君之思我”,意为“先前君主思念我”。
3. 曩:指比现在稍微远一些的时间,可理解为“以前”。
例如:“曩者吾儿亡”,意为“以前我的儿子已经去世了”。
二、地点词1. 此:表示接近说话者的地点,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这儿”或“此地”。
例如:“以千金之观乎此”,意为“以千金去看这个地方”。
2. 其:表示离说话者远一些的地点,可类比现代汉语中的“那儿”或“其它地方”。
例如:“其门,则进也”,意为“那儿的门,往里面走”。
3. 处:用于表示位置的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地方”或“场所”。
例如:“其处堂中”,意为“在那个地方的堂屋中”。
三、人物词1. 吾: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我”,表示说话人自己。
例如:“吾闻”,意为“我听说”。
2. 卿: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你”,用于称呼对方。
例如:“卿何如此言也?”,意为“你为什么说这样的话?”3. 众:表示众多的人,可类比现代汉语中的“大家”或“群众”。
例如:“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意为“临终之时,大家的话都很好”。
四、动词词1. 食:表示吃饭的动作,与现代汉语中的“吃”相似。
例如:“不食,暴饮”,意为“不吃东西,狂饮”。
2. 行:表示走路的动作,与现代汉语中的“走”相似。
例如:“行何所行?” 意为“走到哪里去了?”3. 梦:表示梦见的动作,与现代汉语中的“做梦”相似。
例如:“寤而后知是梦也”,意为“醒来后才知道是个梦”。
文言文重点实词归纳-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字词《世说新语》二则1. 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2. 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女:古义:对子侄辈的总称。
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太丘舍去(去: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道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3)相委而去(委:古义:丢下,舍弃。
今义:委托。
)(4)下车引之(引:古义:拉。
今义:引导,牵引。
)(5)元方入门不顾(顾: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
)(6)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古义:约定。
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 词类活用(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2)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
(门外: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3)友人惭(惭: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论语》十二章1、通假释义吾十有五而至于学(“有”同“又”)2、古今异义不亦君子..乎(古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义:泛指人格高尚的人。
)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是两个词。
今义:表示可能、许可。
)学而不思则罔.(古义: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今义:蒙蔽,没有)思而不学则殆.(古义:有害。
今义:危险,几乎。
)饭疏.食饮水(古义:粗劣。
今义:疏通,疏散。
)饭疏食饮水.(古义:冷水。
今义: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包括冷、热水。
)匹夫..不可夺志也(古义:普通的人,男子汉。
今义: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有朋.自远方来(古义:志同道合的人。
今义:朋友。
)3、一词多义为:可以为.师矣当、做为.人谋而不忠乎替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温故而知.新懂得而: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温故而.知新表顺承博学而.笃志表并列其:仁在其.中矣它的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人4、词类活用学而时.习之时:名词作状语,按时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作状语,每日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传.不习乎传:动词作名词,传授的知识饭.疏食饮水饭:名词作动词,吃饭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名词-意动。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实词归纳
13.
立
三十而立(《<论语>十二章》)
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14.
惑
四十而不惑(《<论语>十二章》)
迷惑,疑惑
15.
命
五十而知天命(《<论语>十二章》)
命令
16.
从
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十二章》)
顺从
欲
意愿
17.
逾
不逾矩(《<论语>十二章》)
越过
矩
法度
18.
罔
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十二章》)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恐前后受其敌(《狼》)
攻击
41.
顾
顾野有麦场(《狼》)
看,视
42.
眈眈
眈眈相向(《狼》)
凶狠注视的样子
43.
弛
弛担持刀(《狼》)
解除,卸下
44.
径
少时,一狼径去(《狼》)
径直
45.
暝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闭上眼睛
意
这里指神情、态度
暇
从容、悠闲
46.
暴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狼》)
突然
47.
寐
乃悟前狼假寐(《狼》)
坚定
26.
切
切问而近思(《<论语>十二章》)
恳切
27.
仁
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
仁德
28.
诫
诫子书(《诫子书》)
告诫、劝诫
书
书信
29.
明
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泊无以明志(《诫子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一乡秀才观之
伤仲永(七上)
核舟记(七上)
伤仲永(七上)
12
还
返回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
还自扬州
伤仲永(七上)
伤仲永(七上)
13
会
正好,恰巧
会宾客大宴
口技(林嗣环)(七上)
14
计
计算,计量
通计一舟,为人五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核舟记(七上)
核舟记(七上)
15
间
夹杂,参与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口技(林嗣环)(七上)
②座位
口技人坐屏障中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林嗣环)(七上)
口技(林嗣环)(七上)
虚 词 简 表
序号
例词
词义
例句
出处
1
之
助词。相当于“的”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愚公移山(七上)
2
其
①代词。可译为“他”、“她”、“它”,也指代复数
②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44
亡
(wú)通“无”,没有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七上)
45
为
①做,干
(雕刻,制作,制造)
(写,署,题)
②作为,当作
③是
④变成,成为,
(形成)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通计一舟,为人五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全石以为底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中轩敞者为舱
义兴人谓为三横
以为妙绝
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居右者椎髻仰面
小石潭记(七上)
愚公移山(七上)
核舟记(七上)
核舟记(七上)
19
具
①具备,具有
②器械,用具
③全部,详尽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
具以情告
核舟记(七上)
伤仲永(七上)
周处(七上)
20
俱
①一起,在一起
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
周处(七上)
21
类
①类似,像
以残年余力
核舟记(七上)
小石潭记(七上)
周处(七上)
愚公移山(七上)
62
远
遥远(指空间距离大)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句中、句末语气词,无实在意义
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
盖大苏泛赤壁云
周处(七上)
核舟记(七上)
64
章
印章
又用篆章一
核舟记(七上)
65
知
知道
(懂得)
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以为妙绝
小石潭记(七上)
伤仲永(七上)
口技(林嗣环)(七上)
5
何
表反问语气。可译为“怎么”、“为什么”等
何忧令名不彰邪
周处(七上)
6
于
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时间和对象。可译为“在”、“到”、“向”、“从”、“对于”等
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
口技(林嗣环)(七上)
小石潭记(七上)
6
得
得到,获得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公输(七下)
7
伐
砍伐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小石潭记(七上)
8
犯
侵害,危害
并皆暴犯百姓
周处(七上)
9
负
背,以背载物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愚公移山(七上)
10
更
交替,轮换,更换
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周处(七上)
11
观
仔细看,看
(观赏)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卖油翁(七上)
口技(林嗣环)(七上)
3
而
①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②特殊用法:
“既而”“俄而”作时间副词的词尾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既而儿醒,大啼
俄而百千人大呼
核舟记(七上)
口技(林嗣环)(七上)
口技(林嗣环)(七上)
4
以
①介词。因为
②介词。把,拿
③认为
以其境过清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伤仲永(七上)
核舟记(七上)
核舟记(七上)
周处(七上)
口技(林嗣环)(七上)
25
平
填平,铲平
吾与汝毕力平险
愚公移山(七上)
26
启
开,打开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核舟记(七上)
27
强
强悍,强大,坚强
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周处(七上)
28
穷
穷尽,完结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愚公移山(七上)
天目(七上)
38
施
设置,安放
施八尺屏障
口技(林嗣环)(七上)
39
实
实际,事实
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周处(七上)
40
使
让,叫,令;使得,致使
不使学
伤仲永(七上)
41
释
放下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卖油翁(七上)
42
属
类,一类
(像,类似)
神情与苏、黄不属
核舟记(七上)
43
说
(shuì)劝说,说服
或说处杀虎斩蛟
周处(七上)
佛印绝类弥勒
核舟记(七上)
22
灭
①熄灭
②暗,看不见
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女娲补天(七上)
小石潭记(七上)
23
明
明亮,光明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石潭记(七上)
24
名
①名字,名称
②名声,名望
③说出,指出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对联、题名并篆文
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
16
简
挑选,选拔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七上)
17
见
看见,看到
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平原不在,正见清河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下见小潭
伤仲永(七上)
周处(七上)
卖油翁(七上)
小石潭记(七上)
小石潭记(七上)
18
居
①停留
②居住,安居
③处在,处于(某种地位或某个地方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面山而居
口技(林嗣环)(七上)
伤仲永(七上)
68
周
周遍,遍及
天不兼覆,地不周载
女娲补天(七上)
69
走
跑,逃跑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口技(林嗣环)(七上)
70
足
脚
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核舟记(七上)
71
作
①发出,出现
②写作,创作
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口技(林嗣环)(七上)
伤仲永(七上)
72
坐
①坐着,坐下(古人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后跟上)
徐以杓酌油沥之
核舟记(七上)
卖油翁(七上)
52
许
①表约数,上下,光景
②赞同,答应,应允
高可二黍许
潭中鱼可百许头
杂然相许
核舟记(七上)
小石潭记(七上)
愚公移山(七上)
53
寻
找寻,寻求,探求
乃入吴寻二陆
周处(七上)
54
遗
遗留,留下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愚公移山(七上)
55
贻
赠给
尝贻余核舟一
核舟记(七上)
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
斗折蛇行
小石潭记(七上)
周处(七上)
小石潭记(七上)
48
形
形状,样子
罔不因势象形
核舟记(七上)
49
兴
起,兴起
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核舟记(七上)
50
修
①修正
②长,高
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周处(七上)
核舟记(七上)
51
徐
缓慢,缓缓地,慢慢地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终为忠臣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核舟记(七上)
核舟记(七上)
核舟记(七上)
伤仲永(七上)
伤仲永(七上)
小石潭记(七上)
核舟记(七上)
核舟记(七上)
周处(七上)
口技(林嗣环)(七上)
周处(七上)
小石潭记(七上)
46
狭
窄,不宽阔
阔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七上)
47
行
行走
(漂行,漂游)
(爬行)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56
夷
平坦
其船背稍夷
核舟记(七上)
57
异
惊异,惊奇,奇怪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伤仲永(七上)
58
易
交换,更换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七上)
59
阴
山之北,水之南
达于汉阴,可乎
愚公移山(七上)
60
盈
满,充满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核舟记(七上)
61
余
①我,我的
②剩下的,多余的
尝贻余核舟一
余弟宗玄
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33
入
进入,与“出”相对
(跳入)
(注入)
乃入吴寻二陆
出入之迂也
又入水击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