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1. 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学习读懂文言文,了解古代文学作品、文化背景和修辞手法。

2. 现代文阅读与理解:学习阅读现代文学作品,理解文中的情感、意义与主题。

3. 词语运用:学习词义辨析、词语搭配、词形变化和词语运用的技巧。

4. 句子基本结构:了解句子的基本成分和结构,学习使用标点符号。

5. 修辞手法:学习借助修辞手法进行写作和阅读。

6. 写作技巧:学习作文的基本结构、语言表达和写作技巧。

7. 现代汉语常用词的语法功能:学习汉语常用词的语法功能,如副词、介词、连词等。

8. 名著导读:学习名著导读,包括《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

9. 古代文学名篇赏析:学习古代文学名篇,如《论语》、《弟子规》等。

10. 汉字系统的特点:学习汉字的结构和演变,了解汉字系统的特点。

第1页/共2页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总结起来,七年级语文上册主要包括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词语运用,句子基本结构,修辞手法,写作技巧,语法功能,名著导读,古代文学赏析以

及汉字系统的特点等知识点。

初中七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初中七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初中七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是语文学习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掌握好语文文言文的知识点,是学好初一语文的基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七年级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实词知识点

重点实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2.俄而雪骤( 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

3.公欣然曰( 高兴的样子)

4.白雪纷纷何所似( 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

5.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大体;拟,相比)

6.陈太丘与友期行( 约定)

7.太丘舍去( 丢下(他)而离开)

8.门外戏( 玩耍)

9.相委而去( 委,舍弃;去,离开)

10.下车引之( 拉,牵拉)

11.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

12.学而时习之( 按时)

13.不亦说乎( 同“悦”,愉快)

14.人不知而不愠( 生气,恼怒)

15.吾日三省吾身( 日,每天;省,自我检查、反省)

1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诚信)

17.传不习乎( 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18.温故而知新( 学过的知识)

19.学而不思则罔( 罔然无所得,即没有收获)

20.思而不学则殆( 疑惑)

21.静以修身( 个人的品德修养)

22.俭以养德( 培养品德)

23.非宁静无以致远(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24.非学无以广才( 增长才干)

25.非志无以成学( 达成,成就)

26.淫慢则不能励精( 放纵懈怠)

27.意与日去( 消失,逝去)

28.险躁则不能治性( 轻薄浮躁)

29.多不接世( 接触社会)

30.将复何及( 来得及)

初一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一、文言文的特点

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书面语言,具有以下特点:

1. 使用古代汉字,字形与现代汉字有所区别;

2. 词汇丰富,使用较多的汉字,需要积累大量的生词;

3. 语法结构复杂,句式严谨,需要深入理解;

4. 语言优美、含蓄、抽象,需要仔细品味。

二、文言文的常见句式

1. 以“时态、语态、主谓、宾谓”为主的“四分法”。文言文中主语常

常省略,动词形式较多,需要根据上下文推断主谓关系。

2. 倒装句:将句子的语序倒置,常用于表示强调、排比等修辞手法。

3. 并列句:以“而、且、乃、若、亦、则”等连词连接的句子,形式

较多样化,常用于并列、转折、递进等情况。

三、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1. 忠实于原文:阅读文言文时要保持忠实于原文的精神,尽量不要

加入自己的理解或解释。

2. 熟悉常用字词:通过课文和练习积累常用的字词,逐渐理解其含

义和使用方法。

3. 疑难句的解读:遇到难以理解的句子,可以从上下文中推断,或者查阅相关的注释和翻译。

4. 注意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常使用修辞手法来增加文学效果,如比喻、夸张、排比等,需要仔细体会。

四、文言文的翻译技巧

1. 理解上下文:翻译文言文时要充分理解上下文的语境和背景,并尽量还原原文的语义。

2. 注意准确用词:尽量选择恰当的现代汉语词语来翻译文言文,避免用词过于生僻或繁琐。

3. 灵活运用语序:文言文的语序和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要根据语境灵活调整词序。

4. 理解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要理解其所要达到的效果,并在翻译时适度加以转换。

五、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的重点内容

2024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解析(复习必背)

2024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解析(复习必背)

2Q24年中考语文复习知识清单

文言文:七上

知识梳理

作看冏介

LI11.........J

【刘义庆】刘义庆(403-444)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季伯,南北朝文学家。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并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除《世说新语》夕卜,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文学常设・

《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刘义庆组织门客编写。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XI

字音字形。

尊君在不(仿(A)非人哉(Z瓦)

朗读节奏,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贝〃是无信J对子/骂父,贝〃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Q.

£

全文翻译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客人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语文

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一)《论语》十二章

【原文】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11.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

1、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

3、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会逾越规矩。

4、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七年级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七年级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七年级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复习资料大全[最新]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复习资料大全[最新]
2、吾日三省吾身2、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罔:迷惑。殆:危害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4、齐:相同
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5、女:通“汝”,你。是,这。知,通“智”,聪明。
6、温故而知新6、故,旧的知识
7、士不可以不弘毅7、弘毅:宽广,刚毅
19、如此之贤也(有)才能
20、固众人本来
21、即书诗四句写
七年级下册:伤仲永
二、翻译下列句子答案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或以钱币乞之。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
于邑人,不使学。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6、子曰:“岁寒,。”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7、子曰:“其恕乎,
,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了!自己讨厌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8、子曰:“由,诲女知乎!
是知也。”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话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知。
七年级上册:3、山市
一、解释加点词语义。答 案
1、数年恒不一见数,几。恒,经常。
2、层层指数数,数数
3、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楼,像楼一样,堂,像堂一样,坊,像坊一样。历历在目: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一词多义总结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一词多义总结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一词多义总结

一、古代科举制度

1. 义务教育:古代科举制度中,“义务教育”指的是由政府指定的学校,如国子监、府学等,培养官员所需的文化知识和能力。

2. 义务:在古代科举制度中,官员需要承担一定的义务,比如服从上级的指挥、执行政策等。

二、古代政治制度

1. 朝庭:古代政治制度中,“朝庭”一词可以指皇帝的宫廷,亦可指朝廷上下的政治管理机构。

2. 朝贺:指向皇帝恭贺寿诞或祝福吉祥。

三、农业与手工业

1. 亩产:古代用于衡量农产品产量的单位,如小麦亩产。

2. 产业:古代指民间手工业生产的特定产品。

四、社会风俗

1. 随从:古代指侍从、跟随、服侍。

2. 随地:指临时性的就地居住。

五、文学艺术

1. 将军:古代指军队统帅。

2. 将校:包括将军在内的军队高级军官。

六、生活用品

1. 门市:古代指商店、店铺。

2. 市井:指街市、市场。

七、宗教信仰

1. 祈福:古代指祈求神明或佛祖庇佑安康。

2. 祈愿:指祈求心愿达成。

在古代文言文中,许多词汇存在一词多义的现象。这些多义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产生不同的含义,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境来理解和运用,对于学习古代文化和文言文有着重要的意义。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多义词的使用,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和古代社会风俗,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古文写作水平。在古代社会,一词多义的现象在文言文中广泛存在。这些多义词的语义丰富,为我们解读古代文献和了解古代社会风俗提供了丰富的线索。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多义词的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古文写作水平。

1. 古代科举制度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复习资料大全[最新]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复习资料大全[最新]
2、吾日三省吾身2、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罔:迷惑。殆:危害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4、齐:相同
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5、女:通“汝”,你。是,这。知,通“智”,聪明。
6、温故而知新6、故,旧的知识
7、士不可以不弘毅7、弘毅:宽广,刚毅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8、欲,想做的事情。施,施加。
二.写出这课至今还用的成语。温故而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填空。
1、子曰:“学而时习之, 。”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高兴的事吗?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孔子说:光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光思考而不去读书学习,就什么都学不到。
7、父利其然也认为……有利可图
8、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每天。扳:通“攀”,牵、引。谒:拜访
9、不使学使:让
10、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
11、泯然众人矣完全
12、贤于材人远矣比
13、则其受于者不至也被
14、伤仲永哀伤、伤感
15、养父母赡养
16、或以钱币乞之有人
17、从先人还家跟从
18、卒之为众人卒:最终
1、马无故亡而入胡亡:逃跑
2、人皆吊之吊:慰问
3、此何遽不为福乎何遽:为什么就,怎么就。为:是。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梳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梳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梳理

第1篇《世说新语》二则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

一、词语积累

1.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同“否”,读fǒu

2.古今异义

(1)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今义:专指子女)

(2)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日期)

(3)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由此地到某地)

(4)相委而去

(古义:舍弃今义:把事交给别人去办;委任)

3.词类活用

友人惭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4.重点词语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2)与儿女讲论文义文义:文章的义理

(3)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

(4)白雪纷纷何所似何所似:像什么

(5)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体拟:相比

(6)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不及

因:趁,乘

(7)去后乃至乃:才至:到

(8)尊君在不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9)君与家君期日中

君:古代尊称对方,现可译为“您”

家君:谦辞,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10)下车引之引:拉,牵拉

(11)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

二、主题思想

1.《咏雪》这则小故事通过谢家儿女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家庭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

2.《陈太丘与友期行》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出小小年纪的陈元方明白事理、落落大方;同时从侧面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三、人物形象

陈太丘之友:急躁,无信,无礼,知错能改。

元方:聪敏机智,有胆识,爱憎分明,明白事理,落落大方,正直善辩,懂得维护家人尊严,懂得为人之道。

第2篇《论语》十二章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七年级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七年级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七年级

初中语文七年级学习文言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

一、词语概念和运用

1. 义项:文言词语常常具有多个义项,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其具体意义。

2. 复音词:文言文中的词语,往往含有多个音节。

3. 反义词:文言文中常常使用反义词来表达对立或对比的关系。

4. 双音词:文言文中的部分词语,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可能产生不同的声调。

二、基本句型结构

1. 主谓结构:文言文中的句子结构简单,主要由主语和谓语构成。

2. 并列结构:文言文中的句子常常使用并列结构,即多个由“与”、“及”等连接的成分并列出现。

3. 状语结构:文言文中的句子往往使用状语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使语句更加丰富。

4. 定语结构:文言文中的句子中,形容词或其他修饰词往往在名词前面修饰名词。

5. 动宾结构:文言文中的句子中,动词后面常带有宾语,表示对动作的接受对象。

三、修辞手法

1. 比喻:文言文中经常使用比喻来对事物进行描述,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2. 夸张:文言文中的夸张手法常常通过修饰词语或表达中的夸张成分来增强表达的效果。

3. 典故:文言文中常常引用典故来表示某种意象或思想,使文章更有深意。

4. 对偶:文言文中常常使用对偶的形式来达到平衡和对比的效果。

5. 排比:文言文中的排比句通常由两个或更多个相同结构的分句组成,用于强调或对比。

四、古文阅读技巧

1. 理解上下文:文言文中常常使用长句和复句,需要通过上下文来理解句子的意思。

2. 词语辨析:文言文中的词语往往有多个义项,需要通过上下文来判断具体意义。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七年级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七年级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七年级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七年级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七年级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七年级

初中语文七年级的文言文知识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言文的基本特点:

1. 用汉字书写,较少使用标点符号。

2. 语法结构复杂,词序灵活。

3. 有许多古代的词语、短语和表达方式。

4. 使用较多的典故和历史典故。

二、文言文的基本表达方式:

1. 夹叙夹议:叙述与议论并行,相互交错。

2. 结构并列:将相同或相似的事物并列起来,用于强调或对比。

3. 插话呼应:在叙述或议论中插入一些涵义相近的话语,起衬托作用。

4. 省略和倒装:文言文中常常使用省略和倒装的表达方式,使句子简洁有力。

三、文言文的常用修辞手法:

1. 夸张:对事物进行夸张处理,以增强表达的效果。

2. 对仗:句子前后呼应,形成对比或衬托的效果。

3.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比拟另一个事物,以增强表达的形象感。

4. 借代:用一个词或一句话代替另一个词或一句话,起到省略的作用。

5. 讽刺:通过夸大或贬低的方式,以达到嘲弄或警示的目的。

四、文言文的常见句式和词语:

1. 频繁使用的句式有:“以……为……”、“有……而无……”、“不是……而是……”等。

2. 常用的词语有:“士、君子、贤人”等表示人物身份的词语;“公、私、仁、义”等表示道德行为的词语;“乾坤、山河、江湖”等表示万物的词语。

五、常见的文言文篇章类型:

1. 记叙文:描写某一事件的过程或经历,如《岳阳楼记》。

2. 说明文:用来解释事物的来由或道理,如《论语》、《孟子》。

3. 议论文:通过对观点的陈述和辩证,进行思想交流,如《荀子》。

4. 赋诗文:描写自然景物或抒发感情思想,如《赋得古原草送别》。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及文言虚词PPT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及文言虚词PPT

钱 思 公 好 学
(选自欧阳修《归田录·卷二》)
钱思公好学
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 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 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 刻释卷也。”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 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 远近,其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 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 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动词
可译为“往”“到”。 例: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语气助词
①表疑问、反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例: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等死,死国可乎?
②表感叹、祈使语气,可译为“啊”“呀”
例:天乎!吾无罪!
将闾仰天
③表揣度、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例: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
皆出于此乎?

助词
结构助词:①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可译 为“的”,或不译。 例: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 ②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 语提前的标志,不译。 例:宋何罪之有? 何陋之有? ③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④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 后置的标志,不译。 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音节助词: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 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例:久之,目似瞑。

新课程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七至九年级文言文知识归纳整理

新课程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七至九年级文言文知识归纳整理

新课程文言文总复习

七年级上册:1、童趣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

1、项为之强项:颈,脖颈。强:通“僵”,僵硬。

2、徐喷以烟徐:慢慢地。以:用

3、果如鹤唳云端果:果真,果然。唳:鸟鸣

4、以从草为林林:树林

5、兴正浓兴:兴趣

6、方出神方:正

7、鞭数十,驱之别院鞭:用鞭子打,抽打。驱:赶

8、必细察其纹理细:仔细。察,观察

9、昂首观之昂:抬。首:头。之:它,代蚊子

10、为之怡然称快怡然:愉快的样子

二、译句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 1、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仰起头来观察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

3、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 3、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 1、写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三件事

2、“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 2、见藐小之物必察其纹理。

3、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 3、明察秋毫、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

4、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4、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

5、“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5、恰当。这时的作者已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眼前实物已经被放大千倍万倍,与蚊虫相比,癞蛤蟆自然成了“庞然大物”。它的突如其来,即被形容为“拔山倒树而来”就很好理解了。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及阅读答题技巧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及阅读答题技巧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及阅读答题技巧

一、重点实词

1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 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

2 .俄而雪骤 ( 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 )

3 .公欣然曰 ( 高兴的样子 )

4 .白雪纷纷何所似 ( 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 )

5 .撒盐空中差可拟 ( 差,大体;拟,相比 )

6 .陈太丘与友期行 ( 约定 )

7 .太丘舍去 ( 丢下(他)而离开 )

8 .门外戏 ( 玩耍 )

9 .相委而去 ( 委,舍弃;去,离开 )

10 .下车引之 ( 拉,牵拉 )

11 .元方入门不顾 ( 回头看 )

12 .学而时习之 ( 按时 )

13 .不亦说乎 ( 同“悦”,愉快 )

14 .人不知而不愠 ( 生气,恼怒 )

15 .吾日三省吾身 ( 日,每天;省,自我检查、反省 )

16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诚信 )

17 .传不习乎 ( 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

18 .温故而知新 ( 学过的知识 )

19 .学而不思则罔 ( 罔然无所得,即没有收获 )

20 .思而不学则殆 ( 疑惑 )

21 .静以修身 ( 个人的品德修养 )

22 .俭以养德 ( 培养品德 )

23 .非宁静无以致远 (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

24 .非学无以广才 ( 增长才干 )

25 .非志无以成学 ( 达成,成就 )

26 .淫慢则不能励精 ( 放纵懈怠 )

27 .意与日去 ( 消失,逝去 )

28 .险躁则不能治性 ( 轻薄浮躁 )

29 .多不接世 ( 接触社会 )

30 .将复何及 ( 来得及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上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世说新语》两则

一、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由南朝人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二、文言知识:

1. 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

2. 古今异义

(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总称。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道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3)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今义:委托。)

(4)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引导,牵引。)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

(6)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 词类活用

(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2)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3)友人惭(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4. 文言实词:

《咏雪》

1.内集:家庭聚会

2. 儿女:泛指子侄辈,这里指谢太傅的侄儿侄女

3.俄而:不久,一会儿

4.聚:急速

5.欣然:高兴地样子

6.差:大致、差不多

7.拟:相比

8.未若:不如比作

9. 因:凭借 10.起:飘起 11.即:就是

《陈太丘与友期》

1.期:约定

2.期行:相约同行

3. 戏:玩耍

4.舍去:去,离开,舍去,在这里指不再等候就走了

5.乃:才

6.时:当时

7. 惭:感到惭愧

8.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9.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0.待:

等待 11. 非:不,不是12. 相委:委,丢下、舍弃 13.君:对对方的一种尊称 14. 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父亲的一种谦词 15.日中:正午时分

16. 引:拉 17. 顾:回头看

三、翻译课文。

《咏雪》

原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召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她就是谢太傅的长兄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正午已过,(友人)仍然没有到达,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太丘的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耍。客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离开了。”那人(听了)便发起脾气来,骂道:“不是人哪!跟别人相约同行,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离开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的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四、元方与友人各是怎样的人,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

元方:聪明伶俐,明白事理,能言善辨,落落大方,但有些傲慢。

友人:不讲诚信,没有礼貌,但知错能改。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

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

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

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二、略

三、解释加点词语

1. 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

2.有朋自.远方来(从 )

3.人不知.而不愠.

(了解)(生气,发怒 ) 4.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5.吾日三省...

吾身(每天)(多次反省 )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7.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8.三十而立.

(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 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10.不逾矩..( 越过,超过)(规矩,规范)11.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12.学而不思则罔.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3.思而不学则殆.(有害)14.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当作)15.人不堪.

其忧(忍受)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词,……的人)(喜欢,爱好)17.好知者不如乐.

知者(以……为乐趣)18.饭疏食...饮水.

(吃饭)(粗粮)(冷水) 19. 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承接连词)20.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21.于.

我如浮云(对于)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于此,意思是“在其中”)23.择其善者..

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24子在川上..曰(河流上,河边)25.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26.不舍.

昼夜(舍弃)27.三军..

可夺帅也(军队的通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