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学大纲

合集下载

城市生态学教学大纲

城市生态学教学大纲

城市生态学教学大纲城市生态学教学大纲一、引言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及其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的学科。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态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教学大纲旨在介绍城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1.城市生态系统的定义和范围城市生态系统是指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生物、环境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综合体系。

它包括人类社会、城市建筑、绿地、水体、空气、土壤等组成部分。

2.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城市生态系统由人类社会系统、城市物质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三个层次构成。

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城市的正常运转和生态平衡。

三、城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1.城市生态学的起源和发展城市生态学作为一门学科,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

它借鉴了生态学、地理学、城市规划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研究体系。

2.城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城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物质循环原理、能量流动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和人地关系原理。

这些原理揭示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内在规律和运行机制。

四、城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1.实地调查和样点观测实地调查和样点观测是城市生态学研究的基础。

通过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实际情况进行观测和记录,可以获取大量的数据和信息,为后续的分析和研究提供依据。

2.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城市生态学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们可以获取大范围的数据,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进行监测和分析。

五、城市生态系统的评价指标1.生态足迹生态足迹是衡量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

它反映了城市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负荷。

2.生态服务价值生态服务价值是评价城市生态系统贡献的指标。

它包括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和支持服务等方面。

六、城市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1.城市绿地建设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通过合理规划和建设绿地,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生态环境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城市生态环境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城市生态环境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117C03A学分:2 总学时:34 学时分配:讲课34适用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先修课程:环境科学原理、城市规划学、生态学二、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选修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城市生态环境学的基础理论、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了解人类活动影响下城市生态环境的变化,培养学生从整体、综合的角度去研究和解决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树立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才能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1、引论(讲授,1学时)城市生态环境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兴起与发展及其基本特征。

2、环境概论(讲授,2学时)环境概念,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城市环境概论(讲授,2学时)城市环境概念、特点、容量、影响因素及面临的城市环境问题。

生态学概念、发展,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功能、结构及生态平衡。

5、城市生态学(讲授,2学时)城市生态学定义、基本原理,城市生态系统概念、构成、特征、功能。

6、城市生态环境要素(讲授,4学时)城市气候,城市植被,城市动物、微生物。

7、城市人口(讲授,2学时)城市化与人口,城市人口特征、迁移。

8、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讲授,5学时)城市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城市水污染、固体废弃物、城市噪声污染等综合整治。

9、城市环境与人体健康(讲授,2学时)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0、城市灾害及预防(讲授,2学时)城市地震灾害、地质灾害、城市消防、防洪等灾害及预防措施。

11、城市环境质量评价(讲授,2学时)城市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类型、内容、方法,及环境影响评价。

12、环境保护法规与城市管理(讲授,2学时)环境法作用、内容、原则,城市环境管理内容、基础。

城市景观要素、类型、特征、规划。

14、城市可持续发展(讲授,2学时)可持续发展的由来、内涵,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评价。

城市生态学教学大纲

城市生态学教学大纲

《城市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城市生态学英文名称: urban ecology课程性质: 专业选修课学分: 2总学时: 32 理论学时:32适用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先修课程:一、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在了解生态学理论的基础上,采取理论与实践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掌握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形态与功能、城市人口、生态环境、城市灾害及防范、城市景观生态、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生态学原理的社会应用等方面。

进入21世纪,现代化建设极大地加速城市化进程,城市问题日趋严重,环境与发展成为国际社会更加关注的重大问题,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面临的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对该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互进的意识,以便学会以城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将其切实体现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中,合理调控人与环境的关系,为居民创造清洁、优美、舒适、安全的生态环境。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三、各章节主要知识点与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生态学的概念一、生态学的概念二、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三、生态学的分支学科四、生态学的发展简史五、生态学的研究方法第二节城市生态学的概念一、城市与城市生态学的定义二、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分支学科三、城市生态学研究的社会意义第三节城市生态学的发展简史一、城市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二、现代城市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第四节城市生态学的学科基础与研究方法一、城市生态学的学科基础二、城市生态学的研究的基本原理与思路本章重点:生态学的概念和研究方法,城市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城市生态学研究的社会意义,城市生态学的研究的基本原理与思路。

本章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城市生态学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意义、发展历程、学科基础,理解并掌握城市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分支学科以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生态系统基础理论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一、生态系统的组成二、生态系统的结构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一、能量流动二、物质循环第三节生态因子及其作用一、生态因子概念及其分类二、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三、生态因子的作用方式四、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第四节生态系统平衡及其意义一、生态系统平衡二、生态系统平衡理论的意义本章重点: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生态因子的作用方式、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本章难点: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生态因子的作用方式、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能量流动本章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生态系统平衡的意义,理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规律与物质循环过程,掌握物质循环的概念、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规律。

城市生态学复习提纲

城市生态学复习提纲

城市生态学复习提纲
一、城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
1.城市生态学的定义与特征
2.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结构
3.城市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二、城市生态学的主要内容
1.城市土地利用与覆盖
-城市土地利用形态与结构
-城市空间格局与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
2.城市生物多样性
-城市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评估方法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
-城市生态景观设计与建设
3.城市气候与气候变化
-城市气候特征与影响因素
-城市气候变化的影响及调控
-城市气候适应策略与技术手段
4.城市水环境与水资源
-城市水循环与水资源利用
-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治理
-城市水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利用
5.城市环境污染与废物管理
-城市环境污染形成机制与治理
-城市废物产生与管理
-城市环境风险评估与应对对策
三、城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1.实地调查与样地分析
2.遥感与GIS技术在城市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3.模型与模拟方法
4.空间统计与定量分析
5.案例研究与综合评价方法
四、城市生态学研究的意义与应用
1.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2.支持城市规划与设计
3.保障城市居民生活质量
4.为城市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五、城市生态学面临的挑战与展望
1.城市化进程对生态系统的压力
2.生态红线与生态保护优先
3.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转型
通过复习以上提纲,可以系统化地了解城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其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意义与应用。

同时,也需要理解城市生态学面临的挑战与展望,以便对未来的城市生态学发展有一定的思考和预见。

《城市生态学》教学大纲.doc

《城市生态学》教学大纲.doc

《城市生态学》教学大纲修订单位:**学院化学系环境科学教研室执笔人: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城市生态学2.课程英文名称:Urban Ecology3.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4.适用专业:环境科学5•总学时:32学时6•总学分:2学分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城市生态学在简洁了解生态学理论的基础上,采取理论与实践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从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形态与功能、城市人口、生态环境、城市灾害及防范、城市景观生态、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生态学原理的社会应用等方面,全面论述城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重要意义。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1.第一章绪论(3学时)1.1城市生态学的概念1.2城市生态学的发展简史1.3城市生态学的学科基础与研究方法2.第二章生态系统基础理论(4学时)2.1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2.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重点、难点)2.3生态因子及其作用2.4生态平衡理论3.第三章城市生态系统(4学时)3.1城市、城市系统、城市生态系统3.2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3.3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主要特点(重点)3.4城市生态环境问题4.第四章城市人口(6学时)4.1城市化与城市人口4.2城市人口的基本特征4.3城市人口的分类4.4城市人口动态(难点,重点)4.5城市人口的流动和人口迁居4.6城市人口与城市环境相互关系分析5.第五章城市环境(7学时)5.1城市地质5.2城市大气环境5.3城市气候环境5.4城市水环境5.5城市噪声环境5.6城市土壤环境5.7城市植被5.8城市动物5.9城市环境与居民健康及经济损益分析6.第六章城市灾害及防治(4学时)6.1城市地质灾害6.2城市火灾及其防治6.3城市洪涝灾害及其防治6.4其它灾害7.第七章城市环境质量评价与可持续发展(4学时)7.1城市环境质量评价(重点、难点)7.2城市环境规划7.3城市可持续发展四、考核方式闭卷考试五、成绩评定1.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提问。

【课程大纲】《城市生态学》

【课程大纲】《城市生态学》

《城市生态学》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中文):城市生态学(英文):Urban ecology课程编号:19351131课程学分:3.0课程总学时:48课程性质:专业课二、课程内容简介《城市生态学》是城市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学科,也是人类学、生态学的学科分支。

该课程围绕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结构,开展以生态学为基础理论,以城市人口为主体,城市居民与城市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内容展开,系统介绍以人为核心的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动态,以及城市生态系统组成成分间以及系统与周围生态系统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优化城市生态系统结构,调节城市生态系统关系,提高物质转化和能量利用效率以及环境质量,实现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关系和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同时《城市生态学》是城乡规划专业主要专业课程之一。

在进行园林规划设计、绿化工程及园林的养护管理中,都必须具备城市生态学知识。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有关城市生态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特别是对以人为本的城市生态系统的特征及其发展规律,懂得如何解决城市在发展中出现的生态学问题等。

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城市生态环境的认识能力,可进一步提高了城市规划设计水平,通过城市生态学原理、案例的讲解与分析,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设计出更富有生态意义的园林艺术作品。

教学要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了解国内外城市生态学研究的内容及进展,掌握城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动态以及城市生态的系统分析、调控、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结合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恢复、改进和完善本地城市生态系统的技术、方法、措施。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章绪论(2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城市生态学的概念、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意义;熟悉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基础;了解城市生态学发展历史、国内外研究现状和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

《城市生态学》教学大纲

《城市生态学》教学大纲

《城市生态学》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着重讲授如何把生态学原理运用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

但由于城市生态学又是一门复杂的、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包含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多种元素,所以在教学方法上应通过案例分析,借助多媒体技术和实地参观,使学生学会把学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综合地运用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

城市生态学是一门年轻的、新兴学科,新知识和新理论不断推出,因此在内容上应力求反映国际上最新的发展动态,扩展学生的视野。

三、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城市生态学的概念第二节城市生态学的发展简史第三节城市生态学的学科基础与研究方法本章重点、难点:本章以城市生态学的概念及其所依据的生态学基本原理为重点,以城市生态学古典学说和田园城市理论为难点。

本章教学要求:掌握城市生态学依据的一般规律和基本原理,理解城市生态学和“田园城市论”的定义、内容和主要精髓,了解国内外城市生态学的发展历史和趋势。

第二章城市化及其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第一节城市化的概念第二节国内外城市化的发展第三节城市化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本章重点、难点:本章以城市化概念的深刻内涵及城市化发展趋势为重点,以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生态学实质为难点。

本章教学要求:掌握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生态学实质,深刻理解城市化的机制、内涵和趋势,了解城市的建制标准、城市化进程的不同阶段以及城市化的特点。

第三章城市生态系统的构成及特征第一节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特点第二节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本章重点、难点:本章以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组成和结构为重点,以城市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结构、资源利用链结构、生命-环境相互作用结构和城市空间结构为难点。

本章教学要求:掌握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特点、基本组成和结构,理解城市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了解城市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的不同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

第四章城市生态系统的人群第一节城市人口的规模和构成第二节城市人口的容量第三节城市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本章重点、难点:本章以城市人群人口的规模和构成以及城市环境对人的影响为重点,以现行人口容量的估算方法和人口容量的水桶理论等为难点。

推荐-城市生态学复习提纲 精品

推荐-城市生态学复习提纲 精品

第一章绪论1.城市生态学(P1)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人类活动与城市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城市生态学将城市视为一个以人为中心的人工生态系统,理论上着重研究其发生和发展的动因,组合和分布的规律,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调节和控制的机制;在应用上旨在运用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城市系统关系,增加城市活力。

2.环境承载力(P19)环境承载力是指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害变化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具体体现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

3.人类生态学(P16)人类生态学是研究人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即研究当代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研究人类生态系统中各要素之间能量、物质和信息的交换关系。

4.生态位(P17)生态位指物种在群落中在时间、空间和营养关系方面所占的地位。

一般说,生态位的宽度依据该种的适应性而改变,适应性较大的物种占据较宽广的生态位。

5.生态学(P15)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6.城市生态系统研究哪四个主要方面?(P3)根据研究的对象和内容的不同,城市生态学可分为城市自然生态学、城市景观生态学、城市经济生态学和城市社会生态学四个分支学科。

7.环境承载力都有哪些类型?请解释(P19)环境承载力包括:1)资源承载力:含自然资源条件,如淡水、土地等,也包含社会资源条件,如劳动力资源、交通工具等。

2)技术承载力:主要指劳动力素质、文化程度和技术水平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强度。

3)污染承载力:是反映本地自然环境的资源能力大小的指标。

8.用伯吉斯的观点解释城市人口是如何迁移的?(P8)(自己发挥)第二章生态系统基础理论1.初级生产(P31)生态系统最初的能流来自太阳,它被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所固定。

光合作用积累的能量是进入生态系统的初级能量,这种能量的积累过程就是初级生产。

2.次级生产(P35)次级生产是除初级生产者之外的其他有机体的生产,即消费者和还原者利用初级生产量进行同化作用,表现为动物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营养物质的贮存。

《城市生态学》提纲和课后问答题

《城市生态学》提纲和课后问答题

《城市生态学》提纲和课后问答题第一篇:《城市生态学》提纲和课后问答题《城市生态学》提纲第一篇原理篇第一章生态学基础第一节生态学的概念1、生态学一词最早是由德国动物学家E.Haeckel于1866年提出来的2、新定义的新含义:(1)把研究生物有机体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扩展到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间的关系。

生命系统(一种生命单元):就是自然界具有一定结构和调节功能的生命单元,通常把生命系统分为基因、细胞、器官、个体、种群以及群落和生态系统六个水平。

(2)人类是生命系统中重要的部分,也是许多生态系统的结构成分,生态学不仅要研究动特、植物、微生物和环境间的相互关系,更需要研究人和环境间的相互关系。

(3)人类既是一种生特,必然具有生物的一切基本属性。

(4)生态学的研究不仅要阐述生物(包括人)与其环境间的一般相互关系,更要揭示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及其机理,生态学不能满足于描述自然,而要用生态学理论去解决人类面临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第二节生态系统——现代生态学的研究核心1、生态系统的结构决定了它的基本功能:(1)物质生产:主要是由绿色植物担当(2)物质循环(一种传递和转化方式);指生命活动所需的各种营养特质通过食物链各营养级的传递和转化。

分室(compartment)或库(pool):物质循环过程中的环节储存库(reservoir pool,一个环节):容积大,特质流动缓慢,一般为非生物成分的环节交换库或循环库(exchang or cycling pool,一个环节):容积小、物质流动较为活跃的环节库量(pool magnitude,一种数量单元):环节中的物质数量(3)能量流动(energy flow):是指能量通过食物网在系统内的传递和耗散过程。

两大特征是:能量守恒定律和单方向性(4)信息传递分类:物理信息(一种信息):以物理传递过程为传递形式的信息,如光、声、电等化学信息(一种信息):借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化学物质作为传递信息物质而传递的信息信息素(一种物质):传递化学信息过程中所借用的传递物质第二章城市化及其生态后果第一节城市化概念人口向城镇或城市地带集中1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和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2、城市人口的比重增大是城市化的一个重要标地3、城市通常是按照人口统计学的标准划分的,规定一个最低的居民数量作为划分城市的标准。

城市生态学复习提纲

城市生态学复习提纲

城市生态学复习提纲 LELE was finally revis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第一章绪论1.城市生态学(P1)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人类活动与城市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城市生态学将城市视为一个以人为中心的人工生态系统,理论上着重研究其发生和发展的动因,组合和分布的规律,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调节和控制的机制;在应用上旨在运用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城市系统关系,增加城市活力。

2.环境承载力(P19)环境承载力是指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害变化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具体体现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

3.人类生态学(P16)人类生态学是研究人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即研究当代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研究人类生态系统中各要素之间能量、物质和信息的交换关系。

4.生态位(P17)生态位指物种在群落中在时间、空间和营养关系方面所占的地位。

一般说,生态位的宽度依据该种的适应性而改变,适应性较大的物种占据较宽广的生态位。

5.生态学(P15)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6.城市生态系统研究哪四个主要方面(P3)根据研究的对象和内容的不同,城市生态学可分为城市自然生态学、城市景观生态学、城市经济生态学和城市社会生态学四个分支学科。

7.环境承载力都有哪些类型?请解释(P19)环境承载力包括:1)资源承载力:含自然资源条件,如淡水、土地等,也包含社会资源条件,如劳动力资源、交通工具等。

2)技术承载力:主要指劳动力素质、文化程度和技术水平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强度。

3)污染承载力:是反映本地自然环境的资源能力大小的指标。

8.用伯吉斯的观点解释城市人口是如何迁移的?(P8)(自己发挥)第二章生态系统基础理论1.初级生产(P31)生态系统最初的能流来自太阳,它被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所固定。

城市生态学复习提纲

城市生态学复习提纲

城市生态学复习提纲1、城市:是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通讯信息快捷,服务设施齐全,交通便利,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区域,是周围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2、生态位:指物种在群落中时间、空间和营养关系方面所占的地位。

3、食物链:指以能量和营养物质形成的各种生物之间的联系。

4、食物网:指一个生物群落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而形成的复杂营养关系。

5、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用简单的无机物质合成复杂的有机物质的自养生物,也包括一些光合细菌。

6、消费者:以其他生物或有机物质为食的动物。

包括草食动物、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

7、还原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也包括某些原生性动物和腐生性动物。

8、次级生产:指除初级生产者之外的其他有机体的生产,即消费者和还原者利用初级生产量进行同化作用,表现在动物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营养物质的贮存。

9、生态效率:就是输出和输入之间的比率,也就是生产的物质或产量,与生产这些物质所消耗的物质量的比率,10、百分之十定律:从一个营养级到另一个营养级的能量转化效率为10%,即生产效率顺着营养级逐级递减。

11、初级生产力:是能量被固定的速率,以单位面积和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质或干有机物来表示。

12、净初级生产力:在植物呼吸作用之后,剩余下来的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所固定的能量,或生产的有机物质。

13、生境:指在一定时间内对生命有机体生活、生长发育、繁殖以及有机体存活数量有影响的空间条件及其他条件的总和。

14、主导因子:在诸多生态因子中,有一个生态因子对生物起决定性作用,称为主导因子,主导因子发生变化会引起其他因子发生变化。

15、拮抗作用:指各个因子在一起作用时,一种因子能抑制或影响另一因子起作用(两种以上化合物共同作用时,毒性低于各化合物毒性之和)。

16、协同作用:两种或多种化合物共同作用时的毒性等于或超过单独作用时的毒性总和。

当某些化合物使机体对另一种化合物的吸收减少、排泄延缓、降解受阻或产生更大的代谢时,都可产生协同作用。

第二章城市生态系统

第二章城市生态系统

信息传递
信息是用符号传递的、接受者预先不知道的 情况,是客观世界带有某种特性的讯号。 信息对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中的作用:①提 供认识的依据②作为实践的指南③实现有序 的保证④开辟资源的条件⑤激发智慧的源泉
信息传递
信息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作用:①城市功能的发 挥需要信息②城市是信息的集聚点③城市是信息 的处理基地④城市是信息高度利用的区域⑤城市 是信息的辐射源⑥城市信息流量与质量反映了城 市现代化水平 信息与城市规划、城市研究:①确定正确的采集 方法②信息的处理③信息的传播④信息的利用⑤ 信息的采集、处理、传播等应形成专门化、规范 化、标准化、国内城市间统一联网,并应争取与 国际城市信息系统接轨。
其 他 微 因 量 素 元 素
“瓶颈理论”(“水桶的概念”)、经济学的“短板原理”。优化的目的是克服主要障碍 瓶颈理论” 瓶颈理论 水桶的概念”)、经济学的“短板原理” 经济学的
系统整体功能最优原理
各个子系统功能的发挥影响系统 整体功能的发挥;同时个子系统 功能的状态也取决于整体功能的 状态
系统整体功能最优原理
城市
定义:城和市的结合 “保卫”和“交换” 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定义
行政管理 作为“乡村”的相对概念 经济学观点 社会学观点
城市的发展状况可以作为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社 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城市
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城市是一种生态系统,具 有一般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即生物与环境的 相互作用。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有生命部分包 括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无生命部分则是 各种物理化学环境条件,在它们之间进行着物 质代谢、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
人和自然统一性原理
因任自然的思想:“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 “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以达到“畸于人 而侔于天”(庄子) 改造自然的思想:“制天命而用之”“人定胜天” (荀子) 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人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 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 而弗为,后天而奉时”《易经》 即人和自然统一 的原则

00293 城市生态学(江苏自考大纲)

00293  城市生态学(江苏自考大纲)

高纲1168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00293 城市生态学南京林业大学编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一)课程性质和特点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人类活动与城市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将城市视为一个以人为中心的人工生态系统,在理论上着重研究其发生和发展的动因,组合和分布的规律,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调节和控制的机制;在应用上旨在运用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城市系统关系,增加城市活力。

其任务是培养应考者系统地学习城市生态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城市环境下人(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关系规律,掌握城市生态学各研究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林业等提供生态学方面的理论基础和决策依据。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教材内容共分为九章。

在简洁了解生态学理论的基础上,采取理论与实践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从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形态与功能、城市人口、生态环境、城市灾害及其预防、城市景观生态及其空间结构、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生态学原理的社会应用等方面,全面论述了城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及其重要意义。

通过本书的学习,要求应考者对城市生态学有一个全面和正确的了解,具体应达到以下要求:1、掌握城市生态学的概念、研究方法及与生态系统有关的基本知识;2、掌握城市生态系统、城市人口、城市环境、城市灾害及其预防、城市景观生态等研究领域的基本知识;3、了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城市生态学是城市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学科,也是人类学、生态学的学科分支,它是以生态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结合城市学、人类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等相关学科的内容,同时为城市生态规划、建设、调控提供生态学的理论支持。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绪论(一)课程内容1、城市生态学的概念;2、城市生态学的发展简史;3、城市生态学的学科基础与研究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生态学基础
1.1 生态学的发展
1. 生态学的概念
2.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分类
1.2 生态系统(ecosystem )
生态系统、生物圈、生态系统结构、生态系统功能、群落演替、生态平衡、干扰、稳态机制
1.3 生态学一般规律及实际意义
(1)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规律(2)物质循环与再生规律(3)物质输入输出的动态平
衡规律(4)环境资源的有效极限规律
第二章城市化及其生态后果
城市、城市化(概念、特点、标志、利弊、标准)、存在问题、城市化所带来问题、城市污染、城市问题的生态学实质
第三章城市生态系统与城市生态学
3.1 城市生态学(urban ecology)的概念
3.2 城市生态学的发展
3.3 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城市生态系统
3.3.1 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
3.3.2 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1)城市是人类为主体的生态系统
(2)城市是具有人工化环境的生态系统
(3)城市生态系统是依赖性强、独立性弱的系统
(4)城市是人类自我驯化的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与其它生态系统的不同点:
(1)它是人工生态系统,人是这个系统的核心和决定因素。

(2)它是消费者占优势的生态系统。

(3)它是分解功能不充分的生态系统。

(4)它是自我调节和自我维持能力很薄弱的生态系统。

(5)它是受社会经济多种因素制约的生态系统。

3.3.3 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内容
1、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
①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②城市化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生物的反应;③城市
化对人群的影响
2、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
3、城市生态系统的动态
4、城市生态系统的系统生态学研究
5、城市的生态规划、生态建设和生态管理
6、城市生态系统与周围农村生态系统间关系的研究
3.4 城市生态学的研究特点
3.5 城市生态学研究重点
第四章城市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环境
4.1 城市气候
城市气候的概念
影响城市气候的因素
城市的辐射和日照
城市的热量平衡与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的风及局部环流
城市的降水及水分平衡
城市的大气污染及与城市气候的关系
城市气候与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
4.2 城市水环境
4.3 城市土壤
4.4 城市建筑和交通
4.5 城市噪声
4.6 城市垃圾
第五章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环境
5.1 城市生物群落
5.1.1 生境特点
5.1.2 生境类型
5 .2 城市植物
5.2.1 城市植物群落的区系特征
5.2.2 城市环境下的植物群落
5 .3 城市园林绿地及绿化
5.4 城市动物
5.5 城市微生物
第六章城市生境与生境制图
6.1 城市生态分区
6.2 城市用地类型及其生态特征
6.3 城市生境制图
第七章城市生态系统的人群
7.1 城市人口的规模和构成
7.1.1 城市人口的规模
7.1.2 城市人口的构成
7.2 城市人口的迁移
7.2.1 城市人口的发展
7.2.2 城市化与人口迁移
7.2.3 民工流动与人口迁移
7.3 城市人口容量
7.4 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
7.5 城市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第八章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流
8.1 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代谢
自然物质流、人工产品流和废物流。

人口流
8.2 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
8.3 城市生态系统的信息流
8.4 城市社会经济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